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涉農資金都指哪幾項
涉農資金包括農村公路修建、基本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村飲水安全、沼氣建設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涉農補貼資金,種植業、養殖業項目資金;
扶貧、救濟、農村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危房改造資金,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資金,「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及用於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科技事業發展的資金等,資金管理方式通常是成立縣涉農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涉農資金監管工作。
(1)涉農資金整合融資方案擴展閱讀:
參照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法規文件,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四個大類。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㈡ 如何推進涉農資金管理機制創新和流程優化
為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管理,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形成涉農資金統籌使用的長效機制,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大力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提高涉農資金管理水平
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加強涉農資金管理,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涉農資金使用管理分散重復現象仍較突出,影響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加強涉農資金管理,既是提高涉農資金安全、規范運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同時,有利於規范涉農資金投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有利於促進政府及其部門轉變職能,克服「缺位」和「越位」現象;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涉農資金的整體合力。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鞏固成果、擴大范圍;明確分工、協調配合;上下聯動、全面推進;強化監管、規范運行」的原則,把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加強涉農資金管理作為重點工作抓實、抓好。著力建立健全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的長效機制,力爭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現涉農資金的管理理念明顯轉變,涉農資金的統籌安排明顯科學,涉農資金的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明顯提高。
二、全面清理涉農資金,明確整合和統籌安排重點
(一)全面清理涉農資金。一是要從預算編制環節入手,對現有涉農資金進行全面清理,特別是要對涉農專項資金的設立依據、來源渠道、投入規模、執行期限,支持對象,支出用途和使用管理方式等進行認真梳理,摸清情況。二是在全面清理的基礎上,對性質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農專項資金進行歸並,或按照資金用途重新進行分類:對不符合公共財政支持方向或已經完成目標任務的涉農資金,要予以取消或轉變用途。對歸並或重新分類的涉農資金,要進一步明確支持對象、扶持環節、投入重點、補助標准等。三是要嚴格控制新設立涉農專項資金。新設立的專項資金應符合一定時期內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特定目標的需要,並向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以及關鍵環節、薄弱環節傾斜。同時,要明確專項資金起止時間。四是要積極推進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的統籌安排。進一步將具備條件的中央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及時轉為地方專款管理。對事權在地方的項目,原則上不列入中央部門預算。五是積極推進財部門內部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其基本原則和方法是:(1)按照部門預算歸口管理要求整合歸並資金。(2)區分支持領域,明確管理部門。(3)存量保持不變,增量規范安排使用。(4)強化溝通協調,統籌安排使用。
(二)明確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重點。現階段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的重點是支持農業生產類資金,包括用於農田水利、土地整理、農業科技推廣示範、農民培訓等方面的資金。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推進支持農業生產類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同時,要進一步改進農民補貼類資金的管理,強化整合,逐步增加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規模。對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類的涉農資金、如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資金,具備條件的,也要在內部適當進行整合和統籌安排。
三、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充分發揮涉農部門作用
(一)財政部門要建立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聯席會議制度。對由財政部門內不同業務部門分別管理的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涉農專項資金,通過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協商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避免重復交叉或相互脫節。
(二)財政部門要加強與涉農部門的溝通,建立涉農資金使用安排信息通報制度。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涉農部門統籌安排涉農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與各部門共同協調提出涉農資金統籌使用管理的意見,發揮部門的作用。中央涉農部門在安排和下達項目資金時,應將資金撥付文件抄送財政部和省級財政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
(三)建立健全地方各級政府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機制。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需要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地方各級財政、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爭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建立地方黨政領導掛帥、財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參加的組織協調機制。具備條件的地方,要在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建立涉農資金統籌安排的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領導小組、建立涉農資金統籌安排的決策協商和徵求意見制度等多種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協調配合、良性互動的溝通協調機制。
四、搭建整合和統籌安排平台,促進涉農資金有效使用
(一)以規劃為引導促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根據農業農村發展戰略目標和經濟社會自然資源條件,制定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計劃,以規劃引導和帶動涉農資金的重點投向,促進各項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
(二)以主導產業、優勢區域和重點項目為平台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要積極打造主導產業、優勢區域、重點項目等整合平台,引導投向相近、目標相似、來源不同的各項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做到「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集中財力解決制約主導產業、重點項目發展的瓶頸問題。
(三)以重大專項資金為平台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要繼續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小農水建設等重大專項資金為平台,推進涉農資金的整合和統籌安排。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投入的引導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三農」。
(四)堅持以縣級為平台的涉農資金整合模式。要認真總結和推廣縣級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的好經驗、好做法,鞏固和擴大縣級涉農資金整合成果。對資金整合效果明顯、成效突出的縣,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要支持和鼓勵縣級不斷創新整合方式,堅持縣級自主整合的工作模式,進一步引導和支持更多的縣開展涉農資金整合。
五、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保障整合和統籌安排工作開展
(一)加強涉農資金制度建設和執行。要按照資金分配規范、使用范圍明晰、管理監督嚴格、職責效能統一的要求,繼續對現行涉農資金使用管理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同時,做好各項制度的銜接,為整合和統籌安排涉農資金提供製度支撐。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對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涉農專項資金,經整合後研究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管理制度體系。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制度執行工作,不折不扣地執行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確保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取得實效。
(二)穩步推進審批許可權下放。繼續探索涉農資金「中央宏觀指導、地方自主選項」的管理模式,具備條件的,採取「切塊下達」、「捆綁使用」等行之有效的分配辦法,將資金「切塊」下達到省(區、市),具體項目的立項權、審批權下放地方,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涉農資金。要逐步擴大資金和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范圍,為地方整合和統籌安排資金創造條件,特別是要研究推進將資金和項目審批許可權進一步下放到縣,增強縣級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的能力。對各級財政共同安排、且性質相近的資金,上級部門不再審批具體項目,按照統一規劃只下達資金任務和目標要求,將資金「切塊」到縣,由縣根據本地實際將各級財政資金捆綁起來統籌安排使用。
(三)建立健全以結果為導向的涉農資金分配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涉農專項資金的績效考評制度,對專項資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項目效益等情況進行全面考評。要按照「指標科學、操作簡便、結果公正」的原則,進一步健全考評指標,將考評結果與下年度專項資金的分配相掛鉤。對績效好、監督措施到位的地方和單位,在安排涉農項目和分配涉農資金時給予適當獎勵;對績效差、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和單位,要適當進行扣減。建立健全涉農資金管理的通報制度,對涉農資金使用管理好的地方和單位給予通報表揚,推廣其好經驗、好做法;對出現違規違紀問題的地方和單位進行通報批評,責成提出整改措施並限期落實。
(四)全面實行涉農資金管理「陽光操作」。繼教推行和完善報賬制、公示公告制、專家評審制等管理方式,促進實現資金分配依據科學、分配辦法公開、分配程序規范、分配結果公正。建立健全項目的民主決策機制和群眾參與機制,進一步提高涉農資金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藉助現代科學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涉農資金監控網路,對資金運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檢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提高涉農政策和項目資金申請的透明度,杜絕涉農資金無序申報、重復申報和騙取套取涉農資金的行為。要結合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五)完善涉農補貼資金撥付方式。具備條件的,要積極採取「一卡(折)通」的發放方式,簡化發放程序,降低發放成本,努力實現對農民的各項補貼通過「一卡(折)」發放,保證涉農補貼資金及時、安全、足額到位。同時,要統籌各部門參與補貼發放職能,實現補貼資金由財政部門「一個漏斗」向農民發放,避免出現多卡發放的問題,降低行政成本,減輕農民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強對涉農資金的監督檢查。要按照「既推進整合、又加強管理」的要求,加強對整合和統籌安排的涉農資金的監管,避免出現借整合涉農資金名義挪用涉農資金的現象。各級財政、有關部門要定期、不定期開展涉農資金專項檢查和抽查,切實加強涉農資金日常監督檢查,營造良好的聲勢氛圍。繼續探索完善涉農資金檢查方式,採取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監管,特別是要加強事前的監管力度。要建立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監督管理機制,強化財政監督,充分發揮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事處、審計部門、社會中介機構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積極配合有關方面做好涉農資金審計、檢查和監督工作。
(七)充分發揮鄉鎮財政的管理和監督作用。上級財政部門要為鄉鎮財政強化涉農資金監管創造有利有條件,強化鄉鎮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職能。要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鄉鎮財政能力建設和工作指導。要完善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建立鄉鎮財政直接聯系點制度,監管抽查指導制度、激勵約束機制和日常考核制度。鄉鎮財政要充分發揮貼近農村、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和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基礎信息的審核,加強對農業生產類等資金的統計和分析工作,強化對涉農資金的跟蹤和監控,認真做好有關信息的反饋工作。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加強涉農資金管理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要深入基層認真調查研究,立足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整合和統籌安排措施。要切實加強分工協作,明確責任,扎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工作,要及時了解、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制定具體的宣傳計劃,注重宣傳的引導性和時效性,開創全社會關心、支持涉農資金和統籌安排的新局面。
㈢ 政府涉農資金有哪些
政府涉農資金有哪些:涉農資金是指中央、省、市、縣安排用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項資金,主要包括農村公路修建、基本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村飲水安全、沼氣建設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涉農補貼資金,種植業、養殖業項目資金,扶貧、救濟、農村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危房改造資金,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資金,「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及用於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科技事業發展的資金等,資金管理方式通常是成立縣涉農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涉農資金監管工作。
㈣ 合作社有哪些融資渠道
合作社的融資渠道有以下這些:
各級政府財政扶持資金,項目資金無償、貼息貸款,各部委、地方政府
資金互助社
合作社內部成員集資
銀行貸款:信用社、農行(上市)
招商融資
農業基金
國際農合組織、涉農外企
㈤ 統籌整合涉農資金負面清單中包括哪幾項
摘要 納入2021年度脫貧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的資金,不得安排用於「負面清單」事項,包括但不限於:償還債務、墊資或回購、注資企業、設立基金、購買各類保險等。
㈥ 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包括哪些項目
農業產業化項目
農業科技推廣示範項目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㈦ 如何貫徹落實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
一、以省為主「引水」——
動真格,避免資金「撒胡椒面」
脫貧攻堅戰,資金是子彈。打贏脫貧攻堅戰,既要「子彈充足」,更要「彈無虛發」。但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啞彈」,無法擊中目標。
《實施意見》中,以省為主建立支持和保障機制,以縣為主搭建資金整合使用管理平台,通過「聯渠引水」到縣,化「零錢」為「整錢」,構建「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賦予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自主權,進而管好用好各類財政涉農資金,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中央統籌整合20項資金的基礎上,我省按照「用於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用途指向性的原則,對目標接近、投向類同、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資金進行統籌整合,將扶貧專項資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等19項省級涉農資金納入統籌整合使用范圍,避免資金「撒胡椒面」。
省級層面,「管總額不管結構、管任務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推動「多個渠道引水」。歐陽煌介紹,我省創新支持保障機制,省級主要強調「放得下」,要求進一步加大對貧困縣投入力度,原則上用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資金增幅不低於該項資金的平均增幅。
按照「源頭不變、充分放權」的原則,「對納入統籌整合使用范圍的財政涉農資金,省、市兩級相關部門仍按照原渠道安排下達,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完全下放到貧困縣」,全部實行因素法分配。因素分為扶貧指標和行業發展指標兩大類。其中,扶貧指標權重佔70%(主要包括貧困類型、貧困人口規模、貧困發生率、年度脫貧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行業發展指標權重佔30%。
二、以縣為主「放水」——
能精準,避免扶持措施「脫靶」
審計署6月底發布的對全國40個縣財政扶貧資金審計公告顯示,有8.43億元扶貧資金長時間閑置,其中有2.6億元閑置逾2年,甚至有扶貧資金最長「沉睡」了15年。
縣級層面,實行資金使用、項目審批、政府采購、招投標、項目管理、監管責任「六到縣」,實現「一個龍頭放水」。歐陽煌解釋,我省創新涉農資金整合使用機制,對縣級主要強調「接得住,用得好」。貧困縣依據脫貧攻堅規劃及其工作要求統籌整合使用資金,自主集中財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避免扶持措施「脫靶」,省級相關部門不得限定資金在貧困縣的具體用途。
貧困縣是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實施主體,並承擔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的主體責任。《實施意見》要求,貧困縣要堅持用精準脫貧規劃為引導,以重點項目為平台,科學制定統籌資金使用計劃,做到內容明確具體、資金流向清晰、責任分工明確,重點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並與脫貧任務緊密掛鉤。
省對貧困縣放權,並不是放任不管。要建立統一考核、統一績效評價平台,改專項考核為綜合考核,改部門單獨考評為部門聯動考評,確保考評不疊加,部門「放權而不抽身」。同時,加強聯合監管,強化紀律約束和責任追究,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亂」。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㈧ 強基惠民整合資金使用在合作社方案
摘要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國辦發〔2016〕2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財政部 國務院扶貧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18〕35號)、《西藏自治區財政廳等部門關於印發〈西藏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藏財農字〔2017〕161號)、《西藏自治區財政廳 西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關於做好2018年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的通知》(藏財字〔2018〕44號)等文件精神,經八宿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研究、縣人民政府專題會議審定,形成本方案。
㈨ 脫貧產業如何更興旺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同樣,貧困地區穩定脫貧也離不開產業帶動。貧困地區通常自然條件不佳、農業基礎薄弱,貧困群眾通常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現實起點低與現代農業產業的高要求存在矛盾。在貧困地區如何尋找適合的產業,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組織形式,如何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本報記者深入貧困地區,近距離觀察實現產業興旺的實踐與探索。
因地制宜推進產業脫貧,產業收入占脫貧家庭收入超50%
雲南有447萬多貧困人口和88個貧困縣,都在全國排第一位;有深度貧困縣27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貧困發生率高達三成左右。雲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達12.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4%,自我發展能力和動力可想而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合作經濟吸引貧困戶參與脫貧,又降低了他們的市場風險,正大有可為。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之策,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雲南省委、省政府醞釀出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意見,把創新幫扶模式、發展合作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在貧困人口佔全省1/4的昭通市,把產業發展和強化黨的基層組織、發展合作社結合,下大力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組織化實現標准化,以標准化支撐品牌化。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在昭通市魯甸縣,20多萬畝花椒樹實現產值7億多元。魯甸地震的震中龍頭山鎮,近15%的貧困人口都與花椒產業有關。鎮里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爭取資金300多萬元扶持加工龍頭企業,解決了銷售難。「小花椒」不但為災後重建「撐了腰」,還帶動貧困戶共增收500多萬元,戶均增收1萬多元。
大理紙廠村陸解三一家5口人,是2013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山嵛菜合作社後,2015年脫貧。去年以來,大理州注入產業扶貧資金60多億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有產業幫扶項目,產業收入平均佔到脫貧戶家庭收入的55%,帶動30多萬人增收,年人均增收1720元。這其中,都有合作經濟的影子。
如今,每天早上8點多,會澤縣駕車鄉貧困戶杭久芝老兩口都會到合作社「上班」,一天倆人能賺200多元。和杭久芝一起幹活的高菊珍,也摘了貧困戶帽。她把家裡40多畝靠天吃飯的山地租給合作社,再加上5萬元產業扶貧貸款入股合作社分紅,最近全家在商量蓋新房了。
㈩ 如何做好涉農資金的監管及責任落實
1、堅持一個原則。按照落實主體責任的要求,明確項目資金的責任主體,即「誰實施、誰負責」的原則,做到使用必問效、低效必問責、違規必追究,確保涉農資金安排到哪裡,監督就跟進到那裡,問責就延伸到哪裡。一要公開透明。對涉農項目資金的政策規定、審批流程、資金分配、項目實施和考評結果等全程公開。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平台,市、縣、鄉鎮要將涉農項目資金安排使用情況在本轄區內公開公示,村一級要將有關涉農項目資金公開到戶。從惠農政策宣傳到惠農政策實施,都要通過媒體進行廣泛公開,尤其是在惠農項目資金實施點,要細化公示內容,以群眾明白為目標,將廣大農民引導到政策落實中來。二要落實責任。明確縣(市、區)、鄉鎮各級的項目資金使用監管職責,建立涉農項目資金責任終身制,形成權責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監管有力的涉農項目資金監管體系。三要全程監管。嚴格實行項目申報、評審、立項、審批、實施、驗收等環節全過程監管,建立健全行業監管、以縣為主、條塊結合的監管機制。
2、突出兩個重點。一要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扎緊籠子。在加強惠農資金分配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政策要求,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結合目標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規范體系。二要以思想教育為重點,加強引導。把幹部黨性教育一並列入惠農政策工作部署中,把惠農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培養黨員幹部的清廉意識,構築抵禦腐敗的思想道德防線。
3、把好三個「關口」。一要嚴把考核驗收關。要綜合選派驗收人員,防止同體監督,充分體現驗收把關的公正性,制訂細致的可量化、可操作的具體指標,提高考核驗收的實效性。二要嚴把資金審計關。紀檢監察機關和財政、審計、農經等監督部門要各自發揮職能,從不同角度進行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嚴格資金進口和出口的審查,嚴防剋扣、截留、挪用、私設小金庫等資金違紀問題的發生。三要嚴把問題查處關。對少數黨員幹部因工作不負責任,不能正確履行職責,使惠農政策執行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的,要通過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方式給予責任追究,情節嚴重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以鐵的紀律確保幹部清正、資金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