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美國養老金信託

美國養老金信託

發布時間:2022-05-24 19:44:49

A. 美國人如何准備退休金

五一節前, 戴相龍建議每五年延長一年退休年齡。一石激起千層浪。 各個媒體紛紛討論報道了此事。 中國現行的養老金體系(社保)個人和僱主的繳納比例,按理說應該是很高的。 因為中國每個城市發展水平不一致, 養老金的繳納比例多少有些差異, 但總體占個人工資的20% 左右(按前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三倍封頂)。個人繳納部分進入個人賬戶, 企業繳納部分進入社會統籌。 香港社保僱主的繳納比例是5% , 2012年最高繳納為HK$1250/月。美國的社保繳納方法是僱主為6.2%, 個人繳納4.5% (2012年的繳納基數上限年薪為US $110,100); 用於退休後的醫療保險僱主和個人各繳納比例為1.45%, 沒有上限。 所有繳納都進入社會統籌賬戶。 1) 中國現有的社保基金制度是1997年以後相對完善起來的。 可以說起步相當的晚。 2)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 社保基金就像一個錢罐子, 在職的人往裡面投錢, 退休的人伸手從裡面拿錢。 如果拿的速度大於投的速度, 錢自然就會很快花光。 僱主的退休金計劃。 這是一種僱主單方面的養老金。 前提是雇員要在該企業工作滿十年。員工退休的時候能從這個企業那多少錢, 取決於你在這個企業工作的年限和最後幾年的平均工資。 但現除了政府部門之外, 越來越少的企業使用這種方法了。其原因, 一是僱主的責任大, 二是經濟不穩定造成的高離職率。 401K。 這也是一種僱主行為, 不是國家法定的。 一般做法是雇員把工資的一個百分比(通常是4%-6%)放到一個信託機構(如美林證券, 高盛, 等等), 僱主相應投入一個比例(一般為雇員存款的50%, 即2%-3%)。 員工個人可以在信託機構提供的投資選項中挑選自己投資的產品。 這筆錢是每個月從工資中扣除,當年不交稅(退休以後提取時繳稅,也叫延遲繳稅), 聯邦稅局對個人每年能夠放入401K的最大金額有限制。 401K是美國比較流行的做法, 但也不是每個僱主都有, 一般小的僱主沒有這種福利。美國是一個以市場導向為機制的國家, 企業要想吸引優秀的人才, 自然會盡可能做好自己員工的福利。中國政府正在嘗試類似401K的做法,從而對社保養老基金做一個補充。 個人退休金投資理財稅收優惠政策。 有些人投資股票,基金, 和房地產作為自己的養老金的補充。 政府對於個人理財的退休金出台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 A. 羅氏個人退休金法案 (Roth IRA)。 個人可以把每年一定比例的收入投資用於退休。 這筆錢是每年上完稅以後的錢, 所以, 退休之後提取的時候不用再繳稅。 聯邦稅局對於每人每年能夠放入多少錢進入這個帳號有上限規定。 B. 傳統個人退休金法案(Traditional IRA)。 個人可以把每年收入的一筆錢放入投資理財中去。 這筆錢當年不上稅, 退休以後提取的時候再上稅。 由於是當年免稅, 聯邦稅局對每年免稅投資的金額也有限制。 C. 退休賣房免稅計劃。 賣房子是要交增值部分的稅的。 但是, 美國對於退休人員賣房子後的增值部分是可以不繳稅的, 但只能是一個自己住的房子賣掉後不交稅。 社保養老金最低繳納年限是十年。 失去配偶的一方可以繼承對方的社保養老金。 社會保險的養老金62歲就可以提取, 但此時只能拿到75%; 如果等到70歲以後, 你可以提取更多。這是一個鼓勵人們盡量晚取的政策。 社會保險的養老金每個月能拿到多少是按照個人退休前平均收入作為基數來計算的。 如果你退休前幾年收入比較高, 你退休後拿到手的就相對多一些。國家每年對社保養老金的支付會根據通脹指數做出相應調整。 社保養老金夠不夠用呢?這要看對誰而言。 對於一個普通工薪收入的人來講, 這筆錢, 能夠滿足基本生活所需; 而對於一個收入比較高的人來說, 也許只是個零花錢。 那麼, 美國退休到底需要多少錢?這要根據每個家庭的生活水準來計算。 一般的計算方法這樣:你認為你退休以後(屆時也許已經還完了房貸), 每年需要5萬美元。 那麼你要計算一下你從現在起, 每年需要存多少錢, 怎麼存才能給你提供這筆收入。 如果社保部分能給你2萬的話, 那其他的3萬就要靠你個人。 這其中你一定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 美國是個提前消費的國家。 都說美國富有, 但很多普通百姓過的也是嘴頂嘴的日子, 到了退休的年齡, 有些人只有社會保險中的一點點錢。 如果有個美國人能夠把自己每個月收入的15% 存起來, 那應該是相對不錯的情況。 美國退休金的稅收政策非常復雜。我也只在此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如果詳細說, 怕是要寫成一本書。 中國的退休養老制度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

B. 美國老人如何養老

美國養老保障系統可分為5個層次:第一是國家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是住房反向抵押制度;第三是企業主舉辦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第四是個人退休賬戶系統(IRA);第五是其他各種養老資產。

其中,養老保障的核心部分只有3個,美國人喜歡稱之為「三條腿板凳」。

第一條腿是國家建立的強制性老年、遺屬和殘疾保險制度,這是退休收入的基本保障,是兜底的安全網。

第二條腿是指企業主舉辦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在中國叫企業年金。

第三條腿是指家庭或個人購買的以個人退休賬戶為主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雖然美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比較健全,但大多數美國老年人依然以「以房養老」方式作為補充。美國政府和一些金融機構也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養老」的「倒按揭」貸款,發放對象為62歲以上的老年人。

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了房子,然後把富餘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後生活。

(2)美國養老金信託擴展閱讀:

各國養老新趨勢

英國更多發展社區養老「如同在家養老」。

日本為老人開展眾多「定製服務」。

韓國給老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美國:親屬照顧老人 政府為其付費。

法國:提倡老人旅遊及進駐「老人村」。

瑞典:提供全球最完善的養老保障。

中國:將社保征繳劃給稅務將提高退休年齡。

C. 什麼是「美國401(k)計劃」

401k計劃也稱401K條款,401k計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一種由雇員、僱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是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的規定,1979年得到法律認可,1981年又追加了實施規則,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美國諸多僱主首選的社會保障計劃。適用於私人盈利性公司。

企業年金
美國401K是企業年金。美國的養老金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國家層面的社會保險金,相當於中國的養老保險,保證就業者退休之後的基本的養老生活。另一部分是企業的養老金計劃,401K計劃僅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於中國的企業年金計劃。把美國的401K計劃等同於中國的養老金,則是不嚴謹的說法。
按該計劃,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養老金賬戶,而企業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不能超過員工存入的數額)往這一賬戶存入相應資金。與此同時,企業向員工提供3到4種不同的證券組合投資計劃。員工可任選一種進行投資。員工退休時,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分期領取和轉為存款等方式使用。

401K退休計劃
401k退休計劃不是全民福利計劃,401k退休計劃是美國在1980年代對私人企業退休金制度改革的產物,這一退休計劃取代了過去由僱主一方單獨為雇員提供退休福利的局面,形成了僱主與雇員共同負擔退休福利的格局。因401k退休計劃涉及到退休投資延稅的問題,稅務局專門制定條例,相關內容在401k部分,因此這一退休計劃也被稱之為401k退休計劃。該計劃是美國最為普遍的就業人員退休計劃,該計劃的受惠者主要是私人企業的雇員,2011年美國60%接近退休年齡的家庭擁有401k退休計劃。
401k退休計劃無疑是美國私人企業為員工提供的一種退休福利,但它既不是普及到私營企業每一個人的退休福利計劃,也不是政府主導的全民社會福利計劃。2008年美國退休老人能夠領取到退休金(包括401k退休計劃)的人數只佔退休老人總數的34.2%。社會保險金仍是大多數美國人退休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401k退休計劃起到了相當大的輔助作用。不過在美國進入「嬰兒潮」時代退休高峰後,401k退休計劃在老人退休後的收入來源上將起到更大作用,因為他們是401k退休計劃推行後最早的受益者。

退休金制度
私企放棄「大鍋飯」式員工退休金制度。過去,美國不少私人企業採取「大鍋飯」式員工退休金制度,特別是有工會組織的行業比較傾向這種退休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員工的所有退休金都由僱主來承擔。1978年,美國私人公司41%的人員參與這種退休福利體系,2008年參與這種退休體系的私人公司人員比例下降到21%。這種退休福利對員工有利,但卻加重了僱主的經濟負擔,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和擴張。
在一些大的行業,工會組織力量強大,可以代表雇員的利益向僱主施壓,雇員的福利權益也受到相應的保護。在美國私人公司中,有工會的行業受僱人員的退休金比無工會行業受僱人員要好得多,也更有保障。參加工會的員工79%有退休福利,未參加工會的員工只有44%有退休福利。參加工會的員工70%享受福利式退休金待遇,未參加工會的員工只有16%享受福利式退休金待遇。但由於工會組織的式微,加上401k退休計劃的推出,更多的美國企業放棄了由僱主對雇員退休福利全包的做法,而改向僱主和雇員共同出資合建退休福利的道路。

資金投入
401k退休計劃現已成為美國私人公司最主要的員工退休計劃,員工如果離開公司,這筆錢歸員工個人所有。如果員工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他工作期間所積累下的這些錢就是他的退休金,到59歲半就可以從退休賬戶領取這筆錢。由於稅務上的原因,這種退休金人們一般不會一次全部領出來,而是逐年領取以避免交稅。僱主和雇員投入到401k退休賬戶所有錢都不需要報稅,只有雇員在規定年齡領取時才算收入需要申報個人所得稅。私人企業工作的員工退休後,企業將不再承擔其退休金的支出,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
企業如果為雇員提供401k退休計劃,雇員是自動加入這一計劃,但雇員也可以選擇不加入。僱主和雇員每個月按照規定比例將資金投放到退休賬戶上,這些投資當年不必繳納個人所得稅。雇員在59歲半時可以開始從退休賬戶上提取退休金,按照每年的收入狀況來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每個月投入多少資金上,401k退休計劃對私營企業的雇員而言具有彈性。雇員可依據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每月將收入的一定比例放到計劃中。月收入5000美元的人,如果在退休計劃中投入10%,就是500美元,一年投入到退休計劃中的資金可達6000美元。但個人每年投入401k退休計劃中的錢,國稅局是有上限的,2010年的上限是16500美元。如果一個人的年齡達到50歲,401k退休計劃每年還可以再增加5500美元,這樣投入退休計劃中的資金每年可為22000美元。因為投入退休計劃中的資金享受延遲付稅的優惠,對於收入較高的人而言,把錢投入到退休賬戶上也是一種避稅的方式。
通常情況下,僱主投入到雇員401k退休計劃中的資金為雇員年收入的3%。國稅局規定僱主在雇員401k退休計劃投入資金的上限是雇員年收入的6%,這種限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政府的稅收不至於流失太多。
按照稅法上的規定,一個年薪10萬美元、年齡在50歲的人,如果他是按照個人投入資金上限來考慮,他可以投入16500美元。到了50歲,可以再加上5500美元,合計為22000美元。僱主按6%的最高比例可投入資金6000美元。一年下來這位雇員的401k退休計劃現金就有了28000美元。如果按照65歲退休,即使在50歲時按照此比例在401k退休計劃中投入資金,15年中投入的資金不算投資收益,本金合計為42萬美元。
上面談的是按照稅前收入僱主和雇員每年投入到401k退休計劃中的資金額度,如果雇員經濟充裕,不為日常家庭生活所困,可以多投錢到401k退休計劃,但超過限額的投入是要交稅的。而交了稅也不是想放多少錢就放多少錢,這里也有限額。一個人每年投入到401k退休計劃中資金的最高額度是49000美元。

D. 哪些國家、地區的養老體系比較完善

美國是全球養老體系最完善的國家之一,我國養老體系對其多有借鑒。信託制度在美國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比如金融投資屬性突出的有養老金;從產業角度看,也有機構通過REITs等不同模式深耕養老地產等領域。

E. 全球養老基金如何投資 兩種監管規則實際比較

待遇確定型(Defin ed Benefit,簡稱DB)養老金計劃的監管要比繳費確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簡稱DC)養老金計劃更加嚴格,後者主要受謹慎人規則的約束。
1、採用謹慎人規則國家的監管規定。 美國1974年頒布的《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規定,養老基金必須具有開展信託和金融業務的專業化水平、經驗和能力,但監管機構不會對養老基金的資產配置作出嚴格的數量限制;該法案要求養老基金進行多樣化投資,並採取普遍認可的謹慎行動;監管機構實行「謹慎人」的監管規則,在具體的投資行為和其他方面則給予養老基金充分的自由。 美國的401(K)計劃提出,養老基金的投資方向由參與者來決定,這對參與者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於發起人的破產可能無法達到承諾的投資收益,使雇員的收益遭受影響,所以英國和紐西蘭均規定,DB養老金計劃的自我投資不得超過5%。在英國,謹慎人規則主要用於監管DC養老金計劃;在紐西蘭,自有的留存可以適用「謹慎人規則」10%的要求。同加拿大和義大利一樣,日本也在適用謹慎人規則的基礎上加入了數量限制的因素。日本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債券不得低於50%,股票不得高於30%,地產不得高於20%,國外資產不得高於30%,對單個公司的投資不得高於10%。
2、採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國家的監管規定。 比利時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對發起人的投資不超過15%,地產不高於40%,存款不低於10%。丹麥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國內債權不得低於60%,而國外資產不得超過20%,房地產和股票均不得超過40%。挪威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股票不超過20%,貸款不超過30%。葡萄牙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自我投資不超過15%,政府債券不低於30%,地產不超過50%,國外上市的證券不超過40%。瑞典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國內債券、貸款應當占很大比例,投資於國外資產的限制比例為5-10%。
拉美國家適用於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對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也做出了嚴格的監管規定。從國債投資的限制比例來看,墨西哥要求養老基金的全部資產投資於國債,烏拉圭的限制比例為70-90%,智利、阿根廷和哥倫比亞均規定不得低於50%,秘魯規定不得低於30%。從國內股票投資的限制比例來看,秘魯、智利、阿根廷和哥倫比亞分別規定養老基金投資國內股票不得超過40%、37%、35%和30%,烏拉圭和墨西哥則均規定禁止養老基金投資國內股票。從國外證券投資的限制比例來看,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和秘魯分別規定養老基金投資國外證券不得超過12%、10%、10%和5%,同樣烏拉圭和墨西哥也都禁止養老基金投資國外證券。 兩種監管規則國家實際組合比較 從橫向國別比較來看,實行謹慎人規則國家養老基金的國際投資比例通常高於實行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國家的比例。例如,荷蘭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1998年其養老基金投資國外資產的比例達42%。而斯堪的納國家如瑞典、丹麥等國雖然也是小型開放經濟體,但是這兩個國家養老基金持有國外資產的比重卻比較低,分別僅為2%和11%,這是因為荷蘭適用謹慎人規則,而瑞典和丹麥適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的緣故。 1、採用謹慎人規則的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與總體平均水平相比,在採用該監管規則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流動性資產的佔比為3.3%,與平均水平持平;貸款、國內債券等低風險性資產的佔比分別為4.8%和27.2%,分別較平均水平要低3.2和13.2個百分點;國內股票、實業投資和國外資產等高風險資產的佔比分別為31.8%、10.2%和17.3%,分別較平均水平要高出7.8、1.7和4.7個百分點。 2、採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的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與總體平均水平相比,在採用該監管規則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流動性資產的佔比為3.3%,也與平均水平持平;貸款、國內債券等低風險性資產的佔比分別為12.8%和60.3%,分別較平均水平要高出4.8和19.9個百分點;國內股票、實業投資和國外資產等高風險資產的佔比分別為12.3%、6%和5.5%,分別較平均水平要低11.7、2.5和7.1個百分點。這與採用謹慎人規則的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情況正好相反。 考察當今世界各國採用的養老基金投資監管規則,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個基本特點:(1)大多數發達國家較早地適用謹慎人規則;(2)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適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3)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逐漸由適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轉向適用謹慎人規則;(4)採用謹慎人規則具有促進國際投資和提高投資回報率的作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F. 美國社保信託基金是什麼

美國社保基金的來源及構成:美國的社會保障基金分為聯邦社會保障基金和私營養老金兩回部分。答具體而言,聯邦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由老年及遺屬保險信託基金和殘疾保險信託基金兩個子基金組成。

聯邦社保基金的營運管理:聯邦社會保障基金營運管理的總體特點是統一管理與分項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與顧問參與相結合。目前,聯邦社會保障基金營運管理由美國財政部總體統籌,具體管理與投資由「聯邦社會保障信託基金託管委員會」來負責。

G. 美國 養老金 保險公司

美國人也需要交社保。
美國政府有一套強制執行的社會保障計劃,覆蓋了全國96%以上的就業人口,用以提供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
這份社保計劃採取「現收現付」的支付方式,即讓在職雇員和僱主各自繳納6.2%的「工薪稅」來支付已退休雇員的養老保險金。而其中多餘的資金則全部投資於聯邦政府債券。
這種極度保守的投資手法令這些養老金非常安全,比如,在經濟危機的2008年,美國社會養老基金仍取得了高達5.1%的年收益率。
但社會保障計劃所提供的養老金僅能糊口,美國人主要的養老金還是來自於由政府出資的公共部門養老金計劃和企業僱主出資的僱主養老金計劃。
大多數政府部門會這樣為雇員養老:僱主根據雇員在本機構的工作年限等項指標,按照一定的計算公式向其支付養老金。
在這種被稱為DB形式的計劃下,政府或企業每月繳納的費用,會存入一個養老信託基金,或者向人壽保險公司購買團體年金保險。如果養老信託基金或人壽保險不能足額支付時,僱主需要補齊差額部分。
而企業僱主則多會選擇另一種名為DC的養老計劃:在雇員任職期間,僱主和雇員按個人工資的一定比例共同向雇員的個人賬戶繳費。
這個賬戶在雇員換工作後是可以攜帶走的,與中國的「五險一金」中的養老金類似,但最大的區別在於:雇員需要自行決定個人賬戶里的錢如何投資。退休後,賬戶中的本金及投資收益就是雇員的養老資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美國人如何養老

1、美國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美國於1942年開始支付退休金。1965年增加了老人醫療保險,1972年又增加了殘廢者醫療保險。經過50多年的逐步發展與健全,形成了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2、美國老年法定退休保險具有強制性、貢獻性和福利性,退休和醫療保險基金有正常來源渠道,能自我調整和自我調整。其退休金的收與支是按照現收現付、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的,根據人口老齡化的預測、退休費支出的需要,不斷調整保險稅稅率,達到自我循環正常運轉的目的。

3、發展保險公司經營的自願投保退休金保險,吸收閑散資金增強經濟實力,為人口老齡化做准備。美國的一些人壽保險公司除經營人壽保險、財產保險、死亡保險外、還大力經營集體和個人自願投保性質的私人退休金保險,作為法定退休保險的補充。

4、在美國,還是家庭養老為主。真正進入機構養老院的只有20%,其餘都是家庭養老。很多美國老人都有拿著退休金到風景優美、適宜養老的國度、地區養老的人群,如美國的退休老人到佛羅里達、夏威夷、墨西哥海濱購房長住,安度晚年。

5、在美國一些地方,「以房養老」已被許多美國人認為是一種最有效的養老方式,美國,是「以房養老」模式的鼻祖。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了房子,然後把富餘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後生活。

(8)美國養老金信託擴展閱讀:

1、1936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社會安全法案,現在簡直掩蓋全民的社會安全金體系依然是美國最大的社會福利確保項目之一。這種方法是國家對一切作業的人一種最根本的退休福利確保,與此同時殘疾人士和那些孤兒寡母也能夠享用這種政府供給的社會福利。

2、美國社會安全金項目的樹立,真實上是即要確保工薪族在退休後能有根本的收入,與此同時也要統籌人在作業中受傷後無法作業時也能有收入,在2012年,美國約有5600萬人收取社會安全金,也就是說每6個美國人傍邊就有1個人收取社安金。

3、美國社安金基金的來歷是來自於工薪族在作業期間交納的薪資稅,政府徵收的薪資稅是個人收入的12.5%,其間單位和個人各承當一半。政府樹立社安金基金,只要是全職作業10年以上的人退休後政府就要按月發錢,一直到過世。

I. 甚麼是養老金固定收益計劃(Defined Benefit Plan)

金業發展應推動養老制度建設

--------------------------------------------------------------------------------

您對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問題,您對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擔心,
您對大盤走勢有任何疑惑,您還關心哪些股票的趨勢,隨時可以免費致電--
金融界服務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繼電話)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中國證券報
我國基金業要獲得真正廣闊的發展空間,就必須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改變目前單純追逐熱錢,著眼於為熱錢服務的短視行為,以自身的優良的管理技術優勢幫助、推動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形成,進而使自身的未來發展奠定在健全的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堅實基礎之上。(人民幣都升值了!你的股票升了嗎?)

從發達市場國家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基金業的發展與養老基金體制的發展遵循的是一條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發展道路。一個國家的社會化的不斷完善的養老體制,是基金業賴以繁榮壯大的基礎。而基金業的專業化的發展,又為社會化的養老體制的不斷變革提供了技術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我國養老制度能否順利完成改革、發展、完善的重任,將決定我國經濟發展能否在今後二三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持續、高速的發展態勢,將決定我國社會能否在今後二三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安定、平穩的局面。(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目前,我國養老體制正面臨著嚴峻挑戰:挑戰之一:我國社會發展正遭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困境。

挑戰之二:我國經濟發展正遭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困境。

挑戰之三:我國人口的嚴重失衡正快速瓦解我國社會的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將加劇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困境。

挑戰之四:我國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解決過程將加劇我國養老體制的困境。

 共同基金與養老基金共生共榮

從發達市場國家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基金業的發展與養老基金體制的發展遵循的是一條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發展道路。一個國家的社會化與不斷完善的養老體制,是基金業賴以繁榮壯大的基礎。而基金業的專業化的發展,又為社會化的養老體制的不斷變革提供了技術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我們可以說,不以社會化的不斷完善的養老體制為基礎,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得到真正的繁榮發展。同時,基金業又應以不斷提高的專業化服務,支持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改革、發展、完善。

美國的歷史經驗為基金業發展與社會化養老體制發展的這種相互支持、共生共榮的關系提供了典型的案例說明。美國的基金業曾經完成了兩項重大的歷史任務,從而幫助改革完善了美國現代證券市場框架和金融體系。其歷史任務之一是,幫助美國證券市場完成了從「為少數人服務的市場」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

美國的股票市場可以大體劃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其中20世紀30年代是最主要的分界線:

第一階段:20世紀的1929至33年的大危機之前,美國股市是典型的為少數人服務的股市。這時股市的參與者主要是社會上少數的投機者、冒險家、富有階層。這時的股市是典型的富人的游戲場所,是少數投機者的游戲場所。

第二階段:20世紀的30年代至40年代為過渡時期,即從為少數人的市場向為多數人的市場轉變的過渡期。

第三階段:20世紀的5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逐步轉型為「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

 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美國養老體制變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開始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投資股市。到目前為止,多數的美國家庭和美國人口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持有股票。股市不再只是富有者的投資場所,而且也是廣大工薪階層的投資場所。對這一市場的轉型,美國基金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美國的基金業也隨著這一歷史轉型而得到了發展壯大。

在1929—1933年的大危機之前,美國基金業也曾有過一段高度繁榮期。但這時的基金業和美國股市一樣,只是為少數投機者的利益服務的。因此隨著大危機的展開,美國第一代只為少數人服務的基金業幾乎全軍覆滅,被歷史的發展所淘汰。

 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基金業開始以共同基金為主流形式。共同基金由其制度決定是更強調為多數人服務的基金形式。正是在共同基金的制度安排下,越來越多的普通工薪家庭有可能越來越廣泛地參與股市投資。因此可以說,共同基金這種為多數人服務的投資工具幫助美國股市完成了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

其歷史任務之二是,保障了美國社會化的養老基金制度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

我們應當明確一個歷史事實:現代金融市場變革的基本推動力來自於養老制度的變革。養老制度的變革、創新是現代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基本推動力。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養老基金制度經歷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變化。

變化之一:公司雇員(通過工會組織)獲得了對養老基金合約的談判權。

 1948年4月,美國勞工關系局發布法令,宣布公司雇員有權通過工會組織要求僱主提供養老保障,建立養老基金。而在此之前,建立養老金與否只是僱主一方的單方面決定。這一措施催生了美國現代的社會化的養老基金制度,推動了企業年金雨後春筍般的建立,使企業年金迅速覆蓋到各類企業,使養老基金資產以幾何級數迅速擴張。養老基金資產從1949年該法令頒布之時的140億美元,迅速擴大到20世紀末的接近9萬億美元,規模擴大了600餘倍,資產總值已超過美國一年的GDP總值。

變化之二:養老基金從最初的單純的「收益固定型計劃」轉向了「收益固定型計劃」與「投資配置型計劃」並存的格局。

「收益固定型」養老金計劃是指事先以合約形式規定了受益人最終的受益數額與收益方式。而「投資配置型」養老金計劃是指規定受益人定期向養老金賬戶不斷追加投入的義務,但不承諾最終的收益。因此「投資配置型」養老基金計劃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純粹的投資計劃。這一變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相當深遠。它不但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風格、投資組織形式,而且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資金不斷地、定期地注入美國證券市場,對美國證券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穩定機制。

變化之三:投資決策模式出現分散化、平民化趨勢。

在原有的單純「收益固定型」養老基金計劃模式下,美國養老基金的投資決策高度集中在數千名投資管理者的手中。實際上也可以說,當時美國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決策權高度集中在數千名投資管理者手中。但是在「投資配置型」養老基金計劃模式下,美國有超過3500萬養老金持有人要直接參與投資決策,他們直接代表著數千萬美國家庭的投資計劃,以及接近一半以上美國人口的投資計劃。「投資配置型」養老基金計劃從根本上變革了美國證券市場上的投資決策模式,對美國證券市場上的制度性變革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這一變化對基金市場的影響極為深遠,對美國基金市場的高速擴展給予了最為有力的推動,使美國基金市場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速度、廣度和深度迅速發展起來。

變化之四:養老基金合約對股票投資比重的規定不斷放寬。

過去50年間,美國養老基金的投資方向經歷了一個從基本上禁止投資股票到允許投資股票且投資比重不斷提高的過程。美國養老基金持有股票的資金數額以平均大大超過股市升值速度的速率增長,公營部門養老基金的股票投資比重已超過50%,其餘大體在30%—40%之間。現在,美國養老基金已成為美國股票市場上最主要且最穩定的資金來源之一。

在上述美國養老基金制度的革命性變化過程中,美國共同基金市場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同時也由此為自身的發展獲得了以前所不可比擬的廣闊空間。美國共同基金市場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基金產品,滿足了養老基金多樣化的投資需求,為養老基金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注入證券市場提供了順暢的通道。

這一歷史發展過程告訴我們,對共同基金市場來說,養老資金的投資需求應當成為共同基金最為關注的市場需求。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共同基金市場服務形式的變化,主要都是為滿足養老資金的投資需求的結果。可以說,是養老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推動了共同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同時是共同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保障了養老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

 我國基金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

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還只有區區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便已陷入明顯的發展瓶頸,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銷售不暢局面。當前,造成我國基金業發展這一系列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制度性缺陷:

一、社會化養老體制建設的嚴重滯後目前,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建設嚴重滯後,尚不能覆蓋廣大的農村人口與日趨龐大的流動人口,也沒有充分覆蓋城市人口中的廣大中低收入者。我國目前的社會化養老體制還只能說是為少數社會「精英」階層服務的體系。沒有廣大社會人口的養老資金需求,就沒有對應的對共同基金產品的投資需求。缺乏廣泛的具有養老投資目標的資金支持,我國基金業便陷入為少量投機性熱錢服務的困境。

正是這種情況造成我國基金業規模目前雖然只佔GDP的百分之一點幾,基金卻似乎很難再賣得出去。而業內人士所一直憧憬的國外基金市場的佔GDP百分之十幾甚至幾十的情形,似乎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我國基金業要獲得真正廣闊的發展空間,就必須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改變目前單純追逐熱錢,著眼於為熱錢服務的短視行為,以自身的優良的管理技術優勢幫助、推動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形成,進而使自身的未來發展奠定在健全的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堅實基礎之上。

二、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觀念落後我國現有的證券及基金的法律法規體系嚴重不適應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需要。這種不適應不單表現在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健全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其基本觀念的落後方面。

第一,現有的證券及基金法律法規體系明顯缺乏推動競爭、推動創新的基本精神。相反,卻有相當明顯的保護壟斷、自我封閉的意味。第二,現有的證券及基金法律法規體系不利於職業投資管理人市場的發育。第三,現有的證券及基金法律法規體系不利於「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投資契約關系的形成,制約基金產品市場深度與廣度開發。

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下,只允許少數國企色彩濃厚的「大」基金公司的存在,只允許「出身好」、「財大氣粗」的機構組建基金公司。我國基金業從一開始就被割棄了「平民化」機構的基本精神,一開始就掘下了「高高在上」的少數「管理精英」與普通廣大投資人之間的鴻溝。在這種法律框架下,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在我們中國如何能有朝一日產生像「巴菲特」、「彼德.林奇」、「索羅斯」一類的投資大師以及像「先鋒公司」一樣的著名基金投資機構,因為以他們創業時的條件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我國的投資管理行業。

三、金融財富分布嚴重失衡我國社會金融財富分布呈嚴重不均衡現象。這一不均衡現象將長期制約我國城鄉居民儲蓄(目前已達十萬億)順暢地轉化為投資資金的過程。我國社會金融財富分布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根據社會調查數據):第一,少數人佔有多數的金融資產;第二,缺少一個足夠大的中產階層;第三,廣大中低收入階層人均佔有金融資產的絕對額過低。而根據發達市場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形成以廣大中產階層為主體的金融資產結構才最有利於基金業的發展。

在我國現有金融財富分配格局下,對基金業的資金供給將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人均金融資源不足,人均絕對額較低;第二,資金抗風險能力低;第三,投資民眾的長期理財目標與短期贏利慾望的矛盾突出;第四,金融資產的滾動增量資金將成為最適合基金業開發的資金供給來源。

基金業資金供給的這些特點將對我國基金業的投資管理戰略與市場開發戰略形成挑戰。那些只會照搬照抄書本知識和照搬照抄國外做法的公司將被市場無情淘汰。

我國證券市場遠未完成從「為少數人服務的市場」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這將制約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遠未完成從為少數人服務的市場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這給我國證券市場帶來以下特點:

一是證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導致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程度不高;二是市場的效率較低,包括自身的運行效率較低,以及對國民經濟的服務效率較低。三是我國證券市場與發達市場比較,呈現系統化風險較高,但平均收益偏低的狀況。

以上特點將對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造成一系列的困難:

第一,由證券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夠造成基金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夠,造成基金產品開發中的困難,基金產品推廣與市場認同的困難,風險管理與投資管理的困難,等等。

第二,由證券市場的運行效率較低,帶來基金公司經營效率的下降。基金公司必須尋找到適應這一市場形態的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而不能照搬照抄現有的國外管理模式。

第三,由我國證券市場風險———收益關系的現狀出發,我國基金公司必須尋找到自己更為獨到的投資管理理論體系,形成更為獨到的投資理念與投資風格,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特有的投資民眾服務。

 基金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推動、保障我國養老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為使基金業獲得更為堅實的發展基礎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基金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一、爭取盡快建立有利於共同基金市場與養老基金市場互動式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目前的基金法律法規體系的最突出弊端,是孤立起來看基金,就基金業談論基金業。這種看問題的角度違背了基金業發展的歷史經驗,不可避免會形成較強烈的行業壟斷性特點,助長行業利益至上的不正之風,使自身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一個真正有利於基金業未來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應當符合以下原則:

第一,必須有利於基金市場與養老基金市場互動式發展,有利於基金市場為我國養老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多樣化的優質的服務。

第二,必須有利於打破壟斷,促進競爭。具體地說,就是應當允許並有利於中小基金公司的設立及參與競爭;允許並有利於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基金公司的參與競爭;允許並有利於基金公司之間的收購兼並,優勝劣汰;允許並有利於最廣泛的各類機構和個人參與基金業的競爭。

第三,必須有利於創新。基金業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地與時俱進,不斷地推陳出新,包括管理制度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投資管理技術的創新,市場營銷技術的創新等等。而目前的法律法規體系明顯地在束縛基金業的創新沖動。

樹立為最廣大的多數人的理財需求服務的經營理念與經營體制。

我國目前基金業管理體制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由少數人參與,為少數人服務。這種經營理念與經營體制不破除,我國基金業難以真正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不合理的制度與不正確的風氣的雙重推動下,目前我國基金業中「貪大求洋」的風氣越來越盛。例如,基金公司只准成立大公司,而且規模要越來越大;基金公司都扎堆大城市,而且越來越扎堆一兩個最大城市;基金發行規模必須求大,不發幾十個億就好像發行失敗;基金公司的人員越來越臃腫,一個新設立的公司也動不動需要好幾十個人等等。

這種「由少數人參與、為少數人服務」的機制,助長了基金業盯住少數富裕階層,盯住「熱錢」的風氣,背離了現代基金業的最基本服務是為最廣大社會階層的養老資金服務的目標。

基金業要逐步轉向為最廣大的多數人的理財需求服務的正確方向,應當提倡幾個優先:應當優先發展中小型基金公司;優先發展低成本運營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地方性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專業方向細分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帶有公司型特徵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面向基層人口服務的基金公司;優先推廣小型化多樣化的基金產品。

二、推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基金投資管理體制的形成與發展。

造成我國基金業目前發展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國基金業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投資管理體制。

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基金管理人是絕對的主動方,基金投資人是絕對的被動方。基金投資人對自己的投資沒有任何「話語權」,沒有任何實際上的「監督權」。從風險—收益分配機制上來說,基金管理人是利益的主要佔有方,基金投資人是風險的主要承擔方。這種局面不改變,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將難以走出困境。

在逐步推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投資管理體制的形成方面,應注重借鑒發達市場中公司型基金和對沖基金的管理體制及利益分配機制,使基金投資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地關注和保護。

三、重點開發低風險、小型化、地域化的基金產品。

基金業要有效地為我國養老基金的需求服務,重點應是開發低風險、小型化、地域化的基金產品,而不是如同過去一窩蜂地擁擠在少量高風險產品形式上。

低風險產品應當是基金業的主流產品。目前行業內最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是把「低收益」等同於「低風險」。對於有競爭力的基金管理人而言,「低風險」的含義是通過自己的管理降低風險等級,這樣才能為產品提供附加價值,基金管理才有存在價值。

小型化產品應當是我國基金業未來的主流產品。只有允許大量小型化基金產品的存在,才能為最廣大的投資大眾提供最體貼入微的服務,也才能使基金市場不斷保持創新精神與活力。

地域化產品應當是我國基金業未來高度關注的產品形式。現在已經有若干基金公司,特別是新設立的基金公司開始在這方面投入了相當的注意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基金產品的開發中應提倡開發適合中國投資民眾當前投資理財需求與當前資金特徵的基金產品,不應提倡照搬照抄國外現成基金產品形式的浮躁作風。

四、重點開發為養老需求等長期性需求服務的基金產品。

我國廣大投資者有著巨大的長期性投資理財需求,其中最主要是對養老資金的需求、購房資金需求、教育資金需求,嚴重疾病的資金需求,等等。發達國家的基金業對這類長期性的理財需求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細致的服務。而我國基金業目前基本忽略了這一類最基本的長期性理財需求。

我國基金業只有能夠為這類長期性理財需求提供有效服務,才能為我國目前高達十萬億以上的銀行存款轉化為投資做出重大貢獻。在這方面,應當努力建立能夠鼓勵基金公司與企業、社保、保險、銀行、券商、信託等機構聯合開發養老基金類產品的管理體制。

五、應建立基金業、證券業、保險業、銀行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更緊密、更有效的業務合作與風險聯合監控機制。

目前,我國金融業中基金業、證券業、保險業、銀行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的業務高度分割狀態,不利於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不利於我國基金業的健康發展。在這種業務高度分割的體制下,金融風險並非能夠得到有效監控,而是把金融風險由顯性形式逼入了隱性形式,與此同時還扼殺了金融領域的創新沖動。

要開創共同基金市場與養老基金市場互動式的繁榮發展局面,必須探索各金融行業間更緊密的業務合作方式,以及對應的風險聯合監控機制。在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要提倡「鼓勵創新,有效監控」的政策導向,而不應提倡只會按既有法規一味封堵的消極保守做法。

閱讀全文

與美國養老金信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滬深最新900隻融資融券標的名單 瀏覽:646
季度持倉比例 瀏覽:222
長安國際信託喻福興 瀏覽:420
貨拉拉c輪融資後變化 瀏覽:5
初二下學期杠桿物理題 瀏覽:703
垃圾焚燒融資租賃 瀏覽:723
齊魯證券融資融券規則 瀏覽:956
理財產品穩健性能保本嗎 瀏覽:31
江西贛南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532
天津金融中心有什麼公司 瀏覽:978
民企金融服務 瀏覽:412
銀行託管理財平台有哪些 瀏覽:463
助學貸款續貸申請網站 瀏覽:747
保本銀行理財收益 瀏覽:637
中興大廈平安綜合金融公司 瀏覽:518
石油存儲股票 瀏覽:338
2019年第一季度股東人數減少 瀏覽:381
成都瑞士銀行高收益理財 瀏覽:520
個人上海黃金交易所 瀏覽:663
第一創業期貨客服電話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