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鐵的用途
鋼鐵主要用途有:
1、結構鋼:建築及工程用結構鋼簡稱建造用鋼,用於建築、橋梁、船舶、鍋爐或其他工程上製作金屬結構件的鋼。
2、工具鋼:一般用於製造各種工具,如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工具鋼等。
3、特殊鋼:具有特殊性能的鋼,如不銹耐酸鋼、耐熱不起皮鋼、磁鋼等。
4、專業用鋼:指工業部門專業用途鋼,如汽車用鋼、農機用鋼、航空用鋼、電工用鋼等。
鋼鐵是鐵與C(碳)、Si(硅)、Mn(錳)、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鐵)外,C的含量對鋼鐵的機械性能起著主要作用,故統稱為鐵碳合金。它是工程技術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
(1)硅鐵融資擴展閱讀:
鐵碳合金分為鋼與生鐵兩大類,鋼是含碳量為0.03%~2%的鐵碳合金。碳鋼是最常用的普通鋼,冶煉方便、加工容易、價格低廉,而且在多數情況下能滿足使用要求,所以應用十分普遍。按含碳量不同,碳鋼又分為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隨含碳量升高,碳鋼的硬度增加、韌性下降。
合金鋼在碳鋼的基礎上加入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使鋼的組織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從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韌性、耐腐蝕性,等等。
經常加入鋼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合金鋼的資源相當豐富,除Cr、Co不足,Mn品位較低外,W、Mo、V、Ti和稀土金屬儲量都很高。21世紀初,合金鋼在鋼的總產量中的比例將有大幅度增長。
普通鋼:鋼中含雜質元素較多,含硫量ws一般≤O.05%,含磷量wP≤0.045%,如碳素結構鋼、低合金結構鋼等。
優質鋼:鋼中含雜質元素較少,含硫及磷量ws、wp,一般均≤0.04%,如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彈簧鋼、軸承鋼等。
高級優質鋼:鋼中含雜質元素極少,含硫量ws一般≤O.03%,含磷量wP≤0.035%,如合金結構鋼和工具鋼等。高級優質鋼在鋼號後面,通常加符號「A」或漢字「高」以便識別。
⑵ 股票鄂爾多斯是什麼公司鄂爾多斯歷年融資後股價鄂爾多斯吧
從中長期看,鄂爾多斯的股價一直呈增長狀態,很多投資者都想投資,那現在還能實行投資操作嗎,接下來我將對鄂爾多斯進行詳細分析。在開始分析鄂爾多斯前,這份詳細的石油礦業開採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能夠閱讀:寶藏資料!石油礦業開採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排在中國民營100強企業以內。歷經30多年的持續發展和收益,鄂爾多斯從一家羊絨製品加工企業開始起步,發展壯大到成為了涵蓋了羊絨服裝、資源礦產開發和能源綜合利用等多元化經營的大型現代綜合產業集團。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在羊絨服裝、電力冶金化工上,重點的產品不僅有四季服裝、圍巾披肩,還有煤炭、硅石、石灰石。
淺顯地分析了鄂爾多斯後,下面就來看看鄂爾多斯是否值得投資。
亮點一:全球最大的羊絨類服裝生產和銷售企業
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羊絨類服裝生產和銷售企業,在2017年的時候營業額就比國內第二名多了三四倍。經過不斷利好變化,形成了產業一體化模式,真正實現了從牧場到商場的理念。隨著消費的優化,公司的競爭優勢不斷加大,收入和單品利潤慢慢增加,相反同行的收入出現了了停滯或者下降的這種情況,頭部效應在此事上得到體現。
不論是在原料控制環節,還是到產品加工環節,或是銷售環節,公司都做到了獨立自主,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受原料的價格波動和生產成本的影響非常小,製品附加值較高,價格相對來說變化較小,具備較大的利潤空間。
亮點二:全球最大單體硅鐵生產企業,擁有完整的一套生產線
公司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硅鐵合金生產和銷售企業,現在硅鐵的年產量達到了160萬噸,而硅錳合金的產能則是40萬噸,全球沒有第二家公司的硅鐵產銷規模能超過它。
鄂爾多斯市當地豐富的煤炭促進了公司電力冶金化工板塊業務的發展,硅石,石灰石資源,用這些資源來進一步加工成產品來提高附加值,以此為發展主線,根據行業內新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煤炭產業是基礎,電力產業是能源中樞,致力於生產和加工硅鐵合金和氯鹼化工類產品,將"三廢"(廢氣,廢渣,廢水)物盡其用,成為中國最好的"煤-電-硅鐵合金","煤-電-氯鹼化工"生產線。
因為內容太多,更多關於鄂爾多斯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學姐都寫在這篇研報里了,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鄂爾多斯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在碳中和政策下,內蒙地區再一次對高耗能行業整治改革正在計劃中。我國內蒙古自治區2021年1月在全區召開的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從2022年開始,關於鐵合金、電石、PVC、水泥熟料、石墨電極材料、蘭炭等項目不再進行審批,除了由國家布局的現代煤化工項目以外,內蒙古"十四五"原則上不可能再批准新的煤化工項目。在進行能耗存量的削減上,自治區將會以更快的速度淘汰鋼鐵、電石、鐵合金、焦化、電解鋁等限制類以下落後產能。高能耗且低效益的中小企業將會慢慢減少,有著強大實力的大型企業經過低碳創新(改善生產流程、更新生產設備和使用低碳能源),競爭力和集中度都做得比以前好。鄂爾多斯毫無疑問是一家大型企業,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總的來說,鄂爾多斯是羊絨和硅鐵雙龍頭企業,{在鄂爾多斯-46淘汰落後產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文章多多少少會有些滯後性,假設想更准確地對鄂爾多斯未來有沒有好的行情進行了解,直接將下面的文章打開閱讀,有專門的顧問為你診股,看下鄂爾多斯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鄂爾多斯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0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⑶ 清徐十一五的具體規劃是什麼
太原市清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序言
「十一五」期間,是我縣基本進入小康社會、打造中西部強縣、實現撤縣建市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打造循環經濟基地,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我縣「十一五」規劃將以「實力清徐、生態清徐、和諧清徐」為指引,成為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試點的規劃,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和政府的行動綱領。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五」的回顧
「十五」時期,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所確定的目標,全縣經濟步入了改革開發以來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時期。
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十五」以來,我縣國民經濟始終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速度,GDP從2000年的25.51億元增長為2004年的52億元,年均增長率16%左右;第一產業總量不斷增長,增加值從2000年的6.4億元增長為2004年的7.68億元,年均增長率在4.7%左右;第二產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10.25億元增長為2004年的29.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30.5%;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8.86億元增長為2004年的14.7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3.5%。2004年,我縣在全國縣域經濟排名從2001年的751位提升到了434位,全國排名在3年內提升了317位。在全國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中排名為147位(統計樣本為1388個縣),在全省排名為第5名,已經成為太原市經濟總量最高,發展態勢最好的直屬縣。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主導產業得到有效提升。「十五」以來,農業的GDP比重從2000年的25.1%下降到2004年的14.8%,下降幅度為1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呈現出快速上升的勢頭,從2000年的40.2%上升為2004年的57.1%,上升幅度為1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GDP比重表現出在波動調整中有所下降的勢頭,從2000年的34.7%上升到2002年的36.3%,2004年下降為28.1%。整體來看,我縣的三次產業結構從2000年的25.1:40.2:34.7轉變為2004年的14.8:57.6:28.1,產業發展重心向第二產業集中,第二產業已經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支柱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第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趨勢良好,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快速,農業增長方式得到改善,農業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糧食、農作物良種化程度超過了95%,種植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蔬菜產業穩步發展。全縣引進和推廣蔬菜新品種100餘個,有23個獲國家級無公害認證。畜牧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規模養殖戶、小區養殖、畜禽「托養所」成為畜牧業發展的主力軍,全縣年出欄生豬25萬頭、肉牛3萬頭、存欄奶牛6000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葡果產業進行大規模的改劣換優,以「一河兩路」為重點的優質葡果發展迅速,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畝;生態旅遊快速發展,「三晉生態第一溝」白石溝的葡峰山莊,已形成集休閑、觀光、採摘為一體,特色鮮明的省城知名旅遊景點。「十五」期間,我縣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發展壯大了青徐庄園、森泰牧業等一批從事農畜產品加工的民營企業。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120個。其中,龍頭企業14個,中介組織5個,專業市場2個,其它形式組織20個。山西水塔陳醋集團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全國最大的食醋生產企業,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第四,產業集約程度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十五」以來.我縣工業總產值從2000年的33.1億元發展到2004年的85.3億元,年均增長2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從2000年的19.3億元發展到2004年的51.2億元,年均增長27.8%。「十五」期間我縣主導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保持在55%-65%之間。煤焦、鑄造產業是我縣經濟支柱,也是我縣的傳統優勢產業群,經過「十五」期間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群體,美錦、梗陽、東盛、迎憲、亞鑫、港源六大機焦企業已全部正式投產並發揮效益,全縣焦炭設計生產能力達到700萬噸以上。企業規模化發展使焦化行業「只焦不化」的現象有所改變,煤氣凈化工程和焦油深加工項目、化產回收項目陸續啟動,煤焦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資源利用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煤焦產業鏈不斷向下游延伸。同翔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鎂業集團。全縣金屬鎂實際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新型工業不斷涌現,紡織、新材料、建材等產業呈現蓬勃的發展態勢。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格局在全省處於前列。
第五,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投資環境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十五」以來,全縣城鄉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逐步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市政工程方面,縣城道路硬化率達到96%,市政道路網路總長達47.71公里;日供水能力達到1.01萬噸,縣城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縣城煤氣用戶3900戶,液化氣用戶3100戶,儲氣櫃容量達20000立方米以上;縣城集中供熱能力達到100萬平方米,縣城20%的居民納入集中供熱范圍,實際供熱總面積達到78.8萬平方米。交通事業方面,共投入資金3.05億元,改造翻修公路480.8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了156個村170公里的建設,全縣貨運量達到898萬噸,貨運周轉量達到60088萬噸公里,開辟縣鄉村客運專線29條,完成客運量863萬人次。環境整治方面:拆除並重新鋪裝高標准便道2.89萬平方米,更換青石路緣石5830米,安裝路燈燈飾821套;完成了環東湖砌築石壩、污水截流、東湖引水工程及周邊綠化工程,縣城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5000噸。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方面:城鎮綠化覆蓋率18.3%,城鎮綠地率15.6%,人均佔有綠地7.62平方米。村鎮建設方面:徐溝鎮完成了金川路和北大街商貿一條街改造、金河中學建設工程、東南坊住宅小區建設工程等。東於鎮完成了鎮區主大街邊道的拓寬改造工程、中小學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建成了千畝節水示範園、沿高速路林帶等生態示範工程;孟封鎮完成了柳小路建設工程、食品工業園區規劃等;王答鄉建成了農民醫院等。截止目前,徐溝、孟封、東於三鎮已進入國家級小城鎮行列。
第六,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五」期間,社會事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隨著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消費市場穩中趨旺,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億元以上。科技事業方面,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得到有力推廣。科技興縣戰略得到有效貫徹,「十一五」期間全縣投入引導資金1373萬元,先後實施國家、省、市、縣各類科技項目180多項;建成了4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2個龍頭企業創新服務中心,5個星火科技專家大院,8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採取科技下鄉、中介科技服務的實地技術指導等方式和途徑,舉辦各類培訓班786期;受訓人員6.8萬人次,科技普及率逐年上升。教育事業方面,全縣高等和中等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素質教育得到了全面實施,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畢業升學率基本達到100%,初中學生鞏固率、普及率達到98%以上;縣城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的學生比例達到80%,基本完成「十五」期間所制定的各項任務。文化事業方面,先進文化建設成效明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全縣逐步形成了新聞、廣播、休閑娛樂業和文物事業為先導的文化產業基本結構;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以及鄉鎮文化中心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建設。文化衛生事業方面,衛生改革和建設力度得到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傳染性疾病防控水平有效提高。
「十五」時期,清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重新審視清徐,認真進行反思,就會發現清徐縣還存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協調、產業增長模式粗放、產業結構單一、主導產業依賴性強、農業現代化投入不足、社會事業發展不均衡等問題。這些問題和不足使清徐縣的整體優勢不能得以更好地發揮。
(二)面臨的基本形勢
「十一五」時期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基本形勢,集中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全球各類工業能源呈現供應緊張格局,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越來越突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工業生產的資源消耗性與資源局限性的矛盾日趨突出,全球工業的發展已經到資源承載約束的戰略轉折點。我國資源保障程度和人均資源佔有率低,而長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經營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約束的矛盾,「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依法淘汰落後工藝技術,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
第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全球競爭的新形態。世界經濟在趨於融合的同時,不斷地以一些地區為核心進行聚合,構成了當今世界經濟領域新的競爭形態。經濟圈成為國內外經濟競爭和合作的主要載體。明確定位,強化角色,納入經濟圈的發展體系,是縣域經濟「十一五」期間的重要發展課題。
第三,地區專業化程度增強,區域產業優勢分工凸現。從國際來看,國際貿易的優勢產業分工格局日趨清晰。國內的經濟發展同樣伴隨地區經濟專業化的過程,突出表現為發展基於優勢和資源的產業集群。不同的經濟和社會要素組成,尤其是資源稟賦和能力基礎,決定不同地域發展產業需要有所側重。
第四,社會事業成為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的支撐重要性日趨增強。社會事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平台,對於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著各類資源,構成了經濟發展的支撐平台。經濟的增長,無一不是社會在人力、文化、科技方面綜合支撐的結果。社會事業對於經濟發展的制約和激勵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成為決定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第五,我省面臨巨大環境壓力,新型能源基地建設迫在眉睫。我省多年來所形成的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以數量擴張為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運行質量相對低下,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十一五」期間,我省將以新型能源基地經濟發展為核心,建立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的機制和制度,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改善發展質量,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能源基地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共進和持續發展。
二、指導思想
「十一五」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圍繞「實力清徐、生態清徐、和諧清徐」的藍圖,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山西省循環經濟示範基地為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活縣」戰略,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深化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協調發展,構建經濟對社會事業的反哺體系,加強社會事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實現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營造「創業在清徐、生活在清徐、發展在清徐」的良好氛圍,進入中西部百強縣,並具備撤縣建市的條件,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實力清徐,代表著清徐通過打造山西省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努力成為中西部強縣,支撐大太原經濟圈持續發展的理念。實力清徐要求我縣成為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試驗田,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集聚產業資源,加強產業鏈耦合程度,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降低對於高能耗產業的依賴,培育優勢產業並增強植根性的目標。實力清徐要求我縣加強政府服務效能,塑造創業氛圍,大力發展社會支撐平台,加強「創業在清徐」的環境建設,實現清徐縣跨越式發展。
生態清徐,代表著我縣通過建設循環經濟,改造生態環境,構建綠色生態的居住環境,打造太原市生態屏障的發展理念。生態清徐要求我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穩定目前的工業基礎上加速產業升級過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樹立生態意識,從環境中要效益,提升清徐可持續發展能力。生態清徐要求我縣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改善人居環境作為目標,重點解決生態保護、綠化建設和水環境建設,帶動清徐縣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加強「生活在清徐」的環境建設,為集聚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和諧清徐,代表著我縣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加強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社會事業內部的協調發展的理念。和諧清徐要求我縣成為山西省統籌城鄉發展的前沿陣地,要求我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經濟反哺社會的管理機制,努力營造「發展在清徐」的環境,在政府服務機制的發展下打造社會事業支撐平台,服務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是,通過打造山西省循環經濟示範基地,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動力,基本實現小康社會,具備撤縣建市的各項條件,並進入中西部強縣行列。
(二)具體目標
在經濟總量方面,國民生產總值持續提升;在經濟結構方面,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明顯提升,第三產業實現穩中有升;在環境治理方面,循環經濟得到廣泛應用,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單位產值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明顯降低,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到2010年,我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億元,年均增長15.7%;工業總產值250億元,年均增長1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4億元,年均增長19%;鄉鎮企業總產值300億元,年均增長18.8%;財政收入達到25億元,年均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億元,年均增長10%;外貿出口供貨總值達到40億元,年均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00元,年均增長9%。
在社會發展方面,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科技事業得到明顯增強,研究與發展經費持續增加;教育事業得到全面發展,人均教育經費不斷增加;文化事業充分提高,文體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衛生事業得到有序推進,衛生人力資源進一步充實,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全縣初步建立起完備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的經濟發展支撐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奠定基礎。到2010年,城鎮化水平提高到48%,人均生活用電達到342.2千瓦時,全縣總用電規模達到110790萬千瓦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達到約300元;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享受城市低保戶數達到應保盡保;每萬人擁有醫生數達到13人;每萬人擁有大學生人數達到237人;高考升學率提高到66.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以內。
四、主要任務
(一)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工業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動力,是縣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條件。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可持續發展、具備競爭優勢的多元化產業支撐體系,打造實力清徐,是清徐縣「十一五」期間的重要任務。
1、主動承接太原都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產業轉移,積極發展能源和化工產業。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發達地區經濟技術協作,在輸出能源、原材料的同時,有選擇地承接產業轉移,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緊抓太原市將完成中心區重污染企業搬遷的機遇,加快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主動提升產業承接能力,實現太原和環渤海經濟圈優先轉移的能源和化工產業的承接、轉產、升級、改造。
能源產業方面,繼續發展以煤炭為主的基礎能源產業,優化煤炭生產技術結構,建設大型礦井,聯合改造一批小型礦井,繼續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高煤炭生產集中度,同時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優化煤炭的生產布局,嚴格實行總量控制,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加強礦區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促進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煤炭生產能力新增400萬噸。進一步做好煤炭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重點發展以電廠、煤氣開發利用為核心的新型能源產業,加快煤矸石、利用余熱發電項目建設步伐;大力推動森泰牧業等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設計、工藝和自動控制技術水平,處理集約化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問題,使沼氣得到資源化利用。
化工方面,要抓住全球石油資源緊張、價格上漲給煤化工帶來的機遇,同時化工業作為對能源資源依賴性較強和污染較大的行業,有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加快發展煤化工為主的化工業。重點發展「甲醇-烯烴」產業鏈,「煤焦化-焦油深加工」產業鏈,「煤氣-甲醇-合成氨-尿素聯產甲醇、二甲醚」產業鏈。積極採用化工高新技術,大力發展深加工和精細化工,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發展乙炔化工、化肥、焦油回收加工等特色煤化工產業。特別是要注重焦油深加工、醇醚燃料、煤制油等項目的研發和建設。同時要加強環保、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實現化工持續發展,全面提高化工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2、主動發展大太原和環渤海經濟圈配套產業,積極發展鎂加工和精密鑄造產業。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合理調控焦炭、金屬鎂等初級能源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支持鼓勵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其它深加工產品出口。重點發揮我縣金屬鎂加工優勢,通過延伸產業鏈,形成大太原和環渤海高新產業的緊密配套圈;發揮清徐資源優勢、鑄造產業基礎優勢和區位優勢,重點發展精密鑄造產業。
鎂加工產業方面,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配套,打造清徐成為太原市信息產業的緊密配套圈;我縣鎂加工業努力拓展延伸「焦爐煤氣-硅鐵-原鎂-鎂合金-鎂深度加工-還原渣制水泥-余熱發電」產業鏈和「煤矸石-電-硅鐵-鎂」產業鏈,重點向鎂合金板、棒、帶等產品和手機外殼、方向盤等鎂合金鑄件兩個方向發展。同時緊抓國家材料綠色化戰略發展機遇,按照「加大研發創新,提高產品檔次,注重綜合利用,擴大市場應用」的思路,大力提升待業技術水平,推進新產品的開發生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精密鑄造產業方面,大力發展汽車鑄件、精密小鑄件、特種鑄件(含不銹鋼鑄件)和輕金屬合金鑄件等高檔鑄件;控制中低檔產品的發展,鼓勵其提高質量,實現企業經濟規模和清潔化生產;加強鑄件企業與外部機械加工企業的聯合、重組,加快提高鑄件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支持傳統鑄造企業實現轉產、改造升級,逐步實現與國內外主機企業直接配套。打造成為大太原和環渤海的汽配產業配套基地;逐步完善產品的售後服務體系,建立市場信息中心,增設銷售網點。
3、主動接受太原市市場輻射,積極發展食品加工和建材產業。立足自身農業優勢,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重點培育食品加工業的發展,鞏固目前副食品供應基地縣的地位;積極適應大太原經濟圈城建市場加快發展的趨勢,引導和加快建材產業的發展,打造大太原經濟圈的建材製造中心和流通中心。
食品加工業方面,適應太原市消費結構已達小康型消費階段的發展機遇,重點發展食醋、葡萄和乳品業。合理利用和開發農業資源,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在發揮傳統品牌優勢的同時,注重新產品的開發,提高食品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乳品產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從配種、飼料、防疫治病到收奶等一整套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發展恆達牧業奶牛產業化項目,建立健全從配種、飼料、防疫治病到收奶等一整套技術上的、生產資料供應和產品流通領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帶動全縣乳業的快速發展。加速農業結構及其產品品質的優化調整,大力促進水塔老陳醋、森泰肉牛產業化項目的建設。
建材產業方面,適應太原市日益擴大的城建市場發展需要,重點發展城建產業和家居產業,帶動我縣循環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暖氣片產業發展所積累的銷售網路,大力發展建材產業;充分消化和利用煤化工循環經濟體系和金屬鎂加工循環經濟體系的輸出產品,並根據市場需求逐步發展建材產業;大力發展家居和建材的批發市場,培育配套物流產業,增強建材和家居產業發展活力。
4、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提高產業層次。立足產業特色和優勢,繼續加強與友好縣(市)的經濟技術合作。扶持精細化工、生物制葯、磁材生產、納米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擴大新興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加強對我縣經濟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構建多元化的產業支撐體系。
生物制葯產業方面,按照「依託品牌、整合資源、引進技術、做強園區」的要求,在清泉湖開發區設立「生物谷」,逐步形成生物產業聚集區。配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特性的重大項目的實施,加速商業化、產業化進程。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功能,建立促進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機制和政策環境。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生物產業發展主體的作用,加快生物技術的發展並盡快實現產業化。鼓勵生物技術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充分運用金融信貸、引進外資、政府財政支持、資本市場風險投資,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解決生物產業發展資金問題。向省和國家爭取生物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大生物項目建設。
新材料產業方面,按照「加強研發創新,提高產品檔次,注重綜合利用,擴大市場應用」的要求,重點推進納米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精細化工產業。加強領導,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新材料產業化領導小組,加強對新材料產業化項目的統一管理和指導。結合機構改革,建立寓管理於服務之中、適應新材料產業發展要求的科技管理體制,改進對產業化項目的管理,進一步簡化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的認定、審批手續,著力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大力培育新材料產業風險投資機制,以提供股權資本的形式,重點扶持產品市場前景好的高成長性創業企業,降低創業壁壘。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扶持資金,幫助推薦優勢企業通過上市等途徑實行直接融資。建立政府新材料產業發展資金,重點面向「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專」企業,以貸款、貼息、投資入股等形式,增加政府投入,引導企業、社會資本和外資加強對新材料產業的投資。
(二)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以下內容請到http://www.ssfcn.com/kcnews_detail.asp?id=38523查看
⑷ 急需大型煤業集團或者公司的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需要全文的
青海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
青海省經濟委員會
一、節能減排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
節能減排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為重點、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完善政策法律為保障,調動市場主體節能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的體制機制,增強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意識,逐步形成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節約優先、效率為本的方針,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擴大資源開發能力,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有效增加能源供給。
2、堅持發展與節能減排相結合,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手段,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3、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通過制定節能減排規劃,完善節能減排政策法規,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能源有序開發和合理配置。建立能夠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資源高效利用。
4、堅持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相結合,建立有利於節能減排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有利於節能減排的科技研發、推廣和應用體系,為節能減排提供堅實的體制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主要目標
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3.07噸標煤下降到2.55噸標煤以下,降低17%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中化學需氧量努力控制在8.5萬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努力控制在14.6萬噸。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07立方米下降到230立方米,降低2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35%,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0%以上。初步建立起節能減排的標准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評價考核體系,構建節能減排型的產業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二、抓好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
(四)強化工業節能減排
按照「調高調優調輕」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源頭上降低能源消耗,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突出抓好有色、建材、鋼鐵、化工、電力、煤炭等六大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管理工作,重點抓好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6戶重點企業,確保「十一五」期間完成節能41.7萬噸標煤的目標任務。我省確定的24戶高載能企業和西寧市、海東、海西等三個重點地區和30戶重點企業,是當前全省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對象。要堅持管住增量、調整存量,推進扶優限劣,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有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同時,推進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引進項目嚴把節能環保准入關,產業轉移嚴防污染轉移。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3.44噸標煤/萬元,到2010年達到3.03噸標煤/萬元,下降12%。
(五)以強化污水處理為重點,切實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
大力開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嚴格實施城市排水監管制度。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和排水管網「十一五」規劃要求,加快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建設西寧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工程,力爭使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西寧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於80%。「十一五」期間,全省增加城市污水處理能力27.75萬噸/日。統籌考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污水再生利用,不斷加大污水再生利用率。2007年底前配套完成已建成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並保證其正常運行。對冶煉、化工、印染、釀造等污染物總量負荷較高以及有嚴重污染隱患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同時加快全省縣城和一些重點鎮生活垃圾處理場和環衛設施建設,確保垃圾處理達標運行。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縣城及重點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60%。
(六)以電廠脫硫為重點,加快老機組關停和脫硫設施技術改造,切實完成二氧化硫減排任務
按照國家確定的「十一五」期間我省關停橋電股份公司2台5萬千瓦、西部礦業錫鐵山分公司3台0.6萬千瓦和西海熱電廠2台1.2萬千瓦機組,共裝機總容量14.2萬千瓦的目標任務,做好組織實施工作,確保按期完成。加快燃煤發電機組煙氣脫硫項目建設,完成橋頭鋁電股份有限公司4台12.5萬千瓦機組脫硫。對新建電廠脫硫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步通過運行測試。同時加強非電行業脫硫技術改造工作。注重工業園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對鋼鐵、硅鐵、水泥、有色金屬和化工等行業的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確保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等穩定達標排放。從2007年起,對不能滿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的企業限產限排。
(七)提高水資源節約利用率,促進農田水利灌溉節水
強化工業節水管理,創建節水型工業企業,促進工業增長與水資源的協調發展。圍繞我省工業化發展戰略和我省工業規劃與布局,引進先進的節水型工藝、技術、設備,加快節水技術改造,推廣節水新工藝,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利用高新技術提高循環水利用能力,加大節水減污力度,新建一批節水技術改造示範項目。嚴格用水器具市場准入制度,逐步淘汰耗水量大的落後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推薦使用節水型技術和節水設備,擴大節水產品的市場份額。控制工業污水排放量和排放水質,提高污水回收二次利用率,促進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到2010年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數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0.40;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較2005年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65%。城市(鎮)供水管網漏失率較2005年下降4個百分點,控制在12%以內。城市節水器具普及率較2005年增加10個百分點,達到60%。
(八)積極推進建築節能
研究制定全省建築節能管理辦法,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十一五」期間全省城鎮新建民用建築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准,凡財政撥款或補貼的行政機關辦公用房、公共建築、經濟適用房、示範小區和國家投資的生產性項目必須率先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准。2007年全省新建建築執行建築節能50%標準的執行率達到65%以上,2008年達到80%以上。大力發展建築節能自保溫體系,西寧市行政區域內、全省其他設市城市和州、地、縣政府所在地分別於2008年年底和2010年底起禁止生產和使用粘土磚和粘土實心磚。到2010年全省新建建築新型牆體材料使用率達到60%。到2010年城鎮規劃區內十二層以下符合條件的新建建築100%採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大力推行綠色照明和太陽能、地熱能綜合採暖工程。2007年建築工程中使用節水型產品和安裝計量裝置達到30%,並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間基本完成全省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並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城鎮推行以供熱計量收費為核心的供熱體制改革工作。
(九)強化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管理
積極推進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鐵路運輸,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老舊鐵路機車、汽車報廢更新,嚴格報廢汽車回收管理,嚴禁報廢汽車違規過戶、消戶、無證回收、改裝上路。禁止無牌無證、拼裝或已達報廢標準的車輛承攬運輸業務,增加運輸能耗。完善公務車輛配置標准與管理制度,核定各單位、各系統、各部門車輛編制,壓縮配置規模。逐步將公務車輛納入政府節能采購,鼓勵采購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環保型車輛,按規定及時淘汰環保不達標、油耗高的車輛。鼓勵使用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繼續積極推進壓縮天然氣(CNG)替代汽油工作。
(十)引導商用和民用節能
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居民住宅中推廣採用高效節能辦公設備、家用電器、照明產品。開展創建「綠色住宅」、「綠色酒店」、「綠色寫字樓」等活動,禁止城市公用設施建設浪費能源的各種形象工程。
(十一)抓好農村節能
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農業機械、機具,推廣省柴節煤灶,鼓勵以電代柴。重點在西寧、海東等農業區推廣省柴節煤灶20萬戶。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十一五」期間在全省建設「一池三改」能源生態模式戶20萬戶,「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戶2萬戶,農村適宜農戶沼氣普及率達到60%。
(十二)推動政府機構節能
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幹部要在節能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要建立政府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能耗統計體系。制定和實施機關辦公樓資源節約標准、辦公設備配置標准、耗能產品和設備能耗標准,安裝或更換節能型燈具、空調和辦公設備,大力推動政府節能采購。
三、培育節能減排型產業體系
(十三)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
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和行業規劃指導,按照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優先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立足節約能源推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升級促進能源節約,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國家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通過產業政策引導、信貸政策支持、財稅政策調節、放寬市場准入標准等手段,鼓勵支持技術水平高、對國民經濟發展帶動力強、對產業升級作用大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十四)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按照《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實施方案》確定的發展思路,依託鹽湖、油氣、有色、非金屬等礦產資源,以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積極延伸和擴展「油氣—鹽化工」產業鏈、「煤—焦—鹽化工」產業鏈、「煤化工-鹽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天然氣—鹽化工」產業鏈和「鐵礦—焦炭—鋼鐵」循環經濟產業鏈。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法規政策體系,抓緊研究制定其他相關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等政策。加快青海100萬噸鉀肥產品綜合利用、中信國安西台吉乃爾鹽湖鉀鋰硼資源開發和青海鹼業年產30萬噸氯化鈣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期達標達產。繼續抓好青海鹽湖綜合利用二期、有機硅、聯二脲、鎂鹽等一批計劃新開工項目前期工作。以延伸產業鏈和「補鏈」項目為重點,篩選1,4-丁二醇、聚苯硫醚等100多個項目,做好項目招商引資工作,確保試驗區項目建設的可持續性。
(十五)限制產能過剩行業和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發展
認真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產業政策,利用規劃控制、土地徵用、節能監管、環保達標、信貸控制等措施,按照行業准入條件要求,限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項目,遏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按期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和列入目錄中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州、地、市相關部門要制定規劃,結合節能減排工作要求,有步驟、有計劃地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技術水平的小水泥、小硅鐵等進行關、停、並、轉。杜絕3600千伏安以下半封閉直流還原電爐及自焙電解槽電解鋁的生產,優先發展1.25萬千伏安以上鐵合金礦熱爐,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後立窯水泥生產能力,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和回轉窯生產能力的比例。對存在嚴重違法用能行為的企業及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依法責令企業停產或予以關閉。「十一五」期間,限期搬遷改造西寧城北福利鐵合金廠、青海明膠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工業企業。
(十六)優化能源結構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進一步推進太陽能、電能、地熱、沼氣等資源的研發,開展風能利用發電技術研究、光伏電源新材料研究、生物質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究。做好太陽能光伏並網系統示範及推廣工作,積極參與大型風力發電場建設。推廣太陽灶、被動式太陽能採暖房和節柴灶,在無電區進行光伏電站建設,推廣太陽能戶用小電源。通過項目的研究、推廣與示範,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高新能源綜合利用能力。「十一五」期間全省建設光伏電站472座,光伏或風光互補電站及部分戶用光伏電源總裝機容量約9481千瓦。積極推進風力發電,選擇合適的地區建設5萬千瓦風電項目。到「十一五」末,基本解決全省農牧區村級通電問題,風能、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邁上新台階。
四、建立節能減排科技支撐體系
(十七)加強節能技術開發
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的投入,在省級科技計劃中安排節能減排研發和推廣項目,設立資源開發、節能降耗及新能源等節能減排利用技術專項,攻克一批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難題。積極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發及資源綜合利用、新興產業節約能源、降低原材料等資源消耗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引進消化再創新作為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推廣應用國家有關節能產品標准。大力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開發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優先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解決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示範項目,加大新型照明、余熱回收利用、建築保溫等領域的研發力度。建立節能技術信息發布制度。
(十八)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和推廣
制定和實施分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計劃,推廣應用節能技術、節能設備、節能工藝和節能材料。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圍繞國家確定的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在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脫硫裝置改造等為主的節能技術改造方面加大實施力度,爭取國家的支持。做好青海東勝化工有限公司電石爐尾氣綜合利用、青海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礦井廢水凈化處理及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海北州1.5萬噸堆存鉻渣治理、西寧市56.2萬噸歷史遺存鉻渣治理項目實施工作。進一步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促進各級各類技術服務機構轉換機制、創新模式、拓寬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五、構建節能減排監督管理體系
(十九)加強規劃指導
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節能降耗的約束性目標作為本地區、本部門「十一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認真編制和實施本地區和行業的節能規劃。
(二十)實行建設項目能耗評估和審查制度
按照《青海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工程項目合理用能審核實施細則》的規定,對凡需國家批準的項目、省內年新增綜合用能2000噸標煤(或年新增用電1600萬千瓦時)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應當遵守合理用能標准和節能設計規范,其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應當包括合理用能的專題論證或節能篇(章),並實行合理用能審核,未進行審核或未能通過審核的項目,相關部門一律不得審批、核准、備案和驗收。 環保部門要嚴把項目環境影響審批關。
(二十一)抓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
重點用能單位要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層層落實節能降耗的目標和責任。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督促重點用能單位編制節能規劃,建立節能管理制度,開展節能審計。
(二十二)加強節能減排監督檢查
各地區、各部門要盡快建立節能監督體系,加大節能減排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重點工業企業能耗和污染源的監管,增加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監測和現場檢查頻次。重點檢查高耗能行業和企業以及機關、商廈、賓館、寫字樓等公共設施的用能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產品能耗標識、建築物設計標准、行業設計規范執行等情況。嚴禁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產品。達不到建築節能標準的建築物不準開工建設和銷售。加強環境執法監督,深入開展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做好2007年重點企業的節能監察和能效測評工作。
六、完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
(二十三)落實相關財稅和價格政策
按照現行的稅收政策,落實好廢舊物資回收、建築節能與牆體材料革新、散裝水泥推廣、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定推進建築節能和節能型牆體材料應用的具體措施。完善促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價格政策,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力度,科學合理提高能源價格,按照產業政策實施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制定能耗超限額加價的政策措施。落實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政策。積極推進城鎮供水價格改革,建立以節約用水為核心的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進一步規范水價管理。積極推進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等科學的水價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污水處理制度,提高排污收費標准,逐步使排污費超過污染治理成本。改革農業供水體制和價格機制,將農業供水各環節水價納入政府價格管理范圍,推行到農戶的終端水價制度,完善水費計收方式,減輕農民水費負擔,促進節約用水。
(二十四)加大節能減排支持力度
逐年增加年度節能改造和污染源治理專項資金,支持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重點支持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與產品推廣、示範試點、宣傳培訓、信息服務和表彰獎勵等工作,落實國家對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大公共財政對節約資源管理和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將部分能源調價收入用於支持節能技術、產品、工藝、設備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
(二十五)拓寬節能減排投融資渠道
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優先為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項目、循環經濟項目提供直接融資服務。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強對節能的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增加節能投入,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加快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七、健全節能減排保障制度
(二十六)建立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
將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節能減排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州(地、市)、縣和重點企業(行業),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將節能減排指標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作為各級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實行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
(二十七)實施節能減排公報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能源統計指標體系,切實加強能源和污染領域的統計力量,完善統計制度,及時准確反映能耗水平及節能目標實現情況,加強對本地區節能減排工作的日常監察工作。要按照國家關於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節能減排指標報表制度,以便及時掌握動態信息,查找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建立健全地區及重點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制度、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並按照國家的要求報送能源統計報表,積極開展能源消耗統計工作,並把節能減排指標作為分析經濟運行和評估各項規劃實施的重要內容。
(二十八)實行節能減排獎勵制度
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節能減排獎懲辦法,並根據年度跟蹤和考核結果,對節能減排工作突出和節約效果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浪費能源、能耗指標及污染物排放嚴重超標和未按期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的要給予通報批評;對違法違規浪費能源的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
八、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九)明確責任主體
各級政府對本地區節能減排工作負總責,把節能減排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情況的監測預測,制定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研究解決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全社會節能減排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平衡,研究制定全省節能減排工作的政策措施,審核、上報爭取國家資金的重大項目;省經委負責節能降耗工作;省環保局負責污染減排工作;省建設廳負責建築領域節能降耗工作;省交通廳負責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工作;省水利廳負責水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節能工作機制,並盡快研究制定本地區、本行業節能工作實施意見和方案,明確節能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
(三十)加強節能減排管理隊伍建設
充實節能減排管理力量,完善節能減排監督體系,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日常監察、監測工作,依法開展節能減排執法和監察、監測。以省節能監測(監察)中心為依託,加強節能監察執法體系建設、監察能力建設和執法隊伍建設;加快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的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項目,提高和完善節能監測能力和裝備水平,開展工業企業能耗情況信息化平台建設;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加快污染源減排三大體系建設步伐,加強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監察執法、環境統計和信息傳輸四個方面的能力建設,基本扭轉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監察和基層環境統計能力薄弱的局面,為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打好基礎。
(三十一)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教育和培訓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教育、文化等部門和節能減排主管單位及有關社會團體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宣傳節能減排當前的嚴峻形勢和今後深遠的意義,增強節能減排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良好氛圍。教育、節能減排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要加強節能減排培訓,普及節能減排知識,推廣節能減排技術。
⑸ 天津鐵合金交易所的交易所的基本情況
鐵合金交易所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的東部臨海地區,由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保稅區、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和東麗、津南區的一部分組成,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面積2270平方公里。天津濱海新區是全國唯一聚集了港口、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區港聯動運作區和大型工業基地的地區,具有體制創新優勢。自改革開放以來,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天津濱海新區是東北亞地區通往歐亞大陸橋距離最近的起點,是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也是華北、西北以至於中亞地區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1.提供電子交易平台,讓買賣雙方直接對接
2.提供由銀行第三方監管的資金帳戶,保證買賣雙方的資金安全
3.篩選和監控注冊交收品牌的生產企業,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
4. 為已入交易所指定倉庫的鐵合金產品提供貨物抵押融資的中介服務
將產品存入交易所指定倉庫,就可以將貨物抵押給銀行,拿到部分貨款,拓寬融資渠道;
5.為客戶在天津經濟開發區注冊公司提供協助,以享受天津濱海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6.免費培訓交易人員。 倉儲物流五大優勢:
a) 完善倉儲網路,減少地域分割,降低物流成本
b) 整合物流需求,形成物流強勢
c) 物流信息系統管理,滿足現貨交收需要
d) 標准化管理,安全便捷服務
e) 服務內容多樣化,減少客戶負擔 目前第一批上市品種主要有:
硅鐵FeSi75-A(交易代碼:FS1)
硅鐵FeSi75-B(交易代碼:FS2)
硅錳Mn68Si18(代碼:MS) 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法定節假日按國家規定執行)。具體開市和收市時間為:
上午:9:00——11:30
下午:14:00——15:30
貨物交收時間:現貨中遠期交易貨物交收時間為每月的20、21日,遇國家法定節假日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