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財務杠桿房地產開發中所謂的「高財務杠桿」是什麼意思
房地產開發中所謂的「高財務杠桿」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高。財務風險大。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影響的是企業的稅後利潤而不是息前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系數(DFL)= 息稅前利潤EBIT/[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1] 1、財務風險主要由財務杠桿產生。
「風險是關於不願發生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之客觀體現」。這一定義強調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不確定性」的。而財務風險是指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企業因負債籌資而產生的由股東承擔的額外風險。如果借入資金的投資收益率大於平均負債利息率,則可從杠桿中獲益。反之,則會遭受損失。這種不確定性就是杠桿帶來的財務風險。
從理論上講,企業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可以反映財務風險的大小。這里需要指出,負債中包含有息負債和無息負債,財務杠桿只能反映有息負債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而沒有反映無息負債,如應付賬款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無息負債是正常經營過程中因商業信用產生的,而有息負債是由於融資需要借入的,一般金額比較大,所以是產生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如果存在有息負債,財務杠桿系數大於1,放大了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對每股盈餘的作用。由定義公式可知,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當息稅前利潤率上升時,權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大的比例上升,若息稅前利潤率下降,則權益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此時,財務風險較大。相反,財務杠桿系數較小,財務風險也較小。財務風險的實質是將借入資金上的經營風險轉移給了權益資本。
2、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自有資金的籌集數量有限,當企業處於擴張時期,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負債籌資速度快,彈性大,適當的借入資金有利於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由企業負債而產生的利息,在稅前支付。若經營利潤相同,負債經營與無債經營的企業相比,繳納的所得稅較少,即節稅效應。所以,債務資本成本與權益資本成本相比較低,負債籌資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但是,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借入資金必然承擔一部分經營風險,即債務資本的經營風險轉嫁給權益資本而形成的財務風險也必定存在;其次,閑置資金的存在也促進的借貸行為的發生。資金只有投入生產過程才能實現增值。若把一筆資金作為儲藏手段保存起來,若不存在通貨膨脹,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會產生增值的。所以,企業將閑置資金存入銀行以收取利息,由銀行貸出投入生產。因此,財務杠桿以及財務風險也將伴隨著債務資本而存在。
Ⅱ 為什麼房地產企業的財務杠桿一般比較高
您好1
這個就好比軍隊的等級制度,每一級都有區別
望採納,謝謝
Ⅲ 房地產加杠桿是什麼意思
杠桿,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房地產市場是一樣的意思。
假設現在你有30萬,一般情況下你只能買30萬的東西,但是買房子的時候,你可以首付30萬,貸款70萬,買下100萬的房子。相當於你用30萬買到了100萬的東西,這就是杠桿效應,提供杠桿的是銀行。雖然70萬要還,但在你買下的時候,你用30萬的代價獲得了100萬的房子。
加杠桿是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和投資機會。假如這個房子上漲了30%,賣出就是130萬,還掉70萬,剩60萬,賺了30萬,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沒有銀行提供杠桿,第一,你沒100萬買這個房子,就無從談及獲利。第二,如果你有100萬,全款買入,同樣的假設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
Ⅳ 房企去杠桿勢在必行,將會有哪些措施落地
房企去杠桿勢在必行,國家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讓房企自己出錢多一點,銀行放貸佔比少一些,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的防止爛尾樓的出現,也增加了房企的承擔責任風險。
現在有些地方的房價高得離譜,普通的老百姓是根本買不起的,就算是想買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大半輩子的積蓄。所以現在買房對於普通人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就算是靠自己每個月月供的幾千塊錢的貸款也可能要還上十或者二十幾年,所以說現在的房價太高了,年輕人都失去了鬥志,婚也不敢結孩子也不敢生,這就是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很多人覺得難道國家就不應該出手管一管嘛!其實國家已經為大家出台了很多的相關政策,只是大家沒有及時的去了解而已,就比如說房企去杠桿這件事情。
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即使現在的房價再高,彩禮再貴,我們年輕人也得奮斗,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生存下去。
Ⅳ 什麼叫做融資杠桿
融資杠桿指的是來某一源企業在擬收購其他企業調整結構以及重組資產的時候,用被收購企業的資產和未來的收益能力作為抵押,從銀行集和一部分資金,用於收購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而且,一般來說,融資杠桿借入的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左右,剩下的一部分作為自有資金。另外,通過融資杠桿的方法進行收購並重組的公司,其總負債率往往在85%以上,其中,絕大部分的負債是向銀行進行借貸的。
(5)房地產融資杠桿擴展閱讀:
在融資杠桿中,融資保證金比例可以用來控制投資人投資初始資金的放大倍數,投資人在進行融資或者融券交易的時候,所支付的保證金都會滿足保證金比例,當保證金金額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越高的保證金比例,證券公司向投資人融資或者融券的規模也就越少,因此,財務的杠桿效應也會變得越低。
Ⅵ 房地產融資的特點有哪些
1、高額度:地產融資小的都是幾千萬,動則上億,甚至十幾億幾十億;2、差異大:有區域差異:一二線城市比較火爆,三四線城市融資難,生存困難;抵押差異:上市公司等大企業甚至不需要抵押就能融到資而且利率低,有些小公司充足抵押物還不一定融到,就算融到了利率也非常高;3、項目本身差距大:大部分放貸機構都認住宅,因為地產行業住宅的銷量高,回款周期短,還款相對有保障,而商業卻很難融資。
我覺得這幾點是比較明顯的,其他的還有很多
Ⅶ 「三線四檔」政策出台已一年,房企調控效果顯現
去年8月,針對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的「三線四檔」政策出台。按照監管要求,到2023年6月底,試點房企「三道紅線」指標必須全部達標;2023年底所有房企實現達標。如今,「三線四檔」政策出台已經一年。在這一年裡,房企都做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行業經歷了哪些變化?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三線四檔」影響深遠
「行業發展的最佳窗口期已經過去,房地產公司依賴融資杠桿彎道超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是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的一位TOP10房企高管對於房地產行業新形勢的判斷。之所以這么說,在他看來,完全是由於「三線四檔」政策的出台給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與變革。
所謂「三線四檔」,是指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12家房企出席會議。會上提出三個監管要求,即「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根據「三道紅線」踩線的條數,監管部門將房企分成「紅、橙、黃、綠」四檔管理,每降低一檔,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上限增加5%,即使是處於綠檔位置的房企,有息負債年增幅也不得超過15%。而「踩線」數量越多,房地產企業面臨的降杠桿壓力越大。按照監管要求,從今年1月1日起,房企正式進入降杠桿測試期。到2023年6月底,12家試點房企的「三道紅線」指標必須全部達標,2023年底所有房企實現達標。這一舉措被認為是顛覆了房地產行業過去發展的底層邏輯,一時間在行業內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貝殼研究院策略分析師賈莎莎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如按照「三線四檔」有息負債增長規模的要求統計,僅TOP60上市房企每年預計將少增長約9371億元的有息負債。這將極大有利於房地產行業穩健經營,有效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優化全社會資源配置。
調控效果加速顯現
「三線四檔」政策出台已經一年,調控效果相當顯著,不少房企的財務情況得到改善,不僅控制了總有息負債規模的增長,債務結構也優化顯著,還有部分企業快速下降至黃檔甚至是綠檔。
克而瑞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根據其監測的99家重點房地產企業財務情況來看,現金短債比和凈負債率兩項指標相比2020年上半年均有明顯改善,尤其是凈負債率的平均值,相比2020年上半年下降了55個百分點。
從不同的顏色檔位來看,處於綠檔的房企明顯擴容,與去年年中的13%相比,佔比上升了22個百分點,達到了35%;黃檔房企佔比下降,相比去年年中下降了6個百分點,至45%;此外橙檔、紅檔房企佔比也有所下降,分別下降至9%、11%。
整體來看,自「三線四檔」政策出台以來,99家樣本房企中有41家房企成功降檔,其中24家成功回歸綠檔。在降檔的房企中,降一檔的有35家,降兩檔的有5家,有一家房企成功連降三檔,直接從紅檔企業變為綠檔企業。此外,在2020年踩線的房企中還有部分已提出了降檔時間表,大多規劃未來3年內力爭「三道紅線」的全部達標。
據央行披露,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貸款余額50.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賈莎莎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一方面,房地產貸款增速在持續下降;另一方面,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以及綠色貸款增長速度加快,說明金融資源在社會分工的角色中達到了更好的均衡,為全社會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金融基礎。」
倒逼房企專注產品升級
以前,房地產行業發展主要依靠融資來驅動投資,對融資依賴度較高。「三線四檔」政策對於長期「高融資、高負債、高杠桿」發展的房企來說,無疑是近年來最重磅的政策之一。
北京房協副秘書長陳志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三線四檔」是房地產行業調控由需求端向供應端的重要調整,將成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中的重要舉措,預計該項政策在未來的執行階段,適用范圍和指標維度會「更廣更深」,監管執行力度會「只嚴不松」。
進入2021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更加精準、高頻,政策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影響,形成合力,短期內房企壓力倍增,但從長期看,則會加快房企的轉型升級,努力尋找合適的定位與發展的契機。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房玲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對房企而言,發展規模以及所在的梯隊會相對固定,留給企業在傳統賽道上彎道超車的機會越來越小,房企拿地失誤的容錯率會越來越低,絕大多數房企會選擇聚焦主業。尤其是在銷售方面,盡快回款顯得更加重要,這將倒逼房企對項目運營管理更為標准化和精細化,對項目品質的關注將提高,升級迭代產品成為關鍵。
房玲認為,房地產行業正在發生深度重構,結合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方向,房企可以在租賃市場、物管服務、社區養老、城市更新、數字經濟等更細分的領域中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布局企業新的增長曲線。
(原標題:房地產行業哪些變化值得一看)
Ⅷ 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杠桿原理
杠桿,將借到的貨幣追加到用於投資的現有資金上;杠桿率,資產與銀行資本的比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
杠桿比率
認證股的吸引之處,在於能以小博大。投資者只須投入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爭取到與投資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報率。但挑選認股證之時,投資者往往把認股證的杠桿比率及實際杠桿比率混淆,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投資時應看什麼?
想知道是否把這兩個名詞混淆,可問一個問題:假設同一股份有兩只認股證選擇,認股證A的杠桿是6.42倍,而認股證B的杠桿是16.22倍。當正股價格上升時,哪一隻的升幅較大?可能不少人會選擇答案B。事實上,要看認股證的潛在升幅,我們應比較認股證的實際杠桿而非杠桿比率。由於問題缺乏足夠資料,所以我們不能從中得到答案。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Ⅸ 房地產融資「供給側改革」啟動 樓市「去杠桿」全面展開
2020年最後一天,一則金融領域的文件發布,宣告房地產業正式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對中國境內的所有法人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進行管理。
具體為,將法人銀行分為五檔,根據各銀行所處的不同檔位,對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設定上限。其中,前者最高不超過40%,後者最高不超過32.5%。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這一文件被認為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雖然設置的額度比例並不苛刻,且監管層給予了一定的過渡期,但政策的信號意義仍然不可忽視。
過去多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對購房者的限制近乎嚴苛。限購、限貸、限售等一系列「限」字訣政策的推出,在保護剛需的同時,也令購房者「加杠桿」變得越來越難。2020年8月,「三條紅線」政策提出,從房企的角度對融資需求進行量化管理。而此次「涉房貸」集中管理制度的推出,則是對資金供給端的收緊,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被認為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
分五檔考核房地產貸款佔比
按照《通知》規定,法人銀行將被分為五檔。具體為:6大行+國開行為第一檔,12家股份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北京、上海、江蘇銀行為第二檔,民營銀行+除去北京、上海、江蘇外的城商行+大中城市和城區農合機構為第三檔,縣域農合機構為第四檔,村鎮銀行為第五檔。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
指標方面,第一檔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分別為40%、32.5%,第二檔分別為27.5%、20%,第三檔分別為22.5%、17.5%,第四檔分別為17.5%、12.5%,第五檔分別為12.5%、7.5%。
按照監管層的說法,上述分檔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確定,而管理要求的設定綜合考慮了銀行類型、存量房地產貸款業務現狀及未來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為支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產貸款佔比計算。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以2020年12月末數據為界,並對不同的超出比例分別給予了2年、4年過渡期。同時明確,各地可以結合所在地經濟金融發展水平等特點,在增減2.5個百分點范圍內適當調整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此外,為配合資管新規的實施,資管新規過渡期內(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產貸款不納入統計范圍。
銀行是房企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有金融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算上開發貸款、按揭貸款,以及非標融資、信用貸等其他渠道,房企每年從銀行中獲得的貸款額度在5萬億左右的水平,占其資金來源的三成左右。因此,此次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額度管理,會很快引發行業關注。
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僅從額度上看,這一規定並不苛刻。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為28.8%,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為19.8%,平均水平低於管理目標限制。目前設定的管理比例要求基本符合2020年的情況,意味著2021年市場投放的額度總量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同時,監管層根據年末銀行的實際情況設定了過渡期,超出管理要求越高的,過渡期時間越長,讓銀行和貸款主體有足夠的時間平穩調整,避免過大變動。因此,許小樂認為,「該方案對短期市場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兩部委有關負責人同樣明確了這一點。據介紹,2019年以來,央行、銀保監會已就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開展了廣泛調研,與金融機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目前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符合管理要求。」
但新規「堵漏洞」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視。按照貝殼研究院的說法,新規實施差異化管理要求,從規模和防控風險能力兩方面為依據制定分檔。也就意味著,以往「小銀行」通過更「靈活」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拓展該部分業務的空間將受到限制,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資格等方面的管理將更加嚴格。
去杠桿之路
過去多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對購房者的限制近乎嚴苛。限購、限貸、限售等一系列「限」字訣政策的推出,在保護剛需的同時,也令購房者「加杠桿」變得越來越難。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框架下,從2020年開始,樓市「去杠桿」的過程逐漸延伸到房企的融資環節。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首次提出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會議還提出,以「三道紅線」為原則,對房地產企業融資實施管理。
所謂「三道紅線」,是指對房企設置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等三個指標,根據觸線情況不同,將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對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進行量化管理。
據悉,「三道紅線」已經對房地產業產生了實質影響,近期,房企已經在銷售回款、拿地銷售比、債券發行規模增速方面進行了實質調整,一些企業還設定了具體的降檔期限。
按照許小樂的說法,「三道紅線」是在資金需求端的管理,而此次的「涉房貸」集中管理制度則是在資金供給端的收緊。
他還認為,對「涉房貸」進行集中管理,不僅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未來,該政策將和「三道紅線」一起,成為樓市調控的常態。
多數受訪者指出,隨著資金供給側的管理全面收緊,房地產領域的「去杠桿」行動也將全面展開。
許小樂指出,近年來的樓市調控,主要沿著「去杠桿」的方向進行,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和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推動房地產與金融及實體經濟平衡發展。他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金融信貸中涉及房地產的比例較高,不僅增加了企業和居民的杠桿水平,也擠佔了社會信貸資源,不利於構建國內大循環。
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房地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人口紅利、土地紅利逐漸消退後,金融紅利也在消失。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將告別紅利下的高增長,轉而進入平穩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