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子銀行在我國界定的有哪些類型請說明影子銀行的暴利工具是如何盈利的。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產生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這種信貸關系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美國「影子銀行」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贏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鬆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按此定義,2011年上半年,國內「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約有3.6萬億元。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庄、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杠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游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准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盡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釋義盡管沒有官方定義,業界普遍認為行使商業銀行之功能,未受嚴格監管的機構,即為「影子銀行」。目前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目前「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 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銀監會高度關注影子銀行問題,積極採取措施防範銀行體系外風險向體系內傳導。年報強調,從實踐看,我國絕大部分的信用中介機構都已納入監管體系,並受到嚴格監管,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包括信託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分類首先,就是影子銀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SIV和貨幣市場基金等。第二類是應用影子銀行方法的傳統銀行。這些銀行仍在監督管理下運行,同時可獲得中央銀行的支持,但它們也將影子銀行的操作方法運用到了部分業務中。第三類則涵蓋了影子銀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夠讓機構轉移風險,提高杠桿率,並能逃脫監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銀行」是信貸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桿收購領域的主要參與者。這些機構通常從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過杠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 和復雜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在帶來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和高杠桿操作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脆弱性,並成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推手。目前,影子銀行系統正在去杠桿化的過程中持續萎縮,然而,作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一環,影子銀行系統並不會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發展。未來,對影子銀行系統的信息披露和適度的資本要求將是金融監管改進的重要內容。目前,美國已提出要求所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對沖基金、私募機構和風險資本基金實行注冊,並對投資者和交易對手披露部分信息。構成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影子銀行」體系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證券化機構,主要功能是將傳統金融產品證券化;市場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主要從事在傳統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融通資金;此外,還有結構化投資機構及證券經紀公司。投資銀行是影子銀行中最重量級成員之一,往往人們提及華爾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業銀行的較量中,投資銀行從人才、創新手段和技術水平都勝出一籌。不僅在資本市場上獨領風騷,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據主流。盡管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實際上所有投行機構的英文名稱都叫「×××公司」,比如,Goldman Sachs & Co.、Morgan Stanley & Co.。這種公司注冊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繞開監管。但是金融風暴發生後,情況發生了改變。除了倒閉的投資銀行,像高盛這樣已更名為銀行控股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時被列入監管范疇。實際上,金融風暴後原來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並不是不復存在,只是改頭換面。 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投資銀行業務隨著市場的變化,發生了戰略性調整。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從代客交易向自營交易的業務重點轉移;二是從股票市場交易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業務重點轉移。而這兩項給其帶來豐厚回報的戰略性轉移也將投資銀行推向了金融市場的風口浪尖。根據Tully投資公司的統計數字:2006年華爾街五大投行自營交易收入達到了610億美元, 占其全部收入的一半;其中高盛的自營交易業務2006年達到了130多億美元,而2004年只有62億美元。從玩別人的錢到玩自己的錢使投資銀行的收入出現前所未有的暴漲。一位在華爾街打拚多年的資深投行家回憶道:一個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的問題常讓我夜不能寐,就是每當我年初查看上一年的財務報表時,總是吃驚地發現交易收入占據了全行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並且其中證券化產品和衍生品的規模巨大。這讓我忐忑不安,因為,按照金融常識,交易收入最大特點就是波動性強、風險高,與其他業務相比是最不「靠譜」的。同時,投資銀行通過向對沖基金提供一攬子服務牟取暴利,不僅抓住了對沖基金這樣的肥客戶,也加大了影子銀行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系。投行向對沖基金提供的一攬子服務英文名稱是Prime Brokerage,我們翻譯為機構經紀業務,具體來說就是投行向對沖基金提供股票貸款、融資、集中清算、結算和託管等服務。對沖基金經紀服務已發展成80億美元年收入的市場。如果加上交易手續費收入,投行每年從對沖基金賺取的費用預計在260億美元。為何對沖基金不使用商業銀行的託管業務,而選擇使用投資銀行的機構經紀服務?原因就是投行給的優惠更多,比如投行允許將客戶准備金賬戶的證券做貸款質押品,這就大大降低了對沖基金成本。一般來說,投行除了向對沖基金提供股票貸款、交易清算和託管業務外,也簽衍生品合約。這樣一來,投資銀行也由此成為對沖基金的交易對手,形成上下家關系。投資銀行的服務不僅讓對沖基金得以介入更廣泛的市場和產品,聯姻對沖基金也使投資銀行本身如虎添翼,機構經紀業務平台已成為投行營銷其他業務和服務的重要渠道。
『貳』 影子銀行的前景:應對系統性風險
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製造業企業持續面臨去庫存化、去產能化甚至去產業化的壓力、房地產開發商繼續受制於宏觀調控、新增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低下,那麼中國影子銀行的資產方可能急劇惡化。一旦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新發行理財產品規模收縮造成「借新還舊」的游戲難以為繼,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
一旦爆發系統性風險,直接的買單者可能有兩個:一是地方政府為影子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買單,但如果持續的房地產宏觀調控造成土地市場交易低迷,那麼地方政府本就面臨收不抵支的困擾,遑論為融資平台買單;二是商業銀行為表外虧損買單,但如果中國製造業企業、地方融資平台與房地產開發商出了償付問題,商業銀行表內資產的不良率也可能飆升,單單應對表內風險都可能力有不逮,更不用說兼顧兩頭。
上述分析意味著,一旦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出了問題,最終的買單者將或是影子銀行產品的購買者,或是中央政府。如果由中國居民部門來最終買單,那麼危機的爆發將造成居民部門存量財富的蒸發,使得居民消費變得更加疲軟,損害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如果由中央政府來買單,這意味著過去十年內商業銀行體系改革的方向被嚴重逆轉。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去杠桿化給影子銀行體系造成的沖擊,將是新一屆政府在未來幾年面臨的重要挑戰。
『叄』 什麼是影子銀行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什麼
陶冬踏入2012年,中國經濟的硬著陸風險和流動性涸竭風險,已有明顯的下降;但是,房地產市場風險與影子銀行風險依然存在,房地產與影子銀行像兩個定時炸彈,秒針還在跳。
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困境與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已有許多文章談及,本文將焦點聚在影子銀行身上。
影子銀行,顧名思義就是正規渠道之外的銀行中介業務。它包括銀行發生在資產負債表外的資金中介業務,和非銀行機構、個人的資金中介業務,主要包括信託產品、委託貸款和民間借貸等形式。
信託理財產品是近幾年內地風行的一種集資方式,也是房地產行業吸納民間資金的一條主要途徑。開發商啟動項目開發時,透過信託公司根據該項目的現金流設計信託產品,通過銀行財富管理公司等渠道在社會上集資。信託產品往往有房地產物業作抵押,往往有最低保證回報(遠超過銀行利息),年期一般三至五年。這類信託產品,許多就在銀行分支機構售賣,但是銀行並不擔保違約的風險。官方數據顯示信託產品兌規模為1.7萬億元,這個數字可能有低估的成分,今後兩年是信託產品到期還債的高峰期。
委託貸款是指政府、企業、個人等向銀行提供資金,再通過銀行定向地特定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這種貸款往往有事先約定的資金用途、利率與償還年限,銀行不過是代理人,負責貸款的發放、跟進、監督與回收,基本不承擔貸款的違約風險。目前的委託貸款總額,約為1萬億元。
民間貸款,是影子銀行中運作最復雜、種類最多變、透明度最低的一種形式。民間借貸完全繞開銀行的中介參與,由民間的資金剩餘方(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家及個人)向資金短缺方提供資金(房地產開發商、中小企業)提供借貸資金。民間借貸往往有長長的借貸循環,一環套一環,,由擔保公司或個人穿針引線,利率也十分高,甚至是高利貸。盡管民間借貸本身並不涉及銀行,許多資金的源頭仍出自銀行,只是貸款經過挪用和多次轉手之後,已經脫離了銀行的視野。民間債務鏈如果斷裂,相信許多銀行借貸也可能突然變成壞賬。民間借貸的規模大約在四兆元左右,去年溫州出現「跑路」事件後,民間借貸並未出現恐慌性收縮。
影子銀行乃是正規銀行業務無法滿足經濟、市場的資金需求時,因運而生的「替代銀行中介」。非正規金融中介活動由來已久,在某種程度上是正規銀行業務的補缺,滿足著一部分銀行信貸無法覆蓋的企業與個人的資金需求。不過影子銀行自2010年以來出現了爆炸性增長,時間與中國的貸款政策收縮相吻合。中國人民銀行在短短的一年多中,上調存款准備金率600基點,銀行的可借貸銀根猛然抽緊,被迫收縮貸款戰線。量化緊縮將一批企業與個人推出了銀行的大門,可是他們仍有融資的需要,於是轉向非正規中介與非貸款產品。同時,存款利率又非常地低,根本無法補償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資金之貶值,於是,資金湧向非儲蓄金融產品。資金的供應與需求方一拍即合,各得其所,房地產的旺景也讓雙方放低了對風險的警惕。
影子銀行相對於正規銀行,有四個明顯的特徵:
一、資金出路中進入房地產領域的比重畸高。在信託產品和民間借貸中,業者估計起碼六成的資金最終進入了房地產領域,風險集中度極高,因此影子銀行對房市走向、房地產政策、開發商現金流十分敏感。
二、貸款期限與項目現金流之間出現資金年期錯配。大多長期的建設項目通過短期融資資本來支持,靠發新債還舊債來維持資金流。一旦貨幣環境、產業環境或自身信用出現問題,舉新債不果,則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較高。
三、出資人眾多,而且通常在債務鏈上有相互影響。一旦一個項目出現違約,受牽連的面積很大,進而直接影響消費,甚至社會安定。債權人結構復雜、透明度低,勢必影響政府危機處理的時效性、有效性。
四、影子銀行多處監管的盲點。對於這些金融活動的監督、追蹤和風險控制均嚴重不足。
美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按揭牽連的衍生商品),曾經重創美國金融體系,並為全球經濟帶來了一場軒然大波。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影子銀行沒有杠桿成份,與銀行的直接聯系也小一些。不過影子銀行經營的都是從監管盲區滋生出來的復雜的金融產品,產品之間也有錯綜復雜的牽連和互動。中國的影子銀行,坐在一個尚未爆掉的房地產泡沫上,而且離一般民眾更近。影子銀行出事,估計就是大事;影子銀行出事,勢必造成連鎖反應。
將貨幣政策的重心由數量管理移回價格管理,將表外銀行業務全部回歸表內,將民間借貸納入監管體系並適當控制范圍,將利率水平拉回到適當的水平,是應該的,更是必要的。貨幣環境正常化,刻不容緩。
『肆』 如何看待中國影子銀行的作用
從中國的情況看,中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金融體系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國的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業更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讓銀行健康、有能力服務實體經濟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中國政府實施了大型商業銀行改制上市等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通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使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持。所以必須致力於保持銀行及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這是向經濟提供可持續金融資源和服務的重要基礎。
通過對歷史的觀察,我們發現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在一些時期銀行業發展得特別快,其資產、盈利等各項指標均快速增長,甚至明顯快於同期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金融風險往往隨之而來,我們要警惕銀行業這些表面成績下可能隱藏的風險和危機。在承認銀行是企業,也像一般企業有追求盈利和創新的要求的同時,還要重視銀行不同於一般企業的特徵。銀行是在競爭性領域內提供准公共產品,具有為整個經濟、各個行業、企業以及個人提供基本的、必要的金融服務的性質,因此銀行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自我發展。如果銀行創造出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絕大多數人看不懂,且僅在金融體系內部製造需求,卻成為銀行利潤主要來源時,我們就應該對可能潛藏的風險及其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加以關注和評估。判斷銀行業是否健康可持續發展,除充足的資本、安全的資產和較高的收益等從銀行自身的角度來評判的標准外,還應站在更加宏觀的層面評估銀行業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是否相匹配,即銀行業務是否立足於有效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作為監管當局,應該平衡好銀行業務發展、風險防控、盈利水平、社會貢獻等目標。影子銀行現象可以被視為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影子銀行本身是反監管和業務競爭的產物,它們的快速發展在很多情況下是監管套利驅動。但我們不能因為其監管套利行為而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而應該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加於綜合把握,然後再考慮哪種監管思路和舉措最合適、最需要。我認為,一是要分析業務的合理性,即具體業務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是確實有實體經濟的需要還是只是金融機構之間純粹的業務轉移。二是實際風險狀況的判斷。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次級貸款本身已超出借款人的承受能力,風險很高,即使通過資產證券化轉移到表外,實際風險依然存在。一些金融機構還將次貸證券化產品再證券化,風險被進一步掩蓋。三是監管規則的適度性和一致性問題。監管標準的差異以及監管導致成本過高是監管套利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致力於統一相同業務監管標準的同時,要分析監管導致的業務成本增加對金融體系以及實體經濟的影響。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在當前國際監管規則總體越來越嚴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監管政策應加強而不是消弱銀行對社會薄弱領域,如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監管當局應認真考慮政策、規則的導向問題。
從中國的情況看,近年來中國的影子銀行發展較快,外界的議論也較多。總體來看,中國的影子銀行資金運用方式比較簡單,與傳統商業銀行基本類似,藉助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創造比較少。特別重要的是,中國的影子銀行大部分資金都用於企業部門,主要運用於實體經濟。中國影子銀行發展較快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原因是中國經濟間接融資比例較高、對銀行信貸依賴較大,在監管要求更加嚴格的情況下,銀行要尋求其他金融中介分擔融資壓力。因此我們辯證地看待中國影子銀行問題:一方面,影子銀行存在經營不規范、監管套利等問題;另一方面,影子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經濟發展多元化背景下的多層次信貸需求。所以,在對影子銀行業務的監管處理上,重在因勢利導,在加強規范管理的同時,要引導其合理有序的開展好實體經濟融資服務。
近年來,作為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同時,注重與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有機結合,採取了有效的舉措:
一是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保持銀行業與經濟合理平衡發展。經濟穩定是金融穩定的基礎。面對復雜的內外部形勢,人民銀行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綜合運用數量型和價格型等多種政策工具,逆周期調節貨幣供給和信貸投放,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合理增長。
二是在做好總量調控的同時,注重優化信貸結構,通過再貸款和定向降低存款准備金率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更多地將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監管合作,提升監管有效性。去年,建立了由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加強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之間、以及監管政策與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促進維護金融穩定和防範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協調,強化交叉性金融產品、跨市場金融創新的協調,加強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業綜合統計的協調。目前,部際聯席會議已就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引導互聯網跨界金融健康發展等多個重大事項達成共識、協調政策。
四是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重點金融企業改革,推動優化國有控股金融企業股權結構,改進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已為存款保險制度出台做了大量准備工作,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逐步建立。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已邁出新步伐,在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培育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和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有步驟、有規劃的漸進放開存款利率管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積極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伍』 中國官方首次界定「中國影子銀行」 ,這又如何持續監管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司研究組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這是政府首次全面系統地闡述我國影子銀行的標准和特點。報告指出,界定影子銀行的標准主要有四個,監管覆蓋面和力度、產品結構和杠桿水平的復雜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全面性、集中兌現壓力。因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影子銀行和狹義影子銀行。廣義影子銀行包括同業融資和其他銀行融資、同業專用工具投資、委託貸款、基金信託、信託貸款、非股票型公共基金、證券業資產管理、保險資產管理、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貸P2P機構等,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商業保理公司提供的貸款、融資性擔保公司的保險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務融資計劃和結構性融資產品。
要不斷完善統計監測,及時動態掌握影子銀行的規模和類型,特別是風險演變路徑和風險水平變化。嚴防反彈。一是堅定不移地把整治影子銀行作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堅持不懈地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二是針對突出問題和風險點,設立影子銀行和跨金融業務禁區,嚴禁多層次嵌套投資、資金閑置、由實轉虛以及虛假創新和虛假創新,防止復雜產品和業務死灰復燃。堅持整改與轉型相結合,按時合規完成業務整改,安全有序處置風險,積極調整業務模式,加快凈值轉型。
『陸』 我國影子銀行40多萬億的總規模意味著什麼老百姓如何規避風險
什麼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是指從銀行監管體系中分離出來的,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的信用中介體系。隨著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快速發展,金融體系的杠桿率進一步提高,一定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醞釀。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認為,融資需求的快速增長、資本追逐利潤的性質以及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使得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迅速。
“影子銀行”最早是由保羅麥考利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首次出現時提出的。其本質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逃避監管。目前,美聯儲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從功能角度對影子銀行進行定義,即從監管體系中分離出來的具有信用轉換、期限轉換和流動性轉換功能的金融中介機構,類似於銀行。
銀行存款利率太低,如果沒有影子銀行,真正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根本借不到錢,無法持續發展。所以中小企業要通過股市融資,導致股市成為圈錢的工具。怎麼才能變好?現在,隨著影子銀行的發展,中小企業有了資金來源,股市圈錢的現象也會得到緩解。中國政府應該如何解決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首先是利率市場化,其次是國企改革。只有早日實現利率市場化和貨幣可兌換,才能從根本上防範金融風險。這樣才能保證人的錢不虧。
中國影子銀行風險防範的措施和建議:中國應充分吸收歐,美等國的影子銀行,認識其合理性,揚長避短,按照規范運作、有效監管、分類指導的原則,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要認識到影子銀行的存在價值及其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並逐步將其納入監管范圍。尤其像民間信用,是一種對立的金融運作模式。
B;建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競爭和退出機制目前,農村信用社實際上已經成為許多地區縣以下唯一的金融供給主體。社區銀行等小機構不發達,缺乏存款保險制度。投行在人才、創新手段、技術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勝利。因此,商業銀行應依靠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簡訊金融等金融服務,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c;為了加強理財產品的管理和運營,在過去的幾年裡,儲戶的資金逐漸從儲蓄轉向理財產品,特別是對於個人財富價值較高的客戶,他們逐漸將其財富轉移到理財產品上。對了,天上沒有餡餅。綜上所述,普通人自己花錢最安全,最放心。什麼,這個理財,那個投資?朋友們,這是真的嗎?
『柒』 影子銀行的發展對商業銀行未來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在中國,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信託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地下錢庄、貨幣市場基金、各類私募基金、小額貸款公司以及各類金融機構理財等表外業務,民間融資等,總體呈現出機構眾多、規模較小、杠桿化水平較低但發展較快的特徵。
影響:影子銀行比較直接的影響包括:
1、利率比較市場化
中國銀行的利率是央行確定的,可以小幅度調整,整體不能動。
但是影子銀行不受央行規定的利率約束,貸款利率比較自由。一般找影子銀行貸款的企業,都是從正常銀行體系貸不到款的企業,風險略高,所以利率也會略高。
由於有了影子銀行,中國出現了(大量)利率略高的貸款,利率更市場化了。
2、加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
傳統銀行內部管理體系完善,風險審核嚴格,外部又受到銀監會的監管,總體是很安全的。
影子銀行系統發展歷史比較短,一些事情半懂不懂,制度體系未必健全,外部監管也很薄弱,比較「野蠻生長」。關於影子銀行的風險可以參見@scott的答案。影子銀行具體的風險大小說不準,但肯定比傳統銀行風險大,如果影子銀行大規模出問題,有可能波及到金融體系的其他領域。
『捌』 什麼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在中國,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信託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地下錢庄、貨幣市場基金、各類私募基金、小額貸款公司以及各類金融機構理財等表外業務,民間融資等,總體呈現出機構眾多、規模較小、杠桿化水平較低但發展較快的特徵。
影響:影子銀行比較直接的影響包括:
1、利率比較市場化
中國銀行的利率是央行確定的,可以小幅度調整,整體不能動。
但是影子銀行不受央行規定的利率約束,貸款利率比較自由。一般找影子銀行貸款的企業,都是從正常銀行體系貸不到款的企業,風險略高,所以利率也會略高。
由於有了影子銀行,中國出現了(大量)利率略高的貸款,利率更市場化了。
2、加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
傳統銀行內部管理體系完善,風險審核嚴格,外部又受到銀監會的監管,總體是很安全的。
影子銀行系統發展歷史比較短,一些事情半懂不懂,制度體系未必健全,外部監管也很薄弱,比較「野蠻生長」。關於影子銀行的風險可以參見@scott的答案。影子銀行具體的風險大小說不準,但肯定比傳統銀行風險大,如果影子銀行大規模出問題,有可能波及到金融體系的其他領域。
『玖』 影子銀行的中國情況
「銀信合作」是指銀行通過信託理財產品的方式「隱蔽」地為企業提供貸款。其運作模式為:某房地產商開發房產項目資金短缺,銀行因監管等政策原因貸款額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貸款,信託公司以中間人角色出現,以房產商待開發項目為抵押,設計基於該項目現金流的理財產品,其周期一般為1年到1年半,並委託銀行代銷,由投資者購買,房產商獲得項目資金,項目開發完畢並銷售,房產商支付給銀行託管費,信託公司服務費以及投資者收益。
具體來說,通過銀信合作,銀行可以不採用存款向外發放貸款,而通過發行信託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並向企業貸款。由於信託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表外資產而非表內資產,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銀監部門的監管。銀信合作模式:此前的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劉明康曾提出,銀監會對會造成高杠桿率的「影子銀行」和銀信合作高度關注。這些機構提供流動性、提供信貸,就像銀行和保險公司一樣。他們的工資比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高,但他們的風險和成本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計量。 通脹持續走高,銀行緊縮銀根、中小企業資金飢渴,2011年,中國金融業的生態正發生深刻變化——越來越多資金「跳」出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各種渠道進入實體經濟。「影子銀行」,漸漸浮出水面。
「影子銀行」是一個體系,指稱那些脫離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借貸平台,比如委託貸款、信託、小額信貸乃至典當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間借貸甚至高利貸。「影子銀行」正野蠻生長,一則頑強,民間對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發展的土壤;二來其「看不見」的部分,對現有規則和監管發出了強力挑戰。 但是,「影子銀行」規模到底有多大,迄今難有定論。原因之一是它生長太快,以至於還沒有清晰而統一的概念:有人認為融資擔保不算「影子銀行」,因為其資金本質上是銀行信貸;有人認為私募股權融資、風險投資應納入范疇,有人卻建議只計算借貸、忽略股權投資,因為股權投資對信貸的替代作用不明顯。
SG Research近期在一份研究報告當中指出,要估計出這種放款行為的准確規模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估計,大致應該有近3萬億元人民幣(4700億美元)已經從傳統的商業貸款渠道流到了地下銀行業務當中。野村的估計則是,中國的整體影子銀行貸款規模已經達到8萬5000億元人民幣,他們的結論是,市場對此必須予以嚴重關注了。 「錢太多了,銀行裝不下」———這是各國出現「影子銀行」的共同原因。
以民間借貸為例,其蓬勃發展的背景,是民間資金的大量沉澱。資金要尋求保值增值,除了購買資產外,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拆借。
從世界范圍看,「影子銀行」都源於流動性泛濫,但各國金融環境不同,又造成了「影子銀行」形態的分化。
美國金融危機前貨幣寬松,金融創新不斷深入,各類衍生品交易紅火,「影子銀行」以交易證券化房地產貸款為主,也因此被指為危機元兇之一。
中國的情況不同,在金融管制、資金壟斷下,「影子銀行」資金多投向中小企業。大型國企能以低廉利率從銀行獲得大筆貸款,中小民企則普遍通過「影子銀行」獲得資金,形成金融「雙軌制」。
也有分析師認為,影子體系得以發展壯大,是因為正規金融領域的利率受到嚴格管制,並保持在狹窄的區間內。與此同時,擁有過多儲蓄的企業家和其他富裕個人數量正在不斷增多。在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值之際,他們無意把錢存入銀行。 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三大主要風險包括防範平台貸款風險、房地產信貸風險和「影子銀行」風險。在防控「影子銀行」風險上,要嚴格按照時間表做好銀信合作表外轉表內的工作,加強「影子銀行」問題的調查研究,做好跟蹤分析。
「影子銀行」相當一部分業務被稱「銀行的影子」,好處顯而易見:它們靈活、充滿創新意識,對當地中小企業的了解更透徹,能有效地解決傳統信貸「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記者采訪過的一些機構,多年來壞賬率、代償率為零。
不過監管層也意識到了「影子銀行」的風險,尤其是時下許多公司「掛羊頭賣狗肉」,做起高利貸生意。今年6月,廈門發生「融典擔保」資金黑洞事件,賬面虧空37億元,已然敲響警鍾。「影子銀行」創新的工具以及隱秘的融資渠道,更讓資金流動量極大增加,這又在很大程度上令收緊銀根的金融緊縮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實際上,監管部門已開始嘗試出手化解。2011年1月,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需在年底前將銀信合作業務從表外轉入表內,受存貸比的限制;未轉入表內的,信託公司則應按10.5%的比例計提風險資本;5月,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會上表示,要重點防控平台貸款、房地產信貸和「影子銀行」風險。
不過,只憑銀監會一家很難把「影子銀行」管住,不少業態存在多頭管理。例如典當行、融資租賃受商務部管理、融資擔保受金融辦、財政部乃至中小企業局的主管。
根據央行的解析,社會融資總量涵蓋了10個單項,但這仍無法覆蓋真實世界的資金渠道,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均未計算入內,體量龐大的民間借貸也被排除在外。
「除非進行金融改革,讓銀行有足夠的動機貸款給中小企業並實現貸款的多樣化,否則恐怕就難以降低黑市的重要性和生長。」有專家如是稱。 2012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中國境內信貸風險提出警示。「雖然中國銀行業維持了較低的不良貸款率,但市場對其信貸質量,尤其是對小微貸款的擔憂可能會嚴重影響非銀行借貸機構。」GFSR報告顯示,目前,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一帶國家的銀行市凈率(PB)均較2010年水平嚴重下滑,其中以中國銀行業的下降幅度最高,市凈率最低。
IMF還提醒投資者需警惕中國的信貸風險、流動性錯配及非銀機構的道德風險。
GFSR報告認為,近年來,中國的「影子銀行」急速膨脹。近期內地經濟放緩,整體信貸受到壓制,非銀行信貸的重要性反而增加。這使得私人企業能得到更多的信貸資源,但也對全國的金融穩定帶來挑戰。
IMF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在中國的融資結構中,信託融資急劇增加,從2011年一季度占總體融資額的20%以下,增至2012年二季度的約30%。委託貸款亦快速增長,2011年三季度,此類貸款占國家總體融資額的比例曾高達60%,2012年二季度,上述數字已逐漸降至約25%。
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中,非正式貸款者是最不透明的,大約佔了全國GDP 6%至8%的份額,主要服務於中小企業。目前,這些企業正面臨較高的信貸風險,體現在借貸利率高達20%或以上。受中國經濟下滑影響,這些非正式貸款者正面臨急劇上升的不良貸款。
「中國的影子銀行是我們比較擔憂的一個領域。過去幾年,中國的影子銀行通過各種貸款工具和中介機構迅速增長,這的確是一個風險。」IMF負責人表示,通過影子銀行提供的借貸總額佔中國GDP的比率高達40%。目前情況來看,加強影子銀行監管非常重要。 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作為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影子銀行風險具有復雜性、隱蔽性、脆弱性、突發性和傳染性,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
A面:談「影」色變
由於影子銀行通常接收的是銀行體系不願或無法發放的「次級信貸」,風險控制能力也弱於銀行體系,因此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也備受關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曾發文指出,「影子銀行市場呈現的無序狀態讓人憂心」。中國社科院金融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也曾發出警示,「影子銀行是中國信用風險的『重雷區』。」
B面: 逆光飛翔
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銀監會副主席王肇星曾撰文指出「影子銀行體系是整個金融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正規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