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中海油融資公司程偉

中海油融資公司程偉

發布時間:2022-05-30 02:51:52

1.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華夏能源網

海油發展全稱為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公司,致力於打造集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專業化技術服務於一體,以能源行業服務為主、多元產業協調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能源技術服務公司。

2019年6月26日,海油發展順利募資38.05億元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中國海油集團旗下第七家上市公司,成為了2010年以來油服行業融資規模最大的A股IPO項目。2019年,海油發展取得了營收和凈利均增長超15%的成績。

通過連續的人事調整,海油發展新領導班子已經基本搭建完畢,整體來看走向了更加年輕化。准70後朱磊(1969年出生)和75後彭雷(1975年出生),將會是接下來海油發展前行的核心領導。新的年輕化管理層帶隊效果如何,海油發展在油氣行業整體低迷的2020年如何突圍,公司上下和油氣業界正充滿期待!

2. 融資增倉 公式

公式如下
一、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二、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三、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CFn: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r: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四、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3. 央企合並是做大做強還是加劇壟斷

合並邏輯值得懷疑
一系列類似的同質央企合並,正在不斷展開或醞釀,引起海內外市場巨大關注。
目前,除了南車北車,還包括正在進行的中電投集團和國核技公司合並,以及傳言中的寶鋼、武鋼合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合並,四大石油化工巨頭合並等。
這種合並,固有部分市場因素,但更多是國家戰略意志的產物,誘因則是高層對原南車北車集團海外競標模式的不滿。
譬如,2013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的規模約為1240億美元,刨去20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在1000億美元的海外市場份額中,南車北車合計僅佔有2%。
高鐵已經成為中國著力打造的高端裝備製造「出口名片」,這2%的海外佔有率與高層預期有明顯差距。讓高層更揪心的是,南車北車在國內和海外爭奪訂單時,「互相殺價」和重復投資異常嚴重。比如南車曾通過降幅近50%的報價,殺入北車的傳統「勢力范圍」阿根廷。
南車集團下屬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訴《財經》記者,高層對央企出海競標管得很嚴,此前曾試圖通過劃分區域,來規避本國企業間的惡性競標,確保在某一區域只有一家中國央企參與競標。但是,「國資委只能控制到央企的集團層面,不少央企的二級公司、三級公司早已習慣市場化運作,有的還是上市公司。在直面慘烈的市場競爭時,它們的股東只會從市場角度來考慮投資決策。」
若說集團公司是大腦,出手競標「打架」的二三級子公司是四肢,國家是希冀通過整合兩個大腦,實現多肢的協同作戰。
2000年,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被分拆為南車北車,當時的目的,是為了推進鐵路機車技術創新。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多年發展,南車北車在軌道交通產品上仍存在較高的重合度,合並可以減少同質產品的重復研發投入,迅速實現產品的譜系化、標准化和模塊化,整合供應、銷售體系,統籌國內外市場。
在部分觀察者眼裡,此輪行政重組,與朱鎔基時代的拆分以及國資委成立初期李榮融倡導的「做大做強」不同。
朱基時代,將諸多履行企業職能的部委分拆成多個競爭性質的公司,完全符合市場化的邏輯;李榮融任國資委主任時,則實行了以調整產業結構、做大主業為主線的多輪央企重組,導致短期內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央企,背後亦有其合理邏輯和積極意義。
而此輪強強合並,邏輯雖可勉強說通,但是否具備進步意義,尚待觀望。
此次南車北車合並,壟斷被明顯地進一步強化。主管部門顯然認為,相對於全球競爭的需要,國內壟斷的負面效應可以忽略不計。
但未來卻未必能令主管部門遂願。
國家發改委一位退休的正部級官員直言,十幾年來南車北車已經發展出了大批成熟的二三級子公司,均為獨立法人。即使兩家合並,共同接收海外市場訂單,但旗下長春客車廠、株洲車輛廠等廠家間的競爭仍然無法避免。這些競爭仍會推高行業產能,造成過剩和內耗。
更令人擔憂的是,擁有80%國內市場份額的壟斷地位,將使企業的經營效率、產品服務質量不可避免地下降。
韓國政府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也曾大力支持國內巨頭進行行業整合,以加強壟斷,從而打造出世界級企業。但由此造成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下降,也受到了韓國國內消費者的批評。
若讓南車、北車類型的競爭性央企充分參與國內外競爭,會讓企業面臨巨大挑戰,也確實存在內耗,但企業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強韌,這在現實中有大量實例。譬如華為和中興,長期在全球各大市場上激烈角逐,商務部也曾試圖調解,但兩企業堅持競爭,最終卻拼出了兩個世界級大企業。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已走上了解決國企競爭力的正確軌道。彼時國企實際虧損面積超過60%,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堅持認為,政府寧可出錢幫助下崗職工,也決不能去挽救沒有希望的企業。其邏輯在於,只有徹底淘汰市場競爭中失敗的企業,才能將置換出的資源分配給競爭中存活的企業。
始於2012年的此輪央企合並潮,緣於主管部門試圖通過強強聯合,來減少內耗,從而增強某些行業央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另一種說法則是,主管部門希望通過企業合並,來解決國內競爭中因盲目擴產而導致的產能過剩。
部分專家認為,上述想法並不符合中央此前提出的「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競爭才能帶來效率的提高,與其讓企業合並導致低效的寡頭壟斷,不如讓它們相互競爭。」英國標准人壽集團董事長秦智濤(Gerry Grimstone)向《財經》記者表示。在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他曾任英國財政部助理部長,「英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要推動創新,競爭是最佳方式。即使中國和英國的起點和國情並不一樣,我仍認為現在應該拆分企業加強競爭,而不是合並。」
症結仍在政企不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認為,此輪央企合並潮的實質,依然是困擾國企多年的政企不分問題。
陳清泰稱,「拼盤」形成的年銷售收入,並不能反映企業的競爭實力。企業的合並或淘汰,必須依靠市場競爭的手段,決不能只要結果而不要過程。「不管是幾家企業,只要依靠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場,恐怕都干不好,所以歸到根子上,還是政企不分的問題。」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主管部門首先應當清晰劃分各類國企的功能定位,再決定是否使用非市場手段進行整合,否則將可能阻礙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國資改革專家程偉認為,國有企業應當分為戰略控制性企業和競爭性企業兩種。第一種,以一航、二航等軍工企業為代表。此類企業要體現國家意志和國家競爭力,因此為適應國際競爭而進行適當合並,可以接受。但第二種企業,面臨國際國內激烈競爭,則應當完全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進行優勝劣汰,而不應當粗暴捏合。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指出,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國有石油化工公司進行合並,「將重回當年石油部的時代,無疑是歷史的倒退」。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前局長周放生也認為,主管部門通過合並迴避競爭,卻無法真正消除競爭,這種做法的弊端將會逐漸顯現。「競爭性行業的央企合並後,其競爭依然存在,只是由外而內而已,對於解決產能過剩沒有幫助。」
諸多專家認為,相互殺價等內耗,完全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的內部協調等方式予以科學解決,這在西方和日本,早已有成熟的經驗可資借鑒。
周放生講述了其在某國有車企參與模具招標的親身經歷。彼時,周放生所在的車企請日本的模具廠來參與招標,從約十家中選出五家符合技術要求的日企。中方車企就准備開始壓價,以使五家日企自相競爭,從而從中獲利。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正式商務談判時,日企已由行業協會進行了內部協調,僅派一家來商談。作為內部利益協調,其他四家均獲得最終收入的20%。
對央企而言,利潤可分,而政績不可分。如果算總賬,相互壓價實際既無利潤,也難有政績。周放生稱,「中國無需照搬日企做法,但至少日企給了一個啟示,並非除了合並別無他法。」

4. 中海油服為何回購股票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不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日後可移作他用,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主要目的:
反收購措施
股票回購在國外經常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反收購措施而被運用。回購將提高本公司的股價,減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給收購方造成更大的收購難度;股票回購後,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動股票落入進攻企業手中。

改善資本結構
股票回購是改善公司資本結構的一個較好途徑。利用企業閑置的資金回購一部分股份,雖然降低了公司的實收資本,但是資金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

穩定公司股價
過低的股價,無疑將對公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股價過低,使人們對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產生懷疑,削弱公司出售產品、開拓市場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以支撐公司股價,有利於改善公司形象,股價在上升過程中,投資者又重新關注公司的運營情況,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進一步配股融資的可能。因此,在股價過低時回購股票,是維護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徑。

5. 上市公司路演的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路演譯自英文Roadshow,是國際上廣泛採用的證券發行推廣方式,指證券發行商發行證券前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推介活動。活動中,公司向投資者就公司的業績、產品、發展方向等作詳細介紹,充分闡述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讓准投資者們深入了解具體情況,並回答機構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路演的目的是促進投資者與股票發行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保證股票的順利發行。在海外股票市場,股票發行人和承銷商要根據路演的情況來決定發行量、發行價和發行時機。眾所周知,搜狐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時,就是根據當時情況,將發行價進行。

(5)中海油融資公司程偉擴展閱讀:

主要目的:

路演的目的:促進投資者與股票發行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保證股票的順利發行。

在海外股票市場,股票發行人和承銷商要根據路演的情況來實現以下目的:

①查明策略投資者的需求情況,由此決定發行量、發行價和發行時機,保證重點銷售。

②使策略投資者了解發行人的情況,作出價格判斷;利用銷售計劃,形成投資者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的提高價格評估。

③為發行人與策略投資者保持關系打下基礎。

6.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緣何未果

揭示問題:美國、歐盟、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雖然對外資比較開放和自由,但外資並購畢竟不同於本國企業並購,因而這些國家政府對外資並購亦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一是對外商投資領域的限制,二是對外商出資比例的限制,三是通過審批制度來規范外資。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就是典型一例。這次跨國並購案是中國企業涉及金額最多、影響最大的海外收購大戰,其遇到政治壓力不可小視。一樁本來對收購雙方雙贏的商業收購案,由於夾雜了大量微妙的政治思維和意識形態而被扭曲。2005年6月30日,美國眾議院以333比92票的壓倒優勢,要求美國政府中止這一收購計劃,並以398比15的更大優勢,要求美國政府對收購本身進行調查。7月30日美國參眾兩院又通過了能源法案新增條款,要求政府在120天內對中國的能源狀況進行研究,研究報告出台21天後,才能夠批准中海油對優尼科的收購。這一法案的通過基本排除了中海油競購成功的可能。國會擔心或反對的理由是:(1)中國對石油的依賴與日俱增,國有控股的中海油如果收購了優尼科。那麼優尼科的石油資源將優先輸送給石油飢渴的中國;(2)中海油有l/3的並購資金來自中國政府的低息或無息貸款,相當於政府補貼,屬不公平競爭;(3)在優尼科擁有的石油勘探、生產和提煉技術中,有些可用於軍事,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4)中國國有控股的石油公司在伊朗、蘇丹這些地方都很活躍,一旦收購完成,這些可用於軍事的技術,有可能會出口到這些受美國貿易制裁的國家。同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場,對於中海油來說。把石油留在美國,為美國提供更多的石油天然氣是一項更為有利的舉措。由此可見,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政治和政策障礙,是這次中海油公司並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競購優尼科,中海油失利亦有三:

其一,亞洲油氣戰略目標推遲實現。從戰略布局上看,亞洲是中海油產業版圖上的重要地區。此前,它已從西班牙R ep so1公司、BP手裡收購了在印尼的部分油田。而此次若競購成功的話,將無疑使自己在這個地區的競爭優勢被較大提升。因為優尼科在泰國、印尼、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擁有良好的油氣區塊資源。

其二,戰略思維戰術方法尚缺完成。為確保競購成功,中海油此番聘請華爾街的多家中介攜手上陣。前美中商會主席羅伯特·卡普也發表評論認為,中國人正在學習美國人的方式做事。但臨時抱佛腳,僅為一次競購去傳播自己的企業形象,是無法獲得事半功倍的績效。而未雨綢繆,參照跨國公司的運作模式,系統地制定進入這個國家且不僅是這個國家市場的整體公關和推廣策略,並長期聘請全球知名公關公司具體執行,則為明智之舉。

其三,競購時間拖延太長也是弊端。此次中海油發出要約是在優尼科與雪佛龍達成初步並購協議之後,當下國際油價早已飆升至每桶60美元的高位。而在大眾對石油價格敏感度最高之時,雪佛龍的「忽悠」很容易讓美國議員殺將出來「擋路」。而中海油若趕在雪佛龍4月行動前後果斷出手,美國的政客可能沒有時間和輿論環境把這樁商業收購炒作成政治事件。

應對策略:
(1)提高對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認識要具有國際戰略眼光
一方面,中國的能源安全絕不可能關起門來實現。在新世紀,隨著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的能源需求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2003年初,中國地質科學院發表報告說,除了煤之外,後20年中國實現現代化,石油、天然氣資源累計需求總量至少是目前總量的2~5倍。報告指出,中國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產結束期,到2020年,中國需要進口500 Mt原油和1 000×108 m3天然氣,分別占國內消費量的70%和50%如前所述,盡管我國能源安全目標的實現,從長遠來看有賴於能源品種的多元化,在煤、油氣消費增長的同時,要逐步增加水能、核能、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等潔凈高效能源的比重,但是在近20年左右,石油作為中國清潔能源中需求增長最快而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的品種,它的短缺已經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瓶頸和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的能源安全之路雖然不可能完全步歐美大量進口海外能源模式之後塵,但中國的能源安全絕不可能關起門來實現。

另一方面,中國應加快海軍建設,以期通過一定的制海權維護在石油的安全供應。馬漢曾經說過:「商業影響需要通過在各地部署的海軍來得以存在。」這對我們認識石油這種國際政治色彩濃厚的戰略商品具有重要啟示。事實上,歐美通過大量進口海外石油來確保國內能源安全的前提是它們擁有強大的制海權。對於中國這樣的對外石油依存度較高的大國來說,能源缺乏有利有力保障,尤其是缺乏海軍對海上運輸線安全的保障,其石油安全問題承受著較大的風險和壓力。在世界產油區,「中國目前缺乏軍事能力」,特別是「沒有必要的海軍能力和長距離空軍能力」「目前中國海軍力量還不能夠確保海上能源交通線的安全,過分依賴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石油和單一的海上運輸線使得中國的石油進口的脆弱性比較明顯。」相對於海外能源進口的增長步伐來說,中國為維護這一能源利益的軍事自衛手段仍然嚴重滯後。15世紀以來的國際關系史表明:軍事、尤其是海上軍事斗爭是大國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終極手段;強於世界者必盛於海洋,衰於世界者必先敗於海洋。中國必須為此有所計劃,並早作準備,壯大中國海軍力量,實施海洋強國戰略,以確保在國際市場上通過正常的經濟貿易手段而獲得的正在不斷增長的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經濟利益。
(2)進一步實施「走出去」的跨國石油經營戰略,參與國際石油市場新秩序的建立
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進行石油勘探開發的跨國經營,不是基於目前中國大量進口石油、國內石油供應緊缺情況的一種權宜之計,而是21世紀中國石油能源戰略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即使未來國產石油大幅增加,中國也應該擁有足夠的作為戰略物資和優質能源的石油,以使石油供應在較長時期內的安全性得到保證。近10年來,盡管中國在26個國家開展了油氣田合作項目,在7個國家獲得了份額油,2002年整個中國石油企業拿到的海外份額油估計為20 Mt,佔中國原油產量的12%左右但是,中國對全球石油資源的佔有率尚不足4%。目前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和中國石化三大石油公司都在繼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以爭得更多的海外石油份額。中國三大石油公司應加強溝通和協調,避免在海外尋找石油項目中「撞車」,為此,三方可以整合內部資源,形成合力,合作對外;或者與外國公司結成戰略聯盟,以增強在國際石油領域的競爭力。同時,還必須制訂適合中國國情和自身條件的「走出去」具體策略,比如採取「遠近並舉、難易並進,由小到大、以小博大,跨國收購,多元多向」等策略。
鑒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走勢及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今後中國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參與度、影響度都將大大提高。中國不僅現在和未來是石油消費大國,而且必將成為世界石油生產大國,並將在國際石油貿易、石油金融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絕不只是世界能源市場上一個純粹而被動的消費大國或進口大國,中國的石油企業也要像國際石油公司一樣成為實力雄厚的大跨國公司。現在是中國對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場中地位及作用作出准確判斷的時候了。隨著石油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將在世界石油勘探開發、石油供應、石油投資等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將在建立國際石油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充當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修改者和執行者,從而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受益者和維護者。

(3)政府和企業都要努力為參與海外油氣資源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由於海外石油開發與貿易競爭激烈,加之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時間不長,經驗也不豐富,因此,要提高中國石油企業進軍海外石油市場的成功率,需要政府和企業雙方積極創造條件。一方面,中國政府應為石油企業跨國經營提供外交、法律、制度和政策層面的支持。「由於石油的特殊的戰略價值,在當代社會,一國要想獲得經濟發展、政治穩定、軍事安全,不能沒有充足、穩定、價格合理的石油供應。對於高度依賴國外石油資源的國家來說,必然別無選擇地要捲入與石油有關的國際事務中去;對外依賴程度越高,對威脅的感覺就會越強烈,其對外戰略中的'油味'就會越重。」「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石油既是各國政治外交的爭奪對象,又是達到政治外交目的的手段。」〔24〕因此,中國在開展國際政治活動和制定對外政策時,一定要考慮石油安全因素,要通過多邊外交、首腦外交、周邊外交、經濟外交、區域外交和大國間外交等多種外交手段,為中國石油安全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同時,政府可以建立健全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制度,調整國家現行稅收、信貸和外匯政策,設立海外油氣風險勘探專項基金,鼓勵石油企業進行國際融資,"走出去"參與國際資本市場和油氣市場競爭。此外,還可以通過其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與油氣生產國、消費國和國際能源組織的溝通協調,為中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創造寬松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中國石油企業必須加強對海外有關油氣田所在國的投資環境的研究,包括充分認識和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投資環境世界排位以及政治外交傾向甚至寡頭政治和黑惡社會勢力(如俄羅斯寡頭政治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等,達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多方應對。

(4)實現多元化石油戰略,確保中國能源安全最快的實現
首先,實施石油進口地域多元化。中東特別是海灣地區是世界上石油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是世界市場上石油的主要供應者。石油進口國特別是石油進口大國都不能不同它打交道。中國也不例外,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從中東地區進口。但是,作為「世界油庫」的中東,卻是當今世界最為動盪的地區,其石油供應往往受到宗教、民族、邊界和其他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中東和平進程並未加快,而恐怖主義威脅有增無減,以暴制暴恐成惡性循環。因此,石油進口來源過度集中在中東有很大的風險。實施石油進口地域多元化,就是要從以進口中東石油為主轉向逐步擴大進口非洲、拉美、中亞、俄羅斯及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石油,以分散進口風險。其次,實施石油生產及種類多元化。如實施國內和國外生產相結合戰略以加強我國石油產業;確定可調整的原油、成品油的進出口比率以穩定國內油市;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提高上游企業石油開采生產率和擴大石化及相關產業部門生產規模,以增強石油企業國際競爭力。第三,實施石油戰略結構多元化。該戰略由生產、貿易、金融(建石油開發基金、增強中國石油公司國際融資和市場競爭力)及國際合作、經營管理等各種要素單元組成。國際石油政治和經濟發展史表明,多元化石油戰略是實現進口國石油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對於中國來說,多元化石油戰略勢在必行。
(5)確立合作型石油安全新觀念,建立多邊油氣合作安全機制
石油安全問題不只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幾乎所有石油凈進口國,不論是強國大國,如美國、日本、中國,還是中小國家,如以色列、韓國等國,都面臨著能否以合理的價格獲得足夠石油的問題。因此,石油安全是集體安全,而不是單個國家的安全。只不過,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石油安全問題更為緊迫。當今世界,石油安全問題不可能游離於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之外而單獨成為一個封閉的市場,它只能通過雙邊或多邊的合作或競爭下的合作,在彼此相容、交融和整體平衡的利益中實現。
石油安全問題實質上並不是總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而是世界石油資源如何合理有效配置的問題。上個世紀世界國際石油格局的變化和調整,以及大國能源政策的演進的歷史表明,「競爭下的合作」將是21世紀世界石油領域發展的主要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海外能源競爭應該避免發生國際沖突,要與各國在石油領域共同合作或實現競爭下的合作。這樣的合作乃是各方實現能源安全過程中「多贏」良策。目前,中國特別要加強與俄羅斯、中亞各國與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建立石油安全戰略聯盟;還應在上海五國合作組織的基礎上,加強與俄羅斯和中亞各國的油氣合作開發和能源經貿關系;也可以在中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朝鮮等國之間「建立東亞能源共同體」等,以期共同承擔風險和責任,使中東、中亞產油區避免成為東亞沖突的根源,而成為走向合作的橋梁。

7. 此次中海油沒有收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看到網上很多傳媒的報道,原因說得很多。我覺得現在塵埃落定之前,你很難判斷它到底哪裡敗了。我看到網上報道,由於撤回收購,中海油自己的股價馬上上漲了5%,而且穆迪公司對於中海油的評級馬上調高,看來整個的股東和資本市場對於它撤下來是積極的支持。盡管公司的管理層或董事會曾經發出志在必得的想法,而且態度非常堅決,但似乎市場的反映和他們又不一致,業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不了解實際情況,外面不了解內部發生的事情,你很難判斷,但像中海油這樣的大型國企,在國外收購企業會有很多的障礙。一個主要的障礙是經濟制度不一樣,西方是市場經濟,中國是計劃經濟,盡管我們在20年來逐漸走向市場經濟,也有了很多市場經濟的語言,但本質上我們也意識到,我們整個經濟的主流仍然是計劃支配的。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計劃和市場的強烈沖突不僅在國內造成了,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構成了與國際接軌的首要障礙。西方主流市場不承認中海油是一個企業,至少不是按照市場運作的企業。盡管我們認為相對於傳統上的國有企業已經有了改變,但是西方並沒有認同。這樣的情況下,肯定對你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因為你是非我族類,所以經濟體制的制度差距會造成一個很重大的障礙,這叫做政治風險。在全球做生意有兩種風險,一類是商業風險,這個和國內一樣,有技術、有人才、有品牌、有質量,產品等很多方面的風險,這些風險是可以進行商業分析。但是有另一類風險叫做國家風險,也叫做政治風險,這些和商業沒有太多的關系,它是不同的經濟制度,不同的國家環境中形成的非商業風險。這次美國的包括中國的市場人士都把中海油的收購出現的沖突或者是挫折都歸結於政治風險的問題。兩大經濟體制的沖突是一個很重要的沖突。

在這次收購中,我們中國不斷地表達出買賣就是買賣的觀點,指責美國的競爭對手不要把收購捲入政治中。我的觀察是,好象是我們把它搞得政治化了,而不是美國人把它搞得政治化。當美國的企業界要按照商業規則要求你的時候,你不去了解這種規則,你不去解釋這些商業的東西,迴避這些問題,而是反復強調不要政治化,這實際是我們自己把這個事情搞得太政治化了。對於美國國會壓倒多數的聲音要求審查我們的企業這樣一個現象,我們應當高度重視,而不應當一旦收購不成,或者出現挫折,就情緒化表達為西方對中國企業不認可,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不認可。我看現在的許多中方輿論不認真討論中國企業在哪些技術上的東西沒有做到,更多的是渲染美國對中國經濟的敵意,對中國經濟崛起的戰略制約,這是一個很大問題。

再一個因素就是對於國家經濟安全的考慮。 應該說在美國這樣一個有長期的市場經濟傳統的環境下,民眾本能地對具有壟斷地位的大企業,就非常恐懼,他們不僅僅針對中國企業。因為大企業有可能欺壓消費者,會控制市場,控制價格。美國一百多年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反壟斷的歷史,對於政府的干預尤為深惡痛絕。我們這個中海油恰恰在美國眼裡既是大企業又是大政府,加上中國經濟的迅速壯大,這些因素就會造成了它的敵意,甚至認為構成對於美國經濟安全的威脅。客觀地看,美國那邊一直要求我們講清楚的東西,比如中海油公司的透明度問題,我們企業決策機制的問題,收購融資的成本問題,如何對待收購之後運作的戰略問題等等,從我了解的情況看,中海油對這些方面的回答還是不盡人意。實際上可能我們對自己都說不清楚。我們始終強調的是國家需求,董事會強烈的收購慾望,對美國不構成威脅等等,總是答非所問的味道。

也恰恰由於說不太清楚,我們更多地願意談政治,說不要傷害對中國人的感情等等。我覺得在這次並購當中的表達方式是有問題的。至於技術上的考慮,外面的人是很難判斷的。比如說原來在低價的時候,我們是有機會的,但沒有及時地做出決策,後來漲了後又進行收購。也許我們有機會和其他的跨國公司聯合收購的,後來變成了單兵作戰,騎虎難下,下都下不來了,甚至是意氣之爭。當然,這不是單單中海油的問題,這是目前中國的體制和中國企業現在到海外發展的通常狀況。我們如何進入全球,在全球的舞台上合情合理地表達自己,這是中海油這次收購提出的新題目,我覺得這才是有價值的。中海油的管理層畢竟通過這次收購與全球企業短兵相接,給予我們全國和業界看到不同經營理念的正面沖突,這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如果我們總結得很好,這種積極意義將推動我們下一步海外並購。

如果沒有吸取教訓,簡單把它認為是美國對中國充滿敵意,我覺得會有偏頗。既然中國企業進入到全球市場,你就要認真地學習全球市場的語言和全球市場的規則。最近,我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的並購力量和全球的市場規則》,附在後面。我們要有兩個判斷,中國的並購力量多大,我們到什麼程度了,是不是要一劍封喉,一定要做大,不到長城非好漢,是不是中國就牛到這份上了。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了錢就能進場,你懂不懂人家的規則?會不會玩?這兩個問題都值得深思。

8. 公司路演是啥意思

「路演」(ROADSHOW)原來是境外上市公 司向投資者推介公 司形象的慣用方法,是世紀之交的「舶來品」,早已風行國際證券市場。目前在中國,路演已成為上市公 司新股推介的重要形式。網上路演是網上互動交流模式和新聞發布模式,網上路演的形式已由最初的新股推介演繹為業績推介、產品推介、上市抽簽、上市儀式直播、重大事件實時報道等多種形式。在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及信息交流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線下路演就是將在網路上路演的內容移至線下,也讓投資者在與企業人員高度接觸的情況下,決定最終是否通過路演給到資金支持。可以參考猩猩融資路演平 台,有不少項目可以看看。

閱讀全文

與中海油融資公司程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固定資產貸款項目資本金認定指引 瀏覽:480
廈門裕國融資租賃 瀏覽:127
何為傭金收入 瀏覽:661
理財公司賬務 瀏覽:704
投資項目中部分融資租賃 瀏覽:321
省力杠桿一定費距離嗎 瀏覽:439
最新阿里媽媽怎麼申請高傭金 瀏覽:904
三亞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18
天鴿互動大股東 瀏覽:784
旭輝長租公寓融資 瀏覽:762
中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計演算法 瀏覽:414
昆明商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 瀏覽:813
貝塔資產不含財務杠桿 瀏覽:113
金融公司貸款常用合同 瀏覽:282
超人氣投資理財教練張殫 瀏覽:772
農行本利豐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嗎 瀏覽:458
日元匯率跌換還是漲換 瀏覽:832
投融資協議 瀏覽:435
銀行理財項目收益 瀏覽:207
五一金融服務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