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挑選信託,投資組合如何分散風險
今年以來,資管市場頗不平靜
從年初的頭部網路借貸平台,到260多家私募的跑路,再到信託產品的接連違約,上半年可謂是轟轟隆隆,雷聲不斷;
當下一個時期屬於經濟增速的換擋期,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步入深水區;加上復雜的外部經濟環境和《資管新規》的大限,金融業風險在近半年的時間得到了集中的釋放和爆發,不光是私募和網路借貸,甚至連信託公司發行的主動管理產品和券商的資管計劃,紛紛出現暴雷和違約,讓人猝不及防。
現實中表現為引入第三方公司,進行一個資金差額補助和擔保,考察擔保措施要著力考察擔保人公司的實力,這個和之前考察交易對手實際是一個性質,這里便不再贅述。
寫在最後信託風險持續,且行且珍惜。
本文在簡要介紹了當前信託業風險現狀,然後梳理了信託投資存在哪些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和操作風險的諸多方面。同時針對這次的風險,列出了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
交易對手的實力,第一還款來源和用途,抵押質押情況,交易結構以及擔保措施等。這五個方面,能夠幫助投資者構建一個基本的觀察信託的一個維度和視角。當然本文只是一個引子,每一個風險點和每一個判斷標准之後,都是一篇文章,連起來就是一本教科書式了,這里只是做一個概括和說明,
Ⅱ 最近幾年信託業發展的很快啊,市面上那麼多信託公司怎麼選擇呢
想要選擇優質的信託項目,要從三個維度考慮,安全新、流動性、收益性。信託的收益分固定收益類和浮動收益、以及固定收益+超額收益。挑選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可以考量如下因素:
1、信託公司
信託項目其實就是信託公司的產品,投資者也是和信託公司簽訂合同,公司業務能力和投資風格是最重要的,投資者應該審慎選擇信託公司。一般從信託公司的注冊資金、凈資本金、管理的信託規模、信託公司經營風格等分析信託公司是否可以到期兜底或者剛性兌付。也可以從信託公司排行榜,選擇排名靠前的公司項目。
2、行業
固定收益信託投資的行業,按照風險高低排序:上市公司股票融資、基礎建設、金融股權質押、工商企業、房地產/礦業、藝術品信託。同時這也是一般情況下收益從低到高的排序。
3、融資方
融資方是第一還款來源,運營穩定的工商企業有較好的信譽度。購買信託產品時可以從融資方的注冊資本、總資本、負債比率、速動比率、資金比例流動比率等方面多方位考察融資方的實力,選擇實力強的公司進行投資。應選擇處於上升期的行業、競爭不要太激烈的公司,或者有獨有的技術和行業壁壘的項目投資;避開公司存貨過大,處於紅海競爭的項目,同時國家也不支持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夕陽產業。
4、抵押/質押物
一是要看質押率的高低,質押率=融資額/質押物的價值,越低越好。一般房地產等固定資產的抵押率在40%左右,成熟的商業業務50%-60%、金融股權在35%左右。同時還要看抵押資產的變現速度,金融股權的變現速度會優於房地產等固定資產。
5、收益和期限
這個是一般投資者最關注的,都希望期限越短越好,收益越高越好。但從安全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兩點的重要性並不如產品的安全性重要,做一名理性投資者,合適的收益和期限能匹配你的需求,滿足你的人生規劃和用錢節點即可。
固定收益信託是偏穩健的投資方式,不像股票有博取高收益的機會,同時門檻較高,所以建議考慮時要遵從「安全第一」的原則保證本金的安全。
艾德信託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他們的核心團隊非常專業,還有專業的律師、會計師啊這些給予輔助,在安全上來講是比較放心的。還有就是艾德信託的業務品種也比較齊全,個人財產、家族、企業或者是慈善都在服務范疇之內。除此之外,艾德信託還會根據委託人的不同需求定製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個服務也比較人性化。靠譜是肯定靠譜的,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Ⅲ 信託產品安全嗎
應該說在同等收益的情況下,信託的風險控制是做的也好的,換句話說,同等收益的理財裡面,信託的安全系數是很高的,並且現在信託的兌付率極高,可以嘗試著了解下,選擇好的產品之後可以購買的
Ⅳ 行業受託資產規模連降 房地產信託將剎車
在「強監管、去杠桿」政策基調的影響下,我國信託行業受託資產規模持續下滑。9月18日,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53萬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末下降0.02%,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與此同時,信託行業風險項目還在持續上升。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資金余額的快速上漲也引發了監管機構的關注。分析人士預計,隨著監管部門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范發展,加強了窗口指導,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模將由升轉降。
較一季度略有減少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我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53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22.54億元略有減少。雖然環比降幅明顯收窄,但這已是2018年以來信託行業受託資產規模連續六個季度出現下滑。
在金融業去杠桿、嚴監管的背景下,2018年一季度,我國信託行業受託規模首次出現負增長,彼時,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5.61萬億元,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2018年二季度這一數據下滑至24.27萬億元。
2018年4月,《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提出了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就是要減少存量風險,嚴防增量風險,受強監管影響,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在隨後兩個季度的時間里繼續下滑, 2018年三季度下滑至23.14萬億元,2018年四季度下滑至22.7萬億元。
具體來看,2018年全年各季度信託資產規模分別減少6322.35億元、13446.17億元、11292.33億元、4379.47億元。從季度環比增速看,2018年一季度環比增速為-2.41%,二季度和三季度環比增速分別是-5.25%和-4.65%,四季度則是-1.89%。
今年以來,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依舊延續下滑態勢,今年一季度較2018年四季度末環比下降0.7%,同比增速較2018年一季度末的16.6%放緩至-12%。
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下降,無疑會給信託公司的經營帶來影響。從業績經營數據來看,2019年二季度信託行業經營業績喜憂參半,實現經營收入292.37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為189.99億元,同比下降1.24%,增速較上季度明顯回落。2019年二季度,信託業務收入189.16億元,較2018年二季度增長4.91%,佔比64.7%,但是較2019年一季度下降8.35個百分點。
普益標准研究員吳紅麗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經營層面上,信託規模下降導致手續費收入降低,會影響公司盈利水平;同時,信託公司對所選擇的項目要求更高、風控更嚴,展業難度增加。
風險項目增加超300個
一邊是受託規模的不斷下滑,另一邊則是風險項目數量的攀升。從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的變動來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1100個,規模為3474.3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1.54%,較2019年一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
而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的數據顯示,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1913.03億元;風險項目個數為773個。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增加了327個,風險資產規模增加逾八成。
信託業風險項目和風險資產規模的增加與宏觀環境息息相關,對於信託行業風險項目上升現象,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表示,這主要源於去年金融去杠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台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部分信託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金李預計,自資管新規出台之後,信託公司普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建設,未來信託行業總體風險可控。
吳紅麗也認為,資管新規出台後,信託公司普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建設,未來信託行業總體風險可控,風險項目數量可能趨降。
監管關注房地產信託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行業信貸調整的壓力下,房企紛紛轉向信託融資渠道,這也導致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資金余額繼續攀升。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余額為2.93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2.81萬億元增長約4.27%;房地產信託佔比15.38%,較2019年一季度末上升0.63個百分點。
據測算,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資金余額增長0.24萬億元至2.93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8.92%。
「由於房地產信託產品有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和相對優質的抵押品,使這一領域保持了吸引資金的市場優勢。」金李認為。
隨著房地產信託規模的不斷攀升,監管機構的關注度明顯提高。「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監管部門也及時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范發展加強了窗口指導,預計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模將由升轉降。」金李表示。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也持同樣的看法,他指出,今年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政策明顯收緊,預計後續房地產投向的規模會保持平穩,甚至數據上會有小幅下降。
「為應對房地產信託過快增長,遵從『房住不炒』的國家宏觀調控定位,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已發布多項文件並加強窗口指導。信託公司在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時將更加強調業務合規性,審慎選擇交易對手和評估項目質量,同時,不少信託公司都對房地產信託業務有了額度限制,預計下半年房地產信託逆勢迅猛增長的態勢將出現降溫。」吳紅麗說道。
Ⅳ 目前信託業發展現狀
信託風險項目規模超6000億
當前,在經濟下行壓力、疫情蔓延沖擊和堅定推動轉型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個別信託公司前期積累的風險爆發,經營狀況持續惡化,信託產品違約風險事件頻繁發生,信託行業頻頻爆雷。總體來看,目前信託行業面臨風險持續上升的壓力,風險項目規模和數量持續上升。截至2019年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5770.4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548.58億元,增幅159.71%,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547個,較2018年末增加675個。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660.56億元。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信託行業市場前瞻與轉型策略分析報告》。
Ⅵ 信託業發展前景
1、嚴監管將繼續,信託規模將進一步下降
2018年,受到嚴監管、去通道等因素影響,信託資產規模增速出現了近十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降幅達10%。雖然信託細則比預期的有所放鬆,但是仍難以扭轉嚴監管的大趨勢,可以預見2019年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還會延續2018年下降趨勢,信託通道業務規模將進一步縮小,「去通道」、「去杠桿」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出來。隨著前兩年信託項目到期的大規模清算及新增規模的減少,2019年預計降幅會較2018年有所擴大。
2、面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挑戰
2018年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堪稱「萬能牌照」,投資幾無禁地。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落地將深刻影響我國資管行業,大信託業的經營將更多元化。理財子公司使信託公司的「牌照紅利」減弱,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就購買渠道、投資門檻和投資的便利程度而言,銀行理財子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就資產端而言,信託在獲取優質非標資源和通道業務方面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單一資金信託規模將面臨大幅度下降。但信託在信託制度、非標投資管理經驗和放貸資質方面仍具有優勢,短期內不會對信託業造成巨大沖擊。
3、本源業務將繼續發展壯大
信託的本源就是受託服務,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投資組合的配置,從信託起源以及英美發達國家的實踐看,以服務客戶為導向的信託將成為主流。在我國實踐中,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通常是先確定信託投資項目後,再向合格投資者發行信託產品,未來新型的服務信託很可能是基於電子賬戶的發展和場景化金融的擴展,是電子版、低門檻的家族信託,更加有效地服務客戶、服務實體、服務同業,降低服務的資金門檻。
慈善信託和家族信託是業內公認的本源業務,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陣地,是獲得長期低成本資金的關鍵,也是信託業務部門的「自有資金」,擴寬了信託公司的業務方向。若是能上規模,將建立全新的資產配置業務模式,並且形成良性互動,為進一步對接高凈值人士的理財、傳承、保險和慈善創造信任基礎、合作條件和合作流程。
4、財富管理將繼續成為發展重點
相較於銀行、證券公司有自己的網點,產品營銷能力一直是信託公司的短板,銷售能力不足影響了信託產品的募集速度,以前資金來源大多是同業資金,許多信託公司並未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2017年後半年,在嚴監管態勢下,同業資金來源驟減,在市場和監管環境發展改變後,就非常被動。2018年多家信託公司都將財富中心建設作為轉型的目標。未來,隨著信託回歸本源業務步伐的加快,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累積,以家族信託為代表的財富管理類信託業務發展空間巨大,將會為信託行業帶來穩定的利潤增長點,並持續注入轉型發展的創新動力。
5、轉型的配套發展需要跟上
信託業的很多創新業務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究其原因,多是受信託公司自身體制、思維的局限,需要自上而下,從戰略高度做出轉變,也需要前後台一起努力,需要共識、堅持和投入。一流的服務應對應一流的流程,業務流程應跟得上行業和公司的發展的需要,對於新的業務,風控標准和業務流程要持續進行優化,專業能力、專業的團隊和專業流程須持續深化發展。須轉變原來作為持牌金融機構的賣方心態,站在服務客戶的角度,梳理流程、改進標准,把服務客戶的流程優化、智能化,將是打破原來信託生態、融入新的信託生態的重要基礎支撐。
6、信託科技是重要風口
金融機構大多提供同質化的服務,金融業競爭必定是金融服務的競爭,誰的服務好、產品豐富、申贖方便,誰就在下一輪競爭中就搶佔先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金融服務都集成在手機APP上,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建立基於電子信託賬戶的綜合金融服務,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利器,也是消費金融、現金管理等業務開展的基礎條件。
Ⅶ 暫停融資類信託消息不實!銀保監會下達窗口指導
昨日,融資類信託業務全停的消息在市場傳開,經證券時報記者采訪調查,該消息不實。
記者獲悉,多家信託公司日前收到來自銀保監會信託部的窗口指導,明確各家公司壓縮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的具體規模。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各家信託公司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所佔據行業總量比例,下達具體指令。以各公司2019年底的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規模為基礎,各自壓降比例在20%左右,每一傢具有具體壓降數值。」
另據記者了解,監管部門此番同步下達各家信託公司需要壓降的金融同業通道規模數據以及風險處置規模數據。
萬億非標融資壓降
「動真格」
主動管理類信託貸款系融資類業務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工商企業類信託貸款、房地產信託貸款、政信類信託貸款等。過去一年中,融資類信託增長高速增長,引人擔憂。
中國信託業協會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融資類信託規模為5.83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4.17%。
今年3月份,各地銀保監局向轄區信託公司傳達2020年信託監管要求,其中關鍵一點是——持續整治影子銀行亂象,要堅決清理非標資金池,持續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制定融資類信託壓縮計劃。
按照監管部門的年初規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日前,壓縮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進入強制階段。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多家信託公司日前收到來自銀保監會的窗口指導,明確各家公司壓縮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的具體規模。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各家信託公司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所佔據行業總量比例,下達具體指令。以各公司2019年底的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規模為基礎,各自壓降比例在20%左右,每一傢具有具體壓降數值。」
另有信託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坦承,「年初是監管部門讓信託公司上報壓縮計劃和目標,此次是直接下達指令,是絕對值,而且是由銀保監會信託部統一下達至各個公司。」
壓降35%金融同業通道
按照銀保監會的原有計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的同時,還需在2019年末基礎上繼續壓縮通道類信託,壓降規模為2萬億元。
此番,監管部門在下達壓縮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指令的同時,同步下達了各家信託公司需要壓降的金融同業通道規模數據。
據記者了解,監管部門窗口指導要求,各家信託公司2020年需要壓降35%左右的金融同業通道規模,同樣以各公司2019年底的規模數據為基礎,每一家有具體壓降數值。」
實際上,2017年以來信託通道業務規模已有大幅下降,而此次監管窗口指導主要針對金融同業通道。
中國信託業協會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事務管理類信託余額為10.65萬億元,佔比49.30%。與2018年和2017年末相比,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分別減少2.6萬億元和5萬億元。
下達風險處置具體指令
隨著風險資產規模的增加以及行業整體信託資產規模的壓降,信託資產風險率也在持續提升。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為3.02%,較2019年末提升0.35%;但環比增幅較2019年末的0.57%下降了0.22個百分點。從風險項目數量和風險資產規模的環比變動來看,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626個,環比增加79個,增幅為5.11%。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環比增加660.56億元,增幅11.45%。從同比來看,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項目數量和風險資產規模同比增幅分別為61.63%和127.20%。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此次窗口指導,銀保監會信託部還下達了各家信託公司需要處置的風險資產規模數據。
回顧此前,2019年4份、8月份及12月份,銀保監會信託部三次啟動行業全面風險排查工作,尤以第三次風險排查最為嚴格,力度空前。
北京一位資深信託從業者認為,「2019年信託行業三次風險大排查,可能導致之前沒有認定的風險項目暴露出來,加之現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導致違約仍在加快暴露。但在信託資產規模收縮的背景下,如果下半年繼續壓降融資類信託,信託資產不良數據或將維持高位,不過這也是階段性問題,整體風險可控。」
Ⅷ 中國的信託是什麼
中國的「信託」究竟是什麼,其是怎麼構建的?
信託本質上就是債務的私人配售。
信託投資者必須滿足既定的財富要求(數百萬元資產很尋常,所以投資者是高凈財富的個人和企業),同時投資額有最小的門檻(比如說一百萬元)。信託的吸引力在於,其能實現的收益比傳統銀行存款高很多,通常有10%甚至更高,而受到管制的多年定期存款只有單位數的收益。信託的資金投資於眾多經濟部門,包括不同的工商企業,地方政府基建項目(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
正如我們銀行的研究團隊寫道的,29%的信託資產被投資於風險較高的工商業部門。
不要把信託和理財產品搞混了。理財產品的受眾是更廣泛的個人投資者,最小投資額也小多了。理財產品通常通過銀行或券商出售和管理,存在保本型和非保本型(明確提供擔保的理財產品會出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於其他不保本的產品,部分投資者會認為存在隱含的擔保)。來自理財產品的資金可以投資一系列的產品,包括企業債券、信託貸款、同業資產、證券化的貸款和票據貼現,所以理財產品最好被理解為是一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其它金融產品的資產池。
信託與中國「影子銀行」部門的關系是?
至2013年年末,中國信託資產總額高達10萬億元。雖然佔中國信貸存量的比重較小,但最近幾年信託資產一直以超過50%的年增速增長。根據我們的分析,2013年信託對凈新增信貸增長的貢獻達到2萬億元,佔2013年社會融資總量的超過1/10。
一些客戶一直向我們咨詢,中國信託業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也被稱為「渠道(conits)」)的區別,後者在美國金融危機中有突出「貢獻」。SIVs是表外工具,同時通過發行短期商業票據獲得融資(「資產支持商業票據」),期限通常是幾天到幾個月。開始的時候,這些SIVs投資風險相對較低的短期應收賬款,但隨著時間推移,SIVs的投資轉移到更復雜更長期的結構性產品,比如說次貸按揭支持證券或CDOs。在2007年,對這些資產質量的質疑不斷增加,SIVs的市場融資環境也很快地惡化了,最終需要發起SIVs的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並把資產合並到其資產負債表上,這加劇了銀行的資金壓力和資產減記。
類似的,中國信託業也與銀行有著聯系,信託也有表外屬性(還包括很多理財產品),以及也存在期限轉換(雖然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託的例子中投資者通常會接受1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投資周期,短貸長投的問題並沒有大部分SIVs那麼極端;而理財產品通常也只有3-12個月的投資期限)。重要的不同點還包括中國信託資產相對簡單——通常是貸款,就象這次中誠的案例,而且中國銀行體系通常是依賴國內融資的(很多SIVs是跨國籌集資金的)。
為什麼一隻信託產品的違約可能性如此重要?
因為大量的信託產品按計劃將在今年到期,如果發生違約,將為誰將承擔損失設定了先例。
在我們去年對中國信貸前景的詳細研究中,我們明確地指出「移除隱含擔保」是爆發大規模信貸危機的四個潛在「風險導火索」之一。如果投資者承擔主要損失變成事實,並導致其它投資者撤走通過不同「影子銀行」渠道投資的資金,那麼整體的信貸環境理論上可能會急劇緊縮,並對經濟增長造成嚴重的傷害。
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在當前環境下一隻信託產品的違約與其它「影子銀行」產品違約相比,可能被視為存在較小傳染性風險的。
第一,信託產品是明確不存在擔保的,無論是信託公司還是分銷商。
第二,信託產品的投資者基礎通常是人數相對較小的富人/資深投資者(這里談及的中誠信託產品的投資門檻是300萬元)。這與受眾更廣的理財產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理財產品通常是投資經驗較少、個人財富也更少的個人投資者。
第三,該信託產品的特殊環境(貸款給產能過剩的行業,無法獲得關鍵的經營牌照,借款公司的所有者還遭到警方的逮捕)可能能令當局更容易地宣稱這是特殊案例。另一方面,如果當局感到有責任對該產品提供官方的支持,那麼在什麼環境下當局才安心讓任何一隻信託或理財產品違約就變得更不明確了。
政策制定者有哪些選項?
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根本問題是怎麼在1)投資者;2)信託公司和/或分銷銀行;3)政府和政府關聯經濟實體間分攤任何損失。可能的選項包括:
1.容許該信託產品違約(投資者承擔損失)。正如上面提到的,這將駁回了部分信託投資者認為存在隱含擔保的認知,因此將增加新信託產品或其它不保本產品(比如理財產品)更難獲得融資的風險,進而導致整體信貸環境的緊縮。積極的一面是,這將鼓勵投資者更為關注潛在的信貸質量,並在未來給風險更好地定價。
2.信託公司和/或分銷銀行提供支持(提供杠桿的機構承擔本金和/或利息的損失),並使隱含的擔保顯性化。雖然從法律上說,信託公司和工商銀行都沒有保本的義務,但如果政策制定者要求信託公司和分銷銀行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這可能會促進加劇潛在損失的確認,最壞的情況下,如果損失巨大,那麼可能需要融資充實資本或縮減資產負債表。因此,潛在資產的質量和盡職調查將是決定這些金融機構是否和可能要承擔多少損失的關鍵。在證明存在背後支持後,投資者對信託產品的需求可能會大增,但金融機構可能因為知道要承擔較大責任而在未來減低了發行這類產品的沖動。
3.政府支持的經濟實體提供支持(政府承擔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短期的市場可能會感到「松一口氣」,因為再融資風險將會被降低,同時銀行和信託公司都會「逃過一劫」。然而,對投資者和發行者,道德風險會被拉升,進而增加了未來信貸問題的風險。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嘗試通過間接提供支持來最小化道德風險(比如通過政府支持經濟實體或第三方,而不是公開地和直接地支持),並/或只是提供部分支持。在去年發生的例子中,當時「不知名方」,可能是為信託貸款提供一些土地抵押和擔保的地方政府,進入干預購買了一家鋼板廠的違約貸款,保證了中信理財產品投資者的全額償付。
如果金融機構或政府提供部分支持,一些選項的組合也是可行的。看起來,更多的觀察家預期投資者將至少獲得部分救助,這反映了對道德風險的擔憂和對傳染性擔憂的折中方案。除非出現明顯全部由政府出資的整體救助,否則,看起來信託行業的信貸環境很可能至少出現溫和的緊縮。一些中央政府層面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對違約持開放的態度,因為這將鼓勵更謹慎的風險評估,並有助於控制未來的信貸增長。然而,其它中央政府和很多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更傾向於防範問題的出現。特別是地方官員,他們可能已經感到了支持關鍵地方性企業的壓力在增加,官方理論上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比如說授予采礦執照來增加信託資產的價值。
投資者應該怎麼關注更大范圍的市場影響呢?
除了官方將如何應對中誠該信託產品可能違約的直接新聞外,投資者還應該關注其他顯示市場壓力的金融指標。一如既往的,銀行間利率是一個顯示銀行邊際融資成本的有用指標。
非銀行產品的收益率利差可能反映了它們被感知到的風險,雖然其他因素,比如說整體流動性的緊張,也可能造成影響。雖然我們沒有信託產品收益率的頻繁數據更新,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近已經走高。最後,信貸供應總量的數據也是需要關注的。如果融資環境開始緊縮,在每月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的數據上應該能明顯看到(特別是信託的部分)。
對經濟增長和市場的潛在影響是?
信託產品違約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因為其代表了存在兩大未知因素。
第一個未知因素是,違約導致的整體信貸擴張的變化,第二個未知因素是,經濟增長對新增信貸的敏感度。去年我們對經濟增長和信貸增長關系的研究顯示,月度平均社會融資總量3000億元的變化,會對下一個季度的真實GDP年增速造成80個基點的影響(進一步說,如果新增信貸持續下降,對接下來幾個季度的影響會逐步褪去)。
這比較靠近我們估計的2013年信託貸款的月度平均增長。所以根據我們對信貸敏感度的假設,融資環境假想性的大幅緊縮將會對下一季度的年化增長造成80個基點的沖擊,對下一年的同比增長大約會造成50個基點的沖擊。直覺上,估算中溫和的沖擊是因為信託部門在整體金融體系中相對較小的規模。
我們要強調,這里的計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只是粗略的說明,而不是一個預測。如果官方採取措施降低對信託貸款的影響,或其它信貸渠道加速增長填補這個空缺,那麼影響應該是較小的。如果溢出效應影響到非信託貸款,或對商業或消費者信心的打擊影響到實體經濟,那麼影響應該是較大的。
在信貸市場里,更能容忍損失的發生應該會導致高信用和低信用實體的進一步分化。
政策/信貸緊縮的傾向可能會在短期加大中國股市的壓力,特別是信貸依賴、投資依賴性強的周期性行業。投資者不大可能在選項1和2中獲益,因為違約選項可能會觸發傳染和對經濟增長造成風險(因此影響企業利潤),而「金融機構救助」的選項在結構上是沒有吸引力的(因此影響風險估值)。我們認為,選項3可能是唯一一個能支持短期市場反彈的選項,因為避免了直接的傳染風險,上市的金融機構也免於承擔損失——雖然以長期的道德風險為代價。
Ⅸ 信託公司一季度干出四萬多億,怎麼出來這么多
哪個年份一個季度4萬億。瞎說。今年一個季度也就一點幾萬億。要說一個季度4萬億。那是信託業總規模從幾千億到10萬億這個階段可能出現過。怎麼出來那麼多,說白了,信託之所以能夠磅礴發展,主要原因就是「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導致了房地產火爆,又導致了信託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