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粵出台「中小企業26條」 減稅降費超1400億元
26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重點介紹我省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工作情況。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近日廣東印發了《關於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中小企業26條」)。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介紹,「中小企業26條」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針對性強,對中小企業反映強烈的復工復產難、經營成本高、資金緊缺等問題提出具體措施;含金量高,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僅減稅降費就超過1400億元;操作性強,不講究面面俱到,強調務實管用,便於企業掌握,同時明確責任單位,便於落實。
已組織湖北返粵專列10趟,9361人返崗
「中小企業26條」著力於促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讓企業盡快「動起來」,明確規定各地不得對中小企業設置歧視性條件,要立即修訂和清理本地不合理限制性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市集中采購防控物資向中小企業提供;實施線上「南粵春暖」活動,引導網上求職。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葛國興介紹,人社部門出台了一系列舉措,包括2月份省政府的2.0版「促進就業九條」,以及「中小企業26條」,來促進中小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一方面,組織開展「點對點」返崗專車專列專機活動。截至3月25日,我省已組織湖北返粵專列10趟,輸送9361名務工人員返崗。與此同時,節後至今已組織粵滇、粵桂、粵川、粵黔、粵湘、粵豫返崗專列50多趟、專車服務2700多班次,點對點輸送超過14萬人返粵返崗。
另一方面,大力開展「南粵春暖」網路招聘系列活動,全力保障節後中小企業用工需求。節後至今全省已召開網路招聘會1900多場,參與在線招聘的中小企業約7萬家、累計發布崗位約261萬個、在線求職人次約198萬人次。
同時,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如每吸納一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5000元補貼;每吸納一名退役軍人就業的,給予1萬元補貼;每吸納一名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給予最長2年社保補貼。
近百萬家中小企業獲社保退費超60億元
在減負擔方面,「中小企業26條」有不少力度大的措施,著力於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讓企業「緩過來」。如:用氣價格下調10%,電價降低5%;對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實行全額返還;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困難民營企業減免租金;落實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余可支付6個月以上地區可減半徵收職工醫保單位繳費;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3%降至1%;減免困難企業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支持企業和員工協商自願繳納住房公積金。
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李群智介紹,為減輕企業成本負擔,我省出台了階段性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政策,降低企業在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用電、用氣、用水價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此次政策惠及面廣,降價力度大,可降低相關企業用能成本超過82億元。
在落實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方面,省稅務局副廳級幹部方佳雄介紹,為使中小企業更方便快捷地享受減免,省稅務局迅速升級改造征管系統24項功能,對減免類型進行了劃分、對減免金額進行了計算,繳費人「免填單、免申請」就能自動享受。對2月份已繳納社保費的,由稅務部門主動批量發起退費,繳費人無需操作。
截至3月12日,廣東全省已順利完成2月份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退費工作,累計為99.89萬戶中小企業成功退費53.49億元;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退費6.83億元,惠及中小企業逾97.87萬戶。
「中小融」平台預計助融資200億元
著力於讓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26條」有不少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允許困難中小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提出國有大型銀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30%以上;用好央行專項再貸款,確保相關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推廣政府采購和應收賬款融資,省財政對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應收賬款融資的核心企業給予獎勵。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劉凱文介紹,「中小企業26條」推出針對性措施,重點運用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台(「中小融」平台)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保障產業供應鏈穩定。
「核心企業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起著頭部帶動作用。」劉凱文表示,所以此次「中小企業26條」明確,對於通過「中小融」平台在線確認賬款、支持我省上游中小企業融資的核心企業,省財政將按不超過實際年化融資額的1%給予獎勵,鼓勵核心企業在「中小融」平台上確認應收賬款,支持金融機構基於這些經過確認的應收賬款及時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預計將撬動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200億元。
發布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通報了我省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她介紹,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近日印發《廣東省物流行業恢復服務秩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適用於各類有關物流運輸、倉儲、物流節點、集散配送、貨代、物流信息化、采購、冷鏈、包裝、物流智能裝備、第三方物流及配套服務等的公司、企業和營業門店。
南方日報記者李鳳祥龔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