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出問題的信託項目嗎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振富能源
涉及資金:30億元
結果:兌付,但不支付第三期利息
2,2月19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五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結果:已逾期
3,2月21日 山西信託•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三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山西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5億元
細節:該信託計劃前兩期在延期後清算兌付,該官網上並沒有第三期的詳細信息,此為媒體報道的綜合。
可能的結果:延期
4,3月11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5,3月31日 中信信託·中信乾景套利型投資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信信託
涉及企業:重慶麥吉可房地產開發有限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麥吉可房地產公司在去年年中陷入資金鏈緊張,中信信託試圖拍賣抵押房產但是計劃擱淺,因為開發商已經將抵押的房產出售,並再度抵押給了幾家貸款方。
可能的結果:開發商和信託公司將共同支付該筆款項
原因:1,在中信信託出售這款產品的時候,合同中並沒有明確地表明接下來的投資項目。2,為防止市場出現騷亂,地方政府已經出手干預。此前相關的一處房產因歸屬權不明,已導致當地的一位買家自殺。
6,5月14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江西國際信託(現中江國際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15億元
細節:中江國際信託是聯盛最大的信託債權人
可能的結果:延期
7,5月30日,中誠信託·農戈山鉛鋅礦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四川農戈山多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投資鉛鋅礦資源
可能的結果:違約
原因:1,相較於煤礦,鉛鋅礦的投資吸引力更低,開采難度大。2,根據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士,中央能夠容許出現1-2億元的信託違約。
8,7月25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新北方集團有限公司
涉及資金:13億元
細節:新北方是山西另一家煤礦開采商
可能的結果:延期
原因:新北方正在與一家國企談判出售部分煤礦資產。
9,7月27日 金牡丹·融豐系列·宏盛聚德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融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宏盛能源開發投資集團
涉及資金:3.19億元
細節:華融還出售了另外一隻信託產品,9月4日到期,規模為6300萬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0,9月7日 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建信信託
涉及企業:證大投資
涉及資金:4億元
細 節:1,該信託通過投資金融市場獲得收益。2,該計劃的第一期在2013年3月到期,投資者損失38%,而預期的回報率為20-30%。投資者同 意將該產品的到期日展期到今年9月。3,該計劃的第二期規模為3.59億元,預期收益也為20-30%,在去年6月份到期時虧損31%,投資者同意將到期 日展期到今年12月。
可能的結果:信託公司和投資公司共同承擔損失
願意:1,證大投資在產品最初到期時拒絕全額補償投資者,因此信託公司可能不得不參與進來。2,到今年1月,第一期產品的虧損情況收窄至24%,第二期浮虧減少至13%。3,為了聲譽,證大可能不讓違約發生。
11,11月15日 長安信託·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一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長安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
涉及資金:2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2,11月20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建投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6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3,12月23日 華潤信託•焱金2號孝義德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潤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省孝義市德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1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原本在2013年12月到期,但是延期到了2014年12月。
可能的結果:有可能違約
原因:在最開始的到期日,信託公司和融資方都拒絕全額償還投資人,近來也沒有該公司變賣資產的相關報道。
14,2015年1月15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五礦信託
融資方:宏盛能源實際控制人屈全大
涉及資金:12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用以受讓屈在京所控房產和土地的收益權。
可能的結果:被新的信託產品替代
美銀認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到期的高峰時段:
我們認為信託市場是主流金融市場中最脆弱的一部分,借款人的質量越來越不如貸款、公司債等市場的參與者,他們幾乎是市場中風險最高、償付能力最差的一群主體。
而在信託市場內,集合信託產品(可以向多個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風險要高於單一信託,因為單一信託的投資者資源更豐富更牢固,所以他們對風險的把控更加老練。但如果償付能力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單一信託最終也會違約。
㈡ n陝煤為什麼停牌
昨天首日上市的超級大盤股陝西煤業開盤後瞬間觸及臨時停牌線,上海證交所昨天午間發表聲明稱,這是兩位個人大戶以最高限價大額申報所致,上證所已對其採取相關監管措施。雖然陝煤最終僅上漲13.75%,但昨日登錄深市的8隻新股全部漲至44%,並有12隻次新股漲停。短期賺錢效應讓新股吸納大量資金,大盤則表現相對疲弱。針對炒新之風,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日表態稱,要積極穩妥推進新股改革。
昨日,又有包括陝西煤業在內的9隻新股登錄交易所,均遭到資金爆炒並被臨停。資金喜「新」厭舊,大盤則疲弱不堪。陝西煤業是2012年3月以來中國A股最大規模的IPO,發行價為每股4元(人民幣,下同)。該股昨日以集合競價上限4.8元開盤後,馬上上沖至20%漲幅(即5.76元)的臨時停牌線,停牌前成交量僅959.3萬股。
若涉嫌違法將報證監會
「經查,今日陝煤開盤後即達停牌線,為深圳地區兩個個人大戶以最高限價大額申報所致,本所已對其採取相關監管措施。」昨日午間,上證所微博發消息稱。但上證所未說明其採取何種監管措施。根據此前公布的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監管的通知,對於異常交易行為,上證所可採取措施包括口頭或書面警示、要求提交合規交易承諾、盤中暫停賬戶當日交易、認定賬戶所有人為不合格投資者,限制其一定時期內參與新股上市初期的交易。對於情節嚴重的,上證所可給予限制證券賬戶交易的紀律處分,並計入誠信檔案;涉嫌違法的,將上報中國證監會查處。
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師指出,「像陝煤這股票不值5元多,明天即使下跌也高於心理預期值了,有點像拉高出貨了。」
電廠不接貨 庫存持續漲
盡管「陝煤」瞬間漲停,但真正煤炭現貨交易市場卻是持續遇冷。本報記者了解到,由於春節前市場的過於冷清,北口港口的煤炭庫存量持續上升。「不用等到春節結束,煤炭庫存的增加就得由港口向煤礦轉移。」汾渭煤炭貿易研究所研究員王旭峰對本報記者表示。
針對低迷的市場需求,市場消息稱,神華集團做出了兩項調整,一是不再收購當地的煤,只銷售神華自產的煤炭;二是銷售人員在春節期間還要繼續賣煤。
據悉,5000大卡動力煤市場報價500元/噸,部分急於在年前甩貨的貿易商報價490元/噸,但仍然難以找到買家。進口煤也成交清淡。湖北某貿易商表示,有一船5500大卡的澳大利亞煤,報價CFR南方港口78美元,但是電廠沒有接受,電廠表示在年前不接貨。
煤企資金鏈問題是隱憂
2012年山西振富能源集團被曝光礦產信託問題,此後煤企的資金鏈狀況一直讓銀行揪心。
山西當地煤企的負責人是這樣解釋「煤老闆」們缺錢的:作為被保留下來的民營煤企,為了達到產能和規劃,還得整合其他礦井,因此,煤企需要通過眾多渠道來融資,民間高利貸或者借道信託利息往往高達4到5分。
Wind數據顯示,按證監會行業分類的煤炭開采業早在2012年一季度的資產負債率就高達43.51%,這一數字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超過40%。
「煤炭資金鏈問題自兩年前爆發後,目前處於一個冷凍狀態,這不意味著問題不會再次白熱化。」某位商業銀行的高管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
相關報道
資金喜新厭舊 新股高燒不退
周一股市下挫後,昨日滬指企穩,並小幅上漲0.26%。不過,有41家公司股票昨日漲幅在10%以上。周二兩市再迎新股密集上市潮,8隻深市新股均二度觸及漲幅限制遭臨時停牌,漲幅均達44%。另外,次新股炒作高燒不退,楊傑科技、思美傳媒、創意信息、贏時勝、眾信旅遊等12股強勢漲停。
有分析指出,創業板指市盈率達60.86倍,接近歷史高點。因此,使得發行市盈率在20倍上下創業板新股受到追捧。
證監會昨日發布消息稱,1月27日,證監會主席肖鋼主持召開專家學者新春茶話會,就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聽取意見和建議。北京大學曹鳳岐、中央財經大學賀強等1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
㈢ 如何打破剛性兌付
深受海內外關注的中誠信託30億元礦產信託產品兌付危機,也化險為夷。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信託業最嚴重的一次單項兌付危機。雖然初步結局有驚無險,整個事件的警示意義卻十分顯著,表明影子銀行剛性兌付蘊藏的金融風險越來越大,危機正在逼近。
中誠信託在三年前發出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存續三年,籌資30.3億元,預期收益率10%,至今年2月1日存續期滿。中介機構也收取了較高的中介費用。不過,此項目的收益基礎,以信託發行時的高煤價保持不變為前提,而近年來煤價出現了周期性下滑。項目融資方山西振富集團,更在早年捲入非法集資,去年即陷入系列債務糾紛,實際控制人王彥平去年5月已因此被捕,案件涉資利滾利之後已高達70億元。
此外,當初這一項目最令人看好之處,就是振富集團據稱有可能通過關系,搞定呂梁地區的白家峁煤礦。這個優質焦煤礦山,當年估值在70億元,如今仍值30億元。不過,直到去年底,此事仍只是振富集團一廂情願,並未獲得山西省政府同意。早年曾發生過血案的白家峁煤礦利益糾葛十分復雜,礦權至今屬於村辦集體企業(參見本刊第4期封面報道《非剛性兌付》)。
有此背景,則振富集團礦業危機爆發實屬必然。依法辦事,讓市場做決定,發行人、委託人和投資人理應承擔投資失誤的嚴重後果,發行人和委託人的責任尤其重大。不過,就在最後一刻,此信託項目再次以剛性兌付承諾而告「解決」,中誠信託與投資者達成協議,承諾如期兌付所有本金和大部分利息。
至於其解決方式,又是「以時間換空間」——該項目的發起人中國工商銀行和委託人中誠信託尋找第三方接盤,把信託資產賣給資產管理公司等國企。這種做法,與2013年以來十多起規模相對較小的信託兌付危機的解決方案無異,正是多年來「政府背書+風險後移」傳統思路的繼續。
近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屢次強調打破剛性兌付、理順風險定價機制,有意強化「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市場化意識。市場輿論對此也相當認同。故中誠信託風波發生後,業內也曾預計,此事可能成為首次允許自然違約的斷腕之舉。但是,真實的考驗來臨之時,監管者徘徊於監管責任和「社會穩定」等諸多選項,仍未能破釜沉舟;涉事其中的工行、中誠信託和地方政府,更無意坦然面對風險、承擔後果。主事各方聯手,再次製造了皆大歡喜的假象,融資企業的真實風險水平仍無從測知,投資者獲得了本無可能收獲的幾乎全部預期收益,道德風險重新蔓延開來。
「大而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的結局反復出現,雖有其必然性,也不能不使人深以為憂。對此次中誠信託風波,相關方均應反思教訓、嚴肅問責、一查到底。在金融機構一方,中誠信託和工商銀行均為業內翹楚。但是,在這一礦產信託的履職管理環節中,兩機構雖然收取了高額中介費,卻在盡職調查、風險審查、投後管理、信息披露等諸多環節均有明顯失職。其中,中誠信託作為委託人的責任是顯而易見的。但以銀信合作每由強勢銀行主導的慣例,工行雖僅以項目發起人、代銷行和資金託管行身份出現,仍無法撇清自身重大責任。
此次風波階段性平息,金融和制度成本都極為高昂。特別是地方政府涉身其中,承諾將把白家峁煤礦批給相關項目,為項目延續、第三者接盤提供了關鍵條件,有形之手的作用何其顯著。顯然,在涉及房地產、礦產等事項的金融風險事件中,由於交易不透明、有法不循相當普遍,地方政府的權力操作空間很大。地方領導人對於「地方金融信用」的考量,地方政府與國有銀行的明暗交易,在金融博弈中均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監管部門如有意直面局部風險,打破剛性兌付僵局,讓市場實現風險定價,則應以切實措施切斷地方政府不當干預的鏈條。
近年來,中國以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為主的影子銀行不斷擴張,有海外機構估測其總規模約為40萬億元。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2014年金融違約事件將不可避免。金融系統的存量風險如何化解,成為擺在監管者和利益相關方面前的緊迫任務。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究竟壞賬幾何,單個項目的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之間的關系如何,依然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評估,缺乏真實、准確、完整的信息披露。若不能打破剛性兌付,有效切割個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相關各方綁架政府,繼續抱薪救火,則等於所有的影子銀行都以政府和國有大銀行持續背書,風險將越來越大。
解決這些嚴峻問題需要專業素養,更需要責任擔當。國辦2013年底的「107號文」試圖解決影子銀行的問題,但對於存量風險化解,仍需更明確的方案。中央政府應該提出主動防範金融風險的原則和系統辦法,對監管部門加強問責與賦權,才能防止蟻穴繼起,危及千里之堤。這既是金融治理的當務之急,也關乎金融改革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