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響企業籌資規模的因素有哪些
籌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籌資總額。從總體上看,籌資規模呈現以下特徵:①層次性。企業資金從來源上分為內部資金和外部資金兩部分,而且這兩者的性質不同。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在進行投資時首先利用的是企業內部資金,在內部資金不足時才考慮對外籌資的需要;②籌資規模與資產佔用的對應性。即企業長期穩定佔用的資金應與企業的股權資本和長期負債等籌資方式所籌集資金的規模相對應,隨業務量變動而變動的資金佔用,與企業臨時採用的籌資方式所籌集的資金規模相對應;③時間性。籌資服務於投資,企業籌資規模必須要與投資需求時間相對應
② 為何中小企業融資如此困難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有機活力成分,但長期以來,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使中小企業發展困境重重。日前,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發布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變革與金融科技前沿發展(白皮書)》(簡稱「白皮書」)指出,金融科技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以及生物識別等科技為切入點,將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視野。
因此,白皮書認為,中小企業迫切需要個性化金融產品、更靈活化的金融服務手段、綜合化金融服務與便捷化金融服務程序以緩解金融服務困境。來源:央廣網
③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在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凸顯。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撐不住、金融機構貸不出、政府政策時間緊三方面。
1、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來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自有資金不足、信譽等級普遍較低。某些中小企業出現資不抵債後一走了之,這嚴重破壞了銀行與企業間的信用關系。
而且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處於依靠創新成長階段,未能形成一套科學的、制度化的管理體制,導致其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賬目不清,我們所提供的財務報表和會計資料,大多數未經注冊會計師審計驗證,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等現象,這些使得中小企業與資金供給者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大大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2、銀行方面存在問題。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小微企業貸款一直就是一個難題」。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遭到阻礙的最大原因是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瀕臨透支與生產恢復的未知。
銀行出於對資產質量和風險收益的考慮,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為謹慎,對企業貸款趨於「兩極分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大多向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聚集,而一些具有發展潛力但目前狀況並不十分樂觀的中小企業,往往受到冷落。
除此之外,銀行抵押條件過於苛刻,貸款程序復雜,貸款成本高,審批許可權受限等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銀行雖然實行抵押擔保制度,但落實起來卻很困難,貸款手續繁雜,尤其是抵押手續,使很多中小企業貸不到款或不願貸款。
3、政府方面存在的問題。疫情發生之後,盡管政府出台了貼息、擔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於時間緊、經驗少,政策落地的許多細節仍有待明確。
另一方面,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政策尚未完善,缺乏與之相配套的金融、信用擔保、風險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從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鍾倒閉2家,任何一家中小微企業,只要你存活超過3年,就達到了平均水平。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企業資金不夠多,所以很容易翻車。
如果企業家自己缺少資金資源,找不到投資人的話,建議你帶著項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試試,比如明德資本生態圈、鯨准、創業邦等等。一般情況下,基金、投資人都會與融資平台進行合作,他們通過平台來篩選值得投資的項目。
網上選平台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動則交幾萬塊錢的費用,卻沒有結果。如果把握不準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明德資本本身就是做投資的,這跟很多平台不一樣,很多平台只做中介。
另外,明德還有24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線下活動的對接率比較高,每一期活動都有幾百人參加,近百位投資人會到現場,不少企業都獲得了融資。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如果你還有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④ 國有企業信貸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有哪些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⑤ 如何有效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和效率
第一,完善擔保服務體系。企業擔保機構作為連接企業與銀行的信用橋梁,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高企業信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應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建立「一體兩翼三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一體」指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體;「兩翼」指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助性擔保為兩翼;「三層次」指省、市、縣(市、區)分級組建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其中省級擔保機構主要為一般擔保企業提供再擔保,分散一般擔保企業的風險壓力。
第二,加強管理,提高擔保機構素質。制定行業准則和行業標准,引導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開展對擔保機構的資信評級和績效考核,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多層次培訓,提高擔保機構資信水平和業務能力。拓展擔保功能,鼓勵擔保機構開展股權投資等創新業務,增強擔保機構實力。
第三,加大對擔保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企業融資擔保風險高、收益低,社會效益高、自身的經濟利潤低,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因此,要適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由財政對擔保機構按照實際擔保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償,降低擔保機構經營風險。綜合利用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等扶持政策,提高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轉變財政投入方式,將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資金由直接投入企業向重點支持擔保體系建設上傾斜,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四,擴大抵押擔保品范圍。一是簡化手續,降低費用,完善土地、房屋、設備等物權作為抵押擔保品的制度體系。二是鼓勵使用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作為抵押擔保品。三是支持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應收賬款、倉單等納入抵押品范疇。
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增強企業融資能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從根本上說還需要企業練好內功、提升素質。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改善和規范財務運行質量。要加大企業的培訓力度,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宏觀調控、產業政策、創業培訓、財務知識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要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有關部門要圍繞促進企業創業成長這一主題,積極實施企業成長工程。建立企業信息庫,對不同行業、規模的企業實施分類指導,有針對性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依託大企業加快發展。
強誠信體系建設,改善企業信用環境。信用不足或缺失是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需求信息及風險信息收集難度大。因此,政府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組織相關部門構建統一的企業社會徵信系統和運行機制,擴大徵信系統的覆蓋面和信用信息的採集面,盡可能詳細地提供企業納稅情況、企業及法定代表人個人銀行信用記錄、對外擔保、法律訴訟、履約情況等信息,增加企業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實用性和透明性,對企業自覺履約形成約束,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提高融資能力。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違約企業的懲罰力度,堅決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失信行為,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
⑥ 如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1、 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不斷拓寬風險資本的來源,引導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基金進入,擴大風險投資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推進擔保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出台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信用擔保資金補償、獎勵機制等政策,引導和規范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
2、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政府要引導中介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建立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信用體系試點,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制度、發揮信用中介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庫和中小企業負責人信用檔案,在此基礎上再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評級制度、企業法人代表資信評級制度和企業總體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企業信用觀念,以信用等級確定是否貸款和擔保。
3、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強化監督、鼓勵競爭,形成規范的地方金融機構優勝劣汰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以聚集更多閑散資金,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於民間主體的融資活動要用地方性法規進行規范,明確融資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將其納入正規的金融體系。
4、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法律保障體系。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准,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和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落實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律體系。制定完善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信用擔保機構的准入、退出及內控制度,明確信用擔保機構的行業定位及職能,對專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擔保人員從業資格,信用擔保機構財務及內控制度等進行明確的政策規定,進一步促進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化發展。
二、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1、轉變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怕貸的思想觀念,增強信貸投放的意識,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加大放貸後的考核與監管,積極發揮信貸資金的最大效應。轉變工作方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調查與了解,幫助有市場、有前途的企業快速成長。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信貸產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實現貸款流程的標准化。降低服務門檻,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 項目對企業評級的影響,對信譽高、效益好的中小企業提供放大擔保比例、貸款利率優惠、簡化貸款手續等優質信貸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擔保公司的協作,增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
2、增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創新。創新貸款審批機制,實現貸款產品和運作流程的標准化,簡化貸款手續,提高效率。適當弱化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注重現場調查核實,不單純依賴財務報表,通過信貸人員的盡職調查,盡量減少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建立靈活的貸款用信機制。逐步實行以借款人經營活動所形成的現金流和個人信用為基礎。創新服務品種,為企業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融資產品,通過靈活的服務品種的組合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3、建立向中小企業融資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和支持股份制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等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在注意信貸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保證貸款質量的同時,切實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
三、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建設,提高信用水準
1、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決策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堅持產權主體多元化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結構調整,實行真正的公司制治理結構,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2、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和商業銀行要求,依法建立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全面准確的會計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系,定期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加快資金回籠與周轉,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等級。提高企業的信用形象 ,增強銀行等資金供應者的信心。
⑦ 我們國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都有哪些
一、中小企業制度更新滯後,與市場環境轉換不同步
我國中小企在上世紀末經過了一段快速增長期,雖然速度較快但質量卻不高,增長方式多為粗放型,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企業的管理方式較為傳統,許多制度早已陳腐不堪,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目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仍然實行傳統的家族式公司治理結構,這樣的治理結構很容易孳生腐敗,就像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富不過三代」。國有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他們大致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類似於家族企業式的「一把手」管理;其二就是企業的創新意識不強,也就是說生存危機意識薄弱,因為國企的背後有國家財政作保證,虧損之後有國家補窟窿,盈利之後,除少部分上交國庫之外,剩下的就是企業內部自己消耗掉了,從而員工越發沒有積極上進的願望,他們只會消極地守住這個金飯碗。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就不難發現,一些鄉鎮企業已演變成了傳統的家族式企業,子承父業式的經營模式。 同時,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市場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變化。在市場方面,賣方市場的時代逐漸離我們遠去,買方市場已成為經濟生活的主流。在國家發展戰略方面,隨著黨中央和諧社會的提出,在經濟領域中,國家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而不僅是單純地注重經濟總量的增加。但由於部分中小企長時間積累下來的詬病,諸如管理不科學,體制機制不健全,它們往往跟不上外部環境變化的步伐,不能及時改善經營管理、更新制度,從而問題就不斷暴露出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產品積壓,營運能力下降,利潤率降低。為了挽救企業,就不得不尋??各種補救手段,其中就包括為解決資金不足而對外尋求資金幫助。
二、中小企業規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約其融資能力
通常來說,企業需要融資時,其自身也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那就是資本、能力、擔保、品德和經營環境。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很少採用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大多數採用的是合夥制或個人獨資的形式,因而其資本規模就不會像前兩種形式那樣大。考慮到小規模的企業基礎不雄厚,實力不強,為了避免產生較大的財務風險,銀行通常對這些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設置較高門檻,有些條款近乎苛刻,甚至有些金融機構直接拒絕他們的申請。
同時,許多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它們本身並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財務制度,尤其是資金管理混亂,這樣的狀況,在其對外融資時,自身形象就已經大打折扣,可想而知,融資結果不容樂觀。另外,由於信用信息網路建設的滯後、信用信息不完善以及傳輸渠道的不順暢,導致了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企業對於銀行的信用政策了解不透徹,而銀行對企業真實的信用水平也了解不深,雙方之間的不信任程度越來越大,這就極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貸滿足率。
三、缺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融資成本高
由於銀行對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抵押的偏好,因而一般不願接受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抵押。固定資產投資一經完成,在資金佔用數量上便保持相對穩定,而不像流動資產投資那樣經常變動。從這點看來,銀行偏好於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抵押也是降低風險的一種手段。而就中小企業自身情況而言,由於其規模有限,資金有限,因而固定資產比重較低,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鑒於其特殊的行業性質,固定資產比重較少,而無形資產卻佔有較大比重,主要包括專利權和商標權。高科技企業一旦研發出一項新技術或者發明出一件新產品,那麼它產生的利潤將不是一般製造業企業可以睥睨的,但正所謂高回報高風險,通常高科技企業有較高的經營風險,致使金融機構不願對其發放貸款。
通常擔保機構的擔保貸款期限在半年以內,最長不超過一年。而且它們基本上只對短期的流動貸款提供擔保,因為我們都知道長期負債償債風險較大,這也就意味著擔保機構的擔保風險較大。同時,多數擔保公司往往提高擔保條件或者在擔保過程中要求過於繁雜的擔保手續,種種的這些限制,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也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中小企業普遍認為,現行的擔保機制加重了企業的負擔,首先企業需要向擔保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擔保費;其次,擔保公司會要求企業進行一定形式的反擔保,而且企業融資過程中增加信用擔保的環節必定會增加一定的交易成本;再次,企業更是常遭受擔保公司的「違規操作」,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隱性成本,而這些額外的成本必然會加重企業的負擔,從而影響融資效率。
四、信用歧視。
中央為了搞活企業,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針政策,要求銀行部門要重點支持大企業,確保大企業的信貸,對中小企業就不重視,在確保大企業的基礎上才予以考慮,造成了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歧視,導致銀行在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不平等。缺乏對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的重視。據統計,1998年工、農、中、建四家銀行新增貸款20.85億元,其中非國有經濟貸款僅新增1億多元,中長期貸款幾乎為零。隨著各國有商業銀行提出業務向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部分機構存在「重大輕小」的傾向,個別銀行有諸如一定數額以下或注冊資本金100萬以下企業不貸的規定,恰恰斷掉了貸款需求以「急、頻、少、繁」為主要特點的中小企業融資主渠道。
五、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
就中小企業自身來講,一方面,固定資產較少,不足以抵押,貸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逃費、懸空銀行債務現象發生,損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時,企業也深感辦理抵押環節多、收費多,如在土地房產抵押評估和登記手續中,評估包括申請、實地勘測、限價估算等,登記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土地他向權利登記等,極為繁瑣。
六、對非國有企業融資的歧視。
長期以來,在政府和銀行方面,都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大型企業都是國有的,貸款給他們是國家對國家的企業,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中小企業大多數是非國有的企業,效益不穩定,貸款回收不好,信譽差,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所以銀行一般對中小企業貸款十分慎重,條件較為苛刻。盡管現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這種現象。
七、一些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規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
我國經濟中涌現出一批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本來應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己任。但在實際中,這些金融機構在業務發展上與國有金融機構有趨同的趨勢,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信貸歧視現象。很多中小金融機構將大量資金上存或購買國債,對急需貸款的中小企業卻不予支持。
八、缺少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現在我國極為缺少切實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民生銀行原來的初衷是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可是現在它已經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什麼區別了,其他新組建的城市商業銀行原來也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可由於資金、服務水平、項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嚴格,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九、中小企業貸款困難,銀行也感到放款難。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取得銀行貸款難。主要表現是:一是抵押難。中小企業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並且手續繁瑣,收費昂貴,中小企業普遍難以承受;二是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業不願意給其他企業作擔保,效益一般的企業,銀行又不允許其作擔保人,而中小企業相互之間的擔保常常變得有名無實;三是一些基層銀行授權有限,辦事程序復雜繁瑣。即使錢到手,可能已錯過商機。而一旦借到款後,一些企業寧肯接受罰息,也不願意辦續藉手續,免得再經歷一番評估、登記、公證等全套貸款手續。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視銀行貸款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間借貸的途徑。
十、在中間業務方面,滿足中小企業交易需要的結算工具較少。
國有商業銀行很少對中小企業辦理托收承付和匯票承兌業務及票據兌現。由於資金結算渠道不通暢,資金進帳時間過長,甚至發生梗阻,因而,使一些中小企業改用現金結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業競爭的實力。
十一、在我國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我國目前尚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服務管理機構,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機構等社會中介機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業和所有制性質分別制定政策法規,缺乏一部統一規范的中小企業立法,造成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中小企業法律地位和權利的不平等。另外,法律的執行環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許甚至縱容企業逃廢銀行債務,法律對銀行債權的保護能力低,加劇了金融機構的「恐貸」心理。
⑧ 影響企業融資的因素包括哪些
1、外部因素:企業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必須遵循稅收法規,同時考慮稅率變動對融資的影響。金融政策的變化必然會影響企業融資、投資、資金營運和利潤分配活動。此時融資方式的風險、成本等也會發生變化。
2、內部因素: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的發展前景、盈利能力、經營和財務狀況、行業競爭力、資本結構、控制權、企業規模、信譽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場機製作用下,這些內部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融資方式也應該隨著這些內部因素的變化而作出靈活的調整,以適應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融資需求變化。
(8)行業融資效率太低是最大的問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投融資項目要符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在中國現有政策環境下,許多投資領域是不允許外資企業甚至民營企業涉足的。
2、融資方式的選擇。融資的方式有很多選擇,例如: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優先股融資、租賃融資等,各種融資方式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同,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重大。
3、回報的形式和方式的選擇。例如債權融資中本金的還款計劃、利息計算、擔保形式等需要在借款合同中重點約定。如果投資人投入資金或者其他的資產從而獲得投資項目公司的股權,則需要重點安排股權的比例、分紅的比例和時間等等。相對來說,投資人更加關心投資回報方面的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
⑨ 如何提高自己融資的效率
提升企業融資能力有哪些方式?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提升企業融資能力攻略,更多創業指導請關注學優大學生創業網。
一、保證企業還款來源
有效的還款來源得益於企業的合理經營,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需要管理者或所有者關注以下幾方面:
1.結合企業生命周期,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企業生命周期指一般是指企業從誕生到消亡的整個過程,包括發展、成長、成熟、衰退4個階段。判斷企業可獲得擔保金額的水平,可按照企業所處在的不同生命周期,將企業申請擔保金額劃分為:額度擴大期,額度平穩期,額度緊縮期。
額度平穩期適用於處於發展、成長期的企業,其通常將自身的基礎水平向更高一級目標發展,表現為市場的擴大及銷售收入的增加。由於企業處於發展期,銷售收入不穩定,利潤水平低,不具備較強的還款能力,所以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和自身特點,小幅度范圍內調整貸款額度申請,獲得符合自身還款能力的范圍內的貸款。
處於成熟期的企業發展比較平穩,銷售規模和利潤水平也較高,短期風險較小。此時企業可以擴大貸款申請額度,為企業博得更多的資金流入。
在衰退期,企業的銷售和利潤水平下降,行業風險增加,此時企業應當緊縮貸款額度,防止因貸款額度過高而不能及時還款,引發企業破產清算的局面。
融資性擔保機構為了降低自身的代償風險,一般會將擔保責任時期定為1-2年,小於企業的生命周期四個階段的時間。企業每一次進行擔保貸款都是增信的過程,只有合理申請貸款金額、保證按時還款,才能逐步增加企業的貸款信用度,獲得更多的貸款機會及金額。
2.分析企業利潤水平 增加企業貸款能力
除了生命周期對企業擔保金額的額度有影響,企業所處的行業固有屬性也很重要。行業不同導致企業盈利水平有高低之分,企業的盈利水平決定了利潤的大小。除了將企業分為「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住宿業」,「餐飲業」,「信息傳輸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未列明行業」等行業外,還可以將企業分為技術性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以及復合型企業。
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攻略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攻略
企業所屬的行業不同,所體現的經營風險系數和盈利水平就有較大差異。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開發業的企業利潤遠高於零售業、批發業等行業。資本密集型的企業(例如金融機構)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如食品加工)的利潤水平也不盡相同。很自然地,盈利越高的行業,企業的還款來源更有保障力度,違約風險幾率越小,獲得的貸款額度越高。
3.增加競爭能力 獲得貸款優勢
從經濟大環境和行業的角度出發判別企業可獲得擔保金額的大小之外,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也影響著企業是否能夠獲得更多的擔保金額。眾所周知,龍頭企業代表著某個行業的發展狀況,是該行業發展的縮影和代表,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這個行業發展的前景和未來。處在行業龍頭的企業往往具有很強的實力、競爭力、生存力,在市場佔有率及客戶受眾方面有較大優勢,生存發展穩定,具有穩定的銷售收入來源。一家企業如果占據行業龍頭位置,那麼該企業在面對擔保機構提出擔保需求時,更有對話強度和說服力,從而能夠贏得更多的貸款機會及金額。增加企業生產銷售規模,利用新型營銷手段增加市場佔有率、專注新產品的研發等都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4.明晰貸款用途
融資性擔保機構對受保企業進行實地調查時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考察企業的擔保資金貸款用途。從全國融資擔保機構信息報送資料庫數據顯示,企業貸款用途分為固定資產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及其它。
中小微型企業在決定進行擔保融資時,應注意貸款用途。同樣是申請融資擔保的企業,貸款用途不同,可以得到信用出借的金額不同:若是企業貸款用於消費,比如買車,那麼企業獲得的擔保金額一定低於用於生產經營(購買機床用於生產)為貸款用途的擔保申請。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應用於與企業有關的經營活動,充分發揮資金預期效益,提高企業到期還款申請幾率。
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後,將資金用於企業經營生產,從而獲得新的資金流入,從而保證了還款來源。企業周而復始形成良性循環,明確的貸款用途有助於企業精準高效地獲得貸款資金。
5.展示關聯企業的實力
現實生產經營中,處於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通常會選擇「共同聯保」以博得擔保機構更多的信用出借。在成功獲得銀行資金後,若某一家企業因經營不善導致不能按時償貸,那麼其餘共同聯保的企業將會伸出援手,幫助其渡過難關。所以向擔保機構適度展示關聯企業實力、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擔保這一行徑也是企業可以獲得更多擔保金額的有效途徑。不過需要企業注意的是,在選擇與被選擇進行「共同聯保」時,需要深入考察貸款夥伴企業的經營情況及信用程度,以防止某一家企業難以償付貸款而導致自身信用降低的可能。
二、提高資產總額 加大擔保籌碼
北京地區企業的受保額度與企業自身的資產總額有線性關系。企業的資產總額越大,代表企業所擁有的資產越高,還款能力越強,自然貸款額度就越高。中小微型企業為了增加擔保貸款金額,應該適時適量地增加企業的資產總額,充分利用資產以達到提高資產利用率的目的。
1.適當增資
企業增資旨在擴大經營規模、拓寬業務、提高企業的資信程度而依法增加註冊資本金的行為。通過增資,企業能夠籌集更多經營資金,在保持現有運營資金的同時減少股東收益分配,調整股東結構和持股比例使得企業管理結構得到優化,提高公司信用,獲得法定資質,讓企業獲得更高的利益。
2.合理管理資產 提高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某一時間段內的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該指標是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
總資產周轉率在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小企業總資產周轉率高代表著企業市場佔有率高,企業合理利用資產周轉率能夠促進企業挖掘潛力、增加創收、提高資產利用效率。
一般情況下,企業總資產周轉率值越高表明企業總資產周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越強,資產利用效率越高。
中小企業想要獲得更高的市場地位,必須要提升自身的資產周轉率。正所謂優勝劣汰,盡在佔領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就能及早地開辟銷路,贏得更多益潤。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優狀態就是其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相適應,所以企業應在提高資產使用效果上狠下功夫,提高自身的市場地位。
隨著市場地位的提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也會加大,隨之而來的事企業經濟效益越高,還款能力越強,提高企業資產周轉率是提升經濟效益的必然措施。企業資產首先要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正確合理地運用資金,安排得當,結構合理,就可以利用原有的資產增加單位生產,改良技術,降低成本。
在企業既有的生產規模條件下,提高了資產周轉率相當於節約資金的單位用量,因周轉率增加產生的節約資金進而繼續參與企業新的生產環節,由此可知,資金周轉次數越多,表明其周轉速度快,帶來的經濟效益越高,越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能。 企業資金每周轉一次,表明資金從貨幣形態開始,經歷供產銷三個環節,又以貨幣形態結束完成一次循環。提高資產周轉率,就使企業資金在經歷貨幣、實物、貨幣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快速增值 。
3.及時盤活資產,提高銷售收入。
如果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長期處於較低的位置,企業應積極採取措施,提高各項資產的利用效率,及時盤活資產,降低空置資產的閑置,增加銷售收入,降低費用成本,提升企業利潤,從而提高企業擔保貸款額度。
提升企業融資能力攻略投資創業
由於企業創新力強、更迭率高,所以需要企業在短時期內打開銷路,提高銷售收入。企業定期盤點對資產、負債科目,了解企業資產配置狀況並進行合理歸類。對長期閑置不用的資產要盡快拿出如何處置的可行性意見,有開發價值的適時開發,既無開發價值,又不能租賃的要及時處置變現,同時對租賃資產要考慮市場變化因素適時調整租賃合同、租金收入;企業要認真分析影響收入、費用的各項主客觀因素,分析負債的合理程度,力爭最大限度地達到資產盤活、業務放大,提高收入、降低費用、增加收益。
三、構建信用強企
1.企業要保持足夠的自覺性,自主做到誠信經營,開誠布公。在生產生活中,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自覺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按照稅法有關條例要求,按時繳納稅款,做到不拖欠、不虛報。有涉及到外經貿業務的中小企業,則要嚴格遵守國家外匯管理和海關管理的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商品貨物,做到不走私、不犯法。
2.企業要依法建帳,並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關注企業財務管理,設立內部管理章程,及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財務預決算制度。將現金流量作為管理重點,在企業產-供-銷多個環節嚴格實施預算管理制度,減少無預算資金的存在,盡可能地保證資金的單位使用率及產出率,以貸款合同為依據,及時償還銀行貸款,維護企業自身守信形象。
3.企業要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堅持質量第一、力擁用戶至上,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生命,從設計、研發、批量生產、銷售等過程嚴把質量關,要求生產部門員工嚴格按照生產標准生產產品,保證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