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城市創新投融資體質

城市創新投融資體質

發布時間:2022-04-26 20:46:08

『壹』 如何運用ppp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創新發展 資金來源如何解決心得

智慧城市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其涉及到城管、醫療、交通等眾多應用領域,智慧城市項目的投資金額大,工期長,不確定因素多,相應的風險也大,由公共部門或私人部門任何一方單獨承擔,都不利於項目的成功實施。因此,設計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讓建設和運維風險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間進行合理分擔,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常引進和應用PPP模式。基於創新的PPP模式,通過與其他行業優秀企業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打造智慧城市樣板工程,做大智慧城市蛋糕,推動智慧城市全方位、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政府部門、社會資本和公眾多方共贏。

一、PPP運營模式

PPP項目運作方式的選擇主要由項目類型、融資方式、改建擴建需求、收費定價機制和期滿處置等因素決定,如下圖所示:

當前,我國PPP項目較為常用的運作方式有:BOT、BOO、TOT和ROT。

二、現存問題

推廣PPP模式是創新投融資體制、拓寬投融資渠道、推動資本融合、實現政企「合作雙贏」的重要路徑,但在實踐中也遇到一些問題:

1.缺乏專門機構負責,鮮有成功案例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某些PPP項目因缺乏專門機構對其建設、運營和監管進行系統性、全面性指導,導致PPP模式在實際應用中雷聲大、雨點小,鮮有成功的案例。

2.工作質量層次不齊,建設質量打折

在前期工作中,設計者可能對於城市的戰略定位、相關政策、城市特色、資源條件、人口構成、產業等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未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整體性的頂層設計和可行性方案,導致各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千篇一律,無法達到智慧城市建設的前瞻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等要求。

3.數據開放程度不高,獲取難度大

大數據的基礎是政務數據,而政務數據需要將各機構獨立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經授權的項目公司雖有強大的技術能力能夠實現數據採集、處理、整合,但是若沒有相關政府部門負責協調,項目公司獲取數據難度較大。

4.安全問題突出,存在安全隱患

智慧城市的數據資源中,包含海量的用戶信息、政府的涉密及非涉密信息。若項目公司技術水平不夠、安全體系不健全,很有可能在數據的收集、存儲、管理與使用等方面出現問題,造成隱私泄露,甚至政務泄密。

三、思考與建議

為破解上述問題,編者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

1.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保障順利實施

一要成立運營服務監管中心。項目前期,由政府牽頭,投資方、實施機構及運營企業參與,成立智慧城市PPP運營服務監管中心,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監管,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二是支持技術單位積極介入。技術研發單位能為智慧城市PPP項目提供專業化服務,其將業務系統按照統一業務與技術標准整合、升級、研發,有利於實現智慧城市建設「三融五跨」大協同。

2.科學制定項目方案,做好前期工作

一要編制全局性基礎性的頂層設計。針對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從全局的視角出發,進行整體架構的設計。二要編制高水平高質量的項目實施方案。加強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把握好關鍵要素及其他因素,編制一份詳細、完備、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三要認真制定項目推進工作方案。項目實施機構結合項目特點、要求及有關政策規定,制訂推進路線圖,列出責任清單,進行掛圖作戰、定期考核督辦。

3.提高協調參與力度,提供行政支持

一要完善政務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建議成立一個具備較強技術能力的實施機構,明確信息資源管理的總體統籌責任,實現對數據資源交換進行統一管理。二要建立政務大數據政策法規。出台一系列與新階段適應的政策法規,以加快數據共享和智慧城市建設步伐。

4.建立安全管理體系,降低泄露隱患

一要嚴格執行國家信息安全制度。嚴格執行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分級保護制度和信息安全審查制度,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體系,完善的安全運行管理機制,保障智慧城市的正常運行。二要採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自主可控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在項目實施時,應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並兼容國產CPU/OS、資料庫裝機環境,為信息安全築牢防線。

金鵬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貳』 如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

在地方財政緊張、基建壓力大的背景下,投資城市基礎設施的錢從何而來,《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正式頒布。《意見》中明確提出,在政府投入基礎之上,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運營機
制改革,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有合理回報或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可
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在市場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
題的決定》中也提出,「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要求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
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
在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城市基礎建設的道路上,一些外地城市已經走得很遠。北京市發改委近期表示,將引進社會資本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城市道路、
綜合交通樞紐、污水處理、固廢處置和鎮域供熱等 6個領域成為試點,擬推出126個項目,引進社會資本
1300億元。武漢市也出台了《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鼓勵民資參與公路、橋梁、隧道、
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建設。民間資本具有逐利的本性,所以如何使用好這些資本特別重要。

『叄』 創新企業投融資模式是什麼

1、保險資金融資
保險資金泛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准備金。合理引導保險資金的流向版,確保保險資金充權分、合理、安全的進入金融市場,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融資源泉。按照有關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銀行存款;買賣債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以及投資不動產等。
2、金融衍生品業務
金融衍生品是從基礎的金融工具衍生發展出來的新的金融產品,其價值由基礎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而決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現貨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包括期權、掉期和互換等。對於企業而言,與等遠期商品合約燙平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一樣,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資成本波動的作用,是鎖定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工具。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一定不能抱有投機盈利心理,企業應從平衡融資成本,避免利率變動風險角度出發,將其作為融資業務的輔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緊密相關。如果說供應鏈管理是對核心企業角度而言的、針對其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那麼供應鏈融資則是由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合作,對供應鏈各個節點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

『肆』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伍』 經營城市的可用資源

經營城市理念與城市新規劃建設——以濟南為例

一、經營城市的概念及意義
1.經營城市理念的由來與演進
經營城市這一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城市管理者首先提出的。當時,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沖擊下,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於在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城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不能適應後工業時代的發展需要,加之當時西方發達國家城市水平進一步提高,因此城市發展與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日趨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管理者提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要尊重價值規律,要從基本經濟規律出發,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整合城市資源。要把城市資源作為資本,按照市場規劃運作,實現多元化融資,產業化經營。在城市的建設和管理上,推行「企業家化治理城市模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西方一些國家城市管理者又進一步提出了「經營城市」的概念,使經營城市作為城市發展中的一個嶄新理念,並且已被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所接受,而且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以及不斷提高城市自身品位的實際需要,這一理念還在進一步深化,並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在我國,經營城市的概念是在2000年全國中等城市經濟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來的,會上專家指出,經營城市就是運用經濟手段,對構成城市資本(如土地)和人力作用資本(如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及其相關的延伸資本(如廣場、街道的冠名權)等進行集聚、重組和運營,從中獲得收益,再將這筆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設的新項目中去,走「以城建城」,「以城養城」的市場化新路。這一觀點雖然比較簡單,但已形成了我國經營城市理論的雛形。
隨著「經營城市」理論的發展,以及政府經營城市的實踐,經營城市已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以城建城,以城養城」,而是進一步把經營城市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的「經營城市」可等同於「城市經營」,是廣義「城市管理」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在現有城市存量的基礎上,從經營的角度使城市基礎設施發揮更大的功效,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使常規資源得到最佳配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營城市概念應是廣義的「經營城市」。它是不同於城市經營的一種比城市發展對策甚至城市發展戰略更高的城市發展思路,是廣義的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主旨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市場化運作,綜合運用城市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和其他經濟要素,盤活城市資源,並通過高效的城市管理,從整體上運用城市經濟,實現資源配置在容量、結構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促進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種經營城市的理念有四個特點:第一,經營所需的資源是泛資源的概念,即把整個城市看作資源。第二,樹立人本思想。要通過城市居民的主動參與來搞好城市的發展。第三,市場機制。要靠市場來解決問題,不能再依靠過去的計劃經濟模式。第四,依靠社會化運作。要充分發揮企業等中介組織的作用,使其參與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公益事業中去。
經營城市也就是經營城市的公共資產(即政府性資產),它不是單純地解決城市化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城市資源的經營,正確行使職能,創新觀念和運作機制,提升城市的綜合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社會進步,即經營城市思想的實踐核心在於實現城市文明進步。只有立足於這一高度,城市資源經營和城市化發展才能創新突破。
2.經營城市理念對城市政府管理者的意義
(1)經營城市理念是城市政府管理者進一步明晰職責,提高職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由過去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政府職責日趨明晰,職能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政府逐步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從直接干預經濟轉向間接調控管理。按照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由於市場經濟存在著缺陷和失靈,市場無力解決公共產品的有效問題,只有政府才能擔當起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任務,並在資源配置、實現公平和穩定經濟等方面實施干預,發揮作用。
我國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臻完善的今天,大部分公共資產仍按計劃模式管理,由政府實施統管、統包、統攬。而這種政府直接包攬和管理的方式,正是造成當前公共資產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所在。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資產雖然被逐步推向社會,但這未能發揮出公共資產的最佳效益。因此,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一方面,政府面臨著進一步明確和認定職責,不斷創新觀念,轉變職能,正確行使職權,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負位」問題。另一方面,公共資產管理和調控也面臨著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對公共產品要做好按性質分類,該推向市場,就一定交給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對有的公共產品則要盡快退出競爭性領域,實現社會化管理。政府的職責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劃,適時調整對公共資產的管理和調控,並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達到公平合理;通過高效使用公共資產,充分發揮其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
(2)經營城市理念是實現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需要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存在市場失靈和缺陷,需要政府的有效干預,擔當起實現公平和效率的角色,對社會資源進行公平、合理的配置。社會公共資產不論來源渠道有何不同,都不影響其性質,它們都是政府的資產,政府擁有對公共資產的處置權和支配權。政府可以通過合理高速和公平配置,使所有公民都有權利公平自由地分享這些公共資產,使這些公共資產發揮出最佳的社會效益。這也是政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3)經營城市理念是城市政府管理者激活公共資產的出發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政府將面臨著伴隨來自人口增長、社會保障、有效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不足,而財力不足將是各級政府面臨的最大困難,解決這一難題的主要思路是盤活公共資產存量,實現城市資本的自我積累、自我滾動、自我增值。
第一,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資本和地域空間獲取利益,增加積累,推進城市建設。
從城市建設的角度看,經營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土地的資本和地域空間。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政府對城市公共資產只講投入、不講產出,只講建設、不講經營,從而造成建設越多,包袱越大的現象。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用市場經濟的眼光重新認識城市,即城市是區域經濟的聚焦地和社會投資的復合體,不僅是經濟實體,而且是資本實體。因此,完全可以用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對構成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載體的自然生成資本(如土地、地下礦產等)、人力作用資本(如路、橋)及相關的延伸資本(如路、橋、車站、廣場等冠名權),以及城市其他無形資本(如政府政策,歷史文化,城市風光)等進行聚集、重組和運營,把長期以來的城市不變資本轉化為可變資本,最大限度地盤活存量,建立一條「以城建城」、「以城養城」的城市建設市場化軌道,從而實現城市資本的自我積累,自我增值。
第二,開拓城市建設資金的融資渠道。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大多都是政府包攬包辦,投資單一。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的要求,城市綜合質量必須提升。因此,城市建設所需資金也就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政府運用經營城市理念,變單一的政府投資方式為多元投資,變政府獨家建設為政府與民間共同建設,把城市建設從原來的簡單再生產過程轉化為城市資產經營過程,從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過程轉化為既有投入又有產出的過程,從而實現政府運轉和經營資產的良性循環。

二、「經營城市」是濟南市實現城市建設新規劃的主要路徑
1.城市建設新規劃的特點
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其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是歷屆省委、省府和濟南市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央駐濟單位、駐濟部隊領導十分關心、重視的大事。1997年6月山東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做出了「濟南五年大變樣」的重大決策,拉開了加快省會建設的序幕。
2003年上半年,山東省委批准了濟南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新一輪城市規劃建設方案。這一方案提出「本屆政府五年投資1360億元,以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為重點,實施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到2020年,城市人口400萬,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把濟南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擺在濟南市委、市政府面前首位的就是融資問題。從濟南市近三年的GDP和財政收入看,2000年的GDP為952.2億元,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49.05億元,2001年GDP為1066.2億元,預算內地方財政收59.6億元,2002年GDP為1200億元,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66.25億元。這種GDP總量和財政收入狀況,要在五年內投資1360億元,用於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甚至更高的目標,僅靠政府自身投資來完成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採用什麼樣的融資方式,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是濟南市委、市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經營城市理念恰好為改變政府包辦城市建設,解決建設資金短缺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將經營城市理念與濟南市城市建設新規劃聯系在一起,使濟南市的城市管理者有可能為未來的城市建設開創新的局面。
2.城市經營理念有可能使城市管理者突破已明顯落伍的城市建設管理和運作方式的禁錮
濟南市沿用已久的城市建設管理和運作方式已明顯落後於時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缺乏經營思想,沒有把城市公共資產作為經營性資產來看待
沿用已久的城市建設管理和運作方式使政府管理者在城市建設上,沒有把城市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作為一種資產來看待,只重視投入,不重視無產出。如濟南市經七路等道路拓寬工程,建設中道路兩側由政府出資拆遷出的土地,沒有作為一種資產來經營,而是無償劃撥給一些單位,這些單位成了受益者,政府卻沒有得益,可謂「捧著金飯碗沒飯吃」。這樣,城市建設的資金只能來源於有限的財政資金,市政公用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又得不到有償利用,因而城市公共資產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滾動發展。
(2)投資主體和運作方式比較單一和僵化
與全國大多數城市一樣,濟南市城市建設的投融資主要還是靠單一的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投資,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等稅費收入和城建系統的預算外收入,以及有限的地方財政補貼,這些來源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獨家經營」、「壟斷」的局面還沒有打破。目前,除引進外資進行房地產開發外,大部分城市建設項目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政府投資,由公用事業、城建、園林等政府部分負責組織、施工和建設,並由建設部門管理,這種自己建設,自己管理的「獨家經營」機制,往往造成高成本、低效率、低質量,且易滋生腐敗,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如濟南一主要幹道建設,從施工建設開始各大報紙都宣傳其投資大、水平高、質量優,十年內不用維修。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此路從建成後就沒有停止過維修,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3)城市建設中的現有的管理模式、觀念、法規框架已不能適應城市新發展的需要
第一,政府從企業所能經營的所有領域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多元化經營的路還很長。就城市供熱、燃氣供應、有線電視等來說,多年來一直由政府壟斷,其管線建設資金中就包含了市民和企業交納的建設稅金,同時這些政府部門又收取費用創造「利潤」,但服務質量卻低下,還要向市民和企業徵收管網建設費、開戶費等,就如同過去電信公司收取「座機費」一樣,雖不合理,但百姓、企業也無處申訴。這些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的做法,早已不適應現代城市建設的發展的要求,如果不打破,市政公用事業就難以健康發展,百姓就難得到優質的服務,企業的成本就會居高不下。
第二,政府還不能直接利用中心城市的資源,依然延用由區、縣、鎮層層管理的模式,這正是委託代理成本過高的弊病之源。
第三,城市主要資源還不能做到集中經營,配置效率不高。如現在政府的預算外資金基本上還分散在每個部門,特別是有權收費的部門,集中的預算外資金數量大、福利補貼多,造成資源的浪費。
第四,經營城市的體制創新上還不能適應城市新發展的需要。因此,不徹底打破條塊分割、壟斷經營、冗員過多、以費養人等傳統的管理方式,難以建立起高效、有活力的城市管理體制。
3.經營城市理念有可能充分利用和發揮隸屬於政府的城市開發單位為城市新發展積聚資金的積極性
濟南市同全國其他省會城市一樣,市、區兩級都有自己的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單位,這些事業單位都是計劃經濟時代建立起來的,從事城市的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由於這些單位技術力量雄厚,有政府的支持,因此在每個城市的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濟南市房地產開發總公司,1975年成立,二十多年來,為濟南市建設住宅500多萬平方米,建設主要幹道二十多公里,無償為政府提供城市建設等資金十幾億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單位由於內部體制創新不夠、沒有實行企業化運作和缺乏指導,加之政府近年來給予外來開發企業的優惠政府越來越多,從而使這些單位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政府也失去了一個有效增加稅收和融資的渠道。如香港新世紀有限公司、香港舜興置業有限公司、濟南陽光置業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成立濟南新世界陽光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美元,聯合開發了「陽光花園」。由於項目得到濟南市政府的政策扶持,啟動順利,被列為建設部首批「國家康居示範小區」。這一方面說明濟南市政府非常重視引進外資,扶持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發展濟南經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政府忽視了注冊資本高出新世紀陽光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幾倍,技術力量雄厚,隸屬於政府自己的開發建設單位,出現了「捧著金飯碗,到處找飯吃」,又增加城市建設成本、減少政府利潤的現象。

三、用經營城市的理念促進濟南市城市建設新規劃的實現
1.用經營城市理念激活土地資產經營
土地是經營城市的關鍵因素,城市政府高度壟斷經營城市的公共資產,特別是對一級土地市場實行高度壟斷,是經營城市的前提和核心,離開了這個前提,經營城市便無從談起。濟南市按新的城市規劃建設中,只有以土地資產為依託,通過有效的經營方式獲得大量的建設資金,才能保證新規劃的實施。
(1)國有土地有償使用
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除法律法規允許劃撥提供用地外,其他建設用地一律實行有償使用,其中經營性房地產用地,一律以招標拍賣或掛牌交易等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這是籌措資金的最有效形式。同時,要嚴格控制協議出讓土地,加強對土地招投標拍賣的監督工作,協調好土地資產運營中的各種關系,特別是要規范土地出讓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防止出現國有資產的流失。
在這方面我國很多城市已經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截止2001年底全國累計收取土地出讓金5000億元,僅2001年一年,全國招標拍賣土地6809公頃,價格達492億元。山東省東營市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土地資產收益2.6億元,顯化、盤活土地資產1.36億元;泰安市2003年3月開發建設東岳大街西路,通過道路兩側土地的經營,不僅獲得基礎建設投資12億元,還得到3.8億元的利潤。福州市到2001年11月底,通過招標拍賣,收取土地出讓金6.86億元。經營城市較早的大連市,1993年到1997年的七年間,通過經營土地獲得268億元的收入。
(2)推行和完善政府土地收購儲備制度
在實施過程中,要繼續堅持推行和完善政府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加強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通過收購、收回或置換方式,將土地集中儲備,開發整理,實行不飽和供應,有效控制出讓土地總量,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特別是在新城區規劃范圍內的一切可經營土地,力爭做到由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按法定程序統一運作。
(3)建立土地供應公示制度
在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好土地供應公示制度,合理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引導投資需求,提高供地透明度。要根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市場供應計劃,經權威部門批准後,作為供地信息向社會公布並組織實施,避免發生土地供應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生。
(4)加強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價值,完善土地市場
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城鎮土地轉讓、出租和抵押的管理工作,建立土地有形市場,完善市場功能,建立健全土地交易規則,引導土地交易雙方依法交易,保證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要通過信用擔保、風險投資、抵押貸款和發行債券等融資手段,提高土地的開發能力,加強土地前期開發,提高土地價值。
創新土地的經營機制,利用政府原有的房地產開發單位,從事地產經營活動,調控城市規劃區內的一級市場,放開城市土地的二級市場,收購特困企業,預征道路延伸、舊城改造、重大工程周邊用地,加工成熟進入土地市場,從而更好地適應土地市場化運作需要。
2.加快濟南城市投融資體制和公用事業價格體制的創新
城市投融資體制和公用事業價格體制創新,是做好經營城市的關鍵環節,這兩項工作不創新,經營城市將成為空話。
(1)充分發揮國有房地產開發單位的優勢
在投融資創新上,要重視和充分發揮政府原有的房地產開發單位在技術上、資金上的優勢,利用他們的城市建設投資主體的法人地位和已經建立起的企業化運作模式,賦予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政府經營城市投融資主體和企業法人實體,努力為政府創稅、投資、融資、建設城市。
如1997年起,廣西梧州市政府在新城區建設中就注意發揮隸屬於市政府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作用,在土地出讓、城市配套費收取等方面給予優惠,使該公司分別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無償建設了辦公大樓,不用政府一分錢,並按政府的統一規劃在一片丘嶺荒地上建設了30多萬平方米的高標准住宅小區。既改善了百姓的住房條件和城市環境,又為政府創造了巨大利潤和稅收,有力地促進了梧州的城市建設。1998年,這個公司還利用雄厚的資金,兼並了瀕臨破產的、亞洲最大的梧州市腸衣廠,使該廠當年就轉虧為盈,既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也創造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2)優化城市資源配置
對城市的國有存量資產進行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歸集和盤活現有土地、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等有形資產存量及其附著於城市的無形資產存量,促進城市建設資產的滾動增值。
(3)吸納各種資金投入城市建設
採取靈活政策和措施,進一步鼓勵外商、民營企業和閑散的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或BOT(建設—交還—租賃經營)、BTO(建設——經營——交還)、BOO(建設——經營——享有)等方式吸納資金,投資經營城建項目。
(4)建設以成本與合理利潤相結合的價格形成機制
目前城市建設的稅費標准及產品服務價格,大多不能反映市場的成本,更不隨市場成本的變化而變化。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不能反映成本的應予補貼,不能及時變化的靠調節基金補平。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補貼、調節基金往往是杯水車薪,最終形成差距而轉嫁形成國有企業虧損及城市建設資產的損耗。所以在市政公用事業價格體制創新上,要按照成本與合理利潤相結合的原則,合理調整和確定城市公用事業的產品基準價,使公用事業由福利服務型轉變為經營服務型。
價格管理機制既要適應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需要,又要考慮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對推向市場動作的城市公用事業項目,應合理確定回報率;對純公益性的公用行業,其中,經營成本和回報率要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由政府財政全額撥付;對主要服務於社會的公用行業,當價格低於基準價時,其差額部分由政府財政補貼,確保經營企業獲取合理利潤;對於服務於生產的營業性市政公用行業,應合理計價,實行企業自行自支、自負盈虧,強化動態管理,監督運營。城市公用事業的價格和服務質量實行統一管制和監督,價格管理權要適度下放給縣(區)政府,簡化審批程序。
3.實現城市基礎管理社區化,促進經營城市機制進一步完善
從直觀上看,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政府要實行高效有序的管理,必須通過「以塊為主分的管理」來調動和發揮各城區、街道、居委會的作用。從更深層次上看,「社區化」是城市政府適應市場化改革,形成經營城市機制的基礎性環節。隨著市民逐步由單位成員變成社區成員,城市的動力源從政府轉移到民間,城市基礎管理模式也必須相應的轉變,從而促進城市政府從「不該管的日常瑣碎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經營城市,推進城市的全面建設和發展。
濟南市的社區組織採取的組織結構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制定的,由區、街、居三級組織構成。近年來,由於城市發展和社會轉型的要求,社區組織體系暴露出許多不足。單位體制與社會體制並存,條塊分割和社區立法的滯後,使社區許可權已不適應現代城市管理的需要;區政府向辦事處轉移管理任務,但許可權沒有隨之轉移,導致社區職責大權力小等。這些問題導致了「理論社區」與「實際社區」相脫節,直接影響了社區作用的發揮,也直接阻礙了政府從瑣事中解脫出來,不能有效地去做經營城市這一大事。
從濟南城市建設新規劃的功能和濟南城市的未來發展,以及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看,要以街道、居委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為突破口,通過推進城市基礎社會結構的重組來實現社區建設管理的整體突破和創新。一要推進街道規模調整和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二級政府(市、區)、三級管理(市、區、街)、四級落實(市、區、街、居)」的管理模式。二要給辦事處充分的綜合管理、協調權力。三要按政企、政事、政社分開的原則,將政府和辦事處承擔的社會服務性、經營性的事項,分別劃歸社會中間組織(專業服務機構、資產經營機構)來管理,使社區服務、經營向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發展,實現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例如,美國鎮一級社區負責的道路維修、綠化、路燈、給排水、選舉、人口統計等事務,都是由社區選擇的社會中間組織來承擔,社區主要承擔協調工作。由此強化政府在街道層面的行政管理職能。四要按市場經濟規則取消與政府無關的指標。如產值、利稅、出口、項目等,保證辦事處真正做自己的事,到位不越位。五是建立與市場經濟和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社區建設投入機構,建立市、區兩級社區建設專項基金,大力開發社區資源,積極鼓勵和吸收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如,可將辦事處原有的資產交由辦事處通過招標方式選定的資產管理機構運作,利用好這些資源,使資產不斷滾動、增值,並使利潤用於社區新的建設。
4.處理好與農民的關系
處理好與農民關系問題,保證濟南城市新規劃建設實施和社會穩定,首先要對徵用農民土地補償政策進行改革、創新。
多年來我們國家徵用農民土地,多採用極低的補償價格,與當前市場經濟規則極不適應。據統計,改革開放20多年來,僅征地一項就從農民那裡集中了超過2萬億元的資金。現在我國經濟發達的東部省區的農民已普遍對過去那種征地補償方式不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因此,要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徵用制度的改革,應探索建立健全濟南市城市周邊規劃區內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有償使用和合理流轉機制,鼓勵離鄉進城農民將原有承包的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既可作為進城定居和創業的啟動金,又利於統一規劃建設。如,可以尊重農民權利,允許農民帶地折股進城開發,允許農民以土地與房地產商聯手經營房地產等。這樣做,更加有利於解決好「三農」問題,推動濟南新城市規劃建設,實現「城市人口400萬,建成城區面積400平方公里」的目標。
其次,要做好被徵用土地農民進城後的管理,保證社會穩定,使之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濟南市和全國其他城市一樣,進入城市的農民在適應城市生活方面完全處於一種放任自流狀態,沒有一個部門在技術培訓、就業指導等方面為農民提供幫助。我們要把這項表面看來是城市政府額外負擔的工作,作為城市化發展和經營城市的重要工作,納入到政府職能落實之中,這既有利於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質,又對城市的穩定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有利於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濟南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目標的實現。
5.注重培養和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在經營城市中的作用
注重培養和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在經營城市中的作用,提高城市政府的工作效率,避免和減少城市新規劃建設中腐敗現象的發生,降低成本,保證質量。
發達的社會中介組織可以完成許多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在美國,社會中介組織就非常發達,它們承擔了大量在我國需要由城市政府來做的事情。如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各種商會和行業協會、各類咨詢和服務組織、房地產評估機構等等,門類齊全,服務周到,且政府也有意識地通過資格論證,把權力放到民間,用民間的力量來實現政府的管理作用。這樣做不僅方便了群眾,而且大大減少了政府工作人員和財政支出,提高了政府效率。
在我國,城市中介組織多數仍是依附於政府的附屬機構,甚至成為政府安排富餘人員的出路。雖然有一部分中介組織已經與政府脫鉤,但仍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導致在中介組織使用上缺乏有序競爭。這就要求城市政府,一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為他們創造適合發展的環境,在使用上搭建公平公正、充分競爭的平台。二要指導中介組織,盡快實現自主經營,行業自律。從而推進經營城市機制的完善。

『陸』 淺談如何做好城市綜合體的建設與開發

近年來,為切實把城市建設作為一個產業來經營,努力達到經濟活動高效化,基礎設施高能化,生態環境優質化,信息高度靈通化,人口密度合理化。我認為做好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首先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意合理發揮社會資金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調動和利用民間資金和外資。 其次是實行投資、建設和管理分離的體制,構建投融資平台。一方面政府授權對城市存量資產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以公司的存量資產為依託,代表政府作為城市建設投資融資主體,採取直接或間接等手段,進行項目融資。 另外是加快重點項目的建設。加快以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交通、解決居民生活用水、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和節約能源的項目的建設。 二、打造城市品牌,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和競爭力 為了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競爭力,以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彰顯城市特點為主要內容,強化城鎮管理。(一)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系統齊抓共管的格局。(二)積極開展創造城市的良好人居環境工作。加大城市文明程度、社會秩序、環境質量和良好形象等「軟環境」方面的管理力度,塑造城市文明形象。(三)把城鎮建設的各項管理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加大對違規建築、違法佔用等違章行為的整治,不斷提高執法效率和管理水平,確保城市規劃的全面實施、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從而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和知名度。 三、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真研究解決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一)解決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採取多種手段,防止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增加;(二)妥善解決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問題。合理安排拆遷規劃,實行拆遷計劃管理,規范房屋拆遷管理行政行為,完善拆遷安置資金的監管、拆遷裁決前的聽證等拆遷配套政策。特別要妥善解決低收入的住房困難戶房屋拆遷後最後要加快農民新村建設步伐,把農民新村建設和農房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根據各地不同的地域特點和傳統風格,使農民新村成為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農民住房寬敞,功能齊全,自然環境和衛生條件好,社會秩序文明的農民新村。 因此在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要針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統籌城鄉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從而開創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新局面。

『柒』 淺談如何進一步發揮政府城建平台投融資功能

這些服務於地方政府這幾年全國各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量日益加大,並且有一城市建設投融資的平台,為各地城市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完成了種互相攀比、愈演愈烈之勢。各地政府結合未來的「十一五」規劃,均大量的融資,對各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提升本地城市形象等方提出了大強度的城市建設投資計劃,繪制的城市建設藍圖也非常宏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偉,因此,對各地城建平台而言,未來的融資壓力可想而知。我們相信,與此同時,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變化,這各地城建投融資平台都在想方設法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尋些平台積極創新融資方式、勇於探索融資渠道、大膽進行市場化的改找融資突破口,但是如果不能在城投公司的定位和運作,在城建平台革實踐,創造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可借鑒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投融資機制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面對未來更加繁重的融資任務,的先進經驗。像通過土地出讓和運作籌資方式;市政公用項目如公將難以完成,而要擔負起政府下達的融資目標將成為一句空話。交、燃氣、污水、自來水、垃圾處理等的BOT、TOT以及產權和股權轉4、國資經營和管理的壓力增大讓融資;此外還有城建資產的資產證券化(ABS)融資方式等,都在全各城建平台作為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和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平國范圍內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台,不僅承擔代替地方政府融資的責任,還承擔著龐大的城建國有資然則,作為跟隨和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產物,面對當前政府城建產在市場競爭中保值、增值的經營管理壓力。這也對城建平台的經營投融資平台的運作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何進一步發揮城建平管理水平和投融資運作能力提出了挑戰,也將對各地城建國有資產台投融資功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可持續經營和良性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一、困擾城建平台發揮投融資功能的幾個問題二、影響城建平台投融資功能發揮的內在問題據我們調查了解,目前政府城建投融資平台的運作主要存在以以上這些矛盾和困難的出現,我們認為全國各地的政府投融資下幾方面困擾:平台或多或少存在。它表現的是作為具有政府和企業雙重性質的、國1、資產負債率偏高有資產經營管理平台和投融資平台,客觀上存在著在公司定位、管理據調查,目前絕大部分政府城建平台的資產負債率都在70%以體制、運作方式、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先天不上,這種資產負債結構,一方面使這些企業承擔了較高的財務費用,足。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還沒有徹底到位,有效的政府投融資體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他們為政府項目所進行的進一步融資,同時企業制和國有資產運行管理機制尚未形成,因此,這些矛盾和困難需要在在推動多元化的融資創新方面也難以發揮作用。更長的時間內、更深的層次上不斷完善和解決。2、財務風險較大三、城建平台進一步發揮投融資功能的幾點建議由於所有的政府城建平台都承擔了大量的政府公益性的建設項對此,我們對在目前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好各地城建平台的目,往往投資量大、效益產出慢。因此這些企業的資金運行經常是捉投融資功能,提出如下建議:襟見肘,基本處於「借新債還老債」的狀態下。1、在完善投融資體制方面,要領導重視,健全組織這些城建平台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資金流轉風險、要在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上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就應當立足於償債風險和有效資產不斷縮水的風險上。只是反映出的情況有所不政府這個層面,要打破行業界限、部門界限,拋棄小團體的利益,共同同。(1)資金流轉風險,它基本出現在那些沒有穩定的利潤來源、高投做好城市建設這個大文章,實現城建融資渠道上的開拓創新。政府應資、高負債、低投資回報的情況下,受企業資產質量和運營效率影響當象重視國有企業改革那樣,重視城建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和城建平較大。(2)償債風險,主要是由於負債結構的影響,導致按期償還銀行台的資本運作。本息出現困難,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且受金融貨幣政策的剛性制我們建議,各地可以成立一個象各地改革辦那樣的、超脫於政府約和影響非常大,尤其是資金供給不足,負責結構不合理的企業。(3)部門的市一級的聯席機構,負責領導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對政府重有效資產不斷縮水的風險,是指企業當每年的資金收入不夠償還銀大項目的投資和融資進行協調和推進,並負責投融資創新工作,以提行利息情況下,不斷用平台的有效資產填補缺口,導致企業的有效資高整個地區的城市資產和城市資源的運作效率。產不斷縮水的情況。2、在資源利用方面,要統籌規劃,集中利用的那部分責任,對被審計對象來說只是間接責任。度。積極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評估活動,對全面提升內審工作的(三)、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內審工作質質量將起到促進作用。量,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按照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要求對內總之,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校長審人員進行審計工作規范的培訓,制定一套統一的內審工作的具體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還會出現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在以後的操作指南,以此作為指導內審人員開展內審工作的依據。如審計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去總結、探索、完善。為了不斷完善中小學校長任期經流程、審計文書格式、審計案卷的歸集整理等方面,從而進一步提高濟責任審計,內審人員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審計工作的新理論,堅持審計工作的質量,防範審計風險。與時俱進,積極創新,要牢固樹立「服務經濟,服務教育」的新觀念,強(四)、內審部門應積極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評估活動,充分發揮化依法審計意識,學習教育審計工作中的先進經驗,探索和運用先進「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積極作用。考評活動不僅使內審部門在迎評的審計觀念、技術方法,不斷激發創新意識,營造創新氛圍,提高教育中促改促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內審工作的質量和效率。22城市建設2009年總第41期

『捌』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融資渠道有哪些

雖然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總體而言,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的這些問題仍然存在,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具體來說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進行體制創新,積極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產業走向市場
1.政企分開,消除行政壟斷。首先,盡快分離存在於某些國有企業中的行政性職能,比如行業規劃、結構調整、整頓市場秩序及技術監督等,將其移交給政府部門或中介機構;其次,使國有企業通過引進國內民間資本或外資,實現產權多元化,將國有獨資的特殊經濟組織改造成為公平競爭的企業法人。
2.健全市場准入制度,在非自然壟斷業務領域允許多種類型的企業進入。分離城市基礎設施的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對二者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對自然壟斷業務,實行專營權授予制,並實行第三方准入及對服務價格實行嚴格監管;對非自然壟斷業務,要盡可能地放開市場准入,允許一切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進入,並通過實施公平的市場准入條件,使新進入的企業可以與原有企業開展競爭。政府可以通過對企業提供經濟利益補償、給予適當特許權利、控制關鍵服務的價格審核權及取消經營資格等手段,加強政府在維護社會公眾權益方面的能力。
3.建立合理的服務價格機制,使投資者能夠取得應有的回報。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價格制定的原則是:①受益付費原則,即誰受益誰付費;②補償成本原則,即使企業運營的合理成本得到相應的補償;③分散決策原則,即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由當地自主決策;④循序漸進原則,即結合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分步實施;⑤統籌兼顧原則,即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利益。對自然壟斷業務,應建立有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參加的價格協調機制,制定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對非自然壟斷業務,逐步放開其價格,由市場決定價格。此外,還要理順價格關系,完善價格體系。
二、開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其他資金來源
1.推行城市土地儲備制度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是一種使土地資源由低效利用轉為高效利用的管理制度。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土地使用存在著無償調撥、無限期佔用及無流動性等問題,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全面推行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則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發揮城市土地資源的作用。
2.發行市政債券
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防止地方政府出現債務危機,中央政府不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致使這種有效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的投融資方式不能發揮作用。發行市政債券具有一定的優勢,除能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外,還能體現出一定的社會公平性。因為城市基礎設施一般建設周期較長,如果僅僅依靠稅收,那麼全部負擔只能由這一時期的納稅人承受,而採取舉債並使債務在受益期分攤的做法,可將負擔分散到受益的後幾代人之中。
3.利用各類貸款
在我國現階段,可以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貸款種類很多,比如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及外國政府貸款等。政策性銀行貸款和商業銀行貸款是將國內過剩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重要手段,其對城市基礎設施的資金供給金額非常龐大,其支持力度遠遠超過財政,為城市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
4.引入民間資本
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引入民間資本的途徑很多,比如發行股票、特許權經營、經營權轉讓、資產證券化和公私合作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引入民間資本,不僅可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效率。民間資本由於產權相對清晰,且承擔投資風險,其建設效率應當高於政府資本。同時,民間資本帶來了競爭機制,打破了國有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可以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經營效率。

『玖』 建立規范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由什麼部門牽頭做

在地方財政緊張、基建壓力大的背景下,城市基礎設施的錢從何而來,《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正式頒布。《意見》中明確提出,在投入基礎之上,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運營機
制改革,通過「特許經營、補助、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和運營有合理回報或一定回收能力的可
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在市場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對各類主體同等對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
題的決定》中也提出,「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要求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
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運營。
在吸引民間資本城市基礎建設的道路上,一些外地城市已經走得很遠。北京市發改委近期表示,將引進社會資本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城市道路、
綜合交通樞紐、污水處理、固廢處置和鎮域供熱等 6個領域成為試點,擬推出126個項目,引進社會資本
1300億元。武漢市也出台了《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鼓勵民資參與公路、橋梁、隧道、
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建設。民間資本具有逐利的本性,所以如何使用好這些資本特別重要。

『拾』 如何有序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相關工作做交流發言

一、充分認識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重要意義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通常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並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當前,我國正在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城鎮化是現代化的要求,也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立足國內實踐,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國家確定的重大經濟改革任務,對於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政府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向社會資本開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可以拓寬城鎮化建設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有利於整合社會資源,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拓展企業發展空間,提升經濟增長動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二)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體制機制變革。規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能夠將政府的發展規劃、市場監管、公共服務職能,與社會資本的管理效率、技術創新動力有機結合,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過度參與,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與質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要求平等參與、公開透明,政府和社會資本按照合同辦事,有利於簡政放權,更好地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弘揚契約文化,體現現代國家治理理念。
(三)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編制完整體現政府資產負債狀況的綜合財務報告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質是政府購買服務,要求從以往單一年度的預算收支管理,逐步轉向強化中長期財政規劃,這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高度一致。
二、積極穩妥做好項目示範工作
當前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首先要做好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明確適用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類型、采購程序、融資管理、項目監管、績效評價等事宜。
(一)開展項目示範。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向本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大力宣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平等協商、風險分擔、互利共贏的原則,科學評估公共服務需求,探索運用規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新建或改造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財政部將統籌考慮項目成熟度、可示範程度等因素,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批以「使用者付費」為基礎的項目進行示範,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提煉、完善制度體系。
(二)確定示範項目范圍。適宜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具有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投資規模相對較大、需求長期穩定等特點。各級財政部門要重點關注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醫療和養老服務設施等,優先選擇收費定價機制透明、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
(三)加強示範項目指導。財政部將通過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庫為地方提供參考案例。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財政部將在項目論證、交易結構設計、采購和選擇合作夥伴、融資安排、合同管理、運營監管、績效評價等工作環節,為地方財政部門提供全方位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
(四)完善項目支持政策。財政部將積極研究利用現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渠道,對示範項目提供資本投入支持。同時,積極引入信譽好、有實力的運營商參與示範項目建設和運營。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為示範項目提供融資、保險等金融服務。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可以結合自身財力狀況,因地制宜地給予示範項目前期費用補貼、資本補助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在與社會資本協商確定項目財政支出責任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對各種形式的資金支持給予統籌,綜合考慮項目風險等因素合理確定資金支持方式和力度,切實考慮社會資本合理收益。
三、切實有效履行財政管理職能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從明確投入方式、選擇合作夥伴、確定運營補貼到提供公共服務,涉及預算管理、政府采購、政府性債務管理,以及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等財政職能。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對財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提高認識,勇於擔當,認真做好相關財政管理工作。
(一)著力提高財政管理能力。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建設周期長、涉及領域廣、復雜程度高,不同行業的技術標准和管理要求差異大,專業性強。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探索項目采購、預算管理、收費定價調整機制、績效評價等有效管理方式,規范項目運作,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同時,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按照「風險由最適宜的一方來承擔」的原則,合理分配項目風險,項目設計、建設、財務、運營維護等商業風險原則上由社會資本承擔,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風險等由政府承擔。
(二)認真做好項目評估論證。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有關政策法規要求,扎實做好項目前期論證工作。除傳統的項目評估論證外,還要積極借鑒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評價理念和方法,對擬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進行篩選,必要時可委託專業機構進行項目評估論證。評估論證時,要與傳統政府采購模式進行比較分析,確保從項目全生命周期看,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後能夠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或者降低項目成本。項目評估時,要綜合考慮公共服務需要、責任風險分擔、產出標准、關鍵績效指標、支付方式、融資方案和所需要的財政補貼等要素,平衡好項目財務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實現激勵相容。
(三)規范選擇項目合作夥伴。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依託政府采購信息平台,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采購環節的規范與監督管理。財政部將圍繞實現「物有所值」價值目標,探索創新適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采購的政府采購方式。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按照《政府采購法》及有關規定,依法選擇項目合作夥伴。要綜合評估項目合作夥伴的專業資質、技術能力、管理經驗和財務實力等因素,擇優選擇誠實守信、安全可靠的合作夥伴,並按照平等協商原則明確政府和項目公司間的權利與義務。可邀請有意願的金融機構及早進入項目磋商進程。
(四)細化完善項目合同文本。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協商訂立合同,重點關注項目的功能和績效要求、付款和調整機制、爭議解決程序、退出安排等關鍵環節,積極探索明確合同條款內容。財政部將在結合國際經驗、國內實踐的基礎上,制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和標准化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合同文本。在訂立具體合同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專業技術機構,因地制宜地研究完善合同條款,確保合同內容全面、規范、有效。
(五)完善項目財政補貼管理。對項目收入不能覆蓋成本和收益,但社會效益較好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可給予適當補貼。財政補貼要以項目運營績效評價結果為依據,綜合考慮產品或服務價格、建造成本、運營費用、實際收益率、財政中長期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從「補建設」向「補運營」逐步轉變,探索建立動態補貼機制,將財政補貼等支出分類納入同級政府預算,並在中長期財政規劃中予以統籌考慮。
(六)健全債務風險管理機制。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中長期財政規劃和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財政支出,對政府付費或提供財政補貼等支持的項目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在明確項目收益與風險分擔機制時,要綜合考慮政府風險轉移意向、支付方式和市場風險管理能力等要素,量力而行,減少政府不必要的財政負擔。省級財政部門要建立統一的項目名錄管理制度和財政補貼支出統計監測制度,按照政府性債務管理要求,指導下級財政部門合理確定補貼金額,依法嚴格控制政府或有債務,重點做好融資平台公司項目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轉型的風險控制工作,切實防範和控制財政風險。
(七)穩步開展項目績效評價。省級財政部門要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項目公共產品或服務質量和價格的監管,建立政府、服務使用者共同參與的綜合性評價體系,對項目的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運營管理、資金使用、公共服務質量、公眾滿意度等進行績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應依法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要根據評價結果,依據合同約定對價格或補貼等進行調整,激勵社會資本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四、加強組織和能力建設
(一)推動設立專門機構。省級財政部門要結合部門內部職能調整,積極研究設立專門機構,履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策制訂、項目儲備、業務指導、項目評估、信息管理、宣傳培訓等職責,強化組織保障。
(二)持續開展能力建設。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著力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實施能力建設,注重培育專業人才。同時,大力宣傳培訓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增進政府、社會和市場主體共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強化工作組織領導。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和工作目標要求。同時,要與有關部門建立高效、順暢的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順利實施。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及時報告財政部。
財政部
2014年9月23日

一、概念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PPP模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系,並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以其政府參與全過程經營的特點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PPP模式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項目需要私人參與部分或全部投資,並通過一定的合作機制與公共部門分 擔項目風險、共享項目收益。根據項目的實際收益情況,公共部門可能會向特許經營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許經營費或給予一定的補償,這就需要公共部門協調好私人部門的利潤和項目的公益性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因而特許經營類項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水平。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特許經營類項目能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節約整個項目的建設和經營成本,同時還能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項目的資產最終歸公共部門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權和所有權的移交過程,即合同結束後要求私人部門將項目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移交給公共部門)。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

狹義的的PPP泛指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而廣義的的PPP可以理解為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包含BOT、TOT、DBFO等多種模式。狹義的PPP更加強調合作過程中的風險分擔機制和項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則。

二、優點

在於將市場機制引進了基礎設施的投融資。不是所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都是可以商業 化的,應該說大多數基礎設施是不能商業化的。政府不能認為,通過市場機制運作基礎設施項目等於政府全部退出投資領域。在基礎設施市場化過程中,政府將不得不繼續向基礎設施投入一定的資金。對政府來說,在PPP項目中的投入要小於傳統方式的投入,兩者之間的差值是政府採用PPP方式的收益。

1、有利於轉換政府職能,減輕財政負擔。政府可以從繁重的事務中脫身出來,從過去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成一個監管的角色,從而保證質量,也可以在財政預算方面減輕政府壓力。

2、促進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利用私營部門來提供資產和服務能為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能,促進了投融資體制改革。同時,私營部門參與項目還能推動在項目設計、施工、設施管理過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辦事效率,傳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經驗。

3、政府部門和民間部門可以取長補短,發揮政府公共機構和民營機構各自的優勢,彌補對方身上的不足。雙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長期目標,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4、風險分配合理。與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項目初期就可以實現風險分配,同時由於政府分擔一部分風險,使風險分配更合理,減少了承建商與投資商風險,從而降低了融資難度,提高了項目融資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擔風險的同時也擁有一定的控制權。

5、應用范圍廣泛,該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業參與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組織機構的多種限制,可適用於城市供熱等各類市政公用事業及道路、鐵路、機場、醫院、學校等。

三、意義

PPP模式是一種能使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的公共產品提供方式,它突破了傳統的政府與私人部門的分工邊界,通過構建公共產品新產權關系,整合公私部門的各自優勢,來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緩解財政支出壓力,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在全面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的關鍵時期,從傳統政府包辦的公共服務模式向PPP模式轉變,不僅是簡單的、技術層面的「方式更新」,更是深層次的機制變革,對更好地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的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1、創新投融資模式,推動國家治理能力提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以往採用的「國家管理」相比,一字之差,反映的內涵和實質卻相差深遠。現代國家治理更加註重契約精神、市場觀念,更加註重公開參與、平等協商、績效評估和結果導向。運用PPP模式,其必要條件就是,政府和企業「按照合同辦事」、平等參與、公開透明,這恰恰是現代國家治理關注的重點。因此,大力推進PPP融資模式,以創新的方式籌集公共服務設施投入資金,並進行運營和管理,有利於提升國家的治理能力。

2、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我省「兩個率先」有著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城鎮化率從13.7%提高到了現在的64.1%,但作為東部的發達省份,我省的城鎮化進程還在加快,到2020年我省城鎮化率的目標為72%。推進城鎮化,滿足新進入城鎮居民的公共基礎服務設施需求,完善公共服務缺失和供給不足以及修繕老舊設施等,都存在巨量的融資需求。過去主要依賴財政、土地的投融資體制弊端已經顯現,且難以持續,亟需建立規范、透明的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PPP模式正是這樣一種「基於特許經營權」的投融資機制,抓住了有效解決城鎮化融資需求這一關鍵環節,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拓寬城鎮化融資渠道和企業的發展空間,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

3、提高公共資源效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PPP不僅僅是單純的融資方式,更是一種機制、一種制度設計,是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改革的催化劑。PPP機制的指向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明確提出的「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運用PPP模式,政府將部分公共設施的建設、運營職能轉移給了高效的私人或社會運營商,同時保留並完善監督、定價等公共部門的核心職能,不但可以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作用,推進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配置,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有助於破除行政壟斷,進一步簡政放權,使政府職能進一步轉向宏觀戰略、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方面,有助於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更好地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實現「1+1>2」的效果。

4、創新財政管理理念,適應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包括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規范合理的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PPP模式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強調政府與社會資本各盡所能,強調社會資本的深度參與,能夠有效減輕政府債務壓力,將一部分政府的負債轉化為社會和企業的負債,平滑年度間財政支出,又有助於我們創新財政管理理念,從以往單一年度的「預算收支管理」,逐步轉向強化中長期財政規劃和「資產負債管理」,符合現代財政制度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社會公平的要求和「一次承諾、分期兌現、定期調整」的預算管理方式,與現代財政制度的建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任務

當前,我省經濟總體平穩,一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適度增長的良好態勢,但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增加,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財政增速回歸理性,收支矛盾壓力進一步加大。而隨著我省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的需要,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資金缺口不斷增大,僅靠財政資金投入難以滿足需要。當前,我省的政府總債務率為60.34%,在全國各省份中處於靠前位置,債務資金有87.83%投向了市政建設、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領域。要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目標,全省的資金需求預計在數萬億元以上,城鄉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巨大,推廣PPP模式不僅是雪中送炭,也是錦上添花,未來大有可為。各級財政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進一步明確積極推廣運用PPP模式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

1、理順機制,成立各級PPP協調管理機構。

從國際經驗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各級財政部門都專門設立了PPP管理機構,負責推動PPP模式發展,履行研究設計、項目儲備、融資支持、招投標管理、爭議協調等職責。從國內情況看,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開展的PPP實踐,主要是「自下而上」的自發探索,多局限在項目層面,沒有一個明確的牽頭主管部門,缺乏經驗總結、制度安排和理論指導。

2、明確規則,構建適應PPP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

完備的制度是管全面、管長遠的根本所在。從目前國內實踐看,現行與PPP相關的法規政策多為部門規章或者地方性法規,權威性不足,部分文件之間甚至相互矛盾,如各種模式的稱謂和內涵、項目所有權的轉移與歸屬等。推廣運用PPP模式,要對現行法規政策進行梳理,消除有沖突的制度障礙,進一步明確PPP項目操作規則,包括市場准入、政府采購、預算管理、風險分擔、流程管理、會計核算、績效評價和爭議解決等。各級地方財政部門要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推動構建有利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建設的制度環境,先從管用的、急用的制度建設入手,充分調動各類社會資本、政府各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推動PPP模式健康有序發展。

3、精心篩選,建立分類指導的PPP項目庫。

PPP模式興起於英國,普遍運用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是國際社會在基建領域廣泛採用的投融資模式,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項目選擇、規劃、招標、設計、建設、運營等環節,都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而目前國內PPP模式的實踐,尚處在比較「淺層次」的層面。如奧運鳥巢項目、北京地鐵4號線、江陰污水處理項目(PPP)、常州新北垃圾發電項目(PPP)、南京城北污水處理廠(TOT)和很多BOT領域的實踐,在利益分配、風險分擔、政府監督等環節,與真正意義的PPP模式相比,「形似神不似」,從項目的發起目的看,更多的是從招商和投資角度吸引資金,後續監管也不到位。

4、真抓實干,做好 PPP項目的推進落實工作。

第一,要開展深入細致、扎實有效的宣傳培訓,形成良好的市場與社會氛圍。這是PPP協調管理機構一項重要職責,對PPP模式的普及和推廣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宣傳培訓工作要貫穿項目全過程,通過PPP相關知識的學習,挑選出適合本地區的項目;項目確定後,通過各種渠道的宣傳,增進政府部門、社會組織與市場主體共識,提高公眾對PPP模式的認可度,吸引社會各方面的資金積極踴躍參與其中。

第二,要制定科學、合理的PPP融資項目方案,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PPP是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吸引社會資本的關鍵在於在滿足項目建設和運營服務質量的前提下,追求相對穩定的收益和回報率,而作為我們公共部門來說,要從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的角度出發,平衡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避免出現暴利和虧損,達到「激勵相容」的效果。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提供往往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需要政府的補貼,這就要求合作各方建立起「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機制。PPP模式在發達國家也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歸根結底,成敗的關鍵在於收益和風險分擔不對等。利益分配的實質就是定價,最理想的狀態是讓私營資本盈利但不暴利。所以每一個PPP融資項目,都要通過競選的方式委託專業中介機構、顧問單位參與項目評估和方案制定,要進行項目論證和可行性研究,科學准確地估算項目未來現金流和定價的基礎數據,確定合理定價及特定的調價公式,項目方案經有權部門批准後方可組織實施。省財政廳將於近期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篩選一批資質合規、管理規范、專業特色明顯、業績突出的中介機構作為我省開展PPP融資項目的合作夥伴,供各地擇優選擇。

第三,要堅持公開招標,充分體現競爭的機制。PPP項目必須進行公開招投標,PPP項目管理部門應委託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信息的統一發布和技術指導,並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組成專家團隊,確定合理的定價,進行招標評議,按照法定的程序確定中標者。PPP項目不得由政府部門或管理機構指定合作夥伴,這是PPP項目的核心要點。在組織招標工作中,各級政府采購中心具備條件的可參與組織招標。

第四,要明確定位、落實分工,使合作伴隨項目「全生命周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也是PPP模式的運作基礎。PPP項目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合作就需要雙方按照市場規則、按照合同契約辦事。要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通過「合同條款」,而不是「行政權力」,來約束政企雙方的行為。PPP項目需要政府與企業長達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合作,政府和社會資本要在平等協商、依法合規的基礎上達成合作關系,政府樹立契約精神,嚴格按契約規則辦事,是確保項目成功的基礎。同時,要注重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嚴格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實現「激勵相容」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城市創新投融資體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恆隆廣場的金融公司 瀏覽:732
外匯主要用於 瀏覽:964
投資理財課程收獲 瀏覽:543
特斯拉歷次融資 瀏覽:642
非銀行金融機構匯總 瀏覽:98
正規微期貨聚寶盆 瀏覽:942
金山谷指標公式 瀏覽:727
廣東盈海貴金屬交易軟體下載 瀏覽:791
融資合同常見擔保方式 瀏覽:445
廣發證券楊子江 瀏覽:94
親人之間出借股票賬戶 瀏覽:969
外匯指定銀行2017 瀏覽:622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解讀 瀏覽:382
余額寶中錢如何購買理財產品 瀏覽:126
美元匯率黃金白銀 瀏覽:542
易信交易平台 瀏覽:846
華商城短線交易怎麼樣 瀏覽:484
2017金銀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747
融資經理崗位職責 瀏覽:665
費用香港上市公司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