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那位有趙霖健康講座全文
茶為萬病之葯 勿忘飲茶健身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研究員--趙霖教授講座講稿)
茶是當今世界三大天然飲料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眾化的飲料包括茶、咖啡、可可、啤酒、酒和果汁。中國是茶的故鄉,綠茶是人類最健康的飲料!世界上最早的野生茶樹生長於雲南省山區,後經四川、秦嶺傳向內地,並經印度傳向世界。
4700多年前,就有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的傳說。表明了當時中華民族的先賢就已經了解茶葉所具有的解毒功能。從此記載足見,中國古人已經關注食品的健康功能。
回顧中國茶葉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產茶的國家,飲茶的歷史非常悠久,「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便是中華民族飲茶歷史的古之寫照。 《淮南子》一書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足見茶之葯功卓著。由於「古代神農嘗百草」的記載,大家對茶有很多的敬畏,所以茶當時並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而被收載入了《神農本草經》。
中國茶葉品種多達500種。在世界上最為齊全,分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黑茶和白茶六大類。其中,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四類為我國獨有。
綠茶作為草葯,被記載在中國第一部葯典、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唐代大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 (618 - 907年)一書中寫道:「諸葯為各病之葯,茶為萬病之葯」,足見茶之葯功卓著。此後陸羽著《茶經》,茶葉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廣泛飲用的天然飲品——並成為中國百姓居家過日子的「開門七件事」之一。
茶經是人類最早的葯學專著。《茶經》全書3卷,7000餘字。卷上「一之源」敘述了茶的起源、性狀、名稱、品質、栽種方法和健康功效;「二之具」介紹採茶、制茶工具;「三之造」論述茶的加工方法和種類;卷中為「四之器」,列舉了煮茶、飲茶的器具約20餘種。卷下「五之煮」論述了烹茶方法和水質等級;「六之飲」介紹飲茶風俗和方式;「七之事」敘述古代文獻中有關茶的掌故;「八之出」說明中國各地產茶區(當時全國10個道中已有8道33州生產茶葉)及茶葉品質的情況;「九之略」則指出在什麼情況下茶具、茶器可以省略;「十之圖」教人如何用絹書謄寫《茶經》的內容,以便於懸掛、展示、宣傳。而「清茶一杯,勵精圖治」,則成為鼓勵人民艱苦奮斗的成語。
我們明代中國偉大的醫學巨匠李時珍對膳食營養的健康作用做了高度的概括,他說:「飲食者,人之命脈也。」
綠茶是優質的鹼性飲料。大家知道我們人體pH值是7.35~7.45,北京SARS期間曾經出過「毒王」,就是他人體pH值偏向7.2,成了病毒的良好培養基,所以他可以把SARS病毒傳播給別人。為什麼我們古代說「常常登高座,漸漸入祠堂」,就是說經常飽食膏粱厚味,雞鴨魚肉,就會造成酸性體質,病入膏肓的道理。由於茶葉是鹼性飲料,自然可以幫助你維持機體健康。
同時飲茶還有明顯的解酒的作用。茶葉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尤其是優質綠茶,含量大多在200mg/100g茶葉之上,按成人每天維生素C需要量60mg計算,一個人在正常飲食情況下,每天飲茶3~4杯,即可滿足生理需要量。維生素B2膳食中最易缺乏,而茶葉中含量卻相當豐富,比大米、瓜果高20倍。茶葉中的礦物質有40餘種,其中鉀的含量最高,與海產品——海帶、紫菜的含量大致相當。成人每天飲五杯茶,所攝取的錳、鉀、錫、鋅量,相當人體需要量的45%、25%、25%、10%
「喝得健康」非常重要。吃喝是人的生存本能。現在,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飲食,「吃得健康」已成為共識。從營養專家到家庭主婦,都關注搭配各種各樣的健康食譜——降血壓的、調血脂的、防止發胖的、補氣血的……。但是「喝得健康」卻沒有引起重視。眾所周知,美國人是喝胖的,應該讓每個人都知道,飲料中的熱量同樣會增加體重,如果忽視這一點,付出的代價將是犧牲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