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應納稅所得額是不是要減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不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不得稅前扣除,收益也不需要繳納所得稅,所以納稅調整時要調減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調增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貸方的,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在借方的,就是損失。
應納稅所得額的確認: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准予扣除項目金額後的余額。
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應納稅所得額的正確計算,同成本、費用核算關系密切,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的稅收負擔。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從收入總額中扣除:
(一)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支出。
(二)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不得直接扣除的納稅人購置或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費用。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的部分准予扣除。
(三)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四)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是指納稅人違反稅收法規,被處以的滯納金、罰金,以及除前款所稱違法經營罰款之外的各項罰款。
納稅人逾期歸還銀行貸款,銀行按規定加收的罰息,不屬於行政性罰款,允許在稅前扣除。
(五)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有賠償的部分:是指納稅人參加財產保險後,因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由保險公司給予的賠償。
② 企業所得稅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值如何處理
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根據公允價值確定,不存在減值。
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損益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算繳納所得稅時進行納稅調整即可。在實際出售時轉回。
③ 交易性金融資產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
先說一下這個題目的事宜
期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科目期末是沒有餘額的,你這里說的有5萬余額,基於做題目考慮,我理解你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期末的時候損益科目肯定會結轉到本年利潤,無余額
另外,利潤總額20萬,也是基於5萬已經結轉考慮的。
第三,所得稅稅率25%假設。
不管你看的是什麼教材,意思是這樣的,對於這類資產,所得稅對這些科目對利潤總額的影響是不計稅的,也就是說20萬應納稅所得額中有5萬是由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來的,所以20萬中這5萬不應該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為15萬
分錄:借:所得稅費用 1.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
借:所得稅費用 3.75
貸:應交稅費__所得稅 3.75
最後,教材中會有這樣的一句話,會計報表上的所得稅費用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實際應繳納的所得稅,另一部分是遞延所得稅,希望你看了我的後,有所收獲.
④ 納稅調整,稅法怎麼算交易性金融資產納稅調整的公允價值變動怎麼算
1、企業所得稅通常是按年計算、分期預交、年末匯算清繳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所得稅前利潤中予以調整的項目
所得稅前利潤中予以調整的項目包括納稅調整增加項目和納稅調整減少項目。
2、「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核算資產負債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金額的差額,在資產負債表日,如果資公允價值低於賬面金額,根據其差額,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反之,做相反的分錄。
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按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余額,轉入「投資收益」。
⑤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不一樣是如何影響所得稅的
交易性金融資產會產生公允價值變動,對於變動部分,會計上是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嘛,所以就計入了當期會計利潤了嘛,但是稅法上說,你持有期間的變動我不承認,等你實際處置時是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就產生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了嘛,就要按稅法的要求對計入會計利潤的變動部分進行調整噻。應收賬款主要是壞賬和減值准備,計提壞賬和減值准備都會影響會計利潤的嘛,但是人家稅法說了,你題的壞賬得按我規定的要求來提,不然多提的部分我不承認,你提的減值准備我不認可,等你實際發生了減值的時候我再承認。。。就是這樣的哈,就是因為會計跟稅法的差異,所以產生了遞延所得稅這個東東。
⑥ 在計算企業所得稅中,交易性金融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是否可以扣除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在計稅時,持有期間所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予考慮,只有在實際處置時,所取得的價款在扣除其歷史成本後才計入處置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為歷史成本,企業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因其公允價值變動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只有在實際處置時,該差異才會轉回。即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按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或貸記「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或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
所以,不能扣除
⑦ 交易性金融資產納稅調整咋回事
交易性金融資產納稅是指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都是按公允價值計價的,而稅法是按照成本計稅,公允價值上升導致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將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本期利潤總額基礎上是調減的,該差異在未來轉回就要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導致企業應交所得稅的增加。
在會計上觀點: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需要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而在稅法上認為:公允價值變動是不認可的,因此需要納稅調整。
如某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為100,年末公允價值為80。會計上處理,交易性金融資產跌價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為80。而稅法上對公允變動不認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應該為100。這樣就跟會計上形成了20的差額,需要調整納稅。
具體闡述: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的稅會差異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的會計處理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
投資收益(交易稅費)
應收股利(已宣告但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
貸:銀行存款(實際支付的款項)
(二)取得時的稅務處理
作為一項資產,取得時的稅務處理,主要是指該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交易性金融資產作為一項投資資產的計稅基礎處理規定如下: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投資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成本:
(1)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
(2)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三)稅會差異分析及納稅調整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取得時,會計與稅務的差異體現在交易稅費的處理不一致。會計處理時,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稅費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而在稅務處理上,交易稅費還是計入投資資產的計稅基礎。
如果交易性金融資產在當年取得,當年處置,所有交易都在一個年度內完成,則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如果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後沒有在當年處置而是誇年度了,就需要對初始交易稅費進行納稅調整。
⑧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在計算所得稅時的區別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但實際核算上卻差別較大,這給企業在會計核算的先擇上留有餘地,也給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帶來相關影響。
一、在初始計量上的區別.1、股票。初始計量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交易費用的處理上,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取得,按其公允價值,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在取得時,按其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支付的價款中若包含已宣告但未發放的股利其核算一樣,都是借記「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
2、債券。則按債券的面值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支付的價款中若含已宣告的利息,則借記:「應收利息」,貸記「銀行存款」等,其差額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與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相似。
二、在持有期間的會計核算區別
1、若為股票,在持有期間取得的股利,宣告之日都記為借:應收股利,貸記投資收益。在資產負債表日,若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高於賬面余額,則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低時則作相反分錄。若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高於賬面價值時,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低於帳面價值時,則作相反分錄。
2、若為債券,確定按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時,在資產債表日,按票面金融乘票面利率,借記應收利息,貸記投資收益。確定為按可借出售金融資產時,則要看該債券是什麼類型的,若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債券,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應收利息」,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的金額,貸記「投資收益」,差額部分記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若為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金額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的金融,貸記「投資收益」,其差額部分記入「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利息調整」
三、在出售時的區別
若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期帳面余額,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變動),其差額記入「投資收益」,同時將在資產負債表日已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部分記到「投資收益」中。若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按實際收到的金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帳面余額,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變動、應計利息、利息調整)」,將該項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已記入「資本公積—其他公積」的累計變動額轉出,其差額記入「投資收益」
四,上述不同的核算方法,則給企業帶來不同的選擇。
在股票投資(短期,僅以交易出售為目的)時,可按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持有期間,在資產負債表日,前者將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後者不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這將給企業利潤帶來調整空間。若這部分利潤也徵收企業所得稅,勢必將影響到國家稅收。
⑨ 交易性金融資產變動收益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1、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在計稅時,持有期間所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予考慮,只有在實際處置時,所取得的價款在扣除其歷史成本後才計入處置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2、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為歷史成本,企業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因其公允價值變動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只有在實際處置時,該差異才會轉回。即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按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或貸記「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或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
所以,不能扣除,要交企業所得稅。
一、定義: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二、納稅人:
1、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2、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使用本法,這兩類企業徵收個人所得稅即可,避免重復征稅。
三、征稅對象:
1、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2、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⑩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為什麼不影響所得稅其他綜合收益為什麼影響所得稅
1、稅法不認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所以交易性金融資產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在所得稅納稅申報中需要做納稅調整,所以不影響所得稅。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確定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存在暫時性差異,會計上要求確認遞延所得稅,這個遞延所得稅在賬面上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其他綜合收益的影響是稅後凈額,因此要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10)企業所得稅交易性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所得稅的特徵:
首先,稅收負擔的直接性,因此不易於轉嫁。
其次,稅基的廣泛性。作為課稅對象的所得,可以是來自家庭、企業、社會團體等各種納稅義務人,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獲得的個人純收益。
再次,征稅管理具有復雜性。因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根據復雜計算所得到的應納稅所得額,在此基礎上才能計算出應納稅額。在企業里,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需要進行分配扣除。在家庭中,也需要復雜計算。
然後,稅收分配的累進性。累進性,指經常性項目通常採用累計稅率,稅率設計時盡可能體現量能課征的公平性原則。以體現在縱向公平方面發展積極作用。
最後,稅收入的彈性。
稅收入的彈性是指在累進的所得稅制下,所得稅的邊際稅賦隨應納稅所得稅的變化而變化,從而使所得稅的收入隨著經濟繁榮而增加,隨經濟衰退而降低,不僅使稅收收入具有彈性,而且可發揮調控經濟的「自動穩定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