⑴ 三百年大變局,資本主義會終結嗎
原文供參考
三百年大變局,資本主義會終結嗎
西方民主與自由經濟均面臨危機
民粹主義的興起是近些年來國際政治光譜中的焦點,遠至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近至美歐國家選舉或政治發展中「意外」連連,皆被人歸咎於此。民粹主義被說成是西方民主危機的集中表現,它的源頭始自經濟全球化中未獲益者不滿情緒的上升,這種不滿通過公投或選舉的方式一浪高過一浪地表達出來,最新也最強烈的一次,就是特朗普戰勝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因此,民粹主義如一把雙刃劍,一面指向全球化時代的經濟發展,另一面指向西方民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和資本主義形態從來都是並轡而行或者說是一對雙胞胎,西方民主制就是自由市場經濟在社會領域的一種表達。過去300年來,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與現代民主制度交替推挽著西方社會向前滾動。當以英國為代表的工業生產和貿易模式不再能推動資本主義全球發展時,美國接棒前行,把世界經濟推進到了金融資本主義時代,西方現代民主制也隨之達到頂點。
可以說,美式金融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當年總面積達3300平方公里的大英殖民帝國,也沒能達到如此的廣度和深度。無論國土多大,大英帝國版圖都有可感邊界,而美國的金融資本主義,在冷戰結束後則可謂無遠弗屆,遍及全球。其他國家即使擁有領土、法律、軍隊、政府等一切主權形式,但凡美元所及之處,都被不同程度的美式資本主義所覆蓋。美國將金融資本主義的能量發揮到了極限,其標志就是全球化。
物極必反。現在,美國推動的金融資本主義出了問題,原因就在於它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當全球實體經濟每年GDP總規模只有70多萬億美元時,資本全球流動的規模竟高達2000萬億。如此一來,實體經濟如何支撐虛擬經濟「錢生錢」的游戲?所以,當金融資本的全球性流動這種資本主義模式走到盡頭時,世界經濟也就走到了它的轉折點。
與此同時,西方民主制度同樣開始了由盛及衰的過程。這套制度在面對封建體制、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而戰時生機勃勃,但在隨後金融資本的貪婪、貧富差距的拉大中,原初的動力和能量慢慢耗盡,現在已儼然是身染沉痾的老人。西方體制內越來越多的政黨早已忘記這套體制的初衷,更多考慮如何上台,實現自己的政黨利益,其結果就是把原本追求效率的民主制度變成令人絕望的扯皮製度。
面對制度困境,西方國家非但沒能抱團修復,反而各自為政越走越遠,就連西方一度以為可以「終結歷史」的普世價值也因此受到威脅。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公布的移民禁令雖然遭遇波折,但它意味著美國未來一定會在普世價值觀上向後倒退。因為難民或移民政策的根基就源於西方普世價值。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要素中的後兩項,均涉及人的自由遷徙與生存保障。如果特朗普推出嚴苛政策限制甚至遣返移民,那麼美國作為普世價值的燈塔形象將會逐漸坍塌。
更令西方心憂的是,美國在普世價值觀上的倒退並非其首創,而是對歐洲的追隨。英國脫歐公投的部分原因,就在於英國人想自主制定本國移民政策,拒絕被歐盟尤其是爭當歐盟道義旗手的默克爾綁架。在難民問題折磨下,歐盟國家的「反動」思潮愈發強烈,未來不排除更多國家脫歐的可能。如果歐盟瓦解,各國自主制定本國移民政策,那將意味著強調自由流動的申根協定終結,整個西方都會從普世價值觀上向後倒退,民主制度的吸引力亦將式微。
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將逐漸被新形態取代
這樣一來,西方引以為豪的兩個方面都將面臨崩盤,一是給西方經濟帶來長期發達的自由經濟模式,二是西方民主制度及其背後的普世價值觀。這就是西方現在面臨的世紀危機,同時也預示著整個人類社會在300年後又面臨新的變局。資本主義主導的時代或將結束,新的社會形態將取而代之,就像300年前資本主義取代封建制度一樣。
只是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種即將到來的變化,他們認為西方300年來的資本主義理念已經夠用,依然習慣性地認為西方人定義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就是人類共同的目標。問題是300年的人類社會實踐已證明,民主、自由、人權這套理念過於虛幻,唯一可具體操作的,不過是三權分立、多黨制以及票選政治這些在互聯網時代明顯過時的工具和方式。
互聯網的普及,正在改變我們曾經習慣的一切,包括社會制度。它為人類提供了大數據雲計算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等更為精確的工具,因而有利於我們建立更實際也更容易實現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它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都對資本主義體制形成不可修復的沖擊,因而給即將取而代之的新社會形態帶來破舊立新的機會。
經濟方面,互聯網在世界經濟面臨轉折的關鍵節點,提供了可資新社會形態利用的思路和概念。在以往傳統社會模式中,國家之間都以你死我活、成王敗寇的零和博弈規則爭奪利益。但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經濟強調合作協調、互利共贏。為什麼「眾籌」模式會被發明出來?其中部分原因就在於,這種方式拋棄了投資人和大資本,從而使過去300多年來「資本為王」、由資本決定社會財富最終歸屬這一人類不公平不正義的歷史結束。
政治層面,互聯網也為人類社會帶來嶄新前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之初,資產階級主要通過兩大工具對抗封建王權:一是政黨政治,二是報紙傳媒。前者是其力量組織模式,後者是其民眾動員方式。靠著這二者,資產階級完成了對封建王權的革命。成功之後,這種模式就構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基本政治模式,其中,政黨制和輿論監督是所謂民主制度的兩大要素。
但在今天,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經濟也是新政治工具,正在逐漸實現對新社會力量乃至全體社會成員的賦權。這里既包含新組織模式又包含新動員方式。這種新工具的出現,使傳統西方民主政治模式頓顯陳舊。當每個互聯網移動終端都是可以隨時隨地表態的投票器時,四年一次的票選民主,顯然已完全跟不上互聯網政治的前進速度。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本身天然支持多元化而非霸權,因為它的特性就是扁平化和去中心化,進而實現去權力化,最終支持的就是多元化和多極化。這種多元化多極化恰是中國的主張。因此,這場大時代的變局為中國提供了機會,我們既不應沉浸於自身傳統的老思路中,也不應完全接受西方那一套。這種思維軟化狀態更有利於新理念的創造和形成。
社會形態一定會繼續向前演進,只是任何新的形態或潮流都要有其理論原點。在這一點上,面對未來,善於虛心學習的中國,更有希望。但僅有希望還遠遠不夠,還需有意識地去探索和創造。(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少將)
⑵ 資本主義時代的三個重要特點是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資本主義時代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經濟基礎。
2.資本主義時代以維護和服務於整個資產階級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目標。
3.資本主義時代實行對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專政。
不知道能幫到你嗎?
⑶ 目前國際金融體系有哪些缺陷嗎未來的金融風暴啥時候回到來
未來全球經濟金融不可預測的因素還很多,眼下著名機構普遍有三種預期,即樂觀的V型預期、折中的U型預期以及悲觀的L型預期。IMF大幅下調了對世界主要經濟體09年基線增長預測,減緩至2008年的3.9%和2009年的3.0%,其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國家均有下調。詳細2008年次貸危機演化為全球金融危機。本輪次貸危機的全面惡化升級,凸顯出以美元為核心機制的「金融資本主義模式」的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在過去的20年中,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世界經濟已經進入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因此,如果國際金融體系問題處理不好,當前金融動盪拐點就難出現。第一,取決於金融危機惡化的程度不確定性因素都將使整個金融市場暴露在一個前所未有和無法估量的系統性風險之下。由於此次危機肇始於房地產市場,如果像惠譽國際評級機構所預測的那樣,美國房價再下降10%,那麼美國次貸產品還會出現新的問題。第二,取決於美元未來走向從未來3-6個月看,由於金融危機向歐洲和新興金融市場持續蔓延,特別是隨著全球信貸渠道的乾涸,歐元區等許多國家銀行希望利用美聯儲貨幣互換工具獲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為避險資產和應急資產,美國出於為後續向國際社會發債融資也極力穩定美元,這些因素有望支撐美元短期走強。然而美元近期的價格反轉並不能改變美元中長期的價值下跌趨勢。第三,取決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和新興市場的蔓延程度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體制剛性、金融體系較為脆弱,在金融風暴的次生災害下,新興市場國家有三類可能成為下一輪的重災區。第四,取決於全球危機治理與政策應對的效果從長期看,亞歐首腦會議和即將召開的G20全球金融峰會,就是重建新體系的萌芽。這些會議的召開將在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制約主導貨幣國家本幣擴張,建立多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與協調機制;以及平衡國際收支格局三個方面,對未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為全球化向結構均衡發展創造條件。第五,為全球滯漲埋下新一輪隱患在金融恐慌和經濟蕭條期,擴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不大會造成價格水平的提高,然而短期的價格下跌,難改未來全球滯漲格局
⑷ 不是說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轉變為社會主義麽 那美國也會轉變為社會主義咯
從奧巴馬新政到二十國倫敦峰會,一個新的時代——社會資本主義時代——開始了
2009年1月20日,47歲的黑人奧巴馬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山宣誓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的上台,標志著美國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今,美國社會是在新舊兩種制度的交錯較量中渡過。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後上台的羅斯福,為挽救過時的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實施著名的羅斯福「新政」。政府開始干預市場,向富人征稅,建立社會福利制度,使得美國經濟逐漸擺脫了經濟危機,走上復甦,並繼而開始了經濟的繁榮,成為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世界「老大」,成了與原蘇聯抗衡的超級大國。上世紀七十年代,里根政府執政期間,新保守主義上台,給富人減稅,減少社會福利,推行私有化,實行放開市場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實施有利於大資本家的經濟政策。柯林頓執政八年,糾正了里根政府的某些經濟政策,使國家財力大增,經濟走向新的繁榮。小布希執政後,由於發生了「9·11事件」,他把反恐擺在了政府工作的首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國內經濟實行不幹預政策,任由市場自行調節,導致金融寡頭大搞衍生品,引發房市泡沫、股市泡沫,人民生活水準下降,5%的少數資本家占據了全國95%的財富。2008年美國家庭財富縮水11.2萬億美元,150萬兒童無家可歸(注6)。最後導致次貸危機,並引發金融危機。危機的暴發表明,舊的資本主義制度——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相互博弈八十年的美國新舊兩種制度,終於以舊制度的失敗而告終。
⑸ 產業資本主義時代的資本主義地緣戰略現在變成了金融資本時代的什麼戰略
產業資本時代的資本主義地緣戰略早已改變成為金融資本時代的幣緣戰略。
資本主義是吞噬大多數人的時間與自由的社會體制!人們不是在為自己勞動,而是在為資本增殖服務而勞動!人們不是為了最大化滿足自身需求按比例進行實物生產,而是為了資本最大化金錢增殖與資本增殖而生產!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體制在歷史上曾經起到一定的歷史作用!但是社會是運動發展著的,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體制必然成為歷史的塵埃!共產主義時間經濟體制不僅僅是為了最大化滿足人的需求而生產,而且能夠按比例分配在各大部門的勞動時間,最大化的節約人們的勞動時間,使得勞動者為自己而勞動,徹底獲得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金錢增殖游戲的動力來源於總量資本對於總量勞動時間的支配程度與剝削程度,資本主義生產不是為了最大化的物質生產效率而生產,而是為了貨幣金錢增殖而生產,為了交換更多的利潤而生產,根本不涉及最優配置資源來滿足人類的需求與慾望。
⑹ 結合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談談你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理解。
資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至今雖只三百多年,但加上資本主義的成長期到工業革命也有三百多年,總共已有六百多年了。資本主義的經濟自身固有的矛盾早就暴露無遺,上世紀初列寧就曾斷言其到了"垂死的最高階段"。結果其至今未死,美國還成為超級大國。問題還是馬克思說的:一種生產方式在它所能包容的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之前是決不會自行消亡的。二戰以後是日新月異的科技和經濟全球化救了資本主義,反到使社會主義遭到嚴重挫折。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表露了老的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不能再維持下去了。互利雙贏及多元化的格局巳形成。可以說當今世界已進入了後資本主義時代。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是一種主要的生產力,它不僅會大大地全面地提高全體勞動者的知識和素質,並且將造就一個知識階層----各行各業的精英群體。就是說人類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將進入一個知識社會。中美必有一戰論是極為愚蠢的。中美必有一賽才是正事。
⑺ 郎咸平和何新有什麼關系
關系很好具體是什麼關系不太清楚
⑻ 後金融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貿易保護主義 (短期保護是有利的,長期保護對經濟增長有害)trade protectionism 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並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採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前者主要是通過徵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後者則包括採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這些措施也是經濟不發達國家保護民族工業、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手段。對發達國家來說則是調整國際收支、糾正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工具。 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 , 較晚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常常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 發達國家則多提倡自由貿易,貿易保護主義只是用來作對付危機的臨時措施。到了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已不僅僅是抵制外國商品進口的手段,更成為對外擴張、爭奪世界市場的手段。 貿易保護主義有以下特點:①主要保護手段由關稅轉到非關稅措施 。一系列的國際貿易與關稅談判中形成的決議,大大降低了關稅總水平,於是各國轉而採取非關稅措施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措施靈活、隱蔽、限制性強,世界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受到各種非關稅限制。②保護政策對產品的針對性越來越強,如對工業品限制減少和降低,但對農產品的保護卻極少松動,對工業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別。③實行保護政策所針對的國家和地區的區分加強了。一般地說一國總是針對自己直接、強勁的競爭對手加強保護主義政策,而對其他國家則適當放鬆。世界多數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競爭對手的狀況,分別採用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政策,以期保護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其在國際中的競爭力。
⑼ 資本主義發展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第一階段,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此時,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興起,東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強,西歐封建制度開始瓦解,逐漸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由於文藝復興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辟,使人們思想和行為上走向開放,世界發展由分散逐漸走向整體。
第二階段,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階段。
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英國、美國、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但歐洲封建勢力仍比較強大,資本主義制度在建立和復辟中反復。
第三階段,18世紀六十年代-19世紀七十年代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蒸汽時代)。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產階級力量極大增強,19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英法美俄日等國完善的資本主義制度,逐步開始了對外擴張。
第四階段,19世紀七十年代-20世紀四五十年代,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電氣時代)。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的不平衡,該階段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世界不斷地進行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第五階段,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由一般壟斷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這一階段經濟發展更為迅速,自動化、信息化、產業化時代到來。
在此期間先是建立了美蘇兩級格局,東西陣營不斷冷戰,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
(9)後金融資本主義時代擴展閱讀
資本主義基本特徵:
經濟上,以私營經濟為主,沒有政府幹預或者政府幹預很少。政治上,資產階級政黨掌權,或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富裕,如從18世紀開始發展的西歐及美國,另一方是生產力低下,社會貧窮的國家,例如拉美諸國,鼓勵自由的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盡量少。
商品生產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統治的形式,勞動力變成了商品。
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用僱傭勞動的方式剝削工人階級,生產的目的是創造利潤(用馬克思的表達式:生產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徵,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貫穿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
它在經濟上具體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兩大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產生: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於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
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基本條件是:
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
另一方面,巨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轉化為資本。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其產生的途徑有兩個:
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
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帶有不同的特點,經歷不同的階段。
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志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佔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
⑽ 在商業資本主義時代為什麼阿姆斯特丹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享有最高地位
到了 17 世紀,憑借荷蘭經濟力量的支持,又擁有整個歐 洲商業和信息交換中心的優勢,阿姆斯特丹後來居上,躍升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 要的國際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