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胡楊是什麼
胡楊,又稱胡桐,楊柳科落葉喬木。樹高15~30米,能從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乾旱,對鹽鹼有極強的忍耐力。胡楊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處吸收水分,其細胞還有特殊的功能,不受鹼水的傷害.胡楊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紀殘余的古老樹種,在6000多萬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區陸續出現,成為山地河谷小葉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紀早、中期,胡楊逐漸演變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種。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達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據統計,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而中國90%以上的胡楊又生長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譽為世界最古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楊林保護區則在輪台縣境內。
⑵ 胡楊是不是一種植物
胡楊是新疆古老的珍奇樹之一,在我國古籍中又稱胡桐或梧桐,維吾爾族稱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由於它具有驚人的抗乾旱、御風沙、耐鹽鹼的能力,能生存繁衍於沙漠之中,因而被人們贊譽為"沙漠英雄樹"。 胡楊是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樹高一般15米以上,最高30多米,胸徑可達2米,足可數人合抱。在新疆民豐縣的無邊無際的沙漠中,有一獨株胡楊樹,高32米,覆蓋面積800多平方米,號稱新疆的"胡楊之王"。 株株胡楊的形象,姿態各有差異,它們群立於荒漠地帶,給人以古勁、奇特的印象。清人宋伯魯在其詠胡楊的詩中曾惟妙惟肖的寫到"君不見額林之北古道旁,胡桐萬樹連天長。交柯接葉方靈藏,掀天掉地紛低昂。矮如龍蛇欲變化,蹲如熊虎踞高崗,嬉如神狐掉九尾,獰如葯叉牙爪張!」。 胡楊之奇在於起源古老,它的祖先遠在一億三千九百萬年前(白堊紀)就出現了。兩千五百萬年前(中新世),它的祖先就到達了天山山間盆地。一千二百萬年前(上新世)已遍及中亞、新疆和我國西北。 胡楊之奇,還在於葉形隨階段發育而變化,故又有異葉楊之稱。它的苗期葉,細長如線;五至十五齡,葉形變寬如柳;十五齡以後,葉形似扇,兩面同色,頗象銀杏。它蔚然翠綠,迎風搖曳,給茫茫沙漠增添了無限生機。 胡楊還會哭呢!《新疆與圖風土考》曰:"夏日炎蒸,其津液自樹梢流出,凝結如琥珀為胡桐淚;自樹身流出色如白粉者為胡桐鹼"。因為胡楊將吸收的鹽分部分儲藏體內,部分又通過表皮裂縫向外溢出,排除體外,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的塊狀結晶,即胡楊鹼,《本草綱目》稱 胡楊淚。這種通過植物體搬運鹽分的現象,是胡楊生態學上一大特點,也是它適應乾旱荒漠地區土壤鹽漬化的特殊能力。 胡楊的壽命長於雲杉。維吾爾族相傳,胡楊能活三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胡楊一生都在頑強地同風沙作斗爭。它們甘居荒漠,以粗壯的軀乾的群體阻擋著流沙,抵禦了寒風,保衛了綠洲,維護了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 胡楊一身是寶:它的樹葉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鹽類,是牲畜過冬的好飼料;它的木材柔韌,耐水耐腐,有美麗的花紋,是三合板、鑲木地板的好材料。胡楊鹼可以入葯、制肥皂。 胡楊對人類的要求甚少,卻為人類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無愧於"沙漠英雄"的美稱。
⑶ 新疆塔里木盆地為什麼胡楊林越來越少了呢
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
土地沙漠化是由於風力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