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的尊王攘夷運動與武裝倒幕運動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
1、首先,推動這兩次運動的都是同一股勢力,即西南四強藩:長州,薩摩,土佐,肥前。
2、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改革日本弊政,實現富國強兵,抵禦外辱的目的。
不同點:
1、天皇在這兩次運動中的態度不同!首先,幕府在當時傾向於對外開放,學習西方技術,類似於我國師夷長技以制夷,而天皇的態度是攘夷(注意並沒有說尊王),雖然天皇和德川幕府在如何富國強兵的問題上有出入,但是在1867年之前天皇還是和幕府站在同一陣營中的。1867年以後一切變了,因為換了個天皇,他叫:明治。
2、聲討的對象不同:尊王攘夷的直接矛頭指向洋人,目的是要趕走洋人,尊崇天皇,使日本恢復到黑船事件以前的秩序中來。而武裝倒幕運動的矛頭則是指向了德川幕府。
3、結局不同,尊王攘夷失敗了,武裝倒幕成功了。因為尊王攘夷運動開始沒有得到天皇的認可,也就缺少了合法性,其次尊王攘夷需要同時面對兩股勢力:幕府和西洋勢力。而武裝倒幕的時候目標只有一個:推翻幕府,同時武裝倒幕運動得到了英國的支持!
兩次運動算是明治維新的前奏,
總體而言,倒幕運動的主要推手是長州及薩摩藩士,但是使用的思想卻是土佐藩的坂本龍馬,而坂本龍馬的老師是勝海舟,勝海舟是幕府官員。。。應該說幕府本身也希望改革,可惜的是在當時日本的那種一國二元制的統治已經過時,當時崇尚的是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與中國的戊戌變法的比較如下:
1、社會背景不同:在日本倒幕派和幕府方面都有一部分西洋勢力的支持,而中國的維新運動中封建勢力在滅亡之前一直都是與外國西洋勢力勾結在一起的。
需要指出的是德川家康創制幕府時建立的森嚴等級制度,為後來中下級武士和商業財閥的通婚聯盟創造了條件,這也是後來倒幕運動能夠成功的經濟基礎。有錢才打得起仗嘛~
2、領導力量不同:日本的倒幕運動其直接推動力是地方上的實力派強藩(手裡頭既有軍事力量又有維新思想)。這點從1863年的薩英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了,英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改變了對日本內部勢力的看法,而中國的維新運動則是可笑的把希望寄託在毫無實權的光緒帝身上。
從這點上還可以看出,日本的維新運動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革命,而我國的維新運動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高下立判!
3、國際環境不同: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開始於19世紀60年代,當時世界資本主義還處於自由競爭階段,日本的國際環境相對寬松,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尚有未掠奪的地方可以爭搶。而我國開始維新運動的時候已經是19世紀末了,當時資本主義基本已經定型,只剩下中國這么一塊地方可以爭奪,所以中國的任何變革都會受到各個勢力的牽扯,變革施展起來就會困難重重。而且西方勢力可以容忍一個強大起來的日本,但是卻不會容忍一個強大起來的中國,因為日本再強大影響力也是有限的,而中國強大了後果是沒人可以預見的!
很多人都詫異於日本僅用半個世紀就成功的從一個窮弱小的國家,成長為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
而我們國家的變革卻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原因雖然很多,其實我認為很簡單,打個比方:一個小的私營個體戶瀕臨破產,但是發現有個行業很有前景,那麼他可以第二天就准備轉行發展,並在短期獲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一個大型的國有企業,員工眾多,領導層錯綜復雜,產業鏈涉及廣泛,債務糾紛眾多,不可能說不幹就不幹,說改行就改行的。 中間歷經了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變法,辛亥革命,軍閥混戰,抗日時期,內戰,最後新中國的成立,是曲折的 但是最後還是成功了!
② 鏡雙城星尊王為什麼沒死
為了復仇。
從星尊王和白瓔對話的字里行間不難發現,和七千多年前白薇皇後的死以及海皇純煌被殺有著很大的關系。七千多年前星尊王率兵要覆滅海國,海皇純煌和蘇摩長得一模一樣,結果海國被滅,海皇純煌死在了手持辟天劍的星尊王之手,至於白薇也死在他的手中。
當時的星尊王已經被破壞神控制了,以星尊王擁有最純正的帝王之力,加上破壞神的力量,就算是龍神全盛時期,也不會死他的對手的,所以海國被滅是難逃的宿命。
最大的情敵和最心愛的女人都死了,獨留星尊王山河永寂,所以他自然是要好好的戲耍蘇摩、白瓔以及真嵐等人了。龍神被星尊王抓走囚禁於蒼梧淵之內,和純煌的人頭一起封印。
星尊王是誰飾演的?
鄭業成,男,1993年8月26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中國內地影視演員,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2012年9月參演電影《百萬愛情寶貝》而進入演藝圈。
2014年10月出演《半路父子》。2015年6月憑借《花千骨》中的南弦月受到關注。2016年8月出演《微微一笑很傾城》;9月出演《畫江湖之不良人》熱血打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 新世尊王理財靠譜嗎
不是很靠譜的~~~~~
④ 齊桓公的尊王攘夷與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什麼區別
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是尊重周天子而且真的打退了蠻夷並且沒有控制周天子受諸侯支持曹操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失敗的控制了那個沒多少人支持的天子反而被諸侯一直罵
⑤ 春秋時代周天子還有什麼利用價值值得霸主尊王攘夷
1周天子還擁有中原中心的地盤,實力相當於一個中等諸侯國,還能制衡一些小國。
周室雖然勢衰力薄,卻起到了一個平衡的作用。大國之中,即使楚國稱王,楚國也不敢氣勢洶洶地派兵去搶九鼎。因為諸侯國雖然都看到周室的衰落,都惦記著傳國九鼎,都不自量力,但是誰動手滅了周室,天下別的國家肯定來打它,原因不僅因為道義和義務,而且是感受到了威脅——連天下共主都敢打,野心夠大,實力夠強。春秋時盡管五霸相爭,但從歷代對五霸的定義來看,就知道那時真是無超多強(齊,晉,楚,秦,宋,吳,越),還有一堆中等國(燕,衛,魯,鄭,曹,陳,蔡),彼此之間互相混戰,互相監督,誰還敢襲擊周室。齊國稱霸,晉國,秦國理它了?楚國一跟晉國打,齊國和秦國就過來聯合痛揍楚國。秦晉之好好到哪裡,兩國打了多少仗。楚,吳,越,三個國家整個春秋一直是「三國演義」。一個大國當時還真沒力量對付其他幾個大國,蠻打是不行的,要想真正贏得霸權,就只有借著周室的名義替天行道,才能游刃有餘,師出有名。
2為什麼要借著周室的名義?上面只說的是那些大國自己的絕對實力不夠,(夠了的話就像戰國的秦國,西楚霸王項羽那樣橫行天下了),另一個原因就是周王室的「魅力」了。在天下人看來「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定理。跟據宗法制和分封制,諸侯要不是姬姓同宗,要不是國家功臣,要不是古人後裔,對周朝都有著感恩之情。周天子乃是正統。這從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可以體現——克己復禮。如果憑著保衛王室的名義號令天下,無疑會有巨大的號召力,誰不聽自己的話,就可名正言順地打它,反抗更是藐視王室,很好的例子就是魯國,宋國不聽齊國的話,都吃了虧。無怪乎管仲曾告訴齊桓公秦晉楚都比齊國強,卻不能稱霸,就是它們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天下人卻不服。
3我自己認為,尊王攘夷對王室和霸主還有一些諸侯都有好處。周王室依靠聯盟既遏制一寫國家的野心,也保證了王室內部的穩定。很好的例子就是齊桓公促成了周襄王的即位,後來襄王弟王叔帶作亂篡位,又是晉文公剿除叛亂,幫周襄王復位。對於霸主來說是只盡了效忠王室的義務,卻得到了掌管天下的權力,何樂而不為。有些國家也真的得到了霸主國家的幫助,衛國,邢國因齊國而復國,燕國得到齊軍幫助而擋住了山戎的侵略。
4一句話概括:周天子依靠霸主的實力,霸主依靠周天子的威嚴,雙方互惠共贏。
⑥ 龍種上尊王佛身後的七條花蛇有何寓意
「龍種上尊王佛」,即「龍種上尊如來」,是文殊菩薩的法身(化身)。文殊菩薩雖然是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脅侍菩薩,但實際是過去世的「龍種上佛」,也叫「龍種上尊如來」的。現在號為「歡喜藏摩尼寶精佛」,未來稱為「普見佛」。
至於蛇的寓意,並沒有查找到明文。但通常藏傳佛教中以蛇的形象,表示為佛所征服,作為佛的護法。
⑦ 資治通鑒里有沒有齊恆公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最早出現在《春秋公羊傳》當中,是源於中國春秋時期的一系列政治、軍事行動,而《春秋公羊傳》則是對春秋時期所發生的事進行的記載,其中就有這尊王攘夷。尊,就是尊重,推崇。王,就是當時的周天子,或者知他在中原的正統地位。攘,是抵禦的意思。夷,就是當時的游牧民族等外來的侵略民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尊崇和維護周王的統治地位,抵禦排斥外來的侵略民族。
《春秋公羊傳》書冊
尊王,推崇周王的地位,維持周王室的宗法制度。周惠王曾有廢除太子的動向,被齊恆公得知後,他召集了各路諸侯在首止,同周惠王會盟,確保了太子的正統地位。並且對不出會的鄭國,有了軍事上的打擊,以告誡他藐視王法的行為。公元前656年,指責楚國延期將貢品繳納給天子,導致大典無法順利舉行,楚國也承認了錯誤。
攘夷,就是對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和居在南方的楚國進行抵禦,阻止他們對中原的入侵。公元前663年,齊恆公接受了燕國國君的求救,出兵擊退了燕國境內的山戎。公元前661年,齊恆公派兵幫助刑國趕出了山戎,並重建國都。第二年,衛國國君被入侵的山戎殺害,齊恆公再一次出兵幫助衛國重建家園。公元前655年,齊恆公有率領多國聯軍討伐南方的楚國,楚國在重大的壓力被迫同意進貢周王室,並加入以齊國為首的聯盟當中。
齊恆公藉助「尊王攘夷」的旗幟,不僅名正言順當上了春秋一霸,還為華夏驅趕了餓狼一般的外來侵略者,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做出極大的貢獻。
⑧ 尊王攘夷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什麼區別
尊王攘夷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意思上是有區別的。
尊王攘夷中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個是尊王。尊王就是尊重當時的周天子。齊桓公並沒有挾制周天子。齊桓公只是藉助周天子的權威來震懾和威服諸侯。這就叫尊王。當然你可以說齊桓公握有實權,周天子有名無實是齊桓公的傀儡,這樣理解也沒什麼不對。
另一個意思是攘夷。這是對外。就是齊桓公號召所有的諸侯國在尊奉周天子的同時共同抗擊夷狄。
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則是對內。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叫挾天子以伐不臣或者尊天子以伐不臣。就是權臣打著天子的旗號去討伐他認為不臣的諸侯或者叛臣。
因此尊王攘夷是既對內又對外。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則是完全對內。
⑨ 廣澤尊王的職務中可否有代天巡狩。
廣澤尊王
概述
廣澤尊王的全號為「威鎮忠孚惠威武烈保安廣澤尊王」,一稱保安尊王簡稱除廣澤尊王外,尚有郭聖王、郭府聖王、郭王公、郭姓王、聖王公諸稱。
歷史傳說一
據傳廣澤尊王,姓郭,名洪福,生於後唐同光初年(923)出生於安溪金谷。在台灣,廣澤尊王的信仰深入民間,其祭典亦極盛,惟關於郭王公殊少神歷可查,僅有下面一些傳說: 不義帝王,顯做神明
一說:廣澤尊王,叫做郭洪福,幼小即失雙親,因家境貧困,受雇於地方富豪陳長者家裡,做牧童,每天都要到荒效曠野,去飼養羊群。說也奇怪,他所飼養的羊群大了,主人把它出賣,不論賣多少只,次日羊群,都不減少。
這主人雖有巨大財產,但非常吝嗇,而且貪得無厭,想改葬祖先的風水,大發其財,陳長者為卜風水士吉地,曾聘請一位地理師在家裡,給他找尋吉地。但是待地理師非常簡便,所以地理師雖明知吉地系在羊群的地方,卻不願意告訴長者,反而因陳家的牧童對待他很好,想要把這風水吉地授與他。
於是有一天,風水師問郭洪福「你願意做皇帝嗎?還是做個神明?」 郭洪福答「皇帝只可以享受一代的富貴,神明可以享受人間萬世的香火,當然是做神明好的。」
地理師便囑咐牧童,帶他雙親的遺骨葬在那座羊舍內。並且告訴他說「你的父母既葬於此塊龍脈吉地,將來你將成為神。郭洪福驚疑地問:「把遺骨放在地下,一任牲畜踐踏,久而久之,不是一點也不留下來嗎?」
地理師冷笑說:「這你可免介意。」地理師的話才說完,突然變成一座墳墓,郭洪福正感覺奇怪,地理師又警告他說「不久在這個地方就會出現許多毒蜂,毒刺人家。你應該趕快逃離躲避,只管隨心所向,往前直跑,跑到有人戴著銅笠、有牛騎著人,有魚爬上樹的地方去躲避。」
說完,果然有一群毒蜂擁至,刺殺了那位狠心的長者。這時牧童一路逃跑,途中遇到一陣大雨,而看見有一位僧侶以銅鏡為笠遮雨,又看見一個村童隱身在牛腹下避雨,及一位漁夫手執剛上了魚的釣上了魚的釣竿,攀在樹上避雨,這些景象正符合先前地理師所說。
郭洪福知道這個地方便是他的歸宿,就坐在那邊的一塊磐石上,不久果然,便升天化神了。
歷史傳說二
這天夜裡,他做了一個夢,只見一個身穿龍袍,童顏紅臉的少年走上前對他說:「感謝大叔從大海中撈回我的神像,我乃廣澤尊王是也,至此庇護海外僑民。」
漁民一聽驚醒過來,心裡十分歡喜,第二天便請來華人長輩,許多華人兄弟和地方人士都到他家細察,有個泉州來的華僑說:「廣澤尊王是福建南安鳳山寺的郭聖王,是唐山老家的神明呀!」
於是,華僑兄弟份份集資,給神像重新描漆上金,興建一座保安宮,供奉廣澤尊王。華僑下海捕魚,上山采果,到街上做生意,都到保安宮行香;患病逢災,也到保安宮乞求保佑,香火十分旺盛。
卻說砂勞越的地方長宮叫拉耶查理士布洛克,為官清正,愛護百姓。每日除處理政務之處,在清早之時,總喜歡騎馬到郊外運動,鍛煉身體。有一天清早,他途經保安宮時,忽然馬的前蹄高舉,狀似朝拜,一連向前方叩首。拉耶覺得奇怪,透過薄薄的晨霧,他看到一個活潑可愛的兒童,倚立於馬前,他身上著一個紅肚兜,上身赤膊,漫步走進宮內。
「這是哪裡來的兒童」拉耶覺得奇怪,便跳下馬下宮尋找兒童,而宮里沒有邊門後門,不見兒童的蹤影,不由得聲聲稱奇,他隨後詢問鄰近的街民。有個華僑對他說:「這里祀奉廣澤尊王,一定是神明顯靈啊!」
拉耶聽了也深信不疑。
「番仔長官的馬見了郭聖王,也要朝拜三叩首!」這個新聞在古晉傳開了,到古晉保安宮的善男信女更多了,連馬來亞人也來行香了。
郭忠福十六歲坐化成神,威鎮鳳山之後,屢次顯靈,從皇宮滅火到護國抗倭,從愛民濟世到治病救災,郭聖王受到歷代皇帝的封爵。宋高宗紹興年間敕封為「威鎮廣澤候」,敕建「威鎮廟」;宋寧宗慶元年間敕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候」,晉封「提伯王」;宋理宗開慶元年敕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郭聖王簡稱:「廣澤尊王」,他的神名傳遍海內外。
歷代名士游覽鳳山寺,書碑、題匾、賦詩、作聯、表達對廣澤尊王崇敬的心情。宋代狀元曾從龍親筆手書碑文,明代通判顏廷渠題匾「鳳山勝覽」,明代翰林檢討張潛夫題篇「英異靈光」。清左庶子陳遷鶴題聯:「遙看一鳳翔丹穴,不見全牛化道身。」清泉州名士蔣玉蟾詩雲:「閩南多奉佛山靈,平昔傳聞耳慣聽,記的英名推最盛,歷年香火鳳山青。」……真是不計其數。《閩書》、《泉州府志》、《南安縣志》對廣澤尊王郭忠福都有列傳記載。
在閩南及台 灣一帶,都有「做十六歲」的習俗。男孩子見識少,力氣小,幹活算童工,在碼頭在店鋪做工都只能拿少量的工資貼補家用,到了十六歲,他會高興地說:「郭聖王十六歲成神,我十六歲長大**了!」農村的男孩子會說:「我十六歲能挑『畚桶尿』了!」城裡的童工會說:「我十六歲能領:「大人錢」了!」父母也把兒子十六歲當作小孩與大人的分界線,備辦三牲豬頭,備辦生羊鮮果,到鳳山寺祀敬郭聖王,燃香叩拜,念念有詞,祝願自己怕兒子十六歲後象郭聖王那樣大有作為,之後宴請親朋。「做十六歲」的習俗,實際上也是在紀念郭聖王呢! 華僑出洋到東南亞、歐非拉去,臨走前也不忘到鳳山寺去。請一尊「郭聖王」木雕神像,帶一面「鳳山寺」領旗,取一包香灰裝在香火裝里,帶在身邊。清朝道光年間,南安華美十幾人搭剩大帆船到南洋去,在伶仃洋遇到了大風暴,由於這十幾人隨身分別帶有郭聖王的神像、令旗、香火袋,船隻竟然平穩地停泊在鄰近一個孤島邊,直到風暴過後啟航,順利到達目的地。大家無不由衷地說:「是郭聖王庇護,讓我們順利到達番平啊!」
郭聖王是「白目佛益外境」,「越遠求越顯靈」,因此,深受華僑的崇拜。華僑把神像、令旗、香火袋供奉在異域他鄉的寓所里,郭聖王會保佑海外遊子身體健康、生意興旺。 郭聖王祖廟在鳳山寺,在國內已經分爐到台 灣、港澳、江浙、兩廣等地。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的華僑聚居地,許多華僑賺了大錢發了財,集資在僑居地建起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鳳山寺」、「威鎮壇」、「保安宮」、「廣澤尊王廟」,祀奉廣澤尊王郭忠福。
郭聖王在未成神之前曾說:「我不做一朝天子,我要萬代封候。」寺鎮鳳山香火紅,萬代封候郭聖王。要問海內外有多少廣澤尊王廟?說也說不清,廣澤尊王郭忠福的故事,世世代代在民間永遠流傳。
附記:廣澤尊王郭聖王的故事,在海內海外流傳多而廣,這里搜集的只有其中一部分。有關郭聖王婚姻的傳說,一說聖母姓黃,尤溪人,父為法師,筆者據此整理。二說聖母姓陳,也尤溪人,其父也為法師;三說聖母姓楊,詩山社壇附近鳳翔院楊道士之女,溪邊浣衣,漂來描金漆盤,盛放金手鐲,楊女戴在手腕上,居然脫不下來,此為郭聖王行聘之物也。基它細節大同小異,特此說明。
綜上所述,廣澤尊王好像沒有代天巡狩的職責
⑩ 活佛濟公4百度劇情預告中有南無大聖舍利尊王佛,是不是孫悟空
不錯正是孫悟空,因為孫悟空在《西遊記後傳》里孫悟空被封為「南無大聖舍利尊王佛」,部分小說里也有這個「南無大聖舍利尊王佛」,是杜撰的佛名。實際佛教中,並沒有這一名號。如此證明活佛濟公4網路劇情預告中的南無大聖舍利尊王佛就是孫悟空。望提問者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