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怎樣建立和運營的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是指地方政府為了融資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所組建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地方政府所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重點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進行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方面的融資由來已久,但是投融資平台發揮主導作用則是 年來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事情。 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這被地方政府視為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肯定和鼓勵。從 年底以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初步統計,截至 年 月,全國共有 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其中 %以上為縣區級平台公司。 年初,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計 萬多億元,到 年中,則迅速上升到 萬億元以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由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責任主體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規范,同時,地方政府往往通過多個融資平台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資金,形成多頭舉債,而銀行對地方政府的總體負債和擔保承諾情況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對自己的融資平台的負債情況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資平台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這些「隱性債務」就必然顯性化,給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最後不得不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買單。
㈡ 關於江西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2007年4月23日~27日,結合參加全國地勘經濟發展座談會,調研組對江西省的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期間,由省廳地勘處組織召開了有關地勘單位參加的座談會,邀請了江西省地勘局、有色地勘局、核工業地質局、煤田地質局及部分地質隊的同志參加了座談,並對核工業263地質隊、261地質隊、江西省地調院等地勘單位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簡要總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江西省是中部地區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之一,也是全國地勘隊伍規模最大的省份之一,目前共有地勘隊伍4.3萬人,主要的地勘隊伍包括江西地勘局、有色地勘局、核工業地質局、煤田地質局等。屬地化後,各地勘局轉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近幾年,江西地勘單位在宏觀形勢好轉、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基本上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但同時由於發展基礎、實際情況不一樣,各行業地勘單位發展速度和發展模式也呈現不同的特點。
江西地勘局總體上是採取以局為單元的改革發展模式。2006年全局實現總收入13.7億元,增長18.8%。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1.51萬元,增長13.8%。新探明大型鉛鋅礦1處,發現礦產地6處,形成重要勘查後備基地5個,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點20個。目前全局勘查登記面積3500多平方千米。2006年全局地質勘查投入達到1.19億元(其中自籌和社會資金投入達7832萬元),比上年增長27.3%,比2004年增長近兩倍。
江西核工業地質局總體採取以二級單位經營責任制的改革發展模式。該局現有職工1.1萬人,由於鈾礦地質市場化受限,該局一度面臨嚴峻的生存發展困難,因此該局企業化改革推進時間較早、力度相對較大、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江西核工業地質局2000 年到2006 年,市場經營規模總量從4.2億元增加到18 億元,增長了4.2 倍,實現利潤從1200 萬元增加到1.18億元,增長了9.8倍。
江西有色地勘局全局在冊職工4716人,其中在職職工2105人。全局現有總資產7.76億元,凈資產3.3億元。自我評價「2001~2005年是建局以來改革發展成效最為顯著的五年」。全局貨幣工作總量、經營收入、經濟效益2005年比2001年分別增長了180.47%、217.34%、32.7%,平均每年分別增長22.91%、25.98%、5.82%。「十五」末期,全局保有登記礦權59處,登記面積700餘平方千米。探明金屬資源儲量52.51噸,五氧化二鉭資源儲量29942噸,普查及其他地質報告40餘份。
江西煤田地質局現有職工5531人,其中在職職工3144人。全局總資產3.43億元,其中凈資產1.90億元。該局近幾年重點是工程施工業發展較快,年發展速度超過30%。煤田地質勘探受各種因素影響,發展較慢,前幾年省內煤田勘探項目少,每年勘探項目經費僅有100萬~200萬元,勘查主業發展困難。
關於江西省公益性地質隊伍的建設,目前總體情況是「四駕馬車」的格局,基本上是每個地勘局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公益性隊伍,包括江西省地質調查院(331人)、江西省煤田地質調查院(2003年成立,編制410人)、江西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江西有色地質勘查開發院等。
二、改革發展模式
江西省政府目前對地勘單位沒有實施統一的改革方案。各局主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發展模式探索,在改革進展、發展程度上呈現出非均衡發展的態勢。其中,核工業地質局的內部企業化改革走得最早,效果也最明顯。現重點就江西核工業地質局改革發展情況和江西省地調院有關公益性地質隊伍的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江西核工業地質局改革發展模式
江西核工業地質局的改革發展模式可以概括為「產權多元、開發開放、產業拓展、資本運營」。
(1)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江西核工業地質局在屬地化後,實行了以「事企分開」為核心的改革,事業部門依照事業政策管理,興辦的企業則以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實施股份制改造。該局制定了《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投資主體多元化和體制創新的意見》,全面推進股份制改造。同時以招商引資為契機,面向社會、面向職工進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目前全局3/4的企業實行了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革,半數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全局職工入股辦企業的資金達到5000萬元以上。
(2)發展開放型經濟,拓展新的產業增長點。由於受國家宏觀政策和鈾礦地質市場的雙重影響,迫使這支隊伍較早地走上了改革的道路。通過數年的摸索,該局突破過去自我滾動發展模式,發展開放型經濟,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內部聯合、進駐園區等舉措,幾年來共引進外部資金和募集職工股金3億多元,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國有資本單一投資的格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該局下屬的地勘單位積極進入各地的工業園區,構建發展平台,全局在南昌、鷹潭、吉安、九江等地的開發區購置土地達到1900多畝;與南昌大學、海爾等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引進了納米材料、醫葯等一批高技術項目,對項目、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實現了優化組合,為核工業地質局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推動了「三個轉移」——地勘單位和企業向發達地區、區域經濟中心、工業園轉移;經營項目向資源型、技術型、服務型轉移;職工隊伍向管理型、知識型、技術型轉移。形成了四大產業——地質礦產業、建設工程業、產品製造業、商貿服務業。在強化局屬二級單位自主發展的基礎上,重視內部聯合促發展,搭建了「四個平台」——投融資平台、工業園發展的平台、工程建設產業平台、礦業開發產業平台。全局10個地勘單位共同出資組成了江西省核工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搭建了實力較強的投融資平台;261大隊和263大隊共同出資,聯合南昌大學組建昌大瑞豐公司,搭建了工業園發展的平台;利用局建工集團的市政和房建資質,搭建了工程產業發展的平台;集中局屬鑽探施工力量,組建鑽探公司,搭建了鑽探施工的平台;由局屬11個單位共同出資組建江西中核礦業公司,搭建了礦業開發的平台。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提高了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4)以輔業促主業,以市場方式加強地勘主業。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解決地勘單位基本的生存發展問題的基礎上,核工業地質局進一步優化地質勘查力量,以開放的理念、市場的理念指導地質工作,把地勘主業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養。首先是繼續發揮傳統優勢,加強鈾礦地質工作。2006年承擔國家項目9個,完成鑽探工作量3.9萬米。二是突破過去單純找鈾的狀況,面向市場需求開展找礦;全局目前取得探礦權33個。三是突破地域限制,面向國內外礦產勘查市場。在埃及、澳大利亞、尼日等國家開展了一批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江西地調院公益性隊伍模式
江西地調院是1998年成立的,幾年來抽調精兵強將、集中優質資源組成,地調院把過去的包袱都剝離給了贛西隊,初步實現了精乾的目標。2005年通過與測試中心重組,進一步加強了分析測試能力,初步形成了以「三性」(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工作為主業,測試分析為手段的公益性地調院運作模式。地調院目前在職職工331人,擁有6個甲級資質及若干個乙級、丙級資質。全院的組織管理體制由若干個行政處室、業務處室,以及6個地域分院、4個專業分院組成。10個分院實行「院隊共管,以隊為主」,地調院與分院之間實行項目聯系,分院的項目人員在地調院列支。江西地調院在新疆、西藏都承擔了區調項目,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得到了部、省的高度評價。江西地調院目前是以公益性地質工作為主,商業性地質工作為補充。兩者的結構比重為,公益性地質工作佔90%左右,商業性地質工作佔10%左右。地調院認為,這種模式的優點是:
(1)能更好地調動人才、資源、資料優勢,實現公商互補,有序銜接,避免「兩張皮」。
(2)符合地質工作各階段逐步深化的特點,也適合我國目前地勘隊伍仍以國有地勘單位為主的實際情況。
(3)在當前各類技術人員短缺、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地質人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促進了地質找礦突破,提高了找礦效果。
三、取得的成效
江西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概括為:
(一)突出了加強地質工作
順應礦業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江西各地勘單位普遍重視地質工作,明確「地質立局、地質強局」的發展思路,重新確立了地質工作在地勘單位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地質勘查及其延伸產業在地勘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江西地勘局提出「抓地質工作就是抓發展,抓好地質工作才能促發展」。
(二)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
大多數地勘單位抓住這幾年地質勘查及礦業總體形勢趨好的機遇,結合自身特點,加快了自身的發展。據介紹,江西核工業地質局與江西地勘局的改革發展模式不同,前者是以隊為主,採取經濟承包責任制的形式,局一般不調控和干預二級單位的經濟發展,優點是有利於調動二級單位的積極性;而後者則主要是推行以局為單元的改革,增強了全局的發展調控能力。江西核工業地質局的昌大瑞豐工業園被列入江西省重點項目,263大隊瑞豐牌赤黴素產品的年產量佔世界年產量的40%,銷往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63隊正因為一個赤黴素產品的開發,年稅後收入達到1.5億元,真正實現了「一個產業搞活了一個地勘單位」。
(三)加快了與地方經濟的融合
各局普遍強化了發展意識、礦權意識,重視「以礦引資、用礦合作、靠礦發展」。通過地質找礦和礦權運作,既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了大大改善了地勘單位的經濟狀況。如江西地勘局在省內外、國內外實施的一批項目受到國家和省、市政府的重視和關注。
(四)保持了隊伍的穩定
各地勘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普遍注重和諧地勘單位的建設,在加快發展、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保持了隊伍的穩定與和諧。
四、反映的問題
(一)關於省級公益性隊伍建設
主要反映的問題有:
(1)如何整合一支力量較強的公益性地質隊伍。江西省級公益性隊伍目前是「四駕馬車」齊驅,力量分散,技術力量差距很大,承擔任務也不均,如何形成一支核心的力量。
(2)對於省級公益性地質隊伍,認為目前情況下地調院也應能經營礦業權,因為純公益性地質工作利薄,難以調動積極性,又因為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地調院認為,應允許其從礦業權經營上有補充收益。
(3)地調院希望不要再折騰公益性隊伍的歸屬問題,重要的是保持穩定發展,這樣有利於推進公益性工作。
(二)地質專業技術人才問題
普遍反映地勘單位人員結構不合理,人才競爭激烈,技術骨幹逐步退休,中青年隊伍受前幾年地質工作低谷的影響,野外工作經驗不足。骨幹專業技術人才普遍任務繁重,工作量飽和。
(三)地質工作的外部環境較差
基層地勘單位反映,礦業權登記的行政審批不規范,礦業權審批登記要上縣市常委會討論,地方政府公開要股份。有的還需要鄉村簽署意見,程序復雜,很難辦成事。地方對於用地補償、青苗補償要價太高,另外與地權、林權的沖突難以協調。有的行業地勘單位反映,基礎資料收集不方便,尤其是礦產調查的成果(掃面資料)難以查閱到,礦業權查詢也不方便。
(四)鈾礦地質工作體制不順
江西核工業地勘單位的同志反映,江西鈾礦資源佔全國的1/3,而且有一支技術力量較強的隊伍,但目前未受到應有重視。希望國家加大對南方硬岩型鈾礦的勘查投入。另外鈾礦應打破目前的高度壟斷局面,適度放開。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對屬地化核工業地質隊伍不公平,應由地礦行業主管部門代表國家統一行使資源管理的職責。
(五)關於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問題
主要認為,改革中歷史遺留問題如何解決;區域經濟不發達,職工安置困難;缺乏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徹底企業化難度很大。希望《決定》相關的配套文件能夠盡快出台。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江西調研的初步情況,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一)先改革先主動
江西核工業地質局的改革發展歷程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在調研過程中,江西核工業地質局的同志說,我們的改革是逼出來的。在經歷過改革的陣痛之後,如今的核工業地質局給我們的印象是面對市場的自信和創業的激情,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與其他地勘單位的確有很大的區別。
(二)正確處理產業結構調整與加強地質工作的關系
與國企改革一樣,國有地勘單位改革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人往哪裡去,二是錢從哪裡來,本質上是要提高效率。這一方面要求地勘單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拓展產業,分流隊伍,優化隊伍;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求地勘單位在改革過程中進一步優化地勘主業,建立精乾的、有競爭力的地勘主導產業。江西核工業263隊的負責人說,雖然我們的非勘產業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但我們還要抓住地勘產業作為主業,我們要用多年的市場經營理念,引入到地勘主業的經營中來,用市場經濟方式來搞活和加強地質工作。據座談會上反映,也有一些地勘單位在前幾年勘查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沒有協調好產業結構調整與加強地勘主業的關系,而是完全轉向了自己不具競爭力的產業,結果在勘查形勢向好的情況下沒能抓住發展機遇。「不能離開地勘主業求發展」,這是多個地勘單位的經驗總結。
(三)公益性隊伍的建實建強關鍵在於理順體制
公益性隊伍要實現「三公」(公共財政支持、承擔國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質項目、成果公開社會共享)的目標,必須要明確定位、理順體制關系。首先要理順財政體制關系,把公益性隊伍納入公共財政范疇,保障基本的財政預算支出。因此對於公益性地質工作,財政要給足支持。當然財政項目也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提高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運行效率和社會效益。二要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公益性隊伍的服務對象,強調公共服務職能,從這個意義去明確歸屬。三要理順事企關系。地質工作體制改革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改革過去地質工作與下游礦產開發業、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關系,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地質工作運行體制機制。如果僅僅是將過去的「大事企混合」轉為「小事企混合」,也依然沒有解決公益性地質工作實現公益性服務的目標。另外,從運行效率來看,目前很多地方出現的公益性隊伍「局—院—分院」的模式,會不會存在管理層級太復雜的問題?當然,如果將目前地調院的模式作為一種過渡模式,保留技術骨幹,工作延續,為下一步公益性隊伍的到位創造條件,則另當別論。(目前部分省、區地調院的建設,出於各種顧慮有「走回頭路」的傾向,有的地勘局擔心公益性隊伍建實建精後會被拿走,考慮重新「摻沙子」,值得關注)
(四)地勘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地勘單位這幾年發展很快,大家也很清楚,一靠宏觀經濟形勢趨好拉動,二靠政策拉動,三靠全球礦業市場因素拉動。但目前地勘經濟的發展形勢能否持續,在幾次相關研討座談會上,一些地勘單位的負責人都表示了擔憂,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
(1)改革還遠未到位。政事關系、事企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理順,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地勘工作新體制、新機制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地勘單位包袱重、資產差、人員缺、歷史遺留問題多的狀況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2)規范的地勘產業盈利模式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盡管這幾年地勘產業發展形勢很好,礦業權交易日趨活躍,給地勘單位和礦業權人帶來了較為豐厚的回報,但從整個行業來說,還沒有形成規范清晰的盈利模式。這一點從勘查資本市場不發育也可以得到印證,因為這個行業還不成熟,在技術標准、評估認證等環節還有缺陷,資本市場難以為之提供融資支持。
(3)向下游產業延伸也面臨著不確定性。通過幾年的發展,部分地勘單位的礦業企業逐步起來了,據部分地勘單位目前的情況來看,礦業企業發展起來,地勘單位的經濟發展速度有望實現更快發展。但也要注意到,不少地勘單位利用自身礦權做的礦業開發項目,相當一部分屬於粗放型、低起點的礦業開發項目,在下一輪的礦業經濟周期中能否具有持續競爭力,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五)政府要努力促進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成果共享
在目前公益性地質工作體制下,單純依靠承擔公益任務的地勘單位,難以完全解決公益性成果的有效社會共享問題。地調院認為,地調院作為乙方不清楚自己的公益服務職責義務,也缺乏相應的標准,應該由甲方(政府)制定公益性資料的服務方案和標准。大調查項目中的有關成果如何處置,也沒有說法,大量成果擱置而不知如何處置。這些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的服務規范和服務程序。
㈢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現狀
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進行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方面的融資由來已久,但是投融資平台發揮主導作用則是2008年來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這被地方政府視為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肯定和鼓勵。
從2008年底以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初步統計,截至2009年8月,全國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其中70%以上為縣區級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計1萬多億元,到2009年5月末,總資產近9萬億元,負債已上升至5.26萬億元(絕大部分為銀行貸款),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台幾乎沒有盈利 。
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由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責任主體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規范,同時,地方政府往往通過多個融資平台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資金,形成多頭舉債,而銀行對地方政府的總體負債和擔保承諾情況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對自己的融資平台的負債情況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資平台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這些「隱性債務」就必然顯性化,給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最後不得不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買單。
㈣ 地方融資平台的潛在風險
2010年,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飛速發展,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規模也在急劇膨脹。大規模的投融資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居高不下的舉債。「地方債」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消息稱,地方債務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從4萬億飆升到7萬億。據有關專家分析,高達7萬億甚至更多的地方債務,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剛剛復甦的腳步。
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召開的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介紹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佔一般貸款余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萬億元,佔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這離世界公認的警戒線60%已經很接近了。可見在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地方政府圈錢之猛。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09年5月末,全國各省、區、直轄市合計設立8221家投融資平台公司,其中縣級平台高達4907家。而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央行2011年6月1日晚間公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介紹了其2008年以來對全國各地區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情況的專項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1萬余家,較2008年年末增長25%以上。其中,縣級(含縣級市)平台約佔70%。同時,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對於平台貸款的具體數量,央行在報告中並沒有披露。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提到,「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按照2010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47.92萬億元來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不到14.376萬億元。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地方融資平台最大的風險,在於把地方政府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產生的債務信貸化。
㈤ 淺談如何進一步發揮政府城建平台投融資功能
這些服務於地方政府這幾年全國各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量日益加大,並且有一城市建設投融資的平台,為各地城市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完成了種互相攀比、愈演愈烈之勢。各地政府結合未來的「十一五」規劃,均大量的融資,對各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提升本地城市形象等方提出了大強度的城市建設投資計劃,繪制的城市建設藍圖也非常宏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偉,因此,對各地城建平台而言,未來的融資壓力可想而知。我們相信,與此同時,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變化,這各地城建投融資平台都在想方設法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尋些平台積極創新融資方式、勇於探索融資渠道、大膽進行市場化的改找融資突破口,但是如果不能在城投公司的定位和運作,在城建平台革實踐,創造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可借鑒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投融資機制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面對未來更加繁重的融資任務,的先進經驗。像通過土地出讓和運作籌資方式;市政公用項目如公將難以完成,而要擔負起政府下達的融資目標將成為一句空話。交、燃氣、污水、自來水、垃圾處理等的BOT、TOT以及產權和股權轉4、國資經營和管理的壓力增大讓融資;此外還有城建資產的資產證券化(ABS)融資方式等,都在全各城建平台作為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和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平國范圍內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台,不僅承擔代替地方政府融資的責任,還承擔著龐大的城建國有資然則,作為跟隨和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產物,面對當前政府城建產在市場競爭中保值、增值的經營管理壓力。這也對城建平台的經營投融資平台的運作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何進一步發揮城建平管理水平和投融資運作能力提出了挑戰,也將對各地城建國有資產台投融資功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可持續經營和良性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一、困擾城建平台發揮投融資功能的幾個問題二、影響城建平台投融資功能發揮的內在問題據我們調查了解,目前政府城建投融資平台的運作主要存在以以上這些矛盾和困難的出現,我們認為全國各地的政府投融資下幾方面困擾:平台或多或少存在。它表現的是作為具有政府和企業雙重性質的、國1、資產負債率偏高有資產經營管理平台和投融資平台,客觀上存在著在公司定位、管理據調查,目前絕大部分政府城建平台的資產負債率都在70%以體制、運作方式、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先天不上,這種資產負債結構,一方面使這些企業承擔了較高的財務費用,足。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還沒有徹底到位,有效的政府投融資體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他們為政府項目所進行的進一步融資,同時企業制和國有資產運行管理機制尚未形成,因此,這些矛盾和困難需要在在推動多元化的融資創新方面也難以發揮作用。更長的時間內、更深的層次上不斷完善和解決。2、財務風險較大三、城建平台進一步發揮投融資功能的幾點建議由於所有的政府城建平台都承擔了大量的政府公益性的建設項對此,我們對在目前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好各地城建平台的目,往往投資量大、效益產出慢。因此這些企業的資金運行經常是捉投融資功能,提出如下建議:襟見肘,基本處於「借新債還老債」的狀態下。1、在完善投融資體制方面,要領導重視,健全組織這些城建平台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資金流轉風險、要在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上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就應當立足於償債風險和有效資產不斷縮水的風險上。只是反映出的情況有所不政府這個層面,要打破行業界限、部門界限,拋棄小團體的利益,共同同。(1)資金流轉風險,它基本出現在那些沒有穩定的利潤來源、高投做好城市建設這個大文章,實現城建融資渠道上的開拓創新。政府應資、高負債、低投資回報的情況下,受企業資產質量和運營效率影響當象重視國有企業改革那樣,重視城建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和城建平較大。(2)償債風險,主要是由於負債結構的影響,導致按期償還銀行台的資本運作。本息出現困難,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且受金融貨幣政策的剛性制我們建議,各地可以成立一個象各地改革辦那樣的、超脫於政府約和影響非常大,尤其是資金供給不足,負責結構不合理的企業。(3)部門的市一級的聯席機構,負責領導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對政府重有效資產不斷縮水的風險,是指企業當每年的資金收入不夠償還銀大項目的投資和融資進行協調和推進,並負責投融資創新工作,以提行利息情況下,不斷用平台的有效資產填補缺口,導致企業的有效資高整個地區的城市資產和城市資源的運作效率。產不斷縮水的情況。2、在資源利用方面,要統籌規劃,集中利用的那部分責任,對被審計對象來說只是間接責任。度。積極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評估活動,對全面提升內審工作的(三)、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內審工作質質量將起到促進作用。量,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按照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要求對內總之,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校長審人員進行審計工作規范的培訓,制定一套統一的內審工作的具體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還會出現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在以後的操作指南,以此作為指導內審人員開展內審工作的依據。如審計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去總結、探索、完善。為了不斷完善中小學校長任期經流程、審計文書格式、審計案卷的歸集整理等方面,從而進一步提高濟責任審計,內審人員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審計工作的新理論,堅持審計工作的質量,防範審計風險。與時俱進,積極創新,要牢固樹立「服務經濟,服務教育」的新觀念,強(四)、內審部門應積極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評估活動,充分發揮化依法審計意識,學習教育審計工作中的先進經驗,探索和運用先進「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積極作用。考評活動不僅使內審部門在迎評的審計觀念、技術方法,不斷激發創新意識,營造創新氛圍,提高教育中促改促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內審工作的質量和效率。22城市建設2009年總第41期
㈥ 新常態下如何做好平台融資的實踐與思考
(一)結合平台定位,明確轉型發展方向
制定平台轉型發展戰略。融資平台要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客觀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立足當前實際,著眼未來發展,制定過渡時期的發展戰略,確定發展定位和使命願景,明確一定時期的發展方向。
繼續推進城市開發建設。一般來說,城市開發建設是各地平台的主業,也是核心競爭優勢。在轉型過渡期間,基於繼續獲得地方政府支持以及自身轉型需要,平台首先要繼續堅持城市開發建設的目標任務。一是繼續做好當地政府交辦的任務,取得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為轉型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在此期間,要培育形成可復制、模塊化的城市開發建設能力,為「走出去」參與市場化競爭奠定基礎。
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把資產運營管理作為重要任務之一,科學高效運營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國有資產,健全管理體系,拓寬經營思路,創新經營模式,不斷提升國有資產運營管理能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例如西城集團制定了2014-2018年五年發展戰略,戰略明確提出西城集團的發展定位為:以城市開發建設和資產運營管理為核心,培育發展優勢產業,建設有實力、可持續的現代企業集團。
(二)規范資本運作,嚴格防範債務風險
投資決策科學審慎。平台要建立集中管控、分級審批、預算管理、陽光公開的預算管理制度,嚴格實行預算管理;建立投資決策機制,在現有「三重一大」議事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平台實際對投資方向、投資數額限定等進行明確規定。
融資渠道多元合規。要建立多元化、結構化的融資渠道,多措並舉,確保資金安全和資金鏈安全。要把合規放在首位,建立專門的法務部門和監察審計部門,對各類融資進行內部審計;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定期不定期對融資運作進行外部審計。
政府債務安全可控。投融資平台要未雨綢繆,對未來一定階段的到期債務科學制定還款計劃,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同時,根據當地城市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債務情況,合理確定融資規模,及時報當地主管部門審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平台承擔的公益性項目或業務,要積極協調當地政府,明確資金來源。近幾年西城集團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積極推行了預算管理制度,在市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合理確定年度投融資規模,同時加強與銀行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重點進行了直接融資的有益探索,成功發行了企業債、中期票據、海外債等,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有力規避了各類金融風險。
(三)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構建經營「防火牆」。首先,進一步理順和政府的關系,在新的發展階段,要積極協調政府按照購買服務等合規程序操作;其次,要盡快解決投融資平台在當地與其他國有企業等之間的互保問題,逐步斬斷風險鏈條;最後,要合理確定平台內部的公司層階,避免管理失控,引發連鎖反應。
提升財務管控水平。投融資平台的本質即為投資融資,核心業務即為資本運作。財務管控水平總體要完成從「會計核算型」向「管理+服務+監督型」轉變,力爭建成「決策支持型」財務團隊,為平台各項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建立科學完善的資金結算中心,必要時可組建成立財務公司。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在投融資平台本部層面,以資本結構為基礎,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黨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所屬子公司經營例會、職工代表大會等決策機制和會議制度,同時健全監事會體系和紀檢工作體系,為平台發展築起堅固防線,全面提升投融資平台的決策水平和執行效率;在所屬子公司層面,以股權結構為基礎,通過人力資源統管、高管人員派出、財務委派、定期審計、組織架構審核、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加強所屬企業管控,有效行使出資人權利,維護平台合法權益。例如濟南西城集團結合自身實際,實行了以黨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以及子公司例會為主體的決策治理體系。黨委會決策由誰干,董事會決策干什麼,總經理辦公會和子公司例會作為執行層確定怎麼干。
(四)強化資產整合,奠定轉型發展基礎
加強與政府溝通協調。當前,平台公司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現有資產的確權劃轉,實現資產與資金的良性循環,必要時可通過資產證券化直接融資。
加強資產優化重組。各平台公司要明確專職單位將分散在各個板塊的資產進行集中管理和優化重組,提升整體運營效益。例如濟南西城集團成立了企業管理部和資產運營公司,企業管理部負責資產監管、完善確權手續,資產運營公司負責集團所有物業資產的運營管理。
提升資產經營收益。廣泛借鑒資產經營管理的先進經驗,創新經營思路,在確保出租收益穩定提升的同時,大力發展相關領域的主力公司,孵化新興產業,打造經營專業、模式多樣、效益突出的綜合性資產管理運營集團公司,努力在各自優勢行業形成自主性品牌。
(五)完善約束機制,激發隊伍整體活力
健全人力資源體系。要堅持「德為先,能為本」的用人理念,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幹部隊伍。平台的員工隊伍要實現由建設者向建設者和經營者兼具的總體轉型,形成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職位結構合理,核心骨幹隊伍穩定,後備人才梯隊充足的優勢人力資源;改變不適應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傳統行政人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用人機制,在薪酬、績效、培訓、招聘等人力資源模塊中構建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體系。
強化目標約束。在完成上級主管部門政府性考核指標的前提下,要根據平台公司的實際情況和市場化經營要求,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制定自身考核方案。要積極參考平台各業務板塊的市場化指標和佔用母公司資源情況,合理制定發展目標。例如濟南西城集團業務涵蓋金融投資、城市開發建設、資產運營、健康、文化和旅遊六大板塊,由於各業務板塊發展模式不一,西城集團主要參考各自板塊市場平均利潤率、各板塊佔用集團資金資源情況等確定的考核指標。
全面評價成效。結合平台公司機構設置,明確承擔考核任務的責任單位,嚴格按照考核方案進行業績評價。平台公司要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發放、幹部崗位調整等掛鉤,真正發揮考核激勵約束作用和導向作用,為平台轉型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六)增強市場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管理實現制度化。要注意搞好制度設計,重點要著眼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要根據投融資平台實際確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和層次,用制度來管人管事管錢管權,讓權力和決策在制度框架內陽光運作,以制度為抓手提昇平台管理水平。
業務流程實現規范化。投融資平台要根據自身的政府背景和市場化運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平台內部各項工作流程,明確職責許可權和任務分工,做到確保責權利的統一。
經營決策實現科學化。主要是決策要科學,科學決策關鍵要樹立科學的理念,明確科學的思路、制定科學的程序,要加強研究論證,加強民主協商。
(七)主動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政府支持
搶抓新型城鎮化機遇。目前,新型城鎮化及相關政策導向為城市的開發建設指明了目標方向,新型城鎮化不再單純追求規模與空間的擴張,要求平台要堅持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功能配套為著力點,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片區。
搶抓國企改革機遇。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的拉開,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引下,國企改革在產權層面、經營層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投融資平台應圍繞國企改革方向,拓寬合作思路,擴大自主經營權,利用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可考慮選擇與知名上市房地產開發公司、大型商業管理運營公司等業務關聯度高、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大企業集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逐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例如,在濟南西客站片區,西城集團先後與恆大集團、中建八局、上海綠地、山東高速等實力企業組建了合作公司,直接參與土地二級開發和城市建設。
搶抓推進PPP運作模式機遇。順應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面的形勢,將積極參與PPP和企業自身的轉型發展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從最初履行政府出資方職責、獲取股權收益向作為社會資本方投資運營區域開發項目的角色過渡和轉變。例如濟南西城集團正在推進的西部會展中心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是濟南市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已經納入濟南市首批PPP運作示範項目,同時也是濟南西城集團的首個PPP運作項目。目前濟南市政府已初步確定由濟南西城集團作為社會資本方負責投資運營。通過深入溝通交流,取得政府大力支持,深度參與PPP運作,將使西城集團進一步提高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水平。
綜上所述,近些年,各類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公司為城市開發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積累了不容忽視的風險和問題。在經濟新常態下,平台公司面臨中央監管措施不斷加強和自身債務不斷膨脹的雙重壓力,為保證健康可持續發展,更好的發揮積極作用,平台一方面要加強業務模式創新,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充分抓住市場機遇,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協調,轉變思路觀念,拓展外部市場,實現真正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