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廣東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平台載體,要加快建設進度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廣東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平台載體,要加快建設進度,做好區域協 同創新文章,打造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
❷ 課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加快構建國企投融資平台
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
郭勵弘
文章認為中國的投融資改革嚴重滯後版 ,其原因不僅因為受到國權資國企延誤改革的拖累 ,而且還因為它既秉承了傳統計劃經濟最核心的內容 (即政府配置資源 ) ,又在漸進改革過程中衍生出了許多與市場經濟不相容的「特色」。投融資體制改革迫在眉睫。其根本措施是完善出資人制度 ,將投融資管理的重點從項目管理轉向資本市場管理 ,從「投」轉向「融」。文章指出 ,中國投融資改革的總體目標應該是 :建立起針對出資人的資信評價體系 ,以資信等級為依據 ,實施對出資人融資能力的宏觀調控。放棄項目的行政審批 ,形成投資決策、資本決策、信貸決策三權鼎立 ,相互制約各負其責的投融資格局。嚴格金融監管、放鬆金融准入 ,嚴格市場清除、放鬆資本管制 ,培育財務投資者與戰略投資者之間良性互動的資金供求機制。釐清企業制度 ,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❸ 如何深化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
幾年復來,政府財政融資平台雖然制有所發展,但已經不能適應現行財政和金融政策,無法繼續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籌集政府投資,政府財政融資平檯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急需改造和完善。據《中國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模式與發展戰略分析報告》建議,欠發達地區城投公司必須告別傳統的發展願景,回歸到「市場經濟」,才是各地政府及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發展的根本。對縣級平台而言,要進行資源整合,將政府資源、資本通過市場化模式,以「產業合營、區域合作」的思想,以實實在在的產業為基礎,從政府性的投融資主體、投融資平台向市場化的產業發展運營平台轉變。
❹ 政府投資方式的政府投資方式的演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投資方式由過去政府獨家投資轉變為由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和國有企業多渠道投資,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下放項目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手續,將國家預算內撥款投資改為用銀行信貸方式進行管理,對重大的長期建設投資實行分層次管理,加大地方搞重點建設的責任,建立基本建設基金制,成立國家專業投資公司,成立政策性銀行,實行項目業主制、招標投標制和項目監理制,充分發揮市場和競爭機制的作用。具體說來,在我國的投融資體制的改革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試行撥改貸制度
從1979年開始,國家進行基本建設投資制度的改革,先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輕王、紡織等行業選擇一批有還款能力的項目試行撥改貸制度。1982年擴大了試行范圍,1985年全面推開。1986年又做了一些調整,將國家預算內投資分為國家預算內撥款投資和國家預算內撥改貸兩部分,對沒有還款能力的科研、學校、行政等非經營性建設項目,恢復無償撥款的辦法。國家預算內撥改貸投資根據不同行業實行2.4—12%的差別利率。在政府投資管理上,計委是主導,負責制定基本建設計劃,財政是出納,要根據國家計委確定的撥改貸投資計劃將資金撥給同級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負責調劑和供應資金,並對項目進行監督管理。
對預算內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實行撥貸並存的資金供應方式,是對政府有償投資方式的肯定和完善。撥改貸有利於投資使用者增強資金周轉觀念和還本付息觀念,克服吃國家「大鍋飯」的弊端,但是,由於存在政企不分,貸款決策者不承擔任何風險,政府投資貸款由各級計劃部門代表政府決策,貸與不貸、貸多貸少、早貸晚貸,既不是由投資者據實申請,也不是完全由貸款銀行據實掌握,而是由政府部門決定。這樣一來,出現了決策者、投資者、貸款者的責任多元體,誰都對政府投資負有責任,但又沒有明確落實,加之法制不健全、產權不明晰,借貸雙方的經濟權益難以維護,經濟責任無法追究,出現了大量決策失誤、貸款不能按期償還、呆賬壞賬嚴重的現象,基本建設領域經濟效益低下,企業自我積累能力差等問題。
2.實行基本建設基金制,成立專業投資公司
實行基本建設基金制,成立專業投資公司,投資方式走出了政企分開的第一步,開始嘗試用經濟辦法對投資進行管理。為了保證國家重要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計委下計劃、財政撥資金、政府投資實質上沒有風險責任約束、發生失誤難以追究責任的狀況,從1988年起建立了基本建設基金制,並在中央一級成立了能源、交通、原材料、機電與輕紡、農業、林業六個國家專業投資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中央投資項目,用經濟辦法對政府投資進行管理。基本建設基金分為經營性的和非經營性的。對於經營性的投資,由國家計委切塊給專業投資公司,用於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等重點建設。經營性基本建設基金分為軟貸款和硬貸款。軟貸款用於還款能力較低的、非經營性的投資,主要用於中央各部門的文化、教育、衛生、科研等建設和大江大河的治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本地區具體的情況,相應建立基本建設基金。六大專業投資公司在性質上是從事固定資產投資開發的企業,具有控股公司的職能,擔負起對中央投資保值增值的責任,同時又具有政策性投資的職能。但是,國家專業投資公司也存在著政企不分、關系不順的弊端,國家投資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初衷並沒有實現。六家專業投資公司與主管部門的關系不順,項目的立項審批權在國家計委和主管部門,但投資主要由國家專業投資公司安排,對這類建設項目幾家都想管,但實際上誰又都管不了。這就造成主管部門和專業投資公司都要管理建設項目,多頭管理又無人管理的局面。過去建設項目只對行業主管部門負責,體粗改革後反而又多了一個婆婆,企業又多了一個緊箍咒。
3.貸改投
為了改變撥改貸的弊端,1996年政府投資實行貸改投。凡是國家投資的項目,包括基礎設施項目,國家將撥付給企業和建設單位的投資資金作為資本金,本著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的原則,由企業自主經營。對於新投資項目,如果國家投資的資本金不足,企業和建設單位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也可以向社會舉債,還可以實行股份經營。貸改投並不意味著簡單恢復過去的撥款制度,過去的撥款投資由於體制不完善,用款單位實際上未能真正承擔經濟責任,現在把國家資本金改為向企業和建設單位投資,用款單位要按資金利潤率和佔用的資金向所有者交納收益,這種做法有利於增強項目建設單位的財務自我約束,也有利於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
4.成立政策性銀行,完善政府投融資體系
長期以來,基礎產業的項目投資主要依賴政策性貸款、專業銀行專項貸款、地方「拼盤投資」及各種政府投資債券。由於地方政府「諸侯經濟」的擴大、社會「亂集資」的沖擊、銀行「違章拆借」的泛濫以及上交中央稅收的嚴重流失,使得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重點建設資金來源很不穩定。為了徹底改變這種運作方式雜亂、政出多門、各行其是的局面,1994年國家對政府投資方式又進行了重大改革,撤銷原來的國家六大投資公司,剝離專業銀行的政策性業務,將政策性業務劃歸到新成立的國家開發銀行,同時又成立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這三家政策性銀行主要貸款對象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基礎工業和支柱產業,它們充當政府投資的代理人,把計劃、財政、銀行的政策性投融資業務捏合起來,形成較有效的政府投資運作方式。這是以保本微利為基本前提、進一步規范政策性投資的有償使用方式,對保證基礎產業的政策性投資來源的長期穩定創造了條件。
在政府投資方式上,周轉金制度和基本建設撥改貸、貸改投的探索,政策性銀行的建立以及稍後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基金(專門用來處理國有資產的不良債務),都是使我國政府投融資體系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的探索過程,盡管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取得的成效還是有目共睹的。
5.財政貼息制度——探索以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基礎產業建設
企業向基礎產業項目投資,若得不到平均利潤,就會扼制其投資的積極性,政府以財政貼息的方式予以彌補,則提高了企業對基礎產業投資的積極性。為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國家財政從1986年起,實行基本建設政策性貸款項目財政貼息政策。19861994年,國家財政用於貼息的資金達70.8億元,支持了農業、能源、交通通訊、原材料等十幾個行業的300多個項目。
6.繼續探索吸引、利用外資的BOT投資方式
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對基礎產業的投資,基本上是政府主管部門直接確定建設項目、直接投資,而且政府還直接參與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運營,負擔了沉重的價格補貼,強行的低價使得運營收益無法償還國內外各種債務,嚴重削弱了政府進一步對基礎產業投資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從90年代初開始,我國從國外引入了BOT這種新的吸引國外資本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方式。這一做法的意義已超出了吸引外資的范圍,更重要的是,它是政府投資方式轉變的重要嘗試。政府只需確定、審批和驗收建設項目,通過招標確定項目建設經營者,投入少量資金甚至無需投入資金,而在最終還可獲得建設項目的所有權,這有利於政企分開,也有利於加快我國基礎產業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
綜觀這一時期,政府投資方式開始由單一走向多樣化、由集中走向分散投資,出現了無償投資與有償投資並用,直接投資、參與投資和間接投資並舉,中央投資與地方投資並重的靈活有效的投資方式。投資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政府投融資渠道,有意識引導和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到經濟建設中來,改變了過去的將投資決策權、資金籌集權、項目選擇權、項目投資的管理權集於中央政府機關的老做法,嘗試著將資金籌集、項目選擇權,項目投資實施權和監督權逐漸向政府的代理人和社會中介機構過渡。但政府投資職能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由於政府投資還沒有建立靈活有效的退出機制,政府的職能還沒有理順,積淀的國有資本(部分競爭性資本)如何處理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投資方式改革仍有待深化。
❺ 近30年來,廣東佛山有什麼變化
佛山近年發展狀況:2003—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現代化大城市與富裕和諧佛山總體目標,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行政區劃調整為契機,全面推進各項建設,成功抗擊
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襲擊,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較大成效。
——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1578.49億元,預計2006年達到2900億元,增長19%以上,四年年均增長18%以上(以下所指年均增長數均為2003年—2006年)。預計2006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90億元,四年累計2500億元,年均增長33%以上。
——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建設全面推進,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產業強市建設成效顯著。工業結構不斷優化提升。預計200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7100億元,年均增長26%以上。產業重型化、高級化趨勢不斷增強,規模以上重工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由2003年的45%調整為2006年的52%。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預計200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600億元,增長25%以上。裝備製造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加強,汽車配件等新興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已形成布局鮮明的汽配產業帶。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農業現代化園區建設進程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特色農業、效益農業取得新進展,傳統農業加速向都市型農業轉變,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以物流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成功舉辦三屆佛山(國際)物流合作洽談會,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進駐佛山,專業物流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專業市場、物流配送、會展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房地產和連鎖經營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快民營企業信用擔保等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創立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文化名城建設取得新進步。成功舉辦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瓊花粵劇藝術節、武術文化節、中國陶藝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大大提升了佛山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教育事業取得新發展,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完善九年義務教育「以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全市實現城鄉全面免費義務教育,我市成為省教育現代化試點市。不斷鞏固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數量逐年增多。知識產權工作成效顯著,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排名全省前列,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專利工作試點城市」。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實施。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創新人才政策,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中高級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加大。衛生、體育工作不斷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衛生三級網路,衛生監督、疾病控制、婦幼保健、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取得新成效;衛生防疫預警機製得到完善,初步建立起食品、葯品、農產品衛生安全監管新模式;抗擊「非典」取得全面勝利。成功舉辦第六屆市運會和第十二屆省運會,競技體育水平躍上新台階。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我市榮獲「武術之城」稱號。現代化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堅持以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近幾年共編制了《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佛山市城市發展概念規劃》、《佛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佛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一環」快速干線沿線地區規劃與城市設計》、《中心組團新城區規劃方案》、《中心組團近期建設規劃》和《佛山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等各項規劃,通過完善規劃體制和推進規劃實施來不斷建立城市建設管理新機制,加快「2+5」城市組團建設。構建現代化大城市框架的十大建設工程全面啟動,以「一環」快速干線為重點的交通路網建設順利推進。21項重點交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一環」城市快速干線建成通車;中心組團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嶺南大道改造工程竣工,東平大橋建成通車,禪桂新8項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嶺南明珠體育館、世紀蓮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等省運會場館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力推進創模工程建設,城鄉水環境綜合整治、電廠脫硫、陶瓷和紡織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市容市貌整治等初見成效,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今年9月上旬已通過省預驗收評審。抓好電源、電網建設與改造,建成一批電網工程。抓好城鄉水利三年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建設了比較完備的防洪減災保障體系。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政區劃調整和體制機制不斷創新。2002年12月我市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實行新的行政管理體制,原有的「活力」和調整賦予的新「合力」得到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簡政放權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幾年來,市政府分四批向市轄各區下放了322項行政管理事項,另將116項行政管理事項隨職能劃交或委託禪城區行使;推進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各種審批事項1400項,其中取消157項;統一規范和公示全市審批事項的辦事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審批管理監督制度;順利完成市和區兩級政府機構改革,並鎮、並村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改革突破體制性障礙,出台並逐步實施農村工作「五十條」及首批配套政策,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就業機制和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投融資體制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出台並實施《佛山市推進城市可經營項目投資多元化市場化的指導意見》,整合城市資源,開放公共事業投資領域,以市政、交通、環保、能源、文化、旅遊和體育場館為重點的一批城市可經營項目實行了市場化經營;成功舉辦了2005和2006年佛山市城市可經營項目投資推介洽談會暨簽約儀式活動,並取得良好效果;頒布實施了《城市可經營項目監管暫行辦法》,明確監督管理責任,確保公共產品安全和有效供給。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進一步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步伐加快,佛山市商業銀行順利被興業銀行並購,一批國有企業股權實現轉讓;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順利完成。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培育和發展各類社會中介組織,整合和規范一批產業性行業協會、商會,大力發展金融擔保機構的社會職能作用。
——和諧佛山建設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預計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800元,年均增長8%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年均增長6%以上;2006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2600億元,比年初增長13%以上。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基本建立起以社會保障為主,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全面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和再就業形勢穩定,預計200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左右。社會保障工作有新提高,「十項民心工程」深入落實,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繼續保持穩定低生育水平,預計200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左右,控制在年初預定的指標內。
❻ 什麼是投融資體制
拷貝來的
《投資體制改革方案》的通過,預示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將會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和進展。中國經濟是一個靠投資拉動的經濟,但由於投融資體制的限制,中國投資的效率卻很低,高速的經濟增長並未帶來社會財富的同步增長。投融資體制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相對滯後,其基本問題仍然是政府主導和國家壟斷,市場化程度很低。《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諸神歸位,盡量減少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參與,不僅大大削弱了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審批權,而且增加了政府投資項目也要引入市場機制的內容。在糾正政府越位的同時,該方案還校正了民營企業在一些投資領域的缺位現象,與此同時,在銀行改革中也加入了吸引社會資本和外國資本參股國內商業銀行的內容。只要投融資改革的措施能夠真正實施,投融資的效率將會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得到增強。這次改革還能緩解目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隱患,擠出經濟增長中的泡沫,有利於今明兩年經濟的穩定增長。然而,此次改革離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還相去較遠,且實際操作性成問題,改革的成效會大打折扣,現有的辦法仍然不能割斷政府投資與金融體系的風險連帶關系。因此,對於投融資改革的成效,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
(50人論壇·北京)據報道,由發改委起草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在完成最後修改之後,將公布實施。方案起草至今,歷時5年半。在中國改革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一方面說明問題的重大和對問題的認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政府效率的低下。與此同時,金融改革也在緊鑼密鼓,國有商業銀行注資改制上市已經拉開序幕,銀行業新一輪對內開放隨著東北振興銀行的建立悄然而起,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也有了新的舉措。這一切預示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將會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和進展。
中國經濟是一個靠投資拉動的經濟,不僅是由於中國的投資率是世界各國中最高的,且在波動中呈提高之勢,而且是由於投資的增長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度很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80年代的投資率平均為36%,90年代平均為38.4%,近三年有了進一步的提高。2002年,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例為42.2%,超過了1993最高時的37.7%,去年達到了47.3%,然而,由於投融資體制的限制,中國投資的效率卻比較低,且呈不斷降低之勢,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因此,改革開放二十五年,我國雖然一直保持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但社會財富卻沒有同步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還相當低,我國依然是一個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我國的投融資體制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中一個相對滯後的環節,其基本問題仍然是政府主導和國家壟斷。如果說在三大需求中,出口取決於國外需求,隨著加入WTO,其經營完全放開,由企業決策;消費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增長,其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效率也相對較高,只有投資領域的市場化程度最低,是政府幹預最大的地方。最近幾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作用是穩定了經濟增長,消極作用是增強了政府在投資領域的干預。特別是由於將"GDP"和招商引資作為官員政績的考核標准,地方政府就主要拿投資做文章。從理論上講,高質量、有效益的投資需要市場導向,符合市場規律,但政府投資和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必然是領導人利益導向的,有時可能只符合人事運作規律,投入產出率較低。於是,出現了許多奇怪的投資現象。很多地方幾乎是一任領導,有一種發展思路,就有一批工程;班子一換,工程也就無人接續。投入了資源,有了投資完成額,增加了GDP,卻沒有任何收益!還有一些地方引入外資不計成本,把工業用地全部批租了,使得未來的發展沒有了餘地。地方政府的投資競爭是造成投資過熱的體制性根源,去年上半年,中央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下降了7.7%,而地方政府的投資額卻增長了41.5%。政府主導的投資與國家壟斷的金融體系形成了風險連帶體系,銀行貸款越來越集中於政府投資的大項目、大工程,期限越放越長,由10年到15、20年,甚至25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長期貸款比例在45%以上,如果考慮短期貸款中有20-25%的不良貸款,這樣,長期貸款比例接近60%。按任何銀行業經營的理論看,這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基本原因。另外,政府主導下的投資經常成為權力尋租的場所和中介,據說一條高速公路就有一批官員倒下,房地產發展中土地批租的問題不斷,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
投資和融資本來就是企業的事情和許可權,政府既做不了,也做不好。《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諸神歸位,盡量減少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參與,不僅大大削弱了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審批權,而且增加了政府投資項目也要引入市場機制的內容。所以,了解方案內容的人士評論說,發改委是"自廢武功",自我釋權。在糾正政府越位的同時,該方案也校正了民營企業在一些投資領域的缺位現象,在過去幾乎由政府壟斷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不僅允許民營企業投資那些有收益的項目,對那些回報沒有保障的項目,也鼓勵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與此同時,在銀行改革中也加入了吸引社會資本和外國資本參股國內商業銀行的內容。
從長遠看,只要投融資改革的措施能夠真正實施,政府職能轉換將會加快,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會逐步形成,投融資的效率將會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得到增強。從近期看,這次改革也會緩解目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隱患,比如說,能源緊張,開發區泛濫,一些行業重復建設嚴重,表面上看是投資增長太快所致,實際上,政府主導下的土地批租、盲目招商和濫搞開發區起了很大作用。通過改革減少了政府的上述行為,擠出經濟增長中的泡沫,有利於保證今明兩年經濟的穩定增長,對於金融改革的順利推進也有重要作用。
這次改革顯然是投融資領域的一個進步。然而,受各種因素制約,不可避免地會造些一些新的扭曲,留下一些缺憾。第一,此次改革雖然壓縮了政府幹預市場的空間,但是政府依然停留在一些本該大規模退出的投融資領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些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基礎建設和金融機構,政府投資和干預還會佔主導地位。離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還相去較遠。第二,政策雖好,但實際操作性成問題。雖有發改委自我釋權在前,但地方政府卻並不一定跟著學樣。在其它政府改革配套措施沒有跟上,又缺乏將政策落到實處的具體手段的情況下,改革的成效將會大打折扣。第三,政府花錢買體制,決心很大,但現有的辦法仍然不能割斷政府投資與金融體系的風險連帶關系。因此,對於投融資改革的成效,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
❼ 如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的內容
進一步轉變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完善自主決專策、融資渠道暢屬通,職能轉變到位、行為規范,宏觀調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
一是改善管理,充分激發社會動力和活力。
二是完善體制,發揮好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三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項目融資渠道。
四是切實轉變職能,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
五是強化保障措施,確保改革任務落實到位。
❽ 如何完善投融資機制,推動企業所有制改革
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
科學界定並嚴格控制政府投資范圍,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將投資管理工作的立足點放到為企業投資活動做好服務上,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
打通投融資渠道,拓寬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讓更多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有效緩解投資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投融資體制改革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財稅、金融、國有企業等領域改革有機銜接、整體推進,建立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工作機制,形成改革合力。
(8)廣東投融資體制改革過程擴展閱讀: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規定:
1、實行備案制的投資項目,備案機關要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或政務服務大廳,提供快捷備案服務,不得設置任何前置條件。
2、實行核准制的投資項目,政府部門要依託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或政務服務大廳實行並聯核准。精簡投資項目准入階段的相關手續,只保留選址意見、用地(用海)預審以及重特大項目的環評審批作為前置條件。
3、按照並聯辦理、聯合評審的要求,相關部門要協同下放審批許可權,探索建立多評合一、統一評審的新模式。加快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進程,打破行業、地區壁壘和部門壟斷,切斷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間的利益關聯,建立公開透明的中介服務市場。
❾ 投融資體制的三個階段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歷「目標探索」、「框架構建」、「體制完善」三個階段,取得重大成就,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