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小川的直接融資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周小川在G20期間介紹中國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情況時指出,今年6月中旬以前,中國股市泡沫不斷積累。3月至6月,上證指數上漲了70%。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投資者杠桿率快速上升等問題,存在風險隱患。六月中以來,中國股市發生了三輪調整,其中前兩輪調整未有國際影響,8月下旬的第三輪調整產生了一些全球性影響。為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人民銀行通過多個途徑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中國政府的措施避免了股市斷崖式下滑和系統性風險發生。股市調整以來,杠桿率已明顯下降,對實體經濟也未產生顯著影響。
Ⅱ 金融危機是什麼
金融危機的爆發
2007 年3 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瀕臨破產,美國股市首次因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而出現大跌。6 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旗下基金因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出現虧損,再次引起美股大跌。
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受次貸危機影響倒閉。
8月9日,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三隻涉足美國房貸業務的基金交易;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向相關銀行提供948億歐元資金——次貸危機波及其他西方市場。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
8月15日,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午還在上升和下降之間徘徊,之後終於轉頭向下,跌破了13000點,以今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收盤。標普500指數也跌到使得今年收益全無的境地。
二 美國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理
2.1 金融危機的產生背景
2000年,由於累積多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為拯救美國經濟,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從2000年5月開始連續11次降息,將聯邦基準利率從6.5%下降至2003年6月的1%。但隨著美聯儲大幅降低利率,房地產價格也繼續上漲,按揭貸款不斷上升,次按規模不斷擴大,次級債的發行推動了金融機構的房地產按揭貸款規模。2003年-2006年四年美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50%,1995年-2006年房價翻了一番多,次級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目前全美抵押貸款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次級抵押貸款就達1.5萬億美元左右。
由於擔心房地產市場泡沫過大,自2004年6月開始,美聯儲連續加息17次,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至5.25%,2006年6月以後,美國房地產價格出現了負增長,抵押品價值下降,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大幅降溫。不斷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價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債務違約開始出現並上升,不少次級抵押貸款機構因此陷入嚴重財務困難,甚至破產。當這些貸款變成壞賬時,危機爆發了。
此次由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貸危機,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由於其還在發展中,其影響深度和持續時間還難以預測。
2. 2 次貸危機的形成和演進過程
美國這次發生的金融危機,是由於房地產經濟泡沫破滅引起的,也叫美國次貸危機。次貸危機,是指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根據信用人的等級高低分為三類:優質貸款市場(Prime Market)、「Alt-A」貸款市場、次級貸款市場(Sub-prime Market)。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里的貸款人是些沒有固定收入,缺乏良好的信用史,因而存在較高違約風險的借款者。次級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高2%~3%,並且每到5年或10年其還款金額就要自動重置,貸款機構將按照貸款總額重算月供金額,使還款金額劇增。
由於次級抵押貸款的信用風險比較大,違約風險是優質住房貸款的7倍,因此,次級貸款的利率比優質住房抵押貸款高350個基點,且80%左右為可調整利率。一開始,次級貸款市場因為其較高的風險的特點,是放貸機構不感興趣的領域,但在過去的幾年,美國經濟繁榮,房屋市場升溫,只要保證較低的利率和房價的上升,就會維持一個較低的違約率,投資者便會從中賺取巨額利潤。
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可謂貸款里利潤最高但也風險最大的產品,房貸公司為了分散風險,於是把信貸資產組合,證券化後再轉賣給那些不同風險喜好等級的投資者,於是出現了按揭抵押債券(MBS ,Mort2gage Backed Securities) 、資產支持證券(ABS ,Asset2ed - Backed Security) 、債務抵押憑證(CDO ,Collat2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 、信用違約掉期(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等一系列金融產品及衍生品。到2005年,至少60%的次級抵押貸款已被證券化,經過評級機構評級後,由投行承銷賣給對沖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教育基金甚至各種政府託管基金。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飛速發展使貸款人可以通過出售信貸資產組合獲取低成本資金,反過來推動了次級抵押貸款的飛速發展。
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迪美公司,由政府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美國一些金融機構被次貸市場的巨額利潤沖昏了頭腦,丟棄了防範風險的經營理念,對次抵押貸款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潤面前成為一紙空文,違背放貸標准,大量發放次貸。據統計顯示,次貸佔美國全部房貸比例從2001年的不足5%躍升到2316% ,絕對額達到1189 萬億美元。
時至今日,已經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介入,放貸機構間競爭的加劇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寬松的貸款資格審核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空前活躍的重要推動力,但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次級貸款及其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是建立在低利率和高房價這個外部大環境的基礎之上的,然而一旦這個基礎發生了改變,抵押資產價值就會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2007年,次級抵押貸款的拖欠率(拖欠30天)和取消抵押贖回權的比率分別高達13.33%和4%,遠遠高於優級抵押貸款2.57%的拖欠率和0.5%的取消抵押贖回權比率。由於資產支持證券的反復衍生和杠桿交易,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將使這些信用衍生品市場及相關的金融市場產生更為劇烈的波動,從而,一級市場上的次級貸危機演變成了二級市場上的次級債危機。由於全球很多機構投資者持有美次級債券,因此此次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全球股市,美國股市連續出現較大跌幅。
從危機發展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危機的涉及面已經遠遠超過了銀行體系能夠控制的范圍。危機不斷擴散到不同金融主體和金融市場,從貸款機構到養老基金、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從銀行間貸款市場到股票市場,從美國國內市場危機到全球金融市場。
2.3 美國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
導致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2002年至2007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投機嚴重,房價上漲速度驚人,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據估計,2007年初美國房地產市場房屋總價值約21萬億美元,其中有8萬億美元是投機的價值,泡沫占房屋總價值的38%。
此次金融危機以利率的不斷上升和房價持續下跌為導火索,其根源是由於相關衍生產品包裝過度以及金融機構財務杠桿過高,放大了金融市場風險,使房價及利率的波動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造成市場的整體波動,演變為全球性危機。此外,在進行一系列金融創新的同時,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缺位。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存在重大缺陷,沒有及時跟上金融形勢和金融創新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的泛濫及各類金融創新使得全球金融市場體系過度利用金融杠桿進行風險管理和投機交易。次貸危機作為現有金融市場體系危機的導火線,危機的本質是信用危機,信用危機又導致流動性危機,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是深遠而長久的。
三 美國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時至今日,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從美國、歐洲逐漸向各新興經濟體蔓延,有進一步加深的趨勢,接下來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和盈利滑坡將不可避免。此次危機不僅表現在金融方面的影響,還表現在對消費者信心上的影響。例如,美國一些個人消費者,由於市場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如今他們已經失去了消費信心;對於一些小企業,則很難獲得信貸,阻礙了他們的進一步發展,信用緊縮造成一些經濟體通貨緊縮的風險已明顯增加。因此,各主要國家政府和央行更要加強協調政策,在繼續抑制通脹壓力的同時也要警惕通縮的出現。
Ⅲ 對於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造成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即央行是怎麼採取措施應對的,周小川(當時的行長)。。
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連續四次下調基準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以上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其他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Ⅳ 為何要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胡潤峰 日前,國務院批准了由一行三會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是個老話題。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本文重點探討與股市的關系。 對此,悲觀者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新股和再融資還將擴大規模;樂觀者認為,為了完成更多融資任務,監管部門會「放水養魚」,呵護股市。君不見,近期的股市低迷下,IPO審核過會已實際暫停。 監管部門有意提振股市,並不是秘密;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對於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政策意圖,則需從更大的視角來觀察。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較早由央行於1996年提出。彼時,商業銀行從計劃經濟下轉制未久,風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率較高。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的說法,不良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各級政府幹預所導致。 無論當時還是今日,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都是中國經濟宏觀層面最大的風險之一。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意在轉移銀行體系風險。 自那以後,盡管直接融資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時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時期年平均的11.08%。但總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仍高度依賴銀行信貸,且出現了商業銀行藉助資本市場融入資本金,杠桿放大信貸規模,反而導致間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加的局面。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監管的分業模式、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債券發行的門檻過高等問題都需要改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基本出自銀行體系。不唯央行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領導也大多來自銀行系統;四大行的負責人往往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銀行系統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系統。這與美國形成對比,作為直接融資大國,美國屢次從高盛這樣的投行中選拔財政部長。 在經濟轉型之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義,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引領科技互聯網產業,其直接融資佔比長期在80%~90%的水平;德國、日本作為製造業大國,都是直接融資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說中國過去發展製造業主要依賴間接融資的話,經濟轉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資了。 新興產業往往孕育於中小企業當中。新興中小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波動大,與銀行信貸重抵押、求穩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顯然更為適合。 如若著眼於轉移銀行體系的風險,則股市無非延續了其作為國企圈錢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著眼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經濟轉型,則股市將成為新興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是傳統藍籌還是新興科網企業更有投資價值,股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Ⅳ 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態環境的時間和內容
2004
Ⅵ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是什麼級別
是正部級,實職。央行是國務院組成部門,正部級單位,行長正部級。
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或人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於1948年12月1日組成。中國人民銀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位於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設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1、中央銀行,是國家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組織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其它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許可權,地位非常特殊。
2、中國最早的中央銀行於1905年8月在北京開業,它是清末官商合辦的銀行,模仿西方國家中央銀行而建立。
3、1928年11月1日,法定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責。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改組,撤銷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在全國設立9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級分行,重點加強對轄區內金融業的監督管理。
4、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著力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周小川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形勢基本穩定,說明穩錦幣政策是合適的,效果是好的。在演講中,周小川還判斷稱,在當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中國仍處在有利條件較多的戰略機遇期,潛力巨大。從全球看,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Ⅶ 互聯網金融怎麼看
沒有互聯網金融監管當局的寬容與支持,中國絕對成不了世界上互聯網金融最發達的國家。
中國金融界影響力巨大的金融家和監管者是推動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不可替代的人群,他們或極力推崇互聯網金融發展起到開拓性作用,有的是暗自呵護,有的雖強調監管而又不是一棒子打死。按職業分有金融監管者,比如,周小川、劉士余、易綱、胡曉煉等;還有金融界大佬:吳曉靈、謝平、楊凱生、馬蔚華等等。他們對互聯網的態度曾經確保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樣,他們的看法也將直接影響著中國金融互聯網未來。
Ⅷ 周小川怎麼談M2增長
3月9日電, 「池子里的水已經很多了,新進的水不一定要這么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9日以「池子里的水」回應中國廣義貨幣(M2)增速問題。他說,這跟存量積累有關系。
他當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作此表述。據央行數據,2月末中國M2增速8.8%,已連續10個月維持在個位數增長。
周小川表示,由於M2指標口徑在不斷變化,主要是金融市場結構、金融產品在不斷變化,M2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衡量貨幣政策松緊的工具。
他進一步闡釋,如果M2和名義GDP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從廣義貨幣供應量的角度來講就是不松不緊。如果M2大於名義GDP增長速度,貨幣政策就偏松一點,反之就偏緊一點。
周小川認為,僅觀察GDP有時是不夠的,還要觀察通貨膨脹率和就業等指標,還要看物價水平和就業水平。通過統籌考慮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率,來看待貨幣政策是松是緊。
周小川表示,過去,M2增長速度一直比名義GDP增速高,「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池子里的水已經很多了,新進的水不一定要這么多,所以還跟存量的積累有關系。」他同時指出,很難有個簡易指標讓人一下就看明白,必須考慮多種因素加以判斷。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M2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而沒有設定具體的數量指標的新變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解釋說,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淡化了把M2作為一個指標,或作為一個預測目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