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金融資源經濟外交

金融資源經濟外交

發布時間:2022-05-16 19:42:03

❶ 急求「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外交」 論文及相關資料

隨著國際形勢和大國關系的變化,在促進發展過程中,中國外交中經濟因素日益增大、中國對外政策相應調整,經濟外交已成為中國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金融危機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和經貿受到了嚴重影響,而且其滯後效應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危害性不可低估.同時,也暴露出我國外經貿體制、管理和外交戰略導向上長期存在的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層的思考和分析,以盡量減少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一本中國經濟外交的書
經濟外交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需要以國際經濟理論為基礎,以外交與理論為指導,從中國與當代世界的現實出發予以切實的推進。從理論上講,經濟外交研究有著廣泛的主題,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中國特色的經濟外交理論體系。要吸收世界各國經濟外交的理論成果,從中國的國際戰略需要出發,總結主要國家經濟外交實踐案例,包括中國自己的經濟外交實踐成果。
第二,從國際經濟政治相結合的戰略層面上研究中國對外經濟關系與國際經濟戰略。其中包括中國與主要大國和經濟體的戰略經濟關系,全面涉及中美、中歐、中日、中俄等重大雙邊的戰略經濟關系;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戰略經濟關系;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戰略經濟關系。要深入研究中國如何推進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同樣重要的是,要研究中國與非洲國家、拉美國家的戰略經濟關系。
第三,研究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戰略與參與多邊經濟合作的戰略。其中包括:中國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經濟戰略;中國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中的戰略;中國如何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主張;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作用;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的作用;以及中國如何參與國際經濟體制建設,等等。
第四,研究中國經濟外交中的一些重大主題。如:能源外交與新能源安全觀;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合作;如何推動中國企業的海外國際投資;如何應對中國「走出去」戰略中的政治障礙;如何參與國際金融協調與防範國際金融危機;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國際壓力;如何以外交配合應對國際貿易爭端;如何實施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戰略;如何在擴大引進跨國公司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等等。
基於對研究經濟外交重要性的認識,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從建立之初就確定了以「經濟外交」作為自己的學科建設定位與發展方向,成立了「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辦了「經濟外交論壇」。外交學院經濟外交研究中心計劃通過演講會、研討會、課題研究、出版專著、人才培養和網站建設等多種形式,為推動我國政府官員和相關學者從事經濟外交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在外交學院前任院長、我國著名外交家吳建民大使的直接指導和參與下,在我國前駐法大使、現任外交學院趙進軍院長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外交學院經濟外交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切實的發展。
在推進中國經濟外交研究工作中,特別榮幸地得到了我國一些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的支持,他們應邀蒞臨了經濟外交論壇和研討會,發表了極為有價值的學術觀點,有的還給我們送來了高水平的論文。根據學科建設計劃,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的教師也提交了一批專題論文。本論叢收集的就是以上兩方面的成果。

目錄

--------------------------------------------------------------------------------

導論
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與中國的經濟外交
中國經濟外交:與外部接軌的持續轉變
第一篇 中國經濟外交中的大國關系
中美經濟外交分析
人民幣升值與中美經濟外交
步入全新階段的中日經濟外交:動因與態勢
關於中日FTA的幾點思考
第二篇 中國經濟外交中的東亞關系
中國在東北亞地區經貿合作的發展方向
東亞基礎設施投資合作與中國經濟外交
中國在東亞金融合作中的戰略目標與外交努力
抓住機遇推動中韓自貿區早日建立
第三篇 貿易、投資與中國經濟外交
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之謎、市場效應與貿易條件惡化防範——基於規模報酬遞增與雙向學習效應的分析
國際經濟利益沖突的微觀機制與我國的貿易政策選擇
「和諧世界」理念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經營的行為准則
中國保險業開放政策演變及效果
第四篇 經濟外交與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能源外交與中亞能源合作
國家外匯儲備與外交——中國經濟外交的新視角
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策略及對我國的啟示
跨國公司與我國經濟安全
中國流動性過剩的特點與國家經濟安全
第五篇 當前中國經濟外交的若乾重大主題

❷ 國際組織有哪些分別有哪些作用

聯合國設有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聯合國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聯合國秘書處等6個聯合國主要機構
一、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由全體會員國組成。它是聯合國的審議機構。每年舉行一次常會,規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開幕,通常持續到12月中旬,每屆常會會期一般為3個月。如議程未討論完畢,可延至第二年春繼續,但必須在下屆常會開幕前閉幕。大會可在會議期間決定暫時休會,並可在以後復會。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決議,須由2/3多數通過;對於「一般問題」的決議,半數以上通過即可。大會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足以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除常會以外,應半數以上會員國或安理會要求,大會還可在15天內召開特別會議,在24小時內舉行緊急特別會議。按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大會有權討論憲章范圍內任何問題,並向會員國和安理會提出建議。大會接受和審議安理會及其機構的報告;選舉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和託管理事會理事國;與安全理事會一起選舉國際法院法官;根據安理會推薦批准接納新會員和任命秘書長。聯合國的預算和會員國分攤的會費都需經大會討論決定。每屆常會開會時,各國往往派出外交部長或其他部長級官員率代表團出席,一此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到會發表講話。大會的1名主席和21名副主席,由常會全體會議按地區分配原則選舉產生,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為大會當然副主席,但也需經過選舉。
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等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非常任理事國按地區分配原則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不能連選連任。《憲章》規定,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方面負有主要責任,職能是:根據憲章規定作出全體會員國都有義務接受並執行的規定;調查任何國際爭端或可能引起國際摩擦或爭端的任何情況,斷定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侵略的行動,並採取經濟、外交或軍事制裁行動來反對侵略;負責擬訂軍備管制的計劃;向大會推薦新會員國和秘書長。安理會的行動以「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所謂「大國一致原則」)為基礎,5個常任理事國在實質問題上都擁有否決權。經安理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具有約束力。安理會是聯合國中唯一有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採取行動的機構。它有權對國際爭端進行調查和調停,可以採取武器禁運、經濟制裁等強制性措施,還可以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以協助緩和某一地區的緊張局勢。聯合國安理會作為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已經成為公認的多邊安全體系最具權威性和合法性的機構。
《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安全理事會以聯合國十五會員國組織之。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大會應選舉聯合國其他十會員國為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選舉時首宜充分斟酌聯合國各會員國於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及本組織其餘備宗旨上之貢獻,並宜充分斟酌地域上之公勻分配。(1971年中華民國的席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替,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由俄羅斯聯邦所代替。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三、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是根據《聯合國憲章》設立的,是協調14個聯合國專門機構、10個職司委員會和5個區域委員會的經濟、社會和相關工作的主要機構。經社理事會還管轄11個基金會和規劃署。經社理事會為討論國際經濟及社會問題,並為就此類問題制定面向各成語國和整個聯合國系統的政策建議,提供中心論壇。它負責促進較高的生活標准、全民就業以及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解決國際經濟、社會和衛生問題;促進國際間文化和教育合作;倡導對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它授權從事或發起有關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報告。它也授權幫助准備和組織經濟、社會和相關領域的重大國際會議,協調這些會議的後續事項。經社理事會具有較廣的職權,其許可權涉及整個聯合國系統的人類和金融資源的百分之七十多。經社理事會由54個理事國組成,經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
四、聯合國託管理事會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由五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組成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隨著聯合國的最後一個託管領土帛琉取得獨立,理事會於1994年11月1日正式停止運作。理事會修改其議事規則,取消每年舉行會議的規定,並同意根據理事會或理事會主席的決定,或根據理事會多數成員或大會或安全理事會的要求,視需要舉行會議。
五、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根據1945年6月26日在舊金山簽署的《聯合國憲章》設立,以實現聯合國的一項主要宗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
國際法院依照《國際法院規約》及其本身的《規則》運作。《規約》是《憲章》的一部分。國際法院於1946年開始工作,取代1920年在國際聯盟主持下設立的常設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在荷蘭海牙和平宮。聯合國六個主要機構中,國際法院是唯一設在紐約以外的機構。
國際法院具有雙重作用:依照國際法解決各國向其提交的法律爭端,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
國際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並由其行政機關書記官處協助。國際法院正式語文為英文和法文。
六、聯合國秘書處
聯合國秘書處是聯合國各機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擔任重大的國際政治責任。秘書長由聯合國大會根據安理會的推薦任命,任期5年。秘書長在國際事務中以聯合國代表的資格出現,代表聯合國與會員國及其他國際組織進行聯系,可以代表聯合國到出現國際沖突和爭端的地區進行了解和調解。
秘書處由秘書長和聯合國工作人員組成,其職責是為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服務,並負責執行這些機構所制定的方案和政策。秘書長是聯合國的最高行政首長,現任秘書長為韓國人潘基文。
此外,聯合國根據需要還設立了數目繁多的各種理事會、委員會或其他機構。
編輯本段〖聯合國下屬的其他機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UNDP)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on Tradeand Development - UNCTAD)
聯合國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 UNFPA)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 UNICEF)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 UNHCR)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 UNECE)
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 WFP)
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 ESCAP)
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 - COPUOS)
編輯本段〖聯合國專門機構〗
(同聯合國建立聯系的政府間機構)
聯合國專門機構就是在聯合國體系內在特定的專門領域從事國際活動的組織。這些國際組織無論在組織上或者是在活動上都是獨立的,它們不是聯合國的附屬機構,只不過是根據協定與聯合國建立特殊的法律關系罷了。
聯合國專門機構具有以下特點:
1. 在專門領域從事活動。只有在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科學、衛生等領域負有廣泛活動職能的國際組織才能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2. 與聯合國建立法律聯系。根據聯合國與專門機構所訂立的協定,聯合國承認聯合國專門機構的職權范圍,專門機構承認聯合國有權向它提出建議並協調其活動,專門機構要定期向聯合國提出工作報告,雙方互派代表出席彼此的會議,但沒有表決權,彼此交換情報與文件,彼此協調在人事、預算和財政方面的安排。由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負責協調聯合國與專門機構的關系。
3. 有獨立的法律地位。聯合國專門機構有其本身的會員國、聯系會員國和觀察員,聯合國的成員國並不當然是專門機構的成員國。專門機構有其本身的組織約章、機關體系、議事規則和經費來源。其決議不須經聯合國批准。
1.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 ILO)
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FAO)
3.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4.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6. 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IDA)
7.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Intemational Bail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JBRD)(World Bank)
8. 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 JFC)
9.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 ICAO)
10. 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 UPU)
11. 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ITU)
12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 WMO)
13.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 IMO)
14.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 WIPO)
15.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IFAD)
16.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 UNIDO)
17.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
18.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❸ 最近金融行業頒布了什麼政策

一、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

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中小金融機構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准備金率,增加「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資金來源。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二、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

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原則,增強資金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合理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支持增強跨境投資經營能力;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要通過探索發行優先股、定向開展並購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對屬於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保全資產和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壓產退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集中的區域延伸服務網點。根據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特點,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咨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募集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適度放開小額外保內貸業務,擴大小微企業境內融資來源。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加強對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力爭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小微企業信息整合,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范。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及通過獎勵、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幫助小微企業增信融資,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公開收費項目、服務質價、效用功能、優惠政策等規定,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協同作用,發揮直接融資優勢,推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服務網點,創新服務方式,努力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產品(000061,股吧)批發商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域「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范圍。支持經中央批準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法制辦、銀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加快完善銀行卡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擴大城鄉居民用卡范圍。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需求。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范圍,培育和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強個人信用管理。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匹配度和適應性,促進消費升級。(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銀監會等參加)

六、支持企業「走出去」

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改進外債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徑外債管理制度。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人民銀行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七、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進一步優化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完善發行、定價、並購重組等方面的各項制度。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准入標准。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規范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穩步擴大公司(企業)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規范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探索發展並購投資基金,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品創新,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加快完善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期貨市場品種創新,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定價、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證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八、進一步發揮保險(放心保)的保障作用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鼓勵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方面的一攬子保險服務。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試點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拓寬保險覆蓋面和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保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銀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准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銀監會牽頭,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適時開展壓力測試,動態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觸點,及時鎖定、防控和化解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防範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等風險。認真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名單制管理,嚴格防控房地產融資風險。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加強行為監管,嚴格風險管控。密切關注並積極化解「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暴露的金融風險。防範跨市場、跨行業經營帶來的交叉金融風險,防止民間融資、非法集資、國際資本流動等風險向金融系統傳染滲透。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加快信用立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社會誠信文化,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❹ 拓展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領域和空間,要加快完善什麼系統,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

這個問題很專業 我只有復制一下了 很長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要罵我 一、經濟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經濟的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是兩個獨立研究課題。本節先對全球化與金融化的一般發展狀況和趨勢做一簡要回顧。
(一)經濟的全球化
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始於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廣泛發展,90年代迅猛推進,備受關注。「二戰」剛剛結束的1947年世界貿易量只有450億美元,其中,美國又佔了144億美元。到1997年整整半個世紀以後,全球貿易量已達61,000億美元,外加12,億美元的服務貿易,50年增長了160多倍,美國所佔相對份額由原來的32%下降到不足10%,但絕對量增長到6,000億美元,是1947年的42俺這種「量」變的積累,必然帶來世界各國經濟、金融和政治關系的「質」的飛躍。這就是經濟金融的全球化,即相
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並作為一個整體的依存性的空前提高,以及經濟、金融波動和危機的傳導性急劇增長。這些從根本上改變各民族國家和經濟體歷史傳統關系的性質、態勢與格局,特別是根本改變了彼此間經濟、金融、政治、外交關系的性質與格局,也產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新問題。
(二)經濟金融化的進程加劇,程度加深
經濟金融化的進程,發端於70年代中後期,80年代得到發展,90年代發展加劇,異軍突起。經濟的全球化與經濟的金融化並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兩個既相互區別、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問題。首先,經濟全球化是以全球各國為一個統一體來談各經濟體相互之間的整體依賴關系,經濟全球化中當然也包括金融的全球化,所以我們常常提經濟金融全球化;其次,經濟金融化是既從各民族國家及經濟體自身,也從全球經濟整體來看而得出的結論。到90年代後期,全球證券市場的年交易量為70,000—80,000億美元,國際信貸余額為38,000~40,000億美元,年保險費收入為25,000—30,000億美元,國際游資72,000—75,000億美元,全球日外匯交易量為此,000—20,000億美元,一年交易量達幾百萬億美元之巨。20世紀50年代中期,同全球各國間的貿易相關的國際間資本流動與貿易之外的國際資本流動之比是9:1;而到90年代後期,這一比例關系迅速逆轉為1:45,急劇提高了400餘倍①。這些都突出地反映了經濟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突飛猛進的發展。
概括地講,經濟金融化的涵義與表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經濟與金融相互滲透融合,密不可分,成為一個整體,故人們常稱今日之市場經濟為金融經濟。
2.經濟關系日益金融關系化。社會上的經濟關系越來越表現為債權、債務關系、股權、股利關系和風險與保險關系等金融關系。以美國為例,80年代中期美國人口的1/4直接有股票與債券,3/4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待有股票與債券,包括醫療保險基金、社會保障保險基金和各種投資基金。
3.社會資產日益金融化。一般以金融相關率,即以金融資產總量/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來表示。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在90年代初最高曾達3.26一3.62之間,90年代後期有所下降;同期發展中國家一般在0.3—1.5之間,少數發展中國家,例如韓國曾高達4.36中國最高曾達2.34.90年代後期的東亞金融危機反映這一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個世紀前,美國的金融相關率是0.07,英國是0.03一0.35,德國是0.12—0.15,法國是0.16—0.20,義大利是0.20,日本是0.021.1913—1935年間,上述幾國家大體在0.7一0.8之間,只有日本例外,為0.32一0.40之間。以上的統計數字表明:(1)在一個世紀之前,由於相關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差異而使這些國家間的金融相關率存在相當大的差異,特別是美國和日本非常之低;(2)一百年之後這一比率提高到3.2以上,差距也大大縮小,這既表明社會資產金融化程度的極大提高,也表明彼此間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3)少數發展中國家,例如韓國和中國,有許多特殊情況,值得注意。中國的相關統計說明,我國助改革開放的迅猛發展,經濟金融化的迅猛提高,且發展速度比發達國家快得多,發展進程短得多。
4.融資非中介化、證券化和金融傾斜逆轉。在人類金融發展史上,一般是間接金融發展在前、直接金融發展在後,先有短期金融業務、後有長期金融業務,而且在間接金融與短期金融之間,直接金融與長期金融之間,有一種大體的對應關系。這兩組對應因素,不僅在產生發展的時間上明顯地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遠不是平行的而且在總的業務量或市場佔有率方面,也遠不是均衡的,即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間接金融所佔比重大大超過直接金融,即使是直接金融比較發達的國家也是如此。我們將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問的這種不平行發展和不均衡發展稱之為金融傾斜,實質是金融大幅度向間接金融傾斜,社會融資體制以間接金融為主。顯然,這種金融傾斜井不是任何人為設計或構造的結果,而是商品經濟、貨幣信用、銀行制度、金融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國民儲蓄量、收入分配結構和方式不斷變化發展的產物。自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全球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歷史性巨大變化的結果,產生了非銀行金融的迅猛發展,融資非中介化、證券化的發展,這一切最終導致原有金融傾斜的「逆轉」,即直接金融的發展速度大大地高手間接金融,直接金融所佔的比例日益加大,迅速趕上乃至接近或超過門接金融所佔比例。這種歷史性的逆轉,是經濟金融化、社會資產金融化、融資非中介化和證券化的反映。
總之,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金融經濟時代,拋開經濟的金融化來觀察經濟的全球化已不可能。
(三)以全新的戰略高度觀察與處理金融問題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條件下,「金融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一個產業性的、行業性的、專業性的局部問題,而成為影響全球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穩定的,具有極端戰略重要性的、全局性、全球性戰略問題,金融安全與主權已成為各國國家安全與主權的重要構成部分」②。
90年代以來,頻繁發生的大規模金融危機,尤其是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表明,當代經濟學顯然缺乏應有的預見性和全面解釋、解決現實經濟和金融問題的能力,提醒人們重新審視當代經濟學理論在新形勢下的有效性問題的同時,對當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深刻的反思。
可以預言,未來世界還會以這樣或那樣的金融波動或危機的方式,以其自身通過強行調整的方武,不聽證明和提醒人們金融問題的極端重要性,而且金融問題將會隨經濟金融全球化和經濟金融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而變得更為突出,全面變革的壓力將更為強大。
二、經濟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的十大挑戰
以下我們從十個方面分析闡述經濟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帶來的重大挑戰。對此我們既需要從各民族國家或經濟體的角度,更應該從全球性的角度,從戰略的高度進行分析研究,並相應提出某些前瞻性對策。
(一)全球各經濟體經濟金融發展穩定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空前增強
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的發展,使各民族國家或經濟體發展穩守的整體性以及彼此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合作、相互競爭和共同發展的依存性空前增強。不管各民族國家各經濟體之間社會意識形態、民族宗教信仰、社會發展與科技水平有怎樣的差異,它們之間發展的整體性與依存性已經大到足以超越這些差別,而且它們必須在相互依存並實現共同的可持續性整體繁榮發展的過程中,來尋求實現它們各自的不同利益及不同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這也表明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與經濟體可以在閉關鎖國的條件下孤立地單獨生存與發展,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國家或經濟體可以採取某種措施,單獨損害別人而不同時損害自己。它們之間的整體依存性當然不可能是絕對均衡對等的,但這種發展的差異性並不能改變它們彼此之間發展的整體性與依存性。這是各國為什麼必須改革開放的理論根據和時代特徵,也是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證和各國必須和平共處,必須相互尊重、協調、合作和妥協的最深刻根源。
(二)各民族回家或經濟體及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不穩定性增強,金融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世界各國在過去20年,特別是90年代以來的發展實踐表明,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的後果具有相互依存、促進共同發展的正效應,同時也具有蕭條、波動與危機聯動、互動的負效應。這種雙重的效應,是一柄「雙刃劍」,人們不能只要前者,不要後者。尤其是後者;對國別和全球的震盪與影響有時還非常之強烈,甚至是驚心動魄的。
全球化負效應時時存在,金融波動已成常態,絕非偶發事件。人們必須逐步習慣於在這種波動或危機中生活,他們的經濟金融也只能在這種動態的狀態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國際經濟金融化 一、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概念及其特徵
國際經濟金融化主要是指國際經濟活動日益以金融活動為中心,以金融關系為紐帶,以金融政策為協調工具,從而把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來推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的過程與趨勢。國際經濟金融化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國際金融活動在國際經濟中日益趨重,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資產在社會財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自由化的影響下金融活動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表現為金融聯系;三是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出現,防範金融風險已經成世界各國的共識,國際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成為國際經濟協調重要組成部分。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日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國際經濟金融化的實質就是指金融這種經濟資源在世界各國日益被優化配置、被充分利用的過程與趨勢。在國際經濟金融化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以下特徵:1、金融虛擬經濟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日益突出。所謂虛擬經濟就是相對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實物經濟而言的,主要指由虛擬金融資產如有價證券、存款、外匯等運動而形成的一種經濟活動,也稱金融虛擬經濟。金融虛擬經濟在國際經濟活動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虛擬經濟規模日益擴大。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全球外匯市場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為5900億美元,1992年為8200億美元,1995年為11900億美元,1998年上升到15000億美元,目前,全球的外匯日交易量已接近2萬億美元;國際債券1999年為1900億美元,預計2000年為2000億美元;證券市場到1998年11月,全球證券市場總值達25.2萬億美元,成交23萬億美元,其中,十大證券市場證券市值22.3萬億美元,成交20萬億美元。目前由於資本的流動和外匯交易日益脫離實體經濟,因此,國際經濟的金融虛擬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進一步加強。第二,金融資產在各國社會財富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社會財富中,如存款、股票、國債和保險單位等多種虛擬金融資產的比重日益增大,以金融資產為主取代了以實物形態為主或以貨幣存款為主的財富持有形式。可以用金融相關率即金融資產占國民生產總值這一指標來表示社會財富金融資產化的進程(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一個世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相關率都在逐步提高,社會財富以金融資產形態存在的比重日益加大。目前,國際金融交易僅有2%的同生產、貿易等直接投資有關,其餘的均在自我循環,進行錢生錢的游戲。據統計,全球股市市值約25萬多億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價值就達100多萬億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再如1997年全球僅養老金總額就達到9.7萬億美元,估計到2002年將達到13.7萬億美元,並且這些國家的虛擬金融資產總額都超過了實物資產的總額,在未來的時間內金融資產的相關率還在繼續增長。2、國際金融關系在國際經濟聯系中日益突出。金融關系主要是指各國在國際金融活動中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股權股利關系和風險與保險關系等金融關系。隨著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自由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金融關系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國際經濟關系金融化世界對經濟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它便利了全球金融的往來和全球融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目前,全球證券投資正在急劇的膨脹,意味著金融中介的快速運轉,全球證券業內50家最大的證券商都是銀行集團和金融集團下屬的部門,銀行與證券業的合並,方便了國際資本的國際轉移,大量而迅速的全球資金流動,將各國的經濟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促進了資金在國際范圍內有效的分配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如國際貨幣組織的總裁康德蘇在1995年5月美洲國家第25屆理事會上所說,「在過去10年到15年內,國際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一體化為眾帶來了許多好處,它促進了全球儲蓄的有效分配,而且促進了許多國家的投資與經濟增長。」二是金融債權債務增加顯著。國際清算銀行統計,僅跨國銀行債權總額,1992年僅為1885億美元,1997年已增加到90383億美元;國際融資總額,1992年為3149億美元,1997年底便增加到88272億美元。三是金融關系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更加緊密。3、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日益成為國際經濟協調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國經濟安全關注的重心。90年代頻繁的金融危機,特別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俄羅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機,使得各國都認識到金融風險的巨大破壞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風暴導致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各國的共識,因此,金融安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安全首要關注的問題。
二、國際經濟金融化的成因
1、金融全球化促進了金融虛擬經濟的發展。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金融的全球化對虛擬經濟的擴張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形成,極大提高了國際資本流動的速度和效率。據統計,世界金融市場一年的交易量達400多萬億美元,是國際貿易的幾十倍,使虛擬經濟規模得到極大的擴張;二是金融業務全球化、多樣化,使得金融業的服務對象突破國界的地理限制,服務對象出現國際化,這對開拓國際金融市場,擴大虛擬經濟提供了前提條件;三是貨幣國際化,即許多國家在積極推進貨幣的可自由兌換,全球性可流動和交易的貨幣將增加,國際貨幣結構的多極化為金融業務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性;四是世界各國金融政策趨向一體化。
2、世界經濟信息化促進了世界各國金融關系的緊密聯系。以計算機、現代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信息革命使得金融全球化得到極大的發展,特別是網上金融交易的快速發展,突破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地理限制,打破了金融交易中時間阻離,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各地的商業銀行和外匯部門通過網路技術可以全天進行交易,信息技術的普遍使用使得全球資金的調撥在瞬間便可以完成,全球性全天性的國際金融市場得以形成。全球性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有利於國際資本的移動,有利於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債券、證券業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金融關系進一步加強,各國之間的金融依賴也就更加緊密。
3、金融自由化使世界各國對金融風險的防範有了新認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資本國際性轉移愈加頻繁,而且規模日益擴大,迫使西方國家不得不放鬆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特別是90年代以來金融資產的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經濟貿易的增長速度。國際金融交易的基礎原本是國際貿易,但以投機牟利的貨幣資本可以不依附於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運動,同樣可以獲得增值機會,有時候利潤比商品生產和流通領域要高得多,成為一種特殊的牟利資本。這些數以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活躍在股票、債券、外匯和黃金市場上追逐投機,它有時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牟利資本往往受非經濟的因素、短期投機因素、心理預期因素的影響,使得貨幣資本嚴重脫離商品生產的基礎,虛擬經濟的擴張速度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潛在的金融風險隨時都會發生,特別是年代以來世界金融風暴頻繁發生,金融安全已經成為各國尋求經濟安全的首要目標。因此,金融安全問題在經濟活動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國彼此也加強國際金融關系的相互協調。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金融經濟學的性質及其構成 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從學術上講,金融學與經濟學的交叉仍是微不足道的。金融學的研究大多依賴於經驗分析而非理論上的、合乎規范的探討。但在短短的30年之後,金融經濟學儼然出落為經濟學家族中的一個新生貴族,該領域研究所獲得的諸多成果不僅有效地指引了經濟金融化的進程,而且對傳統經濟學產生了重大挑戰,使得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學在金融經濟學的令人驚異的活力面前黯然失色,以至於引發了人們對傳統經濟學的懷疑和批評。更有人預測,21世紀將是金融經濟學的時代。
從客觀需要來看,是經濟金融化的進程不斷推動著金融經濟學的發展,但反過來,金融經濟學也有效地指引著經濟金融化的進程。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事例便是期權定價理論的發展對期權市場的產生與高效運行均產生了直接的、積極的作用。布萊克等有關期權定價的文章是1971年寫出來的,當時期權市場還沒有產生。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可以說是自經濟學產生以來唯一的一次領先於經濟事實的理論發現。
經濟的金融化可定義為金融工具或金融資產與國民財富的比率即金融相關比率。由於金融運行的相對獨立性,即使在理論數值上這個比率也完全可能大於1。事實上,在發達國家,這個比值早已超過了1,並且仍然呈迅猛上升的趨勢。經濟金融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徵。在目前,發達國家的金融業產值已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5%-20%。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一方面加大了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經濟運行的風險程度。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企業——金融市場(主要是資本市場)——投資者的三位一體。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通過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等融集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通過買賣股票、公司債券等獲得要求的報酬水平。資本市場實現了融資活動與投資活動的有機統一。如何通過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實現融資活動與投資活動的期望化與科學化,從而實現經濟資源有效地金融化配置,便構成了金融經濟學研究的主體。換言之,對金融市場、投資者、企業三者行為的性質與特證及其三者之間關聯度的研究形成了金融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由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和公司理財學等三部分所構成。在構成金融經濟學的三個從屬學科之間有著明顯的概念及方法方面的血緣關系。例如,有效市場假說、證券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是金融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它們在資本市場理論、投資理論以及公司理財理論中都有著不可缺少的學術價值。
金融市場學是宏觀的金融經濟學,它主要以資本市場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形成、運行的機理以及對整個經濟系統的影響。投資學與公司理財學是微觀的金融經濟學,它們研究的是企業或者投資者的經濟行為及其效果。
根據金融經濟學的發展和演變可以看出,金融經濟學所面對並試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大致有三:
(一)風險與報酬的性質、計量和二者之間的權衡問題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一方面極大地加快了經濟資源配置的速度,加快了人類財富增加的速度,但與此同時,也加大了經濟系統中潛在的風險,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有兩大特點,一是廣泛的潛藏性,二是風險一旦成為事實,擴散速度極快,破壞程度極大。所謂廣泛的潛藏性,是指在經濟金融化形勢下,任何機構(包括政府),任何企業乃至於任何人,每時每刻,在每一個經濟活動中,都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流動性問題。這一問題或者比較外露,或者埋得較深,但它卻是一個客觀的存在。金融經濟學家、理財人員必須關注流動性問題。流動性問題一旦發展成真實的償債不足,或是政府償債不足,或是銀行償債不足,或是企業償債不足,其所造成的危害將是及其驚人的。一些研究表明,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深層原因便是由於貨幣政策的失誤,造成貨幣供應大量減少,銀行流動性嚴重受損,緊接著便是整個金融體系的瓦解,經濟體系的崩潰。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他所關注的自然是獲得比較理想的報酬率,但不幸的是,高報酬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在資本市場上,如何解決風險和收益的計量與權衡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一個世紀難題。因為這一問題不解決,市場的有序化與投資的理性化均沒有理論上的支持。眾多學者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獲得了一些卓絕研究成果。馬科威茨、夏普、布萊克等是這些學人中的突出代表。
面對經濟系統中大量存在的不確定性,從理論上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這或許是金融經濟學有別於傳統經濟學的根本之處。而面對風險,就觸及到了經濟生活中頗具普遍性的一面,這也正是金融經濟學很具實用性的原因所在。
(二)市場反應問題
在直接融資中,投資者通過資本市場對獲取企業收益的權利進行投資,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從投資者那裡籌集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價值在資本市場上反應出來,由投資者對此作出判斷。這時,市場反應便成為一個關繫到投資者、企業各方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有效的市場上,證券價格能夠反應企業全部的信息,它所體現的企業價值是企業真實的經濟價值;但在一個無序的、低效的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在反應企業信息的同時,受到的干擾太大,以至於市場已經無力真實地反應企業的價值。
近數年來,市場反應問題(換個角度講即是信息問題)吸引著眾多學者去研究它。有效市場假說可以說是在這方面所獲得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三)估價問題
估價問題可以說是金融經濟學的核心,只有真正了解了估價理論,才能說真正了解了金融經濟學。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諾貝爾經濟學獎多次授予了與估價理論研究有關的學者。例如,1990年馬科威茨由於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獲獎,夏普由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獲獎,米勒由於資本結構理論和股利理論獲獎,1997年默頓與斯科爾斯由於期權定價理論獲獎。這充分證明了估價理論在金融經濟學中的核心位置。
估價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估價是進行一切金融決策的前提和依據。比如,投資者是作出證券的買入決策還是賣出決策,他的依據便是對該證券進行科學地估價,然後將他估價所得證券的內在價值與資本市場上的價格相比較,如果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格,即買進;反之,則賣出。再比如,理財人員在進行投資決策與融資決策之前,同樣也要對企業價值進行估價,從而採納那些可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財務決策,否決那些無助於企業價值增加的財務決策。只有建立在估價基礎上的決策才是理性的決策。估價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包括企業價值估價理論、證券估價理論。
二、金融經濟學:幾個基本學說
羅徹斯特大學理財學教授史密斯(CliffordW.Smith,Jr)將有效市場理論、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和代理理論列為現代金融經濟學的五大基本學說。本文仍依此說,對金融經濟學中的一些基本學說予以簡要說明。
(一)有效市場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是對市場反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說。所謂有效市場,是指這樣的一種市場,價格能夠同步地、完全地反映全部有關的和可用的信息。1956年,薩繆爾森等人提供了支持有效市場假說的現代理論基礎,即:如果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則在投機市場上的不可預計的價格變動趨向必然表現為互不相關的、隨機的圖象,且經濟交易利潤為零。
1970年,為了便於進行分析和理論上的驗證,法瑪(Fama)將有效市場劃分為程度不等的三類,即弱式有效市場、次強式有效市場和強式有效市場。多年來,人們就實際運行中的資本市場到底屬於哪類市場進行了多方面的驗證和分析。比如,鮑爾和布郎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結論:證券市場確定屬於次強式有效市場。
(二)組合理論
馬科威茨分析了組合選擇的規范理論,即在以下情況下,投資者期望效用最大化問題:投資者可用方差和組合收益來度量預期的組合收益和組合風險,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合選擇,從而實現效用最大。考慮到多樣化投資減少風險的可能性,用方差來評價證券組合的風險,不僅依整於各個資產報酬的方差,而且也依賴於一切資產之間的協方差。屬於一項資產的風險分析的主要問題,不是單獨一項資產的風險,而且每項資產對總的證券組合的貢獻。他將在給定方差下最高的期望效益和給定期望收益下最低的方差,定義為組合的有效集。他的均值/方差分析提供了:(1)關於多樣化的正規的含義;(2)組合分析中協方差分布的計量和;(3)構成一個有效組合的法則。

❺ 如何理解各經濟主體的金融活動以及開放

如果我們將社會部門劃分為家庭、企業、金融、政府四大部門,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資金的流入與流出即來源與運用。我們將每個部門的資金流量放在資金流量表中,並且觀察各部門的資金的流入與流出,可以發現居民存在凈資金盈餘,政府和企業存在凈資金赤字,而金融機構作為資金的中介,吸收盈餘資金,並投放給資金赤字方,使社會生產生活能夠順利進行。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如果對外投資出現盈餘或者赤字,也可以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資金的調劑。金融機構通過調劑資金供求和配置金融資源的活動,以貨幣信用為紐帶,將居民、企業、政府和進出口部門編織在一個金融體系之內,社會各部門的實體經濟活動都要藉助貨幣資金的運動實現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他們的儲蓄投資活動與金融運行緊密聯系在一起。進一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金融的產生與發展源於社會各部門的實體經濟活動。

首先,金融出現起源於各經濟主體之間對於交換的需要。在早期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費,用於交換的部分很少,此時人們也不需要貨幣與金融服務。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和私有制,勞動產品也就轉化成為專門為交換而生產的商品,作為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也隨之產生,並且隨著交換和貿易活動的逐步發展,出現了為貨幣支付和貿易結算服務的新式銀行。

在現代經濟中,金融與人們的經濟生活更加密切,各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消費、支付等活動都需要藉助貨幣來完成,大量的跨時間、跨地區和多維的復雜交易也都必須藉助信譽良好,網路龐大且運行通暢的現代金融體系來完成。金融成為保障各經濟主體交易順利完成以及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社會各經濟主體產生的資金盈餘,或出現資金短缺等,也都要通過金融來實現調劑。在現代經濟體系下,經濟主體普遍存在著資金餘缺的問題,一些經濟主體有資金盈餘,他們需要把資金存放銀行或投資等,而另一些經濟主體存在資金短缺,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融入資金。大量的金融機構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而產生的。

盡管目前金融體系中存在不同類型的機構,它們開展的業務也千差萬別,但是它們都具有為經濟部門和社會融通資金服務的職能,並且也都是它們最主要的職能之一。例如,銀行主要是利用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方式調劑社會的資金餘缺;信託部門是受資金所有者的委託來為社會提供融資服務;租賃部門主要是以提供實物的方式發貸款,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回收貸款本金和利息;保險是通過提供風險保障實現投保人資金向受險的保險受益人的轉移,同時利用保險准備金向社會提供融資服務;證券及其他金融中介部門是通過自己的服務來疏通社會融資渠道或改善融資條件。

❻ 聯合國有哪些下屬的委員會

聯合國設有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聯合國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聯合國秘書處等6個聯合國主要機構 一、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由全體會員國組成。它是聯合國的審議機構。每年舉行一次常會,規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開幕,通常持續到12月中旬,每屆常會會期一般為3個月。如議程未討論完畢,可延至第二年春繼續,但必須在下屆常會開幕前閉幕。大會可在會議期間決定暫時休會,並可在以後復會。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決議,須由2/3多數通過;對於「一般問題」的決議,半數以上通過即可。大會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足以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除常會以外,應半數以上會員國或安理會要求,大會還可在15天內召開特別會議,在24小時內舉行緊急特別會議。按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大會有權討論憲章范圍內任何問題,並向會員國和安理會提出建議。大會接受和審議安理會及其機構的報告;選舉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和託管理事會理事國;與安全理事會一起選舉國際法院法官;根據安理會推薦批准接納新會員和任命秘書長。聯合國的預算和會員國分攤的會費都需經大會討論決定。每屆常會開會時,各國往往派出外交部長或其他部長級官員率代表團出席,一此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到會發表講話。大會的1名主席和21名副主席,由常會全體會議按地區分配原則選舉產生,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為大會當然副主席,但也需經過選舉。 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等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非常任理事國按地區分配原則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不能連選連任。《憲章》規定,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方面負有主要責任,職能是:根據憲章規定作出全體會員國都有義務接受並執行的規定;調查任何國際爭端或可能引起國際摩擦或爭端的任何情況,斷定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侵略的行動,並採取經濟、外交或軍事制裁行動來反對侵略;負責擬訂軍備管制的計劃;向大會推薦新會員國和秘書長。安理會的行動以「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所謂「大國一致原則」)為基礎,5個常任理事國在實質問題上都擁有否決權。經安理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具有約束力。安理會是聯合國中唯一有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採取行動的機構。它有權對國際爭端進行調查和調停,可以採取武器禁運、經濟制裁等強制性措施,還可以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以協助緩和某一地區的緊張局勢。聯合國安理會作為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已經成為公認的多邊安全體系最具權威性和合法性的機構。 《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安全理事會以聯合國十五會員國組織之。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大會應選舉聯合國其他十會員國為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選舉時首宜充分斟酌聯合國各會員國於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及本組織其餘備宗旨上之貢獻,並宜充分斟酌地域上之公勻分配。(1971年中華民國的席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替,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由俄羅斯聯邦所代替。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三、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是根據《聯合國憲章》設立的,是協調14個聯合國專門機構、10個職司委員會和5個區域委員會的經濟、社會和相關工作的主要機構。經社理事會還管轄11個基金會和規劃署。經社理事會為討論國際經濟及社會問題,並為就此類問題制定面向各成語國和整個聯合國系統的政策建議,提供中心論壇。它負責促進較高的生活標准、全民就業以及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解決國際經濟、社會和衛生問題;促進國際間文化和教育合作;倡導對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它授權從事或發起有關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報告。它也授權幫助准備和組織經濟、社會和相關領域的重大國際會議,協調這些會議的後續事項。經社理事會具有較廣的職權,其許可權涉及整個聯合國系統的人類和金融資源的百分之七十多。經社理事會由54個理事國組成,經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 四、聯合國託管理事會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由五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組成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隨著聯合國的最後一個託管領土帛琉取得獨立,理事會於1994年11月1日正式停止運作。理事會修改其議事規則,取消每年舉行會議的規定,並同意根據理事會或理事會主席的決定,或根據理事會多數成員或大會或安全理事會的要求,視需要舉行會議。 五、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根據1945年6月26日在舊金山簽署的《聯合國憲章》設立,以實現聯合國的一項主要宗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 國際法院依照《國際法院規約》及其本身的《規則》運作。《規約》是《憲章》的一部分。國際法院於1946年開始工作,取代1920年在國際聯盟主持下設立的常設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在荷蘭海牙和平宮。聯合國六個主要機構中,國際法院是唯一設在紐約以外的機構。 國際法院具有雙重作用:依照國際法解決各國向其提交的法律爭端,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 國際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並由其行政機關書記官處協助。國際法院正式語文為英文和法文。 六、聯合國秘書處 聯合國秘書處是聯合國各機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擔任重大的國際政治責任。秘書長由聯合國大會根據安理會的推薦任命,任期5年。秘書長在國際事務中以聯合國代表的資格出現,代表聯合國與會員國及其他國際組織進行聯系,可以代表聯合國到出現國際沖突和爭端的地區進行了解和調解。 秘書處由秘書長和聯合國工作人員組成,其職責是為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服務,並負責執行這些機構所制定的方案和政策。秘書長是聯合國的最高行政首長,現任秘書長為韓國人潘基文。 此外,聯合國根據需要還設立了數目繁多的各種理事會、委員會或其他機構。編輯本段〖聯合國下屬的其他機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UNDP)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on Tradeand Development - UNCTAD) 聯合國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 UNFPA)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 UNICEF)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 UNHCR)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 UNECE) 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 WFP) 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 ESCAP) 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 - COPUOS)編輯本段〖聯合國專門機構〗 (同聯合國建立聯系的政府間機構) 聯合國專門機構就是在聯合國體系內在特定的專門領域從事國際活動的組織。這些國際組織無論在組織上或者是在活動上都是獨立的,它們不是聯合國的附屬機構,只不過是根據協定與聯合國建立特殊的法律關系罷了。 聯合國專門機構具有以下特點: 1. 在專門領域從事活動。只有在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科學、衛生等領域負有廣泛活動職能的國際組織才能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2. 與聯合國建立法律聯系。根據聯合國與專門機構所訂立的協定,聯合國承認聯合國專門機構的職權范圍,專門機構承認聯合國有權向它提出建議並協調其活動,專門機構要定期向聯合國提出工作報告,雙方互派代表出席彼此的會議,但沒有表決權,彼此交換情報與文件,彼此協調在人事、預算和財政方面的安排。由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負責協調聯合國與專門機構的關系。 3. 有獨立的法律地位。聯合國專門機構有其本身的會員國、聯系會員國和觀察員,聯合國的成員國並不當然是專門機構的成員國。專門機構有其本身的組織約章、機關體系、議事規則和經費來源。其決議不須經聯合國批准。 1.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 ILO) 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FAO) 3.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4.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6. 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IDA) 7.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Intemational Bail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JBRD)(World Bank) 8. 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 JFC) 9.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 ICAO) 10. 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 UPU) 11. 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ITU) 12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 WMO) 13.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 IMO) 14.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 WIPO) 15.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IFAD) 16.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 UNIDO) 17.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 18.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請加分
vyn嫛γo

❼ 曹雲德的柬埔寨參議院主席謝辛親王顧問

2011年6月29日,柬埔寨王國賜封曹雲德先生勛爵爵位。
2011年8月,出任柬埔寨國際合作機構主席。
2012年3月30日,出任謝辛親王顧問助理團常務副主席。 2007年,曹雲德以中國柬埔寨企業投資協調委員會主席身份帶隊進駐柬埔寨考察投資項目,專題研究柬埔寨投資法律,評估柬埔寨投資環境。
2009-2012年,曹雲德領導的高棉控股集團旗下各專業投資公司先後取得柬埔寨奧多棉芷省安隆汶縣扁擔山煤田、暹粒省志高嶺柯瓦銅金礦、菩薩省布篾鉻鐵礦、磅清揚省多金屬資源等礦產資源勘探權和開采權。並積極為柬埔寨政府主導的國家工業化起步鋪墊道路。
目前,高棉控股集團投資領域涉及煤炭工業、地礦勘查、礦業開采及城市建設規劃和開發、金融證券、傳媒業、娛樂業、旅遊業,等等。 在中央「走出去」戰略精神的指引下,從2007年開始,曹雲德開始在東南亞、澳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協調和投資工作。相關領域涉及石油、礦產、農業、旅遊、傳媒、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其集團總部設在柬埔寨首都金邊。
在曹雲德及其團隊的搭橋鋪路、穿針引線下,每年有眾多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走進」柬埔寨、緬甸、菲律賓、越南、寮國、朝鮮、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了大量的實業投資,受到合作企業和東道主國家的普遍認可和贊揚。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在與老東盟成員國的貨物貿易方面涉及約七千個稅號的產品全部實行了零關稅,大約佔中國與東盟貿易的九成;到2015年,東盟共同體和「東盟社區」將建立,屆時中國與東盟國家所有商品稅收都將降為零。
面對東南亞國家豐富的資源和未進行大量開發的現狀,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早已經開展了合作開發。但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投入則相對落後。曹雲德認為「這是中國區域貿易合作的一件大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從國家戰略而言,也是大文章。」
鑒於曹雲德在中柬經濟合作發展中的突出貢獻,2009年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授予他「柬埔寨最高榮譽勛章」(中國民間第一人)。2010年曹雲德晉升為柬埔寨參議院、人民黨主席謝辛親王特別助理、顧問。2011年,柬埔寨國王賜封曹雲德勛爵爵位,同時將其顧問級別晉升為「部長級」。2012年,出任謝辛親王顧問助理團副主席。
多年來,曹雲德發揚中國傳統「和為貴」合作精神,開創了一條「交朋友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受到了各東道主國高度認可和贊賞。針對中國外圍國家的良好投資環境,曹雲德提出了「要更加重視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加強睦鄰友好、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兔子要吃窩邊草」「『走出去』才能發展中國」等極具針對性、指導性的經濟合作發展思想和模式。 一、關於中柬評價
「中國人喜歡單干,但做事心中有數,不願與不知情的人合作。中國人喜歡改造別人,不願遵守不如意的規則。中國人急功近利心極強,總想一口吃個胖子。」
「面對只有毛澤東主席接受過的這種至高榮譽,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既是我個人的榮耀,也是中國人的驕傲——」獲頒柬埔寨最高榮譽勛章時表示。
「柬埔寨實行純粹的資本主義制度,其資源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仍未開發。柬埔寨將是未來亞洲第一經濟小龍、新型亞洲虎。」
「柬埔寨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燦爛的文化遺產,年輕、生產型人口,其發展潛力亟待投資、開發。柬埔寨需要大量的金融資源和專業技術知識,來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柬政府確立了融入國際社會、爭取外援發展經濟的對外工作方針,在和平和重建柬埔寨旗織下,積極爭取援助,為百業待興的柬埔寨經濟注入了重要活力。但實際上,從長遠角度考慮,這種經濟結構是不健康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調整。」
二、關於中國「走出去」戰略
「圍繞中國周邊地區開展積極的資源外交,是我國企業『走出去』、保障資源供應的最有效途徑,要善於『兔子會吃窩邊草』。」
「當前無論從開拓市場空間,優化產業結構,獲取經濟資源,還是突破貿易保護壁壘,『走出去』都是一種必然選擇,是中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的重要標志。而且,『走出去』發展的內在要求將比『請進來』更加重要。」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對不同國家應採取不同的方式,但要以誠相待、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為原則,即『和為貴』。和為貴,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融合力的根源。」
「『走出去』要選擇適宜自身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以務實的行動、創新的方式開展投資與合作。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特有的體制和資源,讓我們的願望和舉國之力完美搭配。唯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國家提出的『深化能源國際務實合作』」。
「可以肯定的說,未來中國『走出去』將遠遠重要於『請進來』。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主導作用的逐漸增強,『走出去』將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
「只有『走出去』才能發展中國。古今中外千百年來,但凡閉關鎖國,自我封閉,最後必將落後挨打,甚至落得亡國的下場。而只有『走出去』,而且是主動地開闊思路,放開腳步,求新求變,以全球的眼光和膽魄,積極投入到世界市場,參與競爭,共謀發展,才能使國家強盛,人民安康。」
三、關於「泛亞鐵路」
「『泛亞鐵路』將會衍生出一個『泛亞高速經濟發展帶』,這條經濟帶有大量的出海口,實際上連接了『東盟』,連通了亞洲。中央政府應該考慮,將西部地區的發展納入到這個偉大題材之中,大膽『出海』,步入跨越式發展快車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東部發展了,中部發展了,西部也要加快發展。未來,泛亞鐵路將是最重要的機會之一。所以,我們應提前進入角色,在中央『走出去』戰略指引下,首先積極布局東南亞,將中國外圍的資源有效利用起來。」
「西部地區的崛起對擁有近2萬公里邊疆線的中國,戰略意義顯著。西部無虞,中國就會安定一半。歷史上,凡是強盛的中原王朝,無不向西用兵。可以說,西部崛起,中國無事。」
四、「走出去」理論
在「走出去」實踐中,曹雲德積累總結了中國企業開展國際投資與合作的「七個堅持」和「七個反對」:
一、堅持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反對出賣國家利益和損害民族利益。
二、堅持合作雙贏;反對損人利己。
三、堅持誠信、平等、友好合作;反對欺詐行為。
四、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創新、務實、高效」為宗旨;反對盲目投資。
五、堅持「團結協助、優勢互補」,強化產業基礎,逐步參與國際競爭;反對惡性競爭、違法亂紀。
六、堅持優化資源,持續發展;反對浪費。
七、堅持多做貢獻;反對偷稅漏稅。

❽ 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

2、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現代經濟是由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其顯著特徵之一是宏觀調控的間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現代一切經濟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貨幣資金運動。

金融是貨幣資金融通的總稱。主要指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相關的各種活動。主要內容包括: 貨幣的發行、投放、流通和回籠;各種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項貸款的發放和收回;銀行會計、出納、轉帳、結算、保險、投資、信託、租賃、匯兌、貼現、抵押、證券買賣以及國際間的貿易和非貿易的結算、黃金白銀買賣、輸出、輸入等。

(8)金融資源經濟外交擴展閱讀

金融的本質在於不確定性,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1:市場是規律性和隨機性並存的,所以任何分析都只是可能性分析,得到的只是概率。在金融上賺錢最重要的是 風險收益比為正,每一筆交易都要做好資金管理。

2:做交易時,永遠必須考慮的一點是,如果做錯了改怎麼辦?這種雙向思維,是成為一個交易員的關鍵所在。而有沒有一套操盤計劃,是高手和新手的最大區別。

3:任何單次損失的交易都不能證明你整個系統和方法的正確與否,你的水平,會在十筆以上交易後一目瞭然。

❾ 從金融資源流動角度看,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經濟的影響效應是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6-26

❿ 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對國內經濟有什麼作用與影響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體所從事的金融活動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擴展和深化的過程。它主要表現為這樣幾個特點:第一,發達國家及跨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主導地位。這主要表現在:發達國家金融資本雄厚,金融體系成熟;調控手段完備,基礎服務設施完善;以發達國家為基地的跨國金融機構規模龐大,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與之對應,全球金融規則也主要來自發達國家,這些規則總體上有利於其金融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利益最大化。第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術通道。當代發達的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全球性金融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貨幣的普及,網路銀行和網上交易將突破國界在全球鋪開,全球金融市場越來越被連接成為一個整體,金融市場的同質性進一步提高。第三,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適應新技術條件下競爭的需要,同時亦為規避限制性法規和風險,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在發達國家率先出現金融創新活動。這既包括制度的創新,又包括工具的創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創新、股權衍生工具的創新等等。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一方面融資證券化趨勢大大加強,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新的金融風險和不確定性。第四,金融資本規模不斷擴大,短期游資與長期資本並存。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隨著參與全球化的金融主體越來越多,全球金融資本不斷擴大。在這其中,既有長期投資的資本,也有短期投機的資本。目前,在全球市場中出入的國際投機資本大約有7.2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每年GDP總和的20%。應該說,長期資本的投入有利於一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而短期游資的逐利和投機,則易引發一國的金融動盪。
金融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的二元效應。

金融全球化在對各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中,同時具有正負兩種效應。出於研究的需要,在這里我們著重分析它對發展中國家的雙重影響。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應體現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從國際市場引入外資。發展中國家由於自身發展比較落後,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的矛盾。隨著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當多的資金流向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並帶動了技術的擴散和人力資源的交流。第二,金融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學習發達國家金融運作的先進經驗,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發達國家由於市場經濟建立較早,金融體系較為完善,金融風險控制機制嚴密。這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借鑒之機。同時,金融全球化還提高了國內外金融業間的競爭程度,迫使發展中國家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創新減少交易成本,提高運作效率。

金融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效應主要表現在:第一,金融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民族金融業的生存面臨巨大壓力。發展中國家參與金融全球化,符合自身長遠利益。但是,由於其金融業處於弱勢地位,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還較差。如果外國金融機構大規模進入,勢必給其民族金融業造成巨大的生存壓力,金融體系遭受沖擊將是不可避免的。第二,金融全球化為國際游資製造風險提供了條件。金融全球化雖然有利於資本在國際間自由流動。但是,出於逐利的動機,國際游資會利用發展中國家利率、匯率管制放開後產生的金融產品價格波動,大量湧入發展中國家套利和套匯。加之目前國際上尚未對投機資本提供必要的約束機制,若有風吹草動,國際游資就會從所在國大量撤走,從而引發嚴重的金融動盪。第三,金融全球化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泡沫化程度。在過去20年中,發展中國家從國際市場籌集到的大筆資金被過度投入股市和樓市進行炒作。同時,國際投機資本也乘虛而入。在巨量資金的支撐下,證券、房地產市場逐漸脫離了經濟發展的基本面而飈升,並逐步演變為泡沫經濟。第四,金融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監管和調控帶來嚴峻挑戰。金融全球化意味著金融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與獲利。出於獲利的需要,國際上許多金融資源被無序、過度開發,金融投機性凸顯。加之現代金融交易工具發展迅速,極短時間內即可完成巨額資金的交易與轉移,其去向不確定性很大。這既給發展中國家金融監管與調控帶來嚴峻的挑戰,也削弱了其貨幣政策的調控力度。

二、中國金融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融全球化的特點和二元效應有助於我們形成它與發展中國家關系的一般性理解框架。為了將問題引向深入,我們還需進一步分析中國金融業在全球化時代所面臨的特殊問題,並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法。當前,中國金融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

(一)金融業整體缺乏競爭力。

從銀行業看,主要表現為資產質量惡化,資本嚴重不足,收益急劇下滑。銀行的資產質量是決定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按國家規定,銀行不良資產比重不得超過15%。而我國銀行的不良債權已大大超過了這一比例。到1995年,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比重即達22.3%,與當年商業銀行的總准備率21%相當。另據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的資本比率不得低於8%,而我國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距此標准相去甚遠,截至1997年6月,四大國有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只有3.12%。雖然1998年發行了2700億特別國債補充資本金,但依然離所需甚遠。銀行資產質量下降的直接後果就是經營效益急劇下滑。1996年,國有四大銀行凈資產利潤率只有5.5%,這一指標不但低於國內其他非國有銀行,更遠低於東南亞國家金融機構。而正是銀行不良貸款及低收益率是導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誘因。

從非銀行金融機構看,證券業的競爭力問題較為典型。這主要表現為證券業規模偏小,實力有限。眾所周知,證券業展開競爭和抗禦風險是要以必要的規模和實力作為保證的。目前,證券經營機構和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相比,規模普遍偏小。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各自資產總額都在10000億元以上,合計10萬億元。而在證券公司中,截至1999年10月,全部證券公司資產總額約為3500億元,規模最大的申銀萬國證券資產僅有300億元左右。如果再與外國投資銀行相比,中國證券的實力就相差更遠了。在這種情況下,隨著資本市場和證券業的對外開放,隨著跨國大型投資銀行大舉進軍中國資本市場,以國內現有證券經營機構的實力,是無法與其比肩相爭的,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二)金融創新乏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創新還很落後,且存在兩大問題:其一,金融創新過於依賴政府。

由於我國的金融機構還不是真正的企業,金融創新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主管當局,表現為一個自上而下的強制性過程。其二,在有限的金融創新中,各領域進展失衡。例如,金融工具、產品、服務的創新步履緩慢;在業務創新中,負債類業務多於資產類業務;在資產類業務中,真正能夠保證受益、轉移風險的金融創新寥寥無幾。顯然,金融創新的不平衡性和行政主導降低了金融資源的效率,削弱了中國金融機構的創新競爭力。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源經濟外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貸 瀏覽:839
國檢集團漲停 瀏覽:213
金融服務費用的進項稅是否可抵扣 瀏覽:148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
國際注冊外匯交易師ipa 瀏覽:562
小額貸款公司是金融機構嗎 瀏覽:740
收傭金經營范圍 瀏覽:667
甘肅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908
全國有幾家綜合金融公司 瀏覽:524
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所市場 瀏覽:277
家庭杠桿率排名 瀏覽:626
哪家銀行理財收益比較高 瀏覽:127
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瀏覽:371
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下載 瀏覽:667
空港股份股票價格 瀏覽:154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 瀏覽:68
什麼叫會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441
外匯入金進不去是怎麼回事 瀏覽:261
荊門金融投資證券企業名錄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