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是2015年5月十五日買了格力電器股票,可以享受2015年分紅
1、只要在格力電器的股權登記日的當日收盤持有該股就可享受分紅。所以,股民在2015年5月十五日買了格力電器股票是可以享受2015年分紅的。
2、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全稱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420.32億元,凈利潤19.67億元,2010年營業額608.07億,利潤42.76億,201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02.39億。2012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總收入1001.10億元,成為中國首家超過千億的家電上市公司;2015年4月27日,格力電器發布2014年業績報告。
⑵ 股票格力電器是什麼公司格力電器歷年融資後股價格力電器吧
格力電器大夥都知道,買格力電器這只股蠻多朋友都購買了。在家電行業,格力身為領軍者,不少人都聽說過它,接下來就來說一下這個格力電器。
在開始分析格力電器前,學姐先為大家奉上這份家電行業龍頭股名單,快點來看一看吧:寶藏資料:家電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空調器、自營空調器出口業務及其相關零配件的進出口業務。空調、生活電器、智能裝備屬於公司主要產品。據《暖通空調資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調憑借16.2%的市場份額排名榜首,在行業中繼續起到帶頭的作用;從《產業在線》得出的結論為,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調內銷佔比33.89%,它位於家電行業最領先的位置。
從簡述上看格力電器實力很強,下面我們通過亮點剖析一下格力電器適不適合投資。
亮點一:員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綁定長期穩增長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電器公布把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公布了,員工持股計劃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股票是來自公司回購賬戶中的已回購股票,購買價格為 27.68元/股,這個價格佔到了回購平均價的50%,股票規模不超過1.08 億股,占總股本1.8%,擬參與員工總數不超過12000人,達到了總員工數的14%,將董明珠認購上限3000萬股進行剔除後,持有的股票按人頭算是0.65萬股。員工持有股票的方案實現了核心員工和骨乾的個人利益與上公司業績的高度綁定,有望充分激發核心人員工作熱情,未來公司業績可以實現穩增長。
亮點二:公司產品品類逐漸豐富,綜合競爭力增強。
就當下,公司已從單一品類發展到當前涵蓋消費品和工業品兩大領域多品類產品,其中,空調業務走勢已從家用空調拓展到商用空調以及特殊工況空調,後續公司將把繼續拓展的重點放在冷藏冷運、軍工國防、醫療健康等領域。
由於篇幅受限,格力電器的深度報告與風險提示的其他內容,這篇研報將進行整理介紹,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格力電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自從2018 年來,白電市場經過電商下沉的助推,冰箱、洗衣機這兩個產品已經基本能做到每家每戶都能具備了,而對於空調來說,早就是"一戶多機"了,在未來升級換代會變成主要的需求。在這樣一個低基數的背景下,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各地方政府應該會加強補貼程度,促使白色家電在市場中的購買率逐漸升高。疫情的沖擊和考驗都經歷了,龍頭企業依據著它們在產業鏈布局、專利規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制度等方面的優勢,面臨"爆品"製造的機遇會更加廣泛,白電市場的整體集中度會愈加提高,格力電器,作為白色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比較有希望從中受益。
三、總結
籠統地說,格力電器實力沒得說,綜合來看,市場佔有率是比較高的,通過改革,經營環境明顯的變好了不少,逐漸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產品,公司發展還是很有前景的。文章因為它的滯後性,文章內的數據可能不是最新的,要是想要更加清楚格力電器的未來行情,有需要的朋友們請直接點擊下面的鏈接,有專業的投顧教你買股,看下格力電器現在行情怎麼樣:【免費】測一測格力電器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⑶ 格力除了空調還生產什麼
1、金融
2003年格力通過重組成立格力集團財務有限公司,2004年、2008年,格力兩度增持財務公司股權,控股比例達到88%。格力做金融的目的在於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擾,因為格力的發展與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密不可分。董明珠的夢想是把格力電器財務公司做成一家世界一流的金融企業。
2、冰箱
2013年9月,董明珠以代言人的身份拍攝的晶弘冰箱的新廣告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兩者真正的關系是:作為格力全國總代理商的北京盛世恆興格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晶弘冰箱的最終投資方。董明珠代言晶弘冰箱,意味著格力電器進入冰箱領域。
3、智能手機
2013年,董小姐和小米科技創始人雷布斯立下了10億元賭約,隨後2015年3月,董明珠在一次演講中高調「秀」出手機。按照手機研發生產的規律周期,格力開始做手機的時間應該在「十億豪賭」之前,說明董明珠早已瞄準手機市場等著雷軍。
4、智能配送櫃
2015年6月,格力攜手樂棧跨界做餐飲O2O,推出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配送櫃。這些智能配送櫃可在社區、寫字樓、地鐵站、醫院、學校等角落布點,解決餐飲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格力提供設備解決線下存儲問題,線上環節則由樂棧解決。
5、機器人研發
2012年,格力悄悄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和自動化設備製造部,開始自動化設備的自動研發和製造。2015年11月,格力首次展出了多台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向外界彰顯其進軍機器人產業的雄心。
6、新能源汽車
2016年3月7日,停牌半個月的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時間,格力或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據珠海銀隆官網介紹,該公司為一家專門從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車驅動系統總成、驅動電機、電動節能空調、充電設備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發、設計和生產的高科技企業。
⑷ 格力電器主要融資方式是什麼呢
A股市場的公開發行股票,與別的公司單位交叉股份、公司內部內購股份,債券之類等等
⑸ 格力電器股票2015年為什麼下跌
個人認為格力電器2015年到目前為止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以及前兩年這只票累計了不少的漲幅,獲利籌碼已經不少,目前屬於正常的技術性回調哈。
註: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⑹ 格力電器股票屬於融資融券嗎
你是問格力電器是否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吧,交易所公布的名單包括該股,但具體要看你所在券商是否將其納入券商的標的中,而且券商必須有該股作為融券券源,你才可以做融券
⑺ 格力和美的歷史的不同
1、產業調整中,三大家電巨頭的不同並購路徑
2015年家電行業遇冷,據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15年1-12月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4 萬億元,累計同比下降0.4%。而據中怡康測算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空調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電中僅洗衣機實現微增長,零售額增幅約1.8%。
中國白電三大格力、美的、海爾的營收均出現下滑。根據三家公司2015年年報:
海爾2015年總營收為897.4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36.75億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總營收為977.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23.14億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總營收下降1384.41億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反而上升15.14%,達1091.13億。
而在空調市場收到了巨大沖擊的情況下,格力所收到的影響最為顯著,總營收下降接近30%,但凈利率上升2.37%達12.55%,明顯領先其他兩家公司。
市場普遍認為家電行業將會面臨新一輪的產業調整,但國內家電市場整合的空間已經不大,因此未來目標將主要集中在國際整合或者產業轉型和升級上。進入2016年,海爾、美的、格力相繼發布並購方案,其並購標的背後隱含的未來發展戰略也各有不同。
1.1 海爾收購GE家電
交易方案
預案時間:2016年1月16日;
標的公司:通用電氣家電業務(GEA);
標的作價:5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54.44億元);
支付方式:全現金支付;
資金來源:上市公司自籌資金,及通過申請並購貸款等多種融資方式獲取的資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並購貸款金額不超過交易對價的 60%;
上市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2013年417,401.74萬元,2014年5,337,54.10萬元,2015年4,300,76.05萬元;
標的過去3年凈利潤:2015年-5,795百萬美元,2014年15,345百萬美元 2014年13,355百萬美元;
業績承諾:無;
交易進程:已實現並表。
1.2 美的連續收購東芝家電、庫卡集團、義大利Clivet
美的集團上半年公布的跨境並購除了最受關注的收購德國庫卡,還有收購日本東芝家電,和義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
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交易方案
草案發布時間:2016年5月26日;
標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擬接受要約的股東所持有的庫卡集團股份(最低意圖持股比例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歐元/股的價格進行全面要約收購;
標的作價:若庫卡集團除 MECCA 以外的其他股東全部接受要約,收購總價約292 億元人民幣;
支付方式:全現金支付;
資金來源:銀團借款和自有資金;
上市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 2015年1,270,673萬元,2014年1,050,222萬元,2013年531,746 萬元;
標的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2016年1-3月21.1百萬歐元,2015年86.8百萬歐元,2014年68.1百萬歐元;
業績承諾:無;
交易進程:尚需通過美國CFIUS和DDTC的審查,前述政府審批最遲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 格力收購珠海銀隆
交易方案
標的:珠海銀隆100%股權;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15.57元/股的價格發行83,493.90萬股,合計作價130億元;新發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12.19%;
標的歷史凈利潤:2014年度扣費歸母凈利潤-2.65億元,2015年度扭虧為盈,全年扣非歸母凈利潤4.33億元,2016年1-6月扣非歸母凈利潤3.22億元;
業績承諾:2016年-2018年經審計的實際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2億元、10億元和14億元;
募集配套資金:15.57元/股的價格,鎖價發行不超過62,263.29萬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96.94億元;
募資用途:擬全部用於珠海銀隆的建設投資項目;
認購方:格力集團、銀通投資集團、珠海拓金、珠海融騰、中信證券、孫國華、招財鴻道、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
交易進程:股東大會募集配套融資相關等議案未能獲得通過,目前正在著手修改方案。
2、不同並購選擇帶來的收益與其背後的驅動力
2.1 海爾和格力並購獲得顯著成效
海爾和美的的海外並購都給其帶來了十分可觀的並表業績:
海爾收購GE家電的交易於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電貢獻收入143.5億元,貢獻歸母凈利潤3.17億元。
美的收購東芝家電80.1%股權的交易於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並東芝家電增加主營業務收入38.73億元人民幣,增加歸母凈利潤1970.2萬元人民幣。
美的和海爾的並購都已獲得顯著的成效,但格力的並購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礙。
2.2 格力電器並購受阻,公司股權架構成為最大的誘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結果。結果顯示,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中關於募集配套融資的部分全部被否。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股權攤薄問題。
小汪@並購汪在《格力百億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東? | 小汪天天見》一文中總結過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三大訴求,除了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需求外,剩餘兩大訴求均與格力電器的股權架構息息相關:
格力股權分散,面臨「野蠻人」入侵壓力,存在鞏固控制權需求
格力電器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僅18.22%,2015年曾面臨險資入侵,中國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均曾大幅買進。主要競爭對手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關聯企業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電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層希望通過交易提高對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電器管理層和公司國有控股股東格力集團在公司發展上曾經產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為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一直希望能夠提高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
反觀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則並不存在這兩方面的問題。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電器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青島海爾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美的集團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的創立時間相近,發展過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為國資背景。但最終卻形成了不同的股權架構,出現如今這樣迥異的並購路徑。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3、復盤股權變動歷史:從格力困境到美的、海爾的成功「MBO」
3.1 格力困境:公司股權架構隱含的內憂外患
格力集團創立於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區發展經濟總公司,而目前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前身為珠海海利空調廠。
格力電器很快發展為國內空調銷量第一的龍頭企業,並於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個發展期間,一直伴隨著公司管理層與公司國有控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其中兩件事將雙方的矛盾逐漸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電器成功樹立品牌後,格力集團將格力品牌授權給旗下其他子公司,生產同質化產品,與格力電器爭搶市場份額,引發了格力電器方面的不滿。2001年時任總經理朱江洪曾提議格力電器收購格力集團旗下類似子公司,但遭拒絕。直到2004年,雙方才達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團曾經試圖將格力電器出售給國際空調巨頭、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開利。當時曾有媒體報道稱,格力電器管理層直至開利准備前往格力電器進行盡調,才得知格力電器將被出售。當時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朱江洪接受采訪時表示,「格力電器對於將企業轉讓給外資公司十分擔憂」。
但2005-2006年適逢國企改制,按照證監會股權分置改革意見中的規定,格力集團在改制一年內不能轉讓格力電器的股份,一年後轉讓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圍以內,使得收購最終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東的高壓之下,格力電器未能如美的、海爾一樣借國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國資控制公司的股權架構的基礎。
同時,由於格力集團在股權分置一年後開始逐漸減持套現,最終目前作為控股股東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權,給公司留下了股權分散的隱患。
3.2 美的、海爾:艱難MBO解決公司產權問題
美的集團:國內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團的前身是創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資創辦的塑料瓶蓋生產廠,1980年開始生產風扇,此後相繼注冊「美的」商標和進入空調行業,並於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進行事業部制改造,引入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業管理體系。但創始人何享健一直對公司產權問題可能對公司未來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於是在2000年推動美的管理層和工會組織共同組建了美托投資。
美托投資於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價格協議受讓當地鎮政府下屬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價格再次協議受讓。兩次收購共計獲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資約3.21億元。最終美托投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美的管理層完成了對美的集團的MBO,美的成為國內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權架構的「初始版本」。
青島海爾:持續數年的股權激勵和「MBO」之路
青島海爾創立於1984年,前身是青島電冰箱總廠,張瑞敏作為廠長接手時,這家工廠已經虧損147萬元,瀕臨破產。張瑞敏接手後嚴格進行品控,還留下了因冰箱質量不過關下令員工親手「砸冰箱」的美談。
此後海爾憑借出色的品控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發展成為冰箱企業龍頭,1997年總營收就突破百億,同時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也開始了長達數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爾一直致力於提高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謂「MBO」也引發了著名的關於國有資產流失的論戰,後來被總結為「郎顧之爭」。但海爾在論戰中始終保持足夠的低調和沉默,並表示公司的屬性是「集體企業」而非「國有企業」。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權激勵和「MBO」措施,將管理層對海爾的控制權提升到目前的情況。
4、從差點被世界500強收購,走到成為世界500強之一,中國企業依然任重道遠
4.1 美的與海爾的發展史上,並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過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2004年-2005年相繼收購現代電器和金科電器等家電企業。同時開始就通過收購美泰克國際投資,間接控制另一家電巨頭榮事達50.5%的股權,將公司業務向冰箱等領域拓展,並於2008年完成對榮事達的整體收購,同年收購另一國內冰箱龍頭企業華菱集團,並購洗衣機龍頭企業小天鵝。
海爾集團則從一開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魚」的理論,並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國內相繼並購紅星電器和菜陽家電等數十家公司。同時很早就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從2002年開始就和日本三洋電器合作,此後分三次收購了三洋在日本、東南亞等地的家電業務,進行逐步整合消化。還在2012年收購紐西蘭家電巨頭Fisher & Paykel。
4.2 格力電器發展史少有「並購身影」,資本結構差異導致處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電器的歷史上少有「並購」這一關鍵詞的出現,此前最為著名的一次「並購」是差點被格力集團賣給美國開利。此次130億收購珠海銀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並購。
小汪@並購汪查閱三者2016年三季報發現,美的集團賬面貨幣資金為185.84億元,青島海爾賬面貨幣資金為198.67億元,而格力電器的賬面貨幣資金高達972.34億元人民幣。然而在並購的表現上,前二者在舉債收購國際產業龍頭,進行產業鏈的拓展和升級;格力則在發行股份收購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企業,謀求轉型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司控制權方面的「外憂內患」。
這樣的情形,固然和企業家個人管理風格和發展中形成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但其中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也絕對無法忽視。美的和海爾在艱難的「MBO」過程中雖然面臨了諸多爭議,但確實解決了企業產權問題給公司帶來的隱患。而格力電器管理層和控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則難免使公司的發展受到掣肘,最終造成了如今格力電器與其他兩者截然不同的處境。
然而即便在不斷跟控股股東進行博弈,面臨了諸多的「外憂內患」,格力電器的業績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認地十分出色。
格力電器從當初差點被世界500強收購,走到了今天,成為世界500強之一。而兜兜轉轉,當初差點收購了格力的美國開利,其旗下拉美業務則被格力電器的最有利競爭者美的集團收入囊中。
⑻ 格力的每股收益2015年怎麼了
你好,格力電器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18元(含稅),按照公司總股本60.16億股計算,共計派發現金108.28億元。
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4.21億元 ,同比增長23%;基本每股收益2.56元/股。
⑼ 格力電器股票2015年分紅是什麼時候
1、一般來說,年報公布了分配預案後,需要召開股東大會進行審議
2、只有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後,才可能進行分配方案的實施
3、所以,股東會已經審議通過後,通常在兩周以內將會公布登記日、除權日,進行送配
4、目前,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6月1日才召開,並且已經通過了分配方案,所以耐心等等,快了!
⑽ 格力空調上市時間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電器)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成立於1991年。 該公司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於1996年11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電器)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成立於1991年。
該公司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於1996年11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發展歷史
1985年,珠海市政府決定以公司為主體開發北嶺工業區,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珠海格力集團公司的前身誕生了,它的使命,是發展特區的工業,壯大珠海的經濟實力。在一片荒地上開發工業區,帶動了房地產項目的興起,身處特區的獨特環境,以貿促工方式的廣泛應用,使貿易業也得到了發展。從此,工業、房地產、商貿「一體兩翼」的產業結構便在格力集團這片土壤中生根發芽。經過二十年的培育和優選,集團具有年產空調器系列產品1500萬台(套)、小型家電800萬台、空調壓縮機600萬台、特種漆包線12000噸、電子元器件15億只、列印機墨盒2000萬只等產品的能力。其中,格力空調已連續11年產量、銷量排名全國同行業第一。格力電風扇、暖氣機、電飯煲、飲水機、電磁爐、列印機墨盒、特種漆包線等產品,也都在全國同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對格力集團實施授權經營,作為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主體,肩負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一方面,通過國有資產在不同產業的滲透,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國有資產的授權管理,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整合集團的資源,體現國有資本的集優功能,集中優勢擴大整個產業鏈,促進產業選擇的多元化。集團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對集團內授權經營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分層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實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會化發展戰略,逐步實現大集團戰略,小核算體系,塑造格力系列品牌,打造格力航空母艦,努力使格力集團成為大型國際化、多元化的現代企業集團。
為充分利用品牌、資金、技術和人才上的優勢,格力集團不斷開展資本經營和對外投資。1996年5月,格力電器兼並了江蘇丹陽黃河紐士威空調器廠。1996年11月,格力電器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格力空調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1998年,格力集團在重慶萬縣建立重慶格力新元電子有限公司。2001年,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成立,一期工程於2002年5月竣工投產,二期工程於2004年4月份建成,形成了年產空調300萬台(套)的生產能力。2001年6月格力電器投資2000萬美元在巴西建設的空調器生產基地正式投產。2002年5月,格力漆包線馬鞍山生產基地建成投產。2002年10月,入股香港環球動力控股有限公司。一系列重大投資項目的順利推進,為格力集團持續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