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託剛兌寫進法律嗎
剛兌不會寫進法律,信託不允許承諾本金及收益保證,也不承諾剛兌。只是現在信託公司都很愛惜自己的聲譽,而且信託業整體風險不高,所以信託公司幾乎都剛兌了。就好比你在銀行買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最後能拿到本金及預期收益。信託也是這樣。
『貳』 求財產收益權信託融資模式
該類信託模式幾乎等同於資產證券化產品。該類模式的信託,是將存量的持有性物業內或出租性物業容作為信託財產,將該類物業自身日常產生的租金收入或經營收入等穩定的現金流作為前提,發行財產收益權轉讓信託,房地產企業將信託受益權轉讓給投資者並取得相應對價實現融資,或者將受益權抵押進行債務融資。然後,將募集的信託資金交由該類物業所有人,按照信託合同約定的信託目的或投資方向加以運用。將固化、積壓、沉澱的資產盤活、變現,因此具有極為強烈資產證券化功能,也是我國迄今房地產信託所有模式中,最接近國外發行的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的一種信託產品。
『叄』 誰能給我通俗的講一下什麼是信託。標準的解釋里信託分為委託人,收託人,受益人,受益人和委託人不是一個
這么說吧,你有100W資產,但你不會打理,越理越少,而你又非常信任我,所以你把資產委託給我,讓我打理,(這個資產的所有權在你,而管理權在我),規定個期限,一般按年算,你再指定一個受益人,就是這個資產到時候不論盈虧,都給受益人,受益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親人,還能是陌生人。而我也能從中獲得酬勞,這個具體數值看約定簽的合同。
『肆』 信託市場與間接金融市場有什麼區別
一、簡介:
現代信託:現代信託的形成,標志著自然人為受託人的民事信託向法人為受託人的商業性信託的轉變。以受託人盈利為目的承辦信託的活動,使信託成為一種商業行為,使信託業務成為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信託成為一種商業行為後,特別是其特殊的制度優勢成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信託這種服務方式的需求和供給的總和就形成了信託市場;也可以說信託服務業實現其價值的領域即為信託市場。信託市場與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市場。
間接金融市場:是指以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信用中介進行融資所形成的市場。在間接金融市場上,是由資金供給者首先把資金以存款等形式借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二者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再由銀行等機構把資金提供給需求者,又與需求者形成債權債務關系,通過信用中介的傳遞,資金供給者的資金間接地轉到需求者手中。
二、區別:
(一)風險控制
(二)信息生產、信息不對稱及處理
信託融資、權益融資和債權融資在信息產生及信息不對稱的處理既能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區別,它們共同的對手就是各類市場企業主體。考慮到投融資關系人之間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完備性存在市場機制失靈的可能性,以及存在信息不對稱可能帶來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一系列能導致資源配置無效率的問題。當然,知識的欠缺也是一類信息不完備問題,它會扭曲投融資關系人之間最優化行為,從而導致資源配置無效率。對信託融資、權益融資及債權融資在信息生產及不對稱的處理上的比較,可以從兩方面展開。
首先,三種融資模式在信息產生和擴散機制的區別。相對於債權融資,權益融資具有較高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一方面其中存在自動生產信息的機制,例如有大量的信息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等被強制要求披露,還有大量的針對這些初始信息的加工信息,像各種分析報告等,另一方面信息在其中也易於傳播和擴散。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所有與資產定價相關的信息包括未公開的私人信息都會反映到價格上,從而價格就成了信息的集成器,投資者的行為反映到了價格中在權益融資中,從而判定資產是否被市場正確定價來判斷是否通過交易去獲得額外的收益。與此同時,權益融資中的價格還能體現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權益融資中,投資者可以自由地表達對客觀風險的主觀感受,並通過交易將風險偏好清楚地顯示在價格信息上。
與權益融資可以製造大量的信息不同,債權融資直接生產出的信息是有限的,甚至是單一的,主要是存貸款利率以及相關的信用評級信息等。債權融資公開性和透明度較差的特性也使得信息不容易傳播和擴散。此外,與在權益融資中投融資關系人之間可以清楚地顯示出風險偏好不同,對債權融資來講,所有存款人都是同質的,其風險偏好難以通過債權融資傳遞出來。這樣,雖然理論上也能論證,通過債權融資的信貸市場可能也可以如同證券市場一樣吸納私人信息,為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恰當的價格信號。但由於在存款人信息上存在缺失,這種價格信號也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甚至無效率的結果出現。但是,權益融資大量信息的產生也不是始終具有正面作用,它會導致價格的波動,而價格波動可能給投資者資產帶來損失的風險。還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權益融資中的信息也有「噪音「。這些「噪音」可能會干擾資產的准確定價,從而使價格信號的可靠性受到影響。此外,權益融資在產生信息上的優勢也存在悖論。既然價格是信息的集成器,並反映了全部信息,投資者只需要把目光盯在價格上就可以了,那麼他們也就失去了動力去收集信息並作出反應。如果所有的投資者都這樣做,則價格就不會反映全部信息。
信託融資在信息產生的處理上也突出體現在信託制度優勢、信託專業管理人才及信託平台的結合,可以有效化解權益融資的海量信息及信息「噪音」的影響資產的價格,能很好的克服了權益融資在產生信息上的存在悖論,另外,因為信託業務滲透到融資公司及具體項目上,信託由於專業的管理水平以及信託業務可以橫跨金融市場及產業市場,也就是說信託可以通過股權投資方式直接進入企業的決策和日常管理,這樣的業務是銀行所不具體的優勢,信託可以投資於產業市場,特別對於現代產融結合日趨緊密的趨勢於更具明顯的優勢,這對於信託集中資源判斷各類信息的能力比個體投資者要更全面准確,減少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經濟決策的失誤所帶來的損失。另外信託通過設置各類信託產品滿足市場上不同投資者的需要,募集社會上閑散的金融資源集合成可以投資於經濟發展過程中急需資本的各類企業,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對於信息不對稱方面,在權益融資中,投資者直接面對企業。而投資者個體受自身的知識欠缺及或受限於財力有限,比較難以掌握企業全面的信息,因此,容易產生信息的不對稱問題。權益融資對此的應對之道主要是「以腳投票」的機制,通過市場的事後懲罰來防範企業的道德風險,即有意公布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但是,這種防範機制使投資者自身也付出了承擔資產價值波動風險的代價,同時它還容易引發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可見信息不對稱是市場融資的一個軟肋。與權益融資中的投資者個體相比,債權融資在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在我們國家,目前相對於權益速效,債權融資的優勢在於擁有大量穩定的客戶資源及網路平台,同時也有足夠的財力,因此,容易獲得企業較全面的信息。
根據博弈論相關結論,債權融資可以有效減少貸款的事後道德風險。當雙方的博弈是長期的時候,企業的最優對策就只能是恪守信用。債權融資特殊的業務性質也增強了長期關系對它獲取企業全面信息的作用。債權融資因信貸與企業建立的緊密關系而形成的信息優勢,還增強了其在企業資產重組市場上的重要性,使之可以更便利在企業之間進行資產再配置。但是當企業資產重組市場是分立市場時,它易受交易摩擦的影響,有償付能力的企業去尋找破產企業的替代資產,但並不是總能找到匹配者,而信託融資的制度優勢、靈活的業務模式及跨行業的資源配置功能可以為融資者提供綜合的金融服務,滿足融資者的融資需求。此時,另外信託融資可以作為一個集中統一的市場出現,處於財務困境企業的資產和購買者的信息在其中可以很充分地獲得,使得不匹配問題更容易被克服。另外,企業與債權融資機構之間的緊密而長期的關系,也會存在著負面作用。任何長期合同都存在著「敲竹杠」問題(Hart,1995),即合同的一方可能利用自己有利的討價還價位置,從合同的另一方去榨取租金。考慮到債權融資可以同時和很多企業打交道,掌握很多企業的信息,並且這些信息並不容易被其他債權融資所了解,因此,它相對於單個企業而言,處於有利的討價還價的位置。債權融資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位置去擠壓企業的租金。
信託融資在集聚和配置金融資源過程中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相比較債權融資與權益融資方面有突出的優勢,主要本源於信託的功能以及業務優勢的靈活性和創新性,特別在資金融通過程中,無論是債權融資還是權益融資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金融服務時滯和偏差及契約的不穩定性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信託融資可以通過產融結合,產業部門和金融部門之間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就金融信息和金融服務進行溝通,能很好的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經濟決策失誤及金融服務偏差問題。產融結合在資金和信息集聚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發揮信託調控企業經濟運營的功能,提高資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置效率,有效聚集、靈活調度資金,提高產業部門的經營效率。同時,信託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擴大其融資和投資功能,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同時,產融結合形成的信息一體化效應可以解決由於信息不對稱形成的外在契約的不穩定性,通過金融結合與產權結合的雙重聯系,將外部契約內部化,降低外在金融安排的不確定性。另外,由於信託業務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在產融結合過程中除了發揮信託融資的中長期優勢外,還可以根據資本市場的運行情況及經濟運行周期進行逆周期進行短、中及長期結合運用,信託正是這種結合信託功能及金融功能的結合體,在提高金融資源的跨時空配置效率的同時克服了債權融資與權益融資本身難以克服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的問題。
信託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信託和其它金融機構對金融資源的配置作用機制不一樣,對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果也存在區別;相對於證券公司而言,信託公司可以直接從事產業投融資,也可以協助上市公司提供公募性融資服務,又可以為各種非上市公司提供私募性融資服務。「信託構架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託管人與投資項目的多邊金融信用,既可融資,又能融物,是連接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混合信用形式,體現的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及商業信用關系」。信託盡管與商業銀行在金融資源來源與運用方面不同,但是與銀行一樣,信託公司在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同時,信託公司不但將金融資源投向生產性較高的項目,而且還能夠同信託市場一起為金融資源需求者和金融資源供給者提供包括產品的未來價格信息及關於投資項目的各種信息等,這些信息既有助於金融資源需求者正確制定和執行其投資決策,又有助於金融資源供給者為金融資源需求者提供金融資源,信託機制能夠促進金融的流動性提高資本配置效率。
依據艾倫和蓋爾分析原理,信託融資在開展業務過程中通過與企業建立長期的關系來化解企業貸款時事先的逆向選擇和事後的道德風險。特別在關系型的信託融資模式是與權益融資和債權融資相互區別的一個重要點。任何金融交易都會在交易雙方之間形成一種關系。而權益融資良好的流動性,這些投資者可以在任何時間賣出其所持有的證券,因而他們並沒有多少積極性去和企業接觸,去了解企業,監督企業。而考慮到單個投資者對企業幾乎沒有多大影響力,企業也就沒有什麼積極性和投資者接觸。所以,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是鬆散的甚至短暫的。而信託融資與項目合作的工作中銀行可以充分地掌握企業信息,從而消除貸款的事先逆向選擇。
(三)運行成本
(四)流動性效應
流動性問題一直是融資者選擇不同融資方式的的主要因素之一,信託融資、債權融資及權益融資三種融資方式由於各自己的運行機制、產品設置及交易結構等存在明顯的差異導致其資金的流動性也有不同,根據阿羅—德布魯完美市場的假說不存在流動性問題,但現實不存在這樣的市場,資產能否順利按照其現值變現涉及投投融資關系人之間都會面臨流動性問題,如果流動性缺乏,那麼在流動性需求的約束下,經濟關系人之間可能偏好收益好、周期短的項目,那些流動性差但回報高的項目,可能就難以融資,而這樣的偏好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到投融資項目的均衡發展,另外一方面也影響到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如果建立流動性提供機制,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會得到提高。信託融資、權益融資和債權融資都能提供流動性,即它們在這方面都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但它們提供流動性的機理和功效卻不盡一樣。權益融資的流動性依賴於市場的深度,市場具有足夠的深度又是市場能夠存在的前提。權益融資可以滿足投資者追逐流動性差但回報高的項目。債權融資則是通過將流動性風險內部化來為投融資關系人之間提供流動性的。一方面它對投融資關系人之間的流動性有堅定的承諾,要隨時滿足其提款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則作為投融資關系人之間的代理人,去介入流動性差但回報高的項目。但是債權融資在提供流動性方面也存在脆弱性。債權融資提供活期存款合約具有多重均衡,比如銀行擠兌就是其中的一種。而當這種不幸的均衡出現時,實體經濟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與權益融資中資產的流動性相比,債權融資資產的流動性是較差的。這樣,債權融資就將原先是投融資關系人之間要面對的流動性問題,轉化成了自己的問題。它能夠這樣做的原因也在大數定律,即很多人同時提款的可能性可以小到忽略不計。如同大數定律保證了權益融資的流動性一樣,大數定律也保證了債權融資能提供流動性。但與權益融資不一樣的是,權益融資提供的流動性是通過投融資關系人之間之間的交易實現的,權益融資自身不需要面對流動性問題,即它與投融資關系人之間沒有交易,但債權融資卻要面對流動性問題,所以,它要留有準備金,持有一部分流動性好的資產,以備滿足投融資關系人之間流動性需求,對過於長期的項目,也傾向於持保守的態度。從保證流動性角度看,權益融資的存在改善了債權融資的資產結構,使之可以持有高流動性資產,從而也改善了後者的處境。有學者研究發展現代債權融資利用權益融資提高自身流動性的新趨勢。上海契石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解答,如商業銀行現在有時會直接出售而不是保留全部貸款,還將信用卡、按揭等各種貸款證券化後加以出售。這樣,它在一定程度上就無須將流動性風險內部化,而將相關問題轉交給了投資者。不過,如此一來也會給以債權融資為主的中介融資模式帶來新挑戰。因可以直接或加以證券化後出售貸款,債權融資去甄別借款人、監督貸款契約履行的動力就會下降,從而使道德風險大大增加,以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伍』 有人說信託不但收益高,而且比較靠譜,是真的嗎
在投資理財市場,收益率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衡量風險的指標;還記得郭主席在陸家嘴論壇上說的話么?
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當時的這番言論,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屑一顧和嗤之以鼻。而從現在來看,這真的是一條投資的金科玉律。很多交了學費和學乖投資者,開始理性投資對於8%以上的理財產品碰都不碰,6%以上的產品都敬而遠之,寧願將錢購買銀行的大額存單和其他穩健型理財產品中。
這樣的操作有沒有錯呢?當然沒有,投資理財,本金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然而這樣做法有沒有問題呢?當然有!
投資理財的目標是在實現風險可控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而將錢放入大額存單,放入國債和其他銀行理財等產品當中;盡管實現了風險的可控,然而卻沒有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以至於產生了一定的機會成本。
關注筆者的朋友都知道,我接下來肯定要說信託了。現實中,信託產品的收益率長期顯著的高於同類的理財產品,這是不爭的事實。隨便查詢一家信託公司的產品收益率,普遍在7.5%以上;8%-9%已經是常態;如果金額夠大,那麼10%左右也是有可能的。
面對如此之高的收益率了,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惑,信託產品是否隱藏著更大的風險呢?並不是。信託產品的高收益收益率說明其產品存在一定風險,然而比起不靠譜的網貸和私募而言(非法集資就不說了)。信託的風險完全處於可控的狀態,這個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已經給予論述。
2018年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數據顯示,平均收益率是7.90%,相對2017年有一定幅度的提升,這主要源於2018年資金市場的緊張以及企業融資渠道的收窄。當然,信託收益率也是與市場流動性水平以及企業信貸融資難易程度相關的。
今年以來,各類房地產信託和徵信信託發行量較去年出現大幅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地方債發行放鬆和大型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通暢。因此,今年以來出現了頻頻出現的信託產品火爆和秒光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看到在一系列制度優勢的基礎上,信託較較其他機構能夠對風險實行更大程度的把控,從而也就應該獲得的相對於銀行理財、券商資管等更高的收益率,而且這個收益率是相對安全和可靠的。
即使超過了郭主席所說的8%,其風險仍然處於可控的范圍之內;而且歷史上實質性違約的少之又少,即使是「雷王」中江信託,很多四五線城市的政信類信託項目也陸續實現了兌付,畢竟有抵押,有擔保以及其他各類風控措施,所以無法實現兌付的是少之又少,比草根、錢寶網等有著本質的區別。
希望投資者能夠深入了解信託這一產品的特點,了解其高收益的來源;選擇投資理財一定選擇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這是實現可持續收益的根本的因素。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而將錢投了各種非法傳銷機制當中。你收獲的也許只是一點點利息,而失去的卻是全部本金,甚至是養老生活的全部保障。
這是已經發生,並且還將發生的事情。所以,投資千萬條,靠譜第一條。選擇靠譜的理財機構和顧問,才是資金安全的保證!
『陸』 黃金信託是什麼
所謂信託,通俗地講就是將自己的財產委託他人代為管理和處置,而黃金信託,則指信託財產投資方向局限於黃金市場領域。
和其他黃金投資模式(如黃金期貨、實物黃金、紙黃金投資等)一樣,黃金信託也屬於一種黃金投資方式,所不同的是,黃金信託投資者參與黃金投資的途徑不同。威爾鑫黃金分析師楊易君向《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黃金信託為間接投資,主要委託投資於黃金市場的專業機構進行黃金市場的集合理財。信託機構選擇的黃金投資品種,委託人只有知情權,不能對受託人的市場經營及品種選擇進行干預。受託人可以選擇黃金期貨、實物黃金投資、紙黃金投資等其他黃金投資品種。
事實上,投資者也可以直接參與上述市場,但如果缺乏專業的市場分析及風險控制能力而盲目參與,將會面臨較大風險,如果是參與衍生品市場則會面臨巨大風險。投資者選擇黃金信託這種投資模式,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圖個方便。
國內的黃金投資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盡管目前我們發行的黃金信託產品的規模都比較小,但是我們看好未來市場的發展前景。此外,黃金投資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投資品種,而國內市場上的投資者其實也有非常大的投資需求。從此前的紙黃金、實物黃金等投資熱就可以發現民間投資的需求很旺盛。因此可以說,黃金雖然是個小品種,卻有著大市場。而金交所、期交所等機構也特別想為投資人提供更多渠道來進行黃金投資,所以今後類似黃金信託等投資將成為眾多正規黃金投資渠道的品種之一。
黃金投資相比其他種類的投資,其實是一種更為穩健的投資渠道。因此大部分黃金投資人的風險偏好都是比較小的,投資黃金更多的是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進行。他們並沒有特別高的預期投資目的,而是希望能夠分出一部分資金來完善投資結構。所以也提倡投資者要抱著投資而非投機的心態來做黃金信託的投資。
黃金信託與其他信託產品相似,投資門檻都比較高,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起始投資金額只適用於高端投資者。
『柒』 中國的信託是什麼
中國的「信託」究竟是什麼,其是怎麼構建的?
信託本質上就是債務的私人配售。
信託投資者必須滿足既定的財富要求(數百萬元資產很尋常,所以投資者是高凈財富的個人和企業),同時投資額有最小的門檻(比如說一百萬元)。信託的吸引力在於,其能實現的收益比傳統銀行存款高很多,通常有10%甚至更高,而受到管制的多年定期存款只有單位數的收益。信託的資金投資於眾多經濟部門,包括不同的工商企業,地方政府基建項目(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
正如我們銀行的研究團隊寫道的,29%的信託資產被投資於風險較高的工商業部門。
不要把信託和理財產品搞混了。理財產品的受眾是更廣泛的個人投資者,最小投資額也小多了。理財產品通常通過銀行或券商出售和管理,存在保本型和非保本型(明確提供擔保的理財產品會出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於其他不保本的產品,部分投資者會認為存在隱含的擔保)。來自理財產品的資金可以投資一系列的產品,包括企業債券、信託貸款、同業資產、證券化的貸款和票據貼現,所以理財產品最好被理解為是一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其它金融產品的資產池。
信託與中國「影子銀行」部門的關系是?
至2013年年末,中國信託資產總額高達10萬億元。雖然佔中國信貸存量的比重較小,但最近幾年信託資產一直以超過50%的年增速增長。根據我們的分析,2013年信託對凈新增信貸增長的貢獻達到2萬億元,佔2013年社會融資總量的超過1/10。
一些客戶一直向我們咨詢,中國信託業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也被稱為「渠道(conits)」)的區別,後者在美國金融危機中有突出「貢獻」。SIVs是表外工具,同時通過發行短期商業票據獲得融資(「資產支持商業票據」),期限通常是幾天到幾個月。開始的時候,這些SIVs投資風險相對較低的短期應收賬款,但隨著時間推移,SIVs的投資轉移到更復雜更長期的結構性產品,比如說次貸按揭支持證券或CDOs。在2007年,對這些資產質量的質疑不斷增加,SIVs的市場融資環境也很快地惡化了,最終需要發起SIVs的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並把資產合並到其資產負債表上,這加劇了銀行的資金壓力和資產減記。
類似的,中國信託業也與銀行有著聯系,信託也有表外屬性(還包括很多理財產品),以及也存在期限轉換(雖然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託的例子中投資者通常會接受1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投資周期,短貸長投的問題並沒有大部分SIVs那麼極端;而理財產品通常也只有3-12個月的投資期限)。重要的不同點還包括中國信託資產相對簡單——通常是貸款,就象這次中誠的案例,而且中國銀行體系通常是依賴國內融資的(很多SIVs是跨國籌集資金的)。
為什麼一隻信託產品的違約可能性如此重要?
因為大量的信託產品按計劃將在今年到期,如果發生違約,將為誰將承擔損失設定了先例。
在我們去年對中國信貸前景的詳細研究中,我們明確地指出「移除隱含擔保」是爆發大規模信貸危機的四個潛在「風險導火索」之一。如果投資者承擔主要損失變成事實,並導致其它投資者撤走通過不同「影子銀行」渠道投資的資金,那麼整體的信貸環境理論上可能會急劇緊縮,並對經濟增長造成嚴重的傷害。
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在當前環境下一隻信託產品的違約與其它「影子銀行」產品違約相比,可能被視為存在較小傳染性風險的。
第一,信託產品是明確不存在擔保的,無論是信託公司還是分銷商。
第二,信託產品的投資者基礎通常是人數相對較小的富人/資深投資者(這里談及的中誠信託產品的投資門檻是300萬元)。這與受眾更廣的理財產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理財產品通常是投資經驗較少、個人財富也更少的個人投資者。
第三,該信託產品的特殊環境(貸款給產能過剩的行業,無法獲得關鍵的經營牌照,借款公司的所有者還遭到警方的逮捕)可能能令當局更容易地宣稱這是特殊案例。另一方面,如果當局感到有責任對該產品提供官方的支持,那麼在什麼環境下當局才安心讓任何一隻信託或理財產品違約就變得更不明確了。
政策制定者有哪些選項?
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根本問題是怎麼在1)投資者;2)信託公司和/或分銷銀行;3)政府和政府關聯經濟實體間分攤任何損失。可能的選項包括:
1.容許該信託產品違約(投資者承擔損失)。正如上面提到的,這將駁回了部分信託投資者認為存在隱含擔保的認知,因此將增加新信託產品或其它不保本產品(比如理財產品)更難獲得融資的風險,進而導致整體信貸環境的緊縮。積極的一面是,這將鼓勵投資者更為關注潛在的信貸質量,並在未來給風險更好地定價。
2.信託公司和/或分銷銀行提供支持(提供杠桿的機構承擔本金和/或利息的損失),並使隱含的擔保顯性化。雖然從法律上說,信託公司和工商銀行都沒有保本的義務,但如果政策制定者要求信託公司和分銷銀行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這可能會促進加劇潛在損失的確認,最壞的情況下,如果損失巨大,那麼可能需要融資充實資本或縮減資產負債表。因此,潛在資產的質量和盡職調查將是決定這些金融機構是否和可能要承擔多少損失的關鍵。在證明存在背後支持後,投資者對信託產品的需求可能會大增,但金融機構可能因為知道要承擔較大責任而在未來減低了發行這類產品的沖動。
3.政府支持的經濟實體提供支持(政府承擔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短期的市場可能會感到「松一口氣」,因為再融資風險將會被降低,同時銀行和信託公司都會「逃過一劫」。然而,對投資者和發行者,道德風險會被拉升,進而增加了未來信貸問題的風險。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嘗試通過間接提供支持來最小化道德風險(比如通過政府支持經濟實體或第三方,而不是公開地和直接地支持),並/或只是提供部分支持。在去年發生的例子中,當時「不知名方」,可能是為信託貸款提供一些土地抵押和擔保的地方政府,進入干預購買了一家鋼板廠的違約貸款,保證了中信理財產品投資者的全額償付。
如果金融機構或政府提供部分支持,一些選項的組合也是可行的。看起來,更多的觀察家預期投資者將至少獲得部分救助,這反映了對道德風險的擔憂和對傳染性擔憂的折中方案。除非出現明顯全部由政府出資的整體救助,否則,看起來信託行業的信貸環境很可能至少出現溫和的緊縮。一些中央政府層面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對違約持開放的態度,因為這將鼓勵更謹慎的風險評估,並有助於控制未來的信貸增長。然而,其它中央政府和很多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更傾向於防範問題的出現。特別是地方官員,他們可能已經感到了支持關鍵地方性企業的壓力在增加,官方理論上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比如說授予采礦執照來增加信託資產的價值。
投資者應該怎麼關注更大范圍的市場影響呢?
除了官方將如何應對中誠該信託產品可能違約的直接新聞外,投資者還應該關注其他顯示市場壓力的金融指標。一如既往的,銀行間利率是一個顯示銀行邊際融資成本的有用指標。
非銀行產品的收益率利差可能反映了它們被感知到的風險,雖然其他因素,比如說整體流動性的緊張,也可能造成影響。雖然我們沒有信託產品收益率的頻繁數據更新,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近已經走高。最後,信貸供應總量的數據也是需要關注的。如果融資環境開始緊縮,在每月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的數據上應該能明顯看到(特別是信託的部分)。
對經濟增長和市場的潛在影響是?
信託產品違約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因為其代表了存在兩大未知因素。
第一個未知因素是,違約導致的整體信貸擴張的變化,第二個未知因素是,經濟增長對新增信貸的敏感度。去年我們對經濟增長和信貸增長關系的研究顯示,月度平均社會融資總量3000億元的變化,會對下一個季度的真實GDP年增速造成80個基點的影響(進一步說,如果新增信貸持續下降,對接下來幾個季度的影響會逐步褪去)。
這比較靠近我們估計的2013年信託貸款的月度平均增長。所以根據我們對信貸敏感度的假設,融資環境假想性的大幅緊縮將會對下一季度的年化增長造成80個基點的沖擊,對下一年的同比增長大約會造成50個基點的沖擊。直覺上,估算中溫和的沖擊是因為信託部門在整體金融體系中相對較小的規模。
我們要強調,這里的計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只是粗略的說明,而不是一個預測。如果官方採取措施降低對信託貸款的影響,或其它信貸渠道加速增長填補這個空缺,那麼影響應該是較小的。如果溢出效應影響到非信託貸款,或對商業或消費者信心的打擊影響到實體經濟,那麼影響應該是較大的。
在信貸市場里,更能容忍損失的發生應該會導致高信用和低信用實體的進一步分化。
政策/信貸緊縮的傾向可能會在短期加大中國股市的壓力,特別是信貸依賴、投資依賴性強的周期性行業。投資者不大可能在選項1和2中獲益,因為違約選項可能會觸發傳染和對經濟增長造成風險(因此影響企業利潤),而「金融機構救助」的選項在結構上是沒有吸引力的(因此影響風險估值)。我們認為,選項3可能是唯一一個能支持短期市場反彈的選項,因為避免了直接的傳染風險,上市的金融機構也免於承擔損失——雖然以長期的道德風險為代價。
『捌』 信託是怎麼交易的
信託購買的渠道有信託公司的此財富(銷售)中心,銀行,券商,三方理財機構,甚至網上,通過這渠道你都能購買,不過各有利弊:信託財富中心網點少,產品單一,只有自己公司的;銀行的網點多,方便,不過產品也不多,而且多數為包銷項目,而且作為最大的渠道,往往定價低很多,同等產品收益低;券商產品還是基本符合市場定價的,不過產品也比較少;三方機構產品多,但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往往不能給你專業的指導(當然這不僅僅在三方,其他機構都有);網上自然不說了,不容易建立信任,不過咨詢豐富,可以學到足夠的知識,充分了解產品。
不管和誰買,信託合同都是和信託公司簽訂的,打款的賬戶也是信託公司名字開頭的賬戶,全國信託公司就不到70家,在信託業協會網站和中國銀監會網站上可以查到,為了安全,打款的時候可以電話問一下信託公司,不過有時候信託公司的客服也不知道自己的產品和賬戶的,上次我有個客戶打中融的中鐵十五局項目,問信託公司說沒有開始募集,結果下午就沒有份額了。所以打電話只是確認一下有沒有這個項目,至於其他的,不能完全聽信信託公司的客服。
另外,還有就是一般是先打款後簽訂合同,這可能讓新的投資者有些覺得不靠譜,其實這就是信託,好的項目,往往募集時間就幾天,甚至10幾分鍾,所以有時候根本就來不及送合同的,因此,客戶要保留自己的打款憑證,那上面的留言欄里信託公司一般要規定寫:某某(投資者)購買某某信託某某產品某某(購買數量)萬份,這就是購買憑證,相當於契約了,所以打款賬戶的確認很重要,有的信託公司有幾個賬戶,要確認好哪個是打款賬戶,否則被退的話,很麻煩的;
信託合同上會規定怎麼付利息,有按季度付息,按半年付息,按年付息,到期一次性付息的;還本方式也有到期一次性還本和分批次還本的,根據信託合同的約定,一般是到期後10天內會付足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
信託風險不大,不過現在規模積累到了6萬億,風險還是需要警示的,所以自己要選擇一些風控好的產品,如果不了解的話,也可以拿產品到網上讓大家給你分析一下。你可以到信託吧裡面看看,裡面有你需要的知識。
『玖』 信託產品登記與信託收益權流轉的推進會對信託產品託管產生什麼影響
信託產品登記與信託收益權流轉的推進肯定會對中國的信託業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1、信託產品登記是信託行業規范發展的現實要求。信託產品登記有利於加強行業信息披露,強化行業發展透明性,提升信託產品的公信力;通過信託產品登記,建立統一、全面的信託產品資料庫,也便於監管部門加強行業監管分析,實時掌握行業動態,強化風險預警與風險防範,確保信託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信託產品登記是提升信託產品流動性的迫切需要。信託產品登記對於信託產品非標轉標、提升流動性、降低信託流動成本,以及引進更多的信託產品投資人,活躍市場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信託產品登記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信託產品流通市場,利於形成風險分擔機制,助推行業健康發展。
3、信託產品登記是保障信託當事人權益的重要舉措。信託產品登記業務以受益人為單位,開立信託登記賬戶、對受益權份額確權、提供賬務記載和實時賬務查詢等相關服務,將從源頭上保障信託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使其持有的信託受益權具有第三方機構的權威認證,更有利於廣大受益人對信託公司進行監督。從長遠來看,信託產品登記業務或將逐步擴大到收益分配、質押凍結、受益權份額非交易過戶等其他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益人需求。
4、信託產品登記有利於信託行業整體發展。對信託公司而言,可以提高信託公司產品報數的效率,解放信託公司的後台維護人員,且信託產品標准化後,交易的需求將得到有效提升;對整個行業而言,由於數據是集中且公開的,市場的定價、評級機制就有了抓手,能夠有效緩解行業內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的難題。
再來看信託受益權流轉
1、信託受益權流轉是降低投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根據流動性溢價(liquidity premium)理論,流動性低的資產其預期收益較高,而流動性高的資產其預期收益較低。信託產品流動性的增加可以降低投融資成本,有效釋放投融資風險,降低轉讓方所需的流動性補償,從而減輕實體企業的融資壓力。
2、信託受益權流轉是盤活存量和建立定價機制的現實需要。相對於銀行、證券、基金等各金融子行業,信託產品缺乏流通轉讓的公共交易平台,搭建完善的信託產品流通場所,有利於盤活投資者手中的持有的信託產品,解決投資者流動性需求,也有利於提升信託產品競爭力。而信託產品流動性的提升,也會大大改善信託產品定價機制,打破目前僅僅依靠交易對手之間的議價的局面。
3、信託受益權流轉是提升發行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信託受益權流轉將有望實現「非標轉標」,進而盤活信託資產,滿足投資者實現更優的資源配置;集中的信託受益權流轉平台,能夠解決交易信息不對稱,實現價格發現功能,提升流轉與發行效率。
4、推動信託受益權流轉,將有助於完善信託行業的運行機制,降低信託行業的潛在風險,提升監管部門的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