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日本社會融資總量

日本社會融資總量

發布時間:2022-03-21 00:45:12

1. 超預期的股票都是漲還是跌

近期股市出現超預期下跌其一,下跌速度超預期。元旦之後僅僅一個月時間,指數就下跌近10%,在最近兩年裡是少見的。2019年1月,上證綜合指數從2440點起步,股市以慢牛節奏運行了整整三年,期間最大的一次調整發生在2019年中,上漲指數從當年4月8日的3288點跌到8月5日的2821點,下跌15%,但調整時間持續了近4個月。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疫情突發,之後股市一度遭到嚴重沖擊,但指數只是下跌了8%,持續的時間僅一天。

其二,股市下跌與基本面相背離。更准確地說,股市是在利好頻出的背景下出現了大幅度下跌的。2021年12月初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公報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從這個會議基調看,2022年的經濟工作重點是穩增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大方向是放鬆的。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處於寬松狀態,股市運行趨勢都是上漲的。但此次信息公布之後,上證綜指只上漲了2%,便出現調整。

其三,機構投資者損失超預期。從統計數據看,截至2022年2月10日,104家披露業績的百億私募今年的凈值回撤為7.57%,只有11%的基金獲得正收益。截至1月底,有1259隻股票型私募基金凈值跌破0.8元,有500多隻基金凈值跌至0.7元以下,大多數股票型基金都設置了止損線,凈值跌至0.8元或以下意味著基金要被動清盤。

機構投資者虧損超預期的事實反過來可以佐證市場下跌的超預期。

原因分析

我認為近期股市的下跌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趨勢性變化。自2020年初至2021年10月份,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一直在強調就業及經濟增長,一直處在擴表狀態,但2021年底開始,美聯儲開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物價上,美國12月份的CPI高達7%,剛剛公布的美國2022年1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達到了7.5%,創40年高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向是超市場預期的,因為2021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聯儲會議均不認為通脹是一個問題,相反,「現代貨幣理論」一度成為市場和政策分析關注的熱點。「現代貨幣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在物價沒有上漲的背景下,政府可以大膽地運用財政貨幣化的手段來擴張信用。2008年之後美國也曾經使用過類似的政策,物價似乎一直很穩定;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的日本政府也一直採取類似政策達30年之久,物價也一直沒有上漲。這些成功的案例讓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次也不例外,因此,2021年下半年美國出現通脹是超市場預期的。

2021年第四季度,美聯儲開始承認美國出現了通脹,2022年1月份的美聯儲貨幣政策例會「鷹」派色彩更加強烈,並採取收緊貨幣的措施,受此影響,美元指數節節攀升,而非美貨幣出現快速下跌,全球股市均出現下跌震盪走勢。這個時點與A股下跌基本同步。

二是信貸擴張受阻。盡管人民銀行釋放擴張的貨幣政策信號,但市場認為信貸擴張難以實現。從社會融資總量看,2020年和2021年均為30萬億元左右,其中信貸融資為20萬億元,房地產融資大約為8萬億元,占信貸融資比例為40%左右,信貸融資之外的10萬億元社融里估計也至少四成與房地產行業直接相關。另外,融資需求中來自地方政府背景的融資平台類公司占據相當比例,這些融資其實是以土地收益作為擔保的,它們同樣直接或間接與房地產行業相關。

假如房地產行業出現坍塌,信貸增長將出現梗阻,社會融資總量擴張的目標將難以實現,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所說的「信貸塌方」並非無的放矢。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截至2022年1月底,年度銷售排名前5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經有20餘家出現了債務違約。為什麼會出現流動性危機?短期觸發因素是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的房地產金融緊縮,深層次原因是房地產行業的「三高經營模式」(即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當所有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都奉行「三高經營模式」,行業必然累積系統性風險。

盡管我們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但類似房地產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如何化解還有待於繼續探索。

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是否可以對沖房地產投資減速對經濟的沖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高度依賴於土地出讓收入,在房地產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的背景下,土地出讓已經受到嚴重影響,2021年底進行的土地集中供應中,有些城市的城投公司成為土地的主要購買者,民營控股的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了緩解流動性風險,主動放緩了購置土地的節奏。在房地產流動性風險不能緩解的假設下,2022年的土地出讓收入應該會減少。另外,中央一直強調遏制地方政府的債務擴張,在土地收入減少和債務不能增加的背景下,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只能靠專項債的增加,財政部已經開始發力,但力度還不夠。

2月10日,人民銀行公布了2022年1月份的社會融資統計數據。社會融資增量6.17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98萬億元。公布這些超預期數據之後股市並沒有出現上漲,因為投資者最關注的居民貸款仍然大幅度減少,居民短貸同比少增2272億元,居民中長貸同比少增2024億元。居民貸款直接對應的是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居民貸款降幅擴大說明房地產市場仍在繼續惡化。

三是公募基金「抱團式」投資受阻,高估值的基金重倉股進入估值回歸之旅。2019年至2020年,滬深300指數連續兩年上漲30%左右,基金的平均收益頗豐,形成資金與股價之間的正反饋,公募基金發行快速增加,2020年權益類和混合型基金發行了3萬億份,創歷史新高。新募集資金繼續買入基金重倉股,導致這些股票價格節節攀升。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貴州茅台,其股價在2019年初只有500多元,在資金推動下連續兩年大幅度上漲,至2021年初股價上漲至2600元,市值第一。

貴州茅台股價的大幅度上漲並沒有伴隨企業盈利的同比例增加,其股價上升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估值的提高,當茅台股價上漲到2500元時,市盈率超過60倍。如果是一個中小市值的公司,有較好的成長潛力,出現這樣的高估值有可能是合理的,作為市場市值最大的公司,這一高估值顯然是難以持續的。

基金「抱團式」投資的風險曾經在2007年出現過,當後續資金難以為繼時,股價便走上了慢慢回歸的熊途,2008年股價大幅度下跌,結果是基金投資者損失慘重,基金業的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

2021年基金重倉股均大幅度回落,基金的平均收益也淪為負數,基金的發行快速降溫。這是對2019年和2020年基金重倉股估值持續上升的修正,盡管有些股票的估值已經向下修正了不少,但依然處在高位,最近的股價下跌也正是該趨勢的延續。

四是新股發行加速,原始股東套現壓力漸顯。2021年新股IPO數量創歷史新高,全年有500多隻股票發行,盡管新股募集資金只有5000億元左右,但原始股東套現壓力開始逐漸加大。

從2021年股價走勢看,受到基金重倉股出現回落的影響,中小市值的股票活躍度持續增加,尤其是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市值小於50億元的小市值股票均上漲幅度超過30%,這些股票在2022年將面臨下跌風險。其下跌風險主要來自2021年新股發行的原始股東套現。

股市維穩首先要穩定房地產市場

在影響當前股市的眾多因素中,房地產市場預期是最重要的,要穩定股票市場,首先應該穩定房地產市場。當務之急是緩解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尤其是要關注大型龍頭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流動性風險,要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2. 中國債券發展有什麼建議

很多人對於企業債券籌資可能不是很理解,債卷用通俗一點的叫法就是「發票」,其實所謂的企業債卷籌資就是單位通過發放這種「發票」向市面上的民眾來集中資金。這種發放「發票」來向民眾集中資金是很多企業通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這種方法好的地方就是成本低,還有就是更好的使持有者對單位的掌控力度。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這種方法的限制要求條件比較多,還有一個就是在資金上面的風險相對來說會比其他的高一點。另外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這種方式有一定的最低額度,就是金額累計的總和不能超過這家企業單位的凈資產百分之四十。另外呢就是這種「發票」一定要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才可以使它在市面上更好的流通使用。
企業債卷籌資發展的建議:
第一步:目前來說我國對於這種「發票」發行的管理體制有些許的不足,首先在管理上應該成立出一套對於這種「發票」的管理體制,在發放這種「發票」的審核過程中中應該嚴中之嚴,而對於違法發放的企業單位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
第二部:政府應該加強對「發票」的扶持力度。大方向延展出出企業債卷的類型。之後呢可以向海外大力度的推行這種債卷,接著呢就是上市。
第三步:成立出一套合理合法有規范的評估體制。首先,就是要加強對部分單位的信用評估,使其可以獨立的擁有這份財產並對它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對於弄虛作假的則要給予大力度的懲罰,讓棄對那些持有「發票」的人進行賠償。這樣才能讓那些企業單位秉著誠信,對人負責的態度去做事。另外就是要有國企或者機構進行擔保。

3. 2014中國gdp和日本gdp是多少億美元

全年GDP維持在7.7%增長是個合理水平,這一增長速度與就業之間並沒形成突出矛盾,這有利於今年繼續維持這個的增速來調結構,從長期看來,中國經濟維持在6.5%~8%之間的增長會成為常態,中國將從經濟「熱增長」變成「穩增長」。
經濟學家馬光遠:2013年GDP達到568845萬億,按照匯率,差不多等於9.39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GDP的50%,2014年超10萬億美金幾乎也成為定局。屆時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GDP總量超10萬億美金的經濟大國。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達到預期目標,與較早我們預期的數據一致。
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7.7%增速符合市場預期。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2013年GDP增速為7.7% 符合市場預期,經濟的穩定回穩保證了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去年上市公司增長超10%,經濟回穩對股市的基本支持作用漸漸顯現,而藍籌股的估值僅僅是8倍左右,已經進入投資區域,市場最悲觀最恐慌的局面已經過去。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我們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態勢仍將持續,而國內改革將全面推進。預計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動力相比上年不會有明顯波動,經濟增速將維持在合理的區間。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去年經濟增長還是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投資增加了債務,社會融資規模也比較大,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很快,企業債務增長也很快,但投資沒有帶來現金流,市場的流動性還是很緊張。
復旦大學教授孫立堅:本次公布統計數據存在水分,部分數據或是虛假的,應該引起重視。
森林狼咨詢杜振輝:2013年度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人民幣,按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為6.1932計算,摺合美元為9.18萬億美元, 2013年度美國GDP初步統計約為16.56萬億美元,中國約為美國GDP總值的55%。

4.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1年10月15日,人民銀行舉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羅延楓主持新聞發布會。以下為文字實錄:

羅延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

10月13日人民銀行在官網、官微發布了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發布之後社會各界非常關心第三季度經濟形勢、下階段貨幣政策趨勢等問題,希望得到來自央行的解讀。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女士、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先生、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先生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請大家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經濟之聲):三季度的數據發布以後,想請問一下目前金融運行整體的特徵是什麼?

阮健弘: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穩字當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平穩性。從三季度的數據看,當前金融運行總體平穩,金融總量平穩增長,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宏觀杠桿率保持穩定。

一是金融總量平穩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體系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總量平穩增長,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9月末,M2的余額是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的余額是308.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前三季度,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是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9.4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保持基本平穩。

三是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今年以來,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效實施宏觀政策,經濟延續恢復的態勢,金融總量平穩增長,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宏觀杠桿率是274.9%,比上年末低4.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政府和住戶部門的杠桿率分別回落3.1個、1個和0.4個百分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三季度的經濟恢復和債務增長情況看,預計三季度宏觀杠桿率還將保持基本平穩。

上海證券報:請問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有哪些結構性特徵?

阮健弘: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24.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7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14萬億元,總體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分結構看:

一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新增16.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0億元。

二是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融資回歸常態,股票融資同比多增。前三季度政府債券的凈融資是4.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32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276億元。前三季度企業債的凈融資是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66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前三季度非金融企業境內的股票融資是8142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043億元。

三是表外融資減少較多。前三季度,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表外融資凈減少1.56萬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隨著美聯儲縮減的進程日益明顯,我想問一下中國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應該如何應對?謝謝。

孫國峰:我們注意到近期美聯儲關於貨幣政策的表態,市場預期美聯儲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啟動縮減購債。從我國來看,2020年應對疫情以來,我們實施正常貨幣政策,2020年5月以後貨幣政策力度逐步恢復正常,今年已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態。今年以來,考慮到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主要經濟體可能的貨幣政策調整,人民銀行作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外溢沖擊。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95%附近,總體處於較低水平。跨境資本流動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49元,較2020年末升值0.6%。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2020年末升值5%。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做好跨周期調節,統籌考慮今明兩年政策銜接。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持續釋放LPR改革效能,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引導市場主體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日本經濟新聞:今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強調「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已經進入常態化實施階段」。最近很多城市的樓市降溫了。經濟增速也在放緩。請問如果今後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央行有可能對房地產信貸管理暫時放鬆嗎?

鄒瀾:十九大以來,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防範化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中央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戰略和方針,是我們做好房地產金融工作的長期遵循。

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金額保持平穩,與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基本匹配。其中,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受到一些約束,房價上漲速度得到抑制。房價回穩後,這些城市房貸供需關系也將回歸正常。近期,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的收縮行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種短期過激反應是正常的市場現象,2019年包商銀行出險、去年永煤和華晨債務違約後,在同業市場和信用債券市場也發生過類似現象。

此外,部分金融機構對於30家試點房企「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也存在一些誤解,將要求「紅檔」企業有息負債余額不得新增,誤解為銀行不得新發放開發貸款,企業銷售回款償還貸款後,原本應該合理支持的新開工項目得不到貸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業資金鏈緊綳。

針對這些情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已於9月底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指導主要銀行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四季度有大規模的MLF到期,想問一下央行將會如何應對這種到期壓力?以及央行是如何預判四季度的流動性是否會面臨較大的波動?包括隨著近期美聯儲的縮減購債計劃可能會落地,目前有沒有觀察到中國是否會出現資金流出的壓力?

孫國峰: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運行平穩。今年前9個月,DR007就是銀行間市場的存款類金融機構回購利率平均值為2.18%,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逆回購利率2.2%非常接近。

四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將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對於政府債券發行和稅收繳款以及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等階段性影響因素,人民銀行將綜合考慮流動性狀況、金融機構需求等情況,靈活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動性,熨平短期波動,滿足金融機構合理的資金需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在增加流動性總量方面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

近期,人民銀行還推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方式改革,有序實現全流程電子化,這有利於提高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效率,穩定市場預期,增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性,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近年來,人民銀行完善流動性和市場利率調控框架,提高操作透明度,通過言行一致的貨幣政策操作和預期管理穩定市場預期,有效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預防性流動性需求,使得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所需要的流動性總量和超額准備金率持續下降。後續,人民銀行將繼續密切關注影響流動性供求的多種因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彭博新聞社: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引起了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我們想問中國央行怎麼看房地產的企業面臨的信用風險?是否擔心會引發系統性的風險?

鄒瀾:恆大集團資產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約佔60%,涉及到1000多家作為獨立法人的項目子公司。近年來,這家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未能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審慎經營,反而盲目多元化擴張,造成經營和財務指標嚴重惡化,最終爆發風險。

恆大集團總負債中,金融負債不到三分之一。債權人也比較分散,單個金融機構風險敞口不大。總體上看,其風險對金融行業的外溢性可控。

目前,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依法依規開展風險處置化解工作,督促恆大集團加大資產處置力度,加快恢復項目建設,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在此過程中,金融部門將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項目復工的金融支持。

恆大集團的問題在房地產行業是個別現象。經過近幾年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尤其是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後,國內房地產市場地價、房價、預期保持平穩,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經營穩健,財務指標良好,房地產行業總體是健康的。

財新:我想問一下碳減排的支持工具目前的創設進展如何?預計何時以何種形式落地?

孫國峰:碳減排支持工具大家都很關心,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目前人民銀行正抓緊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工作。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為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創設的一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為保證精準性,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重點領域;為保證直達性,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企業發放貸款,之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資金支持,並按照人民銀行要求公開披露碳減排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人民銀行將以穩步有序的方式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注重發揮杠桿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需要強調的是,碳減排支持工具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不是「做減法」。金融機構仍要按市場化、法治化和商業化原則,對煤電、煤炭企業和項目等予以合理的信貸支持,不盲目抽貸斷貸,更好發揮金融對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作用。

新華社:請問一下三季度的信貸結構有什麼樣新的變化?有什麼新的亮點?

阮健弘: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靈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從貸款的實際投向看,9月末,全部產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是67.46萬億元,同比增長15%。這個增速比同期全部本外幣貸款增速高3.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基礎設施業和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分別增長37.8%、16.4%和17.2%,分別比上年末高2.6、2.2和0.3個百分點,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從普惠小微企業融資情況看,普惠小微的貸款維持較高的增長態勢,繼續保持了「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的特點。量增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4%,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15.5個百分點。面擴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了4092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同比增長30.8%。剛才孫司長也提到了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從數據方面看,9月份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4.89%,比上年12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結構優化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中信用貸款的佔比是17.4%,比上年末高兩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三季度信貸結構方面又有了新亮點,金融在支持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金融資源向國家的「專精特新」企業傾斜,「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勢頭增長良好。一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比較高。9月末,「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是71.9%,戶均貸款余額7582萬元。二是貸款余額穩定增長,成本持續下降。9月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2%,比全部貸款的增速高6.3個百分點,貸款合同平均利率是4.52%,分別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低0.15和0.25個百分點。

當前金融體系在不斷加強對重點行業和普惠小微支持的同時,也在增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將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經濟導報:我們注意到近期不少房地產企業海外美元債券價格出現下跌,請問央行對此持什麼態度?

鄒瀾:近期,受個別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等風險事件的影響,境外房地產企業美元債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這是市場在違約事件出現後的自然反應,歷史上也有很多案例。比如說,前段時間華融集團出現風險後,市場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連帶其他資產管理公司的股價、債券價格也都出現下跌,再融資困難,隨著8月華融成功引入戰投,境外債券折價快速收窄,市場情緒得以恢復。

目前,相關部門已關注到境外房企美元債市場的變化,將敦促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

我們也注意到,一些中資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這體現了企業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信心,預計對於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恢復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

CNBC:我的問題是關於最近的一些限電情況,有不少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展望和預測,這些情況對經濟的影響請問央行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孫國峰:最近我們也注意到拉閘限電的有關情況,包括近期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們認為中國的PPI漲幅在今年年底至明年會趨於回落。對於我國CPI的影響來看,CPI可能有所上行,但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總的來看,我國的通脹總體可控,所以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將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穩字當頭,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穩定社會預期。

中國經營報:我注意到昨天出的9月份的CPI、PPI的數據,顯示CPI、PPI的剪刀差達到了10個百分點,再上歷史新高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同時我也注意到PPI內部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同比也增高,這些對中小企業造成生產成本的壓力,市場預期四季度是不是可能央行會再次降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我想問一下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四季度還存在降準的空間嗎?

孫國峰:關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PPI上行,剛才我已經介紹過了,我們認為PPI可能在近期維持高位,但是考慮到我國是全球主要生產國,經濟自給能力較強,企業大部分能源品供應有長期協議保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各國通脹上行的輸入性影響可控,所以PPI維持高位還是一個階段性的。隨著全球供給恢復、運輸效率提升和高基數效應顯現,PPI有望於今年底至明年趨於回落。

CPI剛才也講到,我們預計CPI有所上行,但會繼續處在年初的預期目標區間之內。當然這個過程當中對一些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會造成一些影響,我們也可以看到各部門採取了很多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挑戰。從人民銀行角度來說我們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前期出台的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也包括7月初的降准,都是對中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從流動性角度來說,人民銀行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從整個四季度來看,流動性供求的形勢應當說是基本平衡的,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鄒瀾:我補充一下。因為面臨復雜的經濟形勢,往往受壓力最大的就是小微企業。剛才這位媒體朋友也提到了小微企業的情況,孫司長也作了回答。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多介紹一些情況。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繼續深化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實施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兩個專項活動,優化地方融資環境,引導金融資源更多的流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效果上來看,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還在進一步的發揮,小微企業融資繼續保持「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態勢,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7.4%。支持小微經營主體超過4000萬戶,同比增長超過30%。9月份新發放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為4.89%,和上年末相比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從去年一直到今年的9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對13.5萬億元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11.1萬億元,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8.6萬億元。

針對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生產經營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增加,疫情災情影響等小微企業面臨的這些困難,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工作。9月7日潘功勝副行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介紹了金融工作的具體安排,人民銀行將加強各項惠企政策實施力度,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融資的獲得感。

這里主要包括幾項:

一是抓緊推動新增三千億支小再貸款政策落實落地,剛才孫司長已經介紹了。二是繼續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效力,運用好再貸款資金引導銀行更多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統籌做好政策接續。三是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拓寬支小信貸資金的來源。引導銀行繼續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制,強化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運用,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進一步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四是要支持小微企業供應鏈的融資。在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賬款清欠工作的基礎上,推動大型企業使用商業匯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賬款,指導金融機構擴大商業匯票的承兌貼現,通過再貼現等工具來支持緩解小微企業因為占款所面臨的壓力。

羅延楓:感謝今天的三位發布嘉賓,感謝今天到場的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大家。

5.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為什麼承諾人名幣不貶值 其意義在於急求,謝謝

一是,中國與遭遇危機國家不同,中國的資本帳戶有嚴格管制,外部的游資很難實施對人民幣的惡意炒作攻擊。當時中國實行謹慎的對外金融政策,嚴格限制外債的規模,1997年中國的外債只佔GDP的20%,大部分外匯敞口不是短期貸款,而是長期外國直接投資。

二是,中國在危機中扮演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角色,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這就避免了遭遇危機國家的新一輪貨幣貶值。要知道,人民幣如果大幅度貶值,必然會引起可怕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引發亞洲經濟漰盤,對誰都沒好處。亞洲金融危機中,正是由於我們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才使得危機沒有進一步地惡化,最後大家都不同程度上從中得利。當然,有人會問,為了防止貨幣貶值比賽的出現,如果確實需要有一個國家來做「犧牲」,那麼為什麼不是別的國家,而總是中國?!裡面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個做「犧牲」的國家必須是個地區經濟大國,否則就起不到穩定國際金融市場陣腳的作用。在亞洲目前只有兩個經濟大國,即日本和中國。而日本由於其經濟早已是奄奄一息了,不可能有能力和勇氣來承擔這個責任,所以,別無選擇地這個重擔只能由我們來挑了。另外,從經濟結構來看,亞洲地區也只有我們可以僅憑借國內需求做支撐,就可以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對其他絕大多數國家而言,如果出口下降過快幾乎就會要了他們的小命。所以,他們紛紛進行貶值,以促出口,實在也是為了活命,不得已而為之。

三是,即便人民幣採取小幅度貶值的方式也是得不償失。長期以來,我們產品能夠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根本原因在於其具有價格低廉優勢,由於這種優勢始終非常明顯,小幅度的貶值只可能起到一點「錦上添花」的點綴作用,而不會對出口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更何況,我國出口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品,國際市場需求具有較大的剛性。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小幅度貶值對出口的推動作用將變得更為弱小。所謂的「失」則是指政治上將失分。如果人民幣貶值,將導致我國地區大國地位明顯下降,既不利於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也非常不利於吸引外資流入。退一步說,如果有人實在認為,人民幣還是有小幅度貶值必要的話,我們覺得也沒有必要去做在明處,進行名義上的貨幣貶值。我們完全可以做在暗處,比如加大出口退稅力度,對出口企業提供低利率的貸款等,其效果應該比小幅度貶值還要好!

更多內容請關注新浪微博@文匠先生。

6.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處在什麼狀態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第三季度的GDP增長數據——

名義增長率7.6%,實際增長率6.0%。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2019年過去的3個季度的GDP增長速度,是中國199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沒有這么低過(見下圖紅線)。

而且,這個數據也是中國經濟在2017年底以來連續下降的第7個季度。

1992年,中國開始公布季度GDP數據,此後一直到現在,每個季度都公布數據,2009年1季度是此前中國GDP增長的最低值,當時是6.6%。

數據看起來很糟糕,歷史對比也的確很糟糕,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有兩個:

1)中國經濟短期內已經觸底了么?

2)中國經濟現在整體到了什麼狀態?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雖然數據很糟糕,但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基本已經觸底——也就是說,1-2年之內,中國GDP增長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不會更糟糕了。

為什麼這么說呢?

我曾經告訴大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有個經濟領先指標(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CLI)。一個經濟體的CLI指標,與6個月之後該經濟體的GDP季度增長率,存在著0.99以上的相關性——接近100%了。

下面就是2017年1月份到最新的2019年8月份,中國和美國CLI數據的對比。

中國上一輪的CLI數據在2017年7月到達頂點,然後就進入了為期一年半的下降期,一直下降到2019年4月份開始回升;而美國上一輪的CLI數據頂點則一直延續到2018年6月份,然後才開始進入下降周期,目前美國仍然處於下降周期。

最新的中國8月份CLI數據回升到了99的水平,這確認了中國的CLI數據已經在持續回升,中國的CLI最糟糕的階段是2018.12-2019.4,按照其領先GDP增長6個月的情況,這預示著中國GDP增長最糟糕的階段,應該是出現在2019年第三季度。

國內投資界最喜歡用的經濟領先指標,是廣義信貸增速(一般採用廣義的社融增速,即人民銀行發布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加政府債減財政存款),這個指標,與國際上通用的信貸脈沖(credit impulse)指標接近,這兩個指標均於2018年底和2019年初見底。

信貸脈沖,是德銀經濟學家 Michael Biggs 在2008 年提出的概念,是指新增信貸佔GDP比例的變動。其含義也非常明確:經濟中的支出(尤其是投資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新增借貸,因此和 GDP 變動相關的,應該是債務(信貸)增量的變動,實證數據均表明,歐美信貸脈沖對GDP增長具有顯著影響,而且是一個非常顯著的領先指標(大約領先經濟2-3個月)。

中國的信貸脈沖與GDP的相關性沒有信貸增速好,而且信貸脈沖領先GDP的時間偏長,原因可能是歐美經濟中的私人部門比重大,一旦私人部門信貸脈沖起來之後,也就意味著支出活動增強和經濟上行,而中國的廣義政府部門(含國有企業)獲取信貸的能力更強,在很大程度上肩負著穩定經濟發展(即對沖經濟波動)的職能,因此往往是在經濟面臨顯著下滑壓力的時候才增加信貸投放和擴大支出,但這個投放不足以立刻令整個經濟回暖,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傳導到就業、居民收入和消費層面,這導致了更長的時滯。

其實,還有一個與實體經濟直接相關的數據,更是可以驗證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那就是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敏感區域的發電量。這兩個區域的發電量同比增速,均在2019年第二季度以來持續上升並於第三季度離開負增長區間。

第一個問題回答完了,第二個問題嘛,需要跳出當前時期來觀察。

我剛才說,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觸底,那長期看呢?

答案是,長期看沒那麼樂觀。

原因是中國整體債務水平實在太高。

在「2019,中國的債務水平到底怎麼樣?」和「20年前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有多像?」兩篇文章中,我曾經詳細對比了中國與美國、中國與日本、中國與發達國家整體、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整體的債務/GDP數據,結論是:

從2008年到2017年,短短的10年時間,中國的整體債務/GDP比例迅速從一個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跨入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目前的中國,雖然債務分項結構上,還類似於一個新興國家(企業債務佔比最高),但實質上總債務之高,已經與其他發達經濟體達到同一個水平。

接下來,中國經濟要走的路,就是債務結構逐漸向發達國家演化(特別是日本)。看看過去20年的日本經濟,你就知道,即便是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速已經觸底,但接下來最好的情況,GDP也不過是在5-7%這樣的增速范圍內波動——中國的GDP,再也回不到2013年之前那些動輒10%、8%的增速的年代。

當然,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在純粹的信用貨幣體系之下,如果能夠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一個國家的負債水平越高,說明這個國家內部的信用利用越充足,也意味著經濟發展的階段越高級。

對比下面的數據,除了中國之外,是不是只有那些發達經濟體,才有資格負擔這么高的債務,像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俄羅斯等,你想負擔這么高的債務還做不到呢!

不過,債務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在債務負擔很低的時候,如果有能力增加負債,那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但一旦債務水平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反過來會拖累經濟發展——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聽說一個大型的發達經濟體GDP出現過5%以上的增長?

所以,對第二個問題更好的回答就是:

中國經濟已經換擋,以後,5-7%的增長速度才是中國經濟的常態。

鑒於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非常龐大,如果接下來真的能一直保持5-7%這樣的速度持續個10-20年,那依然是不得了的事情,這意味著10年後、20年後,中國經濟總量很可能超越美國,佔到世界總量的1/4左右。

7. 中國債務的風險到底有多高

中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的負債率到底是多少?這些債務的風險有多高,會不會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系統性風險或者區域性風險,應對這些債務和風險有哪些應對舉措?基於此,日前,國務院信息公開辦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共同舉辦第25次文津圓桌閉門研討會進行研討。

債務總量持續增長但整體可控

數據顯示,以廣義信貸總量的指標,到2016年一季度末,廣義信貸為134萬億,廣義信貸和GDP之比是193%,比2008年末上升79個百分點。以各項貸款比GDP的指標,到2015年底這個指標差不多是150%左右,比2008年末上升47.5個百分點。這說明這些年我國債務總量在持續增長。

不過,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主任何國鋒稱,相對債務總量增長,債務結構的問題更加需要引起關注。

何國鋒強調,值得關注的是,社會整個融資體系結構不合理,長期依賴銀行體系。他說,近年來,直接融資尤其債券融資這塊發展比較快,但股票融資佔比比較低。2015年末債券和股票融資總量在社會融資規模佔比14%左右,這導致實體經濟融資壓力和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銀行業承擔了大量本來應該由資本市場解決的一些金融服務,像科技創新、大眾創業、兼並重組這些應該由股權融資來做更好一些。

就整個銀行體系來看,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體系的不良貸款率仍較低。何國鋒提到,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5%,同時整個貸款損失准備也比較充足,目前商業銀行貸款撥備有2.4萬億,今年以來還在增長,撥備覆蓋率175%,貸款撥備率3.06%,對於不良貸款仍有充足的撥備。

此外,企業債市場信用風險總體可控。

截至2016年3月底,企業債券存量規模4.17萬億元,占整個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的四分之一左右。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財政處處長關鵬表示,發改委管理的企業債券最大的特色是與投資項目直接掛鉤,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重大規劃和重大政策,資金的投入大都形成了一些比較優質的資產,能夠產生穩定的經營收入,是債券還本付息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債券在整個公司信用類債券的各品種中違約數量最少,信用風險總體可控。

另外,財政部預算司債務處處長尹李峰也提到,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當前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尹李峰說,截至2015年末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10.6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16萬億,兩項合計全國政府債務26.66萬億,佔GDP的比重為39.4%,低於歐盟60%的預警線,也低於當前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

尹李峰表示,從地方政府債務來看,目前債務風險也總體可控,以國際通用債務率(債務余額/綜合財力)指標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低於國際通行警戒線。與一些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不同,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形成了大量與債務相對應的優質資產作為償債保障,加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也為債務償還提供了根本保障。

不過,針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目前存在的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總體有所下降、局部地區的債務風險有所上升、地方政府違法或變相舉債擔保情況仍有發生、一些地方還有一些不規范的PPP模式等新情況和問題,尹李峰稱,有關部門正在督促地方和相關部門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從居民負債來講,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提到,2013年中國達到55.5%,美國為113%(2007年為143%),日本是130%。相對來講,中國的居民部門負債率還是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曹紅輝說,消費的貸款在中國是兩倍於經營性負債的,佔到整個居民負債的32%,其中居民負債中,80%是用於購買房產,其次就是汽車和信用卡的貸款。另外,中國的居民人口結構中,40歲以下佔53.71%,這說明中國人口年齡結構並非是造成中國居民負債增長的一個顯著制約因素,今後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人口結構沒有成為一個約束。按照美國15%的居民負債的邊界來看,大概我們可以新增40.69萬億的居民負債空間。綜合舉措解決結構性債務問題

在論壇上,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表示,全球債務同樣在增長不能光拿中國說事。他說,從全球來看,2000年開始全球債務87萬億,2007年是142萬億,2014年是200多萬億。在2007年到2014年債務危機債務救助中全球性增加了57萬億美元。債務對GDP比例,全球上升了17%,絕對值和相對值都在上升。到現在為止這種持續上升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但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

雖然總體負債水平上升,但相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GDP負債水平還是處於一個比較低位的水平。

曹紅輝說,2001年到2014年,發達國家的債務規模達到49.7萬億美元,新興市場為14.2萬億美元。從全球來看,數量眾多的邊緣化國家的負債率在下降,少數重要的經濟體的負債率卻在快速上升,這其中存在結構性差異。比如,美國2001到2014年負債率從53%上升到100%,日本從153%上升到200%。在去杠桿的過程中,美英兩國效果最為顯著,但其他發達國家的居民債務水平不減反增,比如加拿大、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債務持續膨脹,荷蘭、丹麥、挪威的杠桿率大大超過了美國的峰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萬喆說,中國的債務狀況總的來看有三點,一是赤字總體比較小,二是經濟增速仍然全球領先,三是中國政府掌握了很多生產性資源,不大會出現資不抵債的狀況。整體來說,債務水平和狀況應該是可控的。但問題是,既然債務實際可控,為什麼坊間、尤其外圍對中國的債務問題會有這么大的恐慌呢?

她說,這其中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比如債務總體不透明,除了過去不願意主動公開債務情況外,就是目前提到的大部分債務都是直接顯性的債務,有一些直接隱性和間接的債務沒有談到,隱性債務如何清算出來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另外,政策的不連續,在某些政策上有一些突然性,轉向特別陡,或者一些政策到基層後出現異化,再有可能一些可執行的程度不是那麼高,這容易招致質疑。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何帆也認為,中國的債務問題是結構性的。總體來看,中央政府的債務水平並不高,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增長速度比較快,企業負債水平較高。這反映出:第一,中央政府不願意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還是希望地方多花錢,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並沒有明確劃分清楚。第二,企業負債很高,跟依靠貸款的粗放增長方式,跟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都有關系。比如,大的央企融資超過了自己的需求,錢到手之後轉手倒給中小企業,自己還能賺一筆錢,導致負債率越來越高。如果看這些指標,只能說中國經濟處於亞健康狀態,但並沒有到了馬上就要出現危機的地步。

何帆預測,如果真的出現危機,肯定反映在流動性方面。政府債務的騰挪空間更大,很有可能出事情的是企業的負債,企業到最後還不上錢了。只是目前來看,企業的盈利狀況大體來講還比較穩定,沒有出現明顯的惡化,另外,企業的資金仍然主要用於日常經營,尚未出現企業資金大量被佔用還舊債的情況,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還債擠佔了投資的情況。

何帆認為,債務問題是必須盡快解決的。不過,中國還遠遠沒有到了馬上就要爆發債務危機的時候,不必過分擔心。有時候,債務危機是自己嚇出來的。

何帆建議,應該密切關注債務指標,同時盡快做好預案准備。各種解決債務問題的政策措施很可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解決債務問題,需要「雞尾酒療法」,各種葯效需要配合,劑量需要斟酌,對潛在的副作用要有充分考慮。

何國鋒也表示,要實現經濟有序去杠桿,把債務盡可能的降下來,還是應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從銀行信貸角度,總的思路還是應該通過信貸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對不同行業或不同產業採取不同的措施。從銀行監管角度來看,企業負債整體較高,同時企業債務風險已經有所暴露。當前,主要以央企作為突破口來研究怎樣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和企業債務鏈,緩解企業相互拖欠資金的問題,同時穩妥處置僵屍企業的信貸風險。對僵屍企業,現在主要還是盡量推動其進行兼並重組、債務重組,盡量少實施破產清算,對於必須要破產清算的也是在多方研究信貸怎麼退出來,包括信貸退出的方式、節奏,包括影響,盡量不搞大規模一刀切退出。

8. 二季度增速保持穩定的可能性大不大

首先,從投資來看,受以下因素驅動,有望保持小幅回升的態勢。去年以來中央政府穩增長的措施及今年各地掀起的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已經激發了地方基建投資的熱情,今年一季度增速同比增長26.9%,比去年末增速提高13.6個百分點,一季度無論是社會融資總量還是中長期貸款增速都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基建投資增速仍有望在二季度維持高位;雖然受多種條件制約,地方投資增長的動力有所減弱,但在今年3月地方完成政府換屆後,且又面臨「十二五」中期規劃落實檢驗時期,仍會有較強的投資沖動,而這也會推動投資項目的增加,如1-3月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為14%,比1-2月提高3.9個百分點;雖然以國五條為代表的調控政策使得未來幾個月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將下滑,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一旦企穩後具有較強的慣性,且目前開發商的資金面也比較充裕,如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增速為29.3%,遠超過投資增速,因此二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仍有望穩定保持在20%的水平。

閱讀全文

與日本社會融資總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融券杠桿楊方股票配資 瀏覽:703
杠桿力臂括弧 瀏覽:700
建行家裝貸款 瀏覽:863
用房產證做抵押貸款手續 瀏覽:291
杠桿平衡條件改進文獻 瀏覽:128
普惠金融服務的是 瀏覽:10
昆明期貨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556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法律意見書 瀏覽:84
去金融的杠桿易去人心的杠桿難 瀏覽:486
人民幣與澳元匯率將有什麼變化 瀏覽:827
理財產品是否可代理購買 瀏覽:976
我想理財投資排行榜 瀏覽:606
蘇州按揭車貸款 瀏覽:838
高杠桿的風險 瀏覽:205
孟加拉國紙幣匯率 瀏覽:422
限售上市股票 瀏覽:174
非典保險股票 瀏覽:749
地方政府金融服務 瀏覽:581
金融託管服務 瀏覽:240
支付寶裡面的理財基金靠譜嗎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