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方融資平台的潛在風險
2010年,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飛速發展,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規模也在急劇膨脹。大規模的投融資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居高不下的舉債。「地方債」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消息稱,地方債務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從4萬億飆升到7萬億。據有關專家分析,高達7萬億甚至更多的地方債務,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剛剛復甦的腳步。
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召開的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介紹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佔一般貸款余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萬億元,佔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這離世界公認的警戒線60%已經很接近了。可見在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地方政府圈錢之猛。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09年5月末,全國各省、區、直轄市合計設立8221家投融資平台公司,其中縣級平台高達4907家。而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央行2011年6月1日晚間公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介紹了其2008年以來對全國各地區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情況的專項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1萬余家,較2008年年末增長25%以上。其中,縣級(含縣級市)平台約佔70%。同時,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對於平台貸款的具體數量,央行在報告中並沒有披露。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提到,「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按照2010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47.92萬億元來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不到14.376萬億元。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地方融資平台最大的風險,在於把地方政府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產生的債務信貸化。
B.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應該如何轉型
目前平台企業主要承擔四大職能: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職能(建築施工類平台),二是融資職能(公益類、土地等重資產平台),三是國有資產管理職能(金控或控股管理類平台),四是投資職能(政府產業投資類平台),從以上梳理四項職能來看,主要面臨轉型需求的是基建類、融資職能類平台,轉型路徑即可以參考向國有資產管理職能、投資職能類平台轉型,也可實體產業轉型。
按照國務院42號文的規定,平台公司轉型的要求為:1、實現市場化運作;2、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3、明確公告今後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平台公司轉型首先需要釐清政府存量債務,通過政府發債置換、預算資金還款或者自身資產處置等方式結清存量債務,後續平台公司進行具體轉型發展。
C. 政府投融資平台存在的風險有哪些
政府投融資平台的形成、現狀及特點分析來看,政府投融資平台在促進地區建設和實行政企分開的新政策下的確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多的不足。
1、政府投融資平台的各投資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偏高,由此帶來的財務風險較大。經過分析各集團公司的財務報表及經營狀況,發現各公司的資產負債比率普遍偏高,多數都在70%以上。反映出的問題是,在實際操作中,對於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管理力度不夠,已有的資產遠遠不夠償還貸款資金,由於集團公司多是利用政府信用向銀行借款籌集資金,若出現償還問題,商業銀行將很難追究責任。
由此帶來的財務風險很大,集團公司雖然合理利用了財務杠桿帶來的效應,但是其巨大的財務風險可能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導致國有資產很難保值增值,同時也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2、對子公司的監管力度不夠,且有部分子公司所處市場波動較大,成本控制力度不夠,無法持續盈利。從調查中發現十家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均未上市,且每個集團公司都有十個左右的子公司,管理幅度較大,資金鏈條很長,導致對子公司的監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
3、財務部的職責不是很明確。經調查發現,集團公司財務部的工作開展有一定的難度,對於具體的職責分工在整個集團公司不是很明確,在年終按績效考核進行評價時,如果預算指標沒有完成首當其沖的是財務部,由此給財務部帶來的困擾,使得員工積極性有所下降。
4、預算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經調查發現,集團公司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其完成情況是基本上完成預算,超額完成預算的較少,另有沒有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集團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實行預算管理,但是由於經驗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對於預算管理的實行和管理力度還不夠,要想使預算管理做的更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D. 縣級融資平台(建投公司和產業集聚區投資公司)在目前經濟下行的狀況下何去何從,還有明年1月以後歸屬問
2014年,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市以及縣委、縣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進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斷壯大企業規模,積極推進產城結合,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步伐,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產業集聚區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2014年工作回顧
(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
201433.1%年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5%;稅收收入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2%;從業人員6.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有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紡織服裝企業由2009年的29家發展到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79家,這兩個產業產值均突破100億,利稅均突破了10個億。
(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緊緊圍繞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同時依託橡膠製品、有色金屬、電子信息及航空港等產業優勢,制訂了《2014年重點產業大招商工作實施方案》,組建了9個招商團,積極開展委託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承接東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提升優勢產業層次水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今年共接洽項目16個,簽約落地項目9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5個。
(三)涉企服務持續優化。
今年前三季度以來,我們按照「零阻礙」服務工作的要求,堅持首席代辦制、企業聯系制、項目分包制,為入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積極開展「半月一匯報、一月一評比」活動,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強力助推在建企業加快建設,規范投產企業的生產建設行為,促進入園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多次召開企業用工協調會,組織企業和轄區村莊勞動力對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1000多人次。
(四)投融資平台建設加快推進。
依託金財投資有限公司,進一步深化BT模式,盤活產業集聚區存量資產和優質資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加強銀企合作,加大銀行融資力度,今年以來,通過銀企對接,已為企業融資3.2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融資困難,發展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配套服務難度大,無法滿足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資金需求;受多種因素制約,企業融資困難現象普遍存在,多數企業加快發展急需大量資金。
(二)缺乏大項目儲備。今年以來,尉氏縣產業集聚區雖然有40多個新開工項目,但投資規模較小,龍頭帶動作用還不強,對投資增長缺乏支撐作用。
(三)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受宏觀經濟影響,部分工業企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訂單減少、生產不足,出口下滑等問題。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經濟運行。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力度,重點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幫扶,促進企業擴大生產或技改擴能,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總量。同時,抓好投資項目上報和「四上」企業入庫工作。
(二)加強銀企合作。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台,為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民間資本,緩解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資金壓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將根據有關政策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實行稅費優惠政策,對成長性較好的小型服務企業,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扶持,促進服務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強化工作措施,按照「零阻礙」服務的要求,為企業的開工與建設做好各種服務工作,加快推進騰飛鞋業城等在建項目建設,促其早建成早投產。同時,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五)強化服務運行機制。大力推行項目入駐聯審聯批、領導分包、跟蹤服務等工作措施,與客商零距離接觸,不斷提高工作效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增強集聚區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客商和項目建設單位的滿意度。
(六)嚴把項目入駐,依法拆除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集聚區發展規劃,對於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對於符合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提供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在項目入駐前嚴把環評觀,所有進入集聚區企業必須通過市級以上的環評審批。同時,對集聚區內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逐步遷出。
E. 企業轉型升級中的困難有哪些
企業管理方式和經營體系相對滯後,配套協作水平較低,專業化生產、服務能力不夠,已逐步落後於企業管理現代化步伐;產能過剩、市場萎縮、惡性競爭,外部市場競爭環境不斷惡化,而企業成本逐年上升,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設計落後於市場需求,產品結構不合理,新產品開發能力不足等。這些困難的解決方案建議可以到專業的咨詢公司了解一下,國內聽說中大咨詢還不錯,他們官網也挺多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