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郎世瑋的介紹
郎世瑋,男,滿族,美籍華人,1981年7月31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祖籍山東濰坊,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在讀),曾擔任高盛投資銀行系統分析員、大鵬證券網路開發部總經理、華寶信託基金經理、上海復星國際集團總經理助理兼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現任上海漢豪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1,上海高漢新豪資產管理(有限合夥)總經理、中金國創控股有限公司CEO2、上海滬融律師事務所首席顧問。
㈡ 鷹瞳科技融資到第幾輪了
鷹瞳科技已經7輪融資了,投方有:復星集團、中航信託、搜狗等。
㈢ 平安信託是現在唯一的全牌照公司嗎
不是平安信託,是平安集團有金融全牌照。
都說聚齊7個牌照就像聚齊7龍珠一樣能夠召喚神龍。成為金融財閥。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這七個牌照想拿到有一定難度。
目前,中信集團,平安集團,光大集團,明天系,復星系等都是能召喚神龍的財閥。
㈣ 伏明霞嫁的老公有多富有
說到伏明霞,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她與郭晶晶平起平坐,兩人都被稱為「跳水世界」和「跳水皇後」。她14歲就奪冠了,伏明霞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她是個低調的人。現在她已經退役很久了,但是她的影響力一點也沒有輸給郭晶晶。
除了輝煌的事業,她的感情也遭受了挫折,這始於她退休後進入清華大學深造。學習期間,她也認識了現在的老公,感情上的挫折也開始了。她老公希望伏明霞大26歲,伏明霞不在乎這些,但父母死活不肯同意他們結婚,很難接受女兒嫁給和她年齡相近的人。
現在的伏明霞是生活中的小贏家。她有可愛的孩子陪伴,溺愛丈夫,家庭美滿。可以說每個女人都想要。伏明霞也告訴我們,戀愛前的年齡差距不是問題。希望她以後幸福一點!
㈤ 郎世瑋妻子叫什麼
郎世瑋簡介
郎世瑋,1981年出生於美國
2000年畢業於紐約瑞納私里爾工程學院,擁有計算機及應用數學本科學位
2000年擔任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系統分析員
2001年任大鵬證券網路開發部總經理
2002年~2004年任華寶信託基金經理
2004年~2007年任上海復星集團總經理助理兼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
2007年創「珺翰國際公司」任董事長同時擔任第一資本中國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
理財一周記者/陳珺
他很少主動談論父親郎咸平,他更不喜歡別人叫他「公子哥」,這個1981年出生的年輕人骨子裡很倔強,只不過沒有父親那麼張揚和「憤青」。
從高中狀元到19歲大學畢業,到高盛集團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再到大鵬證券微不足道的研究員,以及之後在華寶信託逐漸走上基金經理的高職,跳槽復星集團成為郭廣昌、梁信軍兩位老總賞識的助手,郎世瑋前進的步伐輕快而穩健,讓人不免聯想到這番平步青雲的仕途與其父親的「威名遠揚」之間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不過,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專訪中,我們對郎世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像外界曝光的那麼傳奇,他吃過的苦頭一點不比他老爸當年吃的苦少。他坦言,做郎咸平的兒子,其實壓力很大,不想事情做不好被旁人看笑話,更不想被老爸「嘲笑」。
很少有人知道,郎咸平的兒子也要自己翻報紙找工作;更少有人知道,郎世瑋的愛妻是他身為實習研究員的時候一路走來的女同事。和許多猜測背道而馳,郎世瑋囊中羞澀的日子也是一樣漫長和難熬。在事業上、生活上,他和父親幾乎沒有交集,而唯一一次問老爸借3萬元錢救急,還遭到了郎教授「無情」的拒絕。
即便如此,郎世瑋對父親依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崇敬,或者說,是男人看待男人的一種尊重:「他是一個鬥士,他曾說,他一生的鑽研和吃的苦都是為了今天他站在講台上的那一刻。」
如今,在資本市場小有成就之後,郎世瑋在去年年中突然淡出知名風投公司,和朋友一起創立了珺翰國際貿易,涉足汽車改裝行業,過起了「小農經濟」的生活。對他來說,這才是創業的開始。
工作升遷與父親無關
理財一周:外界有傳聞,憑你27歲的年紀能在資本市場發展那麼快,郎咸平教授的貢獻很大,是真的嗎?
郎世瑋:我小時候在美國長大,家裡面一直很窮,貧困線邊緣的那種,記得老爸第一次發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有關破產論的論文,他很激動,當時我9歲,他還帶我們去電影院看了場電影以示慶祝,感覺是件很奢侈的事。
差不多我高中的時候,爸爸就回國執教了,所以我在美國讀大學和畢業之後去高盛工作,都和他沒有關系。包括在國內華寶信託的工作,也是自己翻報紙找來的,爸爸在這方面基本不管我什麼。在華寶信託,我起初只是實習研究員,替人端茶送水的角色。後來跟著師傅慢慢摸索,老闆看我學習很賣力,就讓我試著研究股票,才有機會做了基金經理助理,再後來才升到真正的基金經理,憑的都是業績。
理財一周:別人都很期待到紐約工作,又是大公司,你為什麼要離開高盛,選擇回國?
郎世瑋:2000年我到了高盛,做了大概一年的時間。但是在美國,一個中國人想要進入公司的上層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很多時候還是會受到歧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許當他們把你當作救助對象的時候,會對你很好,捐錢給你,但是當你成為他們工作上的競爭對手的時候,他們是毫不留情的。更重要的是機會遠沒有在國內多!
理財一周:你回國後一共找了幾份工作?
郎世瑋:先是在大鵬證券呆了一年,然後就是華寶信託,又工作了兩年,從研究員開始干起,慢慢做到了基金經理。因為當時我有一段時間是負責研究醫葯板塊的,所以經常有機會接觸醫葯公司的人。2004年底,我就到了復星集團,給梁信軍做助理。復星集團平台很大, 領導也很耐心地培養我,教導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做投資做生意。 自己出來創業也是領導鼓勵的。所以2006年底,我就離開了復星集團,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加入了美國查頓資本,做國內直投私募。大概去年年中的時候,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就自己出來創業了。
㈥ 想買保險,不知道哪種比較經濟實惠
您是想買保險,想買經濟實惠的保險,我理解就是性價比高的保險,對嗎?
保險其實是個大類,正如我們說要去醫院看病一樣,牙科和內科解決的問題肯定不一樣,牙科是要診斷和治療牙齒的問題,內科可能診斷的是胃腸的問題。
其實保險也一樣,我們很多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有保險了,不要再跟我提保險了,但進一步你問他有什麼保險的時候,他又說不太清楚。
針對我們個人的保險,大體上有以下幾類:
1) 意外險
2) 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高端醫療、孕產(包括海外)、防癌險、特定疾病險
3) 重疾險
4) 定期壽險、終身壽險
5) 齒科 比如兒童、常規齒科、種植、正畸
6) 對接高端養老院,比如泰康、太平、君康、復星、光大等等。
7) 教育金、養老金解決方案
8)保險對接信託
每個險種都有它自已特定的意義:
1)意外險 管意外
2)醫療險解決的是醫療資源和醫療費用的問題。特別是高端醫療,帶給你的可能是全球的優質醫療資源,而你只需帶著一張象徵您身份的卡,這張卡絕對比寶馬來的實在。
3)重疾險解決的是當出現重疾時,最需要錢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用為錢發愁。
4)定期壽是把愛留給最愛的人。
這里特別提下最近很火的增額終身壽險,它是以復利3.5%永久遞增,且在最初的幾年後,退保取現或減保取現非常靈活,被冠以最懶的理財方法,非常適合做教育金及養老金。
在常規的保險保的是人身的情況下,增額終身壽更多的是保資產,此處劃重點,且是我們活著可以花到的錢,而且是不斷在增值的錢。
5)齒科險其實就是一種優惠卡,可以帶病投保的險種。而對於種植、正畸,更多的是材質、醫生的保障,是有保險公司背書的。
6)各大高端養老院,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4.8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想一想2050年,您幾歲,要不要提前給自已鎖定高端養老院資源?昨天有帶客戶去某養老院,直觀烏泱泱的人,屋裡都快擠不下了。
7)教育金、養老金准備;給孩子或自已提前種下一棵樹,讓它長大結果,好過自已拼了命,努力靠打拚賺錢吧?
8)保險對接信託,信託可以幫我們安排我們身後或我們沒有行為能力時的財產規劃,比如不會讓孩子突然擁有一大筆財產,然後一下子揮霍掉;再來看看李春平的故事,如果有信託幫他打理,他的老年還會那樣么。
還有一些險種未列出,保險粗分細分真的很多,不接觸保險行業的人很難了解這么細。
那麼怎麼才能買到性價比高的保險呢?找誰買的問題。
保險的銷售渠道有以下幾種
1) 代理人渠道
2) 經紀人渠道
3) 銀行渠道
我們知道傳統公司的保險代理人只銷售自已公司的產品,接觸的也只是自已公司的產品。
銀行的渠道,這里就不說了。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經紀人的渠道,這里特別介紹這個經紀人渠道,因為我本人就是一名保險經紀人,我們代理100多家保險公司,非常多的險種,我們可以充分為客戶篩選產品,我們更多的定位在為客戶做險種及需求咨詢。
--------------------------------------------------------
這里我們來看看保險法的117條和118條是怎樣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定義的:
第一百一十七條 【保險代理人】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傭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
第一百一十八條 【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傭金的機構。
這里我們看到,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這是重點。作為保險經紀人,我們不光是前期為客戶在產品選擇上提供最大的幫助,同時在未來有可能出現客戶與保險公司糾紛時,還會為客戶提供第二道屏障。
通過我的回答,該知道怎樣可以買到性價比高的保險了吧?
再有一個小貼士,我們知道買保險必須要有婚姻或血緣關系,其實沒有婚姻或血緣關系,也是可以投保的。
㈦ 誰知道復星投資集團(深圳)有限公司投資了什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