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融資

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融資

發布時間:2022-04-23 16:39:19

⑴ 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科是干什麼的權力大嗎具體點

固定資產投資是以政府資金投資為主的投資行為,主題是政府財政資金。發改委下屬的固投科主要的部門職能是對政府投資的項目工程進行評估和規劃,跟蹤和確定資金到位情況等。固定資產投資科具有資金審批的權利,是腐敗的高發區。

固定資產投資處(社會投融資服務處)的工作職責:

1、監測分析本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狀況,擬訂固定資產投資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調控計劃,擬訂重大項目中長期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和政府投資年度計劃;

2、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本市房地產開發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研究房地產開發中的重大問題,提出調控目標和政策措施;

3、參與擬訂土地利用中長期規劃與年度計劃,參與編制下達土地供應和土地收購儲備年度實施計劃;提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修訂投資核准目錄的建議;

4、統籌安排財政性建設資金,按規定許可權審核和上報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費的徵收工作,協調地價款的收繳工作;

5、統籌推進新建項目及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統籌推進促進民間投資工作;負責重大項目投融資對接服務,指導工程咨詢業發展。

(1)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融資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投資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清理、應交稅金--增值稅等等。固定資產投資是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

固定資產再生產過程包括固定資產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新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為日常生產活動的一部分,發生的大修理費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現行投資管理體制及有關部門的規定:凡屬於大修理、養護、維護性質的工程(如設備大修、建築物的翻修和加固、農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庫、鐵路大修等)都不納入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也不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按其工作內容和實現方式分為建築安裝工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其他費用三個部分。

⑵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與和諧礦區建設的相關實踐

(一)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歷史脈絡

21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資源型城市出現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也開始研究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2001年國家「十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同年,國務院把遼寧省阜新市確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支持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的政策。2004年,國務院設立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把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工作加以推進。繼阜新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後,經國務院同意,先後選擇大慶市、伊春市、遼源市、白山市和盤錦市等不同資源類型、不同開采階段的城市開展經濟轉型試點,並就礦山破產、棚戶區改造等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多次進行調研,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政策建議,率先啟動了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的改造工作。

2005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國家計生委向國務院報送的《用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人口與發展問題》報告上批示:解決資源枯竭城市存在的貧困、失業和環境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而不可忽視的任務,並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意見。同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再次明確提出「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在改革開放中實現振興」的戰略方針。2006年通過的「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抓好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同年,《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建立健全資源開發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對資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難地區經濟轉型實行扶持措施」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再次強調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實現經濟轉型。

《若干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專門針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綜合性指導文件,標志著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進入全面鋪開階段。此後,2009年《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2010年「十二五」規劃綱要以及國務院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促進資源枯竭地區可持續發展作為各級政府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按照《若干意見》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在充分調研和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確定原則及相關指標。從2008年起,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先後分三批確定69個城市和9個處於大小興安嶺林區的縣級單位,列入中央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政策范圍,對首批轉型試點城市中歷史遺留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的遼源市、阜新市等11座城市,決定延長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年限至2015年。2010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不僅是我國設立的第 9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唯一一個覆蓋省域的系統性國家級資源型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若干意見》的出台和山西省獲批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標志著我國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開始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由局部省區一些城市試點向全國所有資源型城市推開(馬克等,2012)。截至2012年底,國家已投入303億元,對全國69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進行資金扶持。

(二)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取得的成效

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組織下,在各相關省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積累了經驗。

1.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社會變化顯著

一是打破了經濟增長長期低速徘徊的局面。「十一五」期間,首批確定的12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單一的產業格局有所改觀,采礦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8.3%下降到2010年的12%,非傳統產業比重不斷上升。

二是人們的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通過轉型實踐,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幹部群眾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扭轉了頹勢,從焦慮、彷徨的情緒中走出來,振奮精神、埋頭苦幹,形成人人關心轉型、支持轉型、參與轉型的良好氛圍。

三是體制機制創新邁出了重要步伐。轉型城市以改革為動力,有效破解了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體制性和機制性矛盾。通過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轉換了企業經營機制,實現了國有企業股份制和民營化改革,使企業煥發了生機。

四是接續替代產業初具規模。轉型城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在提升和延伸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把優化升級產業結構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推動現有要素整合和並購重組基礎上,積極引進域外資金和知名企業,加快裝備、食品、紡織服裝、現代生物、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並利用礦山遺址發展旅遊業。

五是生態環境建設和沉陷區治理效果明顯。轉型城市以生態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通過加大對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投入、加強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減少了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整體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六是民生狀況得到初步改善。轉型城市充分利用地方新增財力和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著力解決失業、沉陷區治理、棚戶區改造、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以及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等諸多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在轉型中得到實惠,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水平全面提升。

2.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政策支持體系已初步形成

一是建立了資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制度。國家已分三批確定了全國69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確定了大小興安嶺林區9個縣級單位參照執行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國內10餘個省(區)也相應出台了配套政策、設立專項資金,並出台了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二是煤礦、林業和工礦的棚戶區改造全面鋪開。在東北地區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試點的基礎上,啟動了中西部地區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改造以及林業棚戶區和工礦棚戶區改造工程,並給予政策與資金支持。

三是國家設立了接續替代產業轉型專項資金和可持續發展專項貸款。目前,中央已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數十億元。國家開發銀行與部分試點城市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選擇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先行試點,已與首批6個試點城市簽署了320億元的融資協議。國土資源部也加大了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環境治理的資金支持力度。

四是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已初步建立。國家有關部門已出台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准備金管理試行辦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也進入了國家立法規劃的前期工作,資源稅改革試點已率先在新疆等地實施,國內相關省市也分別出台了促進本區域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

五是建立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成效考核評估機制。目前,國家已對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成效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給予分類支持,建立分類指導、滾動推進、有進有出的財政支持機制,並啟動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3.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工作機制已初步建立

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國家、省、資源型城市三級為主體的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工作機制。國家發改委首次設立了資源型城市發展處,負責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與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日常工作,並牽頭協調國家有關部委研究制定、起草相關政策法規。相關省市按照省級政府負總責的要求成立了專門機構,積極研究制定本省區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許多省市建立了由主要領導牽頭負責的工作領導小組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同時出台了實施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綜合性政策文件,指導協調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重大問題。各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成立了轉型辦公室,具體負責轉型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三)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基本經驗與啟示

1.基本經驗

(1)必須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強大動力。對正處於經濟和社會轉型的我國來講,無論是資源型城市,還是非資源型城市,都要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難題。尤其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只有通過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才能解決長期制約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社會性矛盾和問題,實現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可以枯竭,但人的創造力不會枯竭。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各個環節,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先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改革步伐,推動由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城市的轉型。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和機制,增強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和內在動力,走出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的轉型之路。依靠科技進步加速實現轉型,不斷增強創新對城市轉型的支撐力。

(2)必須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主線。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不是簡單地用新產業替代舊產業,重要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果不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即使用新的產業替代了舊的產業,也只能帶來一時的繁榮,最終還是走不出衰退的怪圈。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自然資源、環境容量的有限性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必須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全過程,以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城市轉型,把城市轉型與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協調當前與長遠、總量與結構、全局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同時,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結合起來,把謀劃發展與推動轉變結合起來,著力實現由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轉變、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高效型增長轉變、由採掘和資源開采業為主導向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轉變。

(3)必須把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取得成效的最寶貴經驗。城市轉型必須要以人為本,不能在轉型完成後再給人民實惠,而是在轉型過程中就讓人民獲得實惠。轉型的目的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所以民生問題是轉型的核心和落腳點。要看到,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在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由於體制轉軌不徹底,導致這些城市在民生方面的歷史欠賬積重難返,因此,必須使轉型過程成為人民群眾得實惠的過程,否則轉型難以推進。只有讓人民在轉型過程中得到實惠,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轉型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國內許多資源枯竭型城市之所以能夠成功走上經濟轉型之路,就是找准了改善民生和經濟轉型的結合點,緊緊抓住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4)必須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就業是國內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它與城市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解決就業問題既需要大的龍頭企業,也需要無數能夠充分吸納就業的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賴於民營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落實好國家關於鼓勵發展中小企業和民間投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政策引導和優化服務環境,帶動「全民創業」活動的開展,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業積極性,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自主創業精神,以創業帶動就業,發揮民營經濟在吸納就業中的作用,使民營經濟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只有調動一切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轉型為了人民、轉型依靠人民、轉型成果由人民共享。

(5)必須把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放在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突出位置。整治環境、保護生態不僅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因此,必須突出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從制度建設入手大力推進,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資源開發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山建設與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證金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等,從開發利益鏈的根源開始嚴管,摒棄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再恢復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以實現生態與經濟、生產與環保的協調、持續、健康發展。

(6)必須充分發揮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引導作用。近年來,國家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資金投入,不僅在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燃眉之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引導推動作用。許多試點城市在中央和所在省政府資金支持下,按國家資金使用要求和范圍,根據本地實際,集中投入到了最需要的地方,不僅化解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歷史欠賬和遺留問題,解決了長期拖欠的職工和教師工資、醫療和社會保險費用,而且有效引導社會資金流動,為維護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社會穩定、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7)必須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有效載體。對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說,無論是傳統產業改造與提升,還是接續替代產業發展,都離不開投資和項目建設。擴大投資和項目建設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重構產業結構的核心之舉。擴大投資和項目建設需要藉助外力,而藉助外力就要堅持對外開放,牢固樹立「市外即外」的大開放理念,把招商引資作為城市轉型的外力,拓寬招商思路,改進招商方式,將過去單純的就項目引項目改為有針對性地實施集群式招商或產業鏈式招商,將承接產業轉移與打造自身優勢產業緊密結合,以建設項目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為重點,打造基礎設施完善、要素集聚能力強的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平台。通過招商引資、市場運作以及實施項目、產業、園區建設等措施,實現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大突破。同時,整合政府投融資平台,實現政府資源、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為城市轉型提供資金保障。

(8)必須把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關鍵環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能否實現招商引資的大突破,關鍵在於城市的投資發展環境。因此,必須加強城市「軟硬」環境建設,提升城市品位,通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軟環境綜合整治,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強化對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管理,嚴格實行服務承諾制和責任追究制,及時處理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事件。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措施,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保姆式」、「一站式」服務,為打造集聚各類生產要素的平台、增強外來投資的吸引力創造條件。同時,加強全社會的誠信建設,以政府誠信帶動企業誠信、公民誠信、社會誠信(成克等,2012)。

2.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十年經濟轉型實踐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把握轉型的最佳時機,未雨綢繆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和實踐都表明,能夠在資源型城市發展的成熟階段主動轉型可以比較平穩地、以較小的代價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必須因地制宜、科學地選擇轉型產業。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發展應由單純地注重資源要素向注重多元要素轉變。實踐證明,只有實現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才能避免「礦竭城衰」的局面,阜新的經驗和教訓必須汲取。

三是產業轉型必須與解決就業問題相結合。資源的衰竭伴隨著大量工人的下崗,因此轉型產業中既要有可以帶動地方發展的龍頭企業,也必須發展諸多能夠充分吸納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四是產業轉型必須注重各類人才的培養。很多城市也想在資源以外的產業方面有所發展,但往往苦於人才的匱乏,最終又搞起了資源型產業,因此要通過各種渠道挖掘和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

五是必須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國家政策措施支持相結合。對於面臨諸多問題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國家的政策措施是走出困境的有力支撐,而政策措施也必須通過資源型城市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是盡快建立健全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是我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核心內容是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完善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彭會軍,2009)。

(四)未來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盡管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制約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1.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還需相當長一段時間來化解

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積累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應看到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要比國外復雜得多,既有資源枯竭所帶來的問題,也有政策體制變化帶來的問題,諸多因素相互疊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得解決問題的難度非常大。就目前情況看,由於基礎條件、資源稟賦和區位不同,除個別城市已經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外,大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還遠沒有實現,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如,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層次低,以及承載產業接續替代能力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資源枯竭帶來的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巨大,而大量失業導致城市困難群體增加、收入水平下降,甚至出現貧困集聚和代際傳遞問題;社會保障歷史欠賬較多,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矛盾較為突出,特別是存在廠辦大集體問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大量的棚戶區需要改造,但政府財力有限、負擔過重、自身發展能力不足;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區域生態條件惡化,採煤沉陷、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大量堆積的金屬尾礦、煤矸石以及深部采空區、大型礦坑等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上述這些問題需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才能得以解決。

2.建立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體制和機制任務艱巨

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能否建立起來。盡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也只是剛剛起步。就《若干意見》而言也只是原則性的,是為了應急解決當前資源枯竭型城市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其與建立法律法規體系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若干意見》的配套政策文件以及具體操作性措施的欠缺,增加了資源枯竭型城市落實政策的難度,降低了《若干意見》的可操作性和指導作用。目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面臨以下艱巨的任務:盡快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衰退產業援助機制以及促使資源價值得以實現並在各利益主體之間合理分配的機制;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逐步形成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與市場供求關系、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成本、代內與代際公平的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快資源稅費制度改革,實現對各方特別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合理補償等涉及一些重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盡快建立可持續發展准備金制度與相關管理辦法和條例;完善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加快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體制以及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培養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專業人才隊伍,等。解決我國資源型城市轉型面臨的問題沒有現成經驗可循,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勇於探索,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去面對,用新思路、新機制、新體制加以解決。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建立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體制和機制任務的艱巨性(馬克等,2012)。

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的介紹

投資研究所從事宏觀經濟投資領域的重大現實、理論及政策問題研究,核心工作是以投資波動為主要線索的宏觀經濟運行研究,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重點研究領域包括:投資形勢與經濟形勢分析與判斷、國家投資政策研究、投資體制改革研究、資本市場研究、行業和區域投融資戰略與規劃研究、大型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投融資戰略與規劃研究、建設項目管理與項目評價方法研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投融資領域的中高級人才培養。

⑷ 投融資管理中心是什麼

投資中心是責任會計中的責任中心之一。對成本、利潤、資本預算、投資收益均負責的責任中心。通常包括若干個利潤中心。除了對成本和利潤享有決策權外,還享有資本預算的決策權。投資中心與利潤中心相比,其業績考核還包括投資收益。

⑸ 如何適應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新趨勢

——重新構架中國的資本進入與退出機制

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依據"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逐步建立投資主體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政府宏觀調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專家評價,此次投融資體制改革,是對政府經濟行為的根本調整。目前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一個根本問題,是要對兩大關鍵機制——進入和退出進行再造。尤其對於創業投資者,如果沒有可行的資本退出方案,投資者不會將資金投入。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4年國家將繼續清理現行投資准入政策,在明確劃分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類政策時,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逐步建立適應民間投資需要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

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對企業投資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可望部分抵免企業所得稅;對個人的實業投資,則全額或部分抵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中國政府亦將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市場經濟中的運行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為民間投資松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最近表示,(制訂)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是國家發改委成立後轉變職能的一項重大任務。中國將進一步擴大企業——當然包括社會投資的自主權,進一步縮小政府投資的領域和范圍;而且要簡化審批程序,為社會投資,包括外商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

發改委投資司人士透露,根據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創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將是一個重要方向,其核心應是收縮政府直接投資范圍,全面放開民間投資實業的領域限制。

這意味著,除了國家政策、法規限制開放的領域,今後,所有經營性領域將逐步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尤其是如水務、公交、燃氣、供電、環保、收費公路、供水、供氣、供熱、軌道交通,以及文教衛體等經營性基礎設施,經營性社會事業項目等,各種資本都有機會參與投資興建。

地方政府加盟債市

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應是下一步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全面發展包括國債、金融債、公司債、市政債、抵押貸款債等在內的債券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目前,美國市政債券市場已經成為美國各州、縣政府以及下屬政府機構籌集公共事業所需資金的重要市場。在美國資本市場,所謂"市政債券",指的是各州及州以下市政機構發行的長期債券。在中國,除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企業債幾乎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地方政府債迄今近乎為零。專家形容說,"重股輕債"使中國的證券市場變成了"跛腳的殘疾"。

央行票據近期在中國的債券市場上風生水起,正說明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已經不能適應中國宏觀經濟的要求。目前,政府決策層已形成共識:一個完備的債券市場可以有效降低金融系統的風險,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應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

在新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中,地方債券的出現將成為耀眼的亮點。專家介紹,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每年高達約5000億元。北京市為2008年奧運會的計劃投資已經達到3000億元,但2001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僅為450億元左右。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將考慮適當增加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

中國紡織報

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的機構設置

--投資戰略研究室
投資形勢及國民經濟運行跟蹤分析,投資發展戰略及發展政策研究,投資環境與投資價值分析,行業、區域及企業投資規劃研究等。
--投資體制政策研究室
投資體制改革研究,投融資管理制度與調控政策研究,經濟管理制度國際比較研究等。
--投融資研究室
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行業、地區、重大建設項目和企業的融資方式與融資結構研究,證券市場運行和風險分析,企業發展中的股權激勵問題研究等。
--投資項目研究室
投資項目管理研究,投資項目經濟社會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項目投資咨詢。房地產投融資及房地產市場運行研究、開展投資項目咨詢。
--《中國投資》雜志社
《中國投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投資研究所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主辦,是國內報道國家投資政策動向、投資建設情況、面向廣大投資者和投資管理部門的權威刊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投資系
以培養投資管理、項目管理、區域經濟、產業經濟、金融投資等方向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要任務,為投資建設領域培養高層次管理人才。

⑺ 遼寧今年將成立多個國企集團是怎麼回事呢

2月8日,遼寧省為破解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矛盾,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大力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組建省屬企業集團。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巡視員路通在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透露,目前7家企業集團已完成工商注冊登,其中3家投入運營。

今年上半年,遼寧省還將組建旅遊產業集團,搭建省內層面旅遊產業發展的最高平台;組建擔保集團,加快建立全省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組建遼勤集團,整合省直機關脫鉤移交的經營性資產;組建體育產業集團,搭建國有涉體資源和社會體育資源的整合平台。

⑻ 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遼寧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隸屬於遼寧省人民政府
屬 正廳級建制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省發展改革委設 18 個職能處室。
辦公室
負責會議組織、文電運轉、檔案管理、保密、秘書事務和政務信息等機關日常政務以及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安全保衛等行政後勤事務;負責機關電子政務的組織實施和信訪工作。
政策法規處
( 省招標投標協調管理辦公室 )
負責重要文件起草和信息發布工作;組織調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參與、協調綜合性經濟法規的起草工作;負責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負責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負責聯系、指導縣區發展和改革工作。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省招標投標工作,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擬定法規和相關政策。
發展規劃處
研究提出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研究提出全省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政策;提出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編制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組織編制和協調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
國民經濟綜合處
分析研究全省經濟形勢,進行宏觀經濟監測、預測和預警,提出宏觀調節的對策建議;組織研究並提出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包括年度總量平衡、結構調整和重要商品平衡的目標和政策;提出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穩定物價等宏觀調控目標,以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研究涉及全省經濟安全的重大問題,提出應對預案和調控建議;研究分析消費領域中的重要問題,提出調控消費需求總量及結構的政策建議;協調省級重要物資儲備計劃;指導全省經濟信息工作。
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處
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有關專項改革方案;指導推進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
固定資產投資處
監測分析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狀況,研究提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調控政策,提出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結構和資金來源。提出全省投融資體制改革具體措施;規范和統籌政府投資資金管理;提出省本級財政性投資的規模和投向,安排省本級財政性撥款的建設項目和重大建設項目;引導民間資金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向和固定資產貸款的使用方向。
國外資金利用處
( 外事處 )
研究制定全省利用外資的發展戰略、總規模和投向;負責全省全口徑外債的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編制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外政府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的中長期計劃;提出外商直接投資和境外投資的總量和方向,會同有關部門擬定並聯合發布省內外商投資優勢產業指導目錄;負責重大利用外資項目工作;協調安排利用外資、境外投資重大項目;協調全省擴大利用外資有關優惠政策工作;負責機關的外事工作。
地區經濟與資源環境處
組織擬定全省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組織編制全省環境(生態)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年度計劃;安排全省重大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項目;參與編制水資源平衡規劃,協調推進全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行動;協調地區經濟發展和協作的重大問題;編制扶助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經濟開發計劃和以工代賑計劃;負責實施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的有關具體工作;協調循環經濟促進工作及綠色援助計劃項目的實施。
農村經濟處
研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重大問題;提出農村經濟發展戰略、政策及改革建議;組織編制農業和農村經濟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銜接平衡農業、林業、水利等行業的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和實施全省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安排有關項目;承擔農業區劃工作。
能源處
研究和監測全省能源開發利用情況;擬定全省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和有關政策;提出相關體制改革的建議;負責規劃大中型能源項目布局和建設,審核下達政府能源基本建設專項資金使用計劃;協調能源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制定能源節約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承擔省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協調工作。
(十一) 交通運輸發展處
( 省國防動員委員會交通戰備辦公室 )
研究全省交通運輸協調發展狀況,提出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和體制改革建議;銜接平衡交通運輸各行業發展規劃,協調各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審核下達政府性交通基本建設專項資金使用計劃;擬定促進交通運輸技術進步的政策,對交通運輸現代化實施宏觀指導;負責協調全省機場發展建設等重大問題;承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交通戰備辦公室日常工作。
(十二)工業處
( 稀土辦公室 )
研究全省工業經濟及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生產力布局和重大相關建設項目,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負責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監測分析全省工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狀況,提出政策建議;承辦省稀土行業發展的有關工作。
(十三) 高技術產業處
研究提出高技術產業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規劃、政策、重點領域和相關建設項目;研究提出並組織申報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推動國民經濟新興產業的形成;銜接平衡全省高技術產業、科技發展和國民經濟信息化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安排信息產業基本建設項目;優化配置高技術產業發展資金;協調組織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合作。
(十四)社會發展處
提出全省社會發展戰略,擬定和協調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人口、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電視、旅遊、政法、民政、新聞出版等發展政策;編制社會發展投資計劃;研究全省就業、居民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情況,提出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協調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
(十五)經濟貿易處
研究提出全省內外貿發展戰略,監測分析國內外和省內外市場狀況,負責省內重要商品的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編制全省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劃,監督計劃執行情況,並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對進出口總量計劃進行調整;負責全省再生資源發展規劃及重大項目的安排;負責省級糧食、棉花等重要商品儲備;指導監督省級訂貨、儲備、輪換和投放;研究提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戰略和規劃,安排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協調流通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
(十六)財政金融處
研究和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狀況,對全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分析並提出建議;提出全省直接融資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性建議,參與確定有價證券的發行總規模、結構和投向;根據國家下達的企業債券發行計劃提出全省企業債券的發行總量和資金投向;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全省物價宏觀調節的政策建議;綜合負責全省社會信用體系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銜接平衡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全省民營經濟的發展。
(十七)服務業發展處
研究提出全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銜接平衡服務業主要行業發展專項規劃;組織制定與實施促進全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服務業引導資金使用計劃和安排重大項目;監測、預測全省服務業發展動態和趨勢;參與研究提出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組織協調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十八)人事教育處
負責機關及直屬單位的幹部管理、人事教育和機構編制管理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委機關及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設置紀檢組、監察處合署辦公,負責紀檢和行政監察工作。

閱讀全文

與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
微貸杭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251
武漢哪家證券公司最好 瀏覽:250
公司理財收入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90
融資租賃財務費用 瀏覽:723
中銀消費金融公司2016年 瀏覽:979
濱州萬隆集團董事長 瀏覽:328
信託業務融資信託 瀏覽:543
融資總監英文翻譯 瀏覽:839
南京文交易所吧 瀏覽:538
南玻集團宿舍 瀏覽:653
期貨市場的私募機構投資者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