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中國國際貿易融資文獻綜述

中國國際貿易融資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2022-05-13 18:06:19

㈠ 國際貿易融資的相關數據從那裡獲得啊

國際貿易的相關數據可以從商務部的網站得到,http://www.mofcom.gov.cn/
中國銀行的歷年數據可以從中行網站得到:http://www.bank-of-china.com/ 倒數第二個子版塊就是金融數據

㈡ 急求國際貿易專業的文獻綜述 和外文翻譯

.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投資國際化及中國的對策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0]
【中文摘要】 跨國公司是迄今為止企業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主體,它的每一步行動都影響著相關的企業、市場乃至政府。上世紀80年代以來,繼市場、生產的國際化之後,跨國公司又將一向集中於母國的研究與開發職能轉移至國外,開始了研發投資的國際化進程。本文主要從五個層次對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新變化進行研究, [詳情……]
2.跨國公司在華R&D投資與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0]
【中文摘要】 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作為跨國公司贏利能力的重要保證,長時期以來都具有極強的國內導向性,在母國高度集中。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劇,隨著以知識的生產、傳播及應用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的到來,信息化的飛速發展,跨國公司越來越認識到技術對企業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意義。 [詳情……]
3.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與我國的對策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0]
【中文摘要】 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是指跨國公司突破母國的界限,根據不同東道國在人才、科技實力以及科研基礎設施上的比較優勢,通過建立海外研發機構和在海外開展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圍內從事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的國際化活動。 隨著我國「入世」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現已成為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熱點。 [詳情……]
4.跨國公司產權制度變遷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0]
【中文摘要】 跨國公司是生產國際化和世界科技高度發展的產物,日益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國公司已成為地球村中的驕子和世界經濟舞台上的主角。進入21世紀,跨國公司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成為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的核心力量。隨著跨國公司的大發展, [詳情……]
5.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的國際化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經濟正從工業經濟時代向 知識經濟時代過渡。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加強科學研究,實現技 術改進和技術發明已成為跨國公司獲得高額利潤、爭奪市場、提高 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詳情……]
6.在華跨國公司研究開發及其對我國的影響與對策的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當代的經濟全球化建立了一種新的國際關系體制,主要包括投資、貿易、生產、金融和研發的五個方面的全球化,對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正產生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但是關於研究開發的全球化問題,尤其是作為經濟全球化主導推動力量的跨國公司技術創新國際化的問題,仍未引起足夠重視。 [詳情……]
7.跨國公司投資與經營戰略的變化與我國利用外資的對策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20世紀末,跨國公司得到空前發展,對全球經濟與貿易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入世後的中國將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展示更為廣闊的前景,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1)在知識經濟、 [詳情……]
8.跨國公司在華經營戰略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跨國公司作為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在載體,世界范圍內對跨國公司的研究也方興未艾。我國作為20年來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的重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重要的跨國公司都已經參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中來,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 [詳情……]
9.跨國公司在華輔助型直接投資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跨國公司早期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主要是在海外進行的生產性投資,表現為在海外投資設廠,從事生產、銷售活動,滿足當地需求。但隨著企業海外業務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支持企業在海外當地市場的鞏固和擴大,企業在初始生產性投資項目之外開始陸續進行新的後續的投資項目,如地區總部、研究與開發中心、采購中心、 [詳情……]
10.論跨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及其規律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本文介紹了跨國公司的定義、發展層次、跨國公司的基本類型和國際地位。文章分析了跨國公司的特徵: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范圍內活動、實行全球戰略、經營一體化,並分析了其全球化時代的特徵:競爭重點由「資源競爭」、「市場競爭」轉向了「科技競爭」,確立了「知識優先」的競爭觀念。國際競爭從產品競爭轉向組織競爭。 [詳情……]
11.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戰略調整實證分析與我國因應對策研究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當今,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聯系越來越密切,跨國投資持續增長。然而,世界的貧富懸殊也正在擴大,這是全球化的「雙刃劍」作用。對於已成為全球經濟主要載體的跨國公司,則扮演著揮舞這把「雙刃劍」劍客的角色。據此,各國學者與企業家對跨國公司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也方興未艾。 [詳情……]
12.跨國公司產品策略研究——以中國市場為例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1日][21]
【中文摘要】 在當今世界上,跨國公司是一種重要的經濟組織,在世界經濟舞台上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的《2001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目前,6萬多家跨國公司在全世界擁有80萬家海外分公司。 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人們對跨國公司的研究也從宏觀轉向微觀,對跨國公司的經營行為做出解釋。 [詳情……]
13.略論新時期跨國公司在華經營的幾點變化 [Admin|[email protected]][2007年3月20日][0]
摘 要 論述了新形勢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的幾點戰略變化,分別是跨國公司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傾向於將地區總部設在中國,投資系統化、投資出現區域極化、投資高端化、投資獨資化,加大了對中國民族企業的兼並和經營本土化。 [詳情……]

其他更多國際貿易畢業論文請直接登陸www.86qb.com畢業論文網,我們的畢業論文涵蓋計算機、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葯學、天文學等學科門類。
本站論文格式示例如下

畢業設計材料清單
一、論文正文 ……………………………………..8
二、指導教師評語(正文)………………………50
三、文獻綜述…………………………..…………..51
四、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文獻綜述)………....61
五、外文翻譯…………..…………..………………62
六、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外文翻譯)……….. .79
七、論文評閱人評語.…………..………………….80
八、答辯委員會評語.…………..………………….82
九、相關材料 (任務書、開題報告、指導卡、
指導教師評分表、答辯記錄、答辯小組評分表)………. 83
專業,正規,效率,請 博景源論文網 (www.86qb.com) 幫助您

㈢ 國際貿易融資有哪些形式如果進行分類和操作

減免保證金開證

產品定義
減免保證金開證是指我行免收或者部分免收客戶開證保證金,為客戶開出信用證的一種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申請減免保證金開證需要有授信額度,開證時扣減額度,信用證付匯時恢復額度。

產品優勢
為您提供進口前的融資,您只需佔用少量資金,就能辦理開立信用證業務,有助於您擴大業務。

進口押匯

產品定義
進口押匯是指銀行在掌握進口信用證項下的進口貨權的前提下,在申請人對外付款時向其提供的短期資金融通並按約定的利率和期限由申請人還本付息的業務。

產品優勢
本業務是為進口商提供的進口後的融資,對客戶從貨物進口到實際銷售收回貨款之間這段時間進行了強有力的融資支持,有助於客戶加快周轉速度。

提貨擔保

產品定義
提貨擔保是指當我行根據客戶申請開立的信用證項下正本海運提單未收到,而貨物已到達港口時,客戶可向我行申請開立提貨擔保書,交給承運單位先予提貨,待客戶取得正本單據後,再以正本單據換回原提貨擔保書。

產品優勢
為進口企業提供的進口後融資,滿足客戶提前提貨減少貨物滯港帶來的影響。

打包放款

產品定義
信用證打包貸款(PACKING FINANCE)又稱出口信用證抵押貸款,是指出口商收到開證行開來的信用證,向我行申請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用於出口貨物的采購、加工、包裝和生產。

產品優勢
為出口企業提供的出口前的融資,解決企業裝船前的資金需求。

出口押匯

產品定義
出口押匯是指我行應受益人(出口商)的申請,在未收妥有關款項的情況下,對即期或遠期出口單據有追索權地向受益人給付對價,受讓有關單據權利,向受益人融通資金的一種短期出口貿易融資方式。

產品優勢
對出口企業提供的出口後的融資,滿足客戶提前收匯的需求。

福費廷

產品定義
福費廷又稱票據包買,是指我行無追索權地買入或代理買入客戶因真實貿易背景而產生的經開證行承兌的遠期匯票業務。福費廷業務包括由我行自行買入和由我行作為中間商兩種操作方式。

產品優勢
為出口企業提供的出口後的融資,對客戶沒有追索權並且買斷利率固定。

信保融資

產品定義
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貿易融資,簡稱信保融資,是指出口商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並將出口信用保險的賠款權益轉讓給我行後,我行對出口商按照出口合同規定出運貨物、申報出口並繳納保費的出口業務辦理的短期貿易融資業務。

產品優勢
出口商憑投保中國信保相應的險種的保單,可以在我行免擔保辦理信用證、托收及匯款項下的押匯和貼現業務。

出口退稅貸款

產品定義
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指我行為解決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款未能及時到賬而出現短期資金困難,在對企業出口退稅專用賬戶進行託管的前提下,向出口企業提供的以出口退稅應收賬款作為還款保證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

產品優勢
緩解企業由於出口退稅指標不足而造成的短期資金緊張,解決部分貸款的抵押擔保問題,扶持企業進一步擴大出口。

㈣ 國際貿易融資的作用

1)國際貿易融資能夠有效地促進國家貿易的發展
2)國際貿易融資能夠促進銀行業務的發展
3)國際貿易融資能夠有效地解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並促進經濟發展

㈤ 那位高人幫忙寫個完整的有關國際貿易的論文啊!!急急急!!!明天就要交了!!先謝謝了

中國工商銀行跨國並購與海外業務發展研究
第一部分 引言

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實現銀行國際化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從宏觀角度看,銀行國際化是指一國銀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它一方面指本國市場對外國銀行的開放,即引進外資銀行;另一方面指本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即本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不僅大量湧入我國而且開始參股中資銀行,業務經營范圍和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大,這些銀行通過對我國金融資源的積極利用,獲得了很高的新的創利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構成中擔當的角色日益重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跨國並購來拓展海外業務,以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資源,發展海外業務,參與國際銀行業的競爭與合作成為了我國銀行業在經營制度、機制、方式、規則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日益與國際接軌,應對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內部環境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外部環境的要求,實現中國銀行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

作為國有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早在成立之初,為發展國際業務,就開始與境外機構合資組建中外合資銀行,進行了跨國經營的初步嘗試。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合資銀行這種經營形式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為此,工商銀行在對跨國經營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的同時,按照有進有退、突出發展重點、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逐步退出了合資銀行的經營,而將重點轉向了打造自己的海外機構版圖上,積極推行跨國經營戰略。

2006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國有銀行也紛紛邁出國門,收購海外銀行和公司,這說明國內銀行開始融入全球銀行業的大環境中,向著國際大銀行的方向前進。而在中國擁有豐富客戶資源的工商銀行更是不斷擴張其海外版圖。目前中國工商銀行的境外機構網路布局已初具規模,境外資產穩步增長,經營效益逐步提高,跨國經營戰略有了飛躍性的拓展。

然而透過大好形勢,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到,由於中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剛剛起步,經驗未免不足,在經營過程中還將面對種種的問題和突發事件。因如何應對跨過經營中的問題和不足,接受購機金融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考驗,以在國際銀行市場中穩定地位,屹立於不倒之地呢?下面,本文將主要針對中國工商銀行並購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並解決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預測其並購的發展前景,實現工商銀行海外業務的發展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文獻綜述

「內容提要」

本綜述主要圍繞與中國商業銀行與國際接軌,開展跨國經營、發展其海外業務這一中心,描述分析了在當前國內外金融的發展環境下中國工商銀行實現跨國並購與開展海外業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結合目前已有的實證研究,對已經開展跨國海外業務的銀行進行分析評價,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國內外金融的角度提出解決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跨國並購/ 海外業務/金融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銀行業展開了大規模的並購活動,此次全球銀行並購浪潮存在兩個迥異的情形:第一種情形是積極的並購行為,主要是指大銀行間的並購以及銀行的橫向並購;另一種情形就是中小銀行間的並購。相比較而言,中小銀行為擺脫自身困境而採取的被動舉措卻顯得較為理智。中小銀行的並購,由於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削減由於重復業務等所帶來的成本損失,同時提高資產回報率。與國內中小股份制銀行比較起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已經相對較大,占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然而其絕對規模較國際大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其在國際業務方面更不具與國際大銀行相競爭的實力。國有商業銀行尚需進行並購以擴充資本,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經營競爭力。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以及工業組織結構的創新,銀行技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電子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銀行業的廣泛應用,使銀行規模效率所要求的規模邊界也相應擴大了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甚至出現了超級大銀行的趨勢。銀行業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行業,銀行有一種擴大規模的沖動。這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由商業銀行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決定,二是由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的技術優勢決定。

一 外部環境

作為相對率先進駐國際市場,開展跨國收購和海外業務的中國工商銀行,其經營業務的開展,是擺脫現有發展模式對中資銀行在海外市場業務發展的制約,整合海外資源、實現資本重組,以高起點進入新的海外市場和業務領域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國內外金融市場兩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國際銀行業的發展經驗表明跨國並購的必要性

通過跨國並購是拓展海外業務的重要途徑。跨國並購是指跨國銀行通過收購債權、控股、直接出資、收購股票等多種手段取得被收購銀行所有權,並使被收購銀行喪失或變更法人資格的法律行為。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跨國並購已經成為國際大銀行進行全球擴張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手段。銀行通過跨國並購可以構築多方面的優勢,如進入和佔領新的市場,擴大業務領域,增強競爭實力,增加盈利能力等。近年來國際銀行業的跨國並購活動十分活躍,如 1998年德意志銀行並購了美國信孚銀行;2004年4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0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一憲章銀行;10月西班牙桑坦德中央銀行以89億英鎊收購了英國阿比國民銀行,一舉成為歐元區市值最大的銀行;2004年1月渣打銀行以33億美元收購了韓國第一銀行等。從2004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對世界1 000家大銀行的排名來看,排在世界前10位的銀行中,有5家是白1995年以來通過跨國並購實現規模擴張的,其中,匯豐銀行集團更是通過跨國並購逐步實現全球化的成功典範。

(二)國內金融市場對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銀行國際化是指一國銀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它一方面指本國市場對外國銀行的開放,即引進外資銀行;另一方面指本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即本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不僅大量湧入我國而且開始參股中資銀行,業務經營范圍和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05年6月末,外資銀行在我國已設有225家營業機構,240家代表處,並參股多家中資銀行。通過對我國金融資源的積極利用,外資銀行獲得了新的創利能力。對中國銀行業而言,通過在國內市場與外資銀行的競爭與合作,自身在經營制度、機制、方式、規則等方面日益與國際接軌,國際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引進外資銀行僅僅是銀行國際化的一個方面。目前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內部環境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外部環境都要求中國銀行業必須選擇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在有效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資源,積極發展海外業務,主動參與國際銀行業的競爭與合作。

二 自身優勢

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在其發展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方面,擁有遠大於其他銀行的優勢和必要性,本文將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規模經濟的定義

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s)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兼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在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申而來。

(二)大銀行在擴展業務,銀行世界化方面的優勢

從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的技術優勢來看,大銀行一般具有如下技術優勢:(1)商業銀行經營一般需要購置較多先進的技術裝備和較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這些投入在完成後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隨著銀行經營規模的擴大,單位資產平均固定成本會相應降低。(2)隨著銀行傳統業務逐漸減少,表外業務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業務大量增加,擴大業務量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或很小,規模經濟效應更加明顯。(3)大銀行能夠充分利用其商譽、管理技術、營銷技術等無形資產的邊際開發成本為零或很小、而供給彈性無限大的特點實現規模經營。(4)銀行規模越大,它向社會提供的銀行服務范圍越廣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規模經濟分析

在我國銀行體系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度集中地位。據1997年的數據計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集中度和集中系數分別為79.11和435.63,這兩個數字的含義是,國有商業銀行市場佔有份額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79.11%,其資產規模為整體金融機構平均規模的435.63倍,對此產和市場佔有絕對的控制權。

綜上所述,作為擁有眾多客戶和業務的中國商業銀行,在進行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大銀行的優勢,搶占市場制高點,同時,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在積極進行銀行國際化、響應國家需求方面,也應責無旁貸的起到領導和模範作用。

三 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國銀行的世界化進程剛剛展開,未免還有種種不足,另外,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集中度相對於過高、對存款的佔有份額過高、經營規模相對於其各項指標顯得過大等問題,使我國市場結構呈現出一種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行政型的高度壟斷狀態,造成了金融資產配置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對稱,從而也影響到了國有銀行的發展和相關業務的拓展。

這就要求中國工商銀行在進行跨國並購和開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從自身實際出發,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態,揚長避短,對將要面對的問題有科學的預測和分析,運籌帷幄、積極面對,扎實穩妥的走好跨國經營的每一步。

四 初步結論

通過對中國工商銀行跨國並購與海外業務發展研究進行的文獻綜述,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工商銀行進行跨國並購,開展其海外業務,是自身發展和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共同要求;其次,作為中國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工商銀行,具有絕對的大銀行地位,有利於在其銀行世界化中發揮大銀行的優勢,搶占金融市場;最後,由於歷史和國情原因,大銀行本身具有一定的弊病,工商銀行應正確分析自身形勢,發揮優勢,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把握好機遇,走好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的每一步。

第三部分:中國工商銀行並購的現狀、特點和存在問題

1、 中國工商銀行開展並購業務的現狀

在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的影響下,近年來香港市場的並購活動也非常活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兩次較大的並購活動,為我國銀行業通過資本運作,進行跨國並購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0年7月,經京港兩地金融監管當局的批准,中國工商銀行成功收購了在香港注冊上市的友聯銀行控股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通過並購擁有海外上市公司的中資銀行。工商銀行並購前,香港友聯銀行屬香港最差的銀行之一,當時不良資產率達31.4%,虧損5.4億港幣。並購後工商銀行即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實施資本重組和業務整合。2001年,中國工商銀行將其原香港分行的資產和負債注人工銀亞洲,使該行的經營實力和市場形象大為改觀。根據協議,中國工商銀行香港分行注入到工銀亞洲的資產總值為130億港元,其中100億港元負債,凈資產為23億港元,無形資產為7億港元。2001年末,工銀亞洲的總資產已經達到400多億港元,不良資產佔比下降為7%。 2002年5月工銀亞洲又進行了配股和工商銀行主動減持等一系列資本運作,通過積極採取調整經營方向,優化業務結構,完善管理機制,嚴控經營風險,處置不良資產,推動資源整合等多方面配套措施,工銀亞洲財務狀況明顯好轉,整體經營狀況發生顯著改觀。 2002年末資產總值為622.62億港元,實現經營凈利潤 4.75億港元,不良資產率降為2.3%,在香港擁有20家分行,且在香港銀團貸款市場上業績不俗,以牽頭銀團貸款總額20.4億美元的成績位居亞洲市場第6位。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首次並購為我國銀行利用資本運作方式拓展機構網路和海外市場提供了成功範例。此後,工銀亞洲於2001年11月參股中保國際9.9%的股份,間接成為太平人壽的股東。2002年3月26日又投資 1.867 5億港元,收購中保國際旗下太平保險24.9%股份,成功地進入了保險市場。

2003年工銀亞洲在香港市場進行了第二次較大的並購,收購了富通集團(2003年全球銀行按資本實力排第37位)持有的華比富通銀行的全部股權,一舉成為香港市場按總資產排位第6的大銀行。作為工商銀行海外業務的旗艦,工銀亞洲以在香港市場做大做強為發展目標,並希望借收購繼續擴大分行網路。此次並購的華比富通銀行主要涉及富通集團在港零售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收購完成後工銀亞洲的中小企業和零售客戶營業網路得到大規模提升,擁有42家分行和5個商業銀行服務中心。

與匯豐銀行大手筆的跨國並購相比,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兩次並購也許不足為道,但正是這兩次並購不僅開創了我國銀行海外並購的先例,而且對並購方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為我國銀行通過跨國並購實現海外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中國工商銀行開展並購業務的特點

從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看,追隨產業擴張潮流重新進行全球布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戰略選擇。近年來跨國銀行普遍表現出了追隨客戶、服務客戶的原則。跨國銀行通過與跨國公司總部緊密的業務聯系,當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有金融需求時,跨國銀行比當地銀行或其他外國銀行擁有更多的服務優勢。在這一方面,工商銀行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以境內外機構業務聯動發展海外業務,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該行在中國金融政策體系框架內,通過創新產品,改善服務,成功地為一些企業解決了境外融資難題。目前工商銀行可以向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除常用的直接貸款、出口信貸、對外擔保、組織銀團貸款等方式外,還有一些更為便捷的新型融資方式,如「內保外貸」方式,通過工商銀行境外分支機構向境外的企業或項目公司直接提供融資。

面向德國和歐盟其他國家的中小銀行方面,工行推出了「歐元中國通(ChinaEuroExpress,簡稱CEE)快速匯款服務」,即,為其提供所有匯往中國的歐元匯款和清算服務。匯款的收款人可以是遍布全中國的公司和個人客戶,其開戶行可以是工行各分行,也可以是國內其他商業銀行。該產品為德國乃至歐盟匯往中國的匯款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准確且低成本的匯款渠道,同時,也擴大了國內兄弟分行的存款來源。此服務一經推出,即受到德國及歐洲各中小銀行的關注,繼去年奧地利上奧地利州銀行、西班牙大眾銀行和義大利儲蓄銀行協會三家成員行主動在工行開立歐元清算賬戶,專門用於CEE業務的往來後,德國的西德意志州銀行也通過德國國內清算系統向工行發送歐元匯款指令,辦理對華匯款業務。

在倫敦的工行機構———工銀倫敦了解了大量的來英國投資的中國企業信息,協助國內機構爭取相關賬戶和業務。日前工銀倫敦藉助熟悉中英兩國金融市場的突出優勢,通過量身定做賬戶方案等方式,為在英國AIM市場上市的中資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工銀倫敦2003年正式開業,經過了市場開拓階段後,2005年,工銀倫敦的貿易融資已開始轉向如何為國內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協同效應、謀求雙贏上。他們與深圳分行聯動,為客戶在工行一條龍辦理信用證通知、議付、無追索權買單、福費廷等業務,當年累計辦理相關福費廷業務340多萬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工銀倫敦已幫助國內機構貼現累計達1億美元,270多筆。

另外,作為中介,工銀倫敦還幫助上海、廣西、四川等分行聯系倫敦當地的外國銀行處理了4筆開證行為高風險國家銀行的承兌後票據,累計金額220萬美元,實現不佔用自有資金、資本金的真正意義上的中間業務收入2.8萬美元。與同業保持良好的關系,買入二手短期貿易融資資產,當年累計達5400多萬美元,平均收益在40基點左右。

應該說,加強聯動,以工行整體優勢實踐跨國經營是工行在進行跨國並購、發展海外業務方面最大的特點。如工行推出的「歐元中國通」、「承諾互換」、跨時區頭寸管理、信用證代付等新業務,均是建立在內外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前提上的內外聯動。而通過「歐元中國通」和歐元中國通私人匯款服務的主動營銷,工行可以得到更多的對華匯款,直接為國內行爭取到了更多的外匯存款資源;通過推廣「承諾互換」,可以從源頭上為國內分行爭得優質客戶資源,獲得低風險業務,取得可觀效益;跨時區頭寸管理可以使總行在境外的閑置資金得以利用,在增加總行資金回報的同時改善了分行的流動性;貿易融資業務的優質服務和進一步讓利,在滿足國內分行融資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工行的貿易融資能力和收益水平。

3、對中國工商銀行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

3.1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所共同面臨的困難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並不等於說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不會遇到阻力和困難,我國由於進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特別是商業銀行更是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而且並購業務目前是涉及相關利益人比較多的交易,並購行為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經濟活動,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並購業務時會遇到一些困難。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為並購業務開展帶來的困難。

[2] 內部風險控制體繫上會遇到困難。

[3]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嚴重缺乏從事並購業務的專業人才。

[4] 我國資本市場發育尚不充分。由於體制和觀念上原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仍然面臨著諸多的障礙。

由於以上因素的存在,我國實際上還沒有形成開放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地域和行業色彩濃厚,人為地為資本的合理流動設置了障礙。另外我國現有的資本市場規模偏小,在資本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對象很有限,金融工具的創新受到極大壓抑。而中國工商銀行的跨國並購和海外事業的開展業必須面對大環境帶來的一定的負面影響和局限。

3.2 中國工商銀行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工商銀行跨國經營戰略的不斷推進,該行境外機構逐年增加,業務品種和規模日益擴大,其本身在並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體現出來。

[1] 工商銀行存在國有企業的陋習,管理機制相對腐舊,內部體制亟待改革。

[2] 工商銀行綜合經營業務較為緩慢, 落在一些銀行的後面,起步較落後,仍處於試探和摸索階段。

[3] 公司銀行個人銀行資金業務其他戰略執行能力有待提高。

[5] 撥備覆蓋率略顯不足。

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一個變革階段,在這個變革階段,工商銀行被賦予了較高的估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工商銀行仍然面對艱難的挑戰,如果不良貸款問題重新抬頭,綜合經營發展不利,海外發展受阻,其龍頭地位將會就此動搖,從而影響股票價格,造成其在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上的失敗。 [論-文-網 LunWenNet]

㈥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一般有幾千字,而摘要一般就幾百字~文獻綜述獨立於論文之外,而摘要是在論文之中,甚至可以在文獻綜述裡面。我給你篇論文看看。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醫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範文: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文獻綜述

摘要:文章對 金融 發展 與國際貿易關系的 文獻 做了系統的梳理,從制度發展、固定成本融資、流動性限制、匯率波動、不同的融資方式、產業融資特徵、保險市場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創造新貿易等不同的角度對這些文獻做了詳盡的分類和處理,並指出了當前 研究 的進展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金融發展;國際貿易;制度 標準的赫克歇爾——俄林(HO) 理論 以及新貿易理論認為,要素稟賦、技術和規-模 經濟 是比較優勢的來源,並以此決定兩國的貿易流。而金融發展水平可能對國際貿易模式有重要 影響 。Kletzer & Bardhan(1987)加入金融因素後的HO模型表明,金融領域的發展給一個國家更依賴於外部融資的產業帶來比較優勢。因此,一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可能也是比較優勢的一個來源。沿著這一思路,許多學者近年來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證探索,獲得了更加穩健的證據。 一、金融制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Kletzer & Bardhan(1987) 分析 了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的融資功能。他們認為信貸限制較低的國家會專業化於使用外部融資的產業,而信貸市場限制較高的國家要麼面臨更高的外部融資成本,要麼面臨信貸配給,因此將專業化於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Baldwin(1989)第一個建立了金融市場是比較優勢來源的模型,他證明金融市場更發達的經濟更容易分散需求沖擊的風險,生產風險產品的 企業 面臨更低的風險溢價和更低的邊際成本,金融市場更發達的國家能更好地分散專業生產風險商品的風險。Rajan & Zingales(1998)認為在金融發展水平非常低的國家,外部融資的成本非常高,使用更高比例外部融資的公司也必須承擔更高的借款成本。Levine等(2000)認為,金融發展能使資金更好地分配和減少信息不對稱,這會導致外部融資成本的減少。不同國家之間的公司特點在信貸限制上也會產生信息不對稱。他發現在OECD國家,金融領域對產業專業化的影響大於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的差異。Beck(2002)利用56個國家36個產業的數據,發現在1980~1990年期間,使用更多外部資金的產業的平均出口額在金融發達國家更高。Manova(2005)也認為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對貿易量有正的影響,特別是那些高度依賴於外部資金的產業中的公司。此外,他還認為在本國金融發展的任何水平上,自由化都提高了外部資本的可得性,自由化對貿易結構的影響進一步提供了金融發展獨立於其他制度的證據。 二、固定成本融資和流動性限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固定成本融資對貿易的影響進入出口市場的固定成本的存在很久以來就被國際貿易的文獻所認可。公司融資研究表明,對那些無形資產或者難以觀察的資產,以及公司或者個人特定型資產進行投資的融資 問題 特別嚴重。Roberts & Tybout(1997)發現,一個公司的當前出口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它以前的出口經驗。他們在哥倫比亞公司的樣本中發現,以前的出口經驗提高出口的概率達到60%。他們由此推斷沉沒成本在公司的出口決策中必然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Bernard & Wagner(2001)對德國的研究以及Bernard & Jensen(2004)對美國的研究以及Becker & Greenberg(2004)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在包含了前期成本和金融摩擦的出口模型中,Becker & Greenberg(2004)用雙邊貿易數據證明更發達的金融系統與更高的出口相聯系,特別是在固定成本很大時,金融發展對出口的邊際效應更高。 (二)流動性限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考慮了異質公司的新貿易模型認為,如果國內公司的生產力達到了臨界水平,這個國家將出口商品給潛在的貿易夥伴,這樣他們能獲得正利潤。除了生產力問題,流動性資金的限制也可能影響公司的進人決定。有大量研究流動性限制對公司重要性的文獻,Gemer & Gilchrist(1994)指出,當貨幣緊縮時,小公司的生產縮短,這是流動性限制重要性的進一步證據。Campa & Shaver(2001)使用了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製造公司的面板數據,發現出口商受到的流動性限制比非出口商少,也發現出口商的現金流也比非出口商穩定。他們認為正是國外銷售的所提供的穩定現金流放鬆了出口商的流動性限制,而不是反過來。但Chaney(2005)通過一個具有流動性限制的壟斷競爭模型認為因果關系與之相反:他認為正是因為一些公司面臨了更少的流動性限制這才使得他們能出口,而不是反過來。在流動性受到廣泛限制的經濟中,或者外部資金成本很高的經濟中,公司將不具有足夠的生產力進人出口市場。 三、融資方式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融資貸款對貿易的影響大約一半的世界貿易是通過信貸進行的,供應商通過交易雙方的商業銀行給外國買家貿易融資貸款。對買家來說,特別是發展 中國 家的買家,來源於國外供應商的貿易融資貸款是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Jinjarak(2004)用美國4位數產業的數據證明融資成本決定了國貿模式。對於每一個產業來說,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影響的傳遞率與產業的外部融資依賴程度和貿易貸款使用正相關。此外他使用美國商業銀行和七國集團債券的貿易融資貸款的數據,發現貿易融資貸款的數量與總進口額、進口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以及銀行債權額正相關,在系統性銀行危機期間,融資成本和國貿模式的關系也依賴於貸款安排(比如貸款期限)、商業銀行規模(是否是貨幣中心,是大還是小)以及債權人的種類(是商業銀行還是官方銀行)。 (二)債務融資對貿易的影響當一個政府向外國借錢時,他可能會拖欠償還本金和利息。在主權債務的主流模型中,借款人通過把債務和貿易限制聯系起來以威懾拖欠行為。特別是他們使用貿易限制和其他商業限制來強迫這些國家支付債務,對拖欠國施加貿易限制是主權債務文獻中最經典的懲罰。但Joshua Aizenman(1991)指出,在本國債務危機和其他金融擾動期間,貿易依賴度較高的產業的外部融資可能會比較有保障,這將減少債務國的經濟混亂和提高他們未來的支付能力。Jeremy I.Bulow(2002)指出,債務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貿易和提高投資效率,而不是最大化資本流。Tomz(2004)研究了19和20世紀債權——債務關系連接的重要性,他發現沒有明確的或者隱含的證據表明國際債務的拖欠會引起貿易制裁。Jinjarak(2004)也強調了為了解決國際債務問題,除了借入國和債權國討價還價能力之外,金融政策不能與貿易政策相分離。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他認為不僅需要認識到各國融資成本和債務狀況不同,還必須理解經濟中不同部門貿易和金融的聯系。

㈦ 求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論文 文獻綜述

電子商務的興起是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深刻的商業革命。在這場變革中,世界市場的重新建構,國際貿易方式的創新深化,對每一個國家都將產生深刻影響。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認真研究和探索電子商務發展規律及其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培育企業的創新機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使我國對外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意義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給全球工業化帶來了飛躍性發展,網路建設已給全球企業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巨大推動力,它使企業產品的各項信息24小時不間斷地向全球發布,使全球各個角落的人們通過INTERNET互聯網路均可及時准確地獲取信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目前世界各地,特別是歐美地區發達國家的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等紛紛建起的網站,並已進入了電子商務階段,使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迅速轉變為全球性網路化的電子商業經營模式。在我國,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也建起了網站,然而,這些網站大多是在網上發布一下產品信息、政府消息而已,而能在網上實現在線即時交易、在線支付、在線海關申報、貨物保險等的網站還為數甚少,距離網路化商業經營方式——「電子商務」這一更高水準的目標還相去甚遠。

電子商務作為行業最先進的經營模式,將為企業大大的節約金錢、時間和資源,並將對整個行業的商業運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據初步統計,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比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所能節省的資金大約是營業總額的5%~7%以上,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甚至能超過15%。

交易費用降低:電子商務免去了一切煩瑣的手續,所有的商務活動均在網上一氣呵成,諸如海關、商檢、外貿、外匯、工商、稅務、銀行、保險、貨運方式、費用、貨物保險、合同簽署等都能在網上完成,節省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和時間,為企業減少了大量的費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與國際接軌。電子商務正在掀起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新的革命。

二、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首先,國際貿易市場交易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市場」。電子商務通過網上「虛擬」的信息交換,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市場空間,突破了傳統市場必須以一定的地域存在為前提的條件,全球以信息網路為紐帶連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市場化的形成。信息流動帶來的資本、商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動,促進了全球「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在這種網路貿易的環境下各國間的經貿聯系與合作得以大大加強。

其次,國際貿易經營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公司」。現代信息通訊技術通過單個公司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擁有的核心技術,把眾多公司相互聯接為公司群體網路,完成一個公司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在資本關繫上不具有強制各個公司發生聯系的權力,而是由於承擔了一定的信息搜集處理和傳遞功能似乎具有某種實體性。跨國公司戰略聯盟便是這種「虛擬公司」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開放系統的動態網路組合尋找資源和聯盟,實現「虛擬經營」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競爭環境和消費需求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給跨國公司帶來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處。

再次,國際貿易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子商務提供的互動式網路運行機制,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種信息較為完備的市場環境,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貿易方式突破了傳統貿易以單向物流為主的運作格局,實現了「四流一體」,即以物流為依託,資金流為形式,信息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經營方式通過信息網路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式的商貿服務。

三、電子商務帶來網路貿易的優勢

網路貿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貿易將會大大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買賣雙方通過網路直接接觸,無需貿易中介的參與,減少了交易的中間環節;參與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較低的網路通信和管理費用就可存儲、交換和處理信息,節省了資金,降低了成本;由於Internet是全球性開放網路,有利於交易雙方獲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場上的搜尋成本,減少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在網上直接傳遞電子單證,既節約了紙單證的製作費用,又可縮短交單結匯時間,加快資金周轉,節省利息開支。

2.網路貿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現有網路技術實現了商業用戶間標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單、發票等)即時傳送和交換,買賣雙方足不出戶就可在網上直接辦理訂購、談判、簽約、報關、報檢、租船訂艙、繳稅、支付結算等各項外貿業務手續,大大縮短了交易時間,使整個交易非常快捷方便,從而帶動了金融、海關、運輸、保險等有關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

3.網路貿易有利於企業增強競

公司和廠商可以申請注冊域名,在Internet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網頁介紹產品、勞務和宣傳企業形象,有利於擴大企業知名度,開拓海外市場和提高國際競爭力。此外,網路貿易無時間、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條件影響小,可以進行「全天候交易」,把產品推向全球,增加貿易機會,同時又有助於及時、准確地掌握市場動態,密切同客戶的業務聯系,提高其市場競爭地位。

總之,全球化的結果形成了地球村,而電子商務的發展加速了地球村各個不同成員間之信息交流與溝通。國際貿易為電子商務之驅動力量之一,而電子商務則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個方便的交易與信息傳輸的平台。電子商務的興起是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深刻的商業革命。在這場變革中,世界市場的重新構造,國際貿易方式創新的深化,對每一個國家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認真研究和探索電子商務發展規律及其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培育企業的創新機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使我國對外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保持快速和健康的發展。

㈧ 進出口貿易,怎麼解決貿易融資、離岸貿易融資、信用證等問題

首先,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缺乏了解,也無經驗,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普遍認識較為膚淺,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要動用實際資金,只需出借單據或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客戶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務,這直接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大量信用證墊款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二是當出現問題後,又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採取的措施又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審批時間長,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
其次,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是本幣業務,國際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少,在機構、人才、客戶方面均不佔優勢,以致大部分人以為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國際貿易融資,還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幣業務。另外,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優化信貸資產質量等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貿易融資業務在整個信貸資產中的數量少,作用不大。
銀行內部缺乏有效的防範管理體系,風險控制手段落後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理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的處理程序方面較為落後,不同的分支行之間、不同的部門之間業務相互獨立運行,缺少網路資源共享,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以至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如融資業務由國際業務部一個部門來承擔信貸風險控制、業務操作風險控制和業務拓展。風險控制既顯得乏力,又缺乏銀行內部相互制約和風險專業控制,面對中國進出口企業普遍經營虧損,擁有大量不良銀行債務的客觀實現,銀行的貿易融資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融資業務無序競爭破壞風險管理標准
中國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間相對國外較短,市場尚不成熟,各種約束機制還不健全,隨著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家銀行業務形式又較為單一,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競相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客戶,對企業客戶的資信審查和要求也越來越低,放鬆了對貿易融資風險的控制,例如有的銀行降低了開證保證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採取授信開證,免收保證金;有的在保證金不足且擔保或抵押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對外開立遠期信用證等等,這些做法破壞了風險管理的標准,加劇了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
營銷隊伍薄弱,缺乏復合型的高素質業務人員
國際結算業務專業性強,對業務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中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人才匱乏,有限的人才資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層,同時,人才的知識結構單一。由於各家銀行都是把國際業務當作獨立的業務品種來經營,在機構設置上由國際業務部門負責國際結算和連帶的貿易融資業務。這就造成相關從業人員只熟悉國際結算而缺乏財務核算和信貸管理等方面的業務知識,無法從財務資料和經營作風准確判斷和掌握客戶資信,對國際貿易融資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沒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國際業務的產品功能和市場效果,對其風險也就缺乏了強有力的控制力度。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法律環境不完善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涉及到國際金融票據、貨權、貨物的抵押、質押、擔保、信託等行為,要求法律上對各種行為的權利和責任有具體的法律界定,但是中國的金融立法明顯滯後於業務的發展。有些國際貿易融資的常用術語和做法在中國的法律上還沒有相應的規范。例如,押匯業務中銀行對貨物的單據與貨物的權利如何,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券關系如何,進口押匯中常用的信託收據是否有效,遠期信用證業務中銀行已經承兌的匯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這種不完善的法律環境,使中國的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服務挑戰
處在商業活動中各個環節的公司很早就知道持有存貨成本的費用,許多公司已經開展實踐活動來精簡價值鏈和保持存貨清單在最低值。目前,他們正試圖把類似的思維模式應用到他們的財務管理中,結果是銀行正以新的眼光來看待它們提供給企業用戶的貿易融資服務。
當這些服務被認可的時候,現金流量表合並了許多不同的措施和金融產品。這實際上與及時庫存管理是非常類似相似的。技術改進,例如互聯網,已經致使世界成為一個更值得信賴的地方。傳統的涉及信用證的貿易融資交易太耗費時間和速度慢—花費客戶很多錢。
但是世界也正在變得更加復雜。例如貿易,如果你一個或多個供應商操作一個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隨著補給的數量被認為太少,你怎樣處理這些貨物的付款呢?如果你給離岸公司外包大部分你的價值鏈,什麼時候到期付款呢?公司正在尋求消減他們業務的融資成本(的方法),一些打算去銀行說:「給我一個電子系統,你可以擁有我所有的貿易業務。」
銀行正在出售聲稱是現金流量表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但是他們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兌現承諾。它們已經有很多構成部分,但是它們依然通常需要大量的咨詢服務來使它們工作。這些銀行需要的是一個高度綜合的系統,這一系統通過買方和賣方之間的聯系,來給提供現金流量表提供必要的支持。

發展對策
提高對發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識
隨著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國際貿易往來日益頻繁,進出口總額將大幅提高,這必將為發展外匯業務尤其是貿易融資業務提供極大的市場空間。各級商業銀行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發展外匯業務尤其是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識。應從入世後面臨的嚴峻挑戰出發,以貿易融資業務為工具積極發展國際結算業務,要調整經營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資銀行的動向。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市場信息搜索,採取有利於推進國際結算業務發展的各種政策措施。
調整機構設置實行審貸分離原則
為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銀行有必要對內部機構進行調整,重新設計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運作模式,將審貸模式進行剝離,實行授信額度管理,達到既有效控制風險又積極服務客戶的目的。①應明確貿易融資屬於信貸業務,必須納入全行信貸管理。由信貸部對貿易融資客戶進行資信評估,據此初步確立客戶信譽額度。通過建立審貸分離制度,將信貸風險和國際結算風險由信貸部、信貸審批委員會和國際業務部負責,最終達到在統一綜合授信管理體系下的審貸分離,風險專項控制,從而採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權,達到防範和控制風險的目的。②授信額度應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授信額度要控制遠期信用證的比例,期限越長,風險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證全額免保比例,通過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來加強對客戶業務的約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實行總授信額度下的分向授信額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跟蹤基本客戶的進出口授信額度,加強部門內部的協調和配合。
建立科學的融資貿易風險管理體系
制定符合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客戶評價標准,選擇從事國際貿易時間較長、信用好的客戶。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影響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因素相對很多,因此防範風險要求商業銀行人員具有信貸業務的知識以分析評價客戶的信用。從而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範和事後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完善制度實施全過程的風險監管
(1)做好融資前的貸前准備,建立貸前風險分析制度,嚴格審查和核定融資授信額度,控制操作風險,通過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風險、匯率風險等進行分析以及對申請企業、開證人和開證行的資信等方面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及時發現不利因素,採取防範措施。
(2)嚴格信用證業務管理。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比較可靠的結算方式。審核信用證是銀行和進出口企業的首要責任。首先,必須認真審核信用證的真實性、有效性、確定信用證的種類、用途、性質、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執行;其次,審查開證行的資信、資本機構、資本實力、經營作風並了解真實的授信額度;三是要及時了解產品價格、交貨的運輸方式、航運單證等情況,從而對開證申請人的業務運作情況有一個綜合評價,對其預期還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詐目的有客觀的判斷;四是要認真審核可轉讓信用證,嚴格審查開證行和轉讓行的資信,並對信用證條款進行審核。
(3)盡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嚴格依法行事。應該加強對現有的相關立法進行研究,結合實際工作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找出不相適應的地方,通過有關途徑呼籲盡快完善相關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銀行利益,減少風險。
加強和國外銀行的合作
在眾多國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對外貿易發展良好的形勢下,國有商業銀行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基於共同的利益和興趣,與國外有關銀行聯手開拓和佔領中國的外匯業務市場,共同爭取一些在中國落戶的、利用外資的大項目,多方面、多層次地拓展中國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
防範融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國際貿易融資是一項知識面較廣、技術性強、操作復雜的業務,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很高。中國開展這項業務時間短,急需既懂國際慣例、懂操作技術又精通信貸業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的競爭,實質上是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的競爭。因此,提高貿易融資管理人員的素質,增強防範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應盡快培養出一批熟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法律等知識的人才。首先,要引進高水平和高素質的人才,可充分利用代理行技術先進的特點,選擇相關課題邀請代理行的專家作專題講座,有條件的還可派員工到國外商業銀行學習。其次,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案例的總結分析,及時積累經驗,並有意識地加強國際貿易知識和運輸保險業務的學習,密切關注國際貿易市場動態,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變化,培養對國際貿易市場的洞察力,增強識別潛在風險的能力,以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三是抓好崗位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和道德修養。四是強化風險意識,不斷提高員工識偽、防偽能力,努力防範和化解國際貿易融資風險。

㈨ 貿易融資是怎麼回事請詳細的給說一下!

貿易融資(trade financing),是銀行的業務之一。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境外貿易融資業務,是指在辦理進口開證業務時,利用國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資額度和融資條件,延長信用證項下付款期限的融資方式。 貿易融資,是指在 民生推出貿易融資三大新品 商品交易中,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屬、穀物等)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的融資。貿易融資中的借款人,除了商品銷售收入可作為還款來源外,沒有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實質的資產,沒有獨立的還款能力。貿易融資保理商提供無追索權的貿易融資,手續方便,簡單易行,基本上解決了出口商信用銷售和在途佔用的短期資金問題。 入世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數量及范圍迅速擴大,對外貿易的主體將向多層次擴展,國際貿易結算工具將呈現出多樣化且新業務不斷推出,與之相應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亦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復雜性和專業化,其潛在的風險也在不斷的增長和變化。對於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來說,如何把握機遇,擴大國際貿易融資、攬收國際結算業務,最大限度地獲取融資效益和中間業務,同時,又要有效地防範和控制融資風險,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表現方式 (一)進口押匯。是指開證行在收到信用證項下單據,審單無誤後,根據其與開證申請人簽訂的《進口押匯協議》和開證申請人提交的信託收據,先行對外付款並放單。開證申請人憑單提貨並在市場銷售後,將押匯本息歸還給開證行。 (二)限額內透支。是指銀行根據客戶的資信情況和抵(質)押、擔保情況,為客戶在其銀行往來帳戶上核定一個透支額度,允許客戶根據資金需求在限額內透支,並可以用正常經營中的銷售收入自動沖減透支余額。 (三)進口代付。是指開證行根據與國外銀行(多為其海外分支機構)簽訂的融資協議,在開立信用證前與開證申請人簽訂《進口信用證項下代付協議》,到單位憑開證申請人提交的《信託收據》放單,電告國外銀行付款。開證申請人在代付到期日支付代付的本息。 (四)假遠期信用證。是指開證行開立的規定匯票為遠期,開證/付款行即期付款,且貼現費用由開證申請人負擔的融資方式。 (五)出口托收押匯。是指採用托收結算方式的出口商在提交單據後,委託銀行代向進口商收取款項的同時,要求托收行先預支部分或全部貨款,待托收款項收妥後歸還銀行墊款的融資方式。 (六)出口保理押匯。是指出口商在獲得進口保理商信用額度後,發貨並將發票及相關單據提交出口保理商(銀行)代其收款時,銀行以預付款方式為其提供不超過80%發票金額的融資方式。 編輯本段服務方式 深發展掘金貿易融資 授信開證 是指銀行為客戶在授信額度內減免保證金對外開立信用證。 進口押匯 是指開證行在收到信用證項下全套相符單據時,向開證申請人提供的,用以支付該信用證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 進口押匯通常與信託收據配套使用。開證行憑開證申請人簽發給銀行的信託收據釋放信用證項下單據給申請人,請人在未付款的情況下先行辦理提貨﹑報關﹑存倉﹑保險和銷售,並以貨物銷售後回籠的資金支付銀行為其墊付的信用證金額和相關利息。 提貨擔保 是指在信用證結算的進口貿易中,貨物先於貨運單據到達目的地,開證行應進口商的申請,為其向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承擔由於先行放貨引起的賠償責任的保證性文件。 出口押匯業務 是指信用證的受益人在貨物裝運後,將全套貨運單據質押給所在地銀行,該行扣除利息及有關費用後,將貨款預先支付給受益人,而後向開證行索償以收回貨款的一種貿易融資業務。 打包放款 是指出口商收到進口商所在地銀行開立的未議付的有效信用證後,以信用證正本向銀行申請,從而取得信用證項下出口商品生產﹑采購﹑裝運所需的短期人民幣周轉資金融通。 外匯票據貼現 是指銀行在外匯票據到期前,從票面金額中扣除貼現利息後,將余額支付給外匯票據持票人。 國際保理融資業務 是指在國際貿易承兌交單﹑賒銷方式下,銀行或出口保理商通過代理行或進口保理商以有條件放棄追索權的方式對出口商的應收帳款進行核准和購買,從而使出口商獲得出口後收回貨款的保證。 福費廷 也稱票據包買或票據買斷,是指銀行或包買人對國際貿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遠期承兌匯票或本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即買斷)。 出口買方信貸 是指向國外借款人發放中長期信貸,用於進口商支付中國出口商貨款,促進中國貨物和技術服務的出口。 出口買方信貸中,貸款對象必須是中國工商銀行認可的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進口方銀行,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進口商。商貸款支持的出口設備應該以我國製造的設備為主。 各銀行對貿易融資的做法大體相同,但仍有細微的區別。在選擇貿易融資銀行時,應該詳細操作操作方法。 編輯本段發展狀況 中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操作管理較粗放,還沒 貿易融資書籍 有完全建立各種融資業務的嚴格標准和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開展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以減免保證金開證、出口打包放款、進出口押匯等基本形式為主,而像國際保理等較復雜的業務所佔比重較少,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與市場提供的空間相比很不協調。因此必須借鑒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教訓,結合中國實際,分析融資風險的成因。 對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性和風險認識不夠 首先,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缺乏了解,也無經驗,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普遍認識較為膚淺,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要動用實際資金,只需出借單據或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客戶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務,這直接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大量信用證墊款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二是當出現問題後,又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採取的措施又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審批時間長,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 其次,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是本幣業務,國際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少,在機構、人才、客戶方面均不佔優勢,以致大部分人以為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國際貿易融資,還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幣業務。另外,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優化信貸資產質量等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貿易融資業務在整個信貸資產中的數量少,作用不大。 銀行內部缺乏有效的防範管理體系,風險控制手段落後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代理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的處理程序方面較為落後,不同的分支行之間、不同的部門之間業務相互獨立運行,缺少網路資源共享,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以至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如融資業務由國際業務部一個部門來承擔信貸風險控制、業務操作風險控制和業務拓展。風險控制既顯得乏力,又缺乏銀行內部相互制約和風險專業控制,面對中國進出口企業普遍經營虧損,擁有大量不良銀行債務的客觀實現,銀行的貿易融資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融資業務無序競爭破壞風險管理標准 中國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間相對國外較短,市場尚不成熟,各種約束機制還不健全,隨著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家銀行業務形式又較為單一,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競相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客戶,對企業客戶的資信審查和要求也越來越低,放鬆了對貿易融資風險的控制,例如有的銀行降低了開證保證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採取授信開證,免收保證金;有的在保證金不足且擔保或抵押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對外開立遠期信用證等等,這些做法破壞了風險管理的標准,加劇了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 營銷隊伍薄弱,缺乏復合型的高素質業務人員 國際結算業務專業性強,對業務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中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人才匱乏,有限的人才資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層,同時,人才的知識結構單一。由於各家銀行都是把國際業務當作獨立的業務品種來經營,在機構設置上由國際業務部門負責國際結算和連帶的貿易融資業務。這就造成相關從業人員只熟悉國際結算而缺乏財務核算和信貸管理等方面的業務知識,無法從財務資料和經營作風准確判斷和掌握客戶資信,對國際貿易融資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沒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國際業務的產品功能和市場效果,對其風險也就缺乏了強有力的控制力度。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法律環境不完善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涉及到國際金融票據、貨權、貨物的抵押、質押、擔保、信託等行為,要求法律上對各種行為的權利和責任有具體的法律界定,但是中國的金融立法明顯滯後於業務的發展。有些國際貿易融資的常用術語和做法在中國的法律上還沒有相應的規范。例如,押匯業務中銀行對貨物的單據與貨物的權利如何,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券關系如何,進口押匯中常用的信託收據是否有效,遠期信用證業務中銀行已經承兌的匯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這種不完善的法律環境,使中國的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編輯本段發展對策 提高對發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識 隨著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國際貿易往來日益頻繁,進出口總額將大幅提高,這必將為發展外匯業務尤其是貿易融資業務提供極大的市場空間。各級商業銀行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發展外匯業務尤其是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識。應從入世後面臨的嚴峻挑戰出發,以貿易融資業務為工具積極發展國際結算業務,要調整經營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資銀行的動向。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市場信息搜索,採取有利於推進國際結算業務發展的各種政策措施。 調整機構設置實行審貸分離原則 為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銀行有必要對內部機構進行調整,重新設計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運作模式,將審貸模式進行剝離,實行授信額度管理,達到既有效控制風險又積極服務客戶的目的。①應明確貿易融資屬於信貸業務,必須納入全行信貸管理。由信貸部對貿易融資客戶進行資信評估,據此初步確立客戶信譽額度。通過建立審貸分離制度,將信貸風險和國際結算風險由信貸部、信貸審批委員會和國際業務部負責,最終達到在統一綜合授信管理體系下的審貸分離,風險專項控制,從而採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權,達到防範和控制風險的目的。②授信額度應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授信額度要控制遠期信用證的比例,期限越長,風險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證全額免保比例,通過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來加強對客戶業務的約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實行總授信額度下的分向授信額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跟蹤基本客戶的進出口授信額度,加強部門內部的協調和配合。 建立科學的融資貿易風險管理體系 制定符合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客戶評價標准,選擇從事國際貿易時間較長、信用好的客戶。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影響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因素相對很多,因此防範風險要求商業銀行人員具有信貸業務的知識以分析評價客戶的信用。從而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範和事後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完善制度實施全過程的風險監管 (1)做好融資前的貸前准備,建立貸前風險分析制度,嚴格審查和核定融資授信額度,控制操作風險,通過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風險、匯率風險等進行分析以及對申請企業、開證人和開證行的資信等方面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及時發現不利因素,採取防範措施。 (2)嚴格信用證業務管理。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比較可靠的結算方式。審核信用證是銀行和進出口企業的首要責任。首先,必須認真審核信用證的真實性、有效性、確定信用證的種類、用途、性質、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執行;其次,審查開證行的資信、資本機構、資本實力、經營作風並了解真實的授信額度;三是要及時了解產品價格、交貨的運輸方式、航運單證等情況,從而對開證申請人的業務運作情況有一個綜合評價,對其預期還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詐目的有客觀的判斷;四是要認真審核可轉讓信用證,嚴格審查開證行和轉讓行的資信,並對信用證條款進行審核。 (3)盡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嚴格依法行事。應該加強對現有的相關立法進行研究,結合實際工作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找出不相適應的地方,通過有關途徑呼籲盡快完善相關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銀行利益,減少風險。 貿易融資相關法律 加強和國外銀行的合作 在眾多國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對外貿易發展良好的形勢下,國有商業銀行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基於共同的利益和興趣,與國外有關銀行聯手開拓和佔領中國的外匯業務市場,共同爭取一些在中國落戶的、利用外資的大項目,多方面、多層次地拓展中國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 防範融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國際貿易融資是一項知識面較廣、技術性強、操作復雜的業務,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很高。中國開展這項業務時間短,急需既懂國際慣例、懂操作技術又精通信貸業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的競爭,實質上是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的競爭。因此,提高貿易融資管理人員的素質,增強防範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應盡快培養出一批熟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法律等知識的人才。首先,要引進高水平和高素質的人才,可充分利用代理行技術先進的特點,選擇相關課題邀請代理行的專家作專題講座,有條件的還可派員工到國外商業銀行學習。其次,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案例的總結分析,及時積累經驗,並有意識地加強國際貿易知識和運輸保險業務的學習,密切關注國際貿易市場動態,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變化,培養對國際貿易市場的洞察力,增強識別潛在風險的能力,以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三是抓好崗位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和道德修養。四是強化風險意識,不斷提高員工識偽、防偽能力,努力防範和化解國際貿易融資風險.

㈩ 求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的文獻綜述


要:總結常用來測度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指標體系,綜述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和提升競爭力的對策,並進行簡要的評價。通過各種指標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測度,中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較弱、行業間存在較大差異的觀點已得到眾多研究者的認同。從各個角度探討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並提出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
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綜述


隨著服務貿易在貿易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問題開始逐漸引起國內眾多研究者的關注。研究者們大多是從三個方面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研究的。首先,利用各種指標測度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現實水平;其次,分析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最後,提出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一、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測度

(一)測度指標

研究者們用來測度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指標有出口額在世界的排序、國際市場佔有率、進出口行業結構、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等,其中運用較多的指標是比較優勢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強弱直接表現為一國服務出口在世界市場上的佔有份額(康承東,2001),因此出口在世界的排序和國際市場佔有率不失為兩個最簡單、直觀的服務貿易競爭力評價指標。在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結構中,若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行業的出口比重大,服務貿易競爭力常較弱,若知識、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出口比重大,則貿易競爭力較強。

比較優勢指數是指一國出口貿易減去進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該指數的數值越大表示越具有競爭力。該指數的優點在於作為一個與貿易總額的相對值,它剔除了通貨膨脹、經濟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即無論進出口的絕對值是多少,它均介於±1之間,因此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是可比的。但該指數只能用於貿易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國際市場上充分競爭的國家或行業,開展貿易伊始,若在僅有出口或進口的情況下採用該指數會得到片面的結論。同時,該指數僅包含一國出口和進口的因素,實際上是該國出口與進口的比較,並不含有世界市場的規模因素,不能反映各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影響力。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由根據顯示性比較優勢原理提出,是指一經濟體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出口在該經濟體出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商品或服務占總貿易額的份額之比。這個指數反映了一個國家某一產業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較來看的相對優勢,剔除了國家總量波動和世界總量波動的影響,較好地反映了該產業的相對優勢。RCA指數大於1,說明該產業處於比較優勢,小於1則相反。該指數盡管包含有世界市場規模的因素,但其僅就出口方面來衡量一國商品或服務的競爭力,雖然一國在某一商品或服務上具有較大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該國若對該種商品或服務的進口量遠大於自身的出口量,顯然該國在該種產品或服務的貿易上仍是不具備競爭力的,這是該指數用來測度貿易競爭力的缺陷。

為了消除進口的影響,設計了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即從出口的顯示性比較優勢中剔除進口的因素,從而得到某產業的真正競爭優勢。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EAi/EA-IAi/IAEWi/EW式中:EAi表示A國i產品出口總額,EA表示A國所有產品出口總額,IAi表示A國i產品進口總額,IA表示A國所有產品進口總額,EWi表示世界i產品出口(或進口)總額,EW表示世界所有產品出口(或進口)總額。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小於0,說明A國i產品有競爭劣勢,大於0,有競爭優勢,值越大,競爭優勢越明顯。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綜合了比較優勢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優點,包含了一國進口、出口和世界市場規模的因素,在剔除宏觀總量波動影響的同時,能夠反映各國對世界市場的影響,且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可比。因此,測度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時應更多的採用該指標。然而,該指標並沒有引起國內足夠的重視,僅有少數研究者採用。

(二)測度的對象與結果

許多研究者對中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情況進行了測度,大多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水平不高,整體國際競爭力較差。經過測度,張蘊如指出,20世紀90年代與80年代相比,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甚至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董小麟等認為,加入WTO後,盡管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較弱,比較優勢指數已呈現小幅升勢,說明我國的服務貿易在激烈競爭這一困難環境中還是不斷升級的,但競爭力較弱的情況在近期仍不會有明顯改善。研究也表明十三個服務部門間發展是不平衡的,國際競爭力存在較大差異。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在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服務貿易領域,國際競爭力較低。

孫江明和蘇琴對運輸這一部門的貿易競爭力進行了測度與國際比較,結果表明中國運輸貿易出口競爭力極弱。康承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遠洋集裝箱運輸方式的盛行,這項服務越來越向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方式轉變,而中國在資本、技術兩方面基礎較為薄弱,是致使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劣勢凸現的原因。董小麟等通過對中國旅遊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測度與國際比較後認為,中國旅遊服務貿易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與傳統的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中國要成為旅遊強國,要大力發展旅遊業,進一步促進旅遊服務貿易的發展。

鄭吉昌等對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測度分析表明,浙江服務貿易國際市場佔有率低,出口以勞動密集型服務為主,服務貿易總體比較優勢指數在大多數年份為負值,處於競爭弱勢。范純增等對上海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國際比較,認為上海服務貿易規模小,整體競爭力較差,行業競爭力差異也十分明顯。趙書華等的測定表明,北京市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其發展狀況影響著全國的整體水平;在全國服務貿易處於比較劣勢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服務貿易整體上存在著微弱的比較優勢,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進口以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為主,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出口面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較快,其中北京市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的比較優勢逐漸增大,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


二、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


對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因素的探討,多在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理論的框架下進行。郭海虹就進行了這方面的工作。張岩根據該理論所進行的分析認為,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不利因素有:制度因素的制約;高等要素相對貧乏,人力資本狀況欠佳;相關產業缺乏有效支持;企業組織、戰略與競爭度有欠缺;缺少能與國外企業相抗衡、「跨國經營」的服務企業集團;政府方面的重視也不足。鄭吉昌等以此理論為框架,結合服務貿易的特徵,也研究了影響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並就分析的結果對「鑽石模型」進行了修正,建立了服務貿易競爭力模型。范純增和於光指出,波特「鑽石」理論中六大因素的組合和動態作用過程決定了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來源、實力和持久性。他們指出,在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不同階段,其具體的決定因素有明顯的差異;在要素驅動階段,服務貿易競爭力主要表現為傳統的資源優勢;在投資驅動階段,服務貿易競爭力主要依靠資本實力;在創新驅動階段,主要依靠創新和差異化形成競爭優勢。萬紅先認為,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關鍵是服務業的競爭力。因此,她根據中國的國情對波特的模型進行了改造,把波特認為的輔助因素政府放在了鑽石的中央作為第五個基本因素,給出了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鑽石模型。之所以這樣,她認為波特的鑽石模型是以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而我國目前還處在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仍然很大,而且政府因素能激發和控制其他四個基本因素。宋瑛等也從波特理論出發分析了構成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

有的研究者從其它角度探討了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李懷政認為,一國服務貿易能否構建國家競爭優勢,關鍵取決於它是否擁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優越的要素生成機制。賀衛和伍星等選取人力資本、城市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資作為三個自變數,因變數是作為衡量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指標的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進行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後認為,現階段,中國人力資本、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資通過改善資源稟賦質量而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影響,並且人力資本因素的影響最大,城市化因素的影響次之,外商直接投資因素的影響最小。蔡茂森和譚榮認為服務貿易的開放度、服務業發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將是服務貿易競爭力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伍再華認為,中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長期「重製造、輕服務」的政策導向客觀上造成服務貿易發展相對緩慢,中國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服務貿易管理落後等,都是造成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的原因。


三、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


康承東提出,要加強服務貿易戰略研究,在確定服務貿易戰略時,中國不僅應進一步發揮傳統的比較優勢,也應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他認為要打破壟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為此,一方面要通過競爭深化改革,完善服務業的市場體系和競爭機制,另一方面要在競爭中擴大對外合作與交流,促進服務業的技術進步和素質提高。同時,他還提出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功能,應對中國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幼稚服務業、高新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性服務業進行有效保護,應加強政府間的談判與協作。

郭海虹是從企業創新和政府作用的角度來說明中國應如何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他認為服務企業應有不畏風險的創新精神;要建立創新環境預警系統;企業創新應以國內為本,注重國內需求的開發;國內企業還要加強與國外企業的合作,引進國外新興服務種類、先進的服務技術和營銷理念。他指出政府應切實加強國內服務生產要素的培育和流動,增加對教育、科研和開發等諸多推進要素的投入;應避免輕服務重產品的傾向,並給予服務業的發展以適當的政策傾斜和優惠;要建立和完善科技項目的評估機制,為技術的產業化奠定基礎;應進一步加強服務貿易法制建設,在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立法體系時也要注意與國際接軌。

李懷政認為,政府應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機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給能力;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孵化能力、激勵作用,審慎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產業救濟和保護機制;應穩步推進需求結構升級,提高服務消費比重。鄧世榮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並主張要鼓勵民間資金進入服務業,多渠道擴大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張蘊如還認為政府應引導和規范服務產業形成行業協會、自律工會等自律性中介組織,增強業內協調能力。

王紹媛提出,要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戰略,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戰略應該符合中國的國情,應正確處理好三次產業間的關系,處理好傳統服務業與新興服務業的發展關系。他認為要創新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安排,劃清市場經營與行政管理的界線,在宏觀上採取有利措施,保證政府把有限資源集中用於基礎性第三產業上。認為要建立有實力的大型服務企業,為此,政府應進行全局性規劃和調配,引導生產要素向大型服務企業集中,給予政策傾斜,在承認和保障地區和部門即得利益的基礎上建立以資產為紐帶的聯合體,形成一批實力較強、影響較大、有較強競爭力的服務企業集團,並給予發展服務貿易的合理優惠和合法補貼。他還提出要實施品牌戰略,應該綜合運用經濟手段,鼓勵、扶持服務名牌企業進入新興服務行業,在確定重點服務品牌時,也要協調好與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發展服務貿易。

賀衛和伍星等就如何推動人力資本積累、城市化可持續進程和外商直接投資有效吸收和利用等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此來提高中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他們認為,要加強制度供給,促進人力資本積累,應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資本投資機制,應建立人才自由流動的人力資本市場。在推進城市化、為服務業發展提供需求和發展空間方面,他們認為,中國的城市化必須採取以發展大城市為主導的模式,必須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在提高外資利用效率、優化資源稟賦質量方面,他們指出,有效利用外資首先要打破壟斷,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要加強國內企業學習和吸收的能力。楊亞梅(2005)也從利用外資、推進城市化進程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


四、總結


通過各種指標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測度,中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較弱、行業間存在較大差異的觀點已得到眾多研究者的認同。研究者們也從各個角度探討了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並提出了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建議既有宏觀服務貿易戰略、政府作用方面的,更有微觀企業創新方面的;不僅涉及要素培育、要素形成機制、要素市場完善,涉及服務需求結構升級和服務產品品牌建立,也涉及組建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形成行業協會、自律工會,推進城市化建設,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加強國際協調等,這些都對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政策制定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測度多集中在整體競爭力方面,盡管有些研究者也對旅遊、運輸等中國傳統的服務貿易部門競爭力進行了單獨測定,對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單獨測定,但對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和深圳、廣州等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地市及服務貿易發展滯後地市競爭力的單獨研究還沒有開展,對這些部門和地市如何提高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針對性對策更是少見,未來還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並採用更加優良的指標(如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來測度中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蔡茂森,譚榮.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02).

[2]程大中.中國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與『入世』承諾減讓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3 ,(07).

[3]程大中.中國服務貿易顯性比較優勢的定量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3,(08).

[4]鄧世榮.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03).

[5]董小麟,董苑玫.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服務業結構缺陷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6,(06).

[6]董小麟,龐小霞.我國旅遊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6,(02).

[7]范純增,於光.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發展研究——兼論上海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發展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2005,(02).

[8]郭海虹.競爭優勢理論對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啟示[J].國際經貿探索,2005,(02).

[9]黃鵬.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入世後的發展前景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3,(01).

[10]賀衛,伍星.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02).

[11]康承東.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1,(11).

[12]李懷政.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現狀與國家競爭優勢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2003,(02).

[13]李懷政.中國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12 ).

[14]李伍榮,余慧.服務業產業內貿易與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初探[J].現代財經 ,2005,(11).

[15]李曉鍾,張小蒂.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2004,(07).

[16]黎潔,趙西萍.論國際旅遊競爭力[J].商業經濟與管理,1999,(04.)

[17]盧映西.政府行為與轉軌國家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培育[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02).

[18]卿前龍,孔雲龍.80年代以來中國服務出口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經貿探索,2003,(05).

[19]沈明其.我國服務貿易開放的國際比較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4,(09).

[20]宋瑛.競爭優勢理論及其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啟示[J].國際貿易問題,2005,(01).

[21]孫江明,蘇琴.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6,(04).

[22]譚小芬.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經濟評論,2003,(02).

[23]田華,張偉.中國金融業國際競爭力[J].經濟縱橫,2003,(11).

[24]萬紅先.入世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05).

[25]王慶穎.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01).

[26]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基於進出口數據的指標分析[J].世界經濟 與政治論壇,2005,(01).

[27]王小平.服務業競爭力[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8]王小平.中國服務貿易的特徵與競爭力分析[J].財貿經濟,2004,(08).

[29]王雪,馬倩.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04).

[30]王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1]伍再華.基於競爭力視角下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6,(11).

[32]徐曉玲.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5,(07).

[33]楊亞梅.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探討[J].現代經濟探討,2005,(09).

[34]楊穎.試析我國服務貿易業國際競爭力[J].亞太經濟,2001,(03).

[35]殷鳳.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7,(01).

[36]張南.從服務產品特徵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J].國際經濟合作,1996,(04).

[37]張向麗.中國教育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3,(03 ).

[38]張岩.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分析與對策[J].求索,2004,(03).

[39]張蘊如.中國服務業的開放度與競爭力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02,(04).

[40]趙書華,李輝.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定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5,(01).

[41]趙書華,宋征.北京市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6,(02).

[42]鄭吉昌,夏晴.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相關因素探討[J].國際貿易問題,2004,(12).

[43]鄭吉昌,夏晴.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與政策措施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05).

[44]周懷峰.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經濟縱橫,2005,(03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際貿易融資文獻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108
000937增發價格 瀏覽:963
建行杠桿保證金炒外匯 瀏覽:454
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瀏覽:164
境外匯款可以 瀏覽:242
房地產融資特點有哪些內容 瀏覽:422
中信證券的基本面分析 瀏覽:84
雁盛實業股票 瀏覽:239
外匯期貨交易商 瀏覽:57
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金融理財顧問公司 瀏覽:635
做深做優金融服務 瀏覽:653
境外股東質押股票 瀏覽:82
2016商品期貨分析報告 瀏覽:566
哪家證劵公司理財短期好 瀏覽:827
從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貸 瀏覽:839
國檢集團漲停 瀏覽:213
金融服務費用的進項稅是否可抵扣 瀏覽:148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