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有哪些投資成功的案例
中國風險投資業萌發於80年代,被稱為創業投資。1985年1月11日,中國第一家專營新技術風險投資的全國性金融企業--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在北京成立。該公司跟後來成立的北京太平洋優聯技術創業有限公司、清華永新高科技投資控股公司等數家風險投資公司為中國的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和應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但由於多方面原因,風險投資在中國並沒有得到穩定的發展。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提出著名的「一號提案」,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風險投資才在中國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國內這方面的案例雖然不像美國那樣典型,但我們更有意義,所以我們將分期作比較詳細的介紹。
(一)
深圳金蝶軟體公司引入風險投資案例
1998年5月6日,我國最大的財務及企業管理軟體廠商之一――深圳金蝶軟體公司宣布,金蝶公司與世界著名的信息產業跨國集團――國際數據集團 IDG已經正式簽定協議,將接受IDG設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公司――廣東太平洋技術創業有限公司2000萬元人民幣的風險投資,用於金蝶軟體公司的科研開發和國際性市場開拓業務。這是繼四通利方之後國內IT業接受的最大一筆風險投資,也是中國財務軟體行業接受的第一筆國際風險投資。
一石激起千層浪,金蝶軟體公司這一敢「吃螃蟹」的舉措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面對風險投資這一新生事物,人們不禁紛紛要問:金蝶公司在自身業務飛速發展時,為什麼要引進風險投資呢?為什麼IDG公司要選擇金蝶公司這樣一個規模並不大的企業進行投資呢?風險投資的引進對我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有何意義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對這一引進風險投資的案例進行分析。
一、引入風險投資的必要性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近20年來,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融資體制進行了多次改革,從直接由國家財政撥款,到撥改貸,企業從銀行申請貸款,再到發展證券市場融資,改革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國家對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一直支持力度不大,這導致了一種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借錢、要錢、多投資的極大沖動,在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同時,凈資產收益率卻一降再降;而那些產權關系清楚,極具發展潛力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卻告貸無門,始終未能建立較好的融資渠道。這是因為,國有商業銀行在對非國有企業的貸款上存在著許多成文與不成文的限制,不願對非國企貸款;另外,非國有企業目前幾乎沒有上市的機會,很難從證券市場上得到資金。這些最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卻因資金的短缺不能快速發展。由於資金不足,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積累發展,所以導致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競爭力不強。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直接面對的是國際跨國集團的競爭,往往因企業規模太小而不能形成規模優勢,難以與之相抗衡。 依靠企業自身的積累永遠都是需要的,企業沒有內部積累,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抗禦風險的能力。但是,僅僅停留在以自身的積累進行再投入是難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從現在市場趨勢看,往往是高起點、大投入的企業才能佔領市場。完全依靠自身的積累進行大投入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是做不到的,沒有融資的積累是低效率的積累,如果企業的資本積累僅僅局限在由生產經營而產生盈利之後進行分割,企業的資本積累就非常地有限,企業也不能得到快速和超常規發展。要實現企業的快速和超常規的發展,就必須把積累的視野拓展得更寬一些。當今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大公司際竊謐時駒擻
❷ 體育產業投融資主要有哪幾種渠道
融資渠道是指協助企業獲取資金的來源。 它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從外部所開辟的資金來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外部協助企業融資方式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
❸ 求企業融資或投資的經典案例分析
1,2004年,復盛大網路登陸納斯達制克,投資盛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人獲得了高達1400%投資收益。
2,2005年,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部分私募股權投資人退出後獲得最高約50倍的投資回報(龍科,高盛,英聯)。
3,2006年同洲電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背後的私家股權投資機構所獲回報統計是:5年30倍(深圳創新投)。
❹ 怎麼樣對我國體育產業投融資作出合理預測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體育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擴大就業、提升產業附加值和文化輸出的重要工具,2013年全球體育產值為7.5萬億元,佔GDP比重約為2%,同期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僅為3200億元,佔GDP比重僅0.56%,存在極為可觀提升空間。
當前國內體育產業正面臨三大騰飛機遇:1、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健身健康觀念的進一步普及,對於集觀賞娛樂及參與雙重屬性的體育產業的需求度正大大提升;2、體育良好的產業融合性使其成為國家經濟轉型及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自「十二五」以來政策利好正不斷推進落地;3、體育運營良好的回報特性使得更多的優質資源整合者參與到其中,並通過融合創新的方式提供高附加值的健身健康相關服務及運營。
我國體育產業面臨產業轉型
體育產業被稱為露天金礦,中國體育產業正面臨著一個產業化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目前我國年人均體育消費僅為27美元,與全球平均的217美元存在巨大差距。體育產業佔GDP比重僅為0.56%,遠低於美國的2.93%,及世界平均的2%。以14億人口為基數,若中國可達到世界平均的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則國內體育產業市場空間可達到2萬億規模。
❺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體育為何成為新興產業
體育產業愈發興旺,原因有多種。
據悉,2018年1月13日在廈門舉行的全國體育產業發展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2016年度國家體育產業數據公告,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11.1%;產業增加值6475億元,增長17.8%,產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達0.9%。
據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副司長張冬佑介紹,經核算,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的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1962.1億元和2863.9億元,占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2.9%和44.2%。
體育旅遊之所以受到關注,主要基於三大背景:一是我國實現了從競技體育向大眾體育的成功轉型;二是我們迎來了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三是由於體育旅遊既有強勁的市場需求,又能增強國民體質和身體健康,有利於推動調結構、去庫存的供給側改革。
雖然近年來體育旅遊有所發展,但由於文化和體制等因素的制約,我國體育旅遊仍處於起步期,體育旅遊者、體育旅遊產品和市場規模還都較為有限,仍需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