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曝黃太吉融資失敗瀕臨倒閉

曝黃太吉融資失敗瀕臨倒閉

發布時間:2022-05-19 19:15:40

㈠ 合並案和倒閉潮背後,O2O創業者怎麼了

同幾年前O2O概念剛剛興起時相比,如今的O2O早已是規模在萬億以上的市場。但對O2O創業者來說卻走到了一個轉折點,巨頭們謀求合並,創業者相繼離場。在這個龐大的蛋糕面前,O2O創業者為何仍舊步履維艱?

合並or倒閉,O2O的新標簽

2013年O2O剛剛崛起的時候,不少人視之為創業的風口,雕爺牛腩、西少爺、黃太吉等大波O2O創業者一夜爆紅。如今回頭來看已是物是人非,曾經風靡一時的項目,要麼黯然退場,要麼走在了生死的邊緣。由萬眾創業的焦點淪為眾矢之的,O2O身上光環正在逐漸褪色,至少和三年前的風口相比,當下被提及最多的卻是合並和倒閉。

自滴滴和快的握手言和開始,O2O行業的合並序幕被正式拉開。或許能夠引起人們關注的只有攜程+去哪兒、58+趕集、美團+大眾點評、滴滴+Uber中國等大宗的合並案,O2O行業的合並卻早已成為一種現象級事件。

從汽車後市場到餐飲娛樂再到生鮮、洗衣、美甲等垂直細分市場,合並無處不在。導致合並的原因有很多,或是資本寒冬之下燒錢補貼越發的不現實,抱團取暖成為必然。或是業務和市場高度重合,通過合並的形式優化線上運營並集結線下優質資源,從而贏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不管是什麼原因,O2O創業者普遍認識到,即便是再小的垂直細分市場,類似的創業公司多達幾十家甚至更多,在這種情況下要麼做大做強,要麼等待的只有死亡。畢竟在O2O領域,成王敗寇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媒體也屢屢無私的為我們奉上一頁頁的死亡名單。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從外部環境來看,O2O領域的死亡潮多是出於資本寒冬、競爭激烈、服務同質化、缺少盈利模式等等原因。在這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領域,與其羨慕成功者幸運地作出了一次次正確選擇,失敗者最終被市場所淘汰的原因更值得我們深思。

O2O創業陷入困境的五大內因

高榕資本的合夥創始人高翔曾在演講中一針見血的指出:資本寒冬從來都不是創業失敗的原因。誠然,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在外部環境面前有著相似的境遇,絕不僅僅是運氣好壞這么簡單。那麼又是哪些內因導致O2O創業者們最終陷入了困境呢?

1、追逐風口,沒有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

當O2O的概念出現在創業者的腦海中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頭腦一熱而投身到創業的大潮中來。這種為了O2O而O2O的創業形式,早期的「畫餅」或許可以吸引到投資者的青睞,可一旦項目具體實施,等待他們的只有淘汰。

舉個例子來說,從線上切入汽車後市場的互聯網公司不在少數。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兩億台,其中私家車的數量接近一半,洗車、保養、二手車等等,無論是哪一個領域都是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可結果呢?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在汽車後市場電商行業,2016年將會有大批A輪及A輪之前的創業型企業因資金斷裂、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倒閉或被並購。

原因很簡單,進軍汽車後市場的O2O玩家多是互聯網公司,鮮有汽車行業從業者,裡面的水很深,且95%的玩家最終「游」不到頭。這也是大多數O2O項目中途退場的原因。

2、眼高手低,不懂得把目標和問題分解

一份10頁厚的商業計劃書能否拉來融資?在O2O創業的高潮,這種現象確實存在,風投似乎並不在乎創業者是否有實際操盤的能力。商業計劃書和項目本身的差距並不是一腔熱血,而是如何將目標分解並逐次實現。

一個眼高手低的創業者,在融資時向投資者承諾一年之內實現500萬的拉新,結果未能如期完成。在作出這個目標時不但沒有嚴謹的市場調查,甚至對市場現狀缺少最基本的了解。

到了正式實施的時候,不懂得按照時間、地區、團隊能力去分解目標,最後向投資者匯報時連具體的原因都找不到,往往以市場、團隊、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搪塞之。當然,一旦資本對你失去了耐心,大多數的結局還是死亡。又有多少早期項目是如此收場的呢?

3、游戲心態,缺少風險預測和危機意識

為什麼要創業?成功了就是財富自由,即便失敗了花的也是投資人的錢。況且,O2O市場這么大,積極試錯總有成功的可能。不得不承認,這一病態的心理在創業圈並不少見。

曾經接觸過這樣一位O2O創業者,大學畢業之後沒有選擇找工作就業,而是積極投身到創業大軍中。早期組建了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物流團隊,幫助學校附近的餐館送外賣,恰好被一位關注大學生創業的本地風投機構注意到,拿到了50多萬的天使輪融資。

先是外包開發了一套在線訂餐系統,並將服務領域從餐館延伸到超市。但當餓了么、美團外賣等殺來時,這個在當地盛行一時的小團隊迅速崩潰。這就是典型的」被死亡「。

4、依賴模式,對用戶需求和成本不理性

O2O風口來臨時,很多經營者急切地踏入互聯網,彷彿互聯網就能在一瞬間解決資金、流量、用戶粘性等所有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錯把用戶癢點當作痛點,對用戶使用頻率進行高估。

就拿前些日子自曝創業初期通過剪學校洗衣機電線來獲得用戶的宅代洗來講,盡管後來被演化成一場公關炒作,卻也揭露了很多洗衣O2O對用戶需求和市場現狀缺少深入的了解。

比如說看到了線下洗衣店無法提供24小時服務、標准化程度低、洗滌質量無保障等不足,連接到互聯網之後這些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嗎?此外用戶習慣的培養也是一個大問題。結果通常是燒錢補貼一通之後,便再無消息。類似無疾而終的創業者還有很多。

5、埋頭深耕,未能把握競爭對手的趨勢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在公司被微軟收購時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對O2O創業者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O2O的商業模式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滴滴收購Uber中國之後,曾有媒體總結了程維和滴滴是如何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創業公司成長為新一代獨角獸的。站在滴滴早期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滴滴從小做大有很多運氣的成分,甚至可以說是「流氓習性」,相反自己則在對司機、企業、用戶等進行深挖,以求有更多的創新玩法。

可當滴滴重新出現在自己面前時卻毫無招架之力,原因在於滴滴獲得了騰訊的投資並拿到了巨大的流量資源,而自己卻什麼都沒有。結果,滴滴和快的言和,接下來收購Uber中國,成為出行市場上的壟斷者,它的競爭對手們被收購或者退場。

結語

有理由相信,O2O不會是最後一波創業高潮,在此之前就有電商、智能硬體等全民創業的導火索,未來還會有新的風口出現。但願創業者在O2O時代所犯的錯誤不會重復上演。

文/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 本文僅供「勁霸·創富匯」《匯·觀察》專欄刊出,除作者自己渠道發布外,任何形式的轉載需獲得「勁霸·創富匯」(ID:jinbacfh)的官方授權。

㈡ 「非主流」投資人麥剛:我為什麼投資黃太吉求答案

當然,他有一個身份——「非主流」的天使投資人。「創業工場鄭重承認我們就是投資黃太吉的『某知名投資人』。由於本人一向懶散,未及時公告,抱歉。」這是日前麥剛在微博上針對虎嗅網質疑黃太吉的文章所做的表態。不過「某知名」是加引號的,因為與網路營銷做得如火如荼的黃太吉相比,投資人麥剛可謂非常低調。甚至一度有人將麥剛旗下的創業工場與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分不清楚,雖然作為創業孵化器來說,前者要比後者早上了4年多。麥剛而翻開麥剛的簡歷,一定會映入你腦海一個詞「華麗」:1997年便入行VC;參與籌建深圳創新投資公司;參與創辦上海浦東科創投資公司任副總裁;擔任德豐傑投資基金董事;創辦SNS網站億友;創辦文檔分享網站豆丁;創辦通卡並任公司董事長;擔任中國青年天使會常務理事、天津天使投資協會會長……「我本人是中國最早的VC從業人士,後來自己又創業,之後又開始做天使投資,也給基金出資做LP,這些經歷讓我把行業里所有角度都看遍了,每個角色環節的利益、想法和糾結所在都打通了。」麥剛這樣向i黑馬總結了自己的「GP—LP—創業者—天使投資人」軌跡。而當黑馬哥問及麥剛現在最喜歡的身份標簽時,他的答案是天使投資人,目前他已經累計投資了近60家創業公司。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做過GP、LP和多次創過業的天使投資人,麥剛為什麼投資備受爭議的黃太吉?他為什麼投資做傳統行業的IT男?他又持有什麼樣的投理念和原則?以下為麥剛口述。「水泥+滑鼠」我現在做投資比較關注「水泥+滑鼠」領域,這個概念是我在2009年就提出來的,但那時候並沒有真正實施。2011年開始,我就發現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難以為繼了,而「水泥+滑鼠」卻是一個可以突破的方向。應該說我的思維是超前的,通過近年投資的這些案子的實際操作也驗證了我的看法。為什麼我會去投黃太吉?因為其創始人赫暢用互聯網思路進入餐飲業的方向讓我很認同;另一方面赫確實是個人才,他曾在網路、谷歌待過,對互聯網營銷和用戶體驗的理解都很深刻。這兩方面都具備了,我就毫不猶豫地投了。黃太吉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對傳統餐飲的營銷和用戶體驗進行了改進。後來有人說要跟風做個肉夾饃,但這真的就是發微博、發微信和製造話題這么簡單嗎?不是的!一個公司的成功,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東西,比如黃太吉的互聯網下單流程、顧客體驗機制和排隊系統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內部運營的。說實話,讓全部消費者都喜歡黃太吉是不太可能的。它能通過互聯網低成本地迅速獲取用戶,這已經很厲害了,因為消費市場只要足夠大,賣狗屎都會賺錢。互聯網對傳統餐飲行業的改變是在體驗和品牌內涵上,吃黃太吉和在大街上買煎餅果子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後者會讓人覺得很屌絲,而前者對許多人來說就意味著小資。這和小米手機一樣,都在給自己貼一個標簽。此外,我投資的潮品店泡泡瑪特也是個類似的例子,你從中能感受到互聯網對傳統零售行業供應鏈的變革。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以前在新浪工作,更早前做過零售業,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他很有經驗。比如,過去商家自己去采購產品,然後再賣給消費者,消費者是被動接受。但泡泡瑪特在采購環節會引入一些互聯網因素,舉例說采購數據來自淘寶網,並讓用戶參與到采購的過程,用戶認為哪個好他們就采購哪個。供應鏈管理正應用互聯網的模式進入消費者主導的C2B時代,這將是零售業的根本革命。我投資的果酷網體也體現了IT手段及互聯網對傳統服務行業的改變。果酷網創始人賈冉既沒有像赫暢那樣用互聯網營銷,也沒有像王寧一樣做很傳統的零售業,他選擇比較好入手的水果切,運用IT技術去開發系統、控制訂單流程和建立采購體系。一個普通的水果商販或許能服務十幾家企業,但是要服務好成千上萬的企業就必須有強大的管理運營體系,這個時候就盡顯IT人的優勢了。上面三個都是IT男轉型傳統行業的典型案例。什麼樣的IT男適合做傳統行業?首先必須特別喜歡干臟活累活,很多IT男都過不了這一關,太多人喜歡追逐熱點。同時你還要明白互聯網也不是萬金油,不是抹到哪個行業都可以。你必須找到一些合適的領域,例如同樣做零售業,做標准化零售業就沒戲了,而體驗型的和非標準的零售業就有很大發展空間。所以,創業者要明白這個趨勢,並且聰明地跟上這個趨勢,很多創業者人雲亦雲,別人搞App,他就搞App,但不知道天已經變了。很多人認為,我投資的這些都是沒有門檻的小生意,但在我看來,消費行業從來沒有小生意,低門檻的生意往往表明市場需求量越大。而規模永遠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只要運用互聯網你就能不斷的擴張用戶,並通過IT技術進行大規模運營管理。為什麼投資「水泥+滑鼠」?互聯網再怎麼玩兒都出不了流量這個圈,因為它的本質就是倒騰流量,如果一個創業公司過多依賴外部買流量就意味著永遠為別人打工,購買流量之後,還要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為何大部分電商公司不賺錢?因為電商的本質核心不在線上,而在於你的品牌、品類、產品推廣和繁瑣的供應鏈管理。所以,你的外部流量越大,就意味著你靠別人的東西越多,也表明你越弱勢。一個人的黃金創業年齡是從25歲到45歲,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年,所以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在傳統消費服務行業干幾年至少還能掙點錢,比如賣個煎餅一年也能賣好幾千萬元。而你在互聯網行業即使有人給你投資,你最多燒5年,最後也不過是做個夢,而在傳統行業做五年就可以獲得財務自由,這是我給創業者的一個忠告。這個世界上「人中龍鳳」寥寥無幾,很多創業者註定要失敗的,絕大部分生意註定是小生意,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微軟和谷歌。最大的創新一定是有周期的,互聯網發展歷史上較大的創新無非就是門戶、搜索和社區,別的全是小風小浪。微創新有什麼用? 第二天就被人復制了,過去總有創業者講微創新,我認為這頂多是個起步的訣竅,絕對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大部分創業者把創業都當成一種實現自我的努力,但他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決心,在還沒看透行業本質的情況下就說,自己一定會堅持下去直到找到方向。有決心很好,但是成敗卻不是由決心來衡量的,在行業趨勢面前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所以回到那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堅持和維持是不一樣的,維持的後果會很嚴重,就是浪費青春,浪費時間浪費錢,不如早死早超生。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首先我是一個愛思考的人。此外,我也創過業,很清楚一個企業是怎麼運作的。創業能成功首先是因為你抓住了強需求,這不外乎用新的手段去滿足過去的需求,或者因為時代的變化而產生新的強需求,但強需求不是天天都有的。抓住強需求後,你就需要用好的產品去滿足這種需求。所以,我從來不講概念,只想著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

㈢ 互聯網資本背景下的網紅經濟對餐飲業的影響到底有多深

當外界各種傳聞流言四起時,papi醬合夥人楊銘在朋友圈回應了羅輯思維退出投資的傳聞,解釋原因為羅輯思維因業務方向明確,所以才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項目。
至此,這段「人氣資本」和「第一網紅」的聯姻徹底以失敗告終。筆者感嘆,一方面網紅的大起大落,其生命周期極其短暫令人扼腕;另一方面網紅經濟和資本的相愛相殺,這樣的戲碼讓人大跌眼鏡。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網紅經濟在風口趨勢下形成百花爭鳴的浪潮,又在世事變遷下,沒有正視自身內容和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使得網紅的人氣一落千丈已變成常態。這不禁讓筆者聯想起曾經炙手可熱的網紅餐廳的興衰歷程。
作為互聯網思維餐飲鼻祖的網紅餐廳黃太吉,自2012 年以來,黃太吉通過產品標准化、差異化營銷、新式營銷等一系列手段,迅速紅遍互聯網。就這樣,一個賣煎餅果子的黃太吉走上了他紅極一時的「網紅之路」。

據有關資料顯示,黃太吉成立不到三年的時間,估值超過20億元。歸根結底,黃太吉的成功在於互聯網營銷的成功和快速融資的崛起。但可惜的是,黃太吉的產品沒有做好,這是有目共睹的。黃太吉傳遞給大家的是,產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噱頭和爆點,即營銷。然而事實是,多少人是因為嘗鮮和新奇才到黃太吉一品究竟,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味道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創始初期的黃太吉也曾希望打造一個以煎餅果子為核心的時尚快餐連鎖品牌。只是黃太吉始終沒有意識到餐飲的本質是產品本身。如果黃太吉把更多一點的精力花在如何讓產品更加精緻美味,而不是迅速擴張、高調轉型,走所謂的多元化品牌之路,最終也不會走向這般尷尬的境地。
在黃太吉火了之後的同一時期,像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叫個鴨子等網紅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雖一時嘗到互聯網帶來的甜頭以及聲名大噪但很快也沉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上再無凡響。
同樣作為網紅餐廳的明星餐廳,像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孟非的「遇見小面」,明星合夥投資的火鍋餐飲連鎖店「熱辣壹號」都是聲名赫赫的知名餐廳。藉助明星光環,這些餐廳當然是引人注目的。相比較普通的餐廳,它本身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風險和收益往往是並存的。明星餐廳固然吸引消費者眼球,但出了問題也容易受到更多的關注。
一旦這些餐廳問題暴露,不僅僅是影響整個餐廳的未來發展前景,同時損害的也是明星自身的聲譽和來自粉絲的信賴。
「國民岳父」韓寒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開了30多家門店的「很高興遇見你」,一時間名聲大噪。可是卻栽在無證經營缺乏管理,因餐廳鼠患嚴重被查封,網上對其餐廳的評價也是差評滿滿:裝修差、口味差、服務差。 這實在不應該是我們所看到明星餐廳的樣子不是嗎?

名人效應下的餐廳,讓粉絲沖著名號和人氣而去,卻帶著難吃和失望而歸。這值得所有餐廳包括明星餐廳去思考做餐飲是為了利益?金錢?還是真心實意想投入餐飲行業或者把它當成一份事業去拼搏探索,為廣大食客和粉絲帶來真正舌尖上的享受和體驗上的滿意。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不管是憑借噱頭、熱點的網紅餐廳,還是藉助「名人效應」的明星餐廳,不可質疑的是,當互聯網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所謂的網紅經濟、眼球經濟找不到自身的核心優勢,過眼雲煙將成為歷史必然。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作為餐飲業,本質上關注的依然是產品,其次是服務。
只有深耕於產品,以匠心精神把產品做精做細才是餐飲生存的根本。在《2016年中國餐飲消費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消費者最關注的依然是口味。未來產品的口味將是餐飲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在產品做好的基礎上,服務才是餐廳可持續的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工具的不斷升級,在餐飲市場巨大需求中應運而生的智慧餐飲軟體,如點單寶智慧雲餐廳,為餐飲行業帶來全新的變革和創新。像掃碼點餐、微信餐廳、移動支付等新興的就餐方式,為消費者帶來巨大的便捷,也不斷提高了顧客的就餐體驗。
未來的餐飲業,應以與時俱進的思維為導向,互聯網營銷為手段,以產品作為核心競爭力,不斷改善消費者體驗,滿足消費者訴求,提高自身服務水平的行業。只有這樣,餐廳的生命周期才會延長,品牌的價值才會無限放大。正如當今的網紅經濟,其實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既然應運而生必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而如何讓之可持續興旺和發展才是值得思考和突破的。

㈣ 「非主流」投資人麥剛:我為什麼投資黃太吉

當然,他有一個身份——「非主流」的天使投資人。「創業工場鄭重承認我們就是投資黃太吉的『某知名投資人』。由於本人一向懶散,未及時公告,抱歉。」這是日前麥剛在微博上針對虎嗅網質疑黃太吉的文章所做的表態。不過「某知名」是加引號的,因為與網路營銷做得如火如荼的黃太吉相比,投資人麥剛可謂非常低調。甚至一度有人將麥剛旗下的創業工場與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分不清楚,雖然作為創業孵化器來說,前者要比後者早上了4年多。麥剛而翻開麥剛的簡歷,一定會映入你腦海一個詞「華麗」:1997年便入行VC;參與籌建深圳創新投資公司;參與創辦上海浦東科創投資公司任副總裁;擔任德豐傑投資基金董事;創辦SNS網站億友;創辦文檔分享網站豆丁;創辦通卡並任公司董事長;擔任中國青年天使會常務理事、天津天使投資協會會長……「我本人是中國最早的VC從業人士,後來自己又創業,之後又開始做天使投資,也給基金出資做LP,這些經歷讓我把行業里所有角度都看遍了,每個角色環節的利益、想法和糾結所在都打通了。」麥剛這樣向i黑馬總結了自己的「GP—LP—創業者—天使投資人」軌跡。而當黑馬哥問及麥剛現在最喜歡的身份標簽時,他的答案是天使投資人,目前他已經累計投資了近60家創業公司。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做過GP、LP和多次創過業的天使投資人,麥剛為什麼投資備受爭議的黃太吉?他為什麼投資做傳統行業的IT男?他又持有什麼樣的投理念和原則?以下為麥剛口述。「水泥+滑鼠」我現在做投資比較關注「水泥+滑鼠」領域,這個概念是我在2009年就提出來的,但那時候並沒有真正實施。2011年開始,我就發現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難以為繼了,而「水泥+滑鼠」卻是一個可以突破的方向。應該說我的思維是超前的,通過近年投資的這些案子的實際操作也驗證了我的看法。為什麼我會去投黃太吉?因為其創始人赫暢用互聯網思路進入餐飲業的方向讓我很認同;另一方面赫確實是個人才,他曾在網路、谷歌待過,對互聯網營銷和用戶體驗的理解都很深刻。這兩方面都具備了,我就毫不猶豫地投了。黃太吉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對傳統餐飲的營銷和用戶體驗進行了改進。後來有人說要跟風做個肉夾饃,但這真的就是發微博、發微信和製造話題這么簡單嗎?不是的!一個公司的成功,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東西,比如黃太吉的互聯網下單流程、顧客體驗機制和排隊系統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內部運營的。說實話,讓全部消費者都喜歡黃太吉是不太可能的。它能通過互聯網低成本地迅速獲取用戶,這已經很厲害了,因為消費市場只要足夠大,賣狗屎都會賺錢。互聯網對傳統餐飲行業的改變是在體驗和品牌內涵上,吃黃太吉和在大街上買煎餅果子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後者會讓人覺得很屌絲,而前者對許多人來說就意味著小資。這和小米手機一樣,都在給自己貼一個標簽。此外,我投資的潮品店泡泡瑪特也是個類似的例子,你從中能感受到互聯網對傳統零售行業供應鏈的變革。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以前在新浪工作,更早前做過零售業,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他很有經驗。比如,過去商家自己去采購產品,然後再賣給消費者,消費者是被動接受。但泡泡瑪特在采購環節會引入一些互聯網因素,舉例說采購數據來自淘寶網,並讓用戶參與到采購的過程,用戶認為哪個好他們就采購哪個。供應鏈管理正應用互聯網的模式進入消費者主導的C2B時代,這將是零售業的根本革命。我投資的果酷網體也體現了IT手段及互聯網對傳統服務行業的改變。果酷網創始人賈冉既沒有像赫暢那樣用互聯網營銷,也沒有像王寧一樣做很傳統的零售業,他選擇比較好入手的水果切,運用IT技術去開發系統、控制訂單流程和建立采購體系。一個普通的水果商販或許能服務十幾家企業,但是要服務好成千上萬的企業就必須有強大的管理運營體系,這個時候就盡顯IT人的優勢了。上面三個都是IT男轉型傳統行業的典型案例。什麼樣的IT男適合做傳統行業?首先必須特別喜歡干臟活累活,很多IT男都過不了這一關,太多人喜歡追逐熱點。同時你還要明白互聯網也不是萬金油,不是抹到哪個行業都可以。你必須找到一些合適的領域,例如同樣做零售業,做標准化零售業就沒戲了,而體驗型的和非標準的零售業就有很大發展空間。所以,創業者要明白這個趨勢,並且聰明地跟上這個趨勢,很多創業者人雲亦雲,別人搞App,他就搞App,但不知道天已經變了。很多人認為,我投資的這些都是沒有門檻的小生意,但在我看來,消費行業從來沒有小生意,低門檻的生意往往表明市場需求量越大。而規模永遠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只要運用互聯網你就能不斷的擴張用戶,並通過IT技術進行大規模運營管理。為什麼投資「水泥+滑鼠」?互聯網再怎麼玩兒都出不了流量這個圈,因為它的本質就是倒騰流量,如果一個創業公司過多依賴外部買流量就意味著永遠為別人打工,購買流量之後,還要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為何大部分電商公司不賺錢?因為電商的本質核心不在線上,而在於你的品牌、品類、產品推廣和繁瑣的供應鏈管理。所以,你的外部流量越大,就意味著你靠別人的東西越多,也表明你越弱勢。一個人的黃金創業年齡是從25歲到45歲,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年,所以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在傳統消費服務行業干幾年至少還能掙點錢,比如賣個煎餅一年也能賣好幾千萬元。你在互聯網行業即使有人給你投資,你最多燒5年,最後也不過是做個夢,而在傳統行業做五年就可以獲得財務自由,這是我給創業者的一個忠告。這個世界上「人中龍鳳」寥寥無幾,很多創業者註定要失敗的,絕大部分生意註定是小生意,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微軟和谷歌。最大的創新一定是有周期的,互聯網發展歷史上較大的創新無非就是門戶、搜索和社區,別的全是小風小浪。微創新有什麼用? 第二天就被人復制了,過去總有創業者講微創新,我認為這頂多是個起步的訣竅,絕對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大部分創業者把創業都當成一種實現自我的努力,但他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決心,在還沒看透行業本質的情況下就說,自己一定會堅持下去直到找到方向。有決心很好,但是成敗卻不是由決心來衡量的,在行業趨勢面前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所以回到那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堅持和維持是不一樣的,維持的後果會很嚴重,就是浪費青春,浪費時間浪費錢,不如早死早超生。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首先我是一個愛思考的人。此外,我也創過業,很清楚一個企業是怎麼運作的。創業能成功首先是因為你抓住了強需求,這不外乎用新的手段去滿足過去的需求,或者因為時代的變化而產生新的強需求,但強需求不是天天都有的。抓住強需求後,你就需要用好的產品去滿足這種需求。所以,我從來不講概念,只想著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很多投資人就是博傻」現在的創投圈都是怎麼玩的?首先創業者要和媒體搞好關系,爭取報道經常有,就算憑空炒作也要炒作出來,而後一堆投資人看哪個項目曝光率高就選擇投資。其實很多投資人就是博傻,許多創業者拿著他們的錢到處亂砸。現在的投資人很浮躁,缺乏獨自思考的意願和能力,基本上以跟風為主,哪個領域熱就往哪裡跑,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過去這幾年,投資圈追求的都是熱點,以很高的價格投進去,三五年後回頭看這些瘋狂的案例,你會發現大多數都會以失敗告終。如果你投機對了,不貪心盡早退出就會賺很多錢,投機錯了,基本上就是血本無歸。整個天使投資圈的成功率肯定不到20%,我的投資成功率撐死也就是30%。投資圈和娛樂圈是一樣的,都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回家吃白米飯和鹹菜,偷著哭。天使還好,虧了也是自己的錢,哭過就算了。機構化的管理人還得要用各種方法把自己的業績描述得非常漂亮,畢竟他們還要向LP負責。我們不能把薛蠻子,雷軍和徐小平這些超級天使的成功當成普遍的概率,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比較成功的企業家,所擁有的資歷和人脈也是絕大部分天使投資人所不具備的。那麼如何定義成功的天使投資人?在麥剛眼裡,一直不願用回報率來定義成功,天使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投資行為,只以回報為目的很難獲得長期幸福感,支持創新,成就他人,培育中國新力量都是天使投資背後的意義。「我已經算很幸運了」我一共投了近六十家公司,死了三分之一,不死不活的三分之一,活地比較好的有三分之一。回想我當年自己做的幾個企業,從結果上來看不是大成,但是從趨勢上來看是非常准確的。沒有大成的原因當然根本上只能是自己的問題,創業就是成王敗寇的世界。也有一個客觀原因是因為沒有獲得大規模融資,因為中國投資人都是什麼熱投什麼,而我的項目卻都是在趨勢的前沿過早。融不到資就意味著你沒有錢進行大規模地擴張,這樣勢頭也就慢慢弱了。不過,連續創業者做到我這樣,已經算很幸運了。2005年,我成立了中國最早的公司孵化器創業工場,但是這幾年我不做孵化器了,只做投資,因為在中國做不了孵化器。孵化器為什麼在中國成不了?第一,創業者能力不夠,美國矽谷培養出來的是標新立異的人才,創業者的素質、思維方式和境界都是很不一樣的,相比較之下我們的創業者只能算是「鄉村選手」。第二,美國的早期資本很成熟,他們明白投資是歷險,於是一個人投幾萬美金,好幾十號人抱團,中國早期投資人本來就很少,大部分人也不太願意分享,因為風險過高很多早期投資人最後都虧錢,最後做早期投資的就更少了。第三,中國的創業團隊都在搞互聯網,講微創新,其實互聯網大勢已去了,大小公司同時競爭,一片紅海。所以,創業工場頭幾年就是我個人的實驗室,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而這幾年我投資就比較理性。過去我是投資我的夢想,現在我是投資別人的夢想。「人永遠是第一位」我在投資的時候,還是看一個企業長期的價值,看它長期演變路徑、趨勢及商業模式能否產生合理利潤。我個人不喜歡看不到盈利地大規模地積累用戶,因為這種幻象最後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我投資的公司的風格是踏踏實實的。對於投資人來說,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創業者要特別聰明,同時也要有堅毅卓越的執行力。比如說聚美優品的創始人陳歐就很聰明,他在美國上學時曾尋求過我的投資,但是當時他做的是游戲廣告,我覺得不靠譜,就沒有投資,但是我也很欣賞陳歐,希望他有別的創業想法。之後陳歐回國拿了徐小平的投資做了游戲廣告,這個業務失敗後很幸運地轉型做了聚美優品,我再看見他時,他的照片已經出現在路邊的廣告牌。後來陳歐和我開玩笑說,「Mark, 你懂得太多就沒有投資我,而徐小平什麼也不懂所以投資了我。」如果時間倒流,我依然不會投資他的游戲廣告公司,但我會投資給他一些種子期的資金(seed money)以保持一種緣分。此外,創業者一定得是很好的領導者,當一個公司從幾個人發展到幾百個人時,沒有領導能力是不可能帶領團隊的。而用英文單詞來講,你要有hire、inspire和fire的本領,首先你要快速地找到好員工,然後有效地激勵他,不行的時候要立刻解僱他。最後,創業者一定要是一個有彈性的人——要會認錯。這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說公司的方向、產品、和營銷等等決策,要知錯就改。創業者作為股東,董事,管理層的不同角色,其利益和著眼點是不一樣的。最難的時候是否定自己,選一個合適的人當CEO。點評創業領域標准化O2O沒戲了互聯網創業公司做什麼項目,大公司一下子就可以做一個類似的。微信收購通卡可以作為O2O(online to offline)行業的分水嶺,從此以後,標准化,淺層次的O2O營銷(優惠券,LBS,預存,返利等等)這個行業基本上終結了,因為微信鎖定用戶,通卡鎖定商戶,一批創業公司和投資人都要失望了,我對O2O的理解從來都是」商家」到」用戶」,而不是」線上」到」線下」。穿戴設備也沒戲對於小創企業來說,只要巨頭進入某個領域,這就意味著你在這個領域基本上沒戲了。新公司很難在短期內就撐起來。創業者不要總講什麼穿戴設備,量血壓就是量血壓的,跑步就是跑步的,消費者只知道需求,不會和你講概念。硬體公司不像網路企業的商業模式那樣具有網路效應。消費者的轉移成本很低,品牌忠誠度基本沒有。手游泡沫化互聯網從業人士掙錢的就兩波:SP和游戲。但我沒有投資一個手游項目,不是故意避開,是因為我從來不玩游戲,沒有判斷力。現在手游已經出現白熱化和泡沫化的現象,渠道的話語權越來越大,要求的分成比例越來越高。非常不容易投中好的手游公司。與其投資十幾個創業游戲公司,還不如買幾個游戲公司的股票。互聯網金融不是賣理財產品許多創業者都是打著互聯網的概念做金融,後來就變成在網上賣理財產品,這種依賴流量的模式互聯網過去都已經玩爛了,他們並沒有利用互聯網模式的顛覆性力量(眾包,長尾,SNS等)。我投資的美市網MEIX.com是通過眾包來分析討論股票並展現實戰業績,我們的口號是」混小圈子,才能賺大錢」。SNS改變了很多行業,股票交易天生就是社會行為,和SNS結合一定會產生根本的變化。我還投資了OKcoin.com,現在是中國第二大的比特幣交易所,並且很快將進入國際市場。我認為比特幣是全世界人民的貨幣民主,是互聯網最偉大的創新。(實習生吳倩男、劉惜墨對本文亦有貢獻。

㈤ 「非主流」投資人麥剛:我為什麼投資黃太吉

當然,他有一個身份——「非主流」的天使投資人。「創業工場鄭重承認我們就是投資黃太吉的『某知名投資人』。由於本人一向懶散,未及時公告,抱歉。」這是日前麥剛在微博上針對虎嗅網質疑黃太吉的文章所做的表態。不過「某知名」是加引號的,因為與網路營銷做得如火如荼的黃太吉相比,投資人麥剛可謂非常低調。甚至一度有人將麥剛旗下的創業工場與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分不清楚,雖然作為創業孵化器來說,前者要比後者早上了4年多。而翻開麥剛的簡歷,一定會映入你腦海一個詞「華麗」:1997年便入行VC;參與籌建深圳創新投資公司;參與創辦上海浦東科創投資公司任副總裁;擔任德豐傑投資基金董事;創辦SNS網站億友;創辦文檔分享網站豆丁;創辦通卡並任公司董事長;擔任中國青年天使會常務理事、天津天使投資協會會長……「我本人是中國最早的VC從業人士,後來自己又創業,之後又開始做天使投資,也給基金出資做LP,這些經歷讓我把行業里所有角度都看遍了,每個角色環節的利益、想法和糾結所在都打通了。」麥剛這樣向i黑馬總結了自己的「GP—LP—創業者—天使投資人」軌跡。而當黑馬哥問及麥剛現在最喜歡的身份標簽時,他的答案是天使投資人,目前他已經累計投資了近60家創業公司。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做過GP、LP和多次創過業的天使投資人,麥剛為什麼投資備受爭議的黃太吉?他為什麼投資做傳統行業的IT男?他又持有什麼樣的投理念和原則?以下為麥剛口述。「水泥+滑鼠」我現在做投資比較關注「水泥+滑鼠」領域,這個概念是我在2009年就提出來的,但那時候並沒有真正實施。2011年開始,我就發現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難以為繼了,而「水泥+滑鼠」卻是一個可以突破的方向。應該說我的思維是超前的,通過近年投資的這些案子的實際操作也驗證了我的看法。為什麼我會去投黃太吉?因為其創始人赫暢用互聯網思路進入餐飲業的方向讓我很認同;另一方面赫確實是個人才,他曾在網路、谷歌待過,對互聯網營銷和用戶體驗的理解都很深刻。這兩方面都具備了,我就毫不猶豫地投了。黃太吉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對傳統餐飲的營銷和用戶體驗進行了改進。後來有人說要跟風做個肉夾饃,但這真的就是發微博、發微信和製造話題這么簡單嗎?不是的!一個公司的成功,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東西,比如黃太吉的互聯網下單流程、顧客體驗機制和排隊系統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內部運營的。說實話,讓全部消費者都喜歡黃太吉是不太可能的。它能通過互聯網低成本地迅速獲取用戶,這已經很厲害了,因為消費市場只要足夠大,賣狗屎都會賺錢。互聯網對傳統餐飲行業的改變是在體驗和品牌內涵上,吃黃太吉和在大街上買煎餅果子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後者會讓人覺得很屌絲,而前者對許多人來說就意味著小資。這和小米手機一樣,都在給自己貼一個標簽。此外,我投資的潮品店泡泡瑪特也是個類似的例子,你從中能感受到互聯網對傳統零售行業供應鏈的變革。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以前在新浪工作,更早前做過零售業,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他很有經驗。比如,過去商家自己去采購產品,然後再賣給消費者,消費者是被動接受。但泡泡瑪特在采購環節會引入一些互聯網因素,舉例說采購數據來自淘寶網,並讓用戶參與到采購的過程,用戶認為哪個好他們就采購哪個。供應鏈管理正應用互聯網的模式進入消費者主導的C2B時代,這將是零售業的根本革命。我投資的果酷網體也體現了IT手段及互聯網對傳統服務行業的改變。果酷網創始人賈冉既沒有像赫暢那樣用互聯網營銷,也沒有像王寧一樣做很傳統的零售業,他選擇比較好入手的水果切,運用IT技術去開發系統、控制訂單流程和建立采購體系。一個普通的水果商販或許能服務十幾家企業,但是要服務好成千上萬的企業就必須有強大的管理運營體系,這個時候就盡顯IT人的優勢了。上面三個都是IT男轉型傳統行業的典型案例。什麼樣的IT男適合做傳統行業?首先必須特別喜歡干臟活累活,很多IT男都過不了這一關,太多人喜歡追逐熱點。同時你還要明白互聯網也不是萬金油,不是抹到哪個行業都可以。你必須找到一些合適的領域,例如同樣做零售業,做標准化零售業就沒戲了,而體驗型的和非標準的零售業就有很大發展空間。所以,創業者要明白這個趨勢,並且聰明地跟上這個趨勢,很多創業者人雲亦雲,別人搞App,他就搞App,但不知道天已經變了。很多人認為,我投資的這些都是沒有門檻的小生意,但在我看來,消費行業從來沒有小生意,低門檻的生意往往表明市場需求量越大。而規模永遠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只要運用互聯網你就能不斷的擴張用戶,並通過IT技術進行大規模運營管理。為什麼投資「水泥+滑鼠」?互聯網再怎麼玩兒都出不了流量這個圈,因為它的本質就是倒騰流量,如果一個創業公司過多依賴外部買流量就意味著永遠為別人打工,購買流量之後,還要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為何大部分電商公司不賺錢?因為電商的本質核心不在線上,而在於你的品牌、品類、產品推廣和繁瑣的供應鏈管理。所以,你的外部流量越大,就意味著你靠別人的東西越多,也表明你越弱勢。一個人的黃金創業年齡是從25歲到45歲,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年,所以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在傳統消費服務行業干幾年至少還能掙點錢,比如賣個煎餅一年也能賣好幾千萬元。你在互聯網行業即使有人給你投資,你最多燒5年,最後也不過是做個夢,而在傳統行業做五年就可以獲得財務自由,這是我給創業者的一個忠告。這個世界上「人中龍鳳」寥寥無幾,很多創業者註定要失敗的,絕大部分生意註定是小生意,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微軟和谷歌。最大的創新一定是有周期的,互聯網發展歷史上較大的創新無非就是門戶、搜索和社區,別的全是小風小浪。微創新有什麼用? 第二天就被人復制了,過去總有創業者講微創新,我認為這頂多是個起步的訣竅,絕對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大部分創業者把創業都當成一種實現自我的努力,但他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決心,在還沒看透行業本質的情況下就說,自己一定會堅持下去直到找到方向。有決心很好,但是成敗卻不是由決心來衡量的,在行業趨勢面前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所以回到那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堅持和維持是不一樣的,維持的後果會很嚴重,就是浪費青春,浪費時間浪費錢,不如早死早超生。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首先我是一個愛思考的人。此外,我也創過業,很清楚一個企業是怎麼運作的。創業能成功首先是因為你抓住了強需求,這不外乎用新的手段去滿足過去的需求,或者因為時代的變化而產生新的強需求,但強需求不是天天都有的。抓住強需求後,你就需要用好的產品去滿足這種需求。所以,我從來不講概念,只想著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很多投資人就是博傻」現在的創投圈都是怎麼玩的?首先創業者要和媒體搞好關系,爭取報道經常有,就算憑空炒作也要炒作出來,而後一堆投資人看哪個項目曝光率高就選擇投資。其實很多投資人就是博傻,許多創業者拿著他們的錢到處亂砸。現在的投資人很浮躁,缺乏獨自思考的意願和能力,基本上以跟風為主,哪個領域熱就往哪裡跑,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㈥ 有個互聯網思維的好想法,但是沒錢去做前期平台,能否融資

「哥們,最近我正在做個高大上項目,現在最熱的O2O啊。」
「真膩害啊,怎麼做的。」
「那說起來就復雜了,你個賣魚的又不懂。我們用互聯網思維做SEO、SEM、ERP,用人性的方式思考如何做出一款極致的產品。你懂什麼叫極致嗎?極致啊!就是從產品包裝設計到病毒式傳播,絕對讓你體驗到XX元吃的痛哭流淚的感覺啊。我們還會分析客戶資料,如果遇到女用戶生理期,我們還免費贈送衛生巾,溫馨吧!人性吧!卧槽,我這款產品絕對能比肩小米4,氣死喬布斯!」
「特碼的,說人話!」
「...我最近在做小龍蝦外賣。」
隨著互聯網進化到移動終端的趨勢越發加快,原本十分苦逼的餐飲行業正變得越來越像國產智能機產業,彷彿開始了一場狂歡舞會的派對:蘿莉與御姐共存,大叔和正太齊飛。每個人揮舞著VC的鈔票,戴著假面在舞會上笑著,作為觀眾也許你看完他們說的故事,然後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和奮斗:這也太容易賺錢了吧?!
但我想說的是,創業絕非易事,所謂的「我為什麼要做肉夾饃」、「十萬開店」、「三年開一百家店」、「吃個煎餅思考人生」、「微博營銷的經典案例」、在這些一個比一個更猛故事背後實則是擴張乏力、融資困難、博人眼球的真相。
作為賣魚ed和賣魚ing的苦逼中年大叔,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並付之於文。畢竟自己現在也從事著這個行業(名字就不說了,我不擅長軟文,還是安安靜靜地做個怪蜀黍吧),可能會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一些。下面讓我們來解剖一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下的餐飲O2O和一些現在比較火熱的餐飲O2O工具,希望能對那些希翼通過「家庭廚房+微信微博」來一夜暴富朋友敲一下警鍾。
一、幾個「互聯網思維」下的餐飲品牌
1. 雕爺之風
「雕爺牛腩」這配方並不是雕爺發明的,而是傳言他從香港某個食神手裡買的配方,並冠以「雕爺牛腩」的稱號。
雕爺其實也不懂牛腩,但他懂互聯網:以阿芙精油為基點,投入足夠多的資金在產品上下功夫,利用互聯網圈、娛樂圈和大V的人脈來進行前期的品牌定位,彼時正值小米飢餓營銷引領風騷,遂變通進行了「內測」,吊足了胃口。這套組合營銷將「雕爺牛腩」推向了逼格甚高的制高點,一碗牛腩面因為有了500萬配方和明星的助陣變得格外高大上。
所以我稱雕爺牛腩為風,也許在它之前有過很多陣微風,但它是真正形成並颳起這股大風的始祖。

對於孟醒,其實還是要把雕爺和雕爺牛腩拆開來看,從阿芙精油、牛腩、烤串到美甲的布局,是貫通了女性-高消費群體-高消費群體-高消費女性群體,雕爺用精密的布局切入了「高消費群體+高消費群體中女性群體」兩個利潤點極高的人群。但孟醒自己也承認,其實無論精油、牛腩、烤串還是美甲,他都非專業人士。而他另一句一直沒說的話應該是:他一個真正的法寶是他的筆桿。

從很早之前開始,孟醒就不斷在微信、微博和博客上發表各種跨界的文章和互動,如羅永浩一般,積累了非常多的鐵桿粉絲。由於文風詼諧而又相對真誠,沒有裝逼的傾向,很多人將他視為一個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偶像。而到了牛腩時代,人脈圈則在此期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試想如果沒有娛樂圈和媒體圈的神秘試吃和封測,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人民群眾,那效果將大打折扣。從此,餐飲圈開啟了一個「將普通路邊食品通過講故事+極致體驗=極致產品」的風潮。

本文只談餐飲,不討論精油和美甲,在餐飲產品上,孟醒比接下來要說的的三位,段位高出不止數截。牛腩、烤串的菜單經常更換,利用大資金的積累不顧成本的對就餐環境和店址進行改良,細節方面也極為出色,一個例子是,我第一次在北京這個價位的餐廳內發現廁所居然還備有衛生巾。雖然只是很小的細節,但是考慮到現實里很多女生確實存在吃飯到一半突然「不方便」又不能及時出去買女性用品的情況(我想非常多女性都遇到過吧),但看得出來在產品方面,孟醒的團隊確實下了一番苦功夫。

但這些光鮮的背後,則是團隊整體實力的體現和大量原始資金的積累(雖然孟醒自己投入了很大,但還是獲得了某個比較大資本的支持),這種模式明顯不適合一般創業者特別是白手起家者去學習和參考——如果你沒有這么靈敏的商業嗅覺和嚴謹的商業邏輯的話。

總體來說,孟醒不是一個典型的餐飲業者。盡管他不懂這行,但他有著非常清晰的商業思維,知道什麼時候見好就收,什麼時候乘勢而上,是個很典型的成功生意人。
2. 太吉之拳
「黃太吉」也許想做煎餅界的皇太極(如果把傳統煎餅看成努爾哈赤的話)。拿了風投的錢自然是需要說故事的,但如果沒有五百萬的煎餅果子配方腫么辦?!
不要緊,我們有賓士寶馬特斯拉!不夠?那就加上帥氣美國人在店裡陪你思考人生。還不夠?那就讓我帶你走進宇宙外星人的世界吧。

但我完全不知道這些和煎餅果子有半毛錢關系。「黃太吉」初期以產品口感為主,重拳出擊,這是對的,開著寶馬送煎餅來博人眼球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比起廣告的費用,寶馬還是顯得那麼的廉價。前期的確也贏得了市場的一些贊譽(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功不可沒),在靠著這些火了之後,照理說赫暢接下來應該做的是豐富產品線亦或是橫向擴張品牌,趁勢打出漂亮的組合拳。用「快」字訣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挖深壁壘。可惜不知為何,他選擇了媒體曝光、出書、向大眾聊聊宇宙外星人輸出哲學想法。今年當黃太吉開始重新做品牌和增加產品品類的時候,已經錯過時機,為時已晚,媒體和公眾已把眼球轉向了西少爺、伏牛等等為首的互聯網餐飲品牌。(2012年8月-2013年9月一年時間內,黃太吉在北京開了五家門店。而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的一年時間里只開了兩家,這在品牌餐飲連鎖初期是極為反常的現象)。

最近一篇關於「黃太吉」泡沫的文章在朋友圈裡流傳甚廣,作者的幾個觀點確實可以得以印證,大眾點評上黃太吉的產品目前大都集中在3-4星(甚至有的店2星也很多)。我偶爾路過幾次中關村的黃太吉,雖然地處臨街但也是門前冷清,不知道作為品牌創始人的赫暢,還能不能一口內力接上、將他的故事說完。
3. 少爺之劍

如果說「黃太吉」是一記打歪的重拳,那麼西少爺的肉夾饃更像一把陰柔之劍。赫暢的故事讓人沸騰和好奇,西少爺的故事則直接刺向人性中最柔弱的那塊痛點。
曾幾何時,你也夢想過能腳踹總經理,坐上CEO,迎娶白富美吧?
而你現在還在苦逼地坐在電腦前加班,無休止的OT,如果沒有,那互聯網人身上的亞健康你也總該多少有一點吧,還是沒有?那你對飲食衛生總抱有那麼一點的懷疑吧?
一封寫給挨踢苦逼男的信《我為什麼辭職賣肉夾饃》像極了本來生活炒作的「褚橙」。如果不告訴你這橙子是褚時健種的,也就是個比較甜的橙子,但如果告訴你這是當年那個玩煙草的大爺72歲坐牢,76歲又開始玩創業種的,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你會對著橙子若有所思,細細把玩,彷彿橙子直接升華成了一種精神。那你吃這個肉夾饃,其實你吃的也不是肉夾饃,而是對這個社會像你一樣高位低就,懷才不遇的憐憫。看,你自己都被自己感動的流淚了吧。但這世上做什麼事情都是不容易的,看看路邊擺攤幾十年的大媽或者炸著幾毛錢一根油條的大爺吧,他們的故事比大多數年輕人艱辛勵志多了。

然而,故事到此並沒有結束。

翻開之前的媒體資料,其CEO孟兵在接受i黑馬、騰訊等各路媒體的采訪時,一直在重復著一句話:」這篇文章是我們團隊一個合夥人寫的,這是我們經歷的整合。我們找了北漂生活這么一個很容易產生共鳴的點,文章一出立刻引發了大家的共鳴。「這句話很有意思,因為此話的標題是:《我的營銷不完全等於互聯網思維》。就像網上某位觀眾吃過西少爺肉夾饃後質疑的那樣:既然是整合?為什麼還要用第一人稱「我」?不禁讓人心生炒作的質疑。而我的疑問是:信息的傳播是需要時間,而這封信幾乎是一夜之間突然從朋友圈冒出來,很難說不是一次精心策劃下的炒作。

而開業免費送肉夾饃、曾經震驚外界的長隊,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顯出原本的面目,曾經我也被電視畫面前的長隊所困惑,直到我來了帝都,住進大宇宙中心之後我才恍然大悟。下面我來揭開謎底:我現在住的地方離西少爺大宇宙中心店不遠,經常會時不時跑過去看看吃點肉夾饃觀察一下,但觀察到的是只有少數幾次排起了長隊,大多數時候並沒有電視畫面里那麼火爆。而這種小吃、飲品產品本身在購物商圈內都是硬需求,店的周圍毗鄰搜狐網易的寫字樓,附近還有公交站台,店址開在這樣大流量的位置如果是在午飯或者下班高峰期,即使賣個奶茶也很容易排長隊,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各位有機會可以去西單大悅城的飲品店或者小吃店仔細觀察一下,中關村、大望路、五道口、國貿、金融街這些地方,你只要還不難吃的小吃,基本在下班點都是長隊)。

另一個矛盾之處在於它們的用具。做過餐飲的都知道,由於火力受熱的原因用柴火燒出來的米面是最好最香的,遠好過電飯鍋蒸出來的米飯。(所以日本壽司除了大米種類獨特外,堅持用木桶處理壽司米也是其秘訣之一)。而號稱」極致「、」史上最好吃的肉夾饃「、」......非常尊重傳統行業的規則......用掉了5000斤麵粉和2000斤肉料進行「產品研發」......將油、鹽、醬、醋當成是各種化學實驗品,配料的用量准確到毫克,並且總結出了一套公式來對肉夾饃的質量進行精確掌握。「的西少爺居然用電磁爐,蒸櫃來處理白吉饃,並且宣稱改良後比傳統肉夾饃更好吃,這就讓人很費解了。當然,口感是非常難標准化的東西,可能每個吃貨對於極致的概念不同,但我依然堅持我在西安路邊不知名小攤上吃到的用爐火烤就的肉夾饃,那才是最為尊重歷史原味最為好吃的肉夾饃。

故事到此依然沒有結束。

最近不到一年壽命西少爺又爆出了團隊散夥的內幕,以下節選的是創始人之一宋鑫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的話:

閱讀全文

與曝黃太吉融資失敗瀕臨倒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投資理財崗位 瀏覽:967
著名投資理財公司排名 瀏覽:20
期貨市場吸引投機資本 瀏覽:885
問醫生股票 瀏覽:320
茂源金融貸款公司簡介 瀏覽:664
貴金屬波動快的品種 瀏覽:24
各類金融機構的杠桿率 瀏覽:484
長期理財基金 瀏覽:404
悟空理財怎麼修改銀行卡號 瀏覽:854
手機app銀行理財靠譜嗎 瀏覽:176
廣州a股日內交易員股生錢 瀏覽:656
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app 瀏覽:531
ok點卡抵扣杠桿手續費 瀏覽:313
杠桿原理起源於什麼公司 瀏覽:781
西安老版人民幣匯率 瀏覽:591
盒與鮮生金融服務 瀏覽:660
定投基金螞蟻財富還是理財通好 瀏覽:530
昨日日元匯率查詢 瀏覽:422
期貨量倉指標cjl圖解 瀏覽:210
秒交易登陸 瀏覽: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