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金融資產減少對企業的影響

金融資產減少對企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4-19 11:30:26

⑴ 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第六章 金融資產減值

第四十條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准備。
第四十一條 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是指金融資產初始確認後實際發生的、對該金融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有影響,且企業能夠對該影響進行可靠計量的事項。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包括下列各項:
(一)發行方或債務人發生嚴重財務困難;
(二)債務人違反了合同條款,如償付利息或本金發生違約或逾期等;
(三)債權人出於經濟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慮,對發生財務困難的債務人作出讓步;
(四)債務人很可能倒閉或進行其他財務重組;
(五)因發行方發生重大財務困難,該金融資產無法在活躍市場繼續交易;
(六)無法辨認一組金融資產中的某項資產的現金流量是否已經減少,但根據公開的數據對其進行總體評價後發現,該組金融資產自初始確認以來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確已減少且可計量,如該組金融資產的債務人支付能力逐步惡化,或債務人所在國家或地區失業率提高、擔保物在其所在地區的價格明顯下降、所處行業不景氣等;
(七)債務人經營所處的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使權益工具投資人可能無法收回投資成本;
(八)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發生嚴重或非暫時性下跌;
(九)其他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
第四十二條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不包括尚未發生的未來信用損失)現值,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應當按照該金融資產的原實際利率折現確定,並考慮相關擔保物的價值(取得和出售該擔保物發生的費用應當予以扣除)。原實際利率是初始確認該金融資產時計算確定的實際利率。對於浮動利率貸款、應收款項或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計算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可採用合同規定的現行實際利率作為折現率。
短期應收款項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與其現值相差很小的,在確定相關減值損失時,可不對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
第四十三條 對單項金額重大的金融資產應當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已發生減值,應當確認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對單項金額不重大的金融資產,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或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單獨測試未發生減值的金融資產(包括單項金額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資產),應當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再進行減值測試。已單項確認減值損失的金融資產,不應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的金融資產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第四十四條 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確認減值損失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損失後發生的事項有關(如債務人的信用評級已提高等),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但是,該轉回後的賬面價值不應當超過假定不計提減值准備情況下該金融資產在轉回日的攤余成本。
第四十五條 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該權益工具掛鉤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權益工具投資或衍生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按照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第四十六條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即使該金融資產沒有終止確認,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因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應當予以轉出,計入當期損益。該轉出的累計損失,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攤銷金額、當前公允價值和原已計入損益的減值損失後的余額。
第四十七條 對於已確認減值損失的可供出售債務工具,在隨後的會計期間公允價值已上升且客觀上與確認原減值損失確認後發生的事項有關的,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
第四十八條 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但是,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該權益工具掛鉤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第四十九條 金融資產發生減值後,利息收入應當按照確定減值損失時對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採用的折現率作為利率計算確認。

⑵ 簡述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對企業的影響及計提後轉回的限制

計提時,導致利潤減少,轉回時導致利潤增加。

一般情況下,企業計提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貸款損失准備等後,相關資產的價值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准備金額內轉回。

資產減值准備轉回時要做納稅調減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資產減值准備計提年度在納稅申報時做了納稅調增;

2、資產減值准備轉回時對方科目通過了損益類會計科目,影響了當期的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

(2)金融資產減少對企業的影響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以及《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公式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賬面價值-可收回金額。其中,賬面價值數據容易獲取,可收回金額應取銷售凈價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因此,判斷固定資產是否減值的方法主要依賴銷售凈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確定。

⑶ 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我相信影響程度不會太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國內的證券股票市場所出現的波動,實際上與這次的金融危機沒有太直接的聯系。它更多是我國國內的投資者對國內證券機構和證券監管機構以及證券市場發展本身的一些問題的認識而已。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面的影響在短時間內不會顯現的那麼明顯和突出。

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不會太大

據張漢林教授介紹,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很大程度上正在不斷地融入到經濟的全球化競爭當中。其中我國的外向型經濟、開放經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隱約呈現出比較大的因素。我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同時也在不斷地加深。

最近一兩年內由於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正在做一定程度地調整,並主要把擴大內需,包括對國內的投資,當做很重要的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因此雖然我國的外貿經濟還維持著比較高速的發展,但是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開始有所減緩。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特別是投資銀行的業務影響顯著。但是中國的涉外金融機構,也就是我們中國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無論是在銀行、證券還是保險,在WTO框架下,相對來說是採取比較穩健的、漸進的、逐步的開放自由化的進程。

在此經濟背景下,張漢林教授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不大,主要從三個方面反映:

首先,在中國的外資金融機構整個的金融資產、盈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可以說都是相當好的。另一方面,外資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在我國整個金融業總資產中的比重相當低,不到5%。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對中國的整體金融體系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雖然我國也有一定數量的銀行,如中行、工行、建行等局部的一些海外業務牽涉到了這次的次貸和金融危機之中,但是這一部分的資金規模比較小。因此這些中資銀行的海外業務,對國內整個銀行的業務也不會構成太大的消極影響。「整個中國的金融體系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健的,所以從金融層面上來講,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

其次,這次金融危機對外貿領域的影響會顯現得更直接一些,而對國內的內需和投資的影響並不太大。1到9月份的數據顯示,我國整體出口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增長水平,而進口相對來說速度快一些,在29%左右。整體來看,整個外貿出口的增長包括貿易順差情況都是比較好的。所以即使最後的這三個月,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也不可能從前9個月的20%的出口增長一下子降到負增長。即使出現所謂的低速增長,相信也不會低於10%以上。「我覺得整體全年出口增長的平均速度可能會在18%左右。所以從今年外貿的出口以及推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來看,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

第三,中國的宏觀經濟特別是資本項目並沒有實現所謂的對外開放,人民幣沒有實現自由兌換。因此可以說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其實對自己設立了一道防火牆,這也恰恰是沒有大量的游資進入或者大量的游資很短時間內流入或者流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現象發生。所以對我國企業本身的發展以及證券市場的影響也不會太大。目前我們國內的證券股票市場所出現的低迷或者說波動,實際上是與這次的金融危機沒有直接的聯系,它更多的是我們國內的投資者對國內證券機構和證券監管機構以及證券市場發展本身的一些問題的認識而已。

對中國實體經濟影響有限

張漢林教授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體現在進出口貿易,另一個方面就是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對金融體系的影響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我國本國的金融機構金融體系的影響;另一個是在國內的外資金融機構的影響。因為在2005年,我國才根據WTO的規定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開設人民幣本幣業務。而實際上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人民幣本幣業務的開展規模和數量上,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小的。而且他們在中國都是盈利的。所以,「我相信全球歐美幾個大的銀行投資機構包括證券公司等,雖然在歐美發達地區可能是虧損的,但是它們在中國地區乃至大中華區都是盈利的,這個得益於中國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它們不會在短期內過多過塊地全面停止或者收縮中國區的業務,因為在中國區是賺錢的,而目前在其它地區不賺錢。我相信它不會把這個資金抽回去。」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表現出盈利的能力。如果現在外資金融機構撤出去以後再想進入會很難。因此在中國境內的外資金融機構本身的發展,對國內企業的信貸規模的影響不會太大。再者我國得益於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完全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82協議的規定,包括對國內金融機構的信貸比例、銀行的呆壞賬等用很長時間去消化和吸收。銀行的呆壞賬應該說在最近十年裡面是最低的。中央銀行的儲備金,以及各大銀行的流動金現對來說是比較充足的。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金融體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樣也就保證了明年以及今年的信貸正常的發放,所以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宏觀層面的影響不是太大。而從微觀企業層面上來看,我們注意到這種影響將會逐漸顯現。

「這種影響的顯現主要表現是綜合性的:一方面國內的工資成本在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國內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企業構成了一定的壓力。此外,國外市場需求在全球經濟相對來說信心減弱的背景下萎縮,對出口型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通過這樣一個方式出現的。我認為對我國宏觀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而不是在近期內表現出來。」

⑷ 金融資產的不同分類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和財務指標的影響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

比如A公司2008年初買入上市公司B的一部分股票,由於股價下跌,08年A公司的股票市值減少了500萬元,那麼這筆帳可以有兩種處理:

1、是把這部分股權當做長期股權投資來處理,那麼A就相當於B的長期戰略投資者,因此產生的賬面浮虧不進入當年利潤表。

2、如果這部分股權當做「交易性金融資產」來處理,相當於A僅僅是以交易為目的買入B的股票,從財務的謹慎性角度出發,這部分浮虧就要進利潤表,A公司08年的利潤會減少500萬元。

其實,究竟是以何種目的持有B的股票,也就是A的管理層一句話的事,但由此直接影響當期利潤。並且整個過程是完全合法的。

⑸ 金融抑制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有哪些負面影響

金融抑制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的負面影響:使得資本市場效率降低。任何加劇「金融抑制」 的措施,都會降低已被限制的由銀行導向的資本市場效率,這種代價將特別大。因為如果減少總需求而產生了商品和勞務的總供給瓶頸,這種需求下降就是自我打擊的。
「金融抑制」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提出。他認為政府對金融的過度管理抑制了儲蓄的增長並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並提出了廢除金融管制、實現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建議。一般來說金融抑制在發展中國家較為普遍,其存在形式主要為利率管制、信貸配額、匯率低估等。
金融抑制從生產、流通和分配三個方面影響著實際經濟。一般地,金融抑制會減少儲蓄、進而投資的可獲得性,形成對生產的負作用,因為低利率使得人們在儲蓄與消費之間偏向於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同時在低利率的情況下,儲蓄者也可能會更願意投資於自己的低收益項目。
而且,在市場分割的情況下,私人部門投資所需的資金得不到保障,使得金融資源分配效率、進而產出效率下降。在金融抑制經濟中,交換媒介與支付手段不發達,這增加了社會的交易成本(流通費用),同時由於金融體系缺乏競爭,金融資產高度集中於國有銀行系統,又進一步導致金融體系中人員臃腫,缺乏效率,金融中介的成本上升。
另外,在金融抑制經濟中,低於均衡點的利率意味著經濟福利從儲蓄者向投資者(或金融中介機構)的轉移,又產生了福利轉移過程中的摩擦與交易成本。對生產與流通的作用合起來表現為金融抑制對經濟增長的負效應。
此外,金融抑制對分配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金融抑制經濟中,儲蓄者遭受凈福利的損失,且信貸的流向通常以公營部門或少數權貴為主,廣大的小企業及住戶被排斥在體系之外,客觀上加劇了不平等效應。

⑹ 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經營的影響(回答對我幫助大追加200分)

1.其實我們給你只是參考
2.你說要宏觀的寫,我的建議是你不要寫的范圍太大了,那樣只會全篇找不到一個重點 ,重點肯定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的
3.經濟危機的變數太快,所以我們的文章永遠難以跟上時代的,所以你心裡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那也宏觀的
4.至於圖表,自己要什麼內容,缺什麼找什麼,沒有一定的。
5.經濟危機今天的變數就很大,美國拚命印鈔票,貨幣貶值……………………

一下內容不錯的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0.引言
最近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9月14日所言,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將持續相當長時間,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甚至將誘發全球一系列經濟動盪。格氏這番話並非危言聳聽,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金融業的表現已部分地證實了這一點。五大投行消失三個,餘下的兩個改為銀行控股公司,雷曼兄弟進入破產保護,保險業巨無霸美國國際集團(AIG)已被政府接管,儲貸龍頭銀行華盛頓互惠公司被查封接管。那麼,美國為何發生了這檔危機,原因是什麼,它對中國有哪些啟示?這些皆是我們亟待關注的問題。
1.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基本動因
美國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強國,佔全球1/4GDP,手握世界貨幣美元,從來都把在經濟、科技、軍事領域充當全球老大作為自己最為根本的國家安全戰略。但人算不如天算,這次金融危機卻愣是在美國發生了。正如美國總統布希所言,美國金融市場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市場信心遭到打擊,金融系統有停止運轉的危險。情急之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巨資救市。那麼,這場危機的基本動因是什麼?
(1)巨額負債下的經濟發展
在經濟增長理論中,索洛以總量生產函數Y=f(K,L,t)揭示了資本(K)、勞動(L)、技術(t)三者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性。無疑,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快的技術進步,有著蜂擁而至的來自全球各國的優秀勞動力,有著全球最為充裕的資本供給。但問題恰恰在於,在美國社會總投資中,相當部分是靠債務形成的。美國的經濟增長2/3靠國民消費,而千千萬萬的美國人靠債務超前消費。2005年後美國的個人儲蓄率不到10%。美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但同時也是最大的債務國。在紐約曼哈頓42街和第六大道交叉口,豎著一塊很大的電子廣告屏幕「國家債務鍾」(The National Debt Clock),動態地顯示著美國債務總額的上升情況,1996年6月15日某個時點為5141億美元,並顯示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承擔
的債務為6693美元;2008年9月30日(08財年最後一天)某個時點為100247.25億美元 ,到2008年10月1日(09財年第一天)某個時點又增加了100億。 美國標榜自己是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房地產與汽車是美國人內需的重頭。但典型的是,美國房屋價格昂貴,超過一般人年收入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是金融機構推出了次級按揭貸款,專幫信用記錄較差的窮人買房,這就鼓勵了透支消費,刺激了需求,帶動經濟高速運轉與持續增長。但這種貸款周期長,佔用金融機構大量流動資金,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在利潤動機驅動下,為房貸公司提供二級擔保的機構也應運而生。次貸經營機構將一時收不回來的貸款打包,轉換為各種形式的債券而推向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個人欣然購買。金融機構回籠資金後又繼續放貸。美國准國有的「房地美」和「房利美」(簡稱兩房公司)是次貸債券的最大收購機構,其資金來源也是向資本市場籌集。它又通過發放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將風險轉嫁給更多的機構和個人。有人估計,「兩房」持有的住房或擔保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高達5萬億美元,其中超過3萬億美元為美金融機構所持有,約1.5萬億美元為外國投資人所持有。由此不難看到,美國的經濟發展,相當程度上是行走在漫長的債務鏈條上的,由此整個經濟運行就很難真正穩健前行。
(2)過度的金融創新導致政府難以有效監管
過去若干年裡,為滿足居民借貸消費和企業融資的需要,華爾街金融機構創造了大量金融衍生產品,把內需泡沫輪番放大。60年代至今,華爾街發明了數千種金融衍生產品,存活下來的也在50多種,其中不少暗含著高風險,經濟特別是金融系統中的風險因素自然也就被放大了。熊彼特曾言,「創新是創造性的毀滅」。美國過度的金融衍生產品創新,也就給美國經濟惹了麻煩。諸如雷曼兄弟把信用與次貸結合的信用風險轉移衍生產品創新即是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該產品固然助推了房地產業發展,但由此衍生的2007年上半年的次貸危機,恰恰成為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道理很簡單,這種「雞生蛋、蛋生雞」式的債務風險傳遞一旦超過了某種程度,就不可能不引發金融危機。
進一步看,美國、英國、歐盟國家和日本在內的國家和地區佔了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的80%,這其中美國又佔大頭。一般認為,美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是寬進嚴管。其實很難做到嚴管。美國全社會圍著資本轉,金融衍生品的品種多、無節制蔓延、交易量大,大大超出了政府的監管范圍和能力。由此,無論是疏於監管,還是難以監管,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產品的游盪、泛濫、蔓延,就可能使金融系統運行的小錯誤累積而演變成為危機。以次貸危機的形成為例,美國商業銀行和住房貸款公司降低貸款條件,向還款能力差的住戶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然後把貸款變為債券(被稱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進入金融市場。投資公司和對沖基金又把它作為抵押品,發行被稱為抵押債務債券的金融產品。如此反復發行債券,就出現了抵押債務債券的抵押債務債券,衍生出的金融衍生產品越來越多。保險公司也不甘寂寞,開辟了專門為債券持有者的保險業務。一旦債券價格下跌,保險公司將向債券持有人支付損失,或以債券原價購買所保險的債務。有人估計,
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率是14.5倍。固然金融杠桿是利潤的放大器,但它也因此而成為金融風險的放大器。如此這般的金融創新,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能顧得來嗎?
2.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國需要思考的問題
(1)面對全球救美的呼聲,中國怎麼辦?
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生產美元,世界使用美元,美國成為經營美元紙幣的「全球發鈔銀行」。美國通過發鈔權造就的紙幣換取全球任何有價值的商品,發行美元即可使美國發財。美元在全球的發行量超過美國經濟規模的三倍多。美國在國內實行赤字財政,預計200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3.84萬億美元,但財政赤字目前已達到10.6萬億美元,最近美聯儲與財政部又計劃聯手拋出7000億美元救市,二者相加,美國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1.3萬億美元,這佔到2008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81.647%。據估計,這7000億美元還得靠發行國債獲得,而這筆國債必然是全球買單,即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買單。中國擁有1.8萬億多的外匯儲備。截至2008年6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高達5000多億美元,規模僅次日本,是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最近一年裡,日本減持美國國債363億美元,中國反而增持了數百億美元美國國債。為沖銷外匯占款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我國央行連續發行央行票據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其票面利率已超過所購買的美國國債的利率。由此,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已遠低於由於這些儲備資產所帶來的調控成本。 面對美國政府可能發行的新的國債,我們還要買單嗎?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銀行業在美國的債券投資不可小視。據有關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至2008年6月末,6家上市銀行(集團)所投資的美國兩房債券賬面總值約為253.18億美元。其實,中國共有14家銀行業機構投資美國兩房債券,除6家上市銀行外,還有部分其它銀行。至2008年6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共持有美國兩房相關公司債券約310多億美元;其中持有兩公司擔保的債券170多億美元,持有兩公司發行的債券約140億美元;五家大型銀行共持有兩房公司相關債券超過200億美元,約占總數的2/3(含兩房公司擔保的債券100億美元,兩房公司發行的債券120多億美元);政策性銀行持有兩房公司相關債券60多億美元(大部分為兩房公司擔保的債券,兩公司發行的債券約為6億美元);股份制商業銀行持有兩房公司相關債券20多億元美元(兩房公司擔保的債券15億美元,兩房公司發行的債券6億多美元)。基此,為了減少我們自身的損失,中國似乎又必須協力美國救市。 有媒體稱,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的姿態遠比美國的西方盟友更加堅定,中國將選擇同美國一道救市;在拯救美國的金融危機方面,中美兩國已表現出同舟共濟的局面。從中美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出發思考這一問題是中國必須持有的立場,但期望通過拯救美國這場金融危機而改善與美國的戰略利益關系,這或許是一個難題。
(2)面對自身經濟的內在矛盾,中國怎麼辦?
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30來,2007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46619億元人民幣。這無疑是喜人的!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矛盾居多的國內經濟運行,我們又常常不得不去思考「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危機」的問題。要恰當回答這一問題,借鑒美國這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我們也需要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甚至需要反思某些宏觀思路。 一是需要反思我們現行的經濟發展模式。1988年初,國內提出了「「國際大循環的經濟發展戰略構想」,即提出在沿海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外向型經濟,一方面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我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外匯資金。該戰略的要點之一是充分利用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沿海地區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搞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沿海加工業把生產經營的兩頭(原材料和銷售市場)放到國際市場上去,以解決沿海與內地在這兩個方面的矛盾。應該說,這一戰略模式對於20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實際操作中的部份走樣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例如,我們希望把生產經營的兩頭(原材料和銷售市場)放到國際市場上去,即從國外獲得原材料,加工為產成品後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客觀地看,部份地區和企業做到了這一點,但相當多的地區和企業卻是深挖當地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甚至直接出口國內礦產品。客觀上,國內資源短缺的加劇,與此做法有著很大關系。2007年我國外貿順差2600多億美元,這其中多少是靠深挖國內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甚至直接出口國內礦產品形成的?這是一個值得深刻關注的問題。 二是需要反思我們過高的對外經濟依存度。2008年8月5日國家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二季度經濟述評文章稱,目前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另據有關文獻,2007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670億美元,其中出口12210億美元,進口9460億美元。客觀上,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國際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就會很大。2007年這一現象尤為突出,當年1-9月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1%,創建國以來最高水平。盡管全國出口額最大的200 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77%;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62%。即我國巨額外貿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造成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大於其他企業的出口額。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依次為50.1%、52.2%、54.8%和57.1%。但這些企業畢竟是中國法人企業,同時還有一少半的出口企業是中資企業。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美國、歐盟國家、日本、韓國等)的經濟必然會受到較大程度的負面影響,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勢必傳遞給我國的出口企業,進而通過產業間的技術經濟關聯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健運行與持續發展。如果說,在美國,金融危機很可能引發實體經濟的危機;而隨著國際經濟增長的減速,因為過高的對外經濟依存度,我國實體經濟遭殃的進程很可能早於美國自身的實體經濟。
三是需要反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過快升值的利弊。無疑,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人民幣應該升值。具體來看,人民幣適度升值,可以給我國帶來四大好處,諸如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使國內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有助於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負擔;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助於緩和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但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升值過快,也會有四大不利,諸如會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不利於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增大國內的就業壓力;巨額的外匯儲備勢必面臨縮水的威脅。現實情況是,人民幣升值後,出口企業成本壓力增大,一些企業甚至難以持續經營,其中包含大量深挖國內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甚至直接出口國內礦產品的企業,狙擊了只顧局部利益、不顧國家大局的地區行為和企業行為。這無疑有助於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但人民幣過快升值也有很大的負面效應,即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代表的國民財富大量縮水。人民幣升值前後兌美元的匯率由約8.2:1變為約6.9:1,人民幣升值約15.8%。目前我國擁有1.8萬億多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約15.8%,相當於外匯儲備代表的國民財富縮水15.8%,這約為2844億美元,比我們2007年的外貿順差(2600億美元)還要多,相當於我們失去了28個航母編隊(美國每個航母編隊的價值約100億美元)。如果真是這樣,再加上相當多的地區和企業靠深挖當地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賺取外匯的現實,我們相當於使用國內日漸短缺的礦產資源加上廉價的勞動力,掙到了建造28個航母編隊的資金,結果又通過人民幣升值部分地還給了美國人。
3.結束語
這次美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發生的,一方面,這很可能引發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的變化;另一方面,基於美元現在的地位,美國的金融危機也很可能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甚至是實體經濟危機。特別是,由於中國過高的對外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依存度,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很可能首先引發中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的災難,我們必須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⑺ 一家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金額占總資產的比重過大會對企業造成影響

會造成一定影響。交易性金融資產過大,說明公司的資金充裕,又沒有好的項目進行投資。也有可能是公司在衰退期,最大限度的收獲現金流。

交易性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佔有量比較大意味著這個公司主要是靠投資生存,基本上是不缺錢,另外就是這種公司如果上市的話可能融資會有一定困難,再者這個公司的主營業務凸顯不出來,不容易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交易性金融資產分析

1、如果企業持有大量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特別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高時,代表企業非常重視投資業務,並依靠此項業務來賺取收益。佔比不同代表企業存在不同的經營情況。

(1)交易性金融資產佔比高,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小。

例如A公司最初以銷售紡織品為主,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總資產的60%,紡織品營業收入佔比比較少。在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看來這說明企業側重投資業務,並以此業務作為主業,傳統業務為輔。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弄清楚為什麼企業會看重投資,是想要轉型還是傳統業務經營困難?

(2)企業側重投資業務,與主營業務並駕齊驅。這種情況下,交易性金融資產與主營業務資產佔比應該相差不大。

(3)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比較多,但傳統業務仍然佔主導,投資只是輔助。一般投資佔比小於50%,,說明企業傳統業務具有核心競爭力,也可能是企業投資業績不佳導致,具體因為什麼要結合以往數據分析。

2、交易性金融資產變動會影響稅收,最終可能影響企業當期利潤。

由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利潤,稅務局不收稅;產生虧損,稅務局也不允許從利潤里減扣。只有在企業賣出這些資產後,產生了利潤,稅務局才會收稅。就好像你需要從家到公司上班,只要在規定時間之前到就行,怎麼來的、路上花了多長時間都不重要。

3、如果企業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少,甚至沒有,說明企業目前沒有花很多心思在投資業務上,但這並不代表企業沒有在投資業務進行投入,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綜合分析。

交易性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了近期內出售,以公允價值(現行正常市價)計量,其價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因此它會對企業稅收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企業利潤。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以為企業帶來收益,而它的佔比高低也代表了企業的投資能力。因此,交易性金融資產對我們分析公司很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產減少對企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大唐金融公司 瀏覽:830
期貨和期權 瀏覽:274
2018年2月7日美金匯率 瀏覽:173
韓元atm匯率 瀏覽:324
基金專戶理財趨勢 瀏覽:221
能在mt4上使用的交易商 瀏覽:619
樂視10億美元融資 瀏覽:203
通開頭的股票 瀏覽:178
美元對港幣的匯率歷史數據 瀏覽:464
中韓在線匯率換算器 瀏覽:411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破 瀏覽:654
融資擔保法律事務 瀏覽:983
怎麼快速的把excle籃色杠桿去掉 瀏覽:479
民生證券伺服器 瀏覽:112
2017年10月25日美金匯率 瀏覽:76
金融服務禮儀風采展示PPT 瀏覽:393
股票股東集中度怎麼查 瀏覽:189
少年玩股票 瀏覽:915
證券清算交收流程 瀏覽:580
政府融資平台化解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