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牛根生的主要成就
蒙牛乳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我國乳業史上的一個顯著品牌,牛根生伴隨著蒙牛乳業一舉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視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牛根生猛砸3.1億元,一舉奪取了「標王」。外界在評論牛根生領導下的蒙牛集團高速成長時常用的一個詞彙是:「奇跡。」這個「奇跡」的軌跡是:3年時間,蒙牛乳業從行業排名千名之外到躋身四強,並成功打造出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當蒙牛以3.1億元人民幣的中標額連續奪得《新聞聯播》後、《焦點訪談》前和21點檔電視劇中插等廣告位置,成為2004年央視廣告標王後,蒙牛不容置疑地成為2004年中國乳業發展的標桿。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共發行3.5億股。當時香港主板市場市道低迷,蒙牛跑贏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國際認購踴躍,認購價落在價格區間的最高端定價,即每股3.925元,募集資金近14億元人民幣。蒙牛集團管理層的大多數人立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其中,個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間身價過億。
蒙牛完成融資後,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後會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運作收購兼並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業,收購後蒙牛會繼續使用這些品牌,然後再慢慢統一到蒙牛的品牌上來。牛根生曾經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個飛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長,就是在高速中毀滅。如果達不到環繞速度,那麼只能掉下來;只有超越環繞速度,企業才能永續發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壯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對手拋在後面。牛根生的目標不單是要做到全國前列。他對能夠參加APEC會議感慨萬千:「一個賣牛奶、賣雪糕的可以參加這個國際盛會,不容易啊!」他說蒙牛是代表中國120萬名奶農,走向國際市場。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於他的速度,短短幾年跨越千倍的成長;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於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環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於他的嗅覺,無論商業的、還是政治的機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00萬。2002年,蒙牛乳業被北京一家著名財經媒體評為中國市場成長最快的企業,從4000萬元到85個億,用了不到24個月,財富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巨無霸的微軟帝國,締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業飛速成長的原因時,有個身影一直牢牢占據著我們的視線,他就是蒙牛掌門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誰,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麼。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個月,就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的生命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未生孩子,養父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給他取名「根生」。
敗走伊利,萬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收回了辭呈。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他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事隔多年後,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
揭竿而起,暗渡陳倉
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後,回到了北京大學進修。在北京大學的那段時間里,牛根生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40多歲的「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望著身邊那些風華正茂,甚至略顯稚氣的「同學」,內心非常難受。「我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牛根生在心裡如此告誡自己。在北大進修的過程,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升華,「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牛根生從北大出來,正好自己原來的那幫部下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闖出一條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負責人,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蒙牛一成立,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
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傳奇由此拉開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勢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凌、策劃營銷的一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一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較近的地方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奇招迭出,血路拼殺
伊利統治了市場,蒙牛隻能夾縫中求生存,要想擴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蒙牛提出了「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當時內蒙古乳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當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見經傳,連前五名也擠進不去。但是,牛根生的過人之處就表現在此,蒙牛通過把標桿定為伊利,使消費者通過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個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廣告牌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余熱未散之時,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當然明白這是伊利人乾的,聰明人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牛根生利用廣告牌被砸事件讓社會關注蒙牛的熱情再度掀高,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廣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廣告印在產品包裝紙上,對手應該無可奈何了吧。於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裝上,打出「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表面上似乎為伊利免費做了廣告,實際上為自己做廣告,默默無聞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業的「勢」,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乳業憑借著牛根生的過人智慧,實現了高速地發展,從原先的「借勢」蛻變成了「強勢」。
乳業奇才,鑄就輝煌
2002年,蒙牛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長,短時間內成為強勢品牌的目標。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號」順利返回,6時46分,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宣布: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幾小時之後,伴隨著「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的口號,蒙牛「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便鋪天蓋地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築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廣告隨處可見;蒙牛的電視廣告也出現在了全國幾十家電視台的節目中,「發射——補給——對接篇」在央視和地方台各頻道同步亮相,氣勢奪人,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的電視廣告攻勢;「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一時之間占據了中國大大小小的超市各個顯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屆「超女」比賽時,對於蒙牛決定作冠名贊助商的選擇,廣告業和乳業的大腕們嗤之為「離經叛道」。在人們的印象中,牛奶品牌總是與賢惠的主婦、健康的孩子、溫馨的家庭等等傳統元素聯系在一起。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歷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這需要強大的事業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作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歲時,從董事長的職位退下來,而那時的蒙牛搭乘奧運會的列車,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年度:2003年度
獲獎者名單如下:
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發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熊德明
2003年,被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3-2007年,連續5屆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2005年,獲「首屆中國十大年度環保人物」榮譽稱號。2007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指導發布的「中國十大慈善家」榜單,並在中國改革人物頒獎大典上榮獲最高獎「中國改革年度人物大獎」。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經濟30人」。2009年,入選「共和國60年影響中國經濟60人」。2010年獲中國慈善排行榜首次設立的惟一的「慈善終身成就獎」。 企業崛起後,牛根生逐步由企業家轉型為慈善家。2004年,創立「老牛基金會」。2005年1月,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成為「全球捐股第一人」。2006年2月,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主要精力轉移至慈善事業;2009年8月,辭去蒙牛集團董事長職務,成為專職慈善家。《鳳凰周刊》將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牛根生並稱為「全球四大捐贈巨頭」。
老牛基金會以「發展公益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創立以來已發展教育、醫療、環保等方面的公益慈善項目50多個,呈現出七個特點:
一是致力於做「母式基金會」,為各類基金會當好「助產士」或「助跑者」。如發起設立「中國李連傑壹基金基金會」,創立「老牛師大英才培養基金」,為呼和浩特市慈善總會捐贈「創始基金」,資助東北財經大學建立「教育基金會」,支援姚(姚明)基金,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扶貧基金會、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內蒙古慈善總會、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等共同開發公益慈善項目。
二是致力於發展「基因式慈善模式」,通過改造「文化基因」來改造整個社會。如支持北京大學成立慈善、體育與法律研究中心進行立法研究,與壹基金等聯合創立「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為公益慈善提供「策源地」等。
三是致力於環保事業,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如與大自然保護協會攜手「給地球添衣」:在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規定限額內,老牛基金會在綠化上每出資1元,總部位於美國的大自然保護協會提供配套資金1元,首期兩家合計拿出6000萬元,用於中國西部的生態恢復。
四是致力於教育事業,讓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獲得幸福的童年。如在全國捐建20多所小學,捐建6所圖書館,支持高校學位點建設,資助「山花工程助學行動」,資助公益小天使愛心教育項目,資助貧困大學生入學經費,資助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一個完整學年的辦學經費等。
五是致力於醫療事業,給疾患人群雪中送炭。如在偏遠的草原牧區建立2所流動醫院,資助120醫療急救事業,資助聾兒進行人造耳蝸手術等。
六是致力於三農事業。如援建廣西旱災地區100個家庭100口水窖,援建貴州旱災地區兩個村鎮水窖引水工程……
七是致力於賑災及扶助弱勢群體,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如援助南方雪災,在四川地震災區建立收養「三孤人群」的「根生博家之家」。
牛根生是「基因式慈善模式」的首倡者。他認為,國內外的慈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種,一種是「輸血式」,一種是「造血式」;「輸血式」是「授人以魚」,「造血式」是「授人以漁」。所以,他於2007年首次提出並開始倡導第三種慈善模式,即「基因式」——它是著眼於改造「社會基因」(尤其是「文化基因」)的一種慈善模式,比如把慈善方面的立法研究、制度研究、文化研究等納入慈善事業的支持范圍,因為一部好的法律、一項好的制度、一個文化範式所改變的往往是整個國家的全貌,如有特色的市場經濟制度取代計劃經濟制度給我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與家人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創立「老牛基金會」。
2010年12月28日,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創始人牛根生已將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權資產全數轉讓給Hengxin信託,以貢獻公益慈善事業。
『貳』 牛根生的發家史
你好!網上找的,僅作參考。
創業奇跡
蒙牛乳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我國乳業史上的一個顯著品牌,牛根生伴隨著蒙牛乳業一舉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視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牛根生猛砸3.1億元,一舉奪取了「標王」。外界在評論牛根生領導下的蒙牛集團高速成長時常用的一個詞彙是:「奇跡。」這個「奇跡」的軌跡是:3年時間,蒙牛乳業從行業排名千名之外到躋身四強,並成功打造出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當蒙牛以3.1億元人民幣的中標額連續奪得《新聞聯播》後、《焦點訪談》前和21點檔電視劇中插等廣告位置,成為2004年央視廣告標王後,蒙牛不容置疑地成為2004年中國乳業發展的標桿。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共發行3.5億股。當時香港主板市場市道低迷,蒙牛跑贏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國際認購踴躍,認購價落在價格區間的最高端定價,即每股3.925元,募集資金近14億元人民幣。蒙牛集團管理層的大多數人立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其中,個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間身價過億。
蒙牛完成融資後,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後會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運作收購兼並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業,收購後蒙牛會繼續使用這些品牌,然後再慢慢統一到蒙牛的品牌上來。牛根生曾經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個飛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長,就是在高速中毀滅。如果達不到環繞速度,那麼只能掉下來;只有超越環繞速度,企業才能永續發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壯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對手拋在後面。牛根生的目標不單是要做到全國前列。他對能夠參加APEC會議感慨萬千:「一個賣牛奶、賣雪糕的可以參加這個國際盛會,不容易啊!」他說蒙牛是代表中國120萬名奶農,走向國際市場。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於他的速度,短短幾年跨越千倍的成長;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於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環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於他的嗅覺,無論商業的、還是政治的機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00萬。2002年,蒙牛乳業被北京一家著名財經媒體評為中國市場成長最快的企業,從4000萬元到85個億,用了不到24個月,財富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巨無霸的微軟帝國,締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業飛速成長的原因時,有個身影一直牢牢占據著我們的視線,他就是蒙牛掌門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誰,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麼。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個月,就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的生命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未生孩子,養父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給他取名「根生」。
敗走伊利,萬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收回了辭呈。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他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事隔多年後,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來,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對外界三緘其口。
揭竿而起,暗渡陳倉
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後,回到了北京大學進修。在北京大學的那段時間里,牛根生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40多歲的「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望著身邊那些風華正茂,甚至略顯稚氣的「同學」,內心非常難受。「我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牛根生在心裡如此告誡自己。在北大進修的過程,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升華,「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牛根生從北大出來,正好自己原來的那幫部下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闖出一條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負責人,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蒙牛一成立,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
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傳奇由此拉開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勢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凌、策劃營銷的一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一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較遠的地方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奇招迭出,血路拼殺
伊利統治了市場,蒙牛隻能夾縫中求生存,要想擴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蒙牛提出了「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當時內蒙古乳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當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見經傳,連前五名也擠進不去。但是,牛根生的過人之處就表現在此,蒙牛通過把標桿定為伊利,使消費者通過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個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廣告牌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余熱未散之時,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當然明白這是伊利人乾的,聰明人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牛根生利用廣告牌被砸事件讓社會關注蒙牛的熱情再度掀高,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廣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廣告印在產品包裝紙上,對手應該無可奈何了吧。於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裝上,打出「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表面上似乎為伊利免費做了廣告,實際上為自己做廣告,默默無聞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業的「勢」,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乳業憑借著牛根生的過人智慧,實現了高速地發展,從原先的「借勢」蛻變成了「強勢」。
乳業奇才,鑄就輝煌
2002年,蒙牛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長,短時間內成為強勢品牌的目標。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號」順利返回,6時46分,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宣布: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幾小時之後,伴隨著「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的口號,蒙牛「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便鋪天蓋地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築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廣告隨處可見;蒙牛的電視廣告也出現在了全國幾十家電視台的節目中,「發射——補給——對接篇」在央視和地方台各頻道同步亮相,氣勢奪人,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的電視廣告攻勢;「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一時之間占據了中國大大小小的超市各個顯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屆「超女」比賽時,對於蒙牛決定作冠名贊助商的選擇,廣告業和乳業的大腕們嗤之為「離經叛道」。在人們的印象中,牛奶品牌總是與賢惠的主婦、健康的孩子、溫馨的家庭等等傳統元素聯系在一起;而現在蒙牛卻選擇了與時尚、勇敢甚至「出位」的「超女」站在一起。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歷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這需要強大的事業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作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歲時,從董事長的職位退下來,而那時的蒙牛搭乘奧運會的列車,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
『叄』 蒙牛現在的董事長是誰 牛根生現在占公司多少股份
蒙牛現在的董事長是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 2005年1月12日,作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牛根生版將自己不到10%%的股權份全部捐出。據調查,牛根生是中國第一個捐出自己全部股份的企業家,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捐出 自己全部股份的企業家。與此同時,「老牛基金會」(隸屬於「蒙牛事業發展促進會」)正式創立。
麻煩採納,謝謝!
『肆』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退出蒙牛,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蒙牛乳業發布公司董事變更、授權代表變更、董事會委員會組成變更的通知,自2021年12月1日起執行,其中,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這也意味著牛根生自此徹底退出了蒙牛。蒙牛用8年時間走到中國乳製品企業第一的位置,跟牛根生本人的創業風格、對爆款的敏銳以及創新的營銷方式密切相關。
蒙牛目前形成了包括液態奶、冰淇淋、奶粉、乳酪等品類在內的豐富產品矩陣;擁有特侖蘇、純甄、冠益乳、優益C、每日鮮語、蒂蘭聖雪、瑞哺恩、貝拉米、妙可藍多、愛氏晨曦等明星品牌。除中國內地外,蒙牛產品還進入了東南亞、大洋洲、北美等區域的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今年上半年,蒙牛乳業收入達459億元,同比增長22.3%,利潤達29.5億元。此外,接替牛根生擔任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王希也來自中糧,其自2015年加入中糧集團,是中糧戰略產業投資部負責人。
『伍』 牛根生的第一桶金是在哪裡賺到的
牛根生的第一桶金——乳製品。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選「影響中國生活方式10大人物」。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
牛根生的第一次創業始於1999年,那年他41歲。在此之前,他長期任職伊利,在伊利副總裁的高位上坐了許多年。由於和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他被迫出走。之後,僅僅用了8年時間,牛根生將蒙牛打造為全球液態奶和中國乳業的雙料冠軍。他也收獲榮譽無數。
在此期間,他足夠高調,電視台、論壇、活動等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言論,他的話語被整理成語錄四處傳播。按照他原計劃,2008年,牛根生要辭去在蒙牛的職務,退出商界,兩只腳完全跨進慈善界。
(5)牛根生08年融資擴展閱讀
盡管也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同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台」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牛根生發起了「老牛基金會」,牛根生透露,基金會已經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他之外,還有奶協、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但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
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人民幣。 12月18日下午,蒙牛集團總部,牛根生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交談。其辦公室比較簡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牛」多,三個牛造型的工藝品,三張「牛」圖片擺在屋內。
『陸』 牛根生是如何經營並實現盈利的
牛根生是如何經營並實現盈利的?相信此時的牛根生,對人生苦難、人間冷暖定有深切的體悟,聊以寬慰的也許就是孟子的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不知道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還是運氣使然,就在牛根生幾乎走投無路之時,他碰到了至今依然神秘的人生貴人。(為什麼你碰不到啊?!)經過一番長策短計的高人點撥,牛根生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竟然轉身回內蒙古了,他要像一個真正的男人那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英雄取經歸來,內蒙古從此不太平了,確切的說,牛根生的老東家伊利公司上下一個消息不脛而走。「牛總從北京取經回來,決定創辦一家上市公司了!」牛根生的老同事們私下瘋傳著一個「大秘密」,後來的蒙牛
奇怪的是,牛根生完成了「天使」輪融資,手握重金卻不在內蒙古的大城市呼和浩特建立總部,而是跑到了窮得鳥不拉屎的和林格爾縣——國家級最貧困縣成立蒙牛公司。後來,仇家舉報牛根生創業時非法集資,省公安廳派人查封他的公司時,當地縣領導第一時間出面干涉,當天就把扣押的賬簿送回蒙牛,直到這時候,人們才知道牛根生的厲害!
蒙牛最高峰時,一個公司為當地創造的
孫子兵法啟示,以弱勝強者,要善於避開對手的優勢,結合自己的優勢,開辟新的戰場。牛根生深諳此道,一個初創公司要和中國實力最雄厚的同行上市公司對局,為了避開伊利的「絞殺」,蒙牛要活下來,就必須練就上層的商戰功夫,既要在內局市場上拼刺刀,更要在外局官場上打太極。(那些西方的招術在中國不管用有木有?!)
牛根生表現出的膽略和智謀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有兩個關鍵事件可以為證。一個是市場營銷「小局」造勢:當時的蒙牛可以說是中國乳業最新最小的成員,連行業
不僅如此,蒙牛把廣告做到老東家伊利公司的大門正對面,沒想到的是,當天晚上這個廣告竟然「很巧的」被破壞了;於是,第二天蒙牛就喊出了「蒙牛廣告被砸,兇殺是不是伊利?!」我不知道當時伊利有沒有被氣得吐血?反正蒙牛的第二品牌是坐實了。(兵者,詭道也。誰說弱者一定要委屈求全呢,蒙牛竟然主動出擊!)
第二件事是金融布局:上個世紀
後來,這個挖角來的團隊就引入了摩根斯坦利、鼎輝和英聯三家大投行,把蒙牛送上了資本運作的軌道上,將競爭從傳統的「商戰」直接拉升到「金融戰」的高度,而這是同行們所不熟悉和不擅長的,從此蒙牛勢如破竹,節節勝利!
為什麼要引入外國的投行,而不是國內的投行呢?因為牛根生深深懂得,他的老對手伊利是當地的大國企,必然受政府保護;而蒙牛是一個草根民營企業,必然處處受制於人、很容易不明不白的「夭折」了。只有引入外資,把自己變成外商投資或中外合資企業,才能爭取到平等的市場地位和話語權。(此等深謀遠慮,你學到了什麼?)
今天,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柒』 牛根生的辭職事件
牛根生的第一次創業始於1999年,那年他41歲。在此之前,他長期任職伊利,在伊利副總裁的高位上坐了許多年。由於和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他被迫出走。之後,僅僅用了8年時間,牛根生將蒙牛打造為全球液態奶和中國乳業的雙料冠軍。他也收獲榮譽無數。在此期間,他足夠高調,電視台、論壇、活動等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言論,他的話語被整理成語錄四處傳播。按照他原計劃,2008年,牛根生要辭去在蒙牛的職務,退出商界,兩只腳完全跨進慈善界。
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業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同時委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為董事會新主席。牛根生今後將主要投入慈善工作,但保留蒙牛乳業非執行董事一職。蒙牛乳業公告稱,牛根生計劃擬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實現數年來之夙願,故已辭任董事會主席,非執行董事,並繼續參與本集團之策略規劃。此外,蒙牛董事會同時宣布委任現任董事局副主席、非執行董事、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為主席,執行董事楊文俊獲重選連任,非執行董事於旭波則被任命為董事會副主席。2009年7月,中糧集團與厚朴投資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糧集團持股70%)入主蒙牛,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入主蒙牛後,中糧在蒙牛乳業董事會中佔3個非執行董事名額,寧高寧同時任副主席一職。
業界常常認為,蒙牛奇特的股權結構是蒙牛超常規發展的重要原因,其資本結構的多元組合帶給了這一企業更多的資源和市場。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旦企業出現某些非常態化的危機,這樣的股權結構也必將帶來不可預料的風險和挑戰。牛根生很有魄力很有人格魅力,但是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缺乏一個真正企業家的遠見卓識。所以,在三聚氰胺事件下,在蒙牛致癌報道聲中,外資企圖強行並購的願望催生出了悲劇的中糧入主。最後的結局只能是牛根生黯然離場,灰溜溜的回家種地。失敗的企業家生涯,讓人們更加尊重另一位向職業經理人轉型的成功代表——王石。
『捌』 牛根生為什麼要退出蒙牛
資本勢力讓牛根生淡出。
對於很多長期關注蒙牛發展的人士來說,牛根生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並不意外。早在2005年,蒙牛乳業面向全球招聘CEO時,牛根生就曾公開表示,希望自己在50歲的時候退休。同時,牛根生也陸續交出蒙牛總裁等職位權杖。
2008年,牛根生剛好50歲,但突如其來的「三聚氰胺事件」,打亂了牛根生的退休計劃。當時蒙牛方面還曾為此公開表示,不希望牛根生在公司困難的時刻退休,其本人也表示當時不是退的好時機。
乳業知情人士透露,真正讓牛根生淡出蒙牛重要一步的還是資本的力量。2009年7月,蒙牛引入中糧及厚朴基金為戰略投資者,後兩者以20.03%的股份登上蒙牛乳業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這也是牛根生首次讓出蒙牛乳業的控股權。
隨著控股權的旁落,牛根生在上市公司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0606.HK)中的職務也有了相應調整,由蒙牛乳業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轉為蒙牛乳業董事局主席,而楊文俊則由蒙牛乳業執行董事轉為總裁,2009年8月,牛辭去蒙牛集團董事長職務,來自中糧的於旭波被委任為蒙牛集團的董事長。
(8)牛根生08年融資擴展閱讀
蒙牛在2011年5月公告中表示,創始人牛根生打算「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實現數年來之夙願」,因此已辭任董事會主席,自2011年6月10日起生效。
事實上,牛根生的「退出」已早有跡象。蒙牛2011年年報,顯示他辭任執行董事並擔任非執行董事早在去年6月9日就生效了。年報也透露,牛根生仍在蒙牛持股4.51%,其一致行動人持有8.29%。2010年12月24日,牛根生轉讓其名下3.96%權益給Hengxin(恆鑫)信託「作慈善用途」。
對於53歲的牛根生退位,蒙牛昨日不願多加評論。一位聯系人告訴本報記者,對所有媒體的提問集團已經統一了口徑,即不會說超出公告范圍的內容。
『玖』 誰知道牛根生的創業史。。。
牛根生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選「影響中國生活方式10大人物」。 1958年1月25日生於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從基層干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1999年離開伊利。 1999年創立蒙牛,後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蒙牛集團被全世界視作中國企業頑強崛起的標桿,「蒙牛現象」成為經濟界最熱門的專有名詞之一。蒙牛產業鏈上聯系著百萬奶農、千萬股民、數億消費者,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並被評為首屆中 牛根生
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2006年,《財富》雜志首次發布「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海爾、聯想、寶鋼、蒙牛位列前四位。2007年,在「新浪網路盛典年度評選」中,蒙牛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品牌之一。2007年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命名為「首家全國企業文化示範基地」。2009年,在節能減排20佳企業評選活動中,蒙牛位列中國節能減排20佳企業第二位。 牛根生的座右銘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在1999年至2005年擔任蒙牛總裁期間,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給了員工、產業鏈上的夥伴以及困難人群。 牛根生的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企業家,第二階段是慈善家。他曾說:「我前半生的夢想是通過度己來實現度人,後半生的夢想是通過度人來實現度己。」 成為「專職慈善家」的牛根生,為自己提出兩個目標:一是大力推進「基因式慈善模式」,二是為中國由「世界工廠」向「世界腦廠」轉型鼓與呼。他認為,人類經歷了「體力時代」,也經歷了「財力時代」,今天已經進入「腦力時代」。在這個嶄新的時代,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需要保持這樣一種清醒的認識:中國一定要向「世界腦廠」的方向努力,只有「世界腦廠+世界工廠」的組合才是可持續的,否則,連「世界工廠」都是做不好的。
『拾』 牛根生的創業故事
1999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會免職,從此選擇了創業的歷程,同年8月成立「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啟動資金僅僅有900萬元,通過整合內8家蒙瀕臨破產的奶企,成功盤活7.8億元資產,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730萬元。
當蒙牛小有成就、呈現良好成長勢頭的時候,牛根生意識到在快速消費品市場依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有可能會錯失良機,作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軍國際金融市場的決定。但是對於一家民營企業,面對國內金融工具極度匱乏和嚴格的金融限制的環境下,蒙牛開始了曲折的融資之路。
2002年9月,蒙牛的發起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了金牛(BVI)。同日蒙牛的投資人、業務聯人系和雇員注冊成立了銀牛(BVI)。金牛和銀牛各自擁有開曼群島公司50%的股權,而模里西斯公司是開曼群島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0月,摩根、英聯、鼎輝三家國際投資機構以認股方式向開曼群島公司注入約2597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1億),取得了90.6%的股權和49%的投票。
該筆資金經模里西斯公司最終換取了大陸蒙牛66.7%的股權,「內蒙古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資後改制為合資企業,而開曼群島公司也從空殼演變為在中國大陸有實體業務的控股公司。
在企業重組後他們對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內身份直接持股變為了通過境外法人間接持股,這種安排為開曼群島公司以「紅籌」方式在海外上市輔平了道路。
獲得第一輪投資後,蒙牛的業績增長令人驚訝,2003年蒙牛凈利潤為2.3億元。迅速成長中的蒙牛對資金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三家機構再次通過「可換股證券」向蒙牛注資352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9億元。
2003年,蒙牛進行上市前的股權重組,蒙牛管理團隊及關聯人士將在上市公司合共持股54%,金牛和銀牛分別設立了「牛氏信託」和「謝氏信託」。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共發售3.5億股,獲得206倍的超額認購率凍結資金280億港元,充分說明香港乃至國際資本市場對大陸優秀快速消費品企業的投資熱情及接納能力。這給蒙牛的融資故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10)牛根生08年融資擴展閱讀
牛根生1978年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1992年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1998年底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1999年至今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採取發起設立方式於 1999年8月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