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經濟帶

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經濟帶

發布時間:2022-05-11 16:11:44

『壹』 長江中游城市群處於我國那個經濟帶

長江中游城市群處於我國中部經濟帶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本帶地處我國內陸腹地,位於東部沿海經濟帶和西部經濟帶之間。因此,本帶最大的特點是過渡型的經濟帶。從總的方面看比西部地帶基礎好,但不如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資源比較豐富,煤、石油、銅、鋁、鉛、
鋅、鎢、銻等多種礦產的探明儲量佔全國重要地位。水能和森林資源也很豐富,很多工業部門,特別是原材料生產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經濟基礎比較雄厚,交通運
輸比較發達,科技力量比較強,歷史開發比較早,傳遞信息比較快。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建設,發揮全國性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作用,在經
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城市和地區,積極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農業,促進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穩定增長。大力發展同東部、西部地帶的橫向經濟聯系。有計劃地接收從東部地帶轉移過來的消耗能源、原材料多的產業和產品,積極扶持地方采礦業發展,加強自西向東的運輸通道建設,使之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布局由東向西逐步轉移的重要紐帶。

『貳』 上海為什麼被稱為長江經濟帶核心

上海被稱為長江經濟帶核心,是因為上海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核心戰略定位是國家對上海的要求。緊密結合國家對上海的戰略要求和定位,特別是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中長期部署,在面向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過程中,上海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核心戰略地位已被定位為:示範帶動、服務輻射、牽頭協調。

『叄』 未來幾年世界郵輪發展趨勢

郵輪旅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整體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2017年全球郵輪旅遊將會是豐收之年:大量郵輪將載客入海,高達68億美元的總額將全力投入全新的生產與服務。同時,全球郵輪公司計劃在2017年推出26艘遠洋郵輪、河輪及特色游輪,其中包括兩艘即將在中國巡航的郵輪。我們認為,行業或將在明年迎來不凡表現。為貫徹落實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全力打響「四大品牌」。

全球郵輪遊行業增長穩健,經濟帶動效應強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郵輪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2320萬旅客選擇郵輪旅遊,全行業收入規模達到385.9億美元,同比增長5.9%,增速有一定程度放緩(近十年收入CAGR在8.0%水平),但相對於全球旅遊業3.6%的規模增速仍然領先,體現行業欣欣向榮狀態。且游輪游擁有非常強大的就業及經濟帶動效益(來自船上及岸上服務、餐飲、娛樂、購物需求),根據國際郵輪協會估算,2015年全球郵輪行業提供了93.9萬工作機會,帶來了1199億美元的整體經濟效益。

郵輪旅遊產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去年以來,實驗區努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完善郵輪港口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郵輪旅遊產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2017年,上海郵輪港共接待郵輪512艘次,佔全國總量的43.3%;接待旅客吞吐量近300萬人次,佔全國總量的60%,繼續保持「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領先水平。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港接待國際郵輪177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達110.58萬人次,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

郵輪旅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加快集聚產業要素,延伸郵輪產業鏈

上游推動浦東重點發展郵輪製造,實現郵輪產業新突破;中游推進上海國際郵輪服務貿易示範基地建設,擴大產業總部經濟;下游著力打造郵輪服務品牌,不斷激發郵輪帶動效應。鼓勵各區合理布局,差異化發展船舶製造、港口服務、後勤保障、交通運輸、游覽觀光、餐飲購物等郵輪上下游產業,加快建設成為引領長三角郵輪產業鏈協同創新基地。

全面提升郵輪港口管理與服務水平

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優化服務流程,著力推進上海郵輪船票試點、上海郵輪口岸誠信體系建設、長江口區郵輪氣象觀測數據共享平台建設、郵輪氣象智能化預報預警保障系統建設、推進郵輪旅遊服務貿易特色示範區創建等工作。

激發市場需求,推進國際郵輪消費品集聚地建設

推動郵輪產業品牌發展,爭創市級知名品牌示範區,培育郵輪服務和節慶品牌,舉辦「2018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上海郵輪旅遊節等活動。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上海郵輪航線向北、向南進一步延伸,豐富郵輪旅遊產品。四是完善郵輪產業政策體系,自上而下突破發展瓶頸。

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聯動,為郵輪船供、維修製造、融資租賃、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等關聯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創新載體。進一步完善郵輪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在規范市場發展、豐富郵輪航線、提升旅遊體驗、培育本土郵輪、降低企業經營稅負等方面實現突破,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郵輪旅遊獲政策紅利支持

國家不斷出台利好政策,加大對郵輪支持力度。審批了關於加快推動上海市郵輪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郵輪中心、郵輪母港接待量躋身世界郵輪港口第一方陣、郵輪旅遊經濟貢獻顯著增效、國際郵輪遊客比例明顯提升等發展目標,內容涵蓋推動郵輪旅遊市場培育、打造國際一流郵輪旅遊產品、建立良好郵輪旅遊市場秩序、提升郵輪旅遊社會經濟貢獻等方面。

同時,明確將在郵輪簽證便利化、通關便捷化、多港掛靠、無目的地游、船票船舶供應、購置稅補貼、國際郵輪注冊、郵輪綜合保稅區、航線審批等方面,積極爭取郵輪發展政策創新。

『肆』 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城市,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2014年的經濟總量超過4.5萬億元,位於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後居第四位。

『伍』 根據因地制宜原則,分析長江上,中下游的特點及適宜發展的產業

內河航運,養殖業。

長江下游地帶江闊水深,適宜發展內河航運,長江中游水量豐富,適宜發展淡水養殖。

長江自源頭至宜昌河段為上游,河長4500公里,從宜賓至宜昌1044公里,自宜賓至宜昌航運,經過的四川盆地區域,地勢低平,水流平緩,適宜航運。經過長江三峽,西起四川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204公里。

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航運險阻較多,難以通行,歷史上很多船隻在這里遇難,而且有三峽千古不夜航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後,清除了一些礁石,疏通了航道,一些大型船舶只能在豐水期通行,三峽水庫建好後,長江三峽航道徹底改善,可通航300至1000噸級內河船舶。

(5)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經濟帶擴展閱讀:

長江上,中下游注意事項:

長江各個區域之間雖有差異,但又因長江而相互連通、互為影響,這為長江文化帶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自然物質條件。

長江流域擁有我國最發達的稻作農業經濟與商業市鎮經濟,農業及商業經濟功能是長江文化帶形成的直接驅動力。類似的經濟生產方式必然會產生類似的文化風貌,並在長江流域各個區域的廣大居民間形成類似的思維方式,衣食住行,歲時節令,人情世故等傳統農耕文化習俗。

長江流域天然的河流通道、寬闊的腹地,成為文化傳播的天然通道。長江流域頻繁的航運商貿活動帶來大量人員流動、交往和商品流通,使得長江沿岸各地風氣習俗、生活方式等實現了匯合、交融。可以說,歷史上長江流域大規模的以木質帆船為工具、以水運為主要形式的航運商貿活動,為長江文化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陸』 國家開發長江經濟帶包括哪些省市區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

長江經濟帶(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6)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經濟帶擴展閱讀: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柒』 什麼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

一帶一路
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9個省2個直轄市。[1] 涉及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滇中地區,黔中地區。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則指出,長江經濟帶將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提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國際競爭力,培育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促進渝蓉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動黔中和滇中區域性城市群發展,優化沿江城鎮化格局,科學引導沿江城市發展,強化城市群交通網路建設,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二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三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四,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捌』 長江經濟帶中9省2市到底包含了哪些城市,請給個准確答案及出處

兩市;上海重慶
九省:四川,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雲南,貴州

『玖』 長江中上游的經濟發展 所帶來的影響

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對策

1、前 言
三峽庫區位於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位,是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推進的重點開發地帶。三峽工程修建後,可根本改善川江航道,使萬噸船隊直達重慶。三峽庫區的發展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特別是三峽工程水庫淹沒與移民安置,也對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三峽庫區的可持續發展只能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持久、穩定的支撐能力為基礎。為了促進三峽庫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抓住三峽工程建設的機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環境的綜合整治,保護好生態環境,以實現環境與發展的雙贏,人和自然的和諧,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統一。

2、支撐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環境條件

2.1 自然環境復雜多樣、水熱資源豐富

三峽庫區位於我國中心腹地,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山地、川東平行嶺谷、鄂西山地向長江中下游平原過渡地帶。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分別占總面積的74.0%和21.7%,河谷平原只佔總面積的4.3%。三峽庫區行政區域指三峽水庫涉及的湖北省所轄的宜昌、秭歸、興山、巴東四個縣和重慶市所轄的巫山、巫溪、奉節、雲陽、萬州市三區、開縣、忠縣、石柱、豐都、涪陵市二區、武隆、長壽、渝北區、巴南區和重慶市近效七區和江津市16個縣區,共20個縣市,土地面積5.4萬km2,人口1 966.44萬人(2000年)。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1)土地利用開發程度高。三峽地區由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土地墾殖率較高。但坡地水土流失嚴重,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2)水熱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本區地處中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溫度15~19℃,大於10℃積溫5 000~6 000℃。年平均降水量1 200mm。長江橫貫全區,過境客水豐富,水資源總量約4 000億m3。區內水能蘊藏量除長江幹流外,尚有409萬kW,其中可開發利用220萬k W。水資源開發潛力大。

(3)生物資源豐富,具有林、果、土特產品優勢。重慶庫區森林覆蓋率為21.8%,湖北庫區為32.9%。庫區經濟植物超過2 000種,其中葯用植物1 000餘種。柑桔生產規模大,已形成長江三峽柑桔產業帶,2000年柑桔種植面積達28 331hm2,總產量24.55萬t。其它林特產品如桐油、生漆、榨菜、山羊皮、蠶絲等馳名中外。

(4)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本區歷史文化悠久,山川景色秀麗。有聞名遐爾的長江三峽、圈椅淌原始森林、龍門河森林公園、高嵐河、神農溪等自然風光;亦有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白鶴梁、豐都鬼城等人文景觀。三峽工程建成後,庫水延伸可辟更多旅遊景點,為旅遊資源開發展示更廣闊空間。

2.2 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三峽庫區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有較大幅度增長。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 138.89億元,比上年增長9.4%。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庫區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5 875元,比上年增長7.7%,農村人均純收入1 868元,比上年增長2.5%。三峽工程的興建,為庫區建材、礦產開采和化工工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建材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2.3 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城市江段受到污染

2000年監測庫區長江幹流水質狀況總體良好,除個別斷面外,各斷面年度水質評價結果為Ⅱ類。庫區城市江段枯水期和豐水期總體水質良好,平水期較差。據主要城市江段16個斷面統計:枯水期城市江段Ⅰ、Ⅱ類水質江段佔56.3%,Ⅲ類水質江段佔26%,Ⅳ類水質江段佔18.8%,水質Ⅳ類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城市江段岸邊水質受污水影響的江段總長約為27.55km,寬約2~120m,其中嚴重超標污染帶總長約7.81km,寬2~45m。重慶江段的超標污染帶長約5.5km,占庫區超標污染帶總長的70%。

3、面臨的發展機遇和環境壓力

3.1 主要機遇

3.1.1 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全面實施,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根本的長期保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將使三峽庫區的增長方式從忽視環境,甚至以犧牲環境追求經濟增長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為以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特徵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科教興國的實施將使三峽庫區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資源超負荷消耗的粗放經營模式轉變為依靠科學技術和提高人力素質的集約經營模式。兩大戰略實施,不僅可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為做好環境保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3.1.2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加快基礎建設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三峽庫區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之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加快大批水電能源、西電東送、高速公路、鐵路交通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並將繼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和技術改造的力度,限制或淘汰工藝、設備落後的生產能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降低產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和水資源消耗,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和發展環保產業,逐步建立生態工業體系,為從源頭控制污染和全過程的保護環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3.1.3 加入世貿組織,為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將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有力推動三峽庫區產業開發和技術進步,促進我國環境政策和標准與國際接軌,提高政府和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三峽庫區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和污染治理投資佔GDP的比例將會明顯提高。《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已於200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復實施。初步測算庫區水污染防治工程,「十五」期間投資達244億元,規劃的實施將極大改變水污染狀態,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

3.1.4 三峽工程將大大促進庫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峽工程是開發治理長江的關鍵工程。三峽工程建成後,不僅在整體上對長江流域帶來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效益,為庫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而且工程建設還直接為庫區發展各類市場,改善投資環境,調整經濟結構,推進城市化進程等各方面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3.2 面臨的環境壓力

(1)人地矛盾突出,環境污染加劇。三峽水庫淹沒、人口增長將對環境帶來沉重壓力。三峽庫區將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如不採取有力措施,近幾年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比2000年增加10%~20%。

(2)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任務緊迫。城市化加速發展和環保基礎設施的滯後矛盾日益突出。庫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到10%。生活垃圾、工業固廢岸邊隨意排放,處理率低。城市大氣環境面臨煤煙型污染和汽車尾氣污染雙重壓力。城市化水平提高帶動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急劇上升。

(3)水污染日趨嚴重,水污染亟待加強治理。2000年三峽庫區廢水排放量為11億t,長江干、支流水體污染日趨加重。三峽水庫初期蓄水後,水體稀釋自凈能力減弱。烏江和其它次級河流,受水庫回水頂托影響,河口江段污染將有所加重。水污染形勢不容樂觀。

(4)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保護和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需堅持不懈地努力。由於亂砍伐森林和毀林開荒,森林植被減少。2000年庫區水土流失面積3.58萬km2。水土流失造成大量面源污染進入江河,加劇了水環境污染。

4、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對策進入新世紀,三峽庫區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三峽工程進入攻堅階段,2003年初期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建成。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也面對新的形勢,必須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密結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貫徹污染防治和2生態保護並重方針,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改善生態,治理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4.1 推行可持續發展農業,妥善安置農村移民,實現農業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三峽水庫涉及農村直接淹房人口34.87萬人,淹沒耕地1.68萬hm2、園地0.72萬hm2。農村移民採取了種植業安置為主,結合養殖、二、三產業安置、養老金安置和投親靠友等多種方式,使移民生活達到或超過原有水平。為促進庫區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實行可持續發展農業。主要措施是:

4.1.1 合理開發土地資源,改造利用荒山草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農林移民安置要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將環境保護與長江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長江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和坡耕地改造工程相結合,實現農業人口人均擁有0.053~0.67hm2穩產高產農田,0.02~0.033hm2經果林,使林草覆蓋率達到45%以上,土壤侵蝕量減少70%以上。大於25°的坡耕地逐步退耕還林,小於25°的16萬hm2坡耕地實行坡改梯工程。山、水、田、林、路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採取改良土壤,科學種田措施,使農田生態改善,逐步實現庫區優質高效生態農業。

4.1.2 科學施用化肥,採用綠色肥料,發展生物農葯2000年,庫區化肥按純量計算,施用總量15.37萬t,農葯折純使用量為765.7t。化肥、農葯不合理使用,成為長江水體污染重要來源之一。要改善施肥結構,鼓勵綜合使用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大力開發和推廣使用高效、無污染的生物菌肥料、葉面肥料等綠色肥料;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工廠化無土裁培車間,推廣無公害綜合性農作物技術;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葯,推廣壓低害蟲基數、保護害蟲天敵和科學施用農葯的綜合技術,完善農葯生產和使用的管理法規、標准,保證農葯使用的環境完全。

4.1.3 嚴格控制鄉鎮企業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三峽農村移民規劃二、三產業項目768個,安置移民7.86萬人。為了使庫區鄉鎮企業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必須強化鄉鎮企業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預防和整治。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大,又無力治理的小型落後生產點和企業應依法取締或責令關閉。現有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必須限期治理,達標排放。加快鄉鎮企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大力開發資源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和名特優產品,進一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建立並延伸生態農業;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不搞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總體上削減資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在水源保護區和三峽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保護范圍內不得興建有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加強人才培養,加快技術改造、科技開發和鼓勵扶持治理環境污染的政策,為預防和整治環境污染提供基本保證。

4.1.4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作為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重要途徑和重要組成部分,三峽庫區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和探索,生態農業出現良好勢頭。2000年以來,萬州生態環境實驗站繼續開展了地下地膜截水牆試驗、坡耕地糧經復合壟作模式構建試驗、裸岩石礫地開發利用試驗、陡坡地生物籬農業技術模式構建試驗,優良作物、蔬菜、經濟果木、葯材及引種試驗等;秭歸生態環境實驗站開展了移民安置區水土保持與小流域治理技術研究與示範,坡耕地綜合治理試驗示範,經濟作物合理施肥,庫區反季節蔬菜基地建設等研究。這些成果應大力推廣,促進高效優質生態農業的發展。

4.2 結合城市和縣城遷建,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三峽水庫淹沒涉及2座城市、11座縣城。淹沒線以下城集鎮49.88萬人,其中城市和縣城遷移線下總人口達39.55萬人。庫區應結合城鎮遷建,對所有城市、縣城進行統一規劃,使城市(鎮)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1)制定和完善城市環境規劃。庫區進行了初步移民安置區環境規劃,為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新老城區應進行統一環境規劃。要保證將環境規劃納入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國土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並與這些規劃相互協調、同步實施。

(2)治理城市水污染,保護供水水源。要編制完善水功能區劃,加強水源保護;提倡城市節水,完善城市排水設施,發展污水集中處理;加強城市港口船舶污染管理。

(3)改善能源結構,加強城市綠化,防治大氣污染。到2010年,庫區城市和縣城氣化率將達到85%,減輕機動車尾氣污染;城鎮要按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落實遷建區的公共綠地、道路兩側綠化、居民區綠化、工業區綠化、城市防護林帶和護岸林帶建設,有效控制城鎮揚塵。

(4)加強環境雜訊防治。對產生較大雜訊的工廠企業,在遷建時應增強其隔音減噪能力,對產生較大雜訊的生產設備進行消音和減噪處理。城鎮遷建中要改善道路條件,改善車輛運行狀況,控制交通噪3聲污染。

(5)妥善處理處置固體廢物。三峽地區歷史堆存和近期排放的固體廢物較多,應結合庫底清理和城市遷建進行妥善處理處置。

4.3 加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1)有效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三峽庫區列為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為保護三峽自然生態要進一步加強長江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和重要小流域治理,加強支流的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和建設,以提高庫區生態環境功能。

(2)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為保護庫區生物多樣性,在三峽工程環境保護規劃中,已擬定建設宜昌市天寶山森林公園、興山龍門河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區、巫山小三峽景觀生態自然保護區。三峽庫區已建立陸生植物物種資源保護站,開展了龍門河地區氣象、物種多樣性、固定樣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監測。1995~2000年,相繼進行了優質果樹、觀賞花卉、資源植物的引種繁殖示範試驗。珍稀瀕危植物保存達到47種。此外,在巫山地段進行了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珍稀植物的繁殖試驗,已可滿足保存該物種需要。神農架生物多樣性定位站保存了庫區31個瀕危植物物種,為庫區的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奠定了基礎。今後應進一步加快有關自然保護區建設,制止捕殺或採挖野生動植物違法行為,提高保護區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管理能力。

(3)推進生態示範區建設。進一步發揮生態農業在生態環境建設、農林面源污染治理和無公害基地建設方面的示範推動作用。力爭在三峽庫區建設一批生態示範區、生態農業示範縣。建成一批以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為主要特徵的生態精品示範工程。已建成的萬州生態環境實驗站、秭歸生態環境實驗站已起到良好生態示範作用。今後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加試驗示範項目;建立健全生態建設的管理和技術、信息服務體系;開展生態示範區的規劃更新,形成滾動發展機制,促進生態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4)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對庫區因森林亂砍濫伐的坡地,遷建施工,礦山、建材資源開發採掘廢棄的土地,應結合區域環境與發展規劃、移民遷建安置規劃、水土保持規劃,進行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實施改土造田,開展農田基本建設,植樹造林,以發展森林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使生態得以恢復,環境得以改善。

4.4 綜合防治庫區水污染,保護水環境三峽庫區水環境狀況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為確保三峽工程長期安全運行和庫區水環境安全,必須加強庫區水污染防治。經國務院批準的《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所規劃的總目標是:

2005年,三峽庫區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准,人為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基本得到遏制;到2010年,三峽庫區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斷面水質整體上基本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庫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提出了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和污染治理目標,要求庫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工業廢水COD排放量削減3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為實現這項宏偉目標,必須認真落實以下措施和任務:

(1)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庫區所有市縣(區)和沿江建制鎮、影響區所有城市和縣城所在鎮、上游區所有城市都必須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要科學確定污水處理廠的工藝和規模。為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有效運行,必須配套建設和完善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系統。

(2)抓緊治理城鎮生活垃圾。為確保庫區的水質安全,有關城市、建制鎮必須在蓄水前分期完成135m、156m、175m水位以下堆存的垃圾清理。所有清庫垃圾必須做到無害化處理,危險廢物與一般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分開處理。

(3)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實現穩定達標排放。認真搞好工業結構調整,堅決關停生產工藝落後、污染嚴重的企業,並把削減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主線,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和技術進步,實現工業污染物全面達標,促進工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4)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控制三峽庫區上游的水土流失,減少面源污染和入庫泥沙量。控制農葯化肥使用量。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水糞便應綜合利用和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5)全面治理船舶流動源污染。長江三峽庫區及上遊河流通航3 000km,各類運輸船舶9 000餘艘,年產生垃圾4.2萬t,生活污水約1 500萬t,含油廢水100萬t。特別是200艘危險化學品運輸船,存在發生事故的隱患,嚴重影響庫區水質安全。為保護庫區水環境,要配套建設污水和垃圾收集上岸的輔助設施,實施船舶廢棄物接收工程、船舶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程和化學危險船舶洗艙基地工程。

閱讀全文

與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經濟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反向跟單可行嗎 瀏覽:934
期貨合約和現貨合同的區別 瀏覽:801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 瀏覽:405
北新路橋股票預測 瀏覽:605
怎麼看余額寶理財產品在哪 瀏覽:943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108
000937增發價格 瀏覽:963
建行杠桿保證金炒外匯 瀏覽:454
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瀏覽:164
境外匯款可以 瀏覽:242
房地產融資特點有哪些內容 瀏覽:422
中信證券的基本面分析 瀏覽:84
雁盛實業股票 瀏覽:239
外匯期貨交易商 瀏覽:57
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金融理財顧問公司 瀏覽:635
做深做優金融服務 瀏覽:653
境外股東質押股票 瀏覽:82
2016商品期貨分析報告 瀏覽:566
哪家證劵公司理財短期好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