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我國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

我國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

發布時間:2022-02-06 22:21:19

㈠ 論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誰能提供相關資料關於怎麼樣寫開題報告

去「中國典當聯盟」了解下吧那裡有很多這方面的信息,會對你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大幫助
希望採納

㈡ 為什麼中國企業的融資順序與優序融資理論相悖

根據企業融資理論,企業優序融資的順序首先是內部融資;其次是債務融資;再次為優先股融資;最後是普通股融資。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與優序融資的順序正好相反。表現出偏好外源融資和股權融資的特點。形成這一融資特徵的原因值得探究,其存在的弊端有待在市場體系完善中予以改進。

一、融資理論與優序融資理論
融資理論是企業制定融資政策的理論基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解釋企業融資決策行為的動機及其所秉承的理論基礎時,主要存在著兩大理論,一是權衡融資理論;二是優序融資理論。
權衡融資理論認為,企業在構造長期資本來源的組合時,存在著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企業將按照事先測算的最佳資本結構來選擇資金來源及配置各種不同性質的資金。
優序融資理論最早是Modigo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理論指出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中,如果不存在稅收、破產成本以及代理成本的影響,那麼,企業市場價值將與其資本結構無關。Myers和Majluf(1984)在《企業知道投資人所不知道信息時的融資和投資決策》一文中,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提出企業融資存在一種「啄食順序原則」。認為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而產生委託代理關系,因為利益不同,內部經營者和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原因,企業的融資順序上就形成了一個優序策略。即首先為內部融資,也就是企業的留存收益;其次是長期借款和長期債券;再次是發行優先股融資;最後是發行普通股融資。
此外,1989年Baskin以交易成本、個人所得稅和控制權的研究角度對優序融資理論作出了解釋,指出由於留存收益提供的內部資金不必承擔發行成本,也避免了個人所得稅,因此內部資金要優於外部資金。與權益性資金相比較,負債融資由於具有節稅效應,發行成本低,又不會稀釋公司的控制權,所以對外融資來說負債融資又優於權益性融資。
Claggett(1991)利用交叉分類法以驗證權衡融資理論和優序融資理論在實踐中是否存在。結果發現這兩種理論都成立,但優序理論的顯著性高於權衡融資理論。因此,Claggett認為無論是權衡理論還是優序理論都過於簡化,實際的操作是介於兩者之間,故應稱為混合理論。
在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在專題研究融資理論及其實踐效應。有的通過實證研究認為我國企業偏好於股權融資,有的認為我國企業融資秩序與優序融資理論的主張正好相反。

二、我國企業的融資模式選擇
(一)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概況
根據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進行統計分析顯示,我國企業的融資模式以外源融資為主。外源融資在企業融資模式中所佔的比重高達80%以上,內源融資的比重不到20%,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有50%來源於股權融資。所以,我國企業(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融資順序,首先是股權融資;然後是債券融資;最後才是內源融資。
(二)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特點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結構情況大體可以反映出我國企業融資模式選擇中的以下幾個特點:
1.偏好外源融資
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中,不管公司經營狀況如何,都偏好於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比例始終在80%以上。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差,比例較低。而在發達國家,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一般是保留盈餘,內源融資在企業融資結構中占很高比例。如1990—1994年,美國內源融資比例高達82.8%,日本為49.3%,英國為68.3%,德國為65.5%。而同期,我國內源融資僅佔30%左右,相當於日本20世紀60年代水平。
表1990—1994年企業資金來源的國際比較單位:%
資料來源:①國外數據引自斯蒂芬·A· 羅等:《公司理財》,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第280頁。②中國數據引自陳春霞《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第140頁。
2.偏好股權融資
在外源性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的比例基本上大於債務融資。特別是在未分配利潤大於0的上市公司中,這一點更加明顯。股權融資佔比明顯高於債務融資。而在未分配利潤小於0的上市公司中,這一現象雖不明顯,但從上市公司主觀上考察,同樣是偏好於股權融資,只是受制於我國股權融資的法律法規限制,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債券融資。
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比重看,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設初期,股票市場剛剛成立,股權融資還未步入正軌,此時的債券融資多於股權融資。但從1996年開始,股權融資就超過了債券融資,而且兩者之比高達3:1。
3.企業融資效率低下
所謂企業融資效率就是指能夠創造企業價值的融資能力。主要從企業的融資成本、所融資金是否被有效利用以及融資給企業所帶來的收益這三個方面進行考查。實證檢驗的結果是,我國企業最為偏好的股權融資中,由於股市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稀缺型市場狀態,融資方處於相對有利地位,加上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交易制度等不健全,融資方往往能較容易地籌集資金,而且可以獲取融資收益。因此,股權融資的效率很低,融資行為成為獲取融資收益的手段,大量資金被大股東無償佔用,或者在資金使用上不被重視,隨意使用,導致資金的回報率極低。
而外源性融資的另一重要模式——債務融資同樣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不能很好地對融資人進行有效監督,加上銀行的市場化改革較慢,存在權責不清現象,在業務的拓展中偏好於規模效應、短期效應,降低了對融資人的篩選監督標准,致使融資效率也處於較低狀態。

三、我國企業融資優序「異象」與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進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到80年代,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而我國商業銀行建立與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股票市場的建立與發展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企業股份制改造同樣起步於20世紀80—90年代。在這樣一種市場背景下,整個信貸市場、股票市場在90年代都成為一種稀缺型市場。在整個市場的發展中,又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現象。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不協調,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不協調。其中以銀行為主的貨幣市場在政策的直接支持下,有了一定的發展,資產迅速壯大,銀行成為我國資金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在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起步略早於股票市場,發展緩慢,企業債券流通性差,發行受到嚴格的限制以及存在的利率風險等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導致在債券市場進行大規模的融資很難為廣大投資者所接受。而廣大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偏好使得股權融資相對容易,從而促使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股權融資。
(二)融資成本的客觀需要
企業融資首先考慮的就是融資成本。那麼債務融資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而股權融資的成本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隱性成本,即上市以後被收購、管理層被解僱等風險成本;二是顯性成本,能確認並計量的成本,即發行費用、股息、信息披露費用等成本。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債務融資成本較低,股票融資成本最高,但在我國的實踐中,由於政府對上市公司的隱形保護以及市場發展需求,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過程中可將大量顯性成本予以轉嫁,同時,就我國新股發行市盈率測算,即使上市公司將其當年盈利的全部作為股利發放,融資成本仍低於銀行的債務融資利率。

㈢ 融資順序理論對我國企業的積極意義

我國企業的融資順序普遍實行先外源融資後內源融資, 先直接融資後間接融資, 先股票 融資後債券融資,內源融資所佔比例最大不超過 20%,這幾乎與現代資本結構所描述的優序 融資順序完全相違背。
主要從以 下幾點方面進行分析。 1.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順序選擇的原因分析。 西方國家企業首選內源融資, 我國企業首 選外源融資。西方國家的企業普遍資金雄厚,加之有一套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使得企業無 論是在產品力、 銷售力還是品牌力上都是中國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 自然不需要通過外源融 資來擴大企業的再生產,只需通過內源融資,依靠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便可完成。 我國企業的底子薄, 在創業初期融資勢必要通過外源融資來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一過 程。而當企業發展到成長期階段,企業的技術等資源優勢已經確立,產品也開始進入市場, 如果市場對產品的反映積極的話,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由於企 業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可供抵押的資產也隨之增加,為採取債務融資創造了條件。
2.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順序選擇的原因分析。 西方國家企業首選間接融資, 我國企業首 選直接融資。 中西方國家企業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差別, 主要是由於它們的金融機構體系和金 融市場體系的發展、完善程度和信用程度的不同。

㈣ 優序融資理論適合於我國企業的融資嗎 金融學原理 彭興韻的 速度速度

序是市場排定的還是政府排定的?
換言之是多數人的選擇還是少數人的選擇?
回答是,誰選擇對誰就是合適的和有力的,對另外的人就是戕害的。
少數人選擇是不經濟的

㈤ 中小企業融資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小企業融資是指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的定製化融資解決方案。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特徵,償債能力弱、融資規模較小、財務規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等問題,中小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一般較弱。因此,大型金融機構一般缺乏相關的金融服務方案,主要因為銀行為了控制風險,設置了復雜的風控手續,最終實現收益一般較低。 國內有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的老問題。很多優秀的創業企業有強烈的融資需求,但是可以得到的選擇渠道並不多。

㈥ 企業融資的基本理論有哪些

企業融資是指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使企業及其內部各環節之間資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當資金短缺時,以最小的代價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當資金盈餘時,以最低的風險、適當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從而實現資金供求的平衡。
一、MM理論
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因此,之後的經濟學者對該理論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加入所得稅這個變數。加入所得稅之後的研究表明,當存在公司稅的時候,企業的負債利息可以用來抵押,財務杠桿就降低了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即公司負債程度越高,加權平均成本就越低,這樣公司收益就越高。
二、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權衡理論有以下幾個結論:第一,資產風險相對較高的企業可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企業負債水平;第二,存在大量非無形資產的企業,其負債水平可以相對提高,反之則可以相對降低;第三,企業所得稅相對較高的企業能夠比所得稅率較低的企業有能力承擔更高的負債水平。

㈦ 財務杠桿如何影響企業價值融資優序理論和權衡理論的基本論點是什麼

摘要 這本身是個復雜的問題,只是做研究,可以參考CPA財管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企業的價值可以選取實體現金流量與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比值。其中實體現金流量跟稅後經營凈利潤正相關,稅後經營凈利潤與稅後利息費用負相關,財務杠桿越大利息費用越大。至於WACC,那就是債務資本成本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相互關系了。有幾種相關理論可以參考,有稅MM理論等

㈧ 你好,請問創業企業融資難的理論和現實原因分別是什麼

創業企業融資難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業企業大都資質較差。這主要體現在:規模小,經營不規范,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抗風險能力弱;創業者缺乏經營管理經驗;信息不透明,無可靠的信貸記錄;失敗率高,逃廢債務現象嚴重。 (二)我國金融結構發展不對稱。即貸款主要對象與經濟增長主體的不對稱,大城市金融發展與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金融發展不對稱。一方面,創業企業為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卻貸不到款;另一方面,大城市金融發展迅速,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卻處於滯後狀態,這對廣泛分布於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創業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三)創業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目前,我國創業企業的融資主要來自自有資金,這包括企業自身的積累和折舊以及創業者投入資金,這些即是所謂的內源融資。然而,這種通過自身積累方式尋求自我滾動式發展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創業企業的發展要求,創業企業仍需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四)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未能真正發揮功能。這主要表現在:信用擔保機構資本投入嚴重不足;專業人才缺乏,限制了信用擔保體系專業化、正規化經營;信用擔保機構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風險分擔機制;相關立法滯後,影響信用擔保體系的迅速發展。 (五)信用環境差。這主要表現在公民信用意識薄弱,信用監督不到位。對不守信的公民和企業沒有採取嚴厲的懲戒措施,未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檔案,使部分有不守信記錄的公民和企業仍能通過某些手段在其他地方獲取資金。由於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金融機構對貸款對象的審查成本居高不下,從而限制了金融機構對創業企業的信貸配給。 (六)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善。我國制定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以法律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了有力的保護和支持。但是,《中小企業促進法》的條文過於原則性,也沒有與之相配套的如行業振興、金融、財政、中介服務等方面政策。

閱讀全文

與我國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
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 瀏覽:376
中行換外匯要辦卡 瀏覽:583
昌月股票 瀏覽:664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