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會融資總量能成為可靠的「錨」嗎
經過幾個月的輿論預熱和實際准備,央行不久前首度正式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19萬億元。數據公布後,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今年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約為14萬億元左右。他還透露,條件成熟後,央行將會按月公布融資總量統計,他還強調,社會融資規模目前還只能說是貨幣政策的監測指標,成為中間目標需要一個過程。 這一系列動作和言論顯示,央行對將「社會融資總量」打造成新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充滿期待。可以預料,今後不論是央行,還是市場,都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上來。如果各方對這一指標認可度高,甚至不排除未來會在年初公布一個社會融資總量調控目標(今年14萬億的提法帶有很強的非正式色彩),將其正式升格為貨幣政策之錨。 客觀地說,社會融資總量這個概念是在匆忙之中提出來的。此前以貨幣供應量和信貸作中介目標並不十分理想,但央行為其尋找新的替代物的意願也不強烈。是去年形勢的變化促成了這一轉折。2010年,在銀行信貸受到較好控制的情況下,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大量增加,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融資額激增。單從數據上看,2010年更像是全社會融資結構的一個「拐點」。盡管2002年到2010年人民幣貸款佔比早已出現逐步下降之勢,但下降過程一直比較平穩,2010年佔比由68.1%下降到55.6%,出現突降現象,同時,銀行承兌匯票佔比由3.3%突增到16.3%。在人民幣貸款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全社會貨幣信用卻出現了較大的膨脹,並直接推高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但是,以社會融資總量替代人民幣貸款而成為貨幣政策新的「錨」,其科學性和可行性如何呢? 標准理論認為,衡量一個指標是否適合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有三個標准:可測性、可控性和相關性。從可測性來看,央行給出了社會融資總量的明確范圍,統計數據主要來自一行三會,數據的及時性和准確性應該沒問題。至於可控性,在社會融資總量的十大分項中,最易控制的是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最難控制的是保險公司賠償和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它們基本於獨立於央行政策。其餘各項的可控性居中。 不過,最大問題可能還是相關性。理論上,一個指標與GDP產出、物價之間的相關性越強,穩定性越好,就越適合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如果該指標與產出與物價之間有著固定不變的數量關系,就是中介目標的當然之選,央行只需在它身上下「錨」,即可輕而易舉得到一個合意的產出和物價水平。 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現實中不可能存在。根據央行的研究,與主要宏觀經濟指標(GDP、消費、投資、工業、CPI)之間的相關系數,社會融資總量全部高於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總量相對於人民幣貸款的優越性不容懷疑。不過,社會融資總量與GDP之間的穩定性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理想。0.85的相關系數不算高,而且相關系數可能是一個誤導性的概念。歷史數據顯示,融資總量/GDP比率不僅存在趨勢性上升,而且波動性也相當大。該比率從2002年的不到20%上升到2009年的超過40%,並且在短短8年時間內出現過兩次突發性上升。從分項數據看,委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和企業債券的佔比波動性最大,趨勢性也不明顯,幾乎不存在什麼規律。 如果考慮到經濟結構的快速變化、金融深化路徑的非線性這一大背景,融資總量與產出與物價之間的關系在過去8年裡呈現出這種不穩定性毫不意外,令人擔心的是,這種不穩定性未來並不必然降低,存在出現更大波動的可能。因此,選擇在這種相關性存在重大欠缺的指標身上下「錨」,很難達到穩定產出和物價的目的。 社會融資總量的這一缺陷與貨幣量、信貸量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後兩者作為貨幣政策之錨的歷史表現足以說明。 弗里德曼之所以建議採納固定貨幣量增長目標,乃在於他論證了貨幣乘數(連結基礎貨幣與貨幣總量)和貨幣流通速度(連接貨幣量與GDP)都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其《美國貨幣史》的核心結論。但是,貨幣量固定增長規則在實踐中沒多久就出了問題。隨著金融創新的出現,貨幣的內生性越來越強,貨幣的定義越來越模糊,流通速度也越來越不穩定。「錨」所要求的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很快就全部不復存在。不多久,貨幣數量目標就被西方國家拋棄,現在美聯儲和美國金融市場已不再重視貨幣量,很多貨幣政策觀察人士甚至將其從監測名單中剔除掉了。 信貸量作「錨」的歷史同樣如此。1980年代,美聯儲一度實行私人債務總量目標,這背後也是由理論所推動。當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本傑明·弗里德曼通過計量研究發現,與貨幣和GDP之間的關系相比,債務量與GDP之間的聯系更緊密。但出人意料的是,債務量/GDP比率,即債務周轉率新目標後被採納後很快地變得不穩定,在十幾年內急速地由0.7下降到0.5,最後,美聯儲也不得不放棄這一指標。 除了相關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中國央行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外延也存在不足。按照央行的公式,社會融資總量=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其他。事實上,這十項只是金融機構融資總量,並非真正的社會融資總量。理想的社會融資總量,應該將政府債務融資(盡管央行對其可控性為零,但其會對產出和物價影響巨大)和居民、企業間的民間融資、地下融資納入統計之中。在某些特殊的時期,民間融資、地下融資媒介的總需求不可小視,忽略所造成的精確度下降有時是不能接受的。 從更深一層意思上講,貨幣量、債務量在全球范圍內紛紛失去貨幣政策之「錨」的地位,乃是歷史的必然。在金融創新速度越來越快、形式越來復雜的時代背景下,任何將數量型指標作為貨幣政策之「錨」都是力不從心的。由於數量關系最終通過貨幣供求、融資供求的交互作用體現在價格(利率)上,所以,重點關注利率這一價格信號,放棄或降低數量指標在央行監測中的重要性,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也是為什麼實行以更多運用利率作操作工具、將最終目標和中介目標合二為一為特色的通脹目標制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原因。對於中國而言,與其花大力氣尋找僅僅是次優的替代性中介目標,不如著眼於未來,加緊配套制度建設,為盡快轉向通脹目標制創造條件而努力。
❷ 高懸賞,5.12上午十點之前回答出追加100分 問題:貨幣政策的調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008金融危機爆發前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
2008年第一季度,面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我國及時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影響,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總體形勢比預想的要好。農業穩定發展,工業較快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有所緩解。但居民消費價格受災害等影響上漲較快。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採取綜合措施,正確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力度,維護總量平衡。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在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2008年以來4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共2個百分點,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和信貸結構優化。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了多方面嚴峻考驗,克服了國內重特大自然災害和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不利因素,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前三個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0.2萬億元,同比增長9.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0%;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0%,CPI同比上漲5.3%。
7月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決策部署,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內通脹壓力減緩等新情況,統籌兼顧,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金融運行的監測分析,及時調整金融宏觀調控措施。調減了公開市場對沖力度,連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三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同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引導新增信貸資源向重點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傾斜。總體看,貨幣政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平穩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2008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2個百分點。貸款平穩增長,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前三個季度信貸投放均勻,新增貸款分別為1.33萬億元、1.12萬億元和1.03萬億元。前三個季度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3.5萬億元,同比多增1201億元,是歷史同期增量最高水平。企業支付能力總體上處於合理水平,9月末,企業人民幣存款同比增長13.9%。人民幣貸款利率小幅回落。9月份,金融機構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比6月份下降0.09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183元。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並日益加重。出口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宏觀調控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局面。但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和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有廣闊的國內市場、比較充裕的資金和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優勢,金融體系穩健安全,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意識和能力較強,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強勁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啟動保障經濟金融穩健運行的各項應對預案,加強國際協作,應對金融危機的不確定沖擊。二是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三是促進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加大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強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著力優化信貸結構。五是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融資功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六是密切監測國際資本流動,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2009年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9年上半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作用下,中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生產增速回升加快;消費持續較快增長,投資增速逐步加快。上半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4萬億元,同比增長7.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1%。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緊密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要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要。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繼續加強對「三農」、中小企業、就業、助學、災後重建、消費等改善民生類信貸支持工作,加大對產業轉移、自主創新、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融資支持。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總體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得到了有效傳導。上半年,貨幣信貸總量快速增長,信貸結構繼續優化,對扭轉經濟增長下滑趨勢、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9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56.9萬億元,同比增長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個百分點。企業、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較多。各項貸款繼續快速增長,中長期貸款佔比逐步上升,個人消費貸款增
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37萬億元,同比多增4.9萬億元。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7.7萬億元,同比增長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98%,比年初下降0.58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6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19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固,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但隨著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內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鞏固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把握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注重貨幣信貸增長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處理好支持經濟發展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堅持信貸原則,處理好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機構競爭力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維護金融穩定。
2010年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消費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繼續恢復,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長9.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9%,第三季度同比上漲3.5%。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總體看,金融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9月末貨幣信貸增速有所反彈。
201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開局良好,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增長較快,農業生產形勢向好,工業企業效益改善,居民收入穩定增加,但物價上漲較快。第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9.6萬億元,同比增長9.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0%。
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統一部署,堅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交替使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和貨幣信貸總量調控,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4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共2.0個百分點,2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共0.5個百分點。實施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促進金融機構自我調整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引導金融機構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執行好差別化房貸政策。
總體看,穩健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2011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19萬億元,直接融資佔比顯著上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3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1%,比年初上升0.72個百分點。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5564元,比上年末升值1%。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切實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注意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處理好控制貨幣總量和改善結構的關系,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的關系。當前,經濟增長和就業形勢較好,穩定物價和管好通脹預期是關鍵。
2011 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對外貿易更趨平衡,內需作為經濟增長動力更強,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生產增長平穩,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前三個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2.1 萬億元,同比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7%。
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綜合交替使用數量和價格型工具以及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和調整信貸結構。同時,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穩健貨幣政策成效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水平回歸,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相適應。2011 年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余額為78.7 萬億元,同比增長13.0%。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9%,比年初增加5.68 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 億元。前三個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9.80 萬億元,融資方式多元化發展。9 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8.06%。9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3549 元,比上年末升值4.21%。
❸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有哪些
主要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等機構為主,三類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託管量佔比達到85%左右,其中商業銀行就達到了70%。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平穩較快發展,市場規模已居於世界前列,形成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及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為輔、互聯互通、分工合理的市場格局,有90%以上的債券託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完善金融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商業銀行關系密切。在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之初,商業銀行即作為首批市場成員進行債券現券和回購交易。目前,商業銀行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的做市商機構,是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核心成員,也是國債承銷團的主要成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遭到市場個別人士的質疑,一種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債比重高,單一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債券市場成為買方市場;還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有債券與貸款一樣仍屬於間接融資,銀行體系存在較高的系統性風險。上述觀點明顯混淆了債券與貸款間的差別,漠視近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時也忽視了我國是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這一現實。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
已日趨多樣化
盡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居主導地位,但隨著市場發展,近年來商業銀行「獨大」的局面已有所改變,一是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中商業銀行絕對數量增加,但相對數量下降。2008年年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1857家,其中商業銀行361家,佔比19%。至2015年5月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數總計8366家,其中商業銀行832家,佔比降至不足10%,表明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以眾多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機構間市場。
二是商業銀行在銀行間現券市場交易佔比呈下降趨勢,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信用債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參與的現券交易市場佔比在64%~68%之間,低於2007年至2010年的71%~75%。分市場看,在利率債市場,2007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交易市場佔比在72%~81%之間,在信用債市場,交易比重在49%~64%之間,表明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左右信用債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三是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比重呈下降趨勢,在信用債市場佔比已不足五成。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的債券持有量為12萬億元,市場佔比接近70%,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升至20萬億元,但市場佔比已不足60%。分市場看,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債持有量為30740億元,占國債未償余額的58%,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升至70%。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開債持有量為24126億元,占國開債未償余額的75%,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大體保持不變。商業銀行持有較多的利率債,一方面滿足了銀行的資產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為銀行開展流動性管理,參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提供了便利。在信用債市場,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企業債4964億元,占企業債未償余額的34%,至2014年年末這一比重已降至23%;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短融及中期票據的比重均超過50%,但至2014年年末均已不足50%。
商業銀行深度參與
銀行間債券市場意義重大
盡管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持債比重呈下降走勢,但總體規模依然較高,這與我國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有關。以資產規模計算,截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34.8萬億元,雖然2014年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余額僅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15.2%,但龐大的資產規模使得商業銀行仍是債券市場主要的持有者。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深度參與銀行間債市,對於優化社會融資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等均具有積極意義。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佔比14.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規模佔比為2.6%。從存量數據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7.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存量為12.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存量為3.9萬億元。數據表明,債券市場已成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決定性力量。
這其中,商業銀行作為以間接融資業務為主的金融中介,通過將部分資產配置於債券,既實現了風險的分散化,又客觀上提高了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那種將銀行持有債券簡單地等同於貸款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一是與貸款相比,債券作為標准化產品具有較好的流動性,銀行可隨時轉讓。二是銀行可通過債券遠期、利率互換等衍生品對債券投資進行風險管理,因此與單獨持有貸款相比,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更高。三是信用債發行人往往面臨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所面臨的外部約束明顯高於銀行貸款。四是銀行開展債券投資,不僅有助於債券順利發行與轉讓,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將一部分資金配置於利率債及信用債,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銀行體系風險。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銀行間債券市場仍是主戰場
盡管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總體來看我國直接融資比重依然偏低,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降低銀行系統風險,銀行間債券市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自2005年開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啟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相關制度已初步建立,產品發行和交易已開始採用備案制和注冊制,目前我國已迎來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大好時期。未來,我國應遵循國際金融市場一般發展規律,立足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動以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信用衍生品市場發展。在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中,信用風險相對比較突出,但風險對沖工具匱乏。雖然2010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啟了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試點,但由於種種原因其交易極不活躍,風險管理功能無從發揮。有關主管部門應打破利益藩籬,攜手推動場外信用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基於前期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可考慮先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以經濟主體為參考標的的單名信用違約互換,適時推出總收益互換、信用聯結票據以及信用違約互換指數等其他信用衍生產品,以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
三是進一步優化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基本成形。年初至今,人民銀行又推動私募投資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並將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入市申請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額度管理同時取消。未來可考慮將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線投資者直接引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
❹ 三大指數集體下挫,創業板指數創出年內新低
一、財經新聞精選
李克強:根據需要研究採取更大力度的政策舉措
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江西主持召開經濟形勢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李克強指出,要增強緊迫感,抓緊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舉措,退稅減稅降費、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專項債發行使用、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支持企業穩崗等政策的實施,都要靠前安排和加快節奏,上半年要大頭落地,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要抓住關鍵,有力有效應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抓好春耕生產和農資保供穩價。保障電力煤炭等能源穩定供應,加快釋放國內先進煤炭產能。確保交通骨幹網路、港口等有序運行,暢通國際國內物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要加強形勢跟蹤研判,及時研究應對預案,根據需要研究採取更大力度的政策舉措。
來源:央視網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不得擅自關停高速服務區、港口碼頭、鐵路車站和航空機場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迅速啟動部省站三級調度、路警聯動、區域協調的保通保暢工作機制,加強路網監測調度,及時解決路網阻斷堵塞等問題,確保交通主幹線暢通。嚴禁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閘。不得擅自關停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鐵路車站和航空機場,或擅自停止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
來源:中國政府網
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通知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金融委會議精神,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證監會、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就有關事項聯合發出通知。通知要求,完善有利於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鼓勵和支持社保、養老金、信託、保險和理財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為穩定股價進行回購。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優先股、債券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實施股份回購。
來源:證監會網站
國產游戲版號時隔8個月重啟核發
4國產游戲版號繼去年7月以後暫停核發後迎來重啟,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的文件顯示,目前已有多款游戲版號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復意見,落款為4月8日。對於上述版號獲批的真實性,記者從相關公司人士處獲得證實。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文旅部:進一步調整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相關政策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調整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相關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22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復雜嚴峻,對旅行社行業造成嚴重沖擊。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用好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支持旅行社行業紓困發展,文化和旅遊部決定,旅行社可全額暫退保證金或暫緩交納,補足保證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
來源:財聯社
(投資顧問 蔡 勁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 S0260611090020)
二、市場熱點聚焦
市場點評:三大指數集體下挫,創業板指數創出年內新低
周一兩市大盤指數震盪調整,市場總成交金額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具體來看,滬指收盤上證指數下跌2.61%,收報3167.13點;深成指下跌3.67%,收報11520.2點;創業板下跌4.2%,收報2462.04點。
盤面上看,倉儲物流概念股、預制菜概念股和種業股表現活躍,漲幅居前,鋰礦概念股跌幅居前。從走勢上看,三大指數集體放量下挫,創業板創出3月中旬以來的新低,空方勢力占據上方,耐心等待市場縮量企穩,預計下半周市場表現稍強。
操作上,市場悲觀情緒濃厚,建議等待指數企穩後再逐步提高倉位。短線繼續圍繞醫葯、房地產和基建概念反復活躍。中期角度建議關注鋰電池中游、光伏、消費以及銀行等優質龍頭企業。
(投資顧問 余德超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80021)
宏觀視點:超出市場預期: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均創歷史新高
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雙雙創下季度新高。中國人民銀行4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6636億元,這是有記錄以來的單季新增貸款新高。今年前三個月,人民幣貸款分別新增3.98萬億元、1.23萬億元和3.13萬億元。
來源:澎湃新聞
點評:3月社融數據大超預期,其中投向實體的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為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與政府債券四項是主要驅動項。對股市而言,社融表現好轉,主要利好價值類資產。
(投資顧問 蔡 勁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 S0260611090020)
醫葯生物行業:利好政策不斷,看好中醫葯行業長期投資價值
2022年4月8日,廣東省葯品交易中心發布《關於公示廣東聯盟清開靈等中成葯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備選結果的通知》。廣東聯盟中成葯集采落地。
廣東聯盟中成葯集采是繼湖北19省聯盟後第二次大規模中成葯集采。本次廣東聯盟包括廣東、山西、河南、海南、寧夏、青海六省(區),其中除廣東、青海之外四省均是湖北19省集采聯盟成員。從醫療機構報量上來看,廣東省合計首年預采購量達21.60億(片/粒/袋/),佔比超過60%,河南、山西分別佔比23%、7%,位列二三位。本次集采可報價產品數663個,企業數313個,最終88%的企業參與,87%的產品產生報價。最終174家企業的361個產品擬中選/備選,其中30個獨家產品擬中選/備選。而部分品種考慮到聯盟地區收入佔比及價格體系等因素戰略性放棄。
來源:平安證券研報
點評:長期來看,在醫保控費和國內醫葯產業升級的背景下,醫葯板塊以結構性投資機會為主。短期來看,疫情反復,中葯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中醫葯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也受到了短線資金的追捧。
(投資顧問 余德超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80021)
三、新股申購提示
嘉戎技術申購代碼301148,申購價格38.39元
中一科技申購代碼301150,申購價格163.56元
清研環境申購代碼301288,申購價格19.09元
中國海油申購代碼730938,申購價格10.80元
葯康生物申購代碼787046,申購價格22.53元
納芯微申購代碼787052,申購價格230.00元
四、重點個股推薦
參見《早盤視點》完整版(按月定製路徑:發現-資訊--付費資訊-早盤視點;單篇定製路徑:發現-金牌鑒股-早盤視點)
❺ 社科院預測一季度經濟的開局如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報告認為,今年1季度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企穩回升的態勢,預計GDP增長6.8%,消費物價指數上漲1.4%。
❻ 社會融資規模的報道
據經濟之聲報道,央行2011年4月14日發布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一季度信貸增量明顯減速,廣義貨幣增量控制在16.6%。備受市場關注的是,央行同時公布了社會融資規模這個新的指標。
這個數據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新增貸款占社會總體融資額的比例逐年下降,社會融資總量。
央廣網財經北京2014年2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2月22日首度公布了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與人民幣貸款相比,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更能全面地反映各地實體經濟從整個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支持。去年廣東、北京、江蘇分別位居前三位。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稱,2013年,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分別為9.04萬億元、3.40萬億元和3.79萬億元,分別比2011年多1.39萬億元、1.10萬億元和1.29萬億元。
從結構看,地區社會融資的集中度持續下降。2013年我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最多的前六個地區集中於東部六省市,即廣東(13826億元)、北京(12556億元)、江蘇(12070億元)、山東(10838億元)、浙江(8345億元)和上海(7964億元),融資額合計佔全國的37.9%,融資集中度比2012年下降1.5個百分點,比2011年下降6.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融資的區域不平衡狀況明顯改善。2013年,東、中、西部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分別占同期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總額的52.2%、19.6%和21.9%;東部地區佔比比2011年下降6.4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佔比分別比2011年上升2.0個和2.7個百分點。
❼ 我國新增貨幣投放有怎樣的特點與上年年末貨幣增速相比,M2的增速下降何以會比M1大原因何在
差不多作業要交了,要不就採納我吧,肥水不流外人田。
❽ 如何看待2014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
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財政支出力度有所加大,貨幣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社會融資總量有所增加,各方面的改革在加快推進,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如果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行不能引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降低,對利率最為敏感的房地產市場將承受更大的壓力,一旦房地產出現量價齊跌和投資大幅下降的局面,2014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出現較大的下行壓力。
當前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在合理增長區間內運行
1.經濟增長減慢,供給結構優化。2014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4%,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均放緩0.3個百分點,是2009年一季度之後的最低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幅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放緩0.8和1個百分點,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但經濟增長速度仍在年度7.5%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范圍之內。從各產業增長看,採掘業、粗鋼、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過剩行業產量增速放緩較大,是導致工業增速減慢的主要因素,而醫葯等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業發展平穩,第三產業增長7.8%,繼續延續2013年以來的增長勢頭並快於第二產業,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較快。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產業結構符合經濟轉型的要求,趨於優化過程中。
2.消費和出口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減速。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增幅較上年同期放緩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較上年同期微增0.1個百分點。從外貿統計數據看,一季度,中國出口大幅下降,增速下降3.4%,同比回落21.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6%,同比回落6.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67億美元,同比下降61%。如果剔除去年1-4月份大量套利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的影響,一季度中國出口接近7%左右,與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基本吻合。從套利資金流入較多的香港貿易看,一季度內地對香港出口大幅下降31.3%,直接影響總體出口增速下降7.2個百分點,僅僅剔除對港出口中國整體出口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緩3.3和2個百分點,是一季度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製造業增長15.2%,同比放緩3.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速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同比放緩4.7個百分點,今年增速逐月提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8%,同比3.4個百分點,但增速逐月回落。
3.就業形勢穩定。雖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就業形勢較好,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出農民工增加288萬人,就業崗位繼續增加,失業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224元,同比名義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同比名義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根據從2012年四季度起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201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4.物價水平穩中趨降。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漲幅同比放緩0.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跌幅同比擴大0.3個百分點,已經連續25個月呈現下跌態勢;房地產價格漲勢趨緩,按照住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的商品房價格下降1.5%,而去年同期為上漲17.7%;綜合反映價格總水平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上漲0.4%。物價總水平特別是工業價格表明,製造業的需求仍低於供給能力,潛在經濟增長能力高於實際增長,但綜合就業、價格、經濟增長等指標看,中國經濟仍然處在合理增長區間內。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原因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並低於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既有2013年下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不夠、穩健的貨幣政策寬松力度不足的宏觀調控政策主動調整原因,更重要的是結構和體制問題制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並影響社會預期。
一是投資面臨一定的資金約束。2013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控制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2013年下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7.14 萬億元,比上半年減少3.01萬億元;2014年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為5.6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700億元。貨幣供給增速也有所降低,廣義貨幣M2由2013年4月的16.1%回落到2013年年底的13.6%,2014年3月進一步回落到12.1%。積極的財政政策執行力度弱於往年水平,2013年財政收入增長達到10.1%,超出預算目標2.1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與預算數基本持平,僅增長10.9%,而2013年財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預算支出目標主要靠年終「突擊花錢」,1-11月財政支出持續低於10%的預算增長目標,12月份當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幅高達20.3%。2014年1-2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1.1%, 財政支出增長6%,均低於預算8%和9.5%的水平。考慮到資金投放滯後半年對經濟增長發揮作用,2013年上半年融資總量擴大和下半年減少是2013年下半年經濟穩中有升的原因,也是今年上半年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
二是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不管是人民幣貸款、中期票據還是房地產信託的融資成本,均處於歷史高位,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融資成本動輒10%以上,加上各種中間費用甚至高達17%。首先,近年來,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等缺乏利率彈性的部門和利潤水平較高的房地產資金需求旺盛,在政府加強房地產調控以及銀監會加強平台貸款管控後,上述部門大量通過發行債券、銀信理財合作等影子銀行進行融資,造成相關部門債務和杠桿水平過快上升,社會資金「借短投長」的期限錯配和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擠出」等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加劇。其次,銀行理財產品、電子金融等存款替代性金融產品及影子銀行等市場化融資渠道快速發展,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金融脫媒」現象愈演愈烈,導致金融機構融資成本上升。再次,受存貸比約束和銀行季末考核因素影響,在季末、年末及春節前後等時點,銀行高息攬儲,貨幣市場利率往往大幅飆升。最後,在中國國際收支逐漸趨向均衡,跨境資金由大舉流入轉為「有進有出」的雙向流動後,以往外匯占款過快增長導致基礎貨幣大量被動投放的情況也出現了變化。
三是人民幣升值滯後影響了中國出口,自2011年4月到2014年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3%左右,匯率升值對出口影響的滯後期一般在1-2年。
四是多因素交織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影響市場預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化解產能過剩和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一些企業出現破產倒閉、地方性債務迎來還債高峰、影子銀行風險增加。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牽一發動全局,既關系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也是影響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的安全,一旦出現資金鏈條斷裂,對金融穩定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並引起相關產業衰退,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矛盾也會加大。近來,中國已經出現了中誠信託、超日債等若干起金融違約事件。同時,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短期國際流動資本外流,可能引發國內資金緊張,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勢
影響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因素還會繼續存在,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投資需求如何仍是分析判斷當前經濟走勢的關鍵。中國的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處於嚴重過剩當中,有的處於絕對過剩狀態,化解產能過剩必然影響製造業投資。2013年中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逐月回落,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價格調整程度加大。今年一季度地產新開工增速大幅走低,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也在下降,地產銷售增長已經接近停滯,購房者與房地產企業觀望情緒加重,房地產投資會繼續減慢。2013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4.2%,較上年大幅減少14.4個百分點。2014年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仍然較低,僅增長12.6%,意味著後續投資將有所放緩。但是,總體投資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一是占投資需求較大比重的基礎建設投資繼續穩定增長。國家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並提出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延長還款期限;通過發行15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成立2000-3000億元鐵路建設基金吸引民間資本,為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籌資;通過國家開發銀行設立專門機構發行住宅金融債券,支持棚戶區改造。
二是營改增試點擴大范圍,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服務業等,有助於服務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三是在國家確保糧食安全,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政策的支持下,農業投資增長水平有望提高。同時,央行決定自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測算,此次定向降准向三農領域釋放的資金將超過千億元。
四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有利於激發民營企業投資。今年初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82項,並在加快制定政府權力清單;部分國企已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總體來看,中國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17%左右。
2.消費需求將保持基本穩定。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在三大需求中屬於較為穩定的因素。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4.9%。當前,中國消費需求仍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一是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夯實了消費基礎。二是社保體制日益完善支持消費穩定增長。國家財政支出不斷向社保、公共衛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領域傾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重點關注農民工、社會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情況;重視結構性失業問題,建立全國統一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消費者預期。三是信息消費、社區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拉動消費增長。伴隨著擴大信息消費政策的落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產品的銷售加快,網路購物銷售迅速增長。同時,社區商業中心將逐漸轉變成城市的服務中心,居民相關商品與服務消費增長將加快。四是汽車類等熱點消費增長較快。汽車市場存在城市家庭、機構用車更新換代、消費升級的需求,仍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此外,中西葯品、通訊器材等消費增長較快。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增長12.6%左右。
3.出口需求將溫和回升至正常狀態。當前,全球經濟在發達國家向好的帶動下,有望延續溫和復甦態勢,國際市場需求逐步好轉。4月份IMF春季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長3.6%,較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長加快,有利於拉動中國出口增長。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提升,預示著二季度出口相對樂觀。今年3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7,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導指數月度平均值為41.6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顯上升。
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貶。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引發國際資本流向發達市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壓力減小,匯率雙向波動可能性加大。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出現1%左右的貶值。
但是,外貿增長面臨的制約因素仍不容忽視,新興經濟體在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結構性風險等多重壓力下,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將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不足;美國等國家的貨幣政策和世界貿易投資格局變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爭奪日益激烈,中國出口難有顯著改觀。
總體來看,4月中旬之後對港貿易虛增基數因素將會消除,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將回升至正常狀態。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將增長7%左右,進口將增長6.5%左右。
4.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從工業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穩定,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中國工業產能規模較高,供大於求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工業品價格仍將保持負增長態勢。從服務價格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推動部分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升。從食品看,2013年糧食再次增產,糧價基本穩定,並且由於中國糧價已經高於國際價格,糧價進一步上漲空間較為有限;生豬存欄規模較大,豬肉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從資源產品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2014年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時機較好的時間窗口,調整資源產品價格會推高物價。此外,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翹尾因素為1.5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中國物價總水平延續溫和上漲態勢,既沒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預計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將上漲2.3%左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將下跌1.1%左右。
5.宏觀經濟增長將穩中趨降。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經濟景氣系統顯示,中國綜合先行指數的峰值出現在2013年3月,至今連續下降12個月,先行指數下降速度較為緩慢,並且在下降過程中還出現了小幅震盪的走勢。先行指數一般領先一致指數約6個月,先行指數平穩略降態勢表明二季度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將增長7.4%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左右。
政策建議
把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要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有前瞻性的加強宏觀調控,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穩定社會預期,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加快推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落實財政支出的政策,加快撥付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管網改造等建設項目資金,推進一批水利、糧食儲備、核電、水電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盤活財政資金存量,重點用於民生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二是在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事權關系的基礎上,盡快出台並實施財政轉移支付的意見,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三是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將小微企業減稅等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完善消費稅制度,積極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加快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推進城市維護建設稅改革。四是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機制。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許可權,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限額管理,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性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市政債市場為基礎的,採取由中央確定總規模的市場調控性地方債制度,正式啟動省級和縣級政府在公開市場捆綁發放地方債。五是繼續發展政策性金融為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在必要時,可以考慮通過擴大政策性銀行專項貸款規模、資產證券化規模等方式,來增強開發性金融機構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的作用。
2.適度靈活運用穩健的貨幣政策。金融調控要從資金供給和需求方面加強調節和引導,促進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既要維持中性的貨幣信用條件來抑制經濟主體的加杠桿意願,也要切實降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防止社會資金成本過度上升危害實體經濟。
一是加強短期流動性調節,保證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根據銀行體系短期流動性供求形勢,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規流動性調節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適度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以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充裕。在流動性出現異常波動時,靈活運用SLO和SLF工具實現有選擇的「定向放鬆」,以防範流動性危機,維持市場平穩運行。
二是修改商業銀行法,取消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限制,或適當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計算口徑,降低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商業銀行降低信貸利率。
三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深入與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的擠壓也越來越強烈。銀行監管機構要重視利率市場化推進中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問題,重視「余額寶」、「易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和非銀行「理財業務」等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抽血」的影響。引導和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加強金融監管,防止金融創新「冒進」帶來 「金融脫媒」過度,危害到銀行體系的平穩運行。四是貨幣當局需要通過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來把握外匯占款增長情況,加大匯率波動幅度,防止熱錢無序流動,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3.以城鎮化為抓手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一是努力實現城鎮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二是藉助高鐵發展契機推動城鎮化,帶動有效需求增長。三是加快改革相關制度,推動常駐人口獲得相應的市民待遇,按照城市全部人口的新構成特點,規劃城區的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相應的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保證居民需求與供給的准確對接。四是根據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適當放開房地產限購政策的限制,繼續支持自助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防止房地產價格短期大幅波動。
4.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抓緊制定負面清單,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國有資本對水、電、氣、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收入增量重點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二是繼續減少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抓緊制定政府權力清單。三是建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制度,允許地方政府合理舉債;建立有效的償債機制,地方政府應通過出售、轉讓或證券化國有資產償還債務,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四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五是當前通脹較為溫和是價格改革的較好時機,應加快推進水、電、天然氣、石油等資源價格改革。
5.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一是應強化正向預期引導,明確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正確認識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尋求新常態屬於客觀經濟規律。二是要強調當前各項經濟指標仍處於合理增長區間,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金融和財政風險總體可控。三是逐步建立市場對宏觀政策信號的合理預期,避免出其不意造成政策信號的混亂。四是明確調控政策信號,穩定社會預期,加快落實改革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❾ 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貸款增長較快釋放了什麼信號?我們先拆分看看貸款結構的分布。4月新增非金融企業貸款(含中長期貸款、短貸和票據融資)9395億元,約占當月新增貸款總額的55%,同比多增6115億元,占當月貸款同比多增規模的90%。從期限結構來看,4月新增企業短貸和票據融資環比少增6979億元,同比多增3391億元;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環比少增4096億元,同比多增2724億元。
廣義貨幣(M2)方面,央行披露的一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增速10.1%,達到近年來的高位,重回兩位數增速。而4月M2同比增長11.1%已超出市場預期,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速。央行此前解讀稱,M2增速上升比較多,總體上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政策引導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比較多,推動了M2增速回升,全社會流動性持續保持在合理充裕狀態。
另一個引起社會熱議的數據,是住戶存款減少7996億元。有網友認為這是“報復性消費”引起的,事實上消費支出僅佔了存款減量的一部分,住戶存款大降7996億元,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8571億元是股市上行階段的存款遷移現象(即居民存款轉移到了股市)。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17萬億元則由大量企業獲信貸資金後轉化而來。
有金融研究員分析,在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引導和刺激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4月持續恢復。從目前數據反映的情況而言,國內經濟恢復情況雖未100%走向正軌,但趨勢是積極樂觀的,宏觀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顯著。
總體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我國潛在經濟增速相適應,高於受國內外疫情沖擊的實際經濟增速,有助於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逐步回升至潛在增速附近,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形成。我國經濟韌性巨大,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❿ 中國m2同比增長率
2020年3月末,廣義貨幣增長率(M2)為10.1%。
「廣義貨幣增長(M2)10.1%,狹義貨幣增長5%」「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存款增加8.07萬億元」。今日,央行發布金融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時隔三年,M2增速再上兩位數。如何看待數據背後的信貸結構、住戶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人民網金融頻道采訪了多位專家,聚焦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傳導作用。
專家觀點認為,貨幣增速的短期波動,體現了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金融體系群策群力,加大了對疫情影響的對沖,將有利於支持疫情防控和實體經濟發展。
(10)2014一季度融資規模圖擴展閱讀: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蔡浩對人民網記者表示,M2增速提高,除了貸款和企業債發行原因外,3月中旬的定向降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貨幣乘數,推升了貸款創造存款的效率。同時,5.16萬億元的社融規模體現了逆周期政策發力。
統計顯示,2020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0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25萬億元,同比多增9608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增加1910億元,同比多增1669億元。
圍繞3月社會融資規模,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6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從結構看,3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0.6%,同比高0.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