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現狀(遇到的問題及原因)相關資料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現狀(遇到的問題及原因)相關資料
近幾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趨緊,資源和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加快升值。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度飆升,美國次貸危機拖累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減緩,我國出口的外部需求相對下降。在國內外形勢趨緊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增幅逐步回落,出口企業(指以出口為主的生產加工企業,下同)承受的壓力明顯加大,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出口下降,虧損和經營困難企業增多。本文主要對當前出口企業的困境做深入分析,力圖客觀、全面地把握出口企業情況。
一、出口增幅逐年回落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出口總規模呈現爆發性增長,從2002年到2007年6年平均出口增長28.8%。2007年出口總值躍上一萬億美元台階,達12180億美元,增長25.7%,比上述年均增長率低3.1個百分點。觀察這六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年度的出口總值增長曲線在2004年達到峰值後緩慢下滑,從2004年的最高增長35.4%回落到2007年的25.7%,下滑近10個百分點。而其中,占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外資企業和集體私營企業2003年達到最高點後就出現轉折,以後四年呈現大幅回落趨勢;同期國有企業出口小幅增長,到2007年增幅達到新高17.5%。
外資企業出口增幅回落主要是加工貿易起主導作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出口增長幅度從2003年的41.4%縮小到2007年的21%,增幅下降20.4個百分點。而集體與私營企業出口增幅高位下滑,其主要貿易方式—一般貿易出口從2003年的78.1%回落到2007年的39%,下降39.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的一般貿易維持平穩增長態勢,加工貿易雖然佔比重不到三分之一,但增幅提高較快,從2003年的增長1.5%提高到2007年的16.2%。
2008年1-4月,我國出口增幅進一步下降,出口總值增長21.5%,比上年同期回落6個百分點,比2007年全年回落4.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外資和集體私營企業出口增幅分別比2007年回落1.6、4.5和6.5個百分點。在出口增幅回落的同時,各主要出口行業利潤增幅趨緩,企業虧損面擴大,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較大困難,一些地區出現企業關閉和外遷現象。
二、當前出口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位於珠三角的深圳、東莞和中山市經濟外向度非常高,是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重要出口商品生產基地。三市的共同特點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眾多,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主要從事加工貿易,代工企業多,產品以出口為主;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已形成相互配套的產業集聚群。從三市情況看,目前出口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企業接受國外訂單減少,出口增速回落。自去年下半年起,企業不敢接國外訂單的情況開始顯現,許多企業為防止匯率風險,還把長期訂單改為短期訂單,把大訂單改為小訂單,造成總訂貨量減少,出口量值下降。2008年一季度以及第103屆廣交會期間,企業進一步減少接單數量,降低生產規模。一季度,深圳和中山市出口總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4.9%和8.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和6.2個百分點;東莞由於加工貿易占近九成,而加工貿易合同一般為一年期,出口暫時還未受影響。從主要產品看,三市的紡織服裝、製鞋、箱包、傢具、塑料製品、機械電子等傳統大宗產品出口大幅回落或下降。如深圳箱包鞋帽出口增長3.9%,比上年回落16.2個百分點,傢具及零件出口增長16.3%,回落23.7個百分點,服裝紡織品出口下降14.5%。東莞傢具出口增長1.7%,同比回落22.9個百分點,服裝和衣著附件出口增長0.4%,回落20個百分點。中山塑料製品出口下降10%,燈具和照明裝置出口下降2%。
2、出口換匯成本下降跟不上匯率的升值幅度,企業處於虧損邊緣。出口換匯成本是指出口企業每取得一美元的外匯凈收入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是企業進行出口盈虧平衡分析的重要指標,換匯成本高於銀行平均匯率,出口效益為虧損,換匯成本低於銀行平均匯率,出口才有盈利。因此從總體上說,換匯成本越低,出口的經濟效益越好。一般來說加工程度較低的商品換匯成本較高,匯率風險承受能力較差,而深加工、附加值高的商品換匯成本較低,風險承受能力較強。
據商務部重點聯系的全國千家出口企業調查,2007年累計平均換匯成本是7.36元/美元,其中廣東為7.45元/美元,高於全國平均值0.09元/美元,但均低於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年平均匯率7.604元/美元,說明樣本企業出口總體上還是盈利的。2008年開局形勢發生變化,一季度千家出口企業換匯成本7.17元/美元,其中廣東為7.14元/美元,接近或略高於同期人民幣平均匯率7.1626,表明全部樣本企業已處於出口盈虧臨界點邊緣。在廣東省的樣本企業中,紡織行業換匯成本為7.29元/美元,服裝換匯成本為7.17元/美元,出口盈虧率分別是-1.78%和-0.1%,按企業的話說是「出得越多虧得越多」。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廣東出口企業,其原材料和市場銷售兩頭在外,國內產業鏈較短,加工程度不高,出口換匯成本雖然也在下降,但趕不上匯率升值速度,企業承受匯率風險的能力偏弱。
3、主要出口行業利潤增速放緩,虧損企業增加。去年以來由於國內外形勢趨緊,三市主要出口行業效益下滑,虧損增加。今年一季度,中山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業工業產值增長9.0%;銷售收入(1-2月份)增長3.6%,利潤總額(1-2月份)下降12.3%,其中銷售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回落7.9和182.3個百分點。東莞市傢具製造業利潤總額下降67.5%,虧損企業數增長22.6%;紡織業利潤總額下降2倍多,虧損企業數增長24.1%;深圳市規模以上紡織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1%,虧損企業數增長36.4%。
三、當前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客觀上說,入世以來我國出口雖然高速增長,但是傳統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為此,我國政府結合「十一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進出口、匯率形成機制、勞動力、資源、環保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從長遠看,這些政策必將促進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出口企業也將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短期內企業還不太適應,造成了暫時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出口導向型政策發生轉變,企業難以很快適應。自2005年起相繼對出口退稅、加工貿易、出口暫定關稅和配額管理等多項政策進行了調整,在2006年和2007年兩年時間里,相關政策頻繁出台,出口退稅率調整達到6次之多,下調或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累計超過3000種;加工貿易政策調整5次,增補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類目錄共計3300多個(十位稅號)商品。其中,2007年7月23日,公布的《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除了新增商品類別涉及塑料原料及製品、紡織紗線、布匹、傢具、金屬粗加工產品等多個行業外,還規定對列入限制類的商品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管理。2008年版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再增加1816種商品;對鋼材、焦炭等「兩高一資」產品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和出口暫定稅率,對特別重要資源如焦炭、糧食等實施配額管理等。上述政策從發布到執行,緩沖期較短,企業難以適應。另外,珠三角地區從事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生產的企業較多,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占壓了大量資金,也加劇了企業資金調度困難。進入2008年以來,隨著宏觀調控由適度從緊轉變為從緊,央行多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目前已達到歷史最高點17.5%,收緊貸款規模,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一些企業即使能貸到款,利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2、企業生產運營綜合成本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
一是企業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近幾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企業用工數量大增,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供給趨於緊張,招工難、員工流失多的問題日益凸現,企業為招到工人和留住熟練工相應提高工資,改善福利待遇,特別是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要依法為工人上足「三險」,支付加班工資,造成企業用工成本普遍上升。同時一些地區相應提高了最低工資標准,如2008年廣州上調到860元,深圳上調到850元(特區內),東莞漲到了760元,中山漲到了770元。據調查今年一季度三市平均用工成本同比上升8%-10%,這對服裝、傢具、電子等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出口加工企業影響尤為突出,因為這些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東南亞、南亞和拉美地區也有大量的廉價商品供應商,我國企業主要依靠低工資形成的產品價格競爭優勢在明顯下降。
二是原材料和能源等價格全面上漲。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煤炭、鋼材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出口加工企業成本壓力較大。石油價格上漲,帶動化纖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同時,國產和進口棉花的價格也在大幅上漲,東莞等地企業反映紡織原材料價格去年大約上漲了20%至30%;而熨燙衣服的蒸汽所需煤炭,幾年前每噸價格大約是350元,去年已經升至680元,目前報價更高達780元;近期海運和陸運費用也有較大上揚,一季度北方港裝運至廣州港的海運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70%。
2008年一季度,廣東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累計上漲8.1%,高於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4.7個百分點,延續了該省自2003年以來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高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的態勢,而且這種價格倒掛的差距自2007年以來逐月擴大。今年前兩個月,廣東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9.2%,增幅比主營業務收入同期增幅18.8%高0.4個百分點,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珠三角地區大量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本來就處於產業價值鏈的末端,價格轉移能力較弱,紡織服裝、輕工電子等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很難通過提價彌補成本,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
另一方面,珠三角部分地區用電緊缺,普遍實行「停三開四」的電力供應政策,企業在停電時用自備柴油機發電,而油價的不斷攀高也進一步增大了企業成本。
三是企業環保支出明顯增加。許多中小企業在最初建設時生產工藝和設備上就存在先天不足,為日後的污染和高能耗的產生埋下了隱患,而原有環保政策的相對「寬松」又為這種模式的生存提供了可能,這種以犧牲環境而獲得更高利潤空間的經營方式,讓一些地方自然環境日益惡化。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各級政府開始強化環境保護的執法和懲治力度,污水處理、廢氣回收凈化等強制性環保措施成為企業運行的先決條件,對排放不達標企業和環境違法企業實施限期整改、依法關閉等措施,從根本上加大污染企業的環境違法成本。如對紡織染整行業重點控制的COD、總磷、總氮和氨氮四大污染物提高排放標准,就將迫使企業既要從源頭工藝流程上減少污染產生,又要在末端治理設施上加大改造力度,這些舉措對於以前環保不達標或環境違法的一部分中小型企業來說,自然加大了成本支出。
3、人民幣匯率升值加快,大批產品出口失去價格比較優勢。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一季度升值4.1%,為人民幣匯改以來季度最高升值幅度。到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7元大關,人民幣自匯率改革至今累計升值已達15.4%。近期由於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美聯儲大幅減息以及美元進一步走弱,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增大。珠三角地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紡織、服裝、家電、玩具、傢具等產品出口大多以美元和港幣結算,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直接導致這些行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價格優勢喪失。紡織企業從接單到交貨一般需要近半年左右時間,而這一期間人民幣升值侵蝕了大部分利潤,雖然企業在接單時可以鎖定遠期匯率結算,但對匯率的漲跌幅度極難把握,由此給出口企業帶來了難以預測的匯率風險和匯兌損失。另外,由於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也相應增大,應對匯率波動風險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間接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
從主觀上說,近些年我國大多數中小型出口企業靠薄利多銷維持了龐大的出口規模,而忽略了自身企業素質和產品素質的提高,因此在現階段成本上升、產品的價格優勢逐步喪失等情況下陷入困境。
1、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一是自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由於利潤微薄,人才匱乏,很難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據商務部調查,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僅有3%—5%,出口模式以代工為主,自有品牌只佔10%左右。一些小型出口企業為跨國公司充當加工組裝車間,靠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銷售渠道維持生存,出口產品單一,附加價值低,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和能力均不足。二是從業人員素質明顯偏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從業人員中,從學歷結構看,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約佔40%,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僅佔11%。從專業技術職稱看,有技術職稱的從業人員約佔10%,其中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從業人員約佔5%。缺乏優秀人才或留不住人才,是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主要障礙之一。三是企業管理效力不高。在許多中小企業中,還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實行家族式管理,在管理上存在諸多的隨意性,從而削弱了企業的管理效力,無法與先進的企業開展有效競爭。
2、信用基礎較差,增大了融資困難。中小企業一般財務管理基礎比較薄弱,透明度較差;自我約束力不夠,經營方式粗放,經營規模小,風險控制能力不足;信用程度低,經營風險大,持續盈利時間短。這些不足導致很多企業無法達到銀行的風險控制標准。而金融業由於實行謹慎原則,制定了相對嚴格的經營規則以保證其安全性、有效性、流通性。加之金融機構與小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在搜尋適合自己投資方向的優質小企業時遇到的問題是,信息不足、風險過高、成本過高。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中承擔的風險和獲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貸款方面使中小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此外,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與矛盾更加突出,也對中小出口企業造成一定沖擊。 2007年,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據商務部統計,全球共有19個國家(地區)對我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近80起,遭遇美國337知識產權調查17起。我國在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後,2007年又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並且貿易摩擦領域不斷延伸,從反傾銷、知識產權等向產品質量、氣候環境、反補貼等新領域擴展,每年技術壁壘對我造成的貿易損失達200億美元左右。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趨緩的背景下,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針對我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數量繼續上升。我國建築陶瓷在印度遭遇反傾銷調查;美國的對華紡織品限制措施仍在實施,監管力度和通過其他手段的限制措施將可能增加。2008年1月起歐盟對華10類紡織品數量限制措施雖已結束,但在市場轉移和區域內貿易保護壓力之下,仍會通過各種手段強化對華紡織品的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木質傢具進口反傾銷案每年復審一次仍在繼續;今年美國玩具產業協會與美國國家標准協會共同宣布了新的玩具測試和安全認證系統計劃,該項計劃已於5月1日正式生效,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玩具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而紡織、服裝、傢具、玩具等領域中小企業占據大多數,上述貿易保護措施對這些企業出口形成了較大障礙。
四、解決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困難需雙管齊下
當前,解決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既需要發揮政府的積極引導和促進作用,更有賴於出口企業自身的努力。
從政府層面講:
首先,要充分認識出口企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出口規模從小到大,出口企業由弱到強,經歷了艱難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1979年至2007年,我國出口年平均增長18.1%,其中入世以來的6年間,出口年平均增長率上升到28.8%,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從1%上升到21.5%,六年平均貢獻率為13.25%,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這其中出口企業功不可沒,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發展迅猛,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也無論是加工貿易企業,還是一般貿易企業,它們都構成了我國出口的主體力量,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群體,是我國經濟增長、市場繁榮、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的重要基礎。
其次,促進貿易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需要有一個過程。促進貿易增長方式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化,從簡單加工裝配向高新技術、高級產業轉化都需要時間,這里即有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的調整,也有經濟政策和法律環境的完善。改革開放三十年逐步形成的出口導向型產業格局和區域格局不太可能在三五年內就被扭轉過來。例如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與生產能力相匹配的產業鏈,一些企業搬遷到內地或越南,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減輕環保壓力,但不完整的產業鏈導致原材料配套成本和交通物流成本上升。目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仍然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壓力非常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於吸納普通就業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出口總值的比重也一直維持在50%以上,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價值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部門應加強引導,間接調控,給企業一個適應和自我調整的空間。
第三,積極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渡過陣痛期。一是提供信貸支持。改善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環境,如繼續鼓勵和大力發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改善中小型企業資本金來源不足的現狀;大力發展中小型商業銀行,推廣擔保體系市場化,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市場,提供更為豐富的融資渠道等。二是給予減免稅扶持。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和新產品研發企業給予一定的減稅優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於從事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生產的企業,也要多加引導,督促其盡快轉型升級。三是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東莞某鎮採取引導企業提高研發設計、品質監管和營銷策劃三種能力,加快推進毛織業實現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生產基地向區域集散基地轉變,並對企業打造自主品牌給予獎勵;中山某鎮由鎮政府集中力量研發新產品新工藝,然後低價轉讓給本鎮企業使用,不僅提高了本地產品的技術水平,也避免了中小企業創新力量不足等弱點,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
從企業角度看:
一是適應形勢發展,主動調整自己。作為企業必須認清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不能產生寄希望於國家繼續保護的錯誤認識,更不能持消極觀望態度。自覺變壓力為動力,主動適應宏觀調控政策的需要,適應國際貿易中層出不窮的貿易保護措施和手段,根據自身具體條件,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二是努力提高競爭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方面努力調整組織管理模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克服家族式管理的隨意性,自覺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另一方面,高度重視自有品牌建設,擴大研發投入,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積極尋找外援,藉助於科研機構和當地政府力量,培育自主品牌,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價值,擴大市場佔有率,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不是太新 但願對你有用
❷ 為什麼2008年經濟增長放緩了
去年下半年至今國內物價上漲,通脹壓力持續存在,國家宏觀調控執行了從緊貨幣政策,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加息等措施影響了整個經濟的景氣度
具體來講
1、從緊政策主要表現為信貸緊縮,一方面使得銀行業經營利潤受影響,另一方面更大程度的影響企業的經營,企業資金成本上升,發展缺乏後勁,尤其是中小企業,本來就融資難,信貸緊縮使得許多中小企業在生死邊緣徘徊。
而江浙一帶,民營經濟、中小企業規模很大,自然受到較大影響
2、全球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國內鋼鐵、石油等相關的企業成本上升(當然現在油價什麼的都有下降)。另外,國內新勞動法的執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業的負擔(當然勞動法沒錯,錯的是企業用工的不規范),還有某些行業的調控措施,如紡織行業出口退稅政策的下調,使得相關行業利潤下降(當然現在紡織行業出口退稅率又上調了)
3、人民幣匯率上升使得國內出口受到不利影響,連續數月出口增長率回落。
4、突發性事件,雪災、地震等都對國內經濟增長起到了負面影響。
總之,消費、出口、投資是國內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國內市場消費長期不足、貨幣從緊使得投資下降,匯率的上升又影響了出口
所以中國經濟面臨困境是不可避免的
這既有客觀的國內外環境因素,也有國內宏觀調控抑制通脹帶來的經濟下滑的負面效應
❸ 造成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麼
信用歧視。中央為了搞活企業,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針政策,要求銀行部門要重點支持大企業,確保大企業的信貸,對中小企業就不重視,在確保大企業的基礎上才予以考慮,造成了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歧視,導致銀行在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不平等。缺乏對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的重視。
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就中小企業自身來講,一方面,固定資產較少,不足以抵押,貸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逃費、懸空銀行債務現象發生,損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時,企業也深感辦理抵押環節多、收費多,如在土地房產抵押評估和登記手續中,評估包括申請、實地勘測、限價估算等,登記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土地他向權利登記等,極為繁瑣。
對非國有企業融資的歧視。長期以來,在政府和銀行方面,都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大型企業都是國有的,貸款給他們是國家對國家的企業,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中小企業大多數是非國有的企業,效益不穩定,貸款回收不好,信譽差,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所以銀行一般對中小企業貸款十分慎重,條件較為苛刻。
一些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規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我國經濟中涌現出一批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本來應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己任。但在實際中,這些金融機構在業務發展上與國有金融機構有趨同的趨勢,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信貸歧視現象。很多中小金融機構將大量資金上存或購買國債,對急需貸款的中小企業卻不予支持。
缺少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現在我國極為缺少切實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民生銀行原來的初衷是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可是現在它已經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什麼區別了,其他新組建的城市商業銀行原來也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可由於資金、服務水平、項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嚴格,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我國中小企業缺少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途徑。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對於新股的發行一直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總量控制的辦法。
❹ 金融危機對紡織業的影響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棉紡織行業的影響
1、金融危機使我國的棉紡織產品出口更加困難。2008年初的次貸危機到現在的金融危機,主要的經濟體國家從經濟在萎縮,由於金融危機對棉紡織業的影響開始顯現,現在一般說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走過去了80%,但對棉紡織業的影響大概才開始20%,這樣一來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棉紡織產品的出口也將相應下降。
2、外商的產品訂單將會減少。因為金融危機而看不清後市,預期普遍不好,而且也有匯率的因素,我國棉紡織產品的訂單將進一步減少。國家紡織工業協會調查廣交會的結果顯示:歐美客商、訂單大幅減少。由於出口的增速下降、單子的大幅減少,這就導致了棉紡織企業的盈利水平進一步下滑。
3、國際市場貿易保護政策會頻繁而至。按照國際規律,當經濟由於金融危機的打擊而顯示蕭條的時候,往往會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所以09年我們還要面臨國際貿易主義對我們的打壓。中美貿易協議即將到期,21個類別配額的取消將會再現出口井噴釋放。但當前美國的紡織組織在游說國會,甚至發動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紡織行業機構聯名上書,繼續要求美國國會出台對中國紡織品的限行措施,這個取決於奧巴馬將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特別是對華的貿易政策,我們要做好思想准備,如果繼續設限,這將又是對我們的一個出口障礙。
從未來發展趨勢上看,美元目前的升值狀態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一方面,目前美國政府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的金融救援計劃,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正在分批註入金融市場,美元的供應量正在不斷地增加。另一方面,通過降息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增長也將是美國在恢復經濟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調控手段。隨著這一系列措施的逐步實行,美元的流動性必然將有所恢復,美元的幣值也將逐漸低於目前的水平,呈現出貶值的狀態。實際上,在本世紀初美國IT產業泡沫破滅引發美國經濟增長全面減速的階段里,美元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升值趨勢,而隨著美國經濟逐漸恢復,美元的貶值態勢又逐步明顯起來。
美元貶值必然帶來人民幣的被動升值,而升值對於我國紡織行業這樣一個出口型產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削弱出口價格競爭力和帶來結匯損失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不可避免。與此同時,現階段美元匯率的穩定狀態究竟能夠持續多久,預計中的美元貶值究竟何時會真正發生目前還是非常難於准確估量。因此,即使是在目前匯率穩定的狀態下,出口企業下一步的出口訂單究竟應當如何報價才能降低結匯損失仍是難題,也必然要造成企業盡量避免接量大、交貨期長的訂單,實際上就是減少了企業的收益。對於進口原料的企業也是一樣,由於美元匯率走勢缺少確定性,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難於預測,企業為避免庫存虧損只能邊采購原料邊組織生產,也必然造成企業開工水平降低,收益減少。
金融危機在沖擊美、歐等國金融機構的同時,也對這些國家國內企業資金鏈的順暢程度形成了較強的沖擊。發達國家金融機構資金緊縮引發其對外放貸更加謹慎,貸款總量也有持續穩定增長轉為呈現出近年來的首次大幅減速趨勢。根據美聯儲的統計,2008年1~9月,美國商業銀行對國內工商企業的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約4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放貸緊縮使得美、歐等國的進口商融資難度增加,資金周轉情況比從前明顯惡化,而對我國紡織企業的直接影響就是國外進口商的償付能力下降,出口交貨後回收貨款的風險比金融危機前大大增加。根據調研情況,雖然目前國外進口商因資金周轉不靈拒絕付款還屬極個別現象,但美、歐進口商付款周期在最近幾個月中明顯延長的情況非常普遍。一般來說,信用比較好的進口商過去在交貨後20~30天內就會將預付款以外的餘款償清,但自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付款周期普遍延長到了40~50天。
進口商付款周期延長造成了我國出口紡織企業的資金回籠速度下降,相當於降低了我國出口企業的資金周轉效率。而在今年年初以來從緊的貨幣政策下,我國紡織企業的資金環境已經非常緊張。盡管現在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松動,但對於多數持續處於微利狀態的紡織企業來說,資金環境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徹底有效改善。在這樣情況下,這種金融危機引發的資金回籠效率下降顯然會進一步增加紡織企業的資金壓力,直接影響到原料采購、工資發放、銀行還款等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多個環節。
據海關統計,2008年1-10月我國進口棉花186.6萬噸,價值31.1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8.3%和增長10.1%;進口平均價格1667美元/噸,上漲20%。10月當月進口9.6萬噸,價值1.7億美元,分別下降29.8%和18.2%。這篇文章來源於紡織資源,請各位網友直接在瀏覽器中直接輸入紡織資源查看。
一、2008年1-10月我國棉花進口主要特點
(一)主要以一般貿易和保稅區倉儲轉口方式進口。今年1-10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棉花65.1萬噸,下降22.5%;保稅區倉儲轉口方式進口49.4萬噸,增長11.2%。兩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61.4%。
(二)主要進口自美國、印度和烏茲別克。2008年1-10月我國自美國進口棉花82.6萬噸,下降18.8%;自印度進口57萬噸,增長34.4%;自烏茲別克進口16.6萬噸,下降15.8%。三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83.7%。
(三)民營企業進口占據半壁江山。今年1-10月民營企業進口棉花99萬噸,增長1.1%,占同期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53.1%。國有企業進口50.8萬噸,下降18.4%;外商投資企業進口36.9萬噸,下降14.5%。
隨著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歐美經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我國紡織業面臨嚴峻的挑戰。目前 我國紡織業三分之二企業的利潤率只有約0.6% ,不少企業面臨倒閉風險,直接導致了市場對棉花需求量的下降。而今年我國主要棉產區都獲得豐收,但受到種植成本上升、收購資金短缺,特別是下游紡織行業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新棉收購非常困難。與此同時,國內棉花價格持續下跌,10月31日我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1746元/噸,較上一周下跌336元/噸;10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平均價為12322元/噸,較9月下跌855元/噸 。雖然國家出台收儲方案穩定價格,但是棉花市場的恢復仍然需要時日
金融危機的蔓延讓中國企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加速淘汰與並購的步伐,促使產業格局得到優化。那些注重品牌建設、銷售渠道完備、資金鏈供應充足的實力型企業將成為行業的領導者。閩派服飾的代表企業柒牌集團30年來從資金不到300元的裁縫鋪發展為品牌價值達78.16億,成為位居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77位的行業領導品牌。董事長洪肇設在集團三十周年慶典上表示:「2009年內需形勢還是很好的,這種勢頭對服裝消費來講是一個利好的局面。出口企業轉內銷,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很大。就柒牌渠道的布局看,金融危機反而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在今年我們將會加大力度繼續擴張,在商品價格上會作一些調整,維持2008年的價格體系,並不是說我們以低價來應對市場,而是讓我們不同實力的消費群買到他們的適合自己階層的產品。
《預測金融危機下09春夏流行趨勢》有這么一段文字
隨著全球金融泡沫的破滅,生活將變得簡單,心境重歸質朴。與這種生活方式以及心境相呼應的是對鄉村生活和傳統技藝的回歸。一切都是有關質朴的表現方式,比如充滿手織物風格的桌布式格子棉布、傳統英式花朵印花、睡衣式條紋棉布和淺藍牛仔的應用,同時結合古舊的漂白、褪色和揉皺處理。色彩從自然的原色、茶漬白、土褐色、風鈴草藍到水洗和褪色效果;關鍵的單品包括超大的工裝褲、男子氣襯衫和睡衣式T恤等,結合具有農婦風格的褶飾、花邊、刺綉等手工細節。我們可以把這一趨勢看作是對08秋冬民俗與鄉村趨勢的演變,最終將發展出09春夏契合簡單質朴生活的具有鄉愁情結的新田園風格。
❺ 中國出口額 中國出口位次及出口佔世界比重能分析出什麼
從1-4月份的數據來看,外貿下行壓力比較大。一個是4月的外貿明顯下滑,4月我們出口只增長了4.9%,較一季度增速下滑了2.7個百分點,我們的進口只增長了0.3%,較一季度增速下滑了6.5個百分點。
第二是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4月份我們的紡織、服裝出口分別下降了4%和6%,低於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放緩。
第三是我們與主要市場的貿易普遍下滑,4月份中美貿易增長9%,這顯示出了美國市場情況還可以,但是歐盟市場在惡化,4月中歐貿易下降5%,其中對歐出口下降2%。4月份中日貿易下降1%,其中從日本的進口下降了6%。東盟這些新興市場也不是很樂觀。
第四是部分的大宗商品進口在下降,從數據上看,鐵礦石、鋼材、塑料、天然橡膠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們從外需的層面上來看,外需的疲軟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首先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還遠遠沒有解決,今年歐元區經濟衰退幾成定局,采購經理人數據降低到近五個月以來新低;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是2%,但後期走勢仍然面臨諸多變數;日本三3月失業率達到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也在普遍回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所預測的數據顯示,全球貿易進入了一個低速增長階段,一季度巴西、法國、韓國的經濟數據也印證了這一個情況。
從國內企業經營情況來看,企業成本不斷上升,根據我們對東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各類不同企業的調查顯示,普遍反映三個問題:一個是用工成本在上升,過去三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上漲33%,過去兩年大部分地區每年上調最低工資標准20%以上,今年以來又有14個地區繼續上調。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去兩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累計上漲19.6%,今年盡管部分基礎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調,但仍然處在高位。三是融資難融資貴。
還有一個明顯特徵是企業的訂單出現內外轉移的趨勢。中國勞動力工資盡管低於發達國家,但已明顯高於發展中國家,一些勞動密集型訂單已經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以紡織品和服裝為例,德國今年1月從柬埔寨、孟加拉進口分別增長51%和31%,從中國的進口下降了4%。1-2月美國從孟加拉和斯里蘭卡進口增長12%和19%。日本一季度從孟加拉、緬甸、越南進口增加很多,而中國在上述三國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從全球經濟形勢來看,貿易摩擦加劇。去年美國對華發起調查16起,中國3起反傾銷反補貼被美國訴至爭端解決機制。
❻ 聽說最近紡織原材料由於各種原因漲價來勢洶洶,有人知道具體情況嗎
這輪漲價潮為什麼如此兇猛?除了環保、安監督查外,中美貿易戰、中東緊張局勢,川普的「突然退群」、委內瑞拉選舉其實都為化工產品上漲之火添了一把柴。
❼ 面對突出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有什麼較好的應對措施
對於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沖擊,應未雨綢繆,綜合考慮全面應對。
國內原材料上漲無疑會對企業經營造成沖擊,特別是對風險抵禦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來說。如「原材料一天一個價」,紡織行業、下游服裝行業承壓,利潤空間減少。如何應對原材料上漲,短期來看,如提前備貨、抱團采購等,還有產業鏈各企業提前簽訂風險共擔合同等,這些都是直接有效的措施。但從長期來看,如何應對原材料持續上漲的趨勢,這將不僅僅關繫到一個企業的經營戰略決策,而且關繫到整個產業鏈與相關政策措施。
原材料上漲必然加速各行業企業的分化。對於企業來說,積極創新,加強資金鏈的建設,拓展融資渠道,以及加強品牌建設,無疑是根本性的途徑;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升產品的品牌附加值,以減少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原材料如果持續上漲,無疑將加劇企業分化、優勝劣汰。對於一個產業或產業鏈來說,原材料上漲的壓力將一環一環傳導,對產業薄弱環節與產業鏈下游企業帶來較大影響,或將加劇產業縱向並購等。
目前我國提出高質量發展,經濟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原材料普通上漲或持續上漲對我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來說,無疑是不利因素。如何化解不利因素,積極應對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影響,這不只是一個企業面臨的問題,或許將是一個長期的經濟命題。針對這一問題,有觀點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買單的是消費者。當前促進經濟內循環、提振內需、促進消費是經濟主導政策。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❽ 聚乙烯的現狀走向
我國聚乙烯行業通過近幾年不斷發展,截至2011年裝置年產能達到1082萬噸。在十二五期間仍有撫順石化、武漢乙烯、四川煉化、大慶石化等裝置投產,到十二五末期,聚乙烯產能將達到1667萬噸。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聚乙烯國產量在1015.2萬噸,表觀需求量在1727.27萬噸,從中可看出國內聚乙烯仍存在700多萬噸的缺口不得不依託進口。因此,進口產品憑借其相對較高的性能和成本優勢占據了我國聚乙烯市場的重要比例。但是隨著國內產能的擴大和十二五期間烯烴原料的多元化,我國聚乙烯的自給率將大幅提高,對外依存度將逐漸降低。
需求方面,作為聚乙烯主要消費領域的塑料薄膜,由於其多應用於終端消費及運輸環節,其需求的增長與國內整體經濟形勢的發展關系較大,基本維持著略高於國內GDP的增長,其增長勢頭穩定,存在需求剛性。從軟包裝薄膜產量統計來看,自2006年起平均以13%的速率遞增,也印證了塑料薄膜的穩速增長。聚乙烯的另一個重要的消費領域是塑料管材,它的產量也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市政管道建設項目增加的實施不斷增加。未來幾年,城鎮供排水、燃氣管道,以及城市地下電力、通訊護套管道等市政用塑料管道仍將成為近幾年的發展重點。 聚乙烯行業在穩步的發展過程中,其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我國是「少油缺氣富煤」的國家,但是石腦油制烯烴是我國烯烴產品傳統的主要生產方法,這勢必造成我國聚乙烯存在原料和成本壓力,並且在油價高企的情況下,裂解裝置開工將受限制。其次,我國石化企業的研發能力有限,產品多集中在通用料級別,而在高端專用料方面表現不足,這方面不得不依靠進口。再者,當前石化企業多採用定價或者是先掛牌延期結算的銷售策略,對於延期結算的模式由於成本未鎖定,使得貿易商無法發揮自己的靈活性,不得不跟著石化的指導價格確定售價。另外,產能和產業分布也不均,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和華南三大區,當然這和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有關,也和便利的交通運輸相關聯,但不協調發展致使三大區市場過於飽和,也不符合國家大力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戰略。
與此同時,下游塑料製品廠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如行業中小企業眾多,總體裝備水平偏低、生產工藝落後、產品結構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集約化程度低、行業區域發展不平衡、市場無序競爭、抵禦風險能力偏弱等。除上述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外,中小企業發展同時面臨融資難、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等較為突出的問題。生產經營難度加大,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尚需改善。
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烯烴原料多元化,制定了煤制烯烴和頁岩氣的發展規劃。雖然這對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有重大作用,但是仔細分析來看仍無法改變石腦油制烯烴的傳統地位。
我國再生聚乙烯行業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在2009年的時候,整個行業逐步進入穩定發展時期,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動盪,盈利水平下滑,行業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受到多方面的制約:
1、原材料的制約。我國國產廢料回收率仍處於低位,而且回收都以走家串戶的方式,貨源質量與供應量均不穩定。而作為塑料製品消費大國,我國對進口聚乙烯廢塑料的依存度依舊保持在30%以上,所以行業依舊面臨著原材料供應的制約,急需回收體系的正規化。
2、技術的制約。聚乙烯廢塑料分揀費用占處理加工費用的三分之一,絕大部分從業人員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同時由於技術制約,再生聚乙烯顆粒質量難以保證,初級、低級產品仍占很大比重,應用領域受限,尤其是高端產品的空間佔有量狹小。
3、集群化差。由於產業集中度不高,導致污水處理等相關設備體系不健全,政策監管難發力,行業呈現無序化發展。
4、政策的制約。我國再生塑料行業缺乏鼓勵行業發展的完善的稅收管理和輔助政策。雖然作為循環經濟的的重要產業,但事實上再生聚乙烯產業在某種程度上處於政策失靈和市場失靈的中間地帶,得不到支持。反而成了環保嚴厲打擊對象,某些政策和實際生產其實有漸行漸遠的趨勢。
5、認知理念差。社會對塑料再生的環保理念認知度不高,媒體輿論對再生聚乙烯行業發展存在偏見,行業發展模糊。如今年的連雲港「洋垃圾」事件,澄海玩具事件,媒體對此都採取了一刀切。 煤制烯烴是指以煤為原料合成甲醇後再通過甲醇制烯烴的技術。烯烴的巨大需求量、煤炭的價格優勢和石油資源的緊缺,使煤制烯烴項目極具市場競爭力,是實現我國煤代油能源戰略,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據了解,未來幾年有將近20套煤制烯烴項目計劃投建,但是煤化工是資源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大型產業,裝置必須建在原料產地且對水資源用量極大,技術方面仍不成熟。同時十二五期間國家節能減排目標較2010年下降17%,而煤制烯烴從開採煤炭到生產對環境污染都相當嚴重,且國家准入門檻也逐步提高,能源稅改革也表現了石化行業產業升級和轉型的迫切性。綜合來看,煤制烯烴能否對聚乙烯行業發展帶來沖擊和替代,均需要進一步考量觀察。
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在「頁岩氣十二五規劃」中公布我國頁岩氣可采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雖然較之前EIA公布的數據略有減少,但我國的頁岩氣儲量仍居世界第一位。我國頁岩氣資源豐富,技術基礎和商業化條件較好,一旦政策到位,我國在借鑒美國頁岩氣開發的經驗之後,結合本國資源和各方面條件,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頁岩氣產業,有望成為新的產業增長點。
由於頁岩氣滲透率非常低,採收率在10%-20%,因而開發技術要求較高。國土資源部要求一是扎實做好資源評價工作,摸清我國頁岩氣資源家底;二是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形成適合我國地質條件的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並實現頁岩氣重大裝備自主生產製造;三是制定頁岩氣產業政策,明確行業准入門檻和標准,形成有序競爭的頁岩氣發展格局;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頁岩氣產業快速發展。在規劃中要明確部門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使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包裝材料的功能和多樣化要求提高,比如保鮮膜、阻氣阻光膜、選擇性滲透膜、抗菌膜和印刷膜等,未來PE對於薄膜行業的應用領域將更加細化。
雖然我國耕地面積多年來呈減少趨勢,但是18億畝的紅線不可逾越。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中高端農膜需求量逐漸增大,高性能、薄型化、多功能農膜需求增長較快。但農膜生產企業規模小、地域分布分散,高檔生產企業較少。後期農膜市場的規范化迫在眉睫,未來農膜生產將向著集中化的方向發展,高端農膜的生產應用開發也將對PE技術革新提出新的要求。
管材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從PE管材企業現狀來看,業內企業普遍存在產品雷同、新產品開發緩慢、原料主要依賴進口的問題。企業需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細分市場,並拓展應用領域,唯有如此才能在產品應用方面達到更高的層次,從而獲取更多收益。雖然整體管材行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我國十二五計劃對於加速農村改造、農村城鎮化、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等要求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場對於管材原料的需求,後期管材料的市場前景依然明朗。
電纜行業的發展與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特別是信息產業發展密切相關。隨著電網建設的加快,特別是特高壓工程的投入建設,對電線電纜料的需求將增加;其次,我國消費電子和微電子產業仍將快速發展;再次,我國3G產業在興起,且寬頻網路建設將加速,電纜行業發展前途光明。
❾ 股價的漲跌和自然界中什麼事物的運行狀態和規律最相似
大海的漲潮退潮
❿ 紡織業的國際市場
中國和美、日、歐三大貿易夥伴紡織外貿交易趨勢比較好,比較穩定。受金融危機影響,美、日、歐三大貿易夥伴需求急劇減少,國際市場萎縮。而且常年合作的國外貿易夥伴出現財務危機導致誠信危機。貿易保護主義猖獗,貿易摩擦將加劇。導致貿易國之間的貿易環境出現不確定性.紡織品面臨臨時性關稅和配給額度的覆轍.我國的出口還將受到生產成本升高、出口企業融資困難與融資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影響.出口企業銷售困難,盈利水平降低,甚至虧損,開工率下降,停產或倒閉,工人失業。同時,出口企業面臨著貨款回收風險。由於進口國經濟衰退,企業和個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現支付困難,產品出口到貨後不能及時收回貨款,或根本無法收回貨款。衣食住行乃生活根本,市場雖然會委縮但決不會消失,低成本低報價的產品依然會有贏得定單的先機,紡織企業必然出現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和洗牌.雖然面臨困境,但中國紡織行業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際國內的競爭優勢仍然存在。首先,創造的利潤佔全行業利潤98%的1/3的紡織服裝企業發展態勢良好。這部分企業1-8月份銷售收入增長24%,利潤增長33%,平均利潤率8.3%,其中3198家企業,銷售增長達到27%,利潤增長52%,平均利潤率15.1%,這部分企業是行業的主力軍,代表了行業發展的希望。其次,國內外市場巨大的潛力沒有變化。國內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人均纖維消費量從1978年的2.8公斤到2006年的14.6公斤,但相對於發達國家30-40公斤的人均纖維消費還是具有很大的差距。中國13億人口具有不同的消費層次,農村、中小城市具有不同的消費人群,消費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長,個性化、功能化的消費大幅度提高,市場需要更好的紡織品來滿足其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此外,城鎮化程度加快,從農村到城市,住房大大增加,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大幅度提高。國內市場自身的潛力決定了紡織工業的巨大前景。同樣,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品需求沒有變化,中國在國際出口貿易市場份額佔到了30%,中國紡織品的質量、價格已經得到了國際市場大眾消費者的認可,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趨勢沒有太大變化。再次,改革開放30年以來,紡織行業的競爭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比較優勢明顯。紡織科技的進步,大大推動了紡織工業的發展,2000年以後平均每年進口40億美元的國外先進設備,以及國內每年采購的370億元的國內先進設備,使得中國現在的加工製造水平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而且,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優勢也更加明顯,從原料到最終產品到各種輔料,產業鏈的優勢以及140多個產業集群的優勢,更顯示了專業化的特點,快速反應、協作條件好、比較成本較低的優勢,並且在行業內形成了一批比較優秀的企業家、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素質較好的工人隊伍,由此形成的中國紡織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也是以後若干年內中國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中央對輕紡工業信貸政策的支持對行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目前,行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達到60%,大量的中小企業依靠銀行貸款維持運作,銀行對企業流動資金的支持,是企業資金鏈上的及時雨。出口政策方面提高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取消涉及輕紡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暫停輕紡加工貿易台賬保證金「實轉」政策等,這對於紡織行業來說可以增加出口,抑制出口貿易的下滑勢頭。內需市場的拉動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強帶動了衣著消費的增加,大量住房的增加,鐵路、公路的建設,對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的消費都是很大的拉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增值稅的調整轉型將直接增加企業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減少企業的增值稅負擔,鼓勵企業增添新的設備,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專項近來中央有關部門批准1000億元的專項資金,其中一部分會注入到紡織行業。其中,紡織行業獲得支持的項目包括1.高新、功能性纖維的產業鏈開發應用。2.環保節能降耗等相關項目。3.天然纖維的高附加值產品及先進工藝技術開發。4.十項成套紡機設備。5.行業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通過這些舉措,可以加快我們實現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目的,這是紡織行業困境中的機遇,給行業帶來了走出困境的希望。中國是紡織出口大國,底子好,出口體制日趨健全。國家頒發相關政策扶持,拉動內需,增加出口退稅。經過這一次的重新洗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外貿紡織市場會更加規范,紡織出口依然會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