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2010年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及發展
【論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及發展】
[關鍵詞]金融市場 貨幣市場 資本市場
[摘 要]金融市場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發展的,本文通過對金融市場現狀的分析,闡述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並探討了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
金融市場,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場所,如貨幣資金借貸場所,股票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場所,黃金外匯買賣場所等等。它是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對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依託,是以市場為基礎,在全社會范圍內合理配置有限的資金資本資源,提高資本,資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時也是發揮資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靈活的融資方式把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和場所。國家和中央銀行根據金融市場發出的信息,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同時,金融機構和企業也可依據金融市場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
一、金融市場的現狀
金融市場按使用期限劃分,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作為短期資金融通場所,滿足了參與者的流動性需求;資本市場作為長期資金的融通場所,為參與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個市場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場體系。發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場體系,能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迅速、有效、順暢傳導,促進經濟穩定發展。要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必不可少。隨著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朝市場化方向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參與主體日趨廣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規模、分工明確的市場體系,成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創新繼續穩步推進,已有創新產品發展迅速; 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涵蓋面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金融市場改革進展順利, 市場功能日趨深化;金融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正在向以建設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和運行安全的目標邁進。
二、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金融市場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國外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仍存在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一)金融結構失衡。我國的金融機構雖然呈現不斷優化趨勢,但現存結構狀態仍然不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甚至嚴重製約了金融效率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二)金融創新乏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創新還很落後,且存在金融創新過於依賴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創新中,各領域進展失衡的狀況。這些都降低了金融資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國金融機構的創新競爭力。(三)金融監管存在突出問題。從內部看,金融機構面臨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決激勵與約束機制問題;從外部監管看,首先表現為金融法規建設滯後,中國現行有關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經過多年修改,已經較為系統,較為完善。但由於我國的整體法律基礎不牢固,金融監管經驗不足,法律的涵蓋面並不廣泛,法律的局限性嚴重,特別是一些臨時性的管理條件、實施辦法,缺乏一致性、連續性、權威性,對金融市場發展極為不利。(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塞不通,人為割裂,迫使資金變相暗通,阻礙了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動效應,阻滯貨幣政策的傳導,減弱了貨幣政策效力,使貨幣市場的發展能有效地帶動資本市場的發展。且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造成了金融市場的一些監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場發展
加快金融市場發展,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成熟與完善貨幣市場的發展是資本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鑒於我國金融市場中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均衡現狀,筆者認為,應抓緊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各經濟主體提供一個發達的、高流動性、低風險性的短期資金融通市場;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其為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產權制度的改革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加快貨幣市場的發展
首先,要重新認識貨幣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同業拆借市場。一是要規范、健全同業拆借市場交易網路系統;二是充分發揮同業拆借市場的融資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場的前提下,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穩步發展我國的無形拆借市場,提高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融資能力;三是規范拆借市場行為,通過制定有關的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規范市場運作,嚴格市場管理和監控,使拆借市場運轉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擔保拆借比重,改變我國拆借市場上基本以信用拆借為主要手段的現狀,以此達到防範和分散風險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
第三,大力發展商業票據市場。
(二)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
首先,應調整非國有經濟與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政策,適當擴大它們的投資需求;其次,進一步健全國債市場;第三、適當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第四,逐步使社會保障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第五、著力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第六、完善資本市場的組織結構體系;第七、發展機構投資者。
四、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趨勢
(一)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在金融體制和金融市場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對國有商業銀行要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制, 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最終使其成為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的現代金融企業。同時,也要對股份制銀行進行制度創新,真正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的標准,建立內控嚴密、運轉規范高效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全面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險市場運作機制。根據入世承諾,我國對保險業採取的過渡期保護措施2004 年年底到期,取消對外資的地域限制,保險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要轉變經營模式,徹底改變依靠低賠付率來維持高增長率的現狀,完善市場運作機制,使保險公司的工作重點切實轉換到完善內控、強化管理、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上來,這種轉變應該是保險公司自願、主動適應市場機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直伴隨並推動著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判斷一個金融監管體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則應為是否能逐步放鬆管制, 減少行政審批,為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要切實把監管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通過行業規劃、政策引導、市場監管、信息發布以及規范市場准入等手段,調控金融市場,防範化解風險,促進金融市場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四)規范證券市場主體行為首先是投資主體。我國的證券市場正經歷著從散戶與機構投資者並存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要投資主體的過渡時期。發展和完善證券投資基金及逐步地允許保險資金等投資證券市場是投資主體深化的主要途徑。其次是融資主體。為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創造積極條件,逐步實現資產存量的流動;在規范化的基礎上,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戰略性重組;擴大國有企業的債券發行規模, 完善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改變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加大國有企業經營的外在壓力,促使其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管理質量。最後是證券公司。建立風險控制長效機制,在制度設計上嚴防證券公司挪用客戶資金,同時建立有效的融資融券機制;完善客戶保證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償制度,確保客戶資產安全;通過收購兼並的方式實現強強聯合,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曹龍驥,貨幣銀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潘英俊,金春寶,孔源,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及發展研究.科學論壇,65
[3]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分析,財經界,2007 2
② 我國金融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業現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與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相悖。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業務范圍分別限制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金融業的風險實際是更加集中和擴大。與西方主要國家的全能銀行相比,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證券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比例很小,信貸資產、投資與證券資產、其他資產的比例大約是77: 3:20,而且在信貸資產中80%左右投向了國有企業。這種資產結構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有企業普遍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風險劇增、經營效益下降,使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風險運行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商業銀行許多優質客戶進入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負債規模、資產規模與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統計,2002年3月末,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已達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約為12454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憑借其較高的資產收益和便利的融資條件,與商業銀行爭奪金融資源,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極大地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這也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商業銀行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應對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就必須調整經營戰略,實行混業經營。
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事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我國的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分別處於無差異經營和無差異競爭的狀態,包括機構發展和市場定位在內,還沒有形成一種有層次、有分工、有競爭、有合作的良性發展格局,對金融業資源的總量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
近幾年來,盡管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深化改革,嚴格管理,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但經營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業務范圍狹小則是一個重要原因。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是提高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為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多樣化的業務具有內在平衡特徵,可利用內部補償機制來穩定銀行的利潤收人,分散金融風險。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是我國商業銀行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應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條件下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發展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條件業已成熟。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分離銀行制度對於保證商業銀行的規范運作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分業只是階段性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是:首先,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商業銀行要將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原則作為經營管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市場信號能夠靈敏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而且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第四,具有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監管。
從目前我國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在繼續深化,在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現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商業銀行加強了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抵押擔保制度,以及信貸資產質量管理責任制等,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銀行業已進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證券市場也逐步進入規范發展階段;我國對宏觀經濟和金融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從實施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看,盡管我國仍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許多方面已經接近基本條件的要求。因此,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有著較大的可能性。
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同時,《商業銀行法》第三條中規定了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和部分保險業務。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拓展以下業務: (1)開展基金業務,如基金託管業務、基金資產投資管理業務,適當時候可以設立金融產業基金,並讓基金上市發行;(2)開展與資本市場有關的中間業務,如辦理股票質押貸款、為券商資金往來提供清算、代理股票發行市場中申購款的收繳與結算等;(3)開展項目融資業務,如進行項目的評估和資金安排;(4)開展企業並購業務,如幫助企業診斷和評級,幫助制定兼並戰略,幫助設計企業產權結構等;(5)開展代客戶理財業務,如為個人理財和為公司理財提供咨詢服務;(6)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如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等;(7)代理保險業務。通過上述法律允許業務的拓展,可以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現在已有不少商業銀行開辦了部分上述業務,但力度還不夠,效率還不高,要進一步把工作做實做細,尤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改善現有經營模式。
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逐漸放鬆商業銀行參與證券和保險業務經營的限制,這種狀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銀行業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如果我國商業銀行不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立足,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必然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構成嚴重的挑戰。有鑒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著手按全能銀行方向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並據此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由於形勢緊迫,我國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一些規定有必要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當前應當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商業銀行為試點進行探索,以點帶面,實行混業經營,逐步推進全能銀行。從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情況看選擇中國銀行較為適宜,這是因為:第一,中國銀行是我國海外業務量最大的商業銀行,由於受業務范圍的限制,使其在與當地銀行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第二,中國銀行發展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最大,同時中國銀行比較多地參與國際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投資銀行的經驗;第三,中國銀行及其所屬機構運作規范,比較容易進行監管。
我國現有金融機構種類繁多,門類復雜。金融機構種類繁多,有利於形成競爭,但也過多地加大了競爭成本,尤其是分業經營的前提下,其無差異競爭成本更大,我國金融業的普遍不景氣狀況也就難以改變。而整合現有金融機構,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這種局面,也可以實現混業經營。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設立分支機構,並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與此同時,則減少境內分支機構。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內重組金融機構,實行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相互並購或相互參股,並以一業為主,他業為輔,他業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存在,並分別設立賬戶,分別核算經營成果,分別進行風險控制,建立系統內垂直管理體系,從而防止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而此時的銀行,成為金融集團公司,也就是綜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如通過並購或相互參股,吸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甚至外資金融機構,則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公司,下轄相互獨立的四個子公司:商業銀行公司、投資銀行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既把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業合一,又能在集團公司之下相互獨立核算,甚至單獨上市,從而成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國加入WTO後,大量涌進的外資銀行將都是全能銀行,是「混合編隊」,中資金融機構以「單兵作戰」形式是無法應對的,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組現有金融機構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是分業監管,監管部門有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分業監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隨著混業經營成為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統一監管也將成為一種必然。因為面對全能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和即將成為全能型的中資金融機構,不能不進行統一監管。為此,應制定統一的金融安全標准和監管標准。
當金融市場變得越來越一體化時,通訊和計算機的運用使得金融風險在現行監管體系下難以集中控制和監管,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協調的監管體系。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監管體系應適應被監管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英國,政府已提出將9家金融監管機構合並,成立金融服務管理局,統一負責對每個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市場進行監管。日本政府則打破銀行、證券活動的限制,並成立獨立的金融監管廳,統一監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大藏省則只負責監管法規的制定。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金融機構。在現階段,則應加強人行、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統一標准,聯手行動,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同時,要完善各項監管手段,制定金融風險國內、國際預警指標體系,實現非現場檢查的電子化、規范化、程序化,運用電子技術進行適時監管,及時跟蹤監測,分析各類金融機構的變化,提高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質量。
③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1年10月15日,人民銀行舉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羅延楓主持新聞發布會。以下為文字實錄:
羅延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
10月13日人民銀行在官網、官微發布了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發布之後社會各界非常關心第三季度經濟形勢、下階段貨幣政策趨勢等問題,希望得到來自央行的解讀。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女士、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先生、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先生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請大家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經濟之聲):三季度的數據發布以後,想請問一下目前金融運行整體的特徵是什麼?
阮健弘: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穩字當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平穩性。從三季度的數據看,當前金融運行總體平穩,金融總量平穩增長,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宏觀杠桿率保持穩定。
一是金融總量平穩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體系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總量平穩增長,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9月末,M2的余額是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的余額是308.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前三季度,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是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9.4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保持基本平穩。
三是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今年以來,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效實施宏觀政策,經濟延續恢復的態勢,金融總量平穩增長,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宏觀杠桿率是274.9%,比上年末低4.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政府和住戶部門的杠桿率分別回落3.1個、1個和0.4個百分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三季度的經濟恢復和債務增長情況看,預計三季度宏觀杠桿率還將保持基本平穩。
上海證券報:請問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有哪些結構性特徵?
阮健弘: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24.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7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14萬億元,總體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分結構看:
一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新增16.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0億元。
二是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融資回歸常態,股票融資同比多增。前三季度政府債券的凈融資是4.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32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276億元。前三季度企業債的凈融資是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66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前三季度非金融企業境內的股票融資是8142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043億元。
三是表外融資減少較多。前三季度,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表外融資凈減少1.56萬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隨著美聯儲縮減的進程日益明顯,我想問一下中國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應該如何應對?謝謝。
孫國峰:我們注意到近期美聯儲關於貨幣政策的表態,市場預期美聯儲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啟動縮減購債。從我國來看,2020年應對疫情以來,我們實施正常貨幣政策,2020年5月以後貨幣政策力度逐步恢復正常,今年已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態。今年以來,考慮到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主要經濟體可能的貨幣政策調整,人民銀行作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外溢沖擊。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95%附近,總體處於較低水平。跨境資本流動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49元,較2020年末升值0.6%。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2020年末升值5%。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做好跨周期調節,統籌考慮今明兩年政策銜接。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持續釋放LPR改革效能,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引導市場主體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日本經濟新聞:今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強調「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已經進入常態化實施階段」。最近很多城市的樓市降溫了。經濟增速也在放緩。請問如果今後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央行有可能對房地產信貸管理暫時放鬆嗎?
鄒瀾:十九大以來,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防範化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中央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戰略和方針,是我們做好房地產金融工作的長期遵循。
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金額保持平穩,與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基本匹配。其中,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受到一些約束,房價上漲速度得到抑制。房價回穩後,這些城市房貸供需關系也將回歸正常。近期,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的收縮行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種短期過激反應是正常的市場現象,2019年包商銀行出險、去年永煤和華晨債務違約後,在同業市場和信用債券市場也發生過類似現象。
此外,部分金融機構對於30家試點房企「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也存在一些誤解,將要求「紅檔」企業有息負債余額不得新增,誤解為銀行不得新發放開發貸款,企業銷售回款償還貸款後,原本應該合理支持的新開工項目得不到貸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業資金鏈緊綳。
針對這些情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已於9月底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指導主要銀行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四季度有大規模的MLF到期,想問一下央行將會如何應對這種到期壓力?以及央行是如何預判四季度的流動性是否會面臨較大的波動?包括隨著近期美聯儲的縮減購債計劃可能會落地,目前有沒有觀察到中國是否會出現資金流出的壓力?
孫國峰: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運行平穩。今年前9個月,DR007就是銀行間市場的存款類金融機構回購利率平均值為2.18%,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逆回購利率2.2%非常接近。
四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將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對於政府債券發行和稅收繳款以及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等階段性影響因素,人民銀行將綜合考慮流動性狀況、金融機構需求等情況,靈活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動性,熨平短期波動,滿足金融機構合理的資金需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在增加流動性總量方面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
近期,人民銀行還推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方式改革,有序實現全流程電子化,這有利於提高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效率,穩定市場預期,增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性,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近年來,人民銀行完善流動性和市場利率調控框架,提高操作透明度,通過言行一致的貨幣政策操作和預期管理穩定市場預期,有效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預防性流動性需求,使得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所需要的流動性總量和超額准備金率持續下降。後續,人民銀行將繼續密切關注影響流動性供求的多種因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彭博新聞社: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引起了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我們想問中國央行怎麼看房地產的企業面臨的信用風險?是否擔心會引發系統性的風險?
鄒瀾:恆大集團資產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約佔60%,涉及到1000多家作為獨立法人的項目子公司。近年來,這家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未能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審慎經營,反而盲目多元化擴張,造成經營和財務指標嚴重惡化,最終爆發風險。
恆大集團總負債中,金融負債不到三分之一。債權人也比較分散,單個金融機構風險敞口不大。總體上看,其風險對金融行業的外溢性可控。
目前,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依法依規開展風險處置化解工作,督促恆大集團加大資產處置力度,加快恢復項目建設,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在此過程中,金融部門將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項目復工的金融支持。
恆大集團的問題在房地產行業是個別現象。經過近幾年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尤其是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後,國內房地產市場地價、房價、預期保持平穩,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經營穩健,財務指標良好,房地產行業總體是健康的。
財新:我想問一下碳減排的支持工具目前的創設進展如何?預計何時以何種形式落地?
孫國峰:碳減排支持工具大家都很關心,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目前人民銀行正抓緊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工作。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為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創設的一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為保證精準性,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重點領域;為保證直達性,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企業發放貸款,之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資金支持,並按照人民銀行要求公開披露碳減排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人民銀行將以穩步有序的方式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注重發揮杠桿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需要強調的是,碳減排支持工具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不是「做減法」。金融機構仍要按市場化、法治化和商業化原則,對煤電、煤炭企業和項目等予以合理的信貸支持,不盲目抽貸斷貸,更好發揮金融對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作用。
新華社:請問一下三季度的信貸結構有什麼樣新的變化?有什麼新的亮點?
阮健弘: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靈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從貸款的實際投向看,9月末,全部產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是67.46萬億元,同比增長15%。這個增速比同期全部本外幣貸款增速高3.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基礎設施業和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分別增長37.8%、16.4%和17.2%,分別比上年末高2.6、2.2和0.3個百分點,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從普惠小微企業融資情況看,普惠小微的貸款維持較高的增長態勢,繼續保持了「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的特點。量增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4%,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15.5個百分點。面擴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了4092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同比增長30.8%。剛才孫司長也提到了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從數據方面看,9月份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4.89%,比上年12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結構優化方面,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中信用貸款的佔比是17.4%,比上年末高兩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三季度信貸結構方面又有了新亮點,金融在支持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金融資源向國家的「專精特新」企業傾斜,「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勢頭增長良好。一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比較高。9月末,「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是71.9%,戶均貸款余額7582萬元。二是貸款余額穩定增長,成本持續下降。9月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2%,比全部貸款的增速高6.3個百分點,貸款合同平均利率是4.52%,分別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低0.15和0.25個百分點。
當前金融體系在不斷加強對重點行業和普惠小微支持的同時,也在增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將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經濟導報:我們注意到近期不少房地產企業海外美元債券價格出現下跌,請問央行對此持什麼態度?
鄒瀾:近期,受個別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等風險事件的影響,境外房地產企業美元債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這是市場在違約事件出現後的自然反應,歷史上也有很多案例。比如說,前段時間華融集團出現風險後,市場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連帶其他資產管理公司的股價、債券價格也都出現下跌,再融資困難,隨著8月華融成功引入戰投,境外債券折價快速收窄,市場情緒得以恢復。
目前,相關部門已關注到境外房企美元債市場的變化,將敦促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
我們也注意到,一些中資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這體現了企業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信心,預計對於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恢復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
CNBC:我的問題是關於最近的一些限電情況,有不少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展望和預測,這些情況對經濟的影響請問央行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孫國峰:最近我們也注意到拉閘限電的有關情況,包括近期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們認為中國的PPI漲幅在今年年底至明年會趨於回落。對於我國CPI的影響來看,CPI可能有所上行,但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總的來看,我國的通脹總體可控,所以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將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穩字當頭,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穩定社會預期。
中國經營報:我注意到昨天出的9月份的CPI、PPI的數據,顯示CPI、PPI的剪刀差達到了10個百分點,再上歷史新高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同時我也注意到PPI內部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同比也增高,這些對中小企業造成生產成本的壓力,市場預期四季度是不是可能央行會再次降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我想問一下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四季度還存在降準的空間嗎?
孫國峰:關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PPI上行,剛才我已經介紹過了,我們認為PPI可能在近期維持高位,但是考慮到我國是全球主要生產國,經濟自給能力較強,企業大部分能源品供應有長期協議保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各國通脹上行的輸入性影響可控,所以PPI維持高位還是一個階段性的。隨著全球供給恢復、運輸效率提升和高基數效應顯現,PPI有望於今年底至明年趨於回落。
CPI剛才也講到,我們預計CPI有所上行,但會繼續處在年初的預期目標區間之內。當然這個過程當中對一些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會造成一些影響,我們也可以看到各部門採取了很多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挑戰。從人民銀行角度來說我們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前期出台的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也包括7月初的降准,都是對中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從流動性角度來說,人民銀行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從整個四季度來看,流動性供求的形勢應當說是基本平衡的,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鄒瀾:我補充一下。因為面臨復雜的經濟形勢,往往受壓力最大的就是小微企業。剛才這位媒體朋友也提到了小微企業的情況,孫司長也作了回答。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多介紹一些情況。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繼續深化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實施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兩個專項活動,優化地方融資環境,引導金融資源更多的流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效果上來看,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還在進一步的發揮,小微企業融資繼續保持「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態勢,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7.4%。支持小微經營主體超過4000萬戶,同比增長超過30%。9月份新發放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為4.89%,和上年末相比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從去年一直到今年的9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對13.5萬億元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11.1萬億元,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8.6萬億元。
針對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生產經營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增加,疫情災情影響等小微企業面臨的這些困難,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工作。9月7日潘功勝副行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介紹了金融工作的具體安排,人民銀行將加強各項惠企政策實施力度,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融資的獲得感。
這里主要包括幾項:
一是抓緊推動新增三千億支小再貸款政策落實落地,剛才孫司長已經介紹了。二是繼續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效力,運用好再貸款資金引導銀行更多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統籌做好政策接續。三是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拓寬支小信貸資金的來源。引導銀行繼續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制,強化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運用,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進一步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四是要支持小微企業供應鏈的融資。在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賬款清欠工作的基礎上,推動大型企業使用商業匯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賬款,指導金融機構擴大商業匯票的承兌貼現,通過再貼現等工具來支持緩解小微企業因為占款所面臨的壓力。
羅延楓:感謝今天的三位發布嘉賓,感謝今天到場的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大家。
④ 什麼是金融資源
試論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
近年來,金融資源這一詞條在實際部門和學術研究中出現頻率比較高,但它的含義怎樣科學規范,卻少有研究。也許不需要學究式的規范,只要大體認同就行了,則它的內容主要包括作為資金的貨幣和能夠流通的證券,社會成員之間以及社會成員與政府之間接受信用也能夠稱作金融資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能夠作為經濟發展的要素,能夠帶來增值。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必須掌握資源,其中包括金融資源;金融資源的配置狀況與經濟宏觀調控密切相關,現階段我國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除了政策法規外實際上掌握著兩種資源,即貨幣資金和土地。因此,分析研究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狀況是有意義的。
(一)
現階段,我國的金融格局仍然是國家或者政府掌握金融資源,這不僅表現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國有政策性銀行佔領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絕大部分(70%以上),而且表現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也是國家或政府控股。它們的業務活動不僅受政府監管,而且受政府指揮,有人說監管部門接二連三地發文件具體指導商業銀行的業務操作,簡直成了銀行的「業務總監」。在這種狀況下,全國金融系統的業務操作「全國一盤棋」。金融資源的分配呈現為「要緊都緊,要松都松」,基本上沒有原則。
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我國的金融制度性質和體制設計決定的。我國金融制度體制改了這么多年,改了什麼呢?改變了機構設置,改變了名稱,但性質沒有變,機制沒有變,也就是說國家或政府統一掌握金融資源的性質沒有變,按級別運作的一套機制沒有變。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的負責人既是老闆,更是官員,既要完成利潤目標,更要完成政府目標,甚至在有些情況下,放棄自身追求利潤的目標,首先服從大局需要。有人說,在我國沒有真正的商業銀行,因為它不完全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實際,可以討論。但有一點能肯定,在我國商業銀行沒有完全按「商業化」運作,也不可能完全按商業化運作。換句話說,完全按「商業化」運作,要有個過程。
在實際中,非商業化運作的表現是:貸款失誤,不是按市場原則去處理,而是要受到政府、上級處分;對民營經濟發生業務帶來的風險大於對國有經濟發生業務帶來的風險;對國有經濟貸款收不回來,能夠大事化小,說得清楚,平安無事,而對民營經濟貸款收不回來,就涉嫌賄賂,而要追究責任等。這種做法,雖然少見,但它有力地證明:在國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的經營還沒有完全的自主權。
(二)
為什麼在我國,國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狀況改不了,不能改?概括地說,是保國有經濟。因為國有經濟(包括國有控股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換句話說是「執政之基」。我國國有經濟的形成除了沒收國民黨的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外,絕大部分是基於國家財政投資。多少年來國家投資項目注重建設資金到位,缺乏運營資金配套,使得國有企業缺乏流動資本。流動資本靠銀行貸款,大多數企業,負債率都很高。應當說這種狀況改變不了,首先是理論上的誤導:銀行為國家積累資金;其次是投融資制度的嚴重缺陷。實際情況是國有經濟和國有控股經濟負擔過重以及其他眾所周知的原因,賺不到錢或賺不到更多的錢,甚至嚴重虧損,而在這種狀況下又不讓它們破產,要讓它們生存下去,要讓它們繼續維持和發展,使得國有經濟在相當長的時期中一直處於困境狀態中。為了解除國有企業所處的困境,只有靠外部援助,包括外部融資,而外部融資,主要靠銀行,不僅靠銀行貸款,而且靠股市,曾記否,當年權威人士曾明確提出:要讓國有企業的股票優先上市作為緩解企業困境的重要渠道,說白了就是「上市圈錢」。靠外部救助、融資保生存不破產、保發展續業績,而在「包袱」又未減輕的狀況下,虧損繼續,在企業繼續虧損的狀況下,上市股票價值趨跌,融資貸款難以償還,造成大量的金融不良資產,也就在所難免了。可以說,在國家掌握金融資源的狀況下,政府為了維持發展國有經濟,使得金融與經濟膠合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也金融,敗也金融」。在這里我們有理由做這樣的預言:如果保國有經濟的制度不改革,國家掌握金融資源的局面難以改變,則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也不容樂觀。
(三)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在我國金融成了國有經濟的「錢袋」,不僅企業缺錢找銀行,政府缺錢也找銀行,銀行成了填補資金缺口的「蓄水池」,似乎這個「蓄水池」不會干竭。其實這個「蓄水池」的量是有限的,因它所積蓄的資源主要是「老百姓」的錢,「老百姓」的錢來自「老百姓」的貨幣積蓄,在老百姓的貨幣收入有限從而貨幣積蓄有限的情況下,要銀行成為資金缺口填補的蓄水池,只有增加貨幣供給,發票子,導致貨幣貶值。
當前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老百姓投資沒有回報,老百姓的經營也沒有回報,近年來,股市連續下跌,老百姓投資股市沒有賺錢,而是總體虧損。在這種狀況下,人們為什麼仍然向銀行存款,使銀行存款繼續增長呢?通常的解釋是為了安全,其實僅此解釋是不夠的,比較全面的合理解釋是:(1)老百姓的趨利性弱,求安全性強;(2)對貨幣的隱形貶值不覺察(因為存款未成為現實的購買力);(3)有額外貨幣收入,可彌補。有人說當前我國進入了負利率時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負利率不利於儲蓄轉化為投資,不利於人們的選擇,不利於金融產品創新,不利於金融市場發展,不利於金融業的運行,可是在我國這樣的負面影響呈現得不明顯。怎麼解釋,應當說與國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條件下,能夠不按市場價格去配置金融資源,能夠無視利率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作用。這表明:我國現階段金融資源的分配仍然基本上不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並且可以不講效益。
(四)
人們在研究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時,常常以金融相關率(rpe/GDP)去表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其實「m2/GDP」能夠表明什麼,不能表明什麼,需要研究。金融相關率FIR(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是美國經濟學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的,戈斯認為「金融理論的職責就在於找出決定一國金融結構、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經濟因素,並闡明這些因素怎樣通過相互作用,從而形成金融發展」。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金融發展狀況要以金融結構去衡量,金融結構是一國的金融上層結構。一國的經濟基礎體現在擁有的國家財富中,金融上層結構與經濟基礎的關系體現在金融相關率上。戈德史密斯設計出的計算FIR的基本公式的內容並不簡單,但人們為了簡化,便以m2/GDP去代表。這樣的公式:
首先要表達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融資的市場化程度。也就是說,通過FIR考察當家庭、企業、政府的資金短缺時,多大程度上需要外部融資,多大程度上靠內部融資。外部融資靠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如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占國民產值的比率越高,表明儲蓄與投資的分離程度越顯著,而二者的分離程度越顯著,反映融資的市場化程度越高。市場化與貨幣緊密相連,經濟貨幣化意味著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的關聯程度和對市場的依存度,所以經濟貨幣化的金融解釋,其含義應當是融資的市場化。而融資市場化的程度反映金融業的發展,所以,FIR與其說是表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不如說是表明金融業的發展程度。經濟的發展與融資的市場化相關。
其次,要表達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的發展與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相關。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決定於供求,而供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利率。當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上漲時,意味著利率下跌,利率下跌,有利於投資,投資擴大使國民產值增長;相反,當利率上升時,金融資產市場價值下跌,利率上升,不利於投資,投資縮減,使國民產值降低。所以,概括的說,這種相關性是:資產價格——利率——投資——經濟等這組經濟變數的互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變數的互動(包括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取決於人們的心理預期。從這個意義上說,FIR反映了人們的心理預期的變動,比例趨高,反映人們的心理預期「利好」,金融工具作用於有形財富的力度增大,相反,力度縮小。可以說,FIR是人們的一個信心指數。
第三,要表達的是金融資源的利用程度。這些年來,我國m2/GDP的比值持續上升,其數值已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人由此認為我國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迅速提高,其實,這只是一個認識誤區,m2/GDP值的迅速提高,難以真實地反映我國經濟貨幣化的程度,相反,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國金融資源配置的浪費,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提出了一個指標,即增量資本產出率(ICOR),這個指標的分母是GDP的增長,分子是資本增長,也就是投資,其含義是增加1元錢的產出,要增加多少投資。如果m2/GDP的值以增量表示,並假定噸的增量轉化為投資,則金融相關率與增量資本產出率的含義趨同。近年我國m2/GDP的值大約在5—8之間,即增加1元的GDP,要增加5—8元的投資,而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值一般保持在1—2.5左右,這表明我國投資效率低下,金融資源的配置並不節約,而是浪費。
⑤ 金融如何實現資源配置
小部分銀行理財保底,小部分生活費用支付寶,剩餘的閑錢投到P2P里,我是這樣做的。
主要是有朋友帶著投的,有錢.來也,人人、陸金,這幾個跟著投了一段時間,感覺還行,股市太可怕,我不玩。
⑥ 現代金融如何提速發展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心在實體經濟上,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金融的發展。金融不僅要回歸到實體經濟本源,還應該發揮共榮共生,互相促進的作用,發展質量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經濟環境,為實現普惠金融,改善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
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包容共享的綠色生態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快生態文明體系改革。綠色金融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發展農村金融的過程中,必須持續增強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發展綠色金融,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對綠色新興產業和傳統落後產業之間的信貸轉化,以資本節約、質量改善、效益提升為核心,引導資金向生態農業方向發展,構建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綠色金融服務的多樣化,提升綠色金融發展水平。
更多金融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民富集團百家號!
⑦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⑧ 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概念是什麼
金融深化論的實質就是要進行金融改革,放棄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變金融領域的政府「管制」為「有效管理」,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提高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優化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價格扭曲、市場分割、結構單一的現象,形成正的儲蓄、投資、收入和結構優化的效應,建立起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金融抑制是指在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金融業遠未達到成熟,金融體系效率低下,因而不能有效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拓展資料:
金融深化是一國ZF放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過度干預,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嚴格管制,使利率和匯率為反映資金供求和外匯供求對比變化的信號,從而有利於增加儲蓄和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此時金融業能夠有效地動員和配置社會資金促進經濟發展,而經濟的蓬勃發展加大了金融需求並刺激金融業發展時,金融和經濟發展就可以形成一種互相促進和互相推動的良性循環狀態,這種狀態可稱作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可通過儲蓄效應、投資效應、就業效應、收入分配效應,促使經濟發展。金融深化,就要放開利率管制,取消信貸配給制,實行金融的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也稱「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對稱。金融自由化理論主張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放鬆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增強國內的籌資功能以改變對外資的過度依賴,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使之市場化,從而使利率能反映資金供求,匯率能反映外匯供求,促進國內儲蓄率的提高,最終達到抑制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
金融深化論的實質就是要進行金融改革,放棄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變金融領域的政府「管制」為「有效管理」,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提高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優化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價格扭曲、市場分割、結構單一的現象,形成正的儲蓄、投資、收入和結構優化的效應,建立起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
金融抑制是指在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金融業遠未達到成熟,金融體系效率低下,因而不能有效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⑨ 房地產金融政策有何變化央行:加大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
1月15日,國新辦舉行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出席發布會,介紹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並解答近期的熱點問題。同時,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
此前,監管多次提及「要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會上,陳雨露表示:「基本匹配並不意味著完全相等,也就是說,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可以根據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於名義經濟增速,以此體現中長期內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對於近期熱議的房地產調控問題,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央行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外,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方向、匯率調控、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等問題,會上也作出了相應回答。
靈活把握貨幣政策力度
此前,監管多次提到,今年要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那這是否意味著今年貨幣投放量將會增多?
對此,陳雨露表示,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完善我國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一個重要內容。基本匹配並不意味著完全相等,也就是說,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可以根據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於名義經濟增速,以此體現中長期內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
「在經濟運行的非正常時期,比如說遭遇到類似當前重大疫情嚴重沖擊的時候,經濟增速可能會大大偏離潛在的產出水平,這時貨幣政策就要參照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經濟增速來把握。」陳雨露指出,2021年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62.56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1月末低1.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4.2個百分點。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指出,單位活期存款是M1里的主體,佔M1的比重九成,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根據人民銀行建設的國家金融基礎資料庫逐筆採集的單位存款情況來看,2020年M1增速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顯現。二是一些行業獲得了比較多的資金支持,由於項目還沒有全部實施,形成了一定的資金沉澱。三是存款產品的規范推動了活期存款的增加。
她進一步表示:「未來隨著疫情緩解,經濟企穩回升,投資項目逐步推進和開展,單位資金支出將有所加快,停留的單位活期存款也將有所減少。另外,由於規范存款產品帶來的結構性產品向活期存款轉化也會減少,所以我們預計未來M1的增長將會比較平穩。」
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
不久前,央行聯手銀保監會放出大招,出台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限制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近年來,監管對房地產的管控層層加碼,從房地產開發商到金融機構已先後被納入監管。那麼,2021年房地產金融政策會有哪些變化?
會上,鄒瀾表示,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強房地產金融管理,重點開展了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了房地產的金融調控。牽頭金融部門加強對各類資金流入房地產的統計監測,引導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合理增長,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流向製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去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新增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從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二是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其一是落實長效機制,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其二是按照規則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三是建立健全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按照「租購並舉」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的政策。近期將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鄒瀾表示,下一步,央行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
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此外,2021年初人民幣繼續升值態勢。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總的來看,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與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基本面是相符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此前公布了涉及1.9萬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近表示短期內不會加息,而我國仍然是唯一採用常態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那麼上述刺激方案和寬松貨幣政策是否會對我國的金融環境造成影響?
孫國峰稱:「應當看到,去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有所貶值,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又有所貶值。這些波動都是正常的,說明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有升有貶、雙向浮動成為常態,發揮了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作用,為央行根據我國經濟形勢自主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創造了條件。同時,我們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也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帶動了全球經濟的恢復,也有利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未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
陳雨露表示,在剛剛舉行的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當中特意提出要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主要考慮的是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是相對緩慢的,所以對實體經濟的壓力傳導和金融體系的內在脆弱性疊加在一起,外部的風險需要警惕。一是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的脫離實體經濟基本面,波動幅度在不斷地加大。二是全球流動性高度寬松的背景下,跨境資本流動方向易變、波動也在加大。三是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前所未有,低收入國家債務風險還會進一步上升,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
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外部風險,陳雨露指出,重點還是要堅持國內優先的原則,繼續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一方面,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夯實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持續提升系統性風險防控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在G20等國際平台上與其他各國的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來共同為全球經濟未來的復甦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⑩ 一帶一路如何影響金融體系
你好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與多國央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撬動銀行融資、彌補經濟損失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發展勢頭不錯,存在的問題同樣明顯。就目前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創新力度、產品設計以及人才儲備方面還顯薄弱。比如,相比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對資金規模和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尚不匹配。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無論融資要求,還是服務速度,都有較大差距。同時,金融支持力度尚未形成合力,不少銀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僅限於對自己客戶的延伸服務。
此外,由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參差不齊,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等對中國金融機構來說,可謂全新的挑戰,金融業的應對能力尚待提高。
對金融業來說,「一帶一路」建設會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使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有機會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從而提升我國金融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局中發展自己,這是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最佳選擇。
為此,應強化金融行業對「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的整體制度設計,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由於「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基礎設施、能源合作、產能裝備等,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建設周期長,迫切需要構建集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保險資金、基金投資,以及民間資金為一體的多級投資平台。改變金融資源整合不到位,金融機構之間單兵作戰的現狀,才能通過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形成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立體資金結構。
其次,加快銀證保三方協同投融資合作平台建設,建立起內部風險分擔機制。政府部門規劃發展的優先順序和階段目標,落實具體政策措施,保證金融資源規劃的統籌性;銀行、基金等投資機構確保融資渠道順暢,保險公司則提供堅實的風險保障,最終形成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應對溝通協同機制。
第三,高度重視金融創新,金融機構需根據「一帶一路」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不同經濟狀況為中國企業設計產品,提供服務,以避免同質化競爭。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業也需要通過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水平,提高競爭力。
望採納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