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蒙牛在乳業製品中快速成長,該企業在初期營銷過程中採用了那些方法與策略
蒙牛的品牌定位
蒙牛從產品的推廣宣傳開始就與伊利聯系在一起,從蒙牛的廣告和宣傳冊上可以解讀出蒙牛的品牌定位是一種比附定位策略,如蒙牛的第一塊廣告牌子上寫的是「做內蒙古第二品牌」;宣傳冊上閃耀著「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蒙牛乳業……我們為內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裝上,蒙牛打出了「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這與阿維斯出租汽車公司強調「我們是老二,我們要進一步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蒙牛利用伊利的知名度,無形中將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蒙牛這種謙遜的態度、寬廣的胸懷,讓人尊敬、信賴,獲得了口碑。
蒙牛認為,一個品牌並不單單是一種產品的問題,而是一個地域的問題,內蒙古就是一個大品牌。因而蒙牛沒有把目光局限在自身的成長上,而是高瞻遠矚,根據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全國第一、牛奶增速全國第一的狀況,提出了「建設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倡議。從2000年9月起,蒙牛投資100多萬元,投放了300多幅燈箱廣告,廣告正面主題為《為內蒙古喝彩》,下書:「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塞外明珠輝照寧城集團、仕奇集團;河套崢嶸蒙古王;高原獨秀鄂爾多斯……我們為內蒙古喝彩,讓內蒙古騰飛。」背面的主題為《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蒙牛把自己和內蒙古的一些著名企業放在一起,提出共建中國乳都,這與「高級俱樂部策略」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實,蒙牛當時無論從歷史、地位、和規模上都不足以和這些著名品牌相提並論,然而蒙牛把自己和他們放在一起,是想讓消費者認為,蒙牛和它們一樣,也是名牌。而且「建設中國乳都」、「為內蒙古喝采」這樣的寬廣視野和高尚情操又體現出蒙牛的博大胸懷,為內蒙古積聚了巨大的無形資產,不僅不會招致反對,反而會提高人們對蒙牛的好感,提升了品牌的美譽度。
蒙牛運用比附定位策略的思考
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是非常成功的,透過蒙牛的成功,可以折射出三個層面的思考。
思考一:比附定位策略有利於品牌的迅速成長,更適應品牌成長初期。蒙牛認識到,中國大部分奶製品企業採用的都是國際一流設備,生產水平不相上下,產品同質化。面對有極高潛力的市場和加入WTO後與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最緊迫的事莫過於搞好品牌建設,因而對於要創名牌的蒙牛來說,在創業初期使用這種策略是適宜的,可借伊利的名氣提高自身品牌的影響。但當品牌成長到一點程度後,一般不適宜再用。蒙牛的品牌戰略是「三步走」:第一步,做「內蒙古牛」;第二步,做「中國牛」;第三步,做「世界牛」。顯然,蒙牛走完第一步後,不宜再採用同樣的策略。
思考二:比附定位有利於避免受到攻擊,防止失敗。蒙牛採用比附定位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保護自己。蒙牛剛啟動市場時只有1300多萬元,在伊利、草原興發這兩個資本大鱷面前顯得非常弱小,從競爭層面上看,興發和伊利聯手幹掉蒙牛,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伊利只跺跺腳,蒙牛也可能東倒西歪,而事實上也出現過蒙牛的奶車被攔截的事情。蒙牛名為伊利和興發免費做廣告,實為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壯大了自身,防止了兩敗俱傷。而且蒙牛有一句口號: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蒙牛明白,只有把這個行業的市場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飯吃。伊利和興發看到蒙牛如此「大度」,不僅為自己,還為別人,又怎能忍心去「扼殺」它呢?如果蒙牛隻顧自己的廣告轟炸,則完全有可能遇到更多刁難甚至重創。
思考三:比附定位策略並非真正的謙虛,體現了實在風格。蒙牛將「向伊利學習」、「爭創內蒙乳業第二品牌」打在產品包裝上,給人一種謙虛的印象,並非是純粹的營銷策略,而是蒙牛的締造者牛根生的「感情用事」。牛根生在伊利幹了16年,從一個刷瓶子的小工干到伊利副總的位置,完全是伊利一手栽培的結果。提起伊利總裁鄭俊懷,牛根生言必稱「領導」,牛根生是感恩的,不管他和鄭俊懷之間有什麼恩怨,牛根生都對鄭俊懷、對伊利懷著一股感激之情,在牛根生看來,伊利仍是蒙牛的榜樣,應該向它學習;而事實上,從蒙牛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應該是這樣。正如牛根生自己說:「蒙牛要和伊利競爭?我們不配!」所以,蒙牛是現實的,真實的,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並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謙虛。
㈡ 蒙牛乳業集團的品牌營銷戰略分析
蒙牛乳業集團的品牌營銷戰略分析 創勁廣告公司 發表於2009年06月08日 22:23 閱讀(0) 評論(0)舉報 摘要3-4 Abstract 4-5 第一篇 中國乳業發展趨勢 8-10 第二篇 蒙牛乳業集團簡介 10-13 1.「先建市場,後建工廠」 10 2.建立「全球樣板工廠」 10-11 3.智力整合財力 11 4.年平均發展速度為329%,年平均增長率達229% 11-13 第三篇 蒙牛的品牌成長之道 13-19 3.1 蒙牛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內蒙牛 13-15 3.2 蒙牛品牌戰略的第二步——中國牛 15-17 3.3 蒙牛品牌戰略的第三步——世界牛 17-19 第四篇 成就蒙牛品牌的事件營銷 19-28 4.1 理論回顧 20-23 4.1.1 事件營銷的作用 21-22 4.1.2 成功事件營銷的四大要素 22-23 4.2 蒙牛品牌與事件營銷的巧妙結合 23-28 4.2.1 注重定位 24-25 4.2.2 強調創意 25-26 4.2.3 高端載體 26 4.2.4 形成話題 26-27 4.2.5 項鏈理論 27-28 第五篇 蒙牛運用事件營銷提升品牌的實例分析 28-40 5.1 「超級女聲」案例陳述 28-31 5.2 蒙牛在超女營銷中成功的關鍵 31-32 5.3 蒙牛品牌成功提升 32-33 5.4 蒙牛品牌成功提升的原因分析 33-36 5.4.1 蒙牛的企業文化 33-34 5.4.2 蒙牛的營銷方法 34-36 5.5 對蒙牛品牌成長的思考 36-40 5.5.1 思路決定出路,超常規增長背後的戰略 36-38 5.5.2 品牌的基因是品質,品牌的常青源於文化 38 5.5.3 蒙牛品牌戰略的背後——重塑中國奶業產業鏈 38-40 第六篇 結論及對未來的借鑒 40-42 6.1 三網一體,才是整合營銷 40 6.2 品牌不僅是溝通,而且要形成文化符號 40-41 6.3 產品定位要准確 41 6.4 以共贏為准則 這個是大綱,感覺對口與我索取全文184886722 透視蒙牛的營銷渠道變革策略 蒙牛正在尋找各種模式以拓寬其在全國的銷售渠道。近日,蒙牛在北京的專賣店開出了第27家,預計到年底突破1000家。蒙牛連鎖事業部總經理蕭桂森向媒體透露,5年內建5000~1.5萬家專賣店的設想已開始。 進入實操 為了加速開店進度,蒙牛已經投入了3000萬元用於連鎖,還在30多個城市設立連鎖分公司。從今年起蒙牛放開了只允許蒙牛經銷商加盟的要求,同步發展其他法人特許加盟商。 目前,國內乳業的主流模式還是通過經銷商進入大賣場、超市等終端。令人費解的是現有的銷售渠道已經能滿足蒙牛產能需求,蒙牛何以要大費周折在全國開辟渠道? 賣場擠壓? 與大多數生產企業一樣,蒙牛在各地一般都通過當地經銷商分銷到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等。山西太原一位蒙牛經銷商告訴記者,超市的各種費用讓我們日子難過。各項收費幾乎和銷售毛利差不多。如果再被拖欠貨款,就賺不到錢了。 從格力到TCL,從茅台到五糧液。「渠道的擠壓迫使中國不同領域的生產企業都嘗試自建終端。」上海壹言商務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策劃師湯志慶告訴記者。 「建立連鎖專賣店,蒙牛主要是從品牌經營的角度考慮。」蒙牛連鎖事業部總經理蕭桂森表示,單一用大量的廣告投入已難以打動消費者。而主流渠道也無法傳達蒙牛獨特的文化,只有建專賣店能達到這一目的,還能幫助蒙牛直接感知市場的變化。 自建渠道成本頗大 為了鼓勵加盟,今年起允許蒙牛經銷商以外的法人加盟,交納2.5萬元,包括加盟費、權利金、保證金在內的費用,另外再購買相關設備後就可以開店了。甚至蒙牛還能提供租金在5000元/月以內,30平方米左右的鋪面,允許50%的商品為蒙牛以外的產品。商品價格可以比賣場平時價格略低。「開一家蒙牛專賣店已經沒什麼門檻。」太原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不過他並不認為做專賣店能幫他提升利潤。 乳業與零售業同屬於微利的行業,據湯志慶測算了開店的成本:在北京或上海的市區租1間2~30平方米的門面,每月至少要3000元,兩名雇員一月薪水2400元,再加上水電等其他費用,每月至少也需要六七千元的成本,而乳製品的平均毛利能到10%已經很不錯了,一個月需要多少的銷售額才能保證贏利?又如何確保加盟商的穩定收益? 同時商鋪資源正變得日益稀缺,房租上漲,運營成本屢增不降。 伊利集團一位大區經理告訴記者,兩年前,伊利也曾想過做專賣店,但是調研發現,各地區在地段、房租、合作模式上發現建店的費用比較大,而經銷商也不願單方面投入,最終放棄了專賣店的打算。 即使在去年,雙匯集團的銷售收入創下了201億元的歷史新高,仍然難掩其在連鎖經營上的尷尬。其年報分析:去年雙匯商業連鎖店實際投入1.39億元,收益為-1476萬元,由於商業經驗不足,牽涉地域較廣,對各地尤其是大城市的商超模式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項目的建設進度和效益方面都與預期存在一定差距。 蒙牛的策略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分析,蒙牛推出的這種專賣店的業態,直接會與傳統的零售渠道產生沖突。如果管理不好,有可能兩敗俱傷。 「雖然北京已有超過50個加盟申請,但是,目前國內便利店整體贏利狀況不理想,缺乏店鋪資源,都是限制開店速度的原因。」一位蒙牛經銷商告訴記者。 而且其專賣店仍然要依靠原有的經銷商配送體系,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全國統一配送。而不同的分銷渠道,如何維持正常的價格體系?如何有效跨區域管理? 對於蒙牛的動機,湯志慶認為:「渠道越多元化,對銷量的增長越有利。」乳業銷售的一個要件是鋪設銷售網路,無論專賣店未來如何經營,都能更好地對終端進行控制。 未來,蒙牛專賣店能夠在原有的主流渠道覆蓋之外,輻射一個新的區域,在自己控制的分銷渠道中,整合蒙牛的系列產品,從而在相對飽和的渠道之外,建立一個新的市場。 參考資料: http://www.ru.cn/jyzd/ShowClass.asp?ClassID=119 給你幾篇參考資料: 蒙牛營銷實踐的理論解讀在中國企業界,「蒙牛速度」是一個真正的傳奇故事,開創前三年蒙牛「平均每天超越一個同類企業」,5年間銷售額增長200倍,投資收益率大於5000%。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從無到有,從籍籍無名到影響力在乳製品行業里首屈一指,蒙牛人確實是令人驚嘆。驚嘆之餘,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麼一定是蒙牛?蒙牛為什麼能夠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蒙牛何以在幾千家乳品企業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蒙牛的經驗能不能被借鑒? 毋庸置疑,來自成吉思汗故鄉雄渾蒼茫的大草原的蒙牛人成功地做了一篇大文章,而我們只能從一個個分解後的經營環節進行解讀,以求獲益。蒙牛的成功首先是其營銷戰略的成功。蒙牛總裁牛根生曾經提到,做企業就是做事、做勢、做市。產品做好了,是「做事」;營銷做好了,是「做勢」;品牌做好了,是「做市」,而蒙牛「做勢」的能力尤其強。從做內蒙古第二乳業品牌到來自草原的親情問候,從為中國喝彩的航天精神首倡到想唱就唱的超女個性張揚,蒙牛發起的營銷戰的沖擊在中國營銷界是空前的。運用營銷領域最新的4Rs(關聯、反應、關系、回報)營銷理論,我們可以發現,蒙牛是如何一步步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欲求,佔領市場制高點的。對於大多數中國消費品行業的營銷經理而言,研究蒙牛人的營銷理念、營銷手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目前,中國企業的營銷活動已經轉向了市場競爭導向階段,市場競爭要求企業不僅要看到客戶需求,還要更多地注意競爭對手,冷靜分析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在競爭中求發展。4Rs(關聯、反應、關系、回報)營銷理論根據市場不斷成熟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著眼於企業與顧客互動與雙贏,不僅積極地適應顧客的需求,而且主動地創造需求,運用優化和系統的思想去整合營銷,通過關聯、關系、反應等形式與客戶形成獨特的關系,把企業與客戶聯系在—起,形成競爭優勢...
㈢ 蒙牛為什麼選擇私募股權投資而不是銀行借款
2013年5月8日,蒙牛乳業(02319.HK)與現代牧業(01117.HK)聯合宣布,蒙牛與私募投資機構KKR、鼎暉投資達成協議,以現金31.75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5.4億元,收購後二者各持有的現代牧業20.44%股份和6.48%股份,從而成為現代牧業單一大股東。而KKR和鼎暉當時取得現代牧業該等股份的成本大約為7.42億元,實現投資回報約3.4倍。
至此,現代牧業這家原本由蒙牛乳業孵化的奶源公司,經歷股權剝離及獨立上市之後,又重回母體。
在境外紅籌上市重組過程中,核心一環是由境外擬上市公司收購境內公司股權,但是由於《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俗稱「十號文」)的跨境股權支付安排在審批層面並未落地,因此在支付方式上就必須以外幣現金進行。然而設立境外公司的國內創始人或股東,絕大多數在境外又沒有外幣現金可供使用,從而使得境外公司收購境內公司的收購資金來源成為了一個橫亘在很多准備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面前的難題。
通常而言,解決收購資金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股權融資,一種是債權融資。如果採取股權融資,由於投資者看到公司用錢急迫,往往在價格上壓得比較低,而公司上市在即,創始人或股東也往往不願意再稀釋股權,更不用說低價稀釋股權。這樣一來,通過借款進行債權融資就成為了一個優選方式。股東借款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搭建上市所需的股權結構橋梁,這種融資真是名副其實的「過橋貸款」。
在境外上市重組中過橋貸款的交易結構如何安排呢?被蒙牛收購的現代牧業的做法,給我們大體展現了這一交易過程。
現代牧業的跨境重組
現代牧業的前身叫領先牧業,2008年7月7日,現代牧業成立,收購了領先牧業全部股權並在後來陸續直接收購了領先牧業旗下的子公司和資產,領先牧業被轉賣給了青島恆天然公司而退出整個集團。為籌集擴充業務的資本,現代牧業於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期間進行多次重組及四輪股權融資,引入了KKR、鼎暉及牛根生設立的一項信託計劃作為投資人,該等投資人以大約13.79億元,認購現代牧業合共50.05%的股權。
在完成上述動作後,雖然實現了境外公司Aquitair對境內現代牧業公司的控股(圖1),但是另外一個關鍵步驟還未完成,現代牧業的個人股東還未能實現出境持股。如果此時上市,那就跟這些股東毫無關系了,這顯然是不行的。
那麼,如何實現中國個人股東境外持股呢?根據招股書披露,現代牧業採取的做法是在岸收購和離岸認購兩個步驟。一方面,Aquitair公司對現代牧業進行在岸收購,即與中國個人股東、馬鞍山先行牧業、老牛牧業等股東(以下統稱「中國售股股東」),於2010年9月17日簽訂一項股權轉讓協議,據此,Aquitair公司以9.03億元的代價向中國售股股東收購合共47.63%的現代牧業股權。另一方面,擬上市公司與中國股東控股公司(由中國售股股東在境外成立的控股公司),於2010年7月29日簽訂一項認購協議,據此,前者以總價9.03億元向後者發行487.6萬股新股,認購價總額相當於在岸收購的代價。
更多金融業資訊,案例、法規、分析、創新、PE/VC、IPO、三板、並購重組、銀行、債市、信託、項目融資、資產管理、資產證劵化、風險管控、基金管理、小貸、典當、擔保、保險、行業知識等,學習、交流,盡在《中國資本聯盟》平台微信公眾賬號:CACNORG。讓我們以誠攜手共進,締造中國金融未來。
把招股書中如上的描述,通俗表達就是:境內中國個人股東在境外設立一系列中國股東控股公司(金牧、銀牧、新牧和優牧四家殼公司);然後該等公司拿一筆錢(摺合人民幣9.03億元的外幣),認購擬上市公司的股份;然後擬上市公司拿到這筆錢後,再注入Aquitair公司,由後者以9.03億元的代價,收購中國個人股東持有的現代牧業全部股權。如此一個循環下來,一方面實現中國個人股東在境外擬上市公司層面持股,另一方面,境外擬上市公司最大比例持有境內現代牧業公司股權,跨境重組即告完成。
中銀國際提供過橋貸款
那麼,中國股東控股公司的認購資金從哪裡來呢?根據招股書披露,為撥付離岸認購的認購股款以及有關成本及開支(包括利息開支),中國股東控股公司已於2010年11月1日獲中銀國際提供大約1.39億美元的過橋貸款。過橋貸款所得款項已於同日由中國股東控股公司向擬上市公司支付,以繳足認購股份,至此離岸認購已告完成。作為過橋貸款的抵押,中國股東控股公司的股份以及其持有的擬上市公司股份已抵押給中銀國際。
這是整個過橋貸款交易的第一步,好戲的開場。
該筆款在2010年11月1日到位,同日,由中國股東控股公司支付給了擬上市公司。緊接著,這筆過橋貸款的所得款項已調派至在岸,並已向中國售股股東支付,於2010年11月5日完成此次在岸收購。至此,這筆錢又流轉到了中國個人股東手中。
到這個階段,收購境內權益問題和中國股東境外持股問題都解決了,但是中國股東持有的擬上市公司股份質押出去了,同時欠了中銀國際一筆貸款。這筆欠款是過橋貸款,由於僅以股份質押,年利息通常在10%-15%之間,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通常過橋貸款的交易安排到此還未結束,公司會尋求借商業銀行低成本的錢,去全部或部分還掉這筆過橋貸款。
「內保外貸」償還過橋貸款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看,現代牧業就是這么操作的。其稱過橋貸款將於上市日期前部分償還,而其乃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將提供的定期貸款合計約1.3億美元以再融資的方式償還,而該項定期貸款融資由中國售股股東提供的抵押品(股份質押除外)所抵押。現代牧業的案例中,中行澳門分行只是借了1.3億美元給中國股東控股公司,或者說中銀國際沒有同意一次償還全部貸款,餘下未償還結余約900萬美元將於上市後透過出售部分由中國股東控股公司在全球發售之前持有的股份悉數償還,而股份質押將於緊接上市之前解除(通常是在上市日開盤前解除)。
那麼,中國售股股東的1.3億美元再融資能拿什麼抵押呢?招股書並沒有說,但基本可以推斷,就是通常採用的「內保外貸」的做法(此處僅為推斷,並不代表現代牧業確實採取了此融資方法)。即,在國內中國售股股東把收到的股權轉讓款結匯,結匯所得的人民幣質押給境外銀行的境內關聯銀行(比如中國銀行某地分行);然後該內地分行給境外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開立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為境外借款人(中國股東控股公司)提供擔保,基於此擔保,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貸款數額與境內質押的人民幣同等價值的美元給借款人;然後,借款人拿到貸款後,再用於償還前期所借的高息過橋貸款,完成一個循環。
至此,前期中銀國際的過橋貸款清償掉了,股份質押解除(通常股份再用於質押給後面的貸款方即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但銀行會出具一份承諾函,允許股份質押在股票上市交易當天交易開始前解除),變成了中國股東控股公司欠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一筆錢,同時,中國個人股東在境內質押了相應的人民幣給其關聯銀行。澳門分行會收取貸款利息,但同時,境內分行會支付存款利息。由於境外貸款利息較低,實踐中,通常兩者相抵,「內保外貸」的綜合成本基本為零。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股東為解決收購資金問題而實際承擔的財務成本。「內保外貸」是整個過橋貸款交易鏈的高潮部分。
但是,為什麼又引入一個新的角色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來提供貸款,而不是直接由前面提供過橋貸款的中銀國際來做「內保外貸」呢?
在現代牧業的案例中,一方面中銀國際本身並非商業銀行,操作不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里涉及2010年7月30日頒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問題的通知》(匯發[2010]39號)其中的一項規定,該規定要求「內保外貸」資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流回境內,即「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的,擔保項下資金不得以借貸、股權投資或證券投資等形式直接或通過第三方間接調回境內使用」。
也就是說,即便前期過橋貸款不是中銀國際提供的,而是一家商業銀行比如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提供的,香港分行也無法再通過「內保外貸」的方式,貸款給中國股東控股公司,用於償還前期過橋貸款。因為前期貸款被用於了收購境內股權,中國股東控股公司如以「內保外貸」項下貸款償還前期過橋貸款,這實際就非常明顯構成「內保外貸」資金間接流回境內,從而與前述規定相沖突,合規風險較大。
相反,如果再引進一家境外銀行,就巧妙地把實質上一個交易轉換為形式上的兩個交易,比如可以用後面另外一家中國股東控股公司B(現代牧業的中國股東控股公司有四家,實際操作中,為了合規考慮,後期進行「內保外貸」的公司與前期借過橋貸款的公司通常為不同的兩家公司)跟中行澳門分行發生一筆「內保外貸」業務,該筆貸款用於償還前期發生的一筆境外借款,跟國內無關。而另一筆交易是中國股東控股公司A了結跟中銀國際之間的股份質押貸款交易。從而一定程度上迴避了赤裸裸地觸碰前述規定,降低了合規風險。
那麼,這「內保外貸」項下貸款又如何償還呢?實踐中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上市前或上市後通過境內公司比如現代牧業向境外股東派發股息償還,一種是股東在上市時(香港允許上市時股東出售老股)或上市後出售股份,以套現的資金來償還。好在「內保外貸」的綜合成本基本為零,所以可以將貸款周期拉得足夠長,來解決還款問題。
「內保外貸」項下「外貸」償還後,相應地,在境內的「內保」就可以同時予以解除,這時股東就可以自由使用轉股所得的人民幣了。這是交易鏈的收尾部分,至此,一個完整的紅籌上市跨境重組過橋融資交易循環就全部完成了。
㈣ 蒙牛乳業第二個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目標是什麼
「建設世界乳都,打造國際品牌」是蒙牛牛奶的願景,蒙牛牛奶已制定出台第二個五年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跨入世界乳業十強」目標。
㈤ 蒙牛的經營戰略是什麼
1、攜手老大共創乳都牛根生曾做過這樣的分析:從歷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鄉、奶的搖籃。千百年來,人們一提起內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不僅是寶貴的草原文化遺產,更是古人留給內蒙古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從地域上看,世界畜牧專家認為,北緯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養牛帶;內蒙古大草原恰位於北緯40—45度。從產業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費牛奶約為100公斤,我國僅為10公斤;在我國,牛奶製品有著無比廣闊的市場空間,乳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從現實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和牛奶增長速度均居全國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還確立了「奶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以上諸要素,都是內蒙古創乳業品牌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整合歷史、文化、地理、經濟、現實的大背景、大資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攜手伊利以「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為主題,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燈箱廣告,將經營企業品牌與經營地區品牌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通過多種媒體的廣泛傳播,「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國人心目中漸趨形成,蒙牛在為內蒙古創造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的同時,不僅巧妙地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蒙牛非常聰明的一點,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時間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於創業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佔領的是本地市場,那麼就不應該向國際知名品牌如達能、雀巢去借,也不應該向國內巨頭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選擇就是向伊利這樣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勢長自己的勢。同時借自己的地域優勢――呼和浩特這個全國最優的奶源之地。在這里,「中國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無法借到這個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這里養精蓄銳,等到自己力量強大之後再沖殺出來。2、借勢國際資本武裝2002年12月19日,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蒙牛公司總部,一個隆重的簽字儀式正在舉行——3家著名的國際金融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輝、英聯共同向蒙牛投資2600萬美元。一般而言,企業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外融資的需求。蒙牛並不缺錢,為何要引進國際資本呢?蒙牛決策層有著自己深遠的考慮。蒙牛的長遠目標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均派出董事進入蒙牛董事會,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結構國際化,從而相應提升蒙牛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其向國際水準看齊。三家投資公司皆為實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國際財團。作為專業化的國際投資公司,在其投資行為發生後,必須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也必須遵循上述程序。這就意味著蒙牛藉助國際資本的跳板縱身躍入了國際視野從而迅速擴大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蒙牛乳業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兩家保薦人之一。蒙牛的戰略時間表是:2003年,中國乳業領導品牌——已經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業領先品牌——蒙牛團隊正以國際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維、飽滿的激情,向著目標闊步前行。3、贊助申奧初顯身手借勢,看似比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對,借得准,卻不是像說的那樣簡單。在《紅樓夢》里一心要掌握賈府實權的薛寶釵說過一句話:「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業也罷,個人也罷,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風」,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種只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成功的觀念早該扔掉了。2001年炎熱的夏季,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奧」事件上,奧運會歷來是商機無限,剛剛起步僅兩年的蒙牛瞄準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打算藉助「申奧」的東風為「奧組委」捐助1000萬,打響在全國市場的第一炮。蒙牛當時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動提升品牌,就必須搶占最佳資源,做中國「申奧」成功後的第一個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價值。經過慎重推敲,蒙牛將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時「奧組委」即將成立,並且距離「申奧」成功的7月13日僅僅提前3天,正是萬眾矚目,翹首以待的時候,蒙牛此時出招,可將傳播效果最大化。蒙牛當時想了一個恰倒好處的捐款理由: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是蒙牛的大本營,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區對口幫扶捐資100萬元,啟動了盛樂經濟園區,可以說蒙牛與盛樂經濟園區是同步發展起來的,蒙牛正是藉助這個淵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萬,我助北京1000萬!」的口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蒙牛在這個時候捐款,讓人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錢精神,千萬元奉獻」的旗幟,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銷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錢,累計提取1000萬元,分期分批捐給「奧組委」,這樣,蒙牛的公益行為就天衣無縫的與消費者聯系在了一起,讓每個購買蒙牛產品的消費者感覺到為「申奧」做了貢獻,即體現了消費者的個人價值,又升華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謂一箭雙雕。
㈥ 蒙牛案例分析(200分高懸賞)
牛根生,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曾到北京大學深造。從事乳業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於1999年創辦蒙牛乳業,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開拓進取,使現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樣板工廠,二有國際示範牧場,三有液態奶銷量全國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20多座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除台灣省外的所有地區。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蒙牛速度」在中國企業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例如: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並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製品企業,並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其領導的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十萬產銷大軍結成命運共同體,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由此誕生了一段流傳甚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底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至今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 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 「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採取發起設立方式於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屬於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從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年時間內,蒙牛的業務收入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已經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編輯本段]采訪
盡管也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同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台」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發起了「老牛基金會」,牛根生透露,基金會已經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他之外,還有奶協、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但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目前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人民幣。
12月18日下午,本報記者在蒙牛集團總部獨家與牛根生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交談。其辦公室比較簡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牛」多,三個牛造型的工藝品,三張「牛」圖片擺在屋內。
作出決定很難
《第一財經日報》:作出建立基金會決定的過程容易嗎?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慮這件事情,那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幾經反復。在那個時候,我還靜下心來看了一段時間的書,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經》。2003年年底,開始運作這件事情。但在作出這個決定後的一年中,我體驗到了一生中都沒有體驗過的快樂,一種超越的快樂(說到這時,牛快速松開了領帶)。我現在心裡也很踏實,不擔心別人的恐嚇,也沒有了別人對我瘋狂追求財富的誤解,孩子找對象也就真實了。
《第一財經日報》: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現在我的夫人和兩個孩子已經在協議書上簽了字,但當2003年年底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們時,家人、親戚都很矛盾。在我們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認識深淺的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你已經排在富豪榜上了,可聽說您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富人,為什麼?
牛根生:在創立蒙牛之前,我還覺得自己是個富人,那時擁有由伊利股票變現得來的100多萬元,在內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了。但現在,我卻欠著200多萬元的外債。至於我擁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個數字,我可能一輩子也花不到,因為在極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敢把股票變現,因為這對企業股價有著非常不好的影響。我為什麼要讓那個數字拴我一輩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希望您的企業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嗎,他們對您的做法怎麼看?
牛根生: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說實話,這樣做確實有難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屬都有不同看法。
中層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財經日報》:您覺得這樣做對您企業的長久健康運行有什麼益處?
牛根生: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小的時候,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我的錢給大家花,小夥伴就聽我的話,辦點「壞事」也聽我的話。
食品行業本身是高風險行業,像我們這樣一個不到7年的企業,必須在競爭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國外該有的我應該有,他沒有的,我們也應該有。設立老牛基金會就是這樣一個為了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突破。
對新的董事長、CEO而言,他不僅得到該得的福利,還可以拿到經營上的最高獎。按照基金會章程:在我不再擔任董事長後,屬於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決權,將由下任董事長繼承行使,他同時還將對基金擁有支配權,以及基金會給予的最大份額的獎勵。不僅有話語權,還有分配權,這肯定能夠吸引優秀的經營人才,誰能給你這么多?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嗎?
牛根生:當然不是,不過我確實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財經日報》:打造百年蒙牛,僅憑此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您還有其他想法嗎?
牛根生:僅靠這是遠遠不夠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後,再多做一點就很可能讓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財經日報》:您成立基金會的最大目的是想讓蒙牛健康的發展,那麼您在接班人問題上是否有過考慮呢?
牛根生:當然考慮過,我們中層經理以上幹部都有接班人,一般來說有兩三個,兩個接班人在我們的企業中,已經確定且告訴本人,另外一個是不確定的,准備「空降「;董事長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經確定,人選就在我的副總中間。
我沒有被外資剝削
《第一財經日報》:有媒體說,在當年上市的時候,您對有些事情並不清楚,結果現在被剝削得很厲害,是嗎?
牛根生: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世界上沒有永久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每一個上市公司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點,蒙牛是內地第一家在香港紅籌股上市的民營企業,很多問題,諸如股權結構都很復雜,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請別人,既然是請別人,怎麼能不讓我得利呢?再說,這些外資有多年歷史,之前也同很多國家很多行業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們只是其中一個而已,難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對過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國乳業有什麼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國乳業比較難受的一年,據網上的消息,伊利折帥、完達山內訌,三鹿蒙冤,三元虧損換帥,我們也曾遭到誹謗,五大外資乳業公司基本退出,這和整個行業殘酷競爭是分不開的,現在有的地方奶價竟然不如水價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為物極必反,奶業低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個反彈。
[編輯本段]檔案
牛根生●1958年生 內蒙古人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2002年 獲「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等榮譽,蒙牛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獲「中國企業新領袖」、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2004年 赴港上市,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
●期間曾在北京大學深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
[編輯本段]語錄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我自己的座右銘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別人看似冒險的事情,我感覺是安全的,什麼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險就是安全,常人沒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為別人還沒有想到那個區域,那個區域就是我的!」
「動搖就是最大的失敗,你想失敗就動搖,動搖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失敗,而如果不動搖,則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失敗,還有一種是成功。」
「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業家把人做好的三個條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總裁得有眼光。第三,膽量,總裁的『裁』需要膽量。」
1.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2.有干勁,你就灑下汗水;有知識,你就獻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備,請你讓出崗位。
3.城市多喝一杯奶,農村致富一家人。
4.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5.一個產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6.一個人智力有問題,是次品;一個人的靈魂有問題,就是危險品。經營人心就是經營事業。
7.好心態才有好狀態。
8.幫助別人,但不傷害別人。
9.要想知道,打個顛倒。
10.從無到有,是件快樂的事。而從有到無,同樣是種快感。
11.產品市場是億萬公民,資本市場是千萬股民,原料市場是百萬農民。
12.讓認識你的人受益,還不能算好;讓不認識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3.吃虧吃到再也吃不進的時候,就不會吃虧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14.想贏個三回兩回,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想做個百年老店,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絕對不行。
15.學得辛苦,做得舒服;學得舒服,做得辛苦。
16.產品等於人品,質量就是生命。
17.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
18.從最不滿意的客戶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
19.管理是嚴肅的愛。
20.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
21.人不能把金錢帶入墳墓,但金錢卻可以把人帶入墳墓。
22.一個人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計較得少。
23.一個事業能不能成功,關鍵靠制度設計。
24.別人從零起步,而我從負數起步。
25.聽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種幸運,聽不到批評的人卻是一種危險。
26.善待每一頭牛,因為他們都是母親。
27.布局決定結局。
28.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專家,你就能夠為自己創造成功的機會。
29.會說話的產品賣得快,啞巴產品走得慢。
30.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別人較勁,別人會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較勁
㈦ 蒙牛的發展史
1999年,蒙牛在呼和浩特一間53平米的出租房中起步。
2002年,蒙牛迎來摩根斯坦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等投資機構共同注資2599萬美元,為蒙牛發展注入了活力。
2004年6月10日,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共計融資14億元,蒙牛邁開了發展的步伐。
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蒙牛牽手航天事業,時至今日,已經走過15個年頭
2006年,蒙牛推出特侖蘇品牌。
2007年1月,蒙牛成為NBA中國官方合作夥伴,與此同時,NBA也加入到由蒙牛發起的中國牛奶普惠行動中。
2007年3月,蒙牛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官方合作夥伴,特侖蘇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專用牛奶。
2009年7月,蒙牛與中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中糧中糧集團斥資約60億收購蒙牛乳業近21%的股份, 成為蒙牛第一大戰略股東。
2012年,蒙牛與丹麥Arla Foods達成戰略合作,Arla Foods以22億港元入股蒙牛,成為蒙牛第二大戰略股東。與此同時,中丹兩國農業部牽頭成立「中丹乳品技術合作中心」,蒙牛承擔在中方的實施工作。
2013年5月,蒙牛增持中國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股份,成為現代牧業最大單一股東。
2013年6月17日,蒙牛乳業與雅士利簽訂收購協議。18日,雅士利和蒙牛聯合宣布,雙方已與雅士利國際控股股東張氏國際、二股東CA Dairy Holdings(凱雷亞洲基金全資子公司)達成要約收購協議,收購資金超過110億港元。
2015年,蒙牛雅士利投資2.2億紐幣(約合11億元人民幣)的紐西蘭工廠在2015年建成投產,隨後繼奶粉工廠投產後,蒙牛又建立了特侖蘇專屬牧場,在大洋洲徹底打通了從奶源到生產銷售、從自主研發到質量管控的全部環節。
2017年,盧敏放提出「不忘初心 共贏冠軍」,在朝著初心奮進的同時,更要以必贏、共贏的狠勁,向冠軍之路進發。盧敏放指出,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形勢下蒙牛必須「贏」。
2017年,蒙牛成為FIFA世界盃全球官方贊助商,實現了牛奶與足球的首度結緣。
2018年12月,蒙牛集團2019客戶年會廈門舉行。近萬名經銷商代表、蒙牛員工參加。蒙牛集團CEO盧敏放在年會上做了「天生要強 共贏冠軍」的主題報告,指出蒙牛已經進入了傳統業務結構完善、新興業務蓄勢待發的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快車道。
(7)蒙牛乳業的融資策略擴展閱讀:
蒙牛社會責任(公益)
蒙牛積極致力於公益事業,從抗擊非典捐款到為全國教師捐奶以及向全國貧困地區1000所小學捐贈牛奶,再到為南方雪災和汶川、玉樹地震、雅安地震、定西地震、西南旱災捐款以及捐助「母親水窖」、「愛心井」建設等等。
12年來蒙牛集團在公益事業方面的投入累計超過5億元,榮膺「最佳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蒙牛還與中國奶業協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國家學生奶辦公室等7家單位,聯合啟動了以「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為主題的「中國飲奶運動」。
並會同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利樂中國等十幾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了「中國牛奶愛心行動」,為增進國人飲奶意識、提升國人身體素質做著自己不懈的努力。
㈧ 求蒙牛的詳細資料,蒙牛的創業史,蒙牛的發展史,蒙牛都有什麼產品!要詳細!
六年前,蒙牛人在茫茫的內蒙古草原上第一次豎起了蒙牛的旗幟,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了蒙牛的基石。六年後,蒙牛集團已經可以和中國奶業首強伊利集團比肩而立,並稱為「草原奶業雙雄」。
蒙牛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年時間里把蒙牛品牌塑造成中國乳業頂級品牌的呢?蒙牛的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講述了蒙牛創牌的秘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個品牌如果想有好的知名度,就要有創意,懂得宣傳。
1999年,當蒙牛初創的時候,實力不濟,勢單力薄,要創名牌談何容易?但事情總有兩面性,伊利既是強大的對手,又是蒙牛學習的榜樣。好,那就佔到巨人的肩膀上吧。於是「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誕生了。世人皆知內蒙古乳業第一品牌是伊利,可內蒙古乳業的第二品牌是誰?沒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創「第二品牌」,這等於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甩在了腦後,為自己佔領了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制高點。
好的創意出來了,如何有效地把它傳播出去,牛根生的想法是:「既要轟動,又不能多花錢。」當時呼和浩特的路牌廣告剛剛萌芽,沒什麼人做,牛根生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於是便找到了路牌廣告的負責人,他說:「你的牌子長時間沒人上廣告,那就會無限期的荒下去,小荒會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鋪天蓋地的做上3個月,就會有人認識到它的價值,一人購引起百人購。所以,我們大批量用你的媒體,其實也是在為你做廣告,你只收工本費就會成為大贏家。」該負責人認為這話說得有理,於是便以成本價賣給了蒙牛300多塊路牌廣告3個月的發布權。結果那年,呼和浩特市所有主街道都豎滿了「蒙牛乳業,創內蒙古第二品牌」的大紅廣告牌。就這樣,蒙牛打響了創業的第一槍,這一槍使得整個草原為之震動。憑借「第二品牌」的招牌,在第一年就創下3700萬元的銷售額。
善捕商機者勝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順利返回,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對於營銷來說,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搭載機會。蒙牛正是看準了這點,以「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為口號,推出了「航天員專用奶」的廣告,並鋪天蓋地的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築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廣告也是隨處可見;蒙牛的電視廣告也出現在全國幾十家電視台的節目中,「發射——補給——對接篇」在中央和地方台各頻道同步亮相,氣勢奪人;同時,印有「航天員專用奶」標志的新包裝牛奶和相應的眾多pop、宣傳頁也即時出現在各賣場和銷售終端。一時間蒙牛宣傳攻勢銳不可當。正是因為抓住了這個機會,蒙牛的銷售額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一山可以容多虎
蒙牛人明白,只有營造出和諧的生存環境,才可能獲得順利發展的機會。
在蒙牛誕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和伊利的關系曾經十分緊張。但是蒙牛認為,競爭可以雙贏,一山可以容多虎。既然「賓士」和「寶馬」可以在德國並駕齊驅,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可以共同引領全球飲料市場,蒙牛就可以和伊利等草原乳業品牌一起發展,一起壯大。
於是,蒙牛喊出「草原品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口號,進而提出「為內蒙古喝彩」的口號,努力尋求與競爭對手和睦相處之道,實施「共生共贏戰略」。從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蒙牛推出了公益廣告——《為內蒙古喝彩,中國乳都》。在所投放的300多幅燈箱廣告中,蒙牛不僅宣傳了內蒙古企業團隊,也借勢提升了自己的形象,蒙牛的最大競爭對手伊利赫然排在首位。此外,在冰淇淋的包裝上,蒙牛直接打出了「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如此謙卑,高抬競爭對手,使競爭對手也無話可說。窪,然後積;屈,然後彈;蒙牛用自己的謙遜促進了地區品牌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帶動整個草原乳業進入良性競爭階段,不僅為自己爭取到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還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蒙牛正是遵循著他的開創者牛根生的座右銘,以高超的創意一次次開拓自己的品牌市場,用高尚的道德一次次維護著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懈的努力中,蒙牛人成就了自己的功業,不懈的努力中,蒙牛人煉就了今天馳名天下的品牌——蒙牛乳業。
蒙牛乳業集團創造了中國民營企業超速發展的神話。從1999年創立到現在,僅僅5年,蒙牛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項驚人之舉——花2億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個蒙牛澳亞示範牧場。這個牧場將歐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亞洲式的種草、養牛、擠奶技術集於一體,簡直就是個「牧場聯合國」。蒙牛此舉意欲何為?日前,記者在呼和浩特,采訪了蒙牛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
蒙牛建了個「牧場聯合國」
記者:這個牧場與其說是一個踏踏實實養牛擠奶的牧場,不如說是刻意做出來的全球牧場展示。
牛根生:做「牧場聯合國」的確是為了做示範。這個牧場位於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共佔地8848畝,中心是圓形的參觀大廳,廳外有三個示範區:緊挨展廳的一圈是擠奶示範區;擠奶區連著養牛示範區;外圍是牧草示範區。
在擠奶區可以看到當今世界各地最現代化的擠奶平台,有歐洲小型牧場用的「機器人式」、澳洲中型牧場用的「轉盤式」、美國大型牧場用的「魚骨式」等。擠奶機器人目前在中國還僅此一個。擠奶機器人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務。牛想什麼時候擠奶就什麼時候擠奶,想擠幾次就擠幾次。機器人每次都會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擠奶」的程序工作,而且在擠奶的時候,還有音樂伴奏,讓牛在快樂的心境下泌乳。再如澳洲的「轉盤式」平台,一次可給60頭奶牛擠奶。牛上了轉盤後,邊吃草邊擠奶,轉了一圈,奶也擠完了。
記者:建這樣一個大而全的「牧場聯合國」,會不會賠本賺吆喝?
牛根生:除了展示,這個牧場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營實體。牧場是由蒙牛乳業集團、澳大利亞澳亞公司和印度尼西亞三林集團三方共同投資、設計和興建的。飼養規模約為萬頭奶牛,是我國目前最具規模效益的大型牧場。這個牧場由中、美、英、澳、印尼、紐西蘭、新加坡等7個國家的專業人員參與建設和管理,把國外的養牛技術原汁原味地搬進來:洋人牽來洋牛,建起洋牧場,用洋管理、洋技術、洋設備,產出的奶供給蒙牛。
與以往注重引進牛群的做法不同,蒙牛建這個示範牧場,第一次從「奶」上做文章。洋人為賣奶賺錢而到中國來養牛,交易的是奶,而不是牛,因此牽來的應該說是世界上的高產奶牛,每頭牛年均產奶量在8噸—10噸之間。牧場里良種牛生的子牛,每年將以數千頭的數目進入周邊中國百姓的家庭牧場。這樣做,肯定不會賠本賺吆喝。
看看外國人怎麼養牛
記者:蒙牛建這個牧場是為追求轟動效應而作秀,還是有別的考慮?
牛根生:不是作秀,蒙牛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中國奶牛飼養方式跟上世界腳步。雖然蒙牛讓百萬奶農脫貧致富,但中國養奶牛的方式太原始、太落後了!中國80%的奶牛還散養在奶農家裡,檢疫、擠奶、收奶、運奶等環節都存在問題。我經常到世界各地去考察牧場,國外的一個大型牧場就養了成千上萬頭牛,而我們許多奶農還停留在一家一戶一頭牛的階段,我們一頭奶牛年產奶三四噸,不及別人的一半。差距太大!
國際示範牧場的建成,帶來的是觀念的革命,比引進牛群和技術更重要。試想一下,我們有多少人有條件出國?即使有條件出國,也沒有條件到世界十幾個國家的幾十個牧場去專程參觀。而蒙牛卻讓中國的奶農(尤其是養牛大戶)以及村長、鄉長、縣長、市長甚至省長們,在一個小時之內,在一個小環境中,就能遍覽全世界的種草技術、養牛技術和擠奶技術。大家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國外的奶牛原來是這樣養的!」這比他聽一萬個故事更具有示範性和沖擊力。
記者:這個牧場能使蒙牛獲益多少?
牛根生:獲益有限。不過,我們的理想是「百年蒙牛、強乳興農」。蒙牛已經是中國乳業的老大,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樣子。示範牧場建起來,誰都可以來參觀,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大家都可以來學,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使中國的種草、養牛、擠奶技術,快速實現與歐美發達國家百年經驗技術的接軌!這是推動中國乳業發展的大事。業內人士這樣評價我們:國際示範牧場是中國奶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它預示著中國奶牛養殖業將由分散養殖型向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要做世界乳業老大
記者:您提出過,蒙牛的戰略目標是用5年—10年時間,成為中國和世界乳製品專業製造商的領導者。蒙牛現在已經是中國乳業老大,如何才能成為世界乳業的老大?
牛根生:蒙牛乳業一直都以國際競爭的眼光來制定發展戰略,整合全球有效資源。2002年12月19日,摩根斯坦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等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共同向蒙牛注資2600萬美元。投資商看好的是蒙牛良好的發展態勢,而蒙牛看重的是投資商的國際化背景。這些國際金融資本的注入,使我們的股權結構更合理,管理更加規范。今年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也是花全球股民的錢,來做中國乳業的事。
蒙牛企業文化的特徵:兩高、兩強、三型
兩高--目標高:全球乳業的領先者;境界高:百年蒙牛,強乳興農。
兩強--企業文化創新力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強。
三型--學習型、尊重型、競爭型。
◆蒙牛的戰略目標:
以國際競爭的眼光來制定發展戰略,強化學習型企業文化建設;用創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資源,用5-10年時間,成為中國和世界乳製品專業製造商的領導者。
2003年:中國乳業領導品牌
2010年:世界乳業領先品牌
◆蒙牛人的價值觀:
只有變化才是宇宙的真理,所以人要適應變化,並主動地去創造機會,在不斷變化中,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1)人的價值大於物的價值
(2)企業價值大於個人價值
(3)社會價值大於企業價值
◆蒙牛人的工作觀:
把生活和工作理解成一個學習、創新、創造意義的過程。
◆蒙牛企業文化的三個氛圍
(1)制度氛圍是保證
(2)物質氛圍是基礎
(3)情感氛圍是核心
蒙牛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經營理念
百年蒙牛 強乳興農
◆企業精神
學習溝通 自我超越
(1)學習溝通:每一位蒙牛人都要致力於在團隊中減少相互之間的誤解和被誤解。
(2)自我超越:勇於跟自己較勁兒,把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做完整、做到位。
◆企業宗旨
對用戶:提供綠色乳品,傳播健康理念
對客戶:合作雙贏 共同成長
對股東:高度負責 長效回報
對員工:學習培訓 成就自我
對社會:注重環保 回饋大眾
管理理念--科學化、市場化、系統化
人才理念--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
質量理念--產品人性化、標准全球化
◆蒙牛的使命
為國家創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卓越企業;
為民族創建一個具有百年發展力的世界品牌;
為提升消費者的健康品質服務;
為員工搭建人生價值的實現平台。
◆蒙牛的核心競爭力
以成功經營人心為終極目標,以雙贏利益機制和學習創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資源,實現戰略目標的能力。
◆蒙牛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
(1)誠信:百德誠為先,百事信為本,誠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2)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報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則。
(3)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讓人人都感到偉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義。
(4)合作:二人為仁,三人為眾,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在合作中共贏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則。
(5)分享: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與別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沒有分享,就沒有團隊的成長。
(6)創新:創新是舊的資源新的整合,創新是蒙牛事業發展的靈魂,與時俱進是不斷創新的關鍵。
◆蒙牛的獨特節日
學習節:7月19日
將學習成果與半年工作成果總結相結合的一次團隊分享共贏的節日。
感恩節:11月份的最後一個周五
11月份的最後一個周五是國際通行的感恩節。蒙牛將這一天做為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對我們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費者進行真誠答謝和感恩活動。
◆蒙牛企業文化的綜合表述
以誠信構築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強乳興農為蒙牛的使命;用學習溝通和自我超越的企業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時間成為中國和世界乳業的領先品牌。
蒙牛企業文化的內涵
◆蒙牛是什麼?
(1)誠信蒙牛 綠色蒙牛 科技蒙牛
(2)蒙牛是草原
◆蒙牛人的特徵
有胸懷、有遠見、有思維、有品格
胸懷:草原一樣遼闊(胸懷多寬 事業多寬)
遠見:雄鷹一樣高遠(登高望遠 舉重若輕)
思維:駿馬一樣馳騁(思維超前 觀念創新)
品格:哈達一樣高尚(潔白無暇 坦盪真誠)
◆蒙牛人的座右銘
(1)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2)以蒙牛事業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為己有。
(3)當今社會,觀念、思維方式的革命,遠比技術、軟體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4)做正確的事情,然後把事情做正確。有所為有所不為。
(5)大道行簡。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情做完善。
(6)世界上沒有奇跡,只有專注和聚焦的力量。
◆蒙牛企業廣告語
(1)百年蒙牛 強乳興農
(2)蒙牛是草原
(3)蒙牛綠色乳品 傳播健康理念
(4)誠信蒙牛 綠色蒙牛 科技蒙牛
12字基本方針:服務、協調、激勵;管理、監督、控制
◆服務
為蒙牛集團全員實現成功人生提供全方位服務
為事業本部提供促進業務發展的資源整合服務
為事業本部提供保障正常運作的綜合管理服務
◆協調
協調蒙牛集團與外界大環境的關系:各級政府、行業、新聞、金融、公眾等
協調事業本部之間、事業本部與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資源分配和合作關系
◆激勵
在集團內部培育和推廣以實現雙贏為目的、具有蒙牛特色的激勵文化
在集團內部建立和推廣面向全員、有形和無形價值相結合的激勵體系
◆管理
負責高層人力資本管理;
集團內高層管理人員的引進、任免、考評、培養、發展
負責蒙牛核心品牌管理;
"蒙牛"品牌的CIS開發與執行管理、企業形象宣傳、品牌維護
◆監督
對事業本部的產品質量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和檢查
對事業本部的財務管理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和審計
◆控制
收入研究集團發展戰略,做好超速成長過程中的戰略控制
建立風險預警防範系統,做好超速成長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㈨ 《蒙牛與伊利———中國兩大乳業巨頭的快速成長與營銷策略》。
1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健康的經營理念,這才是企業發展的首要前提,對於食品行業來說,消費者最關注的是產品的質量問題,而這也是企業的立足之本。將以健康的產品為先導,將消費者健康作為一貫追求的目標,這便使得兩家企業能夠在1999年因出現多起劣質奶粉事件而日益不受信任的中國奶粉市場中脫異而出,成為中國人相信的放心品牌。
2永遠不忘產品的核心優勢和品牌的核心價值,兩家出自茫茫蒙古草原的企業,在遠離污染、貼近自然,其液態奶尤其鮮奶自然讓人放心。對於奶源的優勢這點上,兩家企業毫無保留的進行宣傳,給以消費者良好映像,。
3始終警惕轉瞬即逝的市場機會 ,社會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的、體育的、文衛的、社會的、經濟的等等,都是企業可以利用的機會。在這點上,蒙牛在抓住機遇方面,有著極其敏銳的眼光,蒙牛的神舟5號公關活動,抓住了中國人五千年來飛天夢實現的一瞬,在關鍵時刻的寫上這一筆,最為絕妙的,還帶上了全民強身的色彩。不得不讓對手屈服。
4要清醒認識執行是保證公關成功的關鍵,確保執行的及時性與層次性,蒙牛在神五成功返航之時及時地進行了廣告攻勢,這攻勢滲透到了每一個可以覆蓋的角落,具有深層次性,起到了深入人心的作用。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當年奧運會期間的伊利火炬冰淇淋,那也是這條原則的體現,只是當時蒙牛依然是個小工廠,這些是題外話了。
5針尖對麥芒式的成長之路,這未嘗不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在剛啟動市場時,蒙牛隻有區區1300多萬元的資金,與伊利、草原興發這些大企業相比不過是個相當於「指甲蓋」大小的小廠,為此,蒙牛將做出了「為別人做廣告」的決定,將「為民族爭氣、向伊利學習」、「爭創內蒙乳業第二品牌」、「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蒙牛乳業——我們為內蒙古喝彩」等廣告打在產品包裝上,事實上,這些廣告看似是對伊利的贊賞,同時也使蒙牛和乳業第一巨頭伊利並駕齊驅,在消費者心裡留下深刻印象。而蒙牛這種「謙虛、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寬廣的胸襟,同樣令人感到尊敬,獲得了業界的口碑。其實這些只是表面的,實際上,以蒙牛當時的實力、地位和產業規模,這些品牌都令蒙牛難望項背,但蒙牛通過廣告使自己與對方平起平坐,卻使消費者感覺蒙牛與這些品牌一樣,也是名牌,也是大企業。
6.值得借鑒的消費者公關策略,從「超級女聲」的娛樂營銷4億觀眾狂熱追捧、900萬個簡訊投票、紅遍大江南北的平民娛樂秀,再加上電視、網路、報紙、雜志等「海陸空」式傳媒的跟蹤報道,過去的一年裡,蒙牛利用「超級女聲、想唱就唱」這一看似簡單的電視節目,將娛樂營銷的概念運用到了極致,而藉助「超級女聲」這一平台,也使蒙牛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其主推「蒙牛酸酸乳」這個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可以說,「超級女聲」不僅創下了中國傳媒史上的奇跡,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娛樂營銷的經典案例。而在這一片熱鬧之後,盡管蒙牛還沒能追趕上他的老大哥伊利,但他的經營業績由此也突飛猛進,在2005年,其全年銷售業績達到了108億元,同比增長50%,凈利潤高達4.5億元,同比增長了43.7%。
7而伊利恰恰與蒙牛相反。在消費者的投入上,伊利幾乎沒花一分錢,反而在一開始就利用其企業的身份展開了強大的政府公關能力。2005年,伊利集團出資3000萬元支持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文化、體育事業建設,其中,2000萬元用於呼和浩特創建文化大市,500萬元用於發展自治區文化事業,500萬元用於為參加08北京奧運會和下屆全運會的內蒙古籍運動員提供補貼、獎勵,以及改善自治區體育設施。伊利強大的政府公關能力,最終使其擊敗蒙牛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贊助商。這一點上,誰會認為洛杉磯奧運會上富士擊敗柯達那一幕不會重新上演了,不過鹿死誰手也尚未可知。
8 從單純借力到合力造勢,過去很多企業找代言人或冠名贊助某個活動,總想著單純的借哪個人或活動自身的影響力去推廣自己的產品,總等著那個人、活動自身去發展、提升影響力,總算計著她或它或他帶給我什麼,而不是「你帶我、我推你、大家互動,蒙牛在「超女」相關的推廣上,除冠名本身的1400萬外,還花了近8000萬在帶有超女形象的產品包裝、賣場活動以及各種形式路演、戶外平面電視廣告。以至於有人說是蒙牛提升了超女。但蒙牛的看法更客觀:我們共同造就了神話。
回答者:jxcd25520 - 魔法學徒 一級 1-3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