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投資公司掛靠央企(國企)有哪些弊端,如何規避。
國企央企混改代持後經營要求
1、不得從事金融性質的融資、私募業務;
2、公司名稱變更、法人變更、經營地址或營業范圍等工商信息變更登記的,必須提前向上級單位發出書面報備;
3、對外投資須向上級公司進行常規報備;
4、按季度要向上級公司提交公司財務報表,年度整體經營狀況分析及年度總結報告;
5、正常經營不受約束,不允許在上級單位不知曉的前提下出現糾紛、借貸、違法的事情。
在掛靠國企、央企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控股比例。一些國企對外掛靠是不能100%控股的。
(2)已掛靠企業數量。現在市面上有些掛靠資源基本已經爛大街了,下過掛了一大堆的空殼公司。
(3)掛靠國企是否是實際經營。很多客戶都會擔心自己掛靠的國企只是一個空殼,就算是掛靠上也沒有用。
(4)掛靠的國企是否干預經營。一些國企對外掛靠後,會對下面的公司干預經營。
最後就是確定合同幾年一簽,不成功是否不收費,如果還未定可以找我對比下渠道,詳細私聊。
⑵ 國企做為資本運營的主體,會存在哪些問題
國企作為資本運營的主體存在的問題:
1、有關的政策法規不完善
資本經營牽涉到財政金融、社會保障和政府部門等多個方面,但目前的政策不配套,不能形成整體的合力。首先,有關並購的法律針對性不強,原則性規定多,具體規定少,因此在實際執行中難以操作,如對國有企業產權交易行為的批准部門及程序,對國有企業兼並和被兼並中的資產處理都存在此類問題。此外,稅收安排、人員安置問題的規定也不明確,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無具體實施細則。其次,我國稅法規定企業按照行政隸屬關系交納所得稅,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資本跨地區、跨行業的流動。再次,土地的使用權是否作為企業資產同時參與資本經營,目前存在不同看法,有關法規政策亦屬空白。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轉型後其資本市場的建設並不完善,加上我國各地的產權交易市場起步較晚,運行機制不規范,導致企業的資本市場發育步伐緩慢。具體表現在產權交易市場缺乏有力的宏觀調控,和科學的規劃,再加上政府的外部的強大推動作用,使產權交易缺乏規范性,政府立法的滯後性導致了全產行為的不規范性等。行政化是我國證券市場的首要制度缺陷,由於政府的嚴重介入,導致我國證券市場的行政化發展。另外國有市場的競爭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性。證券市場的產權關系不明確,沒有主體的市場主體,缺乏正常的市場競爭價格,不能參與市場的 有效競爭,這都是我國證券市場資源流失和資源組合不健全的表現,為我國的國有資產不良運營埋下了根深蒂固的根源。此外,我國的國有企業證券市場結構普遍比較單一,缺乏重要的證券制度。例如,我國的證券市場只有股票和證券等現貨市場,期貨或是其他金融產品比較缺乏。最後,對比其他企業的證券市場,國有企業的證券交易嚴重缺乏價格市場基礎,在證券市場上價格沒有競爭優勢,不具備完善的市場機制,資本運營市場的起落不能正確的表達供求關系,價格失真,不能擔當起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功能。
通過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發現,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普遍不健全。社會統籌層次低,管理和服務的程度不高。在社會保障制度中,除了養老和失業保險,其他保險失業均在試點階段,沒有全面統籌計劃,覆蓋面積狹隘,待遇水平嚴重存在偏差,企業負擔比較大。
2、資本市場不完善
(1)資本市場的結構缺陷主要表現為:資本市場內部結構不合理,債券比例過高,股票比例過低,融資總量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比例不足10%,而在直接融資中股票僅佔5%,債券佔95%;在金融機構的資產中證券比例過低,1996年金融機構貸款余額6萬億元,股票債券余額僅為6000多億元,兩者之比為10∶1,而發達國家為1∶1,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也在2∶1左右;此外,股權結構也存在國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公眾股和內部職工股過少的缺陷,造成了資本經營的困難。
(2)資本市場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現:資本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對經濟發展狀況的評價作用都沒有得到發揮。
(3)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中也存在投機過度、信息披露缺乏及時性和真實性等問題。
2.7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滯後
產權市場與證券市場互為補充,是資本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利用產權市場可以把優勢企業的壯大和劣勢企業的調整結合起來,實現資產的優化組合,使國有資本的潛能得到發揮,實現其增值和保值功能,而目前除上市公司的產權有固定的交易場所,非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整體拍賣、出售、購並、產權和股權轉讓、無形資產轉讓和交易,由於沒有形成統一高效功能齊全的產權交易市場而難以進行。
定位政府職能 關於政府在資本經營的過程中職責不明確的問題,我們應該這樣來定位政府的職能:政府必須具備宏觀經濟管理 職能主要是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的政策,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和環境,同時,還要完善市場體系,監督市場的運行和維護各種經濟的平等競爭。管理國有的資本和監督國有資本經營。
2.8缺乏規范的投資銀行
中國的資本經營正處於起步階段,中國的企業家長期從事生產經營,短期內難以掌握資本經營的動作方式,需要一批規范化的投資銀行提供資本經營的中介服務,而目前投資銀行開展的僅僅是證券經紀、承銷業務,新興的資產重組、公司購並、財產信託、項目融資等則較少開展。
⑶ 國有企業融資可以不經過股東會嗎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不設股東會,由政府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一是功能定位。二是組建方式。三是授權機制。四是治理結構。五是運行模式。六是監督與約束機制。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一般來說,國有企業是由國家控股的,但近年來,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允許其他企業或者個人進行融資,由於國有企業關系者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融資方式必須按照國有企業融資管理暫行辦法進行具體落實。
⑷ 中國的國有企業有哪些優勢
1、不計成本完成資源調配,保證百姓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
2、促進科技進步。
3、在經濟不發達的過去,可以整合極其貧乏的優秀社會資源。
4、引領風向和突破技術。
5、管控民企,民企做大了,容易壟斷,壟斷後就會參政,影響政權穩定,需要國企與之抗衡。
(4)國企有沒有融資約束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是指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對於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於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於正部級。
2015年2月,中央紀委五次全會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以央企為代表的國企,將成為推進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戰場」。
我國的國有企業主體最初是通過「沒收官僚資本歸全民所有」建立起來的,並且在接下來的三十年時間里,它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和主要支出渠道。在強有力的中央集權計劃式管理之下,它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利潤追求,成為事實上的「國家工廠」或者說是「生產車間」。1980年以後,隨著「包」字(承包制)進城,國有企業有相當一部分實行了承包、承租經營模式,國有企業成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工具(國家放權讓利的改革又強化了國有企業的這一功能),同時,國家財政來源於國有企業的收入比重下降,國家財政投向於國有企業的支出也有所放緩,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租賃工廠」。
隨著1994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正式實施,市場化浪潮對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形成強烈的沖擊,也對國有企業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應對市場化競爭的需要,我國政府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崗分流,減員增效」、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國有企業重組與上市三個方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主要是解決國有企業冗員過多、效率低下的問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將國有企業從不合理的社會負擔中解放出來,兼解決企業急需的各種勞動力流動問題;國有企業上市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上市,主要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
客觀地講,以上幾個方面的改革都已經初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並沒有根本性轉變,國有企業困難沒有根本改觀,國有企業投資仍然是財政支出的「黑洞」,是財政赤字的主要製造者。另外,國有企業融資發展成為證券市場不能承受之重――國有企業大量上市融資,所融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或為母公司佔用,或沉澱在企業的銀行賬戶中,真正被企業用來進行生產經營的資金所形成的投資回報率也是相當低下的。統計顯示,(2003年第三季度季報)滬市771家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59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6.18%;深市507家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52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85% ;以2003年10月28日收市時1254隻A股加權平均股價為6.98元 計算,投資者的毛收益率小於2.25%,即使全部拿來派現,其收益率也只與一年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相當。但這並不能對國有企業進一步在證券市場融資形成任何的妨礙,發行的長江電力融資規模甚至超過了100億元。國有企業就象一塊巨大的海綿,不斷地吞噬國家財政資金,不斷地從證券市場吸取資金而幾乎不給予任何的回報,所以可以稱之為「海綿工廠」。
作為「國家工廠」,它是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一種特定歷史時期的國有企業定位;作為「租賃工廠」,它是與從集中走向相對分散的經濟體制轉型相適應的一種國有企業定位;這兩種定位都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需要,因而對當時的財政、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相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言, 「海綿工廠」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投資領域必須重新界定。
在一般性競爭經濟領域,政府投資應該逐步退出,國有企業規模要不斷減小,至少是不應該再追加投資(不管這些資金是來源於財政投資還是證券融資);在基礎性經濟領域和外溢性經濟領域,政府應該加強投資,擴大國有企業的規模;另一方面,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是個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市場效率非常好的自由市場,「用手投票」機制使得投資者可以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與經營管理,從而推動企業提高經營效率,「用腳投票」機制使得經營不力的企業及其經營者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因而其內在的優勝劣汰機制可以使資源配置的效率達到最大值。作為市場管理者同時也是國有企業所有者的政府對市場的行政干預,往往會降低市場自身的效率發揮,甚至引至市場崩潰。中國的B股市場實際上已經宣告徹底喪失資源配置功能,而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和融資功能也正在逐步喪失。所以,一是要解決國有企業的進與退問題,二是要還證券市場一個清白的問題。
在國有企業進退問題上,「進」是重點,「退」是難點。對於新增國有企業投資,不僅要把握投資方向,更要注重企業經營機制的再造,從而建立起具有有效產權約束和經營激勵、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投資機制和經營機制。具體來說,在投資方向上,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在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環境保護等領域投資的力度,改變我國在這些領域存在的嚴重的投資不足的問題。
首先是在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領域。雖然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大力實施,這方面的投資有長足的增長。但可以看出,政府在這類項目投資的過程中,過於強調其政治要求和利潤要求,而較少真正從財政角度考慮。以江西南昌為例,政府在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方面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所謂的「亮化工程」――注重城市的外包裝如牆面裝飾、路燈、綠化林等,城市的實質功能並無多大改進。另外,在修路架橋的過程中,過份依賴社會資金的投入,導致路橋收費的居高不下,無形之中增加了區域社會和經濟運行的成本,加重了城市居民的負擔。因此,政府在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領域,一方面要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預先優選出投資項目和方案,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投資的力度,減少對民間投資的依賴性,從而淡化項目經營的利潤追求,切實增進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居民的福利。
其次,在環境保護等領域,雖然政府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但由於對環境保護問題的緊迫性認識不足,財政方面的投入則遠遠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出現環境保護事業明顯落後於經濟發展並直接妨礙了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政府可以在逐步完善環境保護法規、制度的基礎上,在吸引民間資本追加投資的同時,加強政府對環保企業的直接投入。
對於需要退出的國有企業,需針對不同情況進行處理:符合《破產法》要求的國有企業,應該堅決予以破產;對於經營不善,但虧損不嚴重的企業,可以先進行重組,同時鼓勵、吸引民間資本或國外資本進行兼並、收購;對於經營效益較好或經過重組後扭虧為盈的國有企業,可以借鑒MBO等模式進行市場化改造,實現「國退民進」。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適應公共財政體制建立和發展的要求,國有企業應該定位在:作為政府彌補市場失靈的重要工具,以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在公共產品提供等領域發揮宏觀調控作用。
⑸ 民營企業進入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融資有什麼好處
一、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有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在自身內部進行資金的融通。這是企業長期融資的重要來源,是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一般來說主要由折舊和留存收益構成)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主的投入。據調查,初始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內源融資,有90%的初始資金來自於共同創業的成員、家族成員或者朋友。而且企業規模越小,業主投入所佔比重越大。二是企業自身盈餘。當企業經過一定發展後,其自身盈餘留存所佔比重增加。外源融資廣義上是指不同資金持有者之間資金的流通,具體到某一企業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使之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外源融資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通過向社會發行股票或債券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但在民營企業中比例都非常低。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機構充當信用媒介獲得資金。企業規模越大,銀行、信用社貸款所佔比例就越高。此外,非正規渠道諸如非法集資也大量存在,企業往往以高出銀行、信用社貸款利率1倍至數倍的利息進行民間借貸,這在小型企業所佔比重較大。
國際金融公司(1FC)在北京、成都、溫州等地開展的一項有關中國600多家民營企業的調查活動結果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無論是初創期還是發展時期,其資金來源都嚴重地依賴內源融資,自我融資是我國民營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被調查企業融資結構中自我融資的比重佔了90.5%(經營年限短的企業所佔比重更高),有9.5%來自外源融資,其中銀行貸款佔4.0%,來自非金融機構的份額佔2.6%,其他渠道佔2.9%,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過於狹窄。
根據人民銀行研究局的調查:樣本企業平均投資規模增長幅度2002年為65%,2003年為31%。在資本市場處於初始發展階段的我國,民營企業把融資的希望寄託於商業銀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商業銀行向民營企業提供的資金支持遠遠小於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從1999年到2003年,民營企業貸款(即私營企業、鄉鎮企業、「三資」企業貸款之和)所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分別為6.43、6.14、4.33、3.56、4.05;若把農業貸款也作為民營企業貸款,則其比重分別為11.97、9.34、8.37、9.67、9.5,而民營經濟已佔我國GDP的1/3還要強。據調查,80%的民營企業認為貸款難,47%的企業停產原因是資金缺乏後續供給。融資結構單一、融資渠道堵塞、融資成本偏高是民營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二、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資金是民營企業生命力得以擴張的條件,民營企業出現融資困難的局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民營企業的信用問題直接影響其外部融資。誠實經營,講究信譽與消費者和企業密切相關,它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也可以給企業帶來利潤。好的信用會給銀行好的印象從而能比較順利地取得貸款,而不良信譽或信用等級偏低則會取到很少的貸款甚至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支持。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專門制定的面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指導性意見中有一條,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屬於禁止貸款類:欠息,無償債能力;貸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譽;企業管理混亂;經營無固定場所;企業經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一般性加工企業的基建項目;信用等級BB級以下。
當然,其他企業比如國有企業等也會出現一系列信用問題,但民營企業的資信狀況更差。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提供一個數據是:6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是BBB級或BBB級以下的信用等級,而從評級經驗和指標體系的嚴格程度來看,這仍是一個保守的數據,更別說依照國際指標體系。
2.信息不對稱,銀行難放心。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資上造成的問題可能發生在兩個階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後。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是會導致逆向選擇。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指的是:貸款者和借款者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性,即有關借款者的信譽、擔保條件、項目的風險與收益等,借款者比貸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優勢,這種優勢使得貸款者在借貸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為了消除不利的影響,貸款者只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過去平均的信息來設定貸款條件,而不是根據風險程度的高低確定利率。這樣,就會對那些高於平均條件的優良借款者不利,後者就會退出借貸市場。這一過程的不斷重復,借貸市場上借款者整體素質就會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貸風險的貸款者常常是那些尋找貸款最積極的人,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由於逆向選擇使得貸款可能招致信貸風險,貸款者可能決定不發放任何貸款,即便市場上有信貸風險很小的選擇。
道德風險是在交易之後由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問題。金融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貸款後,可能改變原來的承諾,從事使貸款不能歸還的高風險投資或者故意逃廢債務。由於道德風險降低了貸款歸還的可能性,貸款者可能決定寧願不做貸款。
民營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比國有企業、大企業更加嚴重,其原因是因為民營企業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問題。民營企業的信息基本是內部化的,通過一般的渠道是很難獲得有關民營企業的信息的。民營企業在尋找貸款和外源性資本時很難向金融機構提供證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於民營企業對資本和債務要求的規模較小,使得審查監管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較高,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往往不願向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可見,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造成的問題已成為金融市場正常發揮功能的重要障礙。
3.國內融資制度安排問題。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伴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而發展起來的,其初衷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問題,在制度設計上,對隨後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有諸多限制。首先,資本市場融資制度安排的限制。我國證券市場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盡管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塊在深交所正式啟動,但由於實行「法律法規不變,發行上市標准不變」,能夠通過股市融資的民營企業只是少數。其次,債券市場融資制度限制。我國發行企業債券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辦法,優先考慮農業、能源、交通、重點原材料與城市公共設施項目,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不但對發行主體有很高的條件要求,並且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目前只有少數大型國有企業發行了企業債券,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對民營企業來說,發行企業債券是不現實的債權融資渠道。再次,民營企業難以獲得民間資本的大力支持。民間借貸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內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融資行為,甚至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而受到法律的懲罰。由於啟動民間資本的相關政策和立法滯後,民間資金難以轉化為資本。民間融資的無序性和不規范性使其不可能成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
4.所有制的歧視勢必造成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局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只願給國有企業貸款,同為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樣。在中國,大部分的銀行貸款首先給了國有企業,其次是「三資」企業,最後才輪到民營企業。而只要是民營企業貸款,大多都會出現手續繁瑣、條件苛刻、減少貸款額等諸如此類的現象。打破所有制的歧視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上述五個原因,歸納起來就是以下三點:(1)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是非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此外,政府在信貸支持體系渠道開啟方面,對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不多。(2)企業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民營企業由於數量眾多,層次參差不齊,財務制度不規范,從而導致了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銀企聯系不強;另一方面,相當多的民營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同時,有些民營企業借改制之機逃避銀行債務,從而直接惡化了銀企關系。(3)社會服務體系的原因。首先,缺乏專門的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由於民營企業資信狀況不均勻,為規避風險,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借貸方面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大打折扣,而市場體系的不完善,使民營企業的融資更加困難。 其次,商業銀行貸款管理的嚴格化。國有銀行商業化以後,銀行業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對放貸後的風險顧慮和原有的不良貸款沉澱較多,使之對民營企業缺乏信心。為防範風險,必然採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強信貸資產的質量管理,對信譽程度較高的民營企業才給予貸款,而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標准,因而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再其次,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自身財力的不足。以重點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由於還貸不力,資金來源不斷萎縮,負債經營過重,資產質量下滑,可以放貸的資金十分有限,難以給予民營企業足夠的支持。最後,政府財力扶持的困難。政府在體制改革中,重心在於加強對國有大型企業進行資金、政策方面的傾斜。受財政收入剛性的制約,限制了向民營企業貸款的力度,國有銀行企業化後,政府不可能再採取直接措施讓銀行放貸,使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
三、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對策探討
1.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以促使其資金更多地流向民營企業。長期以來,國有銀行一直在我國融資市場中佔有最大份額,並與政府及國企之間形成穩定的利益制衡關系。國企作為國家直接出資與控制的經濟體,一直是國家政策的利益保護重點,金融體制改革實則圍繞著國企利益而展開,可以說國企始終是資金市場上的最大受益者。要讓國有銀行資金更多地投向民營企業,唯有打破維持已久的政府、國企與國有銀行的利益制衡關系,而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是打破這種關系的有效途徑。股份制可以進一步明晰國有銀行的產權,理順其與政府國企之間關系,促使國有銀行真正實行企業化經營,按資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選擇貸款對象。這樣民營企業才能與國企處於公平的資金競爭地位,才能獲得廣泛持久的銀行金融支持。
2.以城市信用社為基礎組建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民營商業銀行。國有銀行作為大型商業銀行,即便改制後,也會定位在主要為大中企業和大客戶服務。因而,為了適應我國眾多中小民營企業的金融需求,極有必要組建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尤其是民營商業銀行。
民營商業銀行的組建以城市信用社為基礎較合適。城信社土生土長,立足本地,與民營企業一樣遵循著市場經濟運作的軌跡,與民營企業有著制度、地緣、人緣上的親和力,在交易費用、信息搜集、信用約束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已為民營企業的啟動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較具規模、經營運作良好的城信社,對這些城信社進行改革、重組,按市場原則組建完全由民營企業和私人入股或控股的民營銀行,能夠較快投入運作,既可擴大民營企業的融資來源,又可為銀行體系輸入新鮮血液。
3.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專業機構必須按市場規律要求,進行市場化運作,為民營企業的融資掃清障礙。(1)金融管理部門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市場要求的相關制度和法規,加快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造,合理配置金融資本,不應以所有制性質去導向市場。(2)加快證券市場的建設,為民營企業的證券融資提供方便。金融部門要改變單一的為國家重點項目和國家骨幹企業發行債券的方式,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和其他企業發行多種形式的企業債券,使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我國的股票市場在發行上存在著所有制歧視,證券管理部門應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消除所有制歧視,讓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公平上市。對那些規模較小、尚處於初期發展但有充分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證券管理部門可以考慮開辟新的股權流通場所,設置多層次的股票交易市場,如建立「二板市場」和「櫃台交易」等,也可以開設類似美國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G)的場外交易系統。對於尚不具備進入證券市場的民營企業,金融證券管理機構可直接或間接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去引導和幫助這些民營企業,使它們達到上市監管的要求,最後有機會進入證券市場。
4.加快建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開拓其他融資渠道。(1)興辦社會民間中介服務組織,補充、完善信貸服務體系。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常感到信貸信息不靈,相關程序不清。而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資產質量、資信程度難以了解和掌握,雙方在進行信貸融資中都感到不了解,融資成本高,操作難度大。設立中介服務機構能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可設立信貸咨詢、信貸保證、資信評估、貸款擔保、財務審計、經營監管等中介服務機構。這樣,一方面能確保供需雙方業務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還能激活資本市場,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也能得到根本改觀。(2)設立社會民間融資基金,給民營企業增加一個投融資的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發展創業投資基金用以扶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綜合考慮我國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可設立相對應的投融資基金,如創業投資基金、信用保證基金、互助基金等等。籌集基金主要是依靠社會的力量和民間、企業的力量,可以是金融企業出資、社會綜合部門出資、民間出資、各企業出資,也可以是綜合性(或稱混合性)的合作。民間融資基金以股權投資為存在方式,以獲得長期風險投資效益為目的。此類基金有別於國家金融機構組織建立的金融基金和社會效益基金。各級政府和金融管理機關要積極倡導和推動它的發展。
⑹ 國企改革≠國企上市 能否上市應由市場決定
企業能否上市、是否上市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在國有企業「贏利能力」節節攀升的今天,國企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如何讓國企為社會、為民眾創造更大的福利,而不是處處與民企搶資源。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國企改革再次成為焦點。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認為,國企市場化有助於國企和民企提升競爭力。有了市場的作用,國有或者其他企業都可以從激烈的競爭中獲益。而國資委副主任邵寧的觀點是,國有大企業改革方向是通過資本市場使之成為上市公司。 邵寧觀點的論據在於,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釐清政府和國有企業之間財務上的關系。如果國有企業成為一個上市公司,那麼企業就是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因此企業成敗完全依賴經營者和普通員工的共同努力。言外之意,國有企業上市之後就可以解決國企預算軟約束問題。預算軟約束事實上是制約全球許多轉型國家國企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大障礙。有意思的是,學者們之前的葯方沒有提出上市化這一解決方案,而國資監管層的提法似乎是對解決預算軟約束的重大貢獻。 國企上市論有這么大的好處嗎?當人們冷靜下來,就會發現這種論斷有內在的邏輯缺陷。許多人認為,我國股市的發展與國有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當年國內股市創立的初衷之一就是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問題。在十餘年前,國企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解困是有一定的正當性,也有社會基礎。當年整個社會的轉型其實依賴於國有企業能否在最小的代價之下轉向市場競爭主體。在計劃經濟年代,國有企業承擔了部分國家職能,社會服務的供給由政府轉向企業。因此,政府有義務為國有企業轉型提供幫助。此後國家和社會為國有企業承擔了職工下崗、銀行壞賬等重大社會後果。 不過,國有企業和社會的關系已不再如從前。大型國有企業比如中國移動、中石油等已經成長成為贏利巨頭。政府和民眾都沒有義務為國企的解困和融資問題承擔責任。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能否上市、是否上市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在我國上市程序仍然是行政主導的情況下,公平問題相當突出。民企和國企應該在上市方面獲得同等地位。甚至像各國保護新興民企一樣,政府應該給民企優先待遇。而國資委認為國企「改革方向就是上市」無疑在宣示國企的厚遇。這在道義上和法律上都難以令人接受。 再來看一下國企上市之後的表現。許多學者研究表明,國企上市後仍然無法擺脫原有的低效、冗員、管理層自肥等問題。2011年,一項國企調研報告顯示,國企上市並沒有顯著改善其績效和治理狀況。相關的分析表明,國有企業利用與政府的關系獲得大量的稅收優惠。與之同時,許多大型國企還獲得巨額財政補貼,這些企業就包括每年贏利狀況都相當驚人的「兩桶油」等。因此,我們要問,國有企業上市之後是否切斷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財務關系? 國企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核心問題之一。在國有企業「贏利能力」節節攀升的今天,國企的改革方向應該是如何讓國企為社會、為民眾創造更大的福利,而不是處處與民企搶資源。
⑺ 目前國有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國有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
1、銀行借款
它以銀行為經營主體,按信貸規則運作,要求資產安全和資金迴流,風險取決於資產質量。信貸融資由於責任鏈條和追索期長,信息不對稱,由少數決策者對項目的判斷支配大額資金,把風險積累推到將來。信貸融資需要發達的社會信用體系支持。
2、P2P融資
P2P金融在國內發展初具雛形,但目前並無明確的立法,國內小額信貸主要靠「中國小額信貸聯盟」主持工作。可參考的合法性依據,主要是「全國互聯網貸款糾紛第一案或現結果阿里小貸勝出」。
3、證券融資
證券融資是市場經濟融資方式的直接形態,公眾直接廣泛參與,市場監督
4、企業融資
證券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債券,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資本市場運作。與信貸融資不同,證券融資由眾多市場參與者決策,投資者對投資者、公眾對公眾的行為,直接受公眾及市場風險約束,把未來風險直接暴露和定價,風險由投資者直接承擔。
5、股權融資
股票上市可以在國內,也可選擇境外,可以在主板上市也可以在高新技術企業板塊,如美國(NASTAQ)和香港的創業板。發行股票是一種資本金融資,投資者對企業利潤有要求權,但是所投資金不能收回,投資者所冒風險較大,因此要求的預期收益也比銀行高,從這個角度而言,股票融資的資金成本比銀行借款高。
6、招商引資
它不通過公開市場發售,一種私下尋找戰略投資者的融資方式。因此其優缺點與發行股票上市類似,但由於不需要公開企業信息以及被他人收購的風險較小等原因,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融資也受到一些企業的歡迎。
7、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也成為企業融資的一種途徑,民間借貸主要有:民營銀行、小額貸款、第三方理財、民間借貸連鎖、擔保、私募基金、銀企對接平台、網路借貸、金融超市、金融集團、民資管理公司、民間借貸登記中心等,除了這些傳統的民間借貸形式,典當行也成為民間資本一大新的流向。
8、民間借貸
大多中小企業更希望通過銀行借貸的方式來進行融資,然而在商業銀行方面,更願意貸款給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許多中小企業被各種嚴苛的條件拒之門外。據不完全統計,中小企業貸款申請遭拒率達56%。因此,中小企業選擇民間借貸是相對來說較為容易的融資渠道。
9、租賃融資
融資租賃為中小企業融資重要渠道,中小企業融資重見新曙光。
(7)國企有沒有融資約束擴展閱讀:
企業融資的作用:
(一)企業融資是反映資金運動的方法
企業融資對資金運動按經濟內容進行的分類,一個會計科目反映一類經濟業務,各個會計科目從不同方面反映資金運動的總體。每一個會計科 目,就是反映資金運動的一個環 節,會計科目體系,就是反映資金運動的鏈 條。
通過某個會計科目所提供的資料,去認識資金運動的某個方面,例如,「固定資產」科目,提供在一定時期內固定資產增加、減少和現有多少數額的 資料,就可以反映固定資產的情況;通過全部會計科目所提供的資料,就能全
(二)企業融資是組織會計核算的依據
企業融資作為基本的會計制度,它規定了會計科目包括的核算范圍、具體內容、核算方法、編制會計分錄方法、明細核算和登記賬簿的要求等。根據 會計科目的規定組織會計核算:在賬簿中設置賬戶;進行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
確定會計分錄,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等。例如:購入物品一批價值 元,其中屬於材料的元,應按「材料」會計科目的規定進行賬務處理; 屬於管理費用的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融資
⑻ 國有企業信貸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有哪些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⑼ 淺談如何降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
未定義書簽。17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調節財務管理的一個杠桿,借貸和股東投入應該存在一個比例。而一家企業在遇到資金缺口的時候,融資方式有多種選擇,這就涉及怎樣制定適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資產負債率政策的問題,也就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問題。我們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從可持續發展視角度分析我國企業資產負債率政策,指出我國目前資產負債率政策存在的問題,希望給我國企業經營者在制定企業資產負債率政策以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財務管理目標、經濟增加值、資產負債率政策 DISCUSS HOW TO REDUCE THE RATIO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ASSETS Abstract:Asset-liability ratio is a leverage financial management regulation, Lending & investment there and shareholder input should be a proportion, when a listed company is in the face of the funding gap, There are many election Financing methods. This involves problems how to design asset-liability ratio polic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central issue of this paper.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policy asset-liability ratio bas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asset-liability ratio of china current policy problems and find solutions is the suggest to guide Business operators to develop asset-liability ratio policy.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Economic value added; Asset-liability ratio Policy 一、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和國有企業規模的逐步壯大,國有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逐漸增大,單純依靠企業內部融資以難以滿足其發展需要,因此必須藉助外部融資來推動企業發展,因此,合理籌劃資金來源及籌資額度成為決定企業經營狀況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相對偏高,各行業制定的資產負債率政策欠合理性,負債過高帶來的財務風險影響我國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引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以及負債結構,使我國國有企業制定的資產負債率政策相對合理化。 1.1.2 研究意義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找出企業在制定資產負債率政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於我國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資產負債率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意義。有助於企業制定合理資產負債率政策,合理安排企業有限的財務資源;有助於企業制定正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國有企業改革是當代世界各國的一個重大實踐問題,而如何降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是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自 70 年代中期的經濟危機之後,西方各國的經濟陷於停滯膨脹的困境,凱恩斯主義對此一籌莫展,於是貨幣主義,供給學派,新自由主義等經濟思想盛行起來,它們主張在宏觀上減少國家干預經濟的同時,發揮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在微觀上提出政府不幹預企業經濟活動,讓企業自由經營。從 70 年代後期起,英國開始實施私營化的計劃,美國的經濟學家為把減少國家干預,消減企業繁瑣規章制度,作為經濟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Ross(1972)和 Myers, Majluf(1984)將不對稱信息理論引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入資金結構分析中,大大豐富了籌資理論的內容。美國學者(Berger,1998)將企業的貸款成本分為兩部分:信息成本和決策成本。本地中小金融機構與本地中小企業之間具有信息對稱優勢,融資的信息成本較低。在深化發展階段,國有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企業的負債、融資的理論研究也有了突破性進展,隨著研究的深入,出現了一些爭議,如Jaynralne 和Wolken(1999)對銀行在企業信貸上的成本優勢假設進行了檢驗,結果於 Berger 結論相反,認為中小銀行成本優勢並不明顯,這也是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的現象。在2003 年,羅伯特·J·希勒認為我們必須重新構建我們的金融體系,使之建立在穩固的理論框架之上,這個框架必須能長期保持穩定,同時,我們也必須依靠其他一些現有的金融機構的幫助,比如銀行,保險和證券,獲得他們的專業支持。 1.2.2 國內研究現狀 鄒欣(1997)認為:我國國企在資產負債方面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幹預過多、政策失誤、信貸約束軟化、融資渠道單一、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企業和銀行經營管理不善等, 其中關鍵是制度問題。目前制約國企發展的主要障礙是低效益, 而不是高負債,對於國企較高的歷史性負債, 國家首先應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特點, 採取相應的處理辦法。國內很多學者如胡顯勇(1998)在《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的成因及對策》中指出現行國有企業普遍都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政府部門通過銀行注入資金成立起來的。並且,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社會行為多於經濟行為,在其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只有少量的積累資金被允許注入企業內部用於擴大再生產。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銀行也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逐步過渡為商業銀行,原來由政府部門通過銀行向企業注入的資金轉為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的借款,銀行變成了企業最大的債權人。由於企業從成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在發展過程中又沒有及時積累資金補充,導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居不下。鄭冰潔(2005)在《我國大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現狀及其優化對策》中闡述了我國在長期以來,由於國家的行政干預和所有者行為的不合理,大型國有企業負擔過重,導致盈利水平低,自我積累少。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調整,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是優化大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前提。 隨著對如何降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問題認識越來越深入,專門用來研究的文獻卻很少,尤其是對如何讓降低資產負債率的量化研究更少。目前為止,國內比較系統的研究 如何降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方面的成果尚不多見。對此問題的研究更多的是不同的研究者從各自專業或領域出發,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有待進一步發展,並且有一定的研究空間。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文基於可持續發展來引導我國國有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制定出相對合理的資產負債率政策。同時結合資本結構及相關財務比率來具體闡述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特徵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失衡的體制性原因進行分析。並對我國國有企業高負債經營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並就結合相關案例分析我國國有企業過度負債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最後,在分析的基礎上就如何降低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提出幾點建議。 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現狀及其成因 2.1 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現狀 2.1.1 資本結構定義及其相關財務比率分析 資本結構系指長期負債與權益的分配情況。最佳資本結構(圖1)便是使股東財富最大或股價的資本結構,亦即使公司資金成本最小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合理的融資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發揮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是企業獲得更大的自有資金收益率。 資本結構的相關財務比率包括:股東權益比率、資產負債率、長期負債率、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其中,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權益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資本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資產負債比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是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長期負債比率是從總體上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一個指標,它是長期負債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財務結構穩定性的一個指標,它是股東權益除以固定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購買固定資產所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需要的資金有多大比例是來自於所有者資本。 (圖1)最佳資本結構 2.1.2 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特徵及存在的問題 從資本結構的角度看,我國國有企業可以分為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兩類。非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單一,既無法進行股權融資,也幾乎沒有債券融資可能,只能通過內部融資和銀行貸款。對上市公司來說,雖然一般都經過改組和改造,資本結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但也未能實現資本結構優化的目標。所以,我國企業資本結構的情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首先,內部融資的比例偏小,且其差距有逐年擴大的趨勢,1986 年我國企業內部融資的比例為 32.8%,到 1995 年下降為 21.8%;我國企業在改革以前基本沒有自我資金積累,改革以後有些企業自主財力有所增強,但與其他國家比較,則差別甚大。 其次,企業外源融資中負債額大、比例高。企業在缺乏內源融資能力的情況下,只能嚴重依賴外部的資金供給,而長期以來形成的單一化融資體制,限制了企業從外部融入資金的渠道和方式。目前,我國企業外源融資中負債額大,比率高。但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負債比率已明顯下降,基本與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相近。 再次,外部融資中,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如下表1),反映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就是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有關資料表明,到 1998 年底,全國 6147 萬家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 63.74%,流動負債率為96.5%,短期償債能力持續惡化。據央行1997 年對全國5000 家企業的統計顯示,其平均資產利潤率僅有1.3%,資本利潤率僅有3.4% 。 最後,同是直接融資方式,股票融資的規模遠遠超過債券融資, 即使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普遍偏低的情況下,多數上市公司仍顯示出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據統計,1992 年,我國 53 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負債率為 65.02%,同期股票融資的規模為 94 億元,債券融資的規模為684 億元,到2000 年,我國1088 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負債率下降到53.49%,其中負債率低於30%的公司就有267 家,同期股票融資的規模上升到2103 億元,債券融資的規模僅有83 億元。 (表1)1991-2000 年我國企業外源融資比例變化 年份 直接融資 間接融資 年份 直接融資 間接融資 1991 7% 93% 1996 6% 94% 1992 13% 87% 1997 10% 90% 1993 18% 82% 1998 8% 92% 1994 18% 92% 1999 13% 87% 1995 6% 94% 2000 28% 72% 通過對我國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分析,我們看到我國國有企業的融資有明顯的缺陷,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負債比率高,國有企業普遍存在高負債率與低利潤率並存的局面,企業嚴重的缺乏自我融資。隨著市場化改革的加深,企業財務清算約束漸趨硬化,過度負債問題愈來愈凸現出來。 2. 國有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由於股權融資的市場負信號效應,國外上市公司一般把它作為最後的融資選擇,而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將股權融資作為首選的融資方式。可見,我國企業在進行資本結構的決策時,並沒有充分地考慮其優化問題,而重點考慮的是如何才能獲得資金的問題,關於企業資本結構的科學決策問題,並沒有得到企業的普遍重視。 2.1.3 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失衡的體制性原因分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我國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有其具體原因,這些現象是我國現有經濟體制在面臨改革和發展中暴露的問題。 (一)政府型融資制度的內在缺陷 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由於融資制度發展的體制性因素,我國國有企業、國有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銀行和國家財政「三位一體」的政府型融資制度並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政府對國有銀行的隱含擔保和企業的預算軟約束成為我國企業融資制度的基本特徵。 在這種融資制度下,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具有產權統一性,二者之間不存在根本的利益沖突和制約關系,銀行信貸的約束力很差。 (二)資本市場的功能性缺陷 我國資本市場建立的初衷是為國有企業融資,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重組。這一最初的功能定位,導致了我國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我國資本市場功能定位的偏差和缺陷,造成了我國上市公司從股市籌集了大量資金,卻未高效的使用這些資金。 (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內在缺陷 我國上市公司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其直接原因是股權融資的成本偏低,而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企業內部的股權結構不合理, 國有股比重過大而導致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失衡。我國多數上市公司是經國有企業轉制而來,國有股權在公司股權結構中占絕對比例,是這些公司的普遍特徵。而政府控股的本意在於通過保持國家的控制權來保證國有股權的利益,但國有股權在控制過程中,由於存在多層委託代理關系,從而產生了控制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形成了國有資產所有者主體缺位和代理人(內部人)控制的局面。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著權利與利益的分配關系,代理人顯然不會選擇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而必然選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2.2 我國國有企業高負債水平資本結構的形成原因 2.2.1 投資體制和依靠高投入推動經濟增長機制 八十年代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國有企業所需基本建設投資由財政部委託建設銀行進行撥款。流動資金中的定額流動部分也由財政部核定定額,直接撥款:季節性和其他原因屬於臨時性需要的流動資金即超定額流動資金由銀行貸款解決。1980 年我國開始將基本建設投資由原來的撥款改為貸款,1983 年7 月起,企業的流動資金也開始由銀行單獨供應和統一管理。然而,企業實現的利潤和提取折舊費大部分上繳財政,以致企業留利水平極低,自我積累甚少。與此同時,我國長期以來依靠增加投入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制,對企業價值的評價,不是看其盈利能力,而是注重其產量、產值,促使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幣規模、重產值,不重效益,一心只想將企業做大,在使用銀行貸款時 不考慮資金的盈利率。從短缺經濟時期成長起來的企業,不知道擔心產品的價值實現,認為只要企業能生產,經濟就能發展,而銀行始終處於支持企業生產的從屬地位,企業的需要就成為銀行的職責。 2.2.2 國有企業產權不清,缺乏資金需求和使用約束機制 在資金需求上,沒有建立資金需求和運用機制,過分依靠銀行,擴張慾望強烈,只考慮借款,不考慮還貸能力。盲目舉債上項目,效益低下,市場競爭能力弱。這都是由於國有企業產權不清晰,國有企業沒有真正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財務約束軟化,致使企業負盈不負虧,出現一系列短期行為和盲動效應。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歸還率則由 1983 年的 97.6%逐年下降到 19%年的 66.7%(其中包含 31.6%的逾期歸還率),而在征一年的銀行貸款計劃中,國有企業總是銀行貸款傾斜的重點,佔到貸款總額的80%以上。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的最終所有者都是國家,由於產權不清晰,也就等同於自己借自己的錢,因此國有企業特別依賴銀行,也特別敢賴銀行的債。 2.2.3 政企不分、行政干預及政策因素的影響 在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政府的職能還沒能及時轉變,按市場經濟的原則對國有企業進行管理的機制和手段還沒有及時建立起來,政企不分依然存在,仍然存在行政干預國有企業的人事任免、財務管理、經營策略和勞動用人制度等情況,國有企業仍然是政府的附屬物。自然而然,各級政府為了實現各自的政績目標,也就多方支配銀行貸款。與此同時,地方利益造成的地方保護主義,使得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現象十分突出,不僅使真正的重點難以得到保證,而且嚴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阻礙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國有工業企業生產能力利用不足的後果。經濟效益十分低下。 2.2.4 國有企業競爭機制尚未形成 國有企業優勝劣汰的機制沒有形成,沒有健全的市場准入出制度和配套的一系列破產、失業、救濟、再就業的保障機制。雖然《破產法》出台了很多年,但由種種條件的限制,使得真正破產清償的企業少而又少。國家既是國有企業經營不善的最後承擔者,又是國有銀行經營不善的最後承擔者,國有企業並不真正擔心破產。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2.2.5 稅收體制的影響 我國的稅收是以流轉稅,特別是以企業增值稅為主,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加重了國有企業的債務負擔。 三、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舉債不適度造成資本結構不合理 舉債適度是指舉債在滿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條件下,既不會造成舉債資金閑置而加大債務成本,又不會因為舉債過度而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只有舉債適度才可能實現用債適度和還債適時。我國國有企業舉債忽視財務失敗的可能。任何企業舉債都必須充分了解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繁榮時期,應增加舉債規模,充分發展,在經濟低迷時期。應適當減少舉債規模。其次,企業舉債應確定行業的影響程度,對於壟斷行業來說,通過舉債擴大生產規模,從而獲取更高的報酬。但對於產品價格極易受市場影響的企業來說,舉債應當慎重。而國企在負債經營開始時往往忽視這兩個關鍵因素。 舉債不重視資金的使用效果,負債經營成功的關鍵在於實現資本增值,因此舉債時必須考慮舉債資金的使用效果。企業舉債時應該認真的選擇舉債資金的投向,也就是說要努力保證負債資金用途的效益化。只有為投向負債經營最需要且能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項目所進行的舉債才是適度的,才能有效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然而國企往往只有借貸意識,忽略了舉債與資金使用效果之間的關系。 3.2 資金管理效率低下 企業對營運資金的管理水平決定了資金管理效率。營運資產管理不到位,凈現金流不能有效支撐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影響企業資金鏈,對有多家子公司的企業集團來說,資金的管理效率更是影響企業負債率水平的重要因素。企業集團資金佔用和多家子公司佔用資金的矛盾已成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一方面,證監會為防止大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出台了很多規范上市公司資金往來行為的監管辦法,其中,證監會《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中規定,「不得以下列方式將資金直接或間接地提供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使用:1、 有償或無償地拆借公司的資金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使用;2、通過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向關聯方提供委託貸款。」因此,在整個集團內,上市公司社會信譽好,融資較容易,資金充裕。而集團內一些效益欠佳的單位,融資困難,集團又要以擔保、委託貸款等形式向其提供資金援助。另一方面,各成員企業在理財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滋生謀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傾向。使得集團總部缺乏對現金的統一管理和籌劃,導致資金分散、閑置,出現內部資金配置不平衡,存、貸兩高等問題。反映在企業集團的合並報表中,就是資產方的貨幣資金項目有上百億存量資金,而負債方卻有大量的銀行貸款,導致了企業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 3.3 融資結構不平衡,負債融資比重較大 負債籌資具有融資速度快,籌資費用低,且債務利息具有抵稅效應等優點,相比 而言,股權融資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且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目前融資手段多樣,可轉換債券、分離交易可轉債、公司債券以及中期票據等債務工具,以及在國外資本市場上採取私募方式籌資,但是除可轉債和分離交易可轉債募、及私募籌集到比重較小的權益資金外,可以說整個集團的資金大部分還是依靠債務融資,而且在債務融資中,直接融資比重較小,更多的是通過銀行的間接債務融資,新增融資進一步推高了整個集團的資產負債率。 3.4 缺乏盈利能力,利潤無法承擔利息 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差,首先表現在總資產利潤率十分低(見表2),大大低於股份制企業和三資企業。2008 年國有企業的總資產利潤率只相當於股份制企業的8.80%,三資企業9.69% 。 (表2)總資產利潤率 2006 2007 2008 2009 國有企業 1.4% 0.78% 0.72% 0.19% 股份制企業 4.61% 3.52% 3.47% 2.16% 三資企業 3% 2.73% 2.70% 1.96% 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低下,更體現在國有企業息稅前盈利率低於企業實際負擔的利息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率,財務杠桿體現的是負效應,即借錢越多,虧的就越多。 3.5 負債經營案例分析 公司背景:上海航空公司於1985 年12 月登記注冊,其中上海市財政投資佔73.89%。2000 年11 月,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2100 萬元。公司所發行的A 股於2002 年10 月11 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國內航空客貨運輸業務;國際航空客貨運輸業務;旅遊服務;航空代理服務;培訓、廣告業務、賓館、旅遊相關代理等。 經營狀況:上海航空一直以負債經營為主,據財務報表顯示近三年的負債率都在90%左右,這除了反映航空業獨有的飛機租賃經營特點外,亦說明公司初創時期規模比較小, 只有靠地方政府信用舉債經營。 (圖2)近4 年部分財務數據 (圖3)長期負債的構成 近三年的經營狀況 (1)2006 年出現經營性虧損。 (2)2007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23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82%,但經濟效益下滑,虧損5 億元。 (3)2008 年度,公司虧損12.49 億元,凈資產總額為142 億元,負債總資產達到138 億元,負債率高達97%, 2008 年月12 月 31 日,公司現金流為11 億元,短期貸款加上長期貸款總額達到75 億元,其中短期貸款為49 億元,面臨巨大還貸壓力。 (4)2009 年9 月30 號,公司虧損1.34 億元。 (圖4)盈利能力分析 3.6 案例分析得出的認識 上航舉債經營失敗的原因: 淮南師范學院2012 屆本科畢業論文 1.巨大的財務風險,降低了自由資金的實際收益率。 2.油價持續增高、上海市場競爭激烈,平均票價低於其他主要城市,這些都造成經營成本太高。由於投資報酬率小於負債利息率,而導致連年的虧損。 3.公司各項資源緊張,尤其飛行員、機務工程人員等人力資源的緊張,嚴重製約了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 4.盲目擴充機隊規模、擴大航線網路-佔到了市場,但卻丟失了利潤。例如06 年上航引進了3 架新飛機,使上航機隊增擴為48 架,但是經濟效益卻虧損。 負債資金在使用上有著時間、固定利息等因素的限制,給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加上經營不當,降低了資金的實際收益率,最終導致資不抵債,企業破產。 四、解決我國國有企業過度負債的途徑 4.1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投資報酬率 我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融資相對於非上市公司具有更廣闊的融資架道,較容易獲得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支持,這只造成我國上市公司資金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要實行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實行統一采購,統一信貸,統一調度資金,集中有限的資金確保重點資金的支付,並且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二是實行資金預算管理,按照生產經營計劃,編制資金收支年計劃,月計劃,嚴格按照資金計劃安排資金支出,從而減少資金閑置、浪費,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三是要加快資金周轉,一方面要加強儲備資金管理,降低庫存佔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堅持款到發貨。對被迫賒銷產生的應收賬款,要進行賬齡分析管理,督促對方付款,以盡快收回貨款。 4.2 合理化資金來源,重視內部融資 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內部融資的意義要遠大於外部融資。企業融資應該「先內後外,先債後股」,而我國國有企業融資模式較為混亂,大舉的負債融資固然可以給企業在抵稅方面帶來利益,並且可以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來提高權益報酬率。但是,大舉的負債融資會帶來財務風險的增加,由此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破產成本也在 增加。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也會更加明顯,代理成本隨之增高。因此,企業應當根據行業特點和企業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適度負債,而絕非越多越好。企業進行內部融資的實力是否雄厚對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因為: ① 企業自有資金雄厚,有利於企業財務的穩定性,抵禦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就越強。 ② 對於企業自有資金,企業管理層有充分的調度權,可以增強企業的財務靈活性。 ③ 可以增強企業籌資的彈性,但企業遇到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較為困難時,企業可以充分運用內部資金抓住市場機遇。所以,內部融資應當成為企業融資的首選。 4.3 加強債務約束和保障機制 第一,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從政策、法規、制度上為企業利用債券融資創造一個良好和寬松的環境,鼓勵企業合理負債經營,應擴大企業發行債券額度,逐步取消額度管理。第二,結合企業產品銷售狀況,資產結構和利率狀況,合理確立流動負債水平。第三,應建立償債基金,為確保在長期債務到期前具有足夠的償還能力,降低破產風險,企業應根據長期債務的到期時間和債務額按期提取償債基金。償債基金可存入銀行,也可根據長期債務的期限均勻地用於風險較小的證券投資,從而增強這部分債務的償還能力。 4.4 加強內部管理,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盈利能力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政府不可能滿足所有企業的資金需求,企業要降低資產負債率,除了吸收其它渠道資金之外,最為關鍵的是要加強內部管理,具備一定水平的盈利能力,這樣才有自我積累的可能性。無論是資產重組也好,債轉股也好,都只是解決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權宜之計,從根本上說,只有將國有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推向市場,在充分競爭的資本市場上完成本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因此,必須進一步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強化企業管理者的市場意識,切實搞好經營管理,同時,企業應通過管理創新、合理配置資產
⑽ 國有獨資和國企哪個好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國有企業是好的。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過渡時期。四年後,學生變成了社會人。大學畢業後,他們面臨著就業問題。許多新來的人感到困惑,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例如,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選擇困擾了許多人。
國有非控股企業的管理權在控制方,在保持和增加國有資產價值的前提下,接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他們的經營方式比國有獨資企業更自由。一般來說,國家不會隨後提供資金,但會為企業融資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