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金融資產會計核算論文

金融資產會計核算論文

發布時間:2022-04-22 03:18:17

Ⅰ 新會計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

一、新會計准則中與金融企業相關的重要變化

新會計准則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金融資產轉移等業務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了全面梳理,填補了我國會計標准在這些業務領域的空白。

(一)金融資產與負債的變化
1、金融資產與負債分類的變化:從流動性到風險性。在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中,資產和負債是根據流動性來劃分的。但隨著金融創新程度 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發展,金融工具長短期的界限變得模糊,所以從流動性方面劃分,無法真正反映出資產和負債的本質屬性。新會計准則主要強調了資產和負債的持有目的和功能性,其劃分標准則更強調其風險性;
2、金融資產與負債計量的變化:從歷史成本到公允價值。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銀行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新會計准則規定銀行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按其公允價值計量,並且對於不同類型的資產與負債,在後續計量中採取不同的計量方式。交易性資產與負債、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採用公允價值。持有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其他負債,按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

(二)金融資產的減值從預期計提到客觀發生計提
新會計准則對金融資產減值的規定作了較大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計提依據的變化。以貸款損失為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銀行應對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而新會計准則規定,銀行有客觀證據表明該貸款發生損失的,才應當計提貸款減值准備;2、損失准備轉回的變化。按照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已沖銷的貸款損失,以後又收回的,其核銷的貸款損失准備予以轉回。而新會計准則對計提損失准備的轉回區別對待: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債務工具確認減值損失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減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項損失後發生的事項有關,原確認的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減值損失,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三)金融資產轉移的變化
金融資產的轉移一直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難點,為此,新會計准則單獨規定了一項《金融資產轉移》。新准則規定,金融資產轉移分為整體轉移和部分轉移兩大類。銀行已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四)套期會計處理的變化
《企業會計准則第24號——套期保值》對套期會計作了明確的規定。套期會計方法是指在相同會計期間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的抵銷結果計入當期損益的方法。套期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三種,對於不同的套期形式則採用不同的確認和計量方法。

二、新會計准則的變化對金融企業的影響

金融企業具有高負債性高風險的特點,不僅注重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而且關注資本的充足水平和存在的各類風險。按照傳統的會計處理辦法,由於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不確定性,難以將其確認為資產或負債,僅作為表外項目在報表注釋中加以披露。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表外處理不能全面准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風險信息。由於目前國內金融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很小,對資產負債的總量影響也很小,但隨著我國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將不容忽視。由於新的會計准則主要是原則導向,而公允價值計量、套期會計等非常復雜 ,它將對金融企業的財務會計及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很大的影響。
1、公允價值的影響。本次會計准則修訂的重要變化是公允價值得到廣泛
運用,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恢復採用公允價值作為基本的計價原則,將原來為了抑制上市公司虛構利潤而計入資本公積的項目允許計入當期損益,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處理原則一致。公允價值是新會計准則最大的亮點,新會計准則在金融工具核算、投資性房地產計量等方面採用公允價值,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場價值變化對商業銀行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使利益相關者更准確地判斷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同時,公允價值也是最大的難點,在實施中將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於公允價值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直接取得,需要估算和驗證,因此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將會增加銀行成本,存在跨行一致性問題;二是公允價值很容易受市場變化的影響,而我國市場分割現象非常嚴重,由此可能會導致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三是對非市場化金融工具,採用估價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得不嚴重依賴銀行的內部模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 上導致人為操縱計量結果的行為。公允價值的運用削弱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為公允價值不以交易為基礎。同時,由於新會計准則中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能夠以公允價值或者攤余成本核算,而負債基本上是以成本核算,這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提出了挑戰。
2、雙重計量模式可能降低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並增加對會計信息的理解難度。按照新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金融企業可以使用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兩種方法來計量不同類別的資產和負債,從而使金融會計信息建立在兩種計量基礎上,降低了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也增加了對會計信息的理解難度。金融企業與新會計准則|有關金融研究的論文資料
3、可能出現利潤操縱現象。新准則的實施,在與國際接軌、鼓勵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效應。首先,新准則實施短期會造成金融企業利潤波動,尤其是境外業務及衍生金融產品業務較多的金融企業,如中國銀行。另外,由於新准則在確認、計量、披露方面主觀性增加,會計信息由謹慎向中性過渡,濫用會計准則現象。
4、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新會計准則主要從信息質量和信息內容兩方面規范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行為。信息質量的標准和信息內容的標准將對現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透明度產生深遠影響。
5、職業判斷和操作難度加大,需要更多的會計人員參與到金融企業中。職業判斷新會計准則基本是原則導向的,而且很多規定非常復雜 ,大量業務需要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判斷,這直接增加了金融企業准確、一致地進行業務核算的難度,甚至會出現業務相同而會計處理完全相反的極端情形。
6、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會計准則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表內確認和計量,而這種確認和計量要有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術、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等,否則無法達到表內確認和計量的要求 。同時,套期會計要求對套期行為的有效性進行持續評價、要求提供每筆套期業務的風險管理書面文件等。所有這些都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三、金融企業對新會計准則影響的對策
目前我國只在上市和擬上市的金融企業實施新會計准則,但隨著我國銀行業經營水平的提高,將來有可能在全行業范圍實施新會計准則。因此,各金融企業都應對實施新會計准則的影響有正確認識,採取相應措施以適應新准則的要求

1、組織全方位、各層次的培訓工作,深入學習新金融會計准則及相關國際准則。由於新准則的實施會對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乃至整個經營管理體系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對新准則的培訓,不能僅僅局限於財會專業方面,而要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尤其是對風險管理部門的培訓。
2、改進現有會計核算體系的相應內容,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術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考慮系統的解決方案。新准則要求 的諸多事項,如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控制問題、公允價值的取得及計量問題、用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資產減值等等,都需要系統解決方案。根據《金融時報》2005年10月19日《銀行如何滿足國際會計准則的核算要求 》一文介紹,通過與國際領先銀行的緊密合作,SAP公司已成功開發了「金融工具會計系統」,以滿足銀行執行國際會計准則的需要。目前國內有很多銀行已經在使用公司的系統,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先進作法,為設計適合我國金融企業的系統打基礎。
3、積極開展同業交流。目前,國內金融企業已有全面實施國際會計准則的先例,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已在香港上市。對於其他金融企業來說,應該積極開展同業交流,了解同業先行者全面實施國際會計准則方面的安排和步驟,以及在執行金融工具會計准則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從而提高整個業界對於新准則的理解與執行能力。
4、改善組織結構,招聘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目前許多金融企業的組織結構都走向扁平化,應根據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規模,適時成立相應的內設部門,並配備專門人員管理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同時加強內控制度建設,避免單人操盤,防止決策失誤,實現風險資產管理專門化。金融企業應招聘一些能夠准確把握市場行情、具有敏銳風險意識、對於確定公允價值的認定標准和計提金融資產減值准備等方面有著較深刻認識的金融人才。另外,應該加強與監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為金融企業審慎經營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金融行業會計標准與國際慣例趨同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次我國新會計准則體系的構建在會計標准國際化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我國金融業整體實現向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金融企業應高度重視新會計准則實施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周密考慮、充分准備、順利平穩完成向新會計准則的過渡,努力將新會計准則的精髓運用到本單位的會計實踐中,充分發揮它們對本單位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質量、效益、規模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

Ⅱ 會計論文怎麼選題目好寫一些

下面學術堂給大家詳細的介紹論文怎麼選題好寫:
1.首先說選題模式吧,一般分為三類,導師定題、導師設定范圍選題以及全自主選題.
針對於導師定題,這就不說了,一般都是給定題目自選公司,甚至連公司都給定了.
導師設定選題范圍的,需要搶,搶自己喜歡的,想寫的,簡單的(一般越晚,剩下的題目越不好寫).直接拿課題在知網搜一下,網路搜一下,就能找到很多類似文獻的,都算好寫(真要是寫不出來,自己組稿找人降重或者自己降重也行).
自主定題的,則要仔細研究下,繼續往下看吧.
2.會計專業選題需要根據多種因素判斷,比如說所選研究企業、職業選擇以及實習經歷等等.
一般會計大綱如下:
第一章緒論,介紹下國內外研究現狀以及本課題研究意義;
第二章寫企業現狀,通過數據分析體現其問題所在(重點);
第三章寫具體存在哪些問題;
第四章寫問題原因分析(論文字數要求少的,可以不寫本章)
第五章寫解決對策(需要與問題對應)
總結
但是具體選哪個,需要根據多種因素判斷,比如說所選研究企業、職業選擇以及實習經歷等等.
2.研究企業決定課題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隨便說一個企業就能進行選題,都需要根據數據進行判斷,而數據的獲取和分析是最難的(尤其中小企業),你所選的企業是存在內部控制問題,還是存在財務風險問題,或者是存在會計電算化問題等等,針對數據分析出的問題再選擇課題.當然,有些不要求具體公司,那麼這種就好寫很多(純理論).
3.個人偏好和職業選擇,這是個人因素,沒法探討.但是一般最好選和自己職業規劃一樣的企業,因為會計各行各業都有,教育行業、零售業、工業、外貿以及服務業等等,根據自己的職業選擇進行論文寫作,能幫助自己盡快進入喜好的行業中去,有利於理解行業內的財務數據.
4.實習經歷,相信很多大學生目前正在實習,實習經歷拿來寫論文再好不過了.因為可以直接獲得一手財務資料,然後進行分析即可(大不了問問年長的同事).選題最好選擇你實習參與的部分,因為那樣你會有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而不是純靠網路,這樣寫出來的內容將會實際靠譜許多. 當然,如果你想寫論文的時候容易一些,選純理論的也行,這樣網路就能網路出很多資料,看你自己的追求了.
5.選題參考
(注意:以下只是選題的方向,不是具體的論文題目,學生可在相關選題的范圍內擬訂論文題目)
一、財務會計及特殊會計問題
1、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對企業的影響
2、會計政策變更含義、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
3、會計估計變更含義、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
4、會計差錯更正含義、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
5、關聯方關系、關聯方交易的相關問題研究
6、內部會計控制內容、意義、現狀、設計
7、投資性房地產確認、後續計量
8、會計外部行為環境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9、人力資源會計的特點及計量、發展趨勢
10、股份支付會計核算
1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相關內容
12、應收賬款的事前、過程式控制制
13、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權益法原理、比較、應用
14、代理記賬的優點與不足
15、公允價值的在新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16、新、舊會計准則的比較
17、企業合並方式下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確定
18、《小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的差異
19、企業資產減值中可收回金額的研究
20、關於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問題
21、新會計准則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22、《企業會計准則》若干問題探討
23、關於具體會計准則若干問題的思考
24、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比較分析
25、企業合並中的若干會計問題
26、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若干問題探討
27、關於職工薪酬准則的探討
28、關於財務報告編制、披露的探討
29、建造合同准則的若干問題
30、關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調整問題的探討
31、債務重組的有關會計問題
32、外貿會計的特點、核算特點
33、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34、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35、關於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問題探討
36、權責發生制有關問題的探討
37、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探討
38、關於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思考
39、《會計法》有關問題探討
40、我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問題的探討
41、分部報告的研究
42.關於收入確認中的若干問題
43.關於或有負債會計問題的探討
44.所得稅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原理、操作
45.出納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注意事項
46.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47.當前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問題與對策
48.關於推行責任成本制度有關問題的探討
49.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探討
50.標准成本制度在我國應用的探討

Ⅲ 會計畢業論文寫什麼比較好寫

這個具體就得看你想寫那個方面的或者你是那個方面熟悉的。我給你點選題,你自己參考參考吧。
1 企業碳會計體系的構建及其有效性檢驗
2 跨國財務會計外包風險識別、評價與應對
3 企業碳排放權會計核算研究
4 研發支出會計政策選擇動機的研究
5 我國上市公司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信息含量實證研究
6 XBRL應用推廣與我國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調研分析
7 商譽後續計量方法對會計信息影響研究
8 基於能力本位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研究
9 合同能源管理的會計核算問題探究
10 董事會特徵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研究——基於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11 基於績效評價導向的政府會計體系改革研究
12 XBRL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13 演化經濟學視角下的會計准則變遷研究
14 股份支付會計問題研究
15 基於權責發生制確認基礎的政府會計改革研究
16 失獨家庭特別社會保障基金的會計核算與監督
17 輕資產公司執行商譽會計准則有關問題探討
18 會計准則變遷、盈餘管理與審計意見
19 寧夏銀行會計操作風險管理研究
20 董事會特徵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


1 基於金融危機史的會計准則變遷研究
2 會計行為選擇的經濟後果研究
3 基於內部控制的會計信息質量提升路徑研究
4 瑞和裝飾IPO股份支付會計應用的影響案例分析
5 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會計問題研究
6 基於生命周期理論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評價研究
7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研究
8 上市公司會計盈餘、現金流量的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
9 公司治理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10 政治關聯、會計穩健性與過度投資——基於中國A股上市民營企業的經驗證據
11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問題研究
12 中小學新舊會計制度的比較與存在問題分析
13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與資源配置效率研究
14 社會信任度對會計舞弊的影響研究——基於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15 XBRL的應用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16 反向購買中的會計相關問題研究
17 低碳經濟下我國火電企業環境會計的應用研究
18 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及其應用研究——以某污水處理廠為例
19 會計穩健性對融資成本影響的研究
20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個案研究


1 基於KPI的ZG研究院會計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研究
2 我國高等院校會計信息系統的改進研究
3 上市公司股權性質、政府補助與會計穩健性研究
4 分析師關注、職業聲譽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研究
5 會計穩健性對我國民營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影響的實證研究
6 會計信息透明度對創業板高管減持信息優勢的影響研究
7 政府會計改革目標定位及路徑選擇——基於公共受託責任視角下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8 會計穩健性對民營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的影響研究
9 基礎會計考試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 R&D支出會計行為的價值相關性研究——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證據
11 基於治理環境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分析
12 政府關系、法律環境與會計穩健性
13 會計穩健性對中國上市公司融資成本影響的研究
14 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初探
15 中職學校職業指導實踐研究——以廣州市貿易職業高級中學會計專業為例
16 企業反向購買間接上市的會計處理研究
17 反傾銷視角下我國企業會計預警體系研究
18 創始人更迭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研究
19 租賃會計准則若干理論問題研究
20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在線學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Ⅳ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1、×××市企業創新財務效果分析與評價
2、企業社會責任強化與財務報告信息列報實證研究
3、行政事單位集中核算現狀調查與效果分析
4、×××企業(或公司)稅收籌劃探討
5、投資活動中的稅收籌劃相關問題研究
6、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應用探討
7、×××公司(企業)存貨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
8、×××機械製造業作業成本法應用問題研究
9、×××企業財務現狀分析及解決對策探討
10、論成本領先戰略在企業中的實施
11、會計實踐教育創新模式探討
12、×××企業(或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存在問題研究
13、xxx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研究
14、xxx企業銷售成本控制的研究
15、xxx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16、xxx公司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7、xxx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8、xxx公司財務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9、xxx公司應收賬款管理
20、xxx公司其他應收款管理
21、xxx公司內部制度披露信息的效益與成本研究
22、xxx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動因研究
23、xxx公司內部控制環境研究
24、xxx公司基於價值鏈管理的內部控制及目標定位
25、我國民營科技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6、企業資產重組研究
27、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
28、強化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
29現代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30、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及其應用研究
31、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32、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會計安全控制研究
33、中小企業破產兼並的財務問題研究
34、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測與預警
35、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問題研究
36、論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
37、論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
38、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39、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之異同
40、財務的分層管理探討
41、對我國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內容及構成的設想
42、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資源配置制度
43、財務主管委派制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
44、分離財務與會計工作 加強財務管理
45、淺析往來帳項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
46、論杠桿原理在財務管理中運用
47、「零存貨」模式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48、貨幣時間價值在財務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49、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思
50、市場競爭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研究
51、市場經濟與財務管理運行機制
52、論核心競爭力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53、財務管理環境變化對現代財務管理的影響
54、稅費改革後農村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55、所得稅制下的財務管理分析
56、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探析
57、論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
58、淺談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
59、財務預算管理與企業管理創新
60、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面臨兩大問題
61、民營企業家族制的財務管理問題探討
62、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63、論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64、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65、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運行機制研究
66、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67、企業/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68、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創新
69、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問題研究
70、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初探
71、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72、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73、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4、淺談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
75、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76、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
77、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戰略
78、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管理目標
79、公司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研究
80、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關系研究
81、論財務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 論中小企業發展的財務對策
2. 淺議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防範對策
3. 試論如何改進企業的現金流管理質量
4. 企業財務風險防範措施研究
5.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6. 企業采購的風險控制探討
7. 論網路時代的財務管理
8.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淺析
9.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弊端與對策
10. 芻議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內外因素
11. 全面預算管理在玉柴股份的實踐
12. 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陷阱
13. 提高財務報告質量: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14. 如何加強企業資金管理
15. 應收賬款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
16. 淺談應收賬款運作與管理
17. 強化企業財務管理 提升企業競爭力
18. 淺探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比較與選擇
19. 企業項目研發經費的核算與財務管理的探討
20. 淺談現金流量表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21. 公允價值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
22.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優化
23. 論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24. 財務分析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25. 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及成因分析
26. 淺論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
27. 國企財務監管理念需與時俱進
28. 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29.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
30.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
31. 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形成機制的探討
32. 淺析在建工程的財務管理
33. 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4. 論我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管理措施
35. 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分析與對策
36. 我國高校負債風險的成因及化解策略
37. 經營者股權激勵的本質及其啟示
38. 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研究
39.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探討
40. 從財務角度看沃爾瑪的經營戰略
41. 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42. 企業資本結構與競爭戰略關系的分析
43. 淺談如何有效控制企業財務風險
44. 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和發展途徑
45. 財務管理在中小企業中的作用
46.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7. ERP系統在企業財務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中的應用
48.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49. 現行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策略
50. ERP系統及對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的影響
51.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52. 通貨膨脹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及對策
53. 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缺陷及解決對策
54. 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應堅持的理念
55. 發揮財務管理在提升企業價值中的作用
56.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從利潤到價值的飛躍
57. 論企業管理的人性化制度
58. 網路會計——財務革命的新起點
59. 淺議e時代集團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管理
60. 網路財務—E時代財務管理新方式
61. 現行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策略
62. 淺談應收賬款的管控策略
63. 試論企業成本控制
64. 新經濟環境下存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的優越性
65. 淺談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及其控制
66. 成本控制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
67. 如何對公司的應收款項進行分析
68. 如何改進成本管理
69. 如何加強小企業財務管理
70.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71. 財務管理創造企業價值的三個途徑
72. 淺談企業財務的風險管理
73. 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中的弊病及對策
74. 企業應收賬款問題的形成與解決對策
75.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
76. 對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幾個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77. 新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78. 企業控制存貨成本的財務管理技術
79.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探析
80.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特點分析
81. 對網路時代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系統局限性的探討
82. 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83. 論企業財務風險與防範
84. 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
85. 旅遊飯店財務風險及管理對策探析
86. 改進管理 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87. 淺論企業現金流量的財務分析
88. 淺談ERP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
89. 我國財務軟體發展趨勢的探討
90.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失效的影響因素初探
91. 關於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的探討
92. 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分析
93. 芻議企業銷售財務管理
94. 試述加強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
95.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96.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之我見
97. 票據業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對策
98. 現金流量表及其相關信息的利用
99. 加強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思考
100.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01. 企業未來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
102. 資金控制管理模式的選擇與應用
103. 強化財務管理與控制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104. 建立連鎖店財務的思考
105.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探討
106.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107. 我國民間資本財務管理及制度建設
108.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盤活銀行不良資產
109. 論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
110. 論現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
111.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新思考
112.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正確理財觀
113. 論企業應收帳款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114. 試論財務杠桿及企業籌資效益
115. 現金流量表分析指標體系研究
116. 從利率風險談我國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管理
117. 如何運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
118. 應收賬款管理的新視角——企業財務與法律的有效融合
119. 財務管理如何運用謹慎性原則
120. 著力化解壞賬風險
121. 如何正確的評價投資回報
122. 籌資風險成因分析及防範
123. 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
124. 淺談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
125. 捕捉財務危機的早期信號
126. 怎樣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
127. 美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體制的特點及啟示
128. 淺談公司內部財務監督體系的構建
129. 會計計量、公允價值與現值
130. 全面預算管理在我國酒店中的應用研究
131. 淺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132. 淺析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與控制
133. 淺談財務成本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34. 淺析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及防範
135. 淺談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及其控制
136. 淺談預算管理中的難點與對策
137. 南方香江全面預算管理應用案例
138. 全面預算管理與ERP的有機結合
139. 基於預算管理為中心的高校資產管理新思路
140. 上海大眾滾動預算的編制
141. 加強煤炭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的幾點建議
142. 推行成本費用「兩精」管理 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143. 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分析與風險防範
144. 淺議施工企業風險及防範措施
145. 樓市:人生最安全的投資
146. 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理財
147. 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風險分析與控制研究
148. 中聯重科並購危情
149. 教育培訓業投資攻略 最具投資價值細分領域解析
150. 研究房地產泡沫識別方法
151. 簡析民營企業的融資管理
152. 淺析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之對策
153. 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54.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155.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
156.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設想
157. 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158. 論現代企業股權融資的若干思考
159.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對策
160. 浙江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機制和對策研究
161. 完善運營機制 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
162.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思考
163. 企業應如何加強現金管理
164. 如何解決企業流動資金緊張
165. 負債結構的優化之道
166. 加強企業信用銷售風險管理
167. 金蝶軟體科技公司的融資之路
168. 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對策的分析
169. 試論穩健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
170.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範與控制策略分析
171. 公允價值計量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72.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73. 淺議現金流量表的財務數據分析
174. 小議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175. 淺析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危害
176. 我國物流類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177. 杜邦財務分析法及應用實例
178. 美國西南航如何成功實施低成本戰略
179. 企業績效評價的利器-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180. 負債融資、償債能力與籌資風險分析
181. 現金流量表與企業財務狀況分析
182. 企業資金管理重點與控制分析
183. 淺議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分析
184. 試論穩健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運用
185. 公司經理的價值取向:賬面盈利還是現金流量
186. 怎樣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
187. 多元化經營的陷阱——巨人集團失敗的財務分析
188. 凈利潤與現金流量差異原因分析
189. 迪斯尼公司投融資行為分析
190. 淺議會計報表附註對於財務分析的影響
191. 現代電信企業的財務管理
192. 試論我國企業並購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193. 淺析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與防範
194. 淺談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95. 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196.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海外上市風險
197. 強化信息對稱才能構建和諧股市
198. 攀鋼:另類上市大戲
199.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200. 關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問題及對策
201. 利用現金流指標透晰上市公司收益質量
202.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20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204. 淺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問題及防範
205. 對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操縱的思考
206. 上市公司年報真偽辨
207.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8. 淺議出納工作是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
209. 談銷售結算的財務管理
210. 小議財會人員如何適應信息技術環境
211. 財會人員結構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
212. 旅遊飯店實行簽單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3. 淺析信息技術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214. 談校園一卡通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215. 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216. 關於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探討
217.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
218. 財務報表舞弊手段簡析
219.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關鍵點
220. 應收賬款風險管理探析
221.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研究
222.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研究
223.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常見的問題與對策
224. 談資產管理電算化
225. 中小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及防範
226. 如何控制和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227.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
228.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229. 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與防範
230. 淺談ERP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231. 加強成本管理 提高企業效益
232. 企業不良資產現狀成因及對策
233. 加強營運資金管理 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益
234. 淺議民間資本的監管
235. 投資者如何分析現金流量表
236. 中小企業財務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
237. 淺析「一卡通」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238. 淺談謹慎性原則在資產核算中的應用
239. 國美經營價值鏈的財務解析
240. 連鎖企業的成本管理
241. 飯店財產管理制度
242. 淺議網路時代的財務管理
243. 企業負債經營財務問題探討
244. 關於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思考
245. 如何加強中小企業資金管理
246. 企業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47.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248. 西部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管理模式探討
249. 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250. 管理陷阱:企業賒銷是把雙刃劍
251. 華潤集團的財務管理探索
252. 納稅籌劃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253. 出資人如何監控企業財務
254.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改革與探索
255.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56. 論電子商務時代的財務管理
257. 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258. 加強連鎖超市的財務管理
259. 試論負債經營風險控制策略

Ⅳ 金融學論文範文3000字金融資產

我給你這份好了。
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格式要求、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總體基本都相似。由於論文範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範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論文範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格式要求、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總體基本都相似。

Ⅵ 我的論文題目是「新會計准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變化及影響;麻煩幫我找一個企業來寫這個內容!急求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范圍變化的影響及處理建議


【摘要】

【摘要】修訂後的長期股權投資准則(CAS2)除了將散見於原准則、引用指南、講解、解釋中的關於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內容進行集中,其最大的變化在於取消了將投資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初始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這一變化致使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確認與後續計量出現了新的問題,本文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並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成本法 權益法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提高企業財務報表質量和會計信息透明度,財政部對《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CAS2)進行了修訂,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提前執行。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舊准則《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同時廢止。此次CAS2主要修訂了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該變化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確認與後續及計量產生了影響並由此導致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將進行分析探討並提出相應的會計處理建議。

一、修訂前後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確認
原CAS2指出,在取得權益性投資時,能夠初始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情況包括以下四種:除了投資企業能夠實現控制、共同控制以及重大影響三種情況外(即持股比例偏高),還包括投資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即持股比例偏低),並且在活躍的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以下簡稱「第四類權益性投資」)。
修訂後的CAS2取消了第四類權益性投資初始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而是將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資產的確認和計量》(CAS 22)處理。筆者認為這種修訂結果非常合理。
(一)修訂的實務依據與准則協同
原CAS2中將持股比例偏低(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無公允價值的權益性投資原初始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有一定合理性。
其一,即便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持股比例偏低,但由於該權益性投資不具有公允價值,無法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可以據此合理推斷,投資企業的持股目的不是為了賺取差價,而是為了長期持有進而追加投資形成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
其二,2007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中對於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不能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因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均以公允價值為基礎。即使將該類投資初始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由於其不存在公允價值,也無法對其進行後續計量。
但上述規定在實務工作中產生的問題是:第四類權益性投資初始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之後的持有期間內,如果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了,不再符合按照成本計量的要求,應當轉變其分類以及計量模式,但由於無相關准則、規范的指導,實務中會計處理差別很大,進而導致報表信息質量受到影響。
對於該類權益性投資,《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IAS39)第46段第(3)條規定,「……(3)對沒有活躍市場標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的投資,以及與這種無標價的權益工具掛鉤且必須通過交付這種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這些投資和衍生工具應按成本計量。」
由此,修訂後的CAS2將第四類權益性投資合理推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不再需要將此類權益性投資進行後續轉換,一方面簡化了會計處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轉換時信息質量受損,而且與國際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一致。
(二)修訂的後續問題及處理建議
1. 原第四類權益性投資究竟應該初始確認為金融資產中的哪一類。根據CAS22的具體規定,由於該投資屬於權益性的,故既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債務性),也不能劃分為貸款與應收款項。只能在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兩者中進行選擇,由於該權益性投資不具備公允價值,則可以合理推定其應初始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2. 第四類權益性投資持有過程中如果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的問題。當然修訂後的CAS2將持股比例偏低的權益性投資,無論是否具有公允價值均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並非只修改本准則即可實現的,初始確認的調整還涉及後續問題,例如無公允價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問題。由於CAS22中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基礎為公允價值,則無公允價值的權益性投資後續應如何處理?現有準則並無相關規定。
筆者認為,前文中的IAS39第46段規定可以解決後續計量中無公允價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問題,即以成本計量,不考慮公允價值變動。如果該無公允價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了,可以依據IAS39第55段的規定,「因不屬於套期關系一部分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利得或損失,應按照下述規定確認:……(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產生的利得和損失,除減值損失以及匯兌利得或損失外,應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直至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
由此,CAS22也應做出相應修訂,即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包括兩類,一類具有公允價值,另一類則為持股比例偏低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以及與這種無標價的權益工具掛鉤且必須通過交付這種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而且對於後者,這些投資和衍生工具應按成本計量,其後續計量過程中,如果其公允價值又能夠可靠取得,則應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
二、修訂前後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
(一)修訂後產生的影響
1. 成本法的適用范圍縮小,權益法不變。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方法有成本法與權益法兩類。修訂前CAS2的其中成本法的適用范圍有兩種:第一,企業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第二,第四類權益性投資。由於第二種情況已經排除在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確認范圍以外,所以修訂後CAS2的成本法的適用僅余「控制」這一種情況。CAS2修訂前後權益法的適用范圍不變,為兩種:第一,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第二,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2.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范圍縮小。由於修訂後的CAS2導致成本法的適用范圍縮小,導致成本法與權益法轉換的基本情況與會計處理也發生了變化。
(1)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修訂前的CAS2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情況包括兩種情況:①追加投資。原持有的第四類權益性投資,因追加投資導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是實施共同控制的應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對原有股權投資在原持有期間進行追溯調整。②處置投資。原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權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處置投資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力由控制轉為具有重大影響或是與其他投資方一起實施共同控制的情況下,因持股比例下降,應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對處置後剩餘的股權投資在原持有期間進行追溯調整。
由於修訂後的CAS2取消了對第四類權益性投資的初始確認,故此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情況僅剩下處置投資一種情況。
(2)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修訂前的CAS2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權益法轉為成本法的情況包括兩種情況:①追加投資。原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導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的,應由權益法轉為成本法。不需對原有股權投資在原持有期間進行追溯調整。②處置投資。原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處置投資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力由具有重大影響或是與其他投資方一起實施共同控制的情況下轉為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因持股比例下降,應由權益法轉為成本法。不需要對處置後剩餘的股權投資在原持有期間進行追溯調整。
同上,由於修訂後的CAS2取消了對第四類權益性投資的初始確認,故此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權益法轉為成本法的情況僅剩下追加投資一種情況。
(二)修訂後的CAS2可能產生的新問題及處理建議
依據修訂後CAS2進行處理時,實務中可能出現持股比例偏低(非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初始確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如果因進一步追加投資導致金融資產的重分類的問題,修訂後的CAS2並未做相應解釋。故此筆者嘗試對此種情況下重分類的會計處理進行分析。
1. 初始確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交易性金融資產為例)因追加投資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
首要解決的問題是,交易性金融資產能否因追加投資達到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而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CAS22第十九條規定某項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後,不能再重分類為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CAS22第四條也規定由CAS2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適用於CAS2。所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處於不同准則的規范。而且,如果將金融資產確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條件之一為管理者的持有目的與意圖,如果企業追加投資對被投資企業產生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說明企業管理者對該金融資產的持有目的與意圖已經發生變化。綜上所述,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以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
例1:A公司於2014年7月1日以2 000萬元取得B上市公司5%的股權,對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響,該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A公司依據本公司的投資意圖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2014年8月1日,A公司又斥資15 000萬元自C公司取得B公司另外35%的股權。自此A公司對C公司施加重大影響。A公司原持有B公司5%股權於2014年7月31日的公允價值為2 500萬元,累計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為500萬元。
交易日當天: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75 000 000;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20 000 000、——公允價值變動5 000 000,銀行存款150 000 000。
在重分類的同時,筆者認為不需要考慮是否要將追加投資前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涉及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入投資收益。因為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的目的是為了將持有過程中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入處置損益,由於該權益性投資並未處置,故此重分類當日不需對其進行結轉,待處置該項權益性投資時再將與其相關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2. 初始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權益性投資因追加投資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
例2:A公司於2014年7月1日以2 000萬元取得B上市公司5%的股權,對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響,該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A公司依據本公司的投資意圖將其初始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14年8月1日,A公司又斥資15 000萬元自C公司取得B公司另外35%的股權。自此A公司對C公司施加重大影響。A公司原持有B公司5%股權於2014年7月31日的公允價值為2 500萬元,累計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為500萬元。A公司與C公司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系。
交易日當天: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75 000 000;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20 000 000、——公允價值變動5 000 000,銀行存款150 000 000。
根據原CAS2的規定該權益性投資原持有過程中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即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在此重分類當日不需結轉,等到處置該項投資時將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投資收益。
3. 初始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且無市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因追加投資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
例3:A公司於2014年8月1日(執行修訂後的CAS2)以2 000萬元取得B公司5%的股權,對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響,該公司股權無市價,公允價值也無法可靠計量,A公司依據修訂後的CAS2將其初始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14年9月1日,A公司又斥資25 000萬元自C公司取得B公司另外35%的股權。自此A公司對B公司施加重大影響。
A公司原持有B公司5%股權無公允價值,CAS22目前無針對無公允價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後續計量的規定,依據前文IAS39第46段的規定,即無公允價值變動的處理,以成本計量即可。
交易日當天: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70 000 000;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20 000 000,銀行存款250 000 000。
由於以成本計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會產生其他綜合收益(即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故此不需要考慮其他綜合收益的結轉問題。
4. 依據修訂後CAS2進行處理時,實務中可能出現因處置投資,導致持股比例下降,使原有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轉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並根據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分為以公允價值為基礎和以成本為基礎兩種情況,故此筆者嘗試對原權益法核算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處置投資降低至無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情況下,進行重分類的會計處理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1)處置投資後,剩餘權益性投資無法達到重大影響且不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
例4:A公司2014年1月對B公司投資,佔B公司注冊資本的30%,對B公司能夠施加重大影響。至2014年8月31日,A公司對B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400萬元,其中,投資成本為300萬元,損益調整為100萬元。2014年9月2日,A公司將持有B公司的股份對外轉讓一半,轉讓後,無法再對B公施加重大影響,且該項投資不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轉讓時,取得210萬元款項存入銀行。A公司處置資產當日應進行的會計處理如下:
首先,確認處置損益:借:銀行存款2 100 000;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1 500 000、——B公司(損益調整)500 000,投資收益100 000。
其次,將剩餘無法施加重大影響且不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只能轉入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 000 000;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1 500 000、——B公司(損益調整)500 000 。
(2)處置投資後,剩餘權益性投資無法達到重大影響但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處置損益的會計處理同上,關鍵在於剩餘的無法施加重大影響但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究竟應轉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還是轉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根據投資企業管理層的持有目的與意圖進行判斷,但為避免利潤操縱起見,筆者建議限定只能轉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三、新舊CAS2准則的銜接問題
由於修訂准則導致持股比例偏低(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由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並採用成本法進行計量,屬於由於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進行的變更,導致的結果是原初始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性投資要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屬於會計原則的變更,所以該變更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的處理方法有追溯調整法與未來使用法,具體處理方法的選擇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CAS28)第六條規定,企業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會計政策的,應當按照國家相關會計規定執行。根據修訂後的CAS2第十九條規定,在本准則施行日之前已經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應當按照本准則進行追溯調整,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除外。所以,當原有持股比例偏低(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由長期股權投資按准則規定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當累積影響數切實可行時,採用追溯調整法;當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時採用未來使用法。

【注】本文系河南省科學技術廳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編號:142400410915)的階段性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關於印發修訂《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通知.財會[2014]14號,2014-03-13
2. 財政部.企業會計准則2006.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Ⅶ 求畢業論文一篇 金融工具會計的發展趨勢-公允價值 急等~

理性聯動迎接金融工具會計新時代

「復雜性是目前財務報告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而金融工具則是這些問題中最復雜的事項。」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解決這一復雜性的問題的迫切性,更給了人們痛定思痛的決心。

為應對各利益相關方對金融工具會計准則的責難,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以下簡稱IASB)決定分三個階段最終整體替換《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以下簡稱IAS 39),以達到簡化金融工具核算的目標,並制定一套原則導向的金融工具會計。

2009年11月12曰,IASB終於正式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金融工具》(以下簡稱IFRS 9)。IFRS 9的發布表明,分三個階段逐步實施、旨在取代IAS 39的替代計劃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對於擬定的替代計劃的第二階段,即金融工具攤余成本和資產減值准則,IASB已於2009年11月9日對外公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ED2009/12),向公眾徵求意見,而擬定的替代計劃的第三階段——套期保值會計,其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制訂過程中。

為了對IASB相關准則動作進行深入了解,本刊記者采訪了德勤中國技術部合夥人袁文輝先生和德勤中國全球金融服務行業聯席合夥人王鵬程先生。

實質內容

采訪之前,記者參加了德勤的專家對金融企業客戶進行准則變化的介紹及培訓,透過企業代表們的積極反應,可以感受到,此次調整對我國金融企業可能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實質性的。

IFRS 9將運用單一的方法來確定金融資產是按攤余成本抑或是公允價值來計量,以取代IAS 39紛繁復雜的計量方法。IFRS 9的計量方法是以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方式(即業務模式)以及金融資產合同性現金流的特徵為基礎制定的。因此,IFRS 9極大地提高了可比性,使得投資人及其他的報表使用人更易讀懂財務報表。

因我國的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的原­則,IFRS 9的出台及實施必將對國內金融機構產生一系列影響。當然,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的。王鵬程表示:「首先,IFRS 9使金融機構會計核算包括報表編制更加簡單;其次,採用IFRS 9後,通過利潤表核算的金融資產會更多,對利潤的影響更大;第三,鑒於我國目前的收益觀已經­從過去的利潤表轉向綜合收益表,未來包括考核、監管也應該從單純的利潤表轉向綜合收益表。」

ED2009/12則提出確認攤余成本和減值的新模型,即預期損失模型。然而,對國內金融企業來說,向新的國際會計准則過渡仍面臨比較大的挑戰,特別是在金融工具的減值方面。

積極影響

從IFRS 9准則本身來說,各方面仍然給出了不少的積極評價。

袁文輝介紹道:「單從IFRS 9來說,實質上影響比較大的是,准則中明確規定,原­來的四分類變成現在的兩分類。原­來金融資產分類為交易性的、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四類。現在的兩類,即劃分為攤余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使得分類方面有了大大的簡化。按照原­來四分類的模式,有很多金融工具是被放到可供出售類的,這就導致可供出售類的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後續變動形成的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本公積數額很大,這意味著未來金融機構通過利潤表核算的金融資產更多些,其對利潤的影響也就更大。當然,這種變化對原­來按攤余成本計量的資產是沒有太大影響的,主要影響原來分類到可供出售類別裡面的金融工具,如果按原­來的規定它的公允價值變動就可以直接計入資本公積,不計入利潤表,但現在要計入利潤表了。」

「新准則顯而易見的優點就是簡化了很多,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王鵬程肯定說,「此外,對於嵌入式衍生工具不分拆,不用分開計量,直接對混合合同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或攤余成本進行計量,這大大簡化了會計核算。不過這樣的變化,未來很可能會出現的結果是增加了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比例。」

此次IFRS 9的定稿內容僅針對金融資產,沒有考慮金融負債。對此,袁文輝介紹道:IFRS 9本來是打算應用到所有金融工具的,但金融負債如果採用公允價值,會有很大難度。如果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小,會產生利得。而金融負債,特別是企業自己發放的金融負債,其信用越低,公允價值越小,產生利得越多,這在報表使用者眼中反而成了盈利。但事實上,這種盈利是由於企業的信用水平下降而產生的,這種情況就很奇怪了。IASB現在正對這種情況進行討論,所以這次准則就先排除了金融負債,只針對金融資產。

質疑之聲

盡管如此,各國對IFRS 9仍存在不少分歧,未來在全球的實施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王鵬程表示,准則雖然是對財務操作技術方面的要求,但也會體現各方政治利益的平衡,各國取向是有很大差異的。目前該准則的這種新分類,也會對我國金融機構有較大影響。

現實的情況是,美國的態度是堅決支持公允價值計量,歐盟似乎希望較少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在IFRS 9這個准則公布之後,歐盟委員會馬上發布決定,推遲批准歐盟成員國執行IFRS 9,明確表示在2010年之前不會考慮批准IFRS 9的實施。所以,未來會怎樣,還很難說。王鵬程認為,美歐的上述態度導致了兩個擔心:一是美國的會計准則是否會趨同於國際准則;二是歐盟實施IFRS 9存在兩種可能性,可能是全面的公允價值計量,也可能公允價值計量范圍小一些。

2009年11月9日公布的ED2009/12徵求意見稿顯示,IASB明確表示不同意採用美國青睞的以公允價值模型確認減值的方法,也不同意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的歐盟傾向使用的,用經­濟周期法來確定減值准備的概念,而是決定採用預期損失模型來確認減值。該模型的適用工具包括貸款資產、債務證券、應收貸款、其他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攤余成本則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

王鵬程告訴記者,預期損失模型是將每一筆貸款生命周期內的所有損失都估計進去,解決了現行准則下延遲確認損失所帶來的弊端,可以使損失的計量更為平滑。這種方法與新資本協­議中有關信用風險的模型大不相同,後者只考慮未來一年中的可能損失。

「如果真的採用預期損失模型,對我國金融行業的挑戰不小。」袁文輝表示:第一,它打破了傳統會計的概念。傳統的做法是對已經發生的事項的計量,一旦採用新的准則,這個概念要如何界定是個問題,會有一些概念上的干擾。

第二,對金融機構會有很大的系統方面的挑戰。對此,他舉例說,用預期損失模型,首先在發放貸款的時候,對定價要有一個初始的確認。而目前我國利率的市場化、貸款定價方法的精細程度等都還不是很成熟。貸款定價系統要怎麼做,系統能不能支持都是問題。個別金融機構可能准備充分,可以做到,但我國大部分的金融機構是很難做到的。另外,對於定期估計未來的預計損失,實質上,現有的系統是沒辦法完成的,完全依靠巴塞爾協議系統也沒法做,因為一年和產品的一個壽命期是不一樣的,這里的挑戰就是銀行要自己開發針對預期損失的模型,然後讓它系統化,以便定期根據模型計算出應計提的減值損失,這關乎是否有可行性,具體來說也就是建立模型需花費的成本問題。

第三,從操作層面上,信用損失、利息、稅金的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存在差異問題。如果信用損失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來算,前期的信用損失要平攤到實際利率上去。稅金要按照合同來算,這就與會計計算的結果存在差異問題。

第四,監管層面的挑戰,越復雜的東西越難監管。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監管?一些靈活的區間很容易被利用。這也是我國相關機構應重點研究的問題。

鑒於目前各國對此意見不一,最終稿將如何尚無定論。

呼籲表態

在我國,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准則改革路線圖計劃2010年全面修改現有準則,2011年實現全部趨同的目標。就未來而言,我國的目標是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因此,國際准則的轉變,直接影響到我國准則趨同的方向。IFRS 9將於2013年強制實施,鼓勵金融機構提前採用。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國內金融機構不可能提前採用IFRS 9。

ED2009/12徵求意見的截止日期是2010年6月30日,最終稿要到2010年下半年才能出來。德勤的兩位專家建議,我國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監管機構應關注和研究國際會計准則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也應在國際准則徵求意見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使最終形成的准則能夠被我國金融企業廣泛接受。

「對於該准則的徵求意見稿,財政部已經­提出意見,希望所有的企業也來提意見。比如歐盟覺得這個准則於己不利,表示推遲執行,這就是一種表態。我們的企業也要積極參與,把自己的實際意見和問題提出來,表自己的態。因為,你不表態人家會認為你同意了。別等別人定稿之後,你才發現這個不好,那個不行。」

的確,「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著一個准則制定出來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更要考慮如何主動地去影響一個准則的制定。」

迎­接金融工具會計新時代,我們切勿囫圇吞棗,尚需細嚼慢咽

Ⅷ 金融論文800字。急!!

隨著金融資產業務在企業發展中地位的提升和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在新准則金融資產中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標准和要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取消了原來的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本文通過對金融資產中三類投資業務的對比分析,揭示其投資業務會計處理的關鍵點區別,從而提高會計處理的科學准確性。

一、類別劃分對比分析

新《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將金融資產分為四類。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三類金融資產,在公司企業中屬投資業務。這種分類方法打破了舊准則對投資業務分類的傳統格局,符合國際上通行的投資分類標准。對於這種分類標准,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其一,存在活躍市場並有報價的金融資產到底劃分為哪類金融資產,完全由管理層的意圖和資產的分類條件決定的。如公司購入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債券,其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則管理層既可以指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可以指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持有至到期投資」。例如,公司購入的在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由於到期日不固定,則管理者對該金融資產可以指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可以指定為「交易性金融資」,但不可以指定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其二,金融資產的分類,一旦確定,就不得隨意改變。

二、定義特點對比分析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企業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其特點:(1)該資產持有限期不定,即企業在初次確認時並不能確定是否在短期內出售以獲利,還是長期持有以獲利,是其持有意圖界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與持有至到期投資之間;(2)該資產有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通過活躍市場獲取。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其特點:(1)企業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確認時即確定其持有目的是為了短期獲利。一般此處的短期也應該是不超過一年(包括一年);(2)該資產具有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通過活躍市場獲取。

(三)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基本相當於原長期債權投資。其特點:(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是指相關合同明確了投資者在確定的時間內獲得或應收取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間;(2)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明確,准備將投資持有至到期,除非遇到一些企業所不能控制、預期不會重復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件,否則將持有至到期;(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業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並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將投資持有至到期。

三、初始計量對比分析

(一)公司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產時,會計處理為: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支付的全部款項扣除交易費用及墊付的股利或利息後的余額)

借:投資收益(發生的交易費用)

借:應收股利(購入股票時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借:應收利息(購入債券時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貸:銀行存款(實際支付的款項)

(二)公司企業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會計處理為: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借:應收利息(購入債券時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貸:銀行存款(實際支付的價款)

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記帳規則倒擠差額)

(三)公司企業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會計處理為: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若為股票即為公允價值與交易費用之和,若為債券,即為債券面值)

借:應收股利(購入股票時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借:應收利息(購入債券時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貸:銀行存款(實際支付的價款)

借或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若購入債券,按記帳規則倒擠差額。購入債券業務與持有至到期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相似,只是科目不同而以)

對於以上三類投資業務的初始計量的會計處理,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個要點:

其一是三者初始成本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資」以面值作為初始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與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成本。

其二是交易費的處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費作為當期損益,沖減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交易費作為初始成本的一部分,單獨反映在「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直接作為初始成本的一部分。

其三就是對於「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兩類投資購入債券的會計處理相似,只是科目不同而以。

四、資產負債表日對比分析

(一)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時作:

1、當公允價值上升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當公允價值下降時,作上升時相反的會計處理。

(二)對於持有至到期投資,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時作:

借:應收利息(若為分期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若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帳戶的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

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記帳規則倒擠差額)

(三)對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時作:

1、當公允價值上升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當公允價值下降時,作上升時相反的會計處理。

對於以上三類投資業務在資產負債表日的會計處理,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兩個要點:

其一是公允價值變動的處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化作為當期損益,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化作為凈資產,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此時則不存在公允價值變化的問題。

其二是投資收益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因其本身具有短期出售的特點,在資產負債表日不存投資收益的處理問題;而「持有至到期投資」下的投資收益,按持有至到期投資帳戶的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的乘積確定。

五、轉讓出售對比分析

(一)公司轉讓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

借:銀行存款(實際取得的價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帳面金額)

借或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按其帳面余額,若帳面余額在借方,則此時計入貸方,反之則計入借方)

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按其帳面余額,若帳面余額在借方,則此時計入貸方,反之則計入借方)

借或貸:投資收益(按記帳規則,倒擠差額)

(二)公司轉讓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

借:銀行存款(實際取得的價款)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帳面余額)

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帳面余額)

借或貸:投資收益(按記帳規則,倒擠差額)

(三)公司轉讓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

借:銀行存款(實際取得的價款)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按帳面余額)

借或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按帳面余額)

借或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按帳面余額)

借或貸:投資收益(按記帳規則,倒擠差額)

借或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若初始投資的是債券金融工具,按其帳面)

對於以上三類投資業務轉讓出售的會計處理,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兩個要點:

其一是沖銷的內容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除應沖銷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帳面余額外,還應沖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帳面余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除應沖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帳戶的帳面余額外,還應沖銷「資本公積——其他資本積」科目的余額;而持有至到期投資就只需沖銷「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的帳面余額即可。

其二是投資收益的確定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時,要將該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累計發生額轉入「投資收益」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時,要將持有過程中累計產生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轉入「投資收益」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資處置時,按實際收到的價款與「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累計余額之差額定投資收益。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Ⅸ 財會碩士論文 金融工具會計准則的比較與啟示

.金融資產重分類形式比擬

分類決議計量根底,計量根底決議經濟結果。所以,金融資產DE分類SHI金融工具原則金融DE中心。CAS22規則,金融資產初始確認分類後不得隨意變卦,僅持有至到期投資因企業持有企圖或才能DE改動可重分類為可供出賣金融資產,由於可供出賣金融資產公道價值變動確以為一切者權益(資本公積)。所以,按照CAS22DE規則,金融資產重分類前後DE當期損益都不受公道價值變動DE影響,但SHI,可供出賣金融資產出賣後,原計入一切者權益(資本公積)DE局部。能夠重分類為當期損益,即由資本公積轉為投資收益(或損失),依然會對損益產生影響。

IFRS9優化了金融資產重分類,防止了損益動搖。IFRS9放寬了金融資產重分類DE規范,假如主體管理金融資產DE商業形式發作改動,則應當在公道價值計量類別與以攤余本錢計量類別之間停止重分類,重分類會影響當期損益。但SHI,為了減緩公道價值變動對損益DE影響(特別SHI在金融危機時期),IFRS9又規則,關於以公道價值計量DE金融資產,其公道價值變動能夠選擇計入當期損益,也能夠選擇計入一切者權益(資本公積),但SHI一經選擇,其後不得停止重分類,即把公道價值變動由資本公積重分類至損益,也就SHI說,金融處置資產後不得將利得或損失從資本公積轉至當期損益。實證研討結果標明,防止利潤動搖SHI上市公司選擇金融資產分類DE主要動身點,當公司持有證券投資資產較多時,為躲避風險,傾向於將買賣性金融資產劃分為依照攤余本錢計量DE金融資產。

3.分類規范DE比擬

CAS22分類根據SHI「持有企圖」和「持有才能」,而這兩種才能在實務中常常又被「量化」為短期持有和長期持有。同一項金融資產能夠有多種企圖能夠選擇,從而能夠分為不同DE金融資產,從而採用不同DE計量根底。例如,關於一項債券投資,能夠選擇短期持有,然後賦予其公道價值計量形式,其公道價值變動能夠影響當期損益;同樣SHI該項債券投資,也能夠選擇長期持有,從而採用攤余本錢計量形式,其公道價值變動卻不會影響當期損益。

IFRS9取消了「持有目DE」DE客觀性規范,緊縮了企業利潤支配DE空間。金融資產SHI以攤余本錢計量,還SHI以公道價值計量只取決於兩個條件,即金融工具自身DE特徵和持有者管理該金融工具DE商業形式,企業想經過分類和計量辦法DE會計政策選擇來到達調整披露更契合本人意願DE財務結果明顯遭到了嚴厲DE限制。例如,關於上述債券投資假如依據IFRS9「二分類法」DE規則,由於該債券具有本金和利息DE特徵,則不論該金融資產持有目DE如何,均應當依照攤余本錢計量。

4.公道價值適用范圍比擬

20世紀80年代,美國一些金融機構應用歷史本錢計量金融資產,大良DE不良貸款減值被歷史本錢計量所掩蓋,致使數百家金融機構在沒有任何財務預警DE狀況下破產。2006年9月,美國財務會計原則委員會(FASB)發布《財務會計原則公告第157號——公道價值計量》www.bfblw.com 論文網,(SFAS157),構建了公道價值計量DE根本框架。可見,公道價值會計取代歷史本錢會計SHI會計進步DE標志,在一個安康而有序DE市場環境中,公道價值DE確可以相對精確反映資產DE真實價值和收益。

正上基於上述思索,IFRS9堅持了公道價值SHI金融資產最相關計量根底DE理念,並進一步擴展了公道價值DE應用范圍。同時,保存了企業將公道價值變動計入損益或直接計入權益DE選擇權,此減少了金融工具公道價值變動惹起DE企業盈利動搖。由於,在IFRS9「二分類法」下,只要具有貸款行征DE金融資產,才能夠分類為以攤余本錢計量DE金融資產,所以,企業持有DE權益性金融資產均應當分類為以公道價值計量DE金融資產,從而統一了權益性工具DE計量根底;同時,關於權益性金融資產,其公道價值變動能夠選擇計入當期損益或者選擇計入資本公積,既避免了對大量持有該類金融資產DE企業利潤產生動搖影響,又保證了會計信息DE可比性和分歧性。

Ⅹ 免費5000字左右的會計專業論文

從代理成本看健全會計制度的作用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經營一個企業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經營者所需要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多。初始的投資者將以更多的精力用來吸引新的投資者加盟本企業,將以更多的時間用在有關企業發展、壯大的戰略思考上。此時,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所有者,將會選擇聘請外部經理管理企業,而將自己從繁瑣的日常經營中脫身出來。這種社會分工從總體上來說有利於效率的提高,並在一種良好的機制配合下,實現所有者和經營者雙贏的結果。但這種分工即兩權分離必然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就是代理成本的出現。

一、企業融資方式演變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代理成本問題

1.兩權分離以後產生的代理成本問題

代理成本的產生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後,所有者即股東希望經理層按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盡力經營管理企業。但由於經理層本身不是股東,或持有股份比例小,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從事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比如通過在職消費獲取除工資報酬外的額外收益,從而造成所有者利益受損。

Jesen和Meckling將代理關系定義為一種契約關系,在這種契約下,委託人(Principal)將某些決策權委託給代理人(Agent),代理人以委託人的名義從事各種活動。如果委託代理關系中的雙方都追求效用最大化,那麼代理人就不可能完全按照委託人的利益行事。因此,委託人必須設計出一種合適的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以限制代理人偏離委託人的行為,這就產生了監督成本問題。在有些情況下,委託人要求代理人支付一定的保證費用以保證後者不從事對自己不利的行為,或者規定一旦代理人採取此種行為,必須向委託人作出賠償。但不管怎樣,委託代理關系總會產生監督成本(Monitoring Costs)和保證成本(Bonding Costs)。我們將委託人福利的部分喪失也看作代理成本的一部分,稱之為「剩餘損失」(Resial Loss)。通俗而言,代理成本就是所有者自己經營企業所能達到的收益和所有者僱傭經理層經營自己的企業所能達到的收益之間的差額。代理成本往往還包括所有者為了監督或額外激勵經理層努力工作所花費的成本。前面提到的設計一個良好的機制,實際上就是盡量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所有者和經理層之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經理層在第一線從事經營活動,掌握著企業貨幣資金的流入流出,在一定的授權范圍內負責企業內部資源的配置,控制著企業各項費用的支出。經理層處於相對的信息優勢,而所有者則處於信息劣勢。經理層利用信息優勢完全有可能為自己謀取額外利益。代理成本之所以出現還有一個內在原因是經理層並不持有企業股份,這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經理層辛勤工作並取得了相當卓著的業績,但由此產生的企業利潤完全歸企業股東所有,而經理層只能得到約定的報酬。這種付出和得到的不平衡很容易導致經理層放棄積極經營企業的努力。二是經理層「在職消費」帶來的效用完全由經理層享有,但支付「在職消費」所需的高額成本則完全由企業股東承擔。這種得到和付出的不平衡極易導致經理層侵蝕企業利益,為自己謀取福利而不承擔任何成本。

2.現代企業規模的擴大增加了對外部債權融資的需求:逆向選擇和代理成本

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完全靠初始股東一人的投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此時,初始股東有三種選擇可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一是實施增資擴股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股東(往往是中小股東)加入本企業,此時初始股東一般變成了內部股東或控股股東;二是向商業銀行或發行債券籌措長期債務資金;三是擴股和借貸並行。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這些外部融資的出現必然會帶來與前述類似的委託——代理關系和代理成本的出現。

當商業銀行將資金貸款給企業之後,希望企業努力經營以保證本金的安全性和利息回收的可靠性。但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傾向於將銀行借貸資金用於較高風險的項目,高風險意味著可能的高回報,當出現虧損甚至破產時,銀行和企業所有者共同承擔損失。因此,作為債權人的商業銀行與作為債務人的企業之間存在著委託——代理關系,債務人處於信息優勢,而債權人處於信息劣勢。

銀行作為理性預期者很清楚知道企業不一定會完全按銀行的初衷實施項目,企業實施項目的目的在於股東財富最大化,而這有可能會損害銀行的利益。銀行對這種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可能後果也是十分清楚的,為了減少自己的風險,銀行能做的就是提高貸款的利率以補償可能面臨的損失。但這顯然對風險較小的項目來說極不公平。商業銀行這種無可奈何的做法只能使得許多企業放棄對風險較小但收益穩定的項目進行投資,最終放在銀行面前的項目大都是高風險項目,銀行提高利率的策略將完全歸於失敗。銀行提高利率是為了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降低自己的風險,但結果卻是造成了風險的集中。這是一種典型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形成的「逆向選擇」問題,對於銀行和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銀行提高利率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債務融資成本的提高,企業市場價值的下降,下降的價值量就是債務融資引起的代理成本。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銀行和企業可以很明顯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減低代理成本。

3.外部股權融資的引入——外部股東與內部股東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

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必然面臨著增資擴股,此時將有相當一批外部股東出資加盟。在股份制改造完成以後,股東大會將成為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經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對公司重大事項作出決策。由於外部股東持股比例較小,就個別而言,他們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並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最多隻是參與決策。外部股東要想在公司重大事項中具有影響力,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投票,但要做到這一點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大多數外部股東從而放棄了這種最基本的參與決策權,而在事實上將所有的投票權委託給了內部股東,從而形成內部股東代理外部股東作決策的另一種委託代理關系。委託—代理關系的存在肯定會帶來一定的代理成本。這種代理成本往往表現在內部股東侵蝕外部股東的利益,而外部股東在委託之後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4.對資產負債表的解讀:股東、債權人、經理層的相互博弈關系

我們可以借用委託代理理論來分析會計基本報表——資產負債表,從而分析債權人與股東、外部股東與內部股東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資產負債表的左右兩邊實際上非常清晰地反映了企業中各方當事人的委託代理關系,這種委託代理關系實質上也是一種博弈關系。如負債欄表示了債權人和企業(具體由股東和董事會來代表)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所有者權益欄反映了外部股東和內部股東之間的博弈關系,資產欄揭示的是債權、股權投資者與經理層之間的博弈關系。這三種博弈關系都是通過契約形式表現出來的。

在投資者和經理層的博弈關系中,投資者希望得到相關的、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評價企業的經營風險和回報,並以此決定經理層的報酬或懲罰;而經理層則不希望披露所有的信息以便操縱賬面利潤並獲得較高的報酬,在完不成利潤指標可能得不到約定報酬時則充分利用經理職位進行大規模「在職消費」。投資者在意識到經理層可能歪曲、操縱財務報表,因此在投資決策以及決定經理層的報酬和懲罰時將充分考慮這種可能性;經理層在粉飾會計報表、過度在職消費也將充分考慮到投資者可能採取的對策。這種相互猜忌、博弈可能造成一種最差的結果。

防止這種最差結果出現的方法有三種:(1)達成契約,明確彼此的權利義務關系;(2)對虛假會計信息提供者進行嚴懲;(3)博弈多次進行,以確立市場參與者的信用。博弈論的引入對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的完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會計立法中應當特別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堅決消除虛假會計信息,尤其是要明確對歪曲信息提供者進行嚴懲。在此基礎上,企業才有可能獲得外部融資,達到組合的雙贏局面。

二、健全會計制度在降低代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吸引外部融資中的重要意義

1.規范的會計制度有利於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滿足立法對企業的基本要求,有助於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信任關系。

(1)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是《公司法》的基本要求。

1993年12月29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在第六章中單列《公司財務、會計》一章,規定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

(2)《會計法》是指導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法規,1999年10月最新修訂並於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會計法》總則中明確規定製定該法的目的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3)《企業會計准則》是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規范。

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兩個層次組成,1993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就是基本准則。它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則、會計要素以及會計報表編報的一般要求。具體准則是根據基本准則的要求,就會計核算業務作出的具體規定。從1997年5月至今,財政部已陸續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9項。

2.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有利於所有者監督經理層的工作並降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可以通過一定的機制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而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無疑是從監督角度設定的一種有效機制。財務會計制度通過一定的會計假設,運用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行客觀的反映,反映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進行監督。經理層是否盡力工作、是否存在過度的在職消費等都有可能通過會計報表清晰的反映出來。這里要引入「有效證券市場」的理論。

(1)會計信息可以通過有效證券市場反映到股票價格上,股票價格的波動為所有者監督經理層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參考依據。

有效證券市場理論認為由投資者相互作用決定的證券價格准確反映了眾多投資者的共同認識和信息處理能力。准確定義的「有效證券市場」是指在該市場交易的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候都適當反映了關於這一證券的所有已公開的信息。證券市場有效性理論對財務會計有重要意義。第一,這一理論直接引出了會計上的財務信息充分披露(Full Disclosure)概念,強調的是披露的實際內容而非形式,披露的方式可以是會計報表本身,也可以是附註等。第二,由於證券市場上必然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會計的產生尤為重要,這可以保證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企業的所有者可以通過兩條渠道監督經理層的業績,一是通過財務會計報表本身;二是在有效市場存在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企業的各種看法,社會公眾對股票價格的判斷主要來自於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因此財務會計制度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將企業的內部信息傳遞給社會公眾的重要機制,企業所有者或內部股東完全可以根據股票的市場表現來評判經理層的經營業績、領導能力、創新意識等。

(2)經理層的「盈餘管理」策略將使會計信息失真,從而給所有者監督經理層的工作帶來困難。

問題或困難在於企業所有者利用會計報表監督經理層並以此為依據對經理層進行獎懲,但編制會計報表的恰恰是經理層僱傭的財務人員。經理層完全有可能指使財務人員操縱會計報表,而事實上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世界,經理層進行的所謂「盈餘管理」(Earning Management)層出不窮,人們對此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如經理層在企業經營不善時為了體現一定的「業績」從而獲取約定的年薪,往往會採用變更會計政策,如不提或少提壞賬准備,改變存貨的計價方法等虛增利潤;在經營業績非常好的情形下,經理層為了避免董事會在討論制定下一年度經理報酬計劃時提高業績標准,常常採用變更會計政策「隱藏」當年利潤等做法。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0年12月25日報道:暫停上市的PT網點,2000年中期沖回長期投資減值准備10138.88萬元,而上一年同期提取的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則為11220.47萬元。這樣一下子就用沖回的長期投資減值准備扣減損失9120.97萬元後,形成1011.77萬元的投資收益。這種「盈餘管理」使得企業所有者很難完全根據經理層編制的財務會計報表評價他們的工作。

(3)建立內部控制、外部審計和政府監督三個層面的會計監督體系,縮少經理層的利潤操縱空間,降低所有者的代理成本。

考慮到這個困難,企業所有者往往希望政府或有關社會組織制定嚴格的財務會計准則,盡可能規范會計核算方法,減少經理層操縱會計報表和賬面利潤的空間。財政部去年年底就對股份有限公司實施「計提四項准備」中存在的疑問,作出了會計處理的補充規定。補充規定指出,不得計提秘密准備;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公司在1999年度實施「計提四項准備」時,不恰當地運用了謹慎性原則計提秘密准備的,對於多計提的損失准備,應當原渠道沖回。

同時,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公布年報,年報中的會計報表都要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嚴格審核,這無疑對經理層構成了強有力的約束和監督。董事會甚至還應該建立嚴格的內部審計制度,引入外部中介機構對經理層的某些經營行為進行審計。

從以上分析出發,董事會應該歡迎而不是反對財政部、證監會等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應該重視而不能輕視甚至忽視會計監督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這種會計監督包括三個層面:(1)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新《會計法》要求建立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最恰當專業用語是「內部控制」或「會計控制」,而不是「會計監督」。按照「審計具體准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風險」的解釋,內部控制是指管理當局為了確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實現管理目標,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防範和發現錯誤與舞弊、確保會計記錄的准確和完整、及時編制可信的財務信息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製程序;(2)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監督。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對象不是各單位的經濟活動,而是會計報表的客觀性與公允性。注冊會計師對客戶存在的會計錯誤與舞弊的處理方式,只有「提請客戶調整會計報表或在報表附註中披露」和「在審計報告中反映」兩種。(3)政府對會計的監督。財政部門的監督是指財政部門對各單位是否依法設賬、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會計核算是否合法,以及會計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的監督。其他政府部門的監督是指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職責,對有關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的監督檢查。

3.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有利於獲得債權人和投資者的信任,從而獲得持續籌資的機會。

(1)完善受託責任是企業獲得初始融資、保持穩定資本結構的必要條件。

在會計理論中,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會計目標究竟是「受託責任觀」 還是「決策有用觀」?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回答:人們為什麼需要財務會計總體來說,財務會計是一項提供財務信息以幫助使用者進行決策和管理的信息系統。「受託責任觀」認為財務報表的目標是提供在經濟決策中有助於一系列使用者關於主體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化(主要是現金流量)的信息。為此目的而編制的財務報表是以過去的交易與事項為基礎的,且必須符合確認的基本標准,一般不可能反映未來的事件、可能的損失和基本確定的可能收益,不能提供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需要的未來信息和非財務信息。IASC(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認為財務報表應有助於最主要的使用者評估主體管理當局履行資源受託責任的情況並據以進行重大的經營方針和人事任免與獎懲決策。

解讀一下IASC對「受託責任觀」的論述,實際上財務報表最主要的使用者是那些將財產、資源委託給「主體管理當局」經營運作的投資者,主要包括股權投資者和債權投資者,他們投入的財產、資源形成了一個企業的資金來源,表現為資產負債表的右邊。「主體管理當局」從抽象意義上講,指的是企業組織本身,具體而言又表現為董事會和經理層,董事會往往由內部股東控制,因此這里可以簡單將控股股東和經理層看作是「主體管理當局」。

會計報表對於投資者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體現在股權投資者(主要是中外部股東)和債權投資者十分關注其財產、資源投入企業後的存在形態、運作模式和經營成果,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實際上他們非常關心左邊的「資產」項目,從中可以發現他們投入的資金如何被企業佔用、這種佔用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帶來最大化的效益。企業資產運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債權投資者是否能按時收回本金並獲取利息,關繫到股權投資者是否可以通過分紅獲得超過同期存款利率的回報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嚴格根據企業會計准則,按照一定的規范編制會計報表對取得投資者的信任至關重要。

第一,投資者是否願意介入初始投資,將十分注重創業者或初始投資者是否建立健全了一套能夠客觀、准確、公允反映企業資金來源、資金佔用和資金運作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這是會計制度對吸引初始投資的意義。

第二,健全的會計制度有利於企業保持穩定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的變化主要取決於長期債務和股本的變化情況。股權投資者評判是否繼續持有該公司股票,債權投資者分析是否延長貸款期限、是否繼續給予優惠利率,都將十分看重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企業如果在嚴格會計核算方面取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哪怕遇到了暫時的經營困難,利潤指標下滑,投資者了解了具體原因之後仍有可能繼續支持企業的發展。反之,債權投資者不會對貸款進行展期,股東們在企業增發新股或配股時也不可能進一步增持該企業股票了。

第三,如果企業建立了規范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在多次博弈的過程中充分證明了自己的信用,那麼投資者對該企業整體素質的評價必然提高,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增持企業的股票或者接受較低的股利支付率以支持企業的長遠發展,銀行願意提供優惠利率支持企業,企業發行債券的利率也可以調低。所有這一切都有助於降低企業外部融資的成本。這種價值的提升正是來自於會計制度健全後帶來的代理成本的減低。

(2)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特性將有助於企業吸引更多的潛在投資者,擴大外部融資的能力。

最後再來看一下「決策有用觀」。「決策有用觀」認為財務會計應該更多地為潛在的股權投資者、債權人、職工、供應商、銷售客戶、政府有關部門和公眾提供對投資和信貸決策有用的信息。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在進行這兩種決策時,重點將評估企業未來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及其產生的時間與不確定性。投資者在作投資決策時必然關注該企業未來支付股利的能力,商業銀行在進行信貸決策時必然關注該未來債務的清償能力。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認為:全面而正確到評估一個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是十分困難的,但不是不可能。「十分困難」是因為當前的財務報表還不能直接向使用者提供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信息;「有可能」是因為全面研究一個企業的財務報表,對於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動,還是可以作出有根據的預測的。因為盡管現金流量只是反映過去已發生了的現金流動,但過去是評估未來的基礎。

「決策有用觀」理論的實踐意義在於會計准則的制定應該強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即盡量提供有利於決策的相關會計信息。這一理論在中國目前的適用程度如何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我們不象美國在60年代前後已經基本解決了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問題,我國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還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的財務會計也許應該更多地反映受託責任,在委託人對代理人的激勵——約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努力降低委託人對代理人的監督成本,從而有可能降低代理成本。但是「決策有用觀」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當前的會計政策選擇,如我國在股份公司會計制度中關於存貨的計價就規定了「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這種會計政策就可以比純粹的歷史成本法更客觀、真實、准確地反映企業期末存貨的實際價值。

「決策有用觀」十分明顯地指出了會計信息對企業融資的重要影響力。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會從市場前景、宏觀環境、企業家才能等方面評價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投資,但最核心的還是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如中國證監會1997年1月7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就規定擬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必須提供下列審計報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等財務資料。發行人應提供不少於最近3年的利潤表、不少於最近2年末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不少於最近1年的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數據。另外配股說明書和公司債權募集說明書等都必須詳細公布會計報表,而且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這說明會計信息對潛在投資者的重要意義,企業要想持續地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必須下大力氣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杜絕虛假會計信息。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產會計核算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能安裝股票指標 瀏覽:441
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 瀏覽: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詐騙公司 瀏覽:39
基金為什麼十大持倉 瀏覽:627
一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瀏覽:328
招商銀行公戶可以買理財嗎 瀏覽:323
港幣30是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178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
微貸杭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251
武漢哪家證券公司最好 瀏覽:250
公司理財收入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90
融資租賃財務費用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