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分眾傳媒融資里程

分眾傳媒融資里程

發布時間:2022-04-13 08:06:45

⑴ 請問百度老總李彥宏在富布斯富豪榜排行老幾 在中國老幾啊

2005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新特色

1、從潛力富豪到明星富豪

李彥宏/徐勇(第17/133名) 網路網路技術 互聯網搜索

《福布斯》中文版2003年8月號刊登的關注網路的文章《搜出來的錢途》。當時網路的業務剛有起色,李彥宏遠沒有今天的知名度。此後,《福布斯》中文版分別兩次對網路進行跟蹤報道。李彥宏於去年首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今年網路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李彥宏第二次上榜,曾經的創業夥伴徐勇首次上榜。

馬雲(第27名) 阿里巴巴 電子商務

早在5年前就登上《福布斯》雜志全球版的封面。當時的阿里巴巴還是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其電子商務的模式也不被看好。但《福布斯》對馬雲表示出了相當的信心。今年6月,《福布斯》中文版刊登了馬雲斥巨資培植淘寶網,力圖超越強大的業界老大Ebay易趣網的報道。在8月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聯姻成為轟動一時的科技新聞之前,《福布斯》全球版上海新聞社社長范魯賢 (Russell Flannery) 率先對此事進行了披露。

江南春(第58名) 分眾傳媒 商業樓宇視頻廣告

《福布斯》中文版2003年9月號刊出《電梯旁的廣告新天地》時,分眾傳媒成立不到半年時間。2004年11月,《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04中國富豪榜,將江南春列為中國富豪榜「明日之星」。《福布斯》中文版還在2004年12月號跟蹤報道了分眾傳媒獲得巨額融資,開拓大賣場聯播網的發展進程。今年7月分眾傳媒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沈南鵬/季琦/梁建章(第275/369/369名) 攜程旅行網 旅遊門戶網站

2003年10月,在攜程網赴納斯達克上市之前,《福布斯》中文版刊登了《從網路急流渡向傳統緩灘》。當時攜程網初步建成全國機票預訂網路,正在35個城市加速擴張。《福布斯》中文版對攜程網的商業模式給予好評。目前攜程網的市值已接近90億美元。今年11月,《福布斯》再次對攜程的創業團隊所創辦的如家連鎖酒店進行報道。

沈飛宇(第348名) 美林閣餐飲集團 餐飲、經濟型酒店

2004年1月號《福布斯》中文版上刊登了《錯位的效果》,報道了沈飛宇借用汽車旅館的概念,搶佔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當時沈飛宇正在著手把美林閣從餐飲業延伸到酒店業,在上海開辦了4家經濟型酒店。至今,美林閣集團投資的經濟型酒店已在全國擴張到22家。今年,49歲的沈飛宇首次上榜。

⑵ 高盛公司的里程碑

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
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
高盛對中國第二大壽險公司及最大的產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進行了首次自營資金投資,投資金額為3,500萬美元。高盛目前持有平安6.8%的股份。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也是中國電信行業第一個民營化項目。該項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仍然實現了成功的定價。
高盛擔任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價值7.2億美元里程碑式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航空業第一個大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中國財政部價值5億美元全球債券發行的副主承銷商。 高盛開始擔任廣東省政府的財務重組顧問,對粵海企業有限公司進行債務重組。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價值20億美元二次股票發行項目的主承銷商。 高盛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成為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首任主席。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29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該項目定價期間正值新經濟泡沫的頂峰及政治高度敏感的時期,但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第一個成功的民營化項目。
在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倒閉觸發的潛在信貸危機期間,高盛完成了粵海企業有限公司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項目。這是中國國企歷史上第一個債務重組項目。隨後,高盛對粵海投資2,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創紀錄的價值72億美元後續/可轉債發行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股票發行項目。 高盛在中國又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三大綜合固線電信服務公司中國網路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價值6,000萬美元的股份,另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一個獨立8英寸半導體晶圓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價值5,000萬美元的股份。高盛目前持有中國網通 2.4%及中芯國際4.0%的股份。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再次融資10億美元。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香港)26.7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金融服務行業的第一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日本日產汽車對東風汽車10億美元收購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香港)對中國八個省移動通信公司價值102億美元的收購及7.5億美元私募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該合資公司是第一個正式注冊並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資產管理公司。
在中國剛剛擺脫非典影響並即將進行最新一次全球主權債券發行之前,作為中國政府的評級顧問,高盛幫助中國提升了信用評級:穆迪公司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由A3提升至A2。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主權債券發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銷商,成為自1998年以來唯一一家三次均擔任中國政府主權債券發行主承銷商的國際銀行。
高盛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額度為5,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對北汽控股11億美元投資項目的財務顧問,該項目將在中國生產賓士轎車和卡車。
高盛在諾基亞將四個合資企業整合為一個公司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該項目使新公司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2004年,高盛成為領導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市首屈一指的承銷商,具體項目包括:網路游戲公司盛大價值1.69億美元的首次公開上市;即時通訊公司騰訊價值1.8億美元的上市;平安保險價值18.4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網通價值13.1億美元的上市;中興通訊價值4.53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石油價值16.8億美元及中國石化價值7.42億美元的股份配售。
高盛成功完成中國進出口銀行7.5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亞洲)4億美元,國家開發銀行10億美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湯姆遜與TCL成立中國合資企業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中國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戰略性地出售20%的股份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 高盛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第一個中國國有銀行在海外上市的項目。
高盛擔任中化公司價值2.47億美元後門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此項目的結構分三個部分,所以極其復雜但又非常具有創意。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價值27.2億美元後續股票發售的主承銷商,該項目是至發售日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快速建檔發行案。
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國家開發銀行價值10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中國網通收購電訊盈科20%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三大國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二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加入向中國銀行業自營投資的行列,同意以18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一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高盛因其資產管理業務成為第一個獲得兩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與投資額度的金融機構。 高盛簽訂協議以37.8億美元與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入股中國工商銀行(一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以22.7億美元收購在奈及利亞的石油資產項目的財務顧問(一月)。
高盛擔任分眾傳媒價值3.23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後續股票發售項目的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一月)。
高盛擔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價值9,600萬美元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的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⑶ 分眾傳媒融資的背景是什麼

啊啊

⑷ 分眾傳媒香港上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1、分眾在香港上市,談不上利好利空,相反偏利空多一點,假如港股發行價格和我們差不多,那還可以雙向選擇,假如港股便宜,是同一公司,大家就會選擇港股,所以這段時間只會打壓價格,為在港上市鋪路,公司也會盡力降低兩市的價格差距。
2、分眾這次海外融資的目的是利用境外融資發展海外業務。目前韓國及新加坡的海外業務已實現盈利。公司已經成功證明了分眾模式在海外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可快速復制,公司長期看好海外業務的發展潛力,將持續推進海外市場業務布局。分眾海外目標:在東南亞市場覆蓋5億人口,助力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拓展資料:
1、分眾傳媒是台港澳與境內合資企業。分眾傳媒,即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活圈媒體的開發和運營。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12月完成借殼上市,被借殼公司為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於2004年8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薦人是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002027。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8月26日,控股股東是Media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實際控制人是江南春,總部位於上海市長寧區。
3、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Media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關玉嬋等。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首創電梯媒體,被譽為「中國最具品牌引爆力的媒體平台」,與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京東、蘇寧、華為、美贊臣、小米、今日頭條等品牌建立合作關系。

⑸ 分眾傳媒融資的背景是什麼

直接找那些懂技術的人請教技術解決方案,是上策

⑹ 分眾傳媒的老總江南春算不算奸商1

奸商奸商,無奸不商!
從古到今,商人在國人的心目中就是很低的!
如果是美國佬來做這樣的商業化,同時是商業利潤最大化,那麼國人就要說:人家美國佬真的是會商業運作,應去多學習!
都是一個說法而意,能賺到市場中的利,就是好的商人!~
那麼好的商人有了利,才可以回報社會,如果在回報的過程中也用了個「奸」,那時,國人在去罵他們也不晚!
首先商人做的如何「奸」,一定要合理,不能超過社會的道德底線!~

⑺ 中國有哪些企業在紐交所上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已有7年的歷史,在華爾街上經歷過三起三落,「7年中,既有像中華網這樣中國概念股風光無限好的輝煌,又有大半股票價格跌破發行價,有些股票僅值幾毛錢慘不忍睹的苦澀。」一位國際金融和投資銀行專家這樣總結中國公司海外上市的7年歷程。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中國股票首次登陸華爾街
1992年底中國證監會成立,隨後,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第一次在美國股市上露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島啤酒,隨後還有上海石化、馬鞍山鋼鐵、儀征化纖等八家。它們的主掛牌在香港,但通過全球存股證方式(GDR)和美國存股證方式(ADR)分別在全球各地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時,將50%的H股轉為ADR、GDR在紐約上市。通過其他途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與中國有關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華晨金杯汽車,發行價為16美元,當年11月底升至33美元。第二家是中國中策輪胎,第三家是上海摩托車。由於是中國公司第一次在美國上市,很快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熱潮,在1993年7月份達到高峰。這些股票以青島啤酒受到追捧最為典型,當時,39家外國著名投資公司爭著要當其代理商,認購率也超額200倍,股價最高時達14港元。
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絕大部分改制前為國企,二是行業限於製造業。那麼,這些股票為何受到國際投資人的青睞呢?專家認為,首先從宏觀上講,當時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多。第二,國際投資人看好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做決策時,只關心幾個簡單的數字,就是說,中國人均某一個產品消費是多少,然後與國際平均數字進行比較,感到潛力驚人。此外,中國製造業有較長期的歷史,基礎比較雄厚,而且中國政府對製造業一向大力扶持。
第一次浪潮持續到1994年就消退了,股價跌到谷底。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原因,這也是主要的原因。上市半年後的中期業績公報和一年後的年報業績較差,與公司管理層在上市推薦過程中所做的預測有很大出入。於是,國際投資人對中國製造業產生懷疑,雖然是股份制企業,但這些上市企業在管理制度、體制、公司的治理結構等方面仍存在著傳統的痕跡,特別是存在缺少激勵機制,公司運營業績和股價表現與管理層和員工利益關聯不大等一系列問題。第一次浪潮就這樣退下去了。
第二波浪潮:基礎設施類股票領風騷 以製造業為主的股票引發的第一次浪潮消退不久,到美國上市的第二批中國股票又開始出現在華爾街。不過,這次製造業公司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為主的公司,這些公司涉及航空、鐵路、公路、電力等領域。如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公司。
這些公司一上市,很快吊起那些想購買中國基礎設施股票的人的胃口。不過,投資人換了一波。他們同樣拿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電量、人均能源消耗量等指標與國外進行比較,發現均遠遠落後於世界主要國家,具有極大的增長潛力。認為投資這類股票風險較小,於是,紛紛購買。 然而,好景不長。購買這些股票的主要是一類機構投資人,他們原打算長期持有,進行戰略投資,不到迫不得已時是不輕易出手的。結果,這些機構紛紛拋售這些中國公司股票,造成股價狂跌。
中國股票在華爾街的第二次潮漲潮落的原因與第一次大同小異。從宏觀上講,由於經濟疲軟,許多項目被迫緩建或停建。此外,基礎設施領域惡性競爭,導致企業嚴重虧損。像民航業,進口飛機過多,飛機運力過剩,機票打折,導致民航業全面虧損。
第三波浪潮:紅籌股一度紅透半邊天
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掀起的第三次狂潮是紅籌股,這波狂潮起始於1996年底,終結於1997年10月的金融風暴。它所引發的震盪遠遠超過頭兩次,其主戰場雖然是在香港,事實上華爾街也倍受沖擊。
所謂紅籌股,是我國以某一個部門和某一級政府為背景,投資到香港的窗口公司,這些公司利潤往往有超常規的增長。盡管這些公司主掛牌在香港,但通過美國存股證方式(ADR),也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些股票有航天科技、招商局、中國華潤、上海實業、北京控股、廣東粵海等。像北京控股認購時,香港六十個財團入股,凍結資金數千億,創造了1200倍認購率的香港股市記錄。香港六大富豪一同出席推介會,這在香港還是頭一回,一時成為投資界的美談。1997年5月18日掛牌,上市股價是11.48港元,當天收市漲到44元,最高時達到66元,去年收市價為12.25港元。
紅籌股有幾大因素吸引海外投資者:
一是最直接的「中國概念」,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二是海外投資者認為,紅籌股與前兩類企業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注冊在香港,由香港當地的管理層運作,有相當的自主靈活性,經營環境較好,融資方便,避免了前兩類企業的不足。中資企業背後要麼有行業部門的支持,要麼有強大的地方政府作後盾。
三是,這些企業可獲得優質和超常規資產注入,資產組合多元化,可帶來企業高速發展。
第四,擁有一大批戰略投資者。最後,與香港回歸祖國的大環境有關。然而,隨著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的突然爆發,香港股市一落千丈,人氣極度低迷,再加上紅籌股業績和表現欠佳,結果,好景曇花一現,不少股票跌到發行價以下,至今仍在這一價位徘徊,像粵海還走上了清盤的道路,令人扼腕嘆息。
第三次浪潮消退後,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股票大門緊閉長達15個月。
第四波浪潮: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飆
1999年7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企業申請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同一天,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掛牌當日,股價由20美元飆升到67.2美元,上漲235%,當日市值超過110億人民幣,集資1億美元。16日股價由58美元,突然飆升至101.3美元,漲幅達75%;17日,再次狂漲至137美元。2000年1月11日,收盤價高達82美元(一拆二後)。
中國電信年前最後一天收盤價為128美元,逼近歷史最高價。中國榮昌國際控股公司在中美入世協議達成前,每股股價僅為一美元,16日,該股收盤價上漲了11倍,達到11.06美元,17日又狂升至每股32.06美元,幾天後,股價一度上升至每股80美元。中國華潤發展公司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現,17日上漲了19美元。中華輪胎公司兩天上漲77%,達到每股10.06美元。其它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現。
1999年2月17日,以生產數碼無線電話稱雄市場的廣東企業———僑興環球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因而成為我國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由於受到中美簽署入世協議利好因素刺激,僑興環球股票17日升幅達268%,上漲8.375美元,收市11.5美元,成交也創下天量。1999年12月31日,股價飆升至28美元。幾天內扶搖直上,價格榮登納斯達克市場一周漲幅十大股票第六位,市值一周內增加了1.5億美元。外國記者形容:這些日子,中國民營企業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樣往上漲。

⑻ 譚智的譚智個人發展史

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跨國公司到本土公司,從經理人到創業者⋯⋯譚智20多年來展轉騰挪的躍遷,凝聚了那一代知識精英在時代大劇中不斷向上的求索和反思。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某些小區居民會發現樓宇電梯內的木框印刷體廣告牌,被人悄悄換成一塊液晶平 面顯示器,一幅幅精美、悅目的廣告圖片在顯示器中輪番閃現,讓封閉、枯燥的電梯之行變得活躍起來。誰乾的?分眾傳媒總裁譚智。譚智把這稱為「框架2.0」,是原來「框架1.0」產品的升級。
2007年11月10日,譚智在接受《中國投資》采訪時稱,分眾已在全國安裝完1萬塊這種新式智能液晶平面媒體。據他估算2008年全國安裝6萬塊應該沒問題,情況如果更好,安裝10萬台也不奇怪。這意味著分眾框架傳媒原來的主打產品木質框架平面媒體將逐漸被新式智能液晶平面媒體取代。據介紹,這稱得上是全球首塊智能液晶平面媒體,「框架2.0」集聲音、多畫面、全視角、紅外、無線遙控為一體,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路遠程式控制制,按用戶提供的排期表需求進行靈活的個性化播放。
譚智說,一個「框架2.0」的牛奶廣告客戶可在早上顯示早餐牛奶品牌,晚上顯示晚餐牛奶品牌,全部都是由後台系統控制的。在一次看似簡單的更換中,「框架2.0」完成了向數字化的跨越。
這背後,成本也大幅提高。一塊智能的液晶平面顯示器成本高達6000元,而原來海報式的「框架1.0」僅需花費200-300元。譚智表示,2.0成本雖高昂,由於智能程度高,框架原來在換畫的人工成本上可大大縮減,印刷成本、出錯率也會大降低。譚智也不用擔心全球首創的寶貝被人偷走,因為它裡面裝有GPS系統。譚智稱,即便收費高一點,客戶也樂意買單。譚智對《中國投資》記者說,2004年底框架媒介的營業額是3600萬元,全國其它同類的框架媒介公司加起來一年也不超過8000萬元,但現在框架傳媒一個月銷售收入就8000萬。
5年前,譚智並不是這般的順風順水,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浪潮中,他領導的中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8848轟然倒下,他本人亦被媒體評為「互聯網十大出局者」。在公眾視野里消失了3年後,在11個月的時間內,他憑借令人咋舌的閃電手法,收購整合9家公司,建立框架傳媒,然後賣給風頭正盛的分眾傳媒。框架媒介從估值的3200萬元人民幣做起,最後動態估值達到30億元人民幣。
一頭銀發的譚智,經歷坎坷。無論是當農民,做銷售,還是任職業經理,譚智總在追求做人到家,達到不平凡的境地。 接觸過譚智的人,除了感覺他對數字有驚人的記憶力外,就是他身上典型的東北人爽快性格。譚智出生在吉林省長春市,父親在吉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工作,母親是副食品商店營業員。譚智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信奉天主教的母親對譚智的成長影響至深。譚智回憶說,母親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做到家,出類拔萃;另外要正直,不能騙人。
1972年,18歲的譚智中學畢業,到離家500公里外的吉林省麻縣公社建疆大隊插隊。知青生活非常辛苦,夏天要干16、7個小時,冬天干13個小時。「種田,上山砍柴,修梯田,什麼都干過」,譚智說。由於肯賣力氣,譚智當年入黨,隨後任大隊長、副書記、書記,管轄著6個生產隊,40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
1976年,譚智爭取到一個工農兵推薦上大學的名額,次年3月1日進入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學習,自此與IT結緣。1980年,譚智被分配到對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工作。1981年,譚智偶然得到一個去美國深造的機會。當時,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和北京市委、人大、經貿部行政中心等接受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個援助項目。於是,譚智幸運地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第一年算公派留學,用聯合國的錢。一年後,譚智爭取到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理工學院獎學金,轉為公派自費。6年後,譚智被授予博士學位。攻讀博士期間,他還兼職教授本科、碩士課程,做到了助理教授。在美國的機會很多,前途也一片光明,但譚智最終選擇了回國。譚智告訴《中國投資》記者:「我當時認為,中國的機會比任何國家的機會都要大。未來30年中國將經歷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階段。」
回國後,譚智仍然回到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工作,被提升為處長。但這個處長很不「安分」,在美國所學的先進理論,在計算中心幾乎派不上用場。回國第一件事,譚智跑到北京計算機學院要求作免費兼職教師。他敲開院長辦公室,自我介紹姓譚,剛從美國回來,是計算機博士。院長問有什麼事,譚智說,能否來這里兼職教書,不要工資,不要房子,也不要補助。院長一臉茫然,說研究後再給回話。免費教書的事情再無下文。 1988年2月,譚智被派到美國開公司。由外經貿部投資27萬美元,譚智投入3萬美元,個人佔10%股份,這在當時 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第一單生意是向國內出口傳真機,第一批僅100台傳真機就賺了10萬美元。「當時機會太多,有批文就賺錢,拿到外經貿部的批文,根本不用往外賣,外經貿部系統就足夠消化」,譚智回憶道。
賺到錢後,譚在國內成立了幾家獨資、合資公司,搞化妝品、葯品、電子產品等各種生意。1993年6月,在知識分子紛紛下海經商的浪潮中,譚智毅然結束了5年的官商生涯,轉而擔任美國Chipcom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兼首席代表,負責拓展中國市場業務。譚智搖身一變成為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緣於一次偶然機遇。由於常駐美國,譚智經常接待一些國內代表團。有一次,他帶團訪問ChipcomCorporation公司,負責接待的美方副總裁問:「聽說中國市場很大,我們應該到中國去嗎?」當時,許多美國人都認為中國很窮,買不起好東西,「所有公司都應該去!」譚智回答。於是,這位Corporation公司副總裁約譚智出來,談談中國市場。第一次兩人海闊天空地談了3個小時。結束時,這位副總裁已萌發了到中國開辦事處的想法。事後,雙方一共談了7次,「就像是我給他們做教育樣」,譚智笑著回憶說。
另一件事也讓譚智記憶深刻。當美國Chipcom公司決定在中國建立辦事處時,最初是想把新加坡作為亞洲總部,他們認為新加坡是中國之窗。譚智告訴他們:「中國門都打開了,你還從窗跳進去干嗎呢?」雙方哈哈一笑,美國人一下子明白了。供職Chipcom期間,譚智做銷售很努力,第一年出去講產品,一年講課大概150次,做教育市場的工作。兩年內連續獲得ChipcomCorporation公司最佳銷售貢獻獎,使該公司成為中國網路市場上最大的網路產品提供商。譚智認為,一個好的銷售人員一定要很執著,不能誇大,要誠實,要從客戶角度來講產品用處和市 場,而不單純講價格。1995年,Chipcom被3COM收購,譚智旋即離開,加盟UT斯達康,擔任中國區高級副總裁。數年後這家憑小靈通而大放異彩的公司,當時的主要業務是銷售接入網設備,與華為公司競爭。
1998年,受前微軟中國總經理吳士宏之邀,譚智擔任微軟(中國)公司任副總經理,負責微軟在中國的合作夥伴選定、銷售渠道開發及分銷管理等工作。未滿一年,譚智離開微軟。要是沒有互聯網,他肯定會留在微軟。其時,互
聯網浪潮洶涌,吸引了無數的卓有建樹的海歸投身其中。IDG力邀譚智加盟8848電子商務網站。
而8848之行,成為譚智職業生涯中一次揮之不去的「麥城」。「浮躁!」譚智說。當時整個互聯網行業,就像現在的A股市場一樣浮躁,大家都認為能圈到錢就能掙到錢,能掙到錢就要圈更多的錢。當時,8848已融資6000多萬美元,積極謀劃海外上市。但海外上市材料遞上去後,被一拖再拖。直到2001年底,互聯網泡沫已然破滅,批文才下來。海外上市已不可能,人心渙散,譚智也成為著名的「互聯網出局人」之一。回顧在8848的兩年,譚智對《中國投資》說:「我經常告訴自己,我沒做錯事,我盡了所有的努力,這件事找不到哪一條是我的原因,不是決策問題,所以我感到可惜而不是後悔。」 離開8848的譚智被香港Tom集團拉去做高級顧問。譚智說,原意是去做運營,去了以後發現是做投資。還有整合 團隊、管理TOM在中國的投資,TOM在中國投資項目的管理、運營。這樣的工作做了3年。這是譚智職業生涯中做得最長的一段。正是在這段時間,譚智發現了框架媒介和這個行業的投資機會。當時他先請TOM投資,但TOM沒有興趣,認為項目太小。於是,譚智決定自己干。漢能投資董事長陳宏2002年找到譚智,相約打造一個「中國高盛」。兩人把自己的錢投入到框架媒介項目中。當時,這個項目並不為業內人士看好,但譚智十分偏執,自己投資,親自管理。後來的成功故事早已被媒體廣為詳細報道:譚智在11個月里,收購、整合了9家公司,打包然後賣給分眾傳媒,贏得25倍的投資回報。而且,賺得盆滿缽滿的譚智,應邀加入分眾傳媒,擔任框架傳媒董事長兼CEO。2007年1月,譚智又被任命為分眾傳媒新總裁。現在,譚智管理的生意更大了,也更忙了。譚智對《中國投資》記者說,他現在不追求名氣,只想踏踏實實做些事,把事情做到家。

⑼ 求問 分眾傳媒投資了一個億給還唄

沒錯,還唄是分眾傳媒投資的。

閱讀全文

與分眾傳媒融資里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許可證公司有哪些 瀏覽:691
應收賬款向非金融公司買斷 瀏覽:172
2018年3月棉花進口匯率 瀏覽:930
工行貴金屬費黃金用 瀏覽:414
期貨怎樣看平均線 瀏覽:855
增強財務杠桿彈性的措施 瀏覽:986
提請召開股東大會文件範文 瀏覽:88
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備案 瀏覽:905
杠桿最大力臂 瀏覽:763
總統大選貴金屬 瀏覽:220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對策 瀏覽:637
期貨投機度計算 瀏覽:649
西安注冊金融類公司 瀏覽:985
南京期貨交易所 瀏覽:373
pg外匯集團公司 瀏覽:977
甘谷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 瀏覽:250
金融機構疫情期間 瀏覽:970
1月23日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8
股票澳優奶粉 瀏覽:567
立信理財為什麼收益那麼高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