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北京奧運會投融資模式

北京奧運會投融資模式

發布時間:2022-04-17 06:40:15

『壹』 奧運會如何帶動經濟可否列舉哪個國家舉辦奧運會之後他們國家的經濟出現了什麼變化。

北京奧運經濟發展與展望

來源:中國網 作者:蔡兵 發布時間:2008.03.27
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企盼,是國家的一件大事。奧運會的籌辦,為加快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伴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奧運經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本文對近年來北京奧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簡要回顧並提出未來展望。

一、奧運經濟的內涵及對舉辦地的影響

一般認為,奧運經濟[1]是指奧運會舉辦前後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與奧運會舉辦有聯系的,具有經濟效果或經濟價值指向的各種活動。奧運經濟對經濟的助推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從初期的總需求刺激到後期的供給驅動。總需求刺激表現為直接推動,包括投資、消費和政府支出以及凈出口等方面。供給驅動影響主要是增強供給要素,包括企業品牌提升、國際形象改善、經濟基礎完善帶來的效率提高以及推進新興產業成長等方面。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傳導路徑實現,一是產業間的傳導,二是地區間的傳導。產業間傳導是指因滿足奧運會需求而引發的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的過程;地區間傳導是指奧運經濟從舉辦地向國內其他地區輻射的過程。

通過分析不同城市舉辦奧運會的歷史,我們從中得出基本結論:奧運會對於舉辦國尤其是舉辦城市的經濟會產生重大拉動作用,奧運籌辦期間各舉辦國經濟都處於景氣高位,尤其是在奧運舉辦前兩年達到高峰(見表1)。同時,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奧運經濟的影響。以1988年韓國奧運會為例,奧運為韓國建築業、製造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創造了21億美元、22億美元和13億美元的產值,經濟增長率從漢城奧運會召開前的11.1%、召開當年的10.6%到召開後一年的6.7%,可以說奧運帶動了一輪經濟景氣,對於韓國國民經濟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

表1: 奧運前後舉辦國GDP增長變化

歷屆奧運會
舉辦國GDP增長(%)

前一年
舉辦當年
後一年

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

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

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
10.5

11.1

2.5

2.5

4.4

4.6
13.1

10.6

0.9

3.7

3.3

4.7
5.2

6.7

-1.3

4.5

2.2

3.7

北京奧運經濟具有奧運經濟的一般特徵,同時,北京特定的發展階段、城市性質和資源優勢,賦予北京奧運經濟新的獨特魅力。突出表現在:一是北京奧運經濟與首都經濟緊密相聯。「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成為近年來貫穿首都發展的一條主線,奧運經濟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北京市緊緊抓住奧運機遇,形成了「以奧運促發展、以發展助奧運」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動奧運經濟發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主要是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對奧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最大限度地獲取奧運經濟效益。比如,進行奧運場館建設中,政府投資只是其中一部分,社會投資佔到了投資總量的一半以上。這種模式既保證了奧運會的順利籌辦,又有利推動了首都經濟的發展。三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貫穿奧運經濟工作的全過程。這三大理念不僅是籌辦奧運的理念,而且是奧運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和目標,進而對首都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影響是廣泛的,從不同時段看,對經濟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為(見表2):

1、前奧運時期(奧運申辦成功—2007年)。奧運經濟影響表現為新增奧運投資的經濟拉動作用。主要集中在奧運場館和相關設施建設、交通環境改善以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通過傳導和輻射效應波及上下游關聯產業和國內其他地區。這部分經濟影響是整個奧運經濟增長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階段。

2、奧運時期(2008年)。奧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帶動經濟發展。主要指奧運舉辦期間因客流大幅上升而使得消費出現集聚效應,並由此引發各項經濟、消費活動持續增長。這些額外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郵電業、衛生體育業、社會服務業、商業、餐飲業、教育、文化娛樂業等領域。

3、後奧運時期(2009-2010年或更長時間)。奧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因舉辦奧運會引起知名度提升,推動對外經濟交往擴大和後續經濟持續發展。主要以奧運產業的後續發展、場館設施的運營、品牌及無形資產的持續開發等為主。

表2 不同時期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發展影響

收益
成本

奧運會前
基礎設施

交通環境改善

推動產業發展

奧運市場開發
投資支出

動作成本預算(包括籌辦成本)

機會成本

奧運會中
旅遊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奧運會直接收入
與奧運會相關的運作支出

城市擁塞

機會成本

奧運會後
奧運產業後續發展

場館及基礎設施運營

對外交往擴大
場館及基礎設施維護

機會成本

二、奧運經濟對北京發展產生強大帶動作用

(一)過去五年對北京發展的推動作用

北京籌辦2008年奧運會以來,奧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奧運經濟成為助推首都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1、帶動首都經濟快速發展。奧運會的籌備,通過影響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首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據北京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02年至2006年的五年間,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發展成效最好的時期之一。全市經濟年均增速12.1%,比1997年至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870.3億元,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6331美元,是2001年的1.9倍,提前兩年實現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的目標。這既是首都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表現,奧運經濟也發揮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北京市統計局預測[3],舉辦2008年奧運會,每年的經濟增長產生超過2%的拉升作用,並使全市經濟在近10年中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相關數據顯示,奧運經濟將為中國帶來超過3萬億元的龐大商機,形成巨大的奧運經濟產業鏈,從而拉動整體經濟的增長。

在奧運因素帶動下,全市需求結構不斷改善,消費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投資、消費雙雙突破3000億元,2006年分別達到3371.5億元和3275.2億元,分別相當於2001年的2.2倍和1.8倍。五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4228.9億元,年均增長17.4%,是「八五」、「九五」時期投資總和的1.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累計達14938.1億元,年均增速達12%,相當於「九五」時期的2.2倍,特別文化、旅遊、體育、通訊等與奧運帶動性強的消費增長迅猛。比如,接待入境旅遊者從2001年的285.8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390.3萬人。隨著奧運會的臨近,投資和消費的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發呈現出強勁的趨勢。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奧運經濟發展為首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在第一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同時,第二產業受到直接有力的拉動,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規模、總量以及佔GDP的比重得到顯著提升,產業結構實現跨越式升級。2006年,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0%。奧運直接拉動建築業、通訊設備、交通運輸、旅遊會展等相關產業發展,同時有力促進了金融保險、信息傳輸、商務服務、文化創意等加快發展,推動形成北京市新的支柱產業(見表3)。

表3:主要部門的增加值比重 (單位: %)

行 業
「十五「期間平均增速
佔GDP比重(%)

2004
2005
2006

建築業
8.1
4.9
4.7
4.7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8
5.9
5.9
5.8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18.3
7.4
8.5
8.7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11.3
9.7
9.5
9.6

金融業
11.6
11.8
12.1
12.4

房地產業
18.2
7.2
6.6
7.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3.4
4.6
5.0
5.3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察業
15.9
4.6
5.0
5.4

住宿和餐飲業
11.6
2.7
2.6
2.8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9.1
2.3
2.5
2.4

3、擴大了城市開放和國際交流合作。籌辦奧運以來,北京的對外合作迅速發展。2006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額達到1581.8億美元,是2001年的3.1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比前五年增長近50%。年入境旅遊者增長了100多萬人。每年北京科博會上關於奧運的引進項目逐年增加。與此同時,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樹立了首都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形象。

4、推動市民生活持續改善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奧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創業和就業機會,進而推動了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過去五年,全市年均新增就業人員62萬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建築、高新技術、現代製造、社會服務等行業,對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及吸納新生勞動力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發展方面,通過籌辦奧運會,城市的運行管理、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環境建設方面,通過大力實施「綠色奧運」,2006年北京市藍天數佔全年總天數的66%,比200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連續8年得到改善。

(二)2007年北京奧運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

2007年是奧運會籌辦工作的決戰之年。由於前期投入的蓄力爆發、設施建設的最後攻堅和商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奧運經濟進入加速期和爆發期,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2007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4.3億元,同比增長12.1%,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2.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一個百分點,奧運經濟效益在北京經濟發展中正在逐步顯現。

一是奧運投資帶動作用繼續加大。2007年,奧運場館工程建設進入決戰階段,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力量確保奧運相關工程建設[4]。截至目前,奧運工程建設進展良好。上半年,奧運及相關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3%,其中,場館建設完成19.4億元,相關設施完成35.9億元。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09億元,增長31.9%,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4.9%。在奧運場館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下,北京市的城市基礎設施狀況持續改善,帶動相關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對於提升經濟總量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上半年,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含房地產開發)1228.9億元,增長16.5%,增幅高於全市投資平均增速1.6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分別完成投資241.1億元、33.5億元和46.7億元,分別增長51.9%、39.7%和69.9%。

二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助推北京經濟發展模式出現重要轉變。2007年,北京市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理念,積極發展高端產業,加快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業,認真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初步形成了低消耗、低排放增長模式。2006年,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25%,2007年上半年,能耗指標繼續保持下降勢頭,在全國保持領先水平。積極落實科技奧運理念,在籌辦奧運中自主創新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為使科技奧運理念變為現實,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科技部啟動實施了 「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 6年來共安排支持項目超過1209個,總投入31.95億元,其中財政投入9.31億元,參與的科技人員超過3.5萬人。截至目前,項目(課題)國內外專利申請數量已超過320項,授權專利逾180項,為推動首都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在北京奧運場館尤其是11個新建場館建設中,從結構設計到新型材料、從施工工藝到質量檢驗標准等各個方面,許多關鍵技術都來自主創新。 奧運經濟為北京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發生重要轉變,同時也為未來北京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是奧運市場開發效果顯著。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為舉辦奧運會籌措資金、物資及相關服務;二是促進國內外企業的發展。2007年奧運市場開發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到目前為止,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已基本完成,包括12家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在內,共有56家國內外企業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了贊助。聯想集團是第一家加入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計劃的中國企業。2004年以來,聯想品牌的總體認知度從62%提高到了68%,美譽度從53%提高到了62%。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為贊助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

四是奧運產業快速發展。伴隨著奧運會的臨近,與奧運直接相關的旅遊、文化體育等奧運產業逐步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北京奧運功能區建設全面啟動。作為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的奧林匹克中心區正處於全面建設階段,以傳統服務業為主,體育休閑、文化、奧運旅遊、會展演出等高端奧運經濟業態已顯雛形。

三、2008年北京奧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2008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之年,由於來自國內外旅遊人數的大量增加,將出現客流、物流與信息流的集聚,從而出現典型的消費高峰效應,奧運經濟發展前景良好。

1、北京奧運直接收入豐厚。根據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財政預算,主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會有16.25億美元的預算收入,支出約為16.09億美元,收支相抵後可盈利1600萬美元(約1.2億元人民幣),這將是奧運會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這其中,奧運電視轉播權收入成為奧運收入的主要部分,北京奧運會將從奧運會轉播收入中得到8.33億美元的分成。

2、持續的市場開發效益明顯。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是僅次於電視傳播收入的一筆收入來源,這筆收益最初預算是4億美元,由於企業參與熱情高漲,市場開發超過預期,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收入有望超過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將超過20億美元。尤其是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奧運產品也將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青睞,奧運商品市場蘊含巨大商機,包括奧運會吉祥物、奧運特許紀念品等在內的各類奧運產品銷售商機無限。同時,奧運廣告開發、彩票銷售等也會帶來不菲的收入。

3、奧運旅遊收入將實現大幅增長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遊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奧運經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2008年,旅遊消費將達到頂峰,幾乎是奧運前期和後期的之和。同時,旅遊消費將會帶動商業、餐飲住宿、社會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北京奧運會期間,約10500名運動員和4000名殘疾人運動員將參加比賽,前來報道奧運會的注冊媒體記者將達2萬多名,非注冊媒體記者上萬名,前來參加奧運會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各國首腦政要和贊助商也將有2萬多人。根據歷屆奧運會經驗,這些人員在參與和觀看北京奧運會的同時,必將順訪北京周邊的旅遊景點和全國其他著名的旅遊勝地,從而帶來旅遊收入的增長。據預測,2008年北京將接待海外遊客460萬至48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48億至49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1.01億至1.0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430億至1490億元。

4、奧運會後北京經濟將實現平穩發展。

在日本東京奧運會和韓國漢城奧運會結束後,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相繼持續高速發展。2008年奧運會後,北京經濟走勢將會如何呢?我們認為,北京將會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北京目前正處於大發展時期,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即使在奧運會結束後,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由於奧運會提升了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知名度,使舉辦城市的經濟規模和軟、硬體基礎設施躍上新的台階,再加上奧運籌辦期間形成了寶貴的奧運精神、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這一切都為北京市的後續經濟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借鑒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經驗教訓,奧運會後為避免發生可能存在的「低谷效應」。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著手研究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充分發揮奧運所形成的場館、設施和人才優勢,統籌謀劃奧運資源的深度挖掘、開發和利用。二是要合理引導投資,繼續推動重大公共設施建設,盡快全面啟動通州、順義、亦莊重點新城建設。三是要保持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改善消費環境,積極引導消費。四是大力發展體育、會展、旅遊、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點支柱產業

『貳』 2008年,由我國承辦的奧運會開幕式在北京( )舉行

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國家體育場

建設地點:奧林匹克公園

建築面積(萬M2):25.8

座席數:91000

賽時功能:田徑、足球

賽後功能:將用於國際國內體育比賽和文化、娛樂活動

開工時間:2003.12

作為國家和北京奧運會標志性的體育建築,國家體育場是2008年奧運會的主會場。它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東側,佔地面積20.4萬平米,建築面積25.8萬平米,能容納觀眾10萬人,其中臨時座席2萬個,2006年底建成。2008年奧運會期間,它承擔開幕式、閉幕式、田徑比賽、男子足球決賽等重大活動和重要賽事。奧運會後,它將成為體育比賽賽場和多種非競賽活動現場,成為市民參與體育和其它文娛活動的大型專業場所。
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招標產生的。經過激烈競標,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及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聯合體共同設計的「鳥巢」方案最後勝出。
國家體育場不僅體現出了鮮明的建築特色,其建設運營模式也打破了以往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經營、財政補貼虧損的舊體制,探索出了一種大型社會公益項目投融資機制的全新模式。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奧組委制定的《奧運行動規劃》對北京奧運場館建設和投融資工作明確提出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奧運場館建設總投資約20多億美元,其中,除奧組委出資1.84億美元用於臨時場館建設和部分場館的改擴建外,其餘資金的籌措都將遵循這個原則,在保證必要的政府投資基礎上,運用法律、政策和經濟手段對整個籌資和法人招標工作進行組織、引導、協調和監督;借鑒歷屆奧運會成功的籌資經驗,利用奧運會的品牌資源,運用國際通行的市場機制,廣泛吸引國際、國內有實力、信譽高的投資者作為項目法人參與項目建設。
國家體育場的業主單位是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集團聯合體共同組建的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後者將獲得國家體育場30年的特許經營權。30年後,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代表政府收回國家體育場的經營權。國家體育場全新投融資模式的運用,不僅標志著北京市在利用社會資金進行大型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的嘗試上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而且為大多數奧運場館的建設和運營機制提供了一個適用模式。
國家體育場的開工建設還標志著2008年奧運會場館建設工程的全面啟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本著勤儉辦奧運的原則,2008年奧運會所需比賽場館由《申辦報告》中提出的37座調整為35座,其中,北京地區共有30座,青島、秦皇島、沈陽、天津和上海因舉辦帆船賽和足球預選賽需用5座場館。北京的30座場館中,安排新建15座,改擴建11座,建設臨時場館4座。
北京的比賽場館大體分布在4個地區,一是奧林匹克中心區,即奧林匹克公園,本區集中新建和改擴建的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和國家體育館在內的10座奧運場館;二是大學區,計劃在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等4所高校內各建1座場館,同時改擴建首都體育館;三是西部社區,以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為主建設7座場館;四是北部旅遊風景區,建設水上比賽、賽馬等3個賽場。另有5個場館安排在其它地區新建和改擴建。按照工作進度,2006 年底之前,主要奧運場館和設施建設將全面竣工。
奧運場館的建設不僅在投融資機制上體現了勤儉辦奧運的原則要求,也從工程規劃和設計上為場館的賽後利用考慮了充分的空間和功能。此外,奧運場館工程建設工作均是在北京奧組委監督委員會和社會各界的嚴密監督下按國際慣例進行的,特別是其中的招標工作,集中體現了「 公開、公正、透明」的指導思想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充分表現了北京要將2008 年奧運會辦成一屆「陽光奧運」和「廉潔奧運」的決心。

『叄』 鳥巢項目採用PPP融資模式的原因是什麼

PPP融資模式有利於擴大項目總規模,降低成本。鳥巢建設採用PPP融資模式的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門認識到PPP模式在降低整個項目建設和運營成本、減輕資金壓力、提高場館賽後運營效率等方面的優勢,而中信銀行也可以藉助政府的優惠政策,發揮社會資源動員的優勢。「鳥巢」項目總投資31.39億元,其中58%由北京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代表政府出資,即18206.2萬元,42%由中信集團聯合體出資。在中信集團財團42%的投資中,中信集團佔65%,北京城建集團佔30%,金州公司佔5%。中信集團的投資分為內資和外資,其中內資佔中信集團投資的90%,外資僅佔10%。

從各投資方對「鳥巢」項目單獨投資情況來看,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的投資金額約182062萬元,約占總投資的58%:中信集團的投資金額約85695萬元(內資約為77125萬元,外資約為857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27.3%;北京城建集團的投資金額約39551萬元,約占總投資的12.6%;美國金州公司的投資金額約6592萬元,約占總投資的2.1%。

鳥巢融資模式的結構設計相對簡單。項目融資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信建投公司直接安排。投資方按比例出資建設項目,項目投資方直接承擔相應比例的責任和義務。不足資金由國資委和聯合體分別籌集,並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分批註入。體育場館經營收入按照與貸款銀行簽訂的現金流量管理協議,進入貸款銀行監控賬戶,按優先原則分配,即支付項目正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金支出和管理費用先按計劃償還債務,剩餘資金按投資比例分配。

2003年8月9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舉行了簽約儀式。中標人中信集團聯合體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奧組委、北京市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三份合同協議,即特許權協議、國家體育場協議和(合作經營合同)。之後,聯合體與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北京市政府共同成立了項目公司——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為中外合資企業,享受相關稅收優惠。

『肆』 如何看待奧運會的投資與收益

據有關部門統計,針對北京奧運會的各種投資大約需要史無前例的2800至4000億元人民幣,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聽起來讓人心有餘悸:北京奧運會還能盈利嗎?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採取商業運作創造了2億美元的盈利,堪稱奧運會歷史上的典範。當時,由於沒人願意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對洛杉磯的基礎設施條件要求大大降低,洛杉磯奧運會幾乎全部利用已有的城市設施和體育場館,也幾乎沒有任何基礎建設投入。當時奧運村利用大學宿舍,運動員睡上下鋪、用公用廁所,去比賽場地乘坐的也是中小學校接送孩子的校車,高個子運動員只能坐在地上。這些情景在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想像,但正因為如此相對低廉的舉辦成本為洛杉磯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而如今的北京奧運會則不可同日而語,奧運會早已擺脫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已經成為眾人爭搶的香餑餑。

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要求,北京要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各種比賽項目場館建設及各種配套服務等共需數千億元。舉個簡單的例子,僅有四個地鐵站的北京地鐵奧運支線就需要投資3個多億元,還有環境、大氣治理、交通等等,需要的投資之大可想而知。

力爭略有盈餘

面對如此龐大的投入,北京奧組委又提出要實現略有盈餘的目標,那麼,這筆奧運賬該如何來算呢?

其實,在洛杉磯奧運會之後的漢城奧運會就開始面臨這樣的問題,韓國政府在漢城新建了一大批體育場館,還有奧運村、記者村等,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也花了大筆資金。如果把這都算作奧運會的成本,那簡直不可想像,於是,韓國人在算賬時把這部分錢算在了國家以及舉辦城市和某些企業的賬上,並沒有列入奧組委的成本。

在把商業運作收入抵消開支後,漢城奧組委最後也實現盈利了。可以說,漢城奧運會成功創造了另一種商業模式,即把政府投入和奧運會成本運作分開算賬。

北京奧運會的賬同樣需要這樣來算,市政建設和體育場館建設屬於公共產品和准公共產品,其建設目的既是為了辦好奧運會,更是為了今後北京市民的使用。

拿首都國際機場來說,為了迎接奧運會投入巨資興建了第三條跑道,確實是為了滿足奧運會時的需要,但從長遠來看也是滿足北京市發展的需要,像這類項目由政府來負責投資或融資是無可厚非的,即使不辦奧運會,北京新的地鐵還是要建,北京的城市環境也要改善,空氣質量還是要提高,這數千億資金絕大部分都是用於這方面的投資,所以不會真正算到組委會的賬上,也不可能去算到奧運會的賬上。

就北京奧運會本身的運作而言,北京當年申辦奧運會時提出的收入預期是16.25億美元,大體來自6個方面:一是國際奧委會2008年奧運會電視轉播權出讓所得,按照比例分給北京奧組委大約8.4億美元;二是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TOP計劃收入,按照比例可分給北京奧組委1至2億美元;三是北京奧組委自己的市場開發計劃預期收入3至4億美元;四是門票和紀念品銷售預期1億美元;五是按照中國和國際奧委會簽訂的主辦城市合同政府給予補貼1億美元;六是賽後剩餘物資變賣處理大約幾千萬美元。

至於北京奧運會的支出主要是用於奧運村、媒體村的運營,運動員、裁判員的吃住行、競賽組織的開銷等,預算大約是16.09億美元。

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奧運會的預算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由於北京申奧成功後出現的「9.11」事件使得大型運動會的安保成本水漲船高,雅典奧運會就因此大受影響;2003年中國又出現了SARS疫情,公共健康安全的成本也相應提高。北京奧組委在調整了預算後表示:北京奧運會的最終支出將大約為23億美元。北京奧組委的預算原則是量入為出、節儉辦奧運,保持收支平衡,力爭略有盈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形勢相當喜人,在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的吸引下,著名國內外企業紛紛贊助北京奧運會,迄今為止,北京奧運會已經敲定了 11家合作夥伴; 10家贊助商和8家獨家供應商 。

這其中,最低級別的供應商起價為1600萬人民幣,獨家供應商起價為4100萬人民幣;據悉,北京奧組委的合作夥伴中,有不少企業的贊助金額甚至超過了國際奧委會TOP合作夥伴。目前,北京奧組委的招商仍在繼續。

此外,北京奧組委對特許商品等無形資產開發也做得相當成功,奧運吉祥物福娃和各色特許商品在全國各大城市熱賣。

由此,對於北京奧運會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盈餘,我們充滿信心。

『伍』 2008北京奧運會投資多少

奧運會場館投資130億元,財政投入佔一半
北京奧運會新聞發言人劉志介紹,從目前看,奧運場館投資預計在130億元人民幣之內,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約佔一半,另一半資金來自社會的融資,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捐贈。
這些投資包括新建場館12個、改擴建場館11個、建設臨時性場館8個,改造獨立訓練館45個,這些場館是直接為舉辦奧運會新建或改擴建的。
「這里不包括相關的配套設施,比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國家會議中心、奧運村、媒體村等6處相關配套設施,因為這些設施都由企業自籌資金,賽後利用也由企業自行決定。比如奧運村,本身就是一個住宅項目。」劉志說。
運行資金20多億美元,收支平衡有節余
關於奧運會運行資金投入情況,據介紹,北京奧運會申辦時的預算為16.25億美元,主要是參照往屆奧運會的預算估測的。在整個奧運籌辦期間,北京奧組委先後做出了3個版本的預算,目前執行的第三個版本的預算為20多億美元,並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批准。北京奧組委財務部副部長沈毓雲說:「雖然經過了調整和增加,但目前的預算還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
城市建設投入2800億元,大頭是交通
自2001年以來,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投資約2800億元人民幣,其中,城市交通累計投資1782億元,能源基礎設施累計投資685億元,水資源建設累計投資161億元,城市環境建設累計投資172億元。劉志說:「其中一些項目,都是北京"十一五"發展規劃確定的項目,原定在2010年完成,現在是提前完成了。」
北京7年投入280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陸』 北京後各奧運場館的運營狀況:運營成本、盈利方式、門票售價等方面

鳥巢、水立方如何「變臉」
來源: 今日早報 2008-09-19 北京2008年殘奧會・後續
鳥巢、水立方如何「變臉」

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這是8月24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給予北京奧運會的評價;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屆殘奧會――這是9月17日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給予北京殘奧會的評價。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在世界矚目的「籌備、舉辦」大考面前,北京、中國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然而,考試還沒有結束。

奧運會後的場館利用是歷屆奧運會東道主的「頭疼事」,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屆奧運會能夠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殘奧會結束後,北京將面對同樣的「世界難題」。北京,將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事實上,應對挑戰的行動,早在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後不久就已經展開。

先行減負 科學選址

按照最初的計劃,北京奧運會需要37個比賽場館,其中新建22個(3個在京外地區),需要翻新的5個,無需任何改建工程的10個。出於賽後利用方面的考慮,此後北京對奧運場館建設的規模、布局、投資等重新進行了評估,並先後做了兩次較大的調整。北京賽區的奧運場館從32個減少到31個,其中新建場館從19個減少到12個,改擴建場館從5個增加到11個,臨時場館則從沒有增加到8個。

可以說,計劃的調整,為今後奧運場館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輕了負擔。

比如,針對北京西部地區沒有大型綜合體育設施的狀況,奧運會籃球場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填補了這個空白。這個國內第一個達到NBA比賽要求的籃球場館,將成為NBA在中國的第一個固定比賽場地,承擔NBA表演賽、季前賽及各種娛樂文化活動,並會作為全民健身場所向普通市民開放。

北京奧運會有乒乓球、柔道、跆拳道等項目放在大學校園里,在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新建了體育館,改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等原有的體育館。這些建在大學校園的體育館,將主要由學校維護,用於學生的教學、訓練及比賽,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多元投資 規劃先行

大型運動會體育場館一般是由政府投資興建。由於回收周期長,容易使當地政府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雅典奧運會興建的30個場館,僅每年一億歐元的維護費用,就令當地政府十分「頭疼」。

中國從全國十運會開始,就開始嘗試吸引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北京奧運場館同樣引入了多元投資、分散風險、專業經營等方式。

國家體育場「鳥巢」,30億元的建設資金,來源於2003年中國中信集團聯合體。中信集團聯合體中標成為「鳥巢」項目法人合作方,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共同組建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負責國家體育場的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維護和移交等各項工作,並享有政府授予的30年特許經營權。

由於產權制度明晰,責、權、利清楚,「鳥巢」、「水立方」等場館的經營方案得以與建設規劃同步。國家體育場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一對記者說:「我們將原汁原味保存奧運賽事時的場景和設施,今後『鳥巢』最主要的用途是體育比賽和文藝演出。」

據透露,「鳥巢」賽後將充分利用自身的場地優勢,拉動場館商業發展,將商業面積擴展到35%左右。運營規劃以承接大型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開發無形資產、出租配套商業地產為三大主要經營模式。

「水立方」改造工程將於2009年春節後開始,改造期一年左右,屆時將變身成一個「酷」感十足、完全體驗式的多功能水上娛樂中心。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康偉說:「比賽結束後,『水立方』內1.1萬個臨時席位將被移除,休閑場地將5倍於目前賽場的規模。」

因為姚明和美國「夢八」隊的出現,五棵松籃球館成為奧運會最炙手可熱的比賽場地之一。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董事長趙燕表示,奧運會之後,這里將打造成NBA在中國第一個固定的比賽場館,每年將為中國觀眾帶來NBA表演賽、季前賽、常規賽及多場次的籃球比賽。

除了經營體育及休閑活動外,奧運旅遊也成為奧運場館新的經營方向。由於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奧運場館游已成為旅行社經營的一大熱點。記者了解到,許多無緣到北京現場感受奧運會的外地遊客對奧運舉辦城市充滿興趣;廣東廣之旅國內游總部副總經理文爽說:「目前北京游線路增加了很多新景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覽『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

算經濟賬

更算社會賬

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絕不僅僅是一次高水平的體育賽事,這是人們已經形成的共識。對於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問題,在經濟分析之外,同樣需要人們以社會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蔚鷹說:「作為國家體育場,除了商業開發外,『鳥巢』將大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據了解,「水立方」的商業改造,也以服務普通市民為原則。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表示,北京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同等重要。賽後利用將遵循四項原則――場館的公益性、公眾性原則;場館運行的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堅持在場館運行中體現「綠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的原則;堅持場館利用與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發展方向結合的原則。

其實,北京奧運會作為一屆世界性盛會,除了奧運場館直接投資130億元外,自2001年以來,北京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北京市的空氣質量、交通、綠化、城市面貌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座城市毫無疑問將從此長期受益。

結合歷屆奧運會的經驗,奧運會對於全民健身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僅北京市新增的12處場館,新增建築面積達到71.7萬平方米,這些都將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便利條件。而北京殘奧會的舉辦,不僅使北京的無障礙設施一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殘疾人運動員在場上的拼搏精神,也讓所有中國人收獲了感動。這些都是奧運會留給我們的遺產。

成功舉辦一屆奧運會,留下的絕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其精神遺產同樣寶貴。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說:「奧運會給北京和中國帶來的影響,是全面和多方位的,可能會持續10年到20年的時間。」(1912201)據新華社

『柒』 比較各奧運會場館投資與融資建設經營模式,以及幾種主要的奧運會融資模式優劣

北京奧運會場館投資與融資建設經營模式
2008年北京奧運會採用PPP融資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應順應社會改革的大趨勢,進行融資渠道的拓展、探索和創新。PPP模式能將民間資金引入奧運會融資領域,提高奧運公共設施服務的效率和效益,避免北京奧運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超額投資、工期拖延、服務質量差等弊端。同時,奧運會項目建設與經營的部分風險由特殊目標公司承擔,分散了政府的投資風險。
2008年奧運會涉及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此,2008年奧運會PPP模式融資應是一個完整的項目融資概念,但並不是對奧運會各工程項目融資的徹底更改,而是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組織機構設置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2008年北京奧運會PPP融資模式是北京政府、2008年奧運會組委會、贏利性企業和非贏利性企業基於某個項目而形成以「雙贏」或「多贏」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參與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2008年奧運會PPP融資模式組織機構設置。
幾種主要的奧運會融資模式優劣
每一屆奧運會都是對東道國資金融通、金融服務的挑戰和考驗〔1〕。承辦奧運需要花費巨額資金,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投資風險。在奧運會的融資史上,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如:1976年蒙特利爾舉辦第21屆奧運會,虧損10多億美元,包袱背了十幾年,蒙特利爾市民直到上世紀末才還清主辦奧運所欠債務。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由於雅典過於強調奧運會的非商業化,堵塞了可對雅典奧運會融資的許多資金,致使雅典奧運會超出預算24億歐元,希臘政府也將需多年才能償還奧運所欠債務。而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通過運用民間資本進行融資,不但改善了金融體制,而且極大地推動了悉尼城市建設,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交通、旅遊、房地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澳大利亞的GNP在奧運期間增加65億美元,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財政實力不夠雄厚,因而更有必要引入靈活多樣的市場化的融資方式來建設奧運基礎設施〔2〕。雖然國際奧委會承諾給北京奧運會8億至10億美元的分成,但相當一部分要等奧運會舉辦後才能兌現;一些奧運項目雖能產生收益,但在投資和資金回收之間存在較長的時間,很難找到投資方。因而,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如何利用現代融資手段、開辟更多渠道,為北京奧運會籌集資金。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何小鋒曾多次呼籲:「2008年北京奧運會應抓住這百年不遇的機遇,來實施金融體製革新和金融產品創新。」因此,積極採用PPP融資模式、充分利用和吸收民間資本、吸引國際資本投資奧運,就成為有效解決2008年奧運會在籌辦過程中的資金問題、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降低北京籌辦奧運會的風險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北京奧運場館今後發展方向
人們關注奧運會,把它當作生活中的一個重大社會事件。從宏觀經濟運行角度看,奧運會實際上是一項新的建設工程、一項新的經營項目。
這一新工程、項目的建設運營,將帶動這一新工程、項目的建設運營,將帶動奧運場館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現代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發展和結構升級,進而帶動就業數量的增加和結構的改善。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在談及奧運場館賽後利用時表示場館利用要遵循四項原則:一是最大限度地讓場館為大多數人服務,盡早盡快向社會公眾開放使用,體現場館的社會效益;二是按市場規律辦事,充分發揮業主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市場因素,最大限度地發揮場館經濟效益,堅持運行體制、機制的創新;三是在場館的運行中貫徹節能、環保、科技、人文的各項要求,做到場館利用的可持續;四是堅持場館利用與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發展方向結合的原則。在場館賽後利用過程中充分考慮北京的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職能優勢,促進文化、體育、會展、旅遊等產業的大力發展
結合上述四項原則,奧運場館賽後利用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居民的休閑健身需求和體育競技表演及體育訓練組成的體育產業對體育場館設施的需求;二是演唱會、音樂會、居民文化活動等組成的文化產業和事業對場館設施的需求;三是會展業對體育場館的需求。另外可能還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商業或社會需求。

奧運場館賽後的產業化
奧運會的主辦對後奧運時期北京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是積極的、全方位、多層面、寬領域的,它將給北京產業發展模式、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等帶來深刻變化,有利用加快體育產業化、市場化進程,使體育產業朝著更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方向發展。
目前,無論是北京市還是其他地區體育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表現在:體育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所佔比重較小,而體育用品製造業、銷售業所佔比例過大。
健身娛樂業包括群眾健身組織和體育娛樂業。在意識層面上,2008奧運會將使人們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奧林匹克精神,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在物質層面上,一方面,奧運會給北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增加值,將強有力的促進體育消費娛樂市場的繁榮,另一方面,奧運會在場館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場館資源充足,同時,大量場館和廣場等基礎設施也對體育健身娛樂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奧運後健身娛樂業的發展將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競技表演業是體育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體育場館消費的主要力量之一,體育場館需求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競技表演業的興衰。一個地區競技表演業的發展狀況與該地區申辦國際、洲際和國內賽事的能力以及國內體育賽事發展的整體情況有關,申辦體育賽事受該地區的體育設施、相關配套設施及基礎設施水平、知名度、區內體育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地區體育競技項目的發展則需要優秀的教練員、運動員、充足的體育設施、較高水準的賽事運作能力等多項因素,另外項目的選擇也要符合居民的體育消費偏好。
從石景山目前的情況看,競技表演業發展不景氣,長期在低谷徘徊,主要原因在於: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賽事,賽事組織和運作的經驗較少,運作的方式比較傳統,與國際慣例有一定差距。同時,整個國內賽事市場發展不成熟,成熟的項目較少。國內目前比較成熟的項目是足球、籃球和乒乓球等聯賽。據統計甲A俱樂部的市場平均收入為每家2500萬元;籃球排球聯賽上座率都超過70%;半成熟項目和新興項目如射擊、羽毛球、自行車等在國內同樣有巨大的消費群,但目前這部分體育市場尚處於發展的雛形階段。
奧運後場館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作為PPP融資模式而出現的大型場館,在奧運會賽後將承擔起組織國內外大型競賽活動的任務,目前一些場館已經簽了四年的場地自行車世界盃比賽協議。奧運會之後,奧運場館任務之一就是保證國家隊的訓練。由於它是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場館,很多省市隊也希望今後能在這些場館進行訓練,提高了場館的利用率。而承擔北京奧運會射擊項目比賽的北京射擊館在設計之初,就已經為賽後利用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北京射擊館資格賽館和決賽館中,固定坐席和臨時坐席都被設計為完整的區域,當大型賽事結束後,輕型鋼結構的臨時坐席可以被整體拆除,從而獲得完整的大空間,可進行多種可能的靈活的功能改造。在選址上,北京射擊館地處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管理中心內,它不但將成為奧運會等大型賽事的比賽場地,還將成為射擊運動員訓練場館。該場館賽後可承擔重大國際、國內射擊賽事,並作為國家隊訓練基地、青少年培訓基地。

『捌』 關於奧運低谷的一個小問題

後奧運低谷與對策研究
[日期:2008-06-17] 來源:北京社科規劃辦 作者:陳劍 [字體:大 中 小]

本文針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未雨綢繆,通過實證研究,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後的後奧運風險提出相應對策,以規避後奧運風險。
文中深入研究與後奧運風險相關的各種深層次問題,通過對歷屆奧運會,特別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以來歷屆奧運會的後奧運風險進行研究,總結出共性所在,借鑒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從理論上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規避後奧運風險提供支持。
一、後奧運低谷的現象、本質和表徵
1.「後奧運低谷現象」是一種和奧運會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歷屆奧運會表明,成功舉辦奧運會需要進行較為集中的大規模投資,同時國內外企業也會為奧運營銷投入巨額資金,東道主國家特別是主辦城市的經濟將迅速增長;而在後奧運會時期,也就是在奧運投資周期結束(通常是在奧運會閉幕之後),這種積極效應開始遞減,而消極效應將更明顯。這一時期投資會出現明顯萎縮,總需求急劇下降,大量的體育場館和設施將會閑置或利用不足,一些與奧運相關的行業也可能出現衰退,從而對主辦城市和主辦國的經濟帶來沖擊。奧運經濟的這一效應就被稱為「低谷效應」。歷史上有不少奧運會主辦城市和國家都發生過「後奧運低谷現象」。
2. 後奧運低谷現象本質上是經濟發展規律的一種體現形式,只能通過採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弱或者抵消,卻不能從根本上來消除。奧運會後,有關奧運會的大規模投資和消費將迅速減少,而且奧運會舉辦前的投資和消費規模越是巨大,時間越是集中,則這種經濟波動的程度將越為劇烈,奧運低谷效應也將越顯著,其中另一種表現形式為奧運場館賽後利用不足。
3. 後奧運低谷效應表現出來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區域經濟增速波動、區域產業結構波動、區域就業水平波動和賽後場館利用不足等四個方面。
二、後奧運低谷對北京經濟的影響
奧運會後,有關奧運會的大規模投資和消費會迅速減少,乘數效應和加速效應這把「雙刃劍」將抑止北京經濟增長,並對旅遊、建築、體育、餐飲等奧運相關產業產生直接沖擊。
(一)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北京市的經濟增長趨勢與全國經濟增長趨勢基本一致,而且現在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高漲期。無論是1999年到2002年還是2003年到2006年,因奧運會的申辦或籌辦而發生的投資或其他支出都對北京市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帶動作用,平均每年拉動2.57個百分點,那麼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因奧運會而引發的各項支出將繼續對北京市經濟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
(二)後奧運低谷的可能性
首先,北京市財政預算中與奧運相關的項目支出有一部分是提前的,假如這部分支出為借款或舉債,那麼就相當於把北京市奧運會後部分財政收入轉移到奧運會以前年份使用,從而減少奧運會後北京市可支配的財政資金規模,減少了奧運會後北京市社會的總需求。其次,北京奧委會約135億元人民幣的自身收入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是由於屬於外源性收入,並且其中絕大部分用作運營費用的支出將集中發生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期間,這部分支出在奧運會後將減少。第三,國內眾多企業利用奧運期間的商業宣傳、國內外遊客到北京觀光都會增加北京的社會投資和消費總量,而奧運會後這些活動數量和規模都會減少。第四,如果奧運會後體育場館等設施的維護和運營費用過高,給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那麼由於財政資金用於投資或其他項目的支出減少,也會促成奧運低谷效應的出現。
(三)後奧運低谷對北京經濟增長的影響
通過數據分析,後奧運低谷效應很可能將使北京經濟增長率降低2個百分點以上。明顯地表現在經濟結構方面,特別是對建築業、旅遊服務業、住宿餐飲業和房地產業等有顯著的影響。這幾個行業從奧運會籌辦和舉辦中獲得的利益最大,但是奧運會過後,也會經歷比其他行業更為急劇的衰退。
三、北京奧運場館建設和賽後運營的政策建議
(一)本著節儉原則建設場館,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資源
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經歷了一個優化調整過程,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單純為奧運會的投資規模,確保奧運經濟和奧林匹克公園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也就需要在大量奧運商業地塊的開發和奧運經濟模式的定位上進行規劃運作,從另一個方面保證奧運經濟和奧林匹克公園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在認真研究前幾次奧運會舉辦經驗的基礎上,在合理控制場館建設規模的前提下,將投資重點放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上。在場館建設方面,堅決貫徹節儉辦奧運的原則,為場館建設的合理規模控制提供了一個具有建設意義的理念。
(二)以北京奧運會場館為核心形成合理的體育場館布局
國內外城市體育場館建設與發展的經驗表明,城市體育場館建設與布局必須形成以社區體育中心和城市體育公園為基礎層次、區級社區體育中心和體育公園為中間層次、大型體育場館和大型體育主題公園為最高層次的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科學合理的體育場館結構體系。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兩軸、兩帶、多中心」的設計思路,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合理的戰略性格局。
(三)為奧運場館的運營選擇合適的投融資模式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有規模龐大的消費群體和高速的經濟社會發展作保障,因此在場館和設施的賽後使用上一定要在歷屆奧運會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同時為北京市乃至全國體育設施、體育場館的投融資和經營方式提供可借鑒的經驗。通過市場融資、政府投資、市場融資與政府投資相結合等方式,政府不必擔心場館高額的運營費用。對於企業而言,有實力奪標的企業,中標單位將享有奧運場館30年的經營權並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其今後運營的問題。總體看,在奧運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中,社會融資佔50%,這是北京奧運工程投資的最大特點。政府投資重點為改善城市環境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並將奧運場館建設中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中。
(四)為各種奧運場館選擇合適的運營模式
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有以下四種模式:第一,繼續用於組織體育活動。成為主辦城市乃至一個地區的大型體育活動中心。第二,交替使用模式。將大型商貿展覽中心、大型會議中心臨時改作奧運比賽場館,在奧運會結束以後恢復原來的功能。第三,多用途使用模式。奧運場館在建設過程中就充分考慮賽後的利用,進行了多功能設計,使得奧運場館在奧運會結束以後能夠開展多種大型體育、商貿和文化活動。第四,搭建臨時場館設施,奧運會結束後直接拆除。
(五)為奧運場館選擇適當管理模式
對賽後商業化運營場館,考慮到奧運會場館投資規模大、運作周期長、品牌效應顯著等特徵,其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高於國內其他城市,因此要根據場館特點,採取適當的管理模式。
1. 採用集團化經營管理。合理配置場館資源,有效避免單獨經營、單獨消費的情況,合理利用資金形成拳頭項目,並在人員分工上,責任明確,專職專責,做到管辦分離。
2. 引入專業的體育經理(經紀)公司和體育管理公司。體育經理公司能夠根據場館的資產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及市場定位,合理引進適合群眾需求的體育健身項目,並通過市場商業運作,擴大場館的創收范圍。體育管理公司可以充分發揮資產所有者對資源、項目的監督作用,進而形成綜合性體育場館經營開發的一整條科學經營管理流水線——「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流水線」;可以直接、快速有效地培養綜合性體育場館需要的人才,為自我發展積累豐富經驗。
3. 採取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品牌經營等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打造奧運產業品牌形象。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與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相比相對滯後,但也呈現出較好的成長性,體育產業的發展勢必要走上一條規模化、集約產業化的道路。在當前的發展階段,體育產業已具備了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藉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機遇,引進先進的體育業經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採取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等先進的管理技術,實施奧運品牌戰略,對今後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六)開發奧運體育場館的無形資產
大型體育場館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四類:一是資源型無形資產,如豪華包廂使用權、俱樂部坐席使用權、永久性坐席使用權、場館租賃權、場館使用權和處置權;二是知識型無形資產,如場館名稱、徽記、標志使用權,場館外觀設計、場館冠名權,場館的核心經營技術等;三是權利型無形資產,包括特許經營權、商業贊助開發權、廣告開發權、場館形象權(圖形、錄像、照片等);四是經營型無形資產,如營銷關系網路、經營管理方法、公關活動機會、商品銷售、展示、演示機會等。
充分、合理的利用和開發奧運無形資產能給奧運場館帶來巨大收益。例如,豪華包箱是大型體育場館最重要的收入渠道,主要的客戶群體是企業。企業購買豪華包廂主要用於招待客戶和員工活動,同時也是公司實力的一個重要的標志。當然,豪華包箱運作的前提是必須有精彩的職業聯賽和商業比賽。再如,體育場館冠名權的開發。體育場館冠名權系指贊助商通過將自己的名稱冠於一個體育場館或設施上,而購買到或獲取的一系列有形和無形的利益。體育場館冠名權是僅次於豪華包廂的無形資產,其最重要的特點是合作期限較長,因此必須與企業形成長期合作夥伴關系,持續努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營銷機會。
(七)刺激北京市體育場館的需求,實現多樣化經營
賽後需求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居民的休閑健身需求和體育競技表演及體育訓練組成的體育產業對體育場館設施的需求;二是演唱會、音樂會、居民文化活動等組成的文化產業和事業對場館設施的需求;三是會展業對體育場館的需求。另外可能還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商業或社會需求。
1. 競技表演業。從北京目前的情況看,競技表演業發展不景氣,長期在低谷徘徊,但奧運會的舉辦將為其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賽後,北京競技表演業的前景十分可觀。首先,北京獨特的歷史文化對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奧運會後北京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將得到傳播,使得北京吸引更多的眼球,為大型國際賽事落腳北京創造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其次,賽後將有一大批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體育設施,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舉辦大型賽事的硬體設施得到充足的保障;再次,舉辦奧運會無疑會刺激一些半成熟項目加速向成熟化轉化,為競技體育業的發展開拓新的空間;最後,奧運會後北京舉辦和運作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將大大增強,為今後申辦和舉辦其他國際和國內體育賽事積累了良好的人力資本。
2. 文化產業和休閑娛樂業。大部分奧運場館都有賽後作為居民體育休閑娛樂的計劃,如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賽後將成為順義區政府的公益設施;目前以北京工業大學為圓心周圍5公里范圍內還沒有大型體育場館,奧運會後羽毛球館將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國家游泳中心賽後作為北京最大、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樂中心,進行水上競賽、健身和游泳教學;五棵松體育館奧運會後除了舉行籃球賽事和大型重要比賽,還要舉辦文藝活動、大型的展覽,同時,它將向市民開放,市民可以在這里打籃球、羽毛球、網球、健身和游泳。這些場館承擔文化娛樂活動的功能也不容忽視,如香港體育館——「紅館」就成為了香港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北京作為國家的文化中心,一方面有著優秀的文化資源和文藝團體,另一方面有著龐大的文化需求群體,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產業中與場館利用最為相關的是演出市場,包括各種音樂會、演唱會、聯歡會、歌舞劇演出等,體育場館是這些活動重要的載體之一。
3. 會展業。隨著首都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近年來北京市會展業的整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體系逐步成形,在信息交換、商品交易、技術交流和資金引進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會展業已成為新時期首都經濟發展中的潛力產業。從會展產業供給系統來說,雖然北京作為全國重要的會展中心已擁有較為完整的會展產業鏈,但缺乏大型展館始終是北京會展業發展的瓶頸,也是造成目前「北展南移」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八)大力刺激北京城鎮居民對體育場館的需求
由於北京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較高、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使北京城鎮居民對體育運動尤其是體育健身項目具有相當的偏好,而且居民參與體育活動對體育設施所產生的需求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因此應大力刺激北京城鎮居民對體育活動和體育設施的需求,使北京體育場館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玖』 中國搞奧運,投入與產出的經濟效益分析,要確切數據

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會在奧運會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奧運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

根據中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分析測算得出,北京奧運會每年為我國GDP增長貢獻0.3%-0.5%經過100年發展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出於和平目的規模最大的活動,奧運會已經具有全球性、持續性、綜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內涵高、籌辦時間長、投資巨大、參與人員眾多和競賽水平高等特點。它已成為一項具有巨大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綜合效應的令人矚目的活動,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輿論及商業集團廣泛的關注。奧運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現今任何一項其他社會文化活動。

為什麼1984年以後辦的奧運會能獲得眾多國家的青睞,究其原因,舉辦奧運會能獲得很多的資金、人員和物資等方面的收入。但舉辦奧運會收入巨大的同時,舉辦奧運會所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舉辦城市少則十多億美元,多則近百億美元的花費。奧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多元化的綜合現象,在國際的發展也凸顯其重要性及前瞻性。

從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角度看,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即奧運會引發對基礎設施投資、旅遊出口、電視音像出口、商業貿易等需求的變化,通過直接效應和乘數效應影響主辦地的產出、收入和就業水平。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是會在奧運會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一、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及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奧運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經濟影響的大小與對奧運會進行的投資大小關系密切,在邊際成本內,投入越大,產生的經濟影響越大。

在通過對成本和收入預算體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則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而如將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計入舉辦奧運會的花費,奧運會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就會降低,甚至出現虧損,此時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收益比人們通常預計的要小。

分析奧運會的收入來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國際奧委會對舉辦城市的資助是按一定比例進行的,而組委會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彈性,因此從組委會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從舉辦奧運會獲得的收入來源將舉辦奧運會的模式分為:政府投資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場營銷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場營銷為主,政府投資為輔的模式。根據洛杉磯奧運會、蒙特利爾奧運會和巴塞羅那奧運會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鑒北京在舉辦2008年奧運會在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擴大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問題。

探討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機制顯示,奧運會首先作用於主辦地的支出、形象和技術,然後通過經濟系統中的互動機制最終體現為產出、收入、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變化。根據對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經濟影響研究表明,奧運會經營盈利、凈經濟效益為正;奧運會經濟影響的絕對數值較大;奧運會經濟影響的強度數值不大;奧運會受益產業比較集中;奧運會促進主辦城市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奧運會經濟影響效果存在著差異性。

筆者根據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屆奧運會的入境旅遊效應顯示,奧運會的入境旅遊效應比較明顯,相比之下國內旅遊並不突出;奧運會旅遊活動主要基準在主辦城市和地區,區域擴散效果不突出,從數值上看奧運會旅遊效應的強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大;但奧運會對主辦地形象具有比較好的改善效果;對奧運會旅遊和經濟影響的預測應該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的經濟影響包括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正面影響中,直接影響包括促進舉辦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就業增長,相關產業發展,投資環境改善等;間接影響包括提高人力資本,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負面影響指體育設施閑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損,社會額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二、奧運經濟使京津冀區域經濟增長比例達1.23%,為我國創造210萬個就業機會

奧運會對京津冀區域增長的途徑表現在經濟聚集效應的影響。經分析得出,北京奧運經濟所產生的規模經濟的作用,表現在對京津冀區域出口的擴張帶來經濟的聚集,新的企業和勞動力將被吸引到這個區域。這將致使區域經濟的成本降低,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隨著集聚效應的增大,京津冀區域的經濟成本轉而回升,從而又產生經濟活動向其他地區轉移的「擴散效應」。

從這個角度分析北京奧運經濟的動態性區域經濟影響得出,主辦城市北京由於舉辦奧運會產生「溢出」性的需求效應,北京由於經濟和社會成本的上升,從而向河北、天津地區擴散經濟、旅遊和交通活動,經濟會因此增長1.23%。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財政局統計的2000年悉尼奧運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顯示,主辦奧運會對勞動力有很大的需求。結合中國的情況,目前的多數失業屬結構性失業而不是周期性失業,根據北京政府對奧運經濟體系中供給方面的因素,以及奧運經濟對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彈性考慮,在面對奧運會積極的短期需求沖擊時,就業數量的提高程度會更大,至2008年為止,奧運經濟為中國累計提供210萬個就業崗位。這210萬個就業機會一是通過奧運會所需工程建設以及在奧運會之後永久使用需要專人管理、運行等所帶來的就業;二是通過舉辦奧運會極大地改善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能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資以及旅遊,這些投資和旅遊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三是通過舉辦奧運會使參與奧運會工作的北京市民為舉辦奧運會需要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從而提高人力資本,增強了競爭力,從而增加了就業機會。

三、北京奧運會為中國經濟增長0.3%-0.5%,為北京經濟增長2%

根據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的財政預算,北京奧組委預算支出16.09億美元,預算收入為16.25億美元,盈利0.16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中,沒有奧運會也將發生的非組委會支出項目包括環境保護、公路鐵路交通和機場建設費用,合計123.85億美元;而因奧運會而發生的非組委會支出項目包括體育場館和奧運村,合計18.71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城市、地區或國家政府以及私人投資)總計為142.56億美元。這樣,奧運會相關總支出為158.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12億元人民幣。

最近,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僅北京市的奧運投資就達2800億元,其中64%用於基礎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預期北京奧運經濟在未來7年裡北京投資和消費市場的總需求將超過30000億元人民幣。

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沖擊(投資、消費、出口、政府債務等)能夠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和產出需求,從而促進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在數量上(而不是長期增長率)的增加。

根據中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分析測算得出,北京奧運會每年為我國GDP增長貢獻0.3%-0.5%。由於尚缺少對中國大型體育賽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實證檢驗,還不能斷定北京奧運會促進經濟增長的期限。

經過進一步分析預測得出,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因為奧運會對北京市的基礎性資源或者生產過程改進或者資源的更集約化利用,那麼無疑將提高北京長期經濟增長的能力,這種改進或增加的程度有多大,以及從這種改進或增加的時間性來講,增長的期限能到2015年左右

閱讀全文

與北京奧運會投融資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總統大選貴金屬 瀏覽:220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對策 瀏覽:637
期貨投機度計算 瀏覽:649
西安注冊金融類公司 瀏覽:985
南京期貨交易所 瀏覽:373
pg外匯集團公司 瀏覽:977
甘谷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 瀏覽:250
金融機構疫情期間 瀏覽:970
1月23日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8
股票澳優奶粉 瀏覽:567
立信理財為什麼收益那麼高 瀏覽:576
瀏陽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 瀏覽:639
基金跟理財產品哪個銀行好申請 瀏覽:358
支付第三方傭金 瀏覽:212
預算股票 瀏覽:118
利率期貨如何獲利 瀏覽:263
黃金什麼時候會大漲 瀏覽:303
公司大股東是保險公司 瀏覽:426
銀行理財產品利率調低說明什麼 瀏覽:830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金融資產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