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權融資的商業計劃書如何來寫
一份好的商業計劃書,哪些因素起到決定作用?
BP的頁數:看似一個簡單的文稿處理工作,其實起到了敲門的作用,對於絕大部分早期項目,BP不應該超過20頁PPT的信息量。許多投資人對於超過20頁的BP,內心是抵觸的,更有些創始人為了追求美觀,用了太多設計圖片,造成一份BP超過20M,投資人在收到這類BP的時候,如果周邊信號不佳,很大可能是不會選擇下載查看,這樣就白白錯過了許多機會。
BP的邏輯:這點是一份BP的核心價值,每個投資人一天要看的BP不會少於20份,能從這幾十份BP中脫穎而出,讓投資人牢牢記住你的項目,靠的就是清晰的邏輯。另外投資人看BP通常都是快速掃描,甚至一分鍾讀完。所以一定要直奔主題,講重點,在最短的篇幅內講述自己項目的商業邏輯。
BP的美觀:之前說過有些創始人為了追求美觀,過度包裝造成BP過大,這一點是不可取的,不過適當的顏色搭配選擇,還是可以讓投資人在大量垃圾BP中耳目一新的。「創業者不要過於迷信模板,相信你乾的事情是獨一無二的,不建議代為撰寫BP,親自撰寫與修改BP也是對自己創業邏輯的一次次梳理,最終面對投資人的也是創業者自己,代寫人無法取代。
投資人閱讀商業計劃書(BP)後需得出3大核心1、你要做什麼(what)?你的產品或服務到底有什麼價值2、怎麼做(how)?你是不是有執行能力和成功的把握3、怎麼賺錢(商業模式)、怎麼分錢與需要多少錢(融多少資金)
商業計劃書的主要框架
商業計劃的主要框架主要從事(內事和外事)、人和錢三個部分。商業計劃書的框架模型主要分為如下圖所示四大部分和十二小節。
二、以下從12個小節介紹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細節和注意事
1、項目定位項目定位:通過一句話簡明扼要地介紹你們的項目是什麼,項目定位介紹寫在商業計劃書首頁,讓人一眼就知道你們是干什麼的。
2、提出問題(市場痛點在哪裡)提出問題:現有的客戶需求哪些沒有被滿足,市場痛點在哪裡,市場需求是創業的基礎,很多創業者提出的需求多為偽需求或非剛性需求,在確認市場需求的過程中也是創業者在找差異化,如果創業的方向都沒有抓住,自然很難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創業需要對自己和對別人負責任,市場需求的了解和深入至關重要。
3、解決方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哪些方法與方式解決市場痛點。
4、市場分析(市場容量)市場分析:需要證明市場需求的存在以及這個需求市場容量
5、進入策略(如何啟動)進入策略:項目從無到有,如何啟動?
6、競爭優勢(競爭對手)競爭優勢: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有哪些,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7、核心團隊(團隊背景)核心團隊:核心團隊的背景履歷,以及要表明為什麼你們的團隊能幹這個事情
8、執行現狀(已做的事情)執行現狀:目前項目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已經做的事情做個說明
9、計劃目標(未來前景)計劃目標:未來一段時間需要乾的事情有哪些
10、商業模式(怎麼賺錢)商業模式:如何賺錢的問題,在什麼時間點能夠做到盈虧平衡
11、股權結構(怎麼分錢)股權結構:創始人及核心團隊的股權結構,決定未來長遠發展基礎
12、融資計劃(需要多少錢)融資計劃:需要多少錢干這個事情
Ⅱ 股權稀釋應該如何進行
引入新的投資者,進行增資擴股的時候,原股東的股份會被稀釋,而且是同比例稀釋。
原股東持股的變化有兩種,第一種是股份轉讓,公司注冊資本不變,轉讓股權的股東股份會減少,其他股東股份不變,第二種是增資擴股,一般引入投資機構都是採用第二種進行入資,同時產生股權稀釋的情況。
在投資者增資後,注冊資本會發生變化,投資者的部分資金計入注冊資本金,另一部分計入公司資本公積金。
因為注冊資本發生變化,原股東的股份會被同比例稀釋。
最後簡單說,融資方以錢買公司產品或技術以及整個團隊。而股東卻是產品技術或銷售模式的創新及發起人…
而股東們為了產品的銷售擴大及搶占市場份額,吸納外部資金以壯大實力就必須割捨將來的市場遠景紅利來進行交換……
隨著產品在市場的佔有率逐步增大及飽和,以前的融資方(合夥人)漸漸實行退出機制,做到見好就收的目的。上市的目的就時就把融資人交給市場進行身份轉換,此時的股份持有人就大眾股民。
Ⅲ 美容院入股留員工怎麼分股份
一是公司有多少的股權可以拿來做股權激勵的?
二是問題是公司需要拿多少股權出來激勵員工。這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可能性,一個是必要性。
兩個因素決定股權激勵數量
可以拿出多少股權進行激勵,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股權結構,二是老闆的胸懷。
股權結構主要是看創始人持有的股份比例高不高。像我們的客戶,有的是創始人百分之百持股的,就一個人股東,或者夫妻股東,這種情況下,可以拿出來激勵的股權數量當然就比較高,像這種情況下可以拿出來的股權比例到百分之四十九都可以。現在只討論能拿多少,需要不需要暫時先不用考慮。51%的股權,還是有絕對控制權的,收益也不少。所以是可以拿出來這么多的。
如果創始股東股權比例少的,沒有達到100%,就比較麻煩一些,可以拿出來的數量相對就比較少,比如,有些企業的股權關系是五五開,各一半,這種情況很多。像這種情況,如果股東拿百分之三十的股權進行激勵,稀釋之後,創始人就只有35%,就只有一票否決權了。一個創始股東,他只有22%的股權,其他的七八個創始股東的股權也只有10%上下,所以在做股權激勵的時候,大家都捨不得分出來。
其實一般創始股東股權不會這么少,創始股東的股權太少,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呢,創始股東對於股權的認識不到位,沒有規劃好。另一方面,都是因為融資造成的。
Ⅳ 4個人的創業團隊,應該怎麼分配股權
睿融的G·SSC專家李老師講的案例,我跟你分享一下。小李今年28歲是一個精明強干,思維縝密的文藝小 青年,有一定的人脈和資源關系,從事醫美行業多年,想自己開家美容院,預計投資300萬元,他對關系比較好的3個朋友講了自己的想法,朋友都一致支持他,願意為他投資。
這4個合夥人中,小張和小李一樣都是從事醫美行業多年,屬於全職工作,小周投資100萬,小趙投資70萬,他們都是小李的朋友,喜歡小李的團隊,他們都願意拿出啟動資金,作為美容院早期資金的投入。
小李對這次創業信心十足,但他唯一發愁的是公司的股權架構該如何處理?小李怕萬一合作不好,傷了和氣。
在小李的案例中,我們要考慮幾個問題:
1、誰是公司的老大,誰有絕對話語權和控制權?
2、在初創團隊中,小李和小張該不該拿工資,提成和獎金;小周和小趙是只享受分紅還是也應該有部分工資?
3、如何調動各股東之間的積極性以及團隊後續如何實現股權激勵?
4、萬一企業經營不善,後續還需要重新出資,應該按照什麼比例出資?不出資又該如何處理?萬一在企業經營一半,有人認為前景不好,要退股,又該如何處理?
每次我們對企業做股權架構設計或者調整時,都會和企業進行一番溝通,以下是溝通的要點,看看你企業如果是初創企業,面臨這些問題,你是如何處理的?
1、 你們初步的股權架構是怎樣的,各自佔比是多少?
小李在紙上大概勾畫了他們預計的股權架構,小李佔30%,小張10%,小周30%,小趙20%,其他10%
2、我接著問:「 這樣的股權結構是如何形成的,其他10%目前在誰那,打算做什麼用?」
小李回答:「 基本是按各自出資佔比 ,除不盡的尾數都留出來加在一起作為共同代持,各佔2.5%,小張的出資金額除下來正好是10%因為小張是全職並且我是發起人所以不太計較那些,其他10%主要是為後續開連鎖店或者激勵優秀員工用」 。
3、我再接著問:「 小李你是大股東,還是小周是大股東呢?法人是誰,其他股東有沒有納入公司章程
小李思考了一下:「 我覺得應該是我吧,我們沒有談,周**出錢了,不讓人家參與管理嗎?這個我不懂 ,營業執照在辦,法人是我,合夥人都是私下簽的協議」 。
4、我繼續詢問:「 小李、如果你作為企業的老闆,你想不想讓小周和小趙參與企業的經營呢?」
小李低頭考慮了一會,說:「 我和小張一直從事這個行業,我們兩個比較懂,周**和趙*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應該我來管,他們可以提建議,最後我來定,你一問,我倒是想了一下,以前我倆也沒有商量過,也沒有好意思這么直接商量 」 。
5、我笑了笑接著問:「 小張,小周,小趙拿工資嗎?你拿工資嗎?」
小李有點為難,說:「 張*肯定應該拿,我應不應該拿,我還沒有想好,周**和趙*不應該拿吧,他們不參與經營只享受分紅就好了,老師,你說,我應該不應該拿?」
6、我並沒有告訴小李該不該拿,反而問小李:「 你認為你應該不應該拿?」
小李說:「 我真不知道,我覺得我應該拿,可是我畢竟是老闆,這事也是我帶頭做的,如果經營不好不掙錢的話我拿了工資,我也覺得怪不好意思的。可不拿,又覺得不對 」 。
7、我笑了笑又追問:「 那你的意思,你應該拿工資了」。
小李答:「 我覺得我應該拿工資,畢竟我投資又幹活」 。
我笑了笑和她講 「 我支持你拿工資 」 。
8、我再問你一個問題:「 你們有無初步的財務預算,現有的資金能夠支撐企業不盈利多長時間呢?」
這一次,可是真難為小李了,她拿筆在本子上算半天,然後抬頭說:「 如果資金全部到位,每個月的房租加上工人工資,撐一年沒有問題 」 。
9、我問:「 你算過沒有算過,企業明年好的情況下賺多少錢,不好的情況下會虧多少錢?」
小李用筆邊寫邊說著:「 我算一下,如果好的話能賺300萬到是有可能的,不過壓力也有點大,如果不好的話就不好說了 」 。
10、「 好,小李,如果企業賺了 300 萬,你覺的你目前的分配比例合理嗎?」
小李考慮一會兒,說:「 按照出資比例的話,也差不多吧 」 。
11、我又問:「 開連鎖店的話考慮是加盟的方式開呢還是股東投資?」
小李愣一下,然後說:「 兩者都有可能,目前還沒發展到哪一步只是有考慮這個事情 」 。
12、我繼續問:「 如果開連鎖店的話,你感覺你目前的股權架構比例及分紅比例對連鎖店是否適用?」
小李回答:「 還沒有想過這個事,但是我覺得稍微有點不合理,不太懂這塊,說不出來那裡有問題」 。
小李說:「 我大概明白了,我回去和合夥人溝通下,找一個我們接受的方式,讓您直接去我們企業做下股權架構的設計和調整,我如果溝通不好,你能不能和我們合夥人一起溝通一次? 」
聽了小李提出的問題,我告訴她:「 當然可以了,這也是整體股權方案服務的一部分 ,並告訴他股權架構設計及股權問題首先是個法律問題,股權的核心是股東之權利,股東權利之設計是一個法律問題,離開股權法律的股權設計,股權激勵等都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股權法律是一切股權問題之母;股權一系列問題一定要體現為法律文件,不然,今天的美好方案可能就是明天的訴訟所在 。
Ⅳ 美容院上市公司條件
2016年新三板上市條件:
1.2015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要求企業依法設立且存續(存在並持續)滿兩年。
2.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3.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4.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5.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
6.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2016年新三板上市標准:
1.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有限責任企業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存續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2.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3.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2016年新三板上市流程:
1、新三板上市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
2、新三板上市申請股份報價轉讓試點企業資格
3、新三板上市簽訂推薦掛牌協議
非上市公司申請股份在代辦系統掛牌操作,須委託一家主辦券商作為其推薦主辦券商,向協會進行推薦。申請股份掛牌操作流程的非上市公司應與推薦主辦券商簽訂推薦掛牌協議。
4、新三板上市配合主辦報價券商盡職調查
5、新三板上市操作流程,主辦報價券商向協會報送推薦掛牌備案文件
6、新三板上市操作流程,協會備案確認協會對推薦掛牌備案文件無異議的,自受理之日起五十個工作日內向推薦主辦券商出具備案確認函。
7、股份集中登記
8、披露股份報價轉讓說明書
9、掛牌交易
2016年新三板上市好處:
1.資金扶持:根據各區域園區及政府政策不一,企業可享受園區及政府補貼。
2.便利融資:新三板(上市公司)掛牌後可實施定向增發股份,提高公司信用等級,幫助企業更快融資。
3.財富增值:新三板上市企業及股東的股票可以在資本市場中以較高的價格進行流通,實現資產增值。
4.股份轉讓:股東股份可以合法轉讓,提高股權流動性。
5.轉板上市:轉板機制一旦確定,企業可優先享受「綠色通道」。
6.公司發展:有利於完善公司的資本結構,促進公司規范發展。
7.宣傳效應:新三板上市公司品牌,提高企業知名度。
總結:企業新三板上市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歷程,希望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制定發展戰略,爭取早日企業新三板上市。
Ⅵ 現在投資什麼項目好
個人建議可以投資做跨境電商,亞馬遜無貨源模式,原因如下幾點:
1,國內電商已經完全飽和,賣家多,買家少的局面,而跨境電商面對的消費群體是全球海外的消費者,消費群體廣,消費水平高,匯率差大。
4,無貨源模式,不需要有商品,無需備貨,無需囤貨,省去了前期的貨源投入成本,禁止開直通車,刷單,刷評也省去了中期店鋪的運營成本,鋪貨-下單-采購-發貨。
5,跨境電商賺取的是兩者貨幣單位不同產生的匯率差,單品的凈利潤在40%-70%,這相對其他傳統行業和國內電商來說是非常可觀的。
Ⅶ 如何對股權進行稀釋
根據你的提問,經邦咨詢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定向增發、直接發行新股,等等,都可以稀釋原來的股票的股權。
每輪融資結束後,無論是創始人、員工還是投資人,你們的股權都會被同比稀釋。
創業公司在引進投資人的時候,風投向公司注入資金,相應獲得一定的股權。這既可以是創始股東將自己持有的股權份額轉讓給投資人;也可以是通過公司增資方式,例如,公司原來總股本100萬,兩位創始股東各佔50%,現在增加到200萬,其中增加的100萬由投資人認購,而各方共同約定:公司在增資後的總價值(不同於股本)為1000萬。因此,增資後的股權結構就變為:投資人持股10%(100萬除以1000萬),兩位創始股東持股均為45%,相比增資前,創始股東的股權各稀釋了5%。
創業公司在進行下一輪融資時,股權稀釋方法也同上,各創始股東、前一輪的投資人的股權均會相應稀釋。
以上就是經邦咨詢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邦咨詢,17年專注股改一件事。
Ⅷ 老闆必看,企業家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內外部融資模式
一、融資模式的優選排序
在資本運營領域,往往是資產與資本交易的買方市場,基本的游戲規則大部分都是投資者制定的。因此,作為資產賣方的融資者有必要充分了解投資者的思維方式,才能進入游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融資者沒有選擇,實際運作中大部分的戰略規劃和商務模式的設計,往往出自融資者之手。
就像商品交易的買方市場通常發生的現象一樣,主動權在買方手中,基本交易規則由買方確立,但是市場戰略和銷售策略則需要賣方策劃。也就是說,象棋中「馬走日象走田」的基本規則由買方確立,但是實施「卧槽馬」還是「沉底炮」的戰略策劃出自賣方之手。
如果我們把融資的模式設為兩個指標:是外部融資還是內部融資;是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融資者所面臨的選擇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四個象限:
註:內源融資好處:無需支付利息或股息,不發生直接的融資費用;不足:所籌資金有限。外源融資好處:融資規模大;不足:要負擔融資成本,受融資環境限制。
股權融資優點:(1)資金使用期限長,(2)無定期償付的財務壓力,財務風險小,(3)增強企業的資信和實力;
缺點:(1)面臨控制權分散和失去控制權的風險,(2)與債權融資相比,資本成本較高。
債權融資優點:(1)控制權不受影響,(2)融資成本相對較低,(3)可獲取財務杠桿效益;
缺點:(1)面臨定期的還本付息壓力,(2)財務風險較大,(3)資金用途受限。
混合融資:優先股、可轉債、附認股權債。兼有負債融資與股權融資的優點,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具有緩沖作用。
(1)外部股權融資,即用企業的股權去交換外部資金。例如引進新股東增資擴股,上市發行新股公募資金等。
(2)外部債權融資,即用企業的信用借貸外部資金。例如對外發行企業債券,銀行長期借貸,其他形式的外部借貸等。
(3)內部股權融資,即用企業的股權換取內部資金。例如股東放棄分紅權益,將利潤轉為資本公積金繼續投入企業運營;現有股東根據自己的股權比例追加資本金,增資配股。
(4)內部債權融資,即企業在內部拆借或挪用資金。例如折舊資金理論上應該用於固定資產更新,現被挪用於其他新項目;或者向內部股東借貸資金,還本付息。
企業家大多首選第一象限——外部股權融資,尤其是直接上市發行股票。事實上,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答案:
若以融資成本作為標准,上述優選原則應該是:先內後外,先債後股,選擇順序依次是IV,III,II,I象限。這也是MBA教科書的標准答案。意思是說,企業如果缺錢首先考慮內部解決,能在內部解決的不求外援,形式上能發行債券解決的不用股權交換,實在非要割股交換的,能私募解決的就不用公募(除非提供資金的新股東提出把上市作為條件)。
第IV象限內部舉債,雖然風險最大,但是融資成本最低。你左手借了右手的錢,總不至於左手和右手算利息吧?可是第I象限的外部公募資金,雖然抗風險能力最強,但是成本也最高,你在股市上融資一個億,真正落到企業口袋的只有8 500萬元左右,剩下的1 500萬元都被中間的各類中介機構給瓜分了。
若以分散風險作為標准,上述優選原則卻剛好反過來:先股後債,先外後內,順序依次是I,II,III,IV象限。第一象限增資擴股,企業吸收的外部股東越多,抗風險的能力越強,反正天塌了大家的肩膀扛著,石頭掉下來砸的是大家的腳,疼痛被分散了,誰也痛不到哪裡去。可是在第四象限內部債權融資,你身上的風險和負擔倍增,卻沒有人能替你分擔,只能自己扛著。
因此,成本越高的融資方式,其對應分散企業風險的能力也越強。當我們對比不同的事物時,若採用不同的指標體系去分析,結論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二、股權融資:砍腿換車
按照募集對象,股權融資基本上分為公募、私募、合資三種模式(如3-2所示):
(1)所謂公募資金,一般來說只有一種合法的方式,就是公開發行股票(IPO、SEO再融資),用自己企業的股權交換千百萬股民手中的資金。用學術語言來定義,公募資金就是非定向募集資金。非定向意味著募集資金的對象沒有確定的目標和范圍。好比你在大馬路上擺個攤,在公共網站上設個站點,向來往的路人或網民募集資金就屬於公募。公募資金往往很容易捲入詐騙案件,因此需要政府批准,否則就成了非法集資。
(2)私募資金的范圍比較寬,可以說凡不屬於公募的方式都可劃入私募。用學術語言定義,私募資金就是定向募集資金,也就是說在某一個限定范圍之內,或者有比較明確目標的資金募集行為。私募資金的模式和方法五花八門,甚至成百上千,最基本的方法是增資擴股。在後面我們介紹的大部分融資模式,都屬於私募范疇。
(3)合資經營(合並)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股權融資,融入的不是資金,而直接是資源。說到底,融入資金並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錢只是一個商品交換的媒介,即使你融到了錢,仍舊需要用它來購買你所需要的資源。
那麼當你發現了一個潛在的合作者,他的企業手中有你需要的資源,而你的企業手中也恰恰有他所需要的資源,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合資經營。雙方結婚,資源互補,把兩家合起來一起干。這種模式與增資擴股的道理是一樣的,雙方割讓的都是各自的股權,只不過增進來的不是資金而是資源。
上述無論何種模式,其實質就是用股權交換資金,換句話說就是砍了腿換汽車。市場經濟中沒有免費午餐,什麼東西都需要交換。你看著別人乘車眼紅也想上車?對不起,拿什麼資產來交換?如果你什麼資產也沒有,那麼只有一個辦法,砍骨頭割肉來換。
這不但是資產與資金的交換,同時也是風險與利益的權衡。哪個企業不是企業家一手帶大的親骨肉?砍腿換車,企業發展快了,系統風險小了,但是企業家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砍斷骨頭連著筋,肉疼心更疼。
砍腿換車往往是企業家的最後選擇。因為割股砍腿的那種痛,沒當過企業家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以前我在當職業經理人的時候,僅僅從理論上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直到有了自己的企業之後,才能親身體會到這種痛楚。
三、債權融資:寅吃卯糧
如果把股權融資比做砍腿換車,那麼債權融資就是寅吃卯糧。債權融資的優點在於你使用了別人的錢,但是用不著與別人分享公司的權益,投資方也不會干涉你企業的經營。一般來說,如果當投資方除了資金不會提供其他特殊資源的時候,那麼債權融資比股權融資更有利於企業家。
但債權融資的缺點是經營風險比較大,融資杠桿加大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同時也為企業經營增加了壓力。萬一企業經營失敗,在股權融資的情況下,石頭掉下來砸的是眾股東的腳,疼痛的風險被分散了;但是在債權融資的情況下,石頭掉下砸到的只有企業家的腳,而且還是塊重量加倍的大石頭。
寅吃卯糧的決策有兩個思路:首先是從哪裡吃(融資渠道),其次用什麼方法去吃(融資模式)。3-3中的矩陣表提供了債權融資的決策工具,把可能提供資金的潛在對象(渠道)列入矩陣表的頂欄,再把可能採取的融資模式列入矩陣表的左縱列。首先選擇融資對象,其次選擇融資模式,兩者交匯的格里就是解決方案。
1、選擇資金的來源
按照矩陣表頂欄從左到右搜尋:
(1) 首先考慮你的買方,看看你的客戶有沒有可能借錢給你。如果有可能,我們再從縱列尋找合適的模式。例如,美容院推銷會員卡,就是典型的買方信貸。客戶一次交1 000元,分10次消費,每次享受8折優惠,等於讓美容店可以提前使用客戶的資金,然後分10期償還,優惠的20%就相當於資金的貼現利息。
(2) 如果買方沒有可能給你提供資金,我們再考慮右邊的賣方。看看你的供應商有沒有可能為你提供資金,如果有可能,我們可以從縱列中尋找一種合適的模式。比如房地產開發商經常使用讓建築商墊資施工的方法,就是典型的賣方信貸。
(3) 如果買方和賣方都沒有可能提供資金,我們可以考慮政府的資金。政府根據當地的發展戰略,往往會在不同的時期運用財政資金對一些行業進行扶持。
一般來說,政府財政支持都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
1)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科技項目;
2) 對擴大當地就業具有帶動效益的行業;
3) 促進農業發展的行業;
4) 節能環保產品;
5) 涉及民眾公共利益的基礎設施項目,等等。
一般來說,政府的資金更看重的往往不是經濟效益,而是社會效益,因此要想獲得政府的資金,必須論證你的項目能夠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公眾利益。
(4) 如果買方、賣方、政府的資金都沒有可能,我們再考慮機構投資者。例如銀行、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基金等,如果有可能,根據機構投資者的要求在縱欄中選擇合適的模式,需要抵押的找資產抵押,需要擔保的找第三方擔保。
(5) 如果機構投資者也沒戲,最後可以考慮社會集資,可以從親戚朋友中間定向籌集,也可以從社會上非定向募集。如果是非定向募集資金,需要申請國家許可,否則就成了非法集資。例如機場建設費、電話預裝費,既是買方融資的模式,也是社會集資的典型方式,因此可以說中國電信以及全國的機場,都是老百姓集資建設的,全國人民都應該是電信公司和飛機場的股東。
2、決定融資模式
確定了資金來源之後,再決定融資的模式,按照矩陣表左列從上到下搜尋。
(1) 首先看有沒有資產可以抵押,若有房子、有土地,可以進行資產抵押融資。
(2) 如果沒有有形資產,可以質押貸款,例如用專利證書,股權證等質押融資。
(3) 如果既沒有東西抵押,也沒有東西質押,可以用企業的信譽融資。例如美容院賣會員卡向客戶貸款,就是以自己企業的信用來融資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是它們證明自己信用的說法。
(4) 如果公司剛剛成立,還沒有信譽,可以進行項目融資,條件是項目本身具有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的能力。項目融資實際上就是用未來的現金流作為抵押融資。
(5) 如果本公司沒有足夠的信譽,可以請有信譽的第三方出面擔保,等於用第三方的資產進行抵押融資。
(6) 當然,除了上述比較常用的模式之外,借貸雙方還可以約定一些特殊的融資模式,比如開發商讓建築商墊資施工就是這樣雙方商定的特別模式。
Ⅸ 想要花點錢去學習,但是不知道學習什麼好
不知道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是男生可以學習適合的手藝。比如:修車,修理家電啊。也可以學習園藝。開車等這些比較適合男孩做。也容易做大。將來做好了可以開店什麼的。要是女孩可以學習內容,幼師,舞蹈,什麼的。這些女孩做起來比較容易入門。也可以做大。開美容院。幼兒園。舞蹈班。都是又開心又賺錢的行業做好了都是很有前途的。
Ⅹ 增資擴股應該如何稀釋股權
股權收購分為衍生產品收購和原始收購。衍生產品收購通常值得通過股權轉讓接受原股東的股權。原始收購包括公司成立時的股權收購和公司增加資本和股份時的股權收購。 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後,原股東持有的股份減少,即稀釋。
專業人士指出,股權稀釋的最佳情況是實現股東和企業的雙贏。然而,如果這個過程處理不當,隨著稀釋的繼續,企業家會逐漸失去控制,最終可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