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負值
賬面價值出現負數情況是提足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提足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的應提折舊總額。應提折舊總額為固定資產原價減去預計殘值加上預計清理費用。
提完折舊後,如果繼續使用,先在賬上掛著,賬面價值為固定資產的殘值。
如果固定資產提完折舊後,不再使用,則由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等清理申請,按公司內控程序將固定資產清理,殘值變賣。
(1)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負數擴展閱讀:
(財稅〔2008〕170號)第五條規定:納稅人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發生條例第十條(一)至(三)項所列情形的,應在當月按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凈值×適用稅率本通知所稱固定資產凈值,是指納稅人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後計算的固定資產凈值。
條例第十條內容如下: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㈡ 交易性金融資產借方負數代表是什麼
額,交易性金融資產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大於初始投資成本的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小於初始投資成本的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借方的話,個人認為就是公允價值小於初始投資成本的時候,沒有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是做成了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借方負數。
㈢ 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賬面余額
無論是那一種資產,賬面余額指的都是原價,也就是取得該資產時的入帳價值。而賬面價值指的是賬面凈值-減值准備。
賬面凈值如果針對固定資產而言就是原價-累計折舊,但是針對金融資產而言:權益類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它的賬面凈值就是原價+(-)「公允價值變動」科目金額。而債務類金融資產也就是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的賬面凈值就是原價+(-)「公允價值變動科目金額和已經攤消的「利息調整」科目金額。
㈣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在什麼情況下出現負值
什麼時候也不會出現 負值,折舊提多了,只能是凈值出面負數負商譽的概述 與商譽相對,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低於被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形成負商譽的原因與形成商譽的原因正好相反。在實務中,負商譽的出現往往是因為被並企業存在一些賬面上未能表態的不利因素,如企業已出現經營不善的端倪,已存在許多不良的社會影響或經營活動,導致以後各項利潤下降,現金流入減少,從而使合並雙方的成本交價格低於被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 負商譽的處理方法 從實務上看,負商譽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
(1)在記錄購進的可辨認凈資產時相應調低有關資產的公允價值,即按比例沖銷除長期有價證券以外的非流動資產價值,直至其價值為零。如果還有差額,記入「遞延貸項-負商譽」賬戶,並在規定的有效內進行攤銷。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就規定了這一處理方法。
(2)合並時所購進的可辨認凈資產仍按其公允價值計價,不作任何調整,投資成本低於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數額,全部記入「遞延貸項-負商譽」賬戶,在一定的期間內將其轉為各期利潤。這一處理方法可簡化會計處理手續。 負商譽的會計處理 修訂後的《國際會計准則第22號—企業合並》規定:負商譽應當是購買方所獲得的可辯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的權益,減去購買成本,不再允許對可辯認資產和負債大於購買成本的差額進行分攤,以減記所購入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具體來說,修訂後的准則要求負商譽從商譽中扣除,其差額分別以下列情況確認為收益:
(1)如果負商譽與預期未來損失和費用有關,該損失和費用正體現在購並方的並購計劃中,且能可靠地計量,那麼應該在預期損失和費用發生時,將負商譽確認為收益。
(2)如果負商譽與預期未來的損失和費用有關,不超過所購得非貨幣資產公允價值的負商譽,應當在所購得非貨幣資產的折舊年限內平均分攤;超過部分應當立即確認為收益。我國《具體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將其全部作為遞延收益,並規定在5年內等額攤銷。這種作法與購並過程中的正商譽處理方法相對應。但我認為,對於負商譽的會計處理應從負商譽形成的原因和性質出發,以及合並後可能產生的後果作不同的處理;如果負商譽的產生確系高估被購並企業資產價值所致,則應先將其等比例沖銷非貨幣資產的價值直到與購買成本平齊後,再將其餘額列為某項負債,以便沖減購買企業未來發生的損失。若負商譽是由於被購並企業存在著隱形負債等不利因素形成的(存在有許多退休職工和冗員),則負商譽應作為「一種負債」,如「應付退休職工費用」或「應付下崗職工安置費」處理,而不能作為遞延收益處理,以備在將來發生相關費用時低減費用。
㈤ 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就算公式
1.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就算公式?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變動
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投資金額+按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減值准備
貸款應收款項:成本-減值准備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股票:初始投資成本+/-公允價值變動-減值准備
債券:初始投資成本+/-公允價值變動+按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准備
2.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計算公式?
原價-折舊-減值准備
3.金融資產攤余成本的就算公式?
持有至到期投資:期末攤余成本:初始投資金額+按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券:初始投資成本+按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
㈥ 金融資產賬面價值計算
本題就是一個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的計算題,書上有公式,不理解可以記住即可。這里給你講下我的理解。
現實生活中利率瞬息萬變,制定的債券票面利率不一定和發行時市場利率一樣,公司為了方便還是以票面利率進行給付利息。以市場利率定價債券賣價。這就造成了不同步情況。製造了攤余成本這個「中間人」進行斡旋。
票面年利率5%,實際年利率為3%。按票面利率的利息是150,可是實際利率的3%,計算出的實際利率為3169.59×3%。你這樣想別人憑什麼給你高於實際利率的利息率呢?還不是你購買期初多支出了貨幣,多支付的利息是補償你前期多支付的成本呀。從第一題可以知道多支付了169.59,即攤余成本為此數。這個169.59要在債券的有效期限中進行補償的呀,而150-3169.59×3%就是本年補償的部分。所以賬面價值就是面值與剩下的未補償的多支付的成本(攤余成本)。
㈦ 企業財務費用為負數時,是什麼情況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數又怎麼理解,謝謝回答。
財務費用為負數一般情況為收到的存款利息大於支出的手續費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數的理解 一般情況:比如某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100萬元 公允價值變為90萬元 那麼公允價值變動為借方10萬元 也就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的10萬元
㈧ 固定資產的期末賬面價值可能為負數嗎
不可以。最多為0.無論你是折舊 還是減值 都不可能是負數。因為固定資產還實實在在的存在。
㈨ 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可以是負數嗎
資產負債表中可以填列負數
負債類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項目和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其他長期負債等項目,前者根據「長期借款」等各個長期負債賬戶所屬明細賬戶期末余額中償還期已不足一年的部分計算填列;後者(長期借款等項目)根據「長期借款」等各賬戶期末余額減去將於一年內到期償還的各該項負債的差額填列。
(9)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負數擴展閱讀
如何填寫
(一)根據總賬科目余額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等項目,根據「交易性金融資產」、「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各總賬科目的余額直接填列;有些項目則需根據幾個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計算填列,如「貨幣資金」項目,需根據「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個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的合計數填列。
(二)根據明細賬科目余額計算填列。如「應付賬款」項目,需要根據「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兩個科目所屬的相關明細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計算填列,「應收賬款」項目,需要根據「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兩個科目所屬的相關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計算填列。
(三)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賬科目余額分析計算填列。如「長期借款」項目,需要根據「長期借款」總賬科目余額扣除「長期借款」科目所屬的明細科目中將在一年內到期、且企業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長期借款後的金額計算填列。
(四)根據有關科目余額減去其備抵科目余額後的凈額填列。如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長期股權投資」、「在建工程」等項目,應當根據「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長期股權投資」、「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壞賬准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等科目余額後的凈額填列。「固定資產」項目,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備抵科目余額後的凈額填列:「無形資產」項目,應當根據「無形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備抵科目余額後的凈額填列。
(五)綜合運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資產負債表中的「原材料」、「委託加工物資」、「周轉材料」、「材料采購」、「在途物資」、「發出商品」、「材料成本差異」等總賬科目期末余額的分析匯總數。
注意事項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格式有賬戶式、報告式和財務狀況式三種。其中,賬戶式資產負債表分為左右兩方,左方列示資產項目,右方列示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項目,左右兩方的合計數保持平衡。這種格式的資產負債表應用最廣,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要求採用的就是這種格式的資產負債表。
不論是何種格式的資產負債表,在編制時,首先需要把所有項目按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並以適當的順序加以排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就是按流動性排序的資產負債表。它首先把所有項目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個部分,並按項目的流動性程度來決定其排列順序。
資產項目按其流動性排列,流動性大的排在前,流動性小的排在後;負債項目按其到期日的遠近排列,到期日近的排在前,到期日遠的排在後;所用者權益項目按其永久程度高低排列,永久程度高的排在前,永久程度低的排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