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過度融資的主要指標
1、企業過度融資是指企業融資超過一定的數量,從而使企業陷入困境。從企業自身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劃分,過度融資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包括超過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超過收益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和超過現金流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另一類是企業超過實際資金需求的過度融資。無論是哪一種過度融資都會導致企業承受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最終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
2、過度融資的主要財務表現。負債的杠桿應使得股東在籌集資金時偏好負債經營,但企業舉債並不是無止境的。當企業過 度融資時,其財務表現因過度融資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3、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主要是企業對到期債務不能正常的還本付息。依據企業對外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
進行首次公開上市前,企業採用的一種融資方法,旨在取得足夠的資金用於維持營運。
融資消息一出,股民望風而逃。該書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過度融資的原因,指出非流通股股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必然導致的結果,有效揭示了以往股市融資市場化改革失敗的原因,有助於理清政策設計思路,為政府今後出台相關政策提供了決策依據。
⑵ 過度融資的標准
可放款的企業活力不足。經營遇到問題。
容易造成還款困難。
這時候就容易資金鏈斷裂。風險激增。
⑶ 過度融資什麼意思
即企業融資超過一定的數量,從而使企業陷入困境。
拓展資料
過度融資的危害
企業多頭融資,除經濟大環境、地方政府政績觀等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銀行在規模和利潤壓力下,管理者傾向於以粗放經營來獲取短期利益,對借款企業多頭授信、過度授信,對信貸管理薄弱。企業多頭授信、過度融資的危害顯而易見。
一是過度融資為企業、為銀行以及整個經濟製造風險。有數據顯示,破產企業有大部分是撐死的,而不是餓死的。政府行為是順周期的,銀行信貸更是順周期的。如新余市2005年引進一家光伏企業,由於政府的力推,各家銀行紛紛跟進,企業迅速擴張,7年左右時間,資產達300多億元。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企業預期,企業難以適應。為消化資金,企業盲目上項目、盲目投資,企業一片「欣欣向榮」。但在全球金融危機尤其是歐盟「雙反」後,企業頓時限入了困境,致使當地經濟金融倍受打擊。該企業在本市的貸款佔全市各項貸款的10%以上,有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分行對其貸款占本行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貸款逐漸到期無法償還,僅欠息就達40多億元。企業過度融資,龐大的債務把政府和銀行拖入了泥潭。
二是企業過度融資為影子銀行推波助瀾。企業過度融資、套取銀行信貸資金進入影子銀行,這已是普遍現象。如一家鋼貿企業,由於前幾年鋼鐵市場行情較好,企業盈利豐厚,銀行紛紛伸出「橄欖枝」,導致企業資金「消化不良」,為尋找資金出路,於今年注冊成立了一家小貸公司。筆者對小貸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小貸公司在影子銀行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小貸公司眾多股東的「集體」融資,將信貸資金引入小貸公司進入影子銀行體系,再經過分解加工成由一系列影子銀行參與的非常復雜的信貸流程,資金鏈越拉越長。尤其是貸款品質越差,經過的步驟越長。一旦經濟波動、資金鏈斷裂,就會形成「溫州現象」,給區域經濟金融穩定帶來極大沖擊。
企業過度融資的危害,給銀行和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鍾。各銀行都在積極採取措施,完善內控風險管理。筆者近年來也在不斷探索對企業過度融資的監測與風險提示手段,採集轄內各銀行機構授信企業融資信息以及企業財務報表等企業經營情況,通過設定指標、編制模型對企業的過度融資行為進行非現場監測,及時識別與預警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超速」行為和「虛胖」現象,有效地防止銀行對企業的過度融資需求的供給,及時發出警報,增強銀行、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有人對企業過度融資進行監測,監測指標主要包括:一是企業融資額的變動情況,二是篩選出企業在N家銀行發生業務額及其融資結構,反映融資集中度。三是各銀行多頭融資企業佔比,反映銀行對企業多頭融資的容忍度。四是各行業融資結構。筆者根據當地經濟特點,將企業分為鋼貿、光伏、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涉農企業等行業,反映銀行信貸政策傾向以及經營重點。五是重點企業融資情況,重點監測政府重視、發展速度快、涉及行業廣泛的企業的融資情況。六是關聯企業的聯保、聯貸情況等。
通過一系列較為成熟、固定的指標與模型進行定期、不定期的非現場監測進行預警,列出有過度融資跡象的企業,提示銀行重點關注。同時,掌握每家銀行信貸投向偏好、審慎經營趨勢等,以便人民銀行確定監管重點,落實宏觀調控措施,強化人民銀行履職效果,切實有效地防範信用風險。
⑷ 過度融資的比例
企業過度融資是指企業融資超過一定的數量,從而使企業陷入困境。融資比率=融資額× 35%/年利潤+(投資額×風險比30%/年利潤)企業融資是指企業利用資金制度、機制和手段獲取資源。
⑸ 什麼是過度融資,怎樣判定企業存在過度融資
企業過度融資是指企業融資超過一定的數量,從而使企業陷入困境。從企業自身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劃分,過度融資主要分為兩大類。
判定:
過度融資的主要財務表現。負債的杠桿應使得股東在籌集資金時偏好負債經營,但企業舉債並不是無止境的。當企業過 度融資時,其財務表現因過度融資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主要是企業對到期債務不能正常的還本付息。依據企業對外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
(5)企業過度融資的特徵擴展閱讀:
過渡性融資是籌款人在銀團貸款或發行債券籌措資金的過程中,由於銀團的籌組(如編制貸款協議、資料備忘錄)和債券發行准備尚需一段時間,而籌款人又需在銀團貸款協議生效以前或收到債券款項以前使用一定數額的資金。這時可以籌措一筆過渡性貸款以應急需。
一類是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包括超過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超過收益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和超過現金流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
另一類是企業超過實際資金需求的過度融資。無論是哪一種過度融資都會導致企業承受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最終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
⑹ 論述小企業出現哪些現象時,有可能存在過度融資的問題
當小企業以下問題時,可能存在過度融資的問題,一是現金流緊張。二是忙於套現,三是想加快發展。
⑺ 過度投資的形成原因
委託代理所帶來的經營者偏離所有者財務目標,所有者財務監督不力而形成的 在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下,經營者追求自己的私人目標(比如閑暇、個人帝國、迴避風險、高獎金),這會偏離所有者的財務目標,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代理沖突不可避免。例如,經理人不像他們在最佳時期付出那麼多努力。Jensen認為經理人可能使用自由現金流量來進行符合其自身最大利益的負NPV項目,因為他們能從控制更多資產中獲得私人利益(比如安插自己的親屬、在工程承包方選擇中尋租、在物資采購中收受回扣等)。 經營者對投資的未來前景過於自信而造成的盲目投資 一些經理的性格特質屬於過度自信型,對宏觀經濟和行業前景過於樂觀,在決策中好大喜功,決策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學性不夠,造成「跟風型」投資泛濫。郝穎等(2005)基於行為金融視角,對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過度自信的現實表現及其與企業投資決策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研究表明:第一,在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四分之一左右的高管人員具有過度自信行為特徵;第二,同適度自信行為相比,高管人員過度自信行為不僅與投資水平顯著正相關,而且投資的現金流敏感性更高;第三,過度自信高管人員投資的現金流敏感性隨股權融資數量的減少而上升;第四,在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權安排和治理結構下,過度自信高管人員在公司投資決策中更有可能引發配置效率低下的過度投資行為。 所有者財務考核和激勵不當而帶來的投資規模偏好 在我國企業的當期績效評價和激勵中,凈利潤的絕對數使用頻率很高,這就使得一些經理為了個人效用原因投資熱情高漲,項目真實報酬率是否低於股東要求的報酬率無所謂,只要其大於零就能有效增加凈利潤,就會增加經理的個人效用。
企業過度投資帶來的危害,既浪費了股東可貴的資本,又損害了企業的價值,導致企業業績滑坡。
⑻ 如何治理企業過度融資
首先,主業不突出,項目不優,融資效益不明顯。上市公司主業競爭優勢不明顯,存在制約和影響上市公司發展的瓶頸。只有調動上市公司本身的資源,促使一致行動人共同維護上市公司發展,避免盲目減持,才能為上市公司再融資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否則,就難以形成上市公司主業競爭力的有效推手,反而會因為過度融資,使上市公司背負沉重的融資壓力和包袱。
其次,著重圈錢,難以做出合理的融資效益評價。要建立小額、快速、常態化的滴灌式再融資,而不是大水漫灌。通過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機制的改進和監管,使上市公司再融資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突出支持上市公司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優化上市公司治理項目,避免上市公司再融資額度和資金浪費,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
第三,再融資的個人利益觀明顯,忽略企業主體利益。要加大對上市公司董監高減持股份的管理,尤其要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資實現二級市場的投機套利,損害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通過再融資的風險控制體系,建立上市公司再融資過程中的董監高的股份鎖定機制,建立上市公司分紅機制,待上市公司再融資效果得到有效評估後,再進行二級市場減持,避免將上市公司再融資作為支撐上市公司股價的籌碼,對證券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產生不利影響。
最後,忽略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促使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因素。通過向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實施再融資,其實是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損害。只有不斷豐富上市公司再融資模式,如發展可轉債、優先股等,避免單一融資模式,才能更好降低二級市場的過度融資行為。保持合理的融資結構,豐富融資形式,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在證券市場融資風險可控、可測和可承受的范圍內,建立小額、靈活、快速的再融資機制,將有利於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採取什麼樣的融資模式,改進上市公司融資結構,都必須建立在鼓勵優質藍籌股上市公司融資的基礎之上,避免劣質公司尤其是運用並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等虛假的融資現象發生。針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監管,也必須從有利於改進上市公司經營環境和促進上市公司投資回報能力上下功夫。資本天生是逐利的,只有避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資金浪費,建立合理的資金流動機制,才能更好地保護上市公司再融資資源,實現證券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
⑼ 簡述從哪些方面防範法人客戶過度融資
摘要 1、努力提高融資的效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並不一定都體現在融資總量的增長上,融資總量的增長不等於就一定能使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支持實體經濟也絕不是支持企業過度融資。
⑽ 財務報表 過度融資的表現
企業籌集資金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權益籌資,另一類是負債籌資,過度融資主要是指後一類。負債是企業一項主要的資金來源,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只是靠自有資本,而不運用負債就能滿足資金需要的。合理舉債,穩健經營,避免過度融資帶來的風險對企業的發展顯獻的尤為重要。
1 負債籌集資金的特點
權益籌集資金的主要特點是不需要歸還,從而籌資風險較小,但權益資金籌資可能會分散投資者的控制權。與權益籌資相比,負債籌集資金的主要特點表現為籌集資金具有使用上的時間性,需要到期償還;不論企業經營好壞,需要固定支付利息,從而形成企業固定的負擔,但其資本成本一般要比權益籌資成本低,且不會分散投資者對企業的控制權。負債籌資的剛性特徵,使得過度舉債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需要引起債權、債務雙方及相關利益主體的高度重視。
2 過度融資的主要類型
企業過度融資是指企業融資超過一定的數量,從而使企業陷入困境。從企業自身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劃分,過度融資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包括超過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超過收益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和超過現金流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另一類是企業超過實際資金需求的過度融資。無論是哪一種過度融資都會導致企業承受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最終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
3 過度融資的主要財務表現
負債的杠桿應使得股東在籌集資金時偏好負債經營,但企業舉債並不是無止境的。當企業過度融資時,其財務表現因過度融資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3.1 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
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主要是企業對到期債務不能正常的還本付息。依據企業對外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超過企業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3.1.1 超過企業資本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一方面可以降低籌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產生財務風險。超過資本結構承
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分為超過企業短期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和超過企業總體資本結構能力的過度融資。
a.超過企業短期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企業的資產按周轉時間的長短(通常指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分為短期資產和長期資產,負責按時間的長短(一般為一年)分為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從資產負債表上看,當企業超過短期資本結構承受能力過度融資時,短期負債與短期資產錯配,短期負債佔比過高,短資長用,短期資產對短期負債的保障程度較差,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其財務表現一是營運資金(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缺口大,通常為負數;二是流動比率偏低,通常為小於1;三是營運資金與短期付息負債的比較低,通常為小於0.2。
b.超過企業總體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企業的資產與負債應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保障債權人的利益。從資產負債表上看,當企業超過總體資本結構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時,財務杠桿比例較高,凈資產對債務的保障程度較低,企業負債的還款壓力較大,易引發財務風險。其財務表現一是資產負債率和全部資本化比率過高,二是凈資產與總付息負債的比過低,通常小於1。
3.1.2 超過收益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企業籌資規模過大,資金的籌資費用和資金佔用費用都會上升,導致資金成本增加,影響企業的收益水平。超過收益水平的過度融資分為超過利息支付能力的過度融資和超過總資產收益水平的過度融資。
a.超過利息支付能力的過度融資。負債是需要定期支付利息的,由於企業過度融資使得利息增加,收益對利息支付的保障程度較低。從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看,當企業超過利息支付能力過度融資時,主要表現一是利息保障倍數較低,通常為小於1;二是EBI TDA與總的付息負債比也較低,通常為小於0.15;三是財務費用與營業收入佔比過高。
b.超過企業收益能力的過度融資。企業資產收益能力低,遠不能補償付息負債的成本,造成虧本使用債務資金,其可能導致總資產收益能力下降,可用資金逐漸減少,從而出現違約風險。從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看,當企業超過收益能力的過度融資時,主要表現總資產收益率過低,一是總資產利潤率低於企業的資金成本;二是資產利潤率遠低於社會平均資金成本。3.1.3 超過現金流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現金流是企業的主要還款來源,尤其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企業的第一還款來源。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不足還款時,企業債務的償還可能是通過執行抵押擔保或是借新債還舊債等方式償還到期債務。超過現金流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分為超過現金流總量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和超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
a.超過現金流總量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企業的資金周轉是以傾向資金為起點,經過生產經營過程最終又回到傾向資金並實現資金的增值,資金周而復始的周轉便形成了資金循環。資金的正常循環條件一是資產能夠正常變現,二是銷售收入能夠彌補成本費用。當超過現金流問題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時,從財務報表上主要表現資金周轉率低,一是流動資產周轉率低,包括應收賬款周轉慢和存貨周轉率低;二是總資產周轉率低;三是銷售收入與總的付息負債比過低。
b.超過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經營活動的創現能力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保障,當超過經營活動凈流量承受能力的過度融資時,到期債務不能及時償還,可能引發債務危機,從財務報表上主要表現一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負值;二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總付息負債比過低;三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與銷售收入的比通常小於1。
3.2 超過企業實際資金需求的過度融資
企業合理使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浪費和形成違約風險。超過企業實際資金需求的過度融資是指目前尚未過度融資的客戶,如果企業不計資金成本、盲目擴張和財務不審慎等,超過其資金實際需求量進行對外融資,未來可能出現過度融資的情況。超過資金實際需求量融資其結果可能導致不合理資金佔用,即短資長用引發流動性風險、因關聯方經營不善其佔用資金難以及時調回、長期投資收益率低、項目投資效益差回收慢及流動資產質量低變現能力差等相繼出現,資產利用效率開始下降,長期下去逐步具備超過承受能力過度融資客戶的財務特徵,企業的風險加大。
基於過度融資的種種財務表現,各利益主體在利用財務報表進行決策時,應持審慎的態度,使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