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了解自己的家庭資產結構呢
家庭的資產結構主要包括幾種固定資產,理財資產,還有銀行的存款等等,負債也包括在裡面
❷ 家庭理財的構成是什麼
一、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就是安全性好,對於家庭來說,最早接觸的理財方式恐怕就是銀行了。但是由於利息較低所以被很多用戶直接將利息的問題忽視掉了。但是提醒大家,選擇銀行的目的並非是進行財務的增值,而是為了進行財務的保值,以限制消費為目的進行儲蓄,會讓家庭留出很多剩餘,從而實現財務保值的目的。
二、短期理財產品
當然,如果不滿足於銀行那跑不贏通脹的利率,可以考慮短期理財產品。相對來說,短期理財產品的周期一般只有數月,因此具有極高的資金流動性,很好地避免了想用錢提出不來的尷尬。目前市面上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大約在3-5%左右,雖然不高,但是對於家庭而言,也是一種比較安全的理財方式。
三、余額寶類產品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迅速流行起來。這些「寶寶」們收益普遍比傳統理財產品高,而且關鍵是隨時可以提現,真正做到了資金的充分利用。不過,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余額寶類產品的收益並不可觀。
四、P2P理財產品
P2P理財的概念自從2007年被引入中國以來,已經經歷了十個年頭。由於前幾年的野蠻式發展,讓許多人對P2P平台的印象就是「騙子」、「要跑路」,其實這么武斷的下結論並不理性。P2P理財產品由於門檻低、收益高,確實讓許多無良商家看到撈錢的機會,但是隨著國家監管部門的介入,靠譜的平台也不少,因此P2P理財產品目前的風險並不大。再加上P2P理財產品利率較高、操作簡單,對於普通家庭而言的確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五、國債
儲蓄式國債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安全性最高。國債流動性一般,可提前支取但是收益率需要打折扣。儲蓄式國債的一個缺點是供不應求,在銀行櫃台難買的到。儲蓄國債起點金額低的100元即可。目前最新的三年期儲蓄國債收益率5%,5年的5.41%. 在憑證式和電子書儲蓄國債之間,建議優先考慮電子式國債,因為電子式是每年付息,憑證是最後一次性還本付息,5年下來每年付息的再投資後會比憑證式的高出不少。
六、保險理財
理財型保險適合人群和場合比較有限,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財型保險投資期限長,靈活性差,一般收益率也不高。
❸ 中國城鄉居民金融資產構成存在哪些差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城市居民有股票,國債,等金融投資產品,農民大概就存款,原因就是城鄉發展還是有差距,收入之差
❹ 央行這份報告火了:4成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 你被平均了嗎
第一,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布分化明顯;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第二,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負債集中化現象明顯,負債最高20%家庭承擔總樣本家庭債務的61.4%;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第三,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分化程度高於資產的分化程度。與美國相比,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財富分布相對均衡(美國凈資產最高1%家庭的凈資產佔全部家庭凈資產的比重為38.6%,我國為17.1%)。
第四,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率為9.1%,總體穩健,少數家庭資不抵債;居民家庭債務收入比為1.02,略高於美國居民水平(0.93);償債能力總體較強,償債收入比為18.4%,居民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第五,需關注兩方面問題。一是居民家庭金融資產負債率較高,存在一定流動性風險。二是部分家庭債務風險相對較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部分低資產家庭資不抵債,違約風險高;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大,債務風險較高;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
資產分化明顯,財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數家庭
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中位數為163.0萬元。均值與中位數之間相差154.9萬元,表明居民家庭資產分布不均。居民家庭資產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居民家庭資產的集中度較高,財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數家庭。將家庭總資產由低到高分為六組,最低20%家庭所擁有的資產僅佔全部樣本家庭資產的2.6%,其中最高10%家庭的總資產佔比為47.5%。
二是區域間的家庭資產分布差異顯著,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家庭資產水平高。分經濟區域看,東部地區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東部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為461.0萬元,東北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最低,僅占東部地區居民家庭的三分之一左右。
分省份看,家庭資產最高的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北京、上海和江蘇,最低的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新疆、吉林和甘肅。其中,北京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約為新疆居民家庭的7倍。
三是戶主的年齡、學歷水平及職業均影響家庭資產分布。戶主年齡為56~64歲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最高,戶主的學歷水平越高,家庭戶均總資產越多。戶主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明顯高於均值。
從資產形態看,住房是家庭實物資產的重要構成,居民家庭住房擁有率相對均衡。居民住房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59.1%。和美國相比,我國居民家庭住房資產比重偏高,高於美國居民家庭28.5個百分點。
居民的住房擁有情況相對均衡。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相比於住房等實物資產,我國居民家庭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分化明顯,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戶均金融資產64.9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20.4%。金融資產最高10%家庭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占所有樣本家庭的58.3%,而實物資產最高10%家庭擁有的資產佔比為47.1%。可見,金融資產的不均衡程度更顯著。
此外,高資產、高學歷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願更強,金融資產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隨著戶主學歷水平的提高,家庭持有活期與定期存款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持有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及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的比例有所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高學歷群體通常更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和信息,加之其往往擁有較高的收入和資產,因而在滿足了預防性需求後更願意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
居民家庭負債集中於中青年和高學歷家庭
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運用杠桿現象較為普遍。受調查家庭中,有負債的家庭佔比為56.5%。但負債結構相對單一,房貸是主要構成部分,戶均家庭總負債為51.2萬元。
有意思的是,富裕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更高,且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低資產家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度相對較高。按家庭總資產排序,資產最高20%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最高,為63.3%,且負債中97.1%為銀行貸款。資產最低20%家庭的負債來源中,89.4%來源於銀行貸款,遠低於其他家庭;9.0%來自於民間借貸,遠高於其他家庭。這主要是因為低資產家庭往往收入較低,或者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從銀行渠道獲得貸款相對困難,因而對民間借貸的依賴度相對較高。
從學歷和年齡看,居民家庭負債集中於中青年和高學歷家庭。戶主年齡為26~35歲的家庭負債參與率最高,家庭負債參與率與戶主的學歷成正比,戶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負債參與率越高。
報告稱,我國居民家庭償債能力總體較強,但低收入家庭、實體經營家庭和工薪階層償債壓力相對較大。其中,調查樣本中,沒有經營性債務家庭的償債收入比為16.1%,有經營性債務家庭的償債收入比為30.1%,高於前者14個百分點。
分職業看,戶主為企業一般員工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家庭月償債收入比相對高,分別為22.5%和19.9%,均高於平均償債收入比。
三類群體金融風險值得關注
將居民家庭的資產扣除負債,得到的凈資產更能真實地反映居民家庭的財富水平。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家庭凈資產中位數為141.0萬元。
不過,居民家庭凈資產分化程度高於家庭總資產。凈資產最低20%家庭的凈資產僅佔全部樣本家庭凈資產的2.3%,而最高20%家庭的凈資產佔64.5%。
與美國相比,中國居民家庭財富的分布相對均衡。美國全國最高1%的家庭所擁有的凈資產佔全部樣本家庭凈資產的38.6%,略高於隨後9%家庭的38.5%,而其餘90%的家庭僅佔22.8%,不到三分之一,說明美國居民家庭的財富向最富裕家庭集中的特徵明顯。
報告稱,我國居民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居民資產負債率雖整體穩健,但是資產流動性較差,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部分低資產家庭資不抵債,違約風險高。特別是有三類群體的金融風險值得注意:
一是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較大,債務風險相對較高。戶主年齡在26~35歲的居民家庭債務參與率、戶均債務規模、資產負債率、債務收入比都要高於其他家庭。中青年家庭由於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壓力,負債現象更為普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償債壓力相對較大。
二是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調查顯示,戶主年齡為65歲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產品的均值為23.9萬元,是總體平均水平的1.4倍,遠高於其他年齡段水平。
調研發現,盡管資管新規出台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部分銀行代理銷售的第三方投資理財產品風險較高,但仍有不少居民認為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本金不會損失,實際投資風險與居民投資安全性預期存在較大差距。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處於收入來源減少的人生階段,將大量資金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增加了投資及養老的不確定因素。
三是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受調查家庭中,43.4%的家庭有住房貸款。有房貸家庭的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比分別為16.5%、101.5%和29.0%,債務風險明顯高於平均水平。其中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尤其突出,這三項指標分別為24.2%、151.3%和33.0%,均為所有群體中的最高值。相比之下,投資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要小得多,其三項指標僅略高於平均水平。
❺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發布顯示房產佔比居高不下,是什麼原因
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長了7.49%,增長速度高於人均GDP增速(6.1%)。
城鎮居民家庭房產凈值占家庭人均財富的71.35%,農村居民家庭房產凈值的佔比為52.28%。93.03%的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單一,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接近九成。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等預防性需求是家庭儲蓄的重要因素。超過六成受訪者屬於風險厭惡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同時資本市場發展迅速,資產配置成為家庭投資決策的重要內容。作為發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現之一,收入和財產差距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中國家庭財富調查」涉及住戶成員信息、家庭收入支出和財產、家庭經濟狀況以及生活態度4個板塊,著重從城鄉差異、資產配置、投資者特徵和投資渠道等角度對居民家庭財富開展深入調查。
資產配置、財富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密切聯系。房產佔比偏高、金融資產結構單一、較高的預防性儲蓄等都與擴大內需背道而馳,導致國內需求增長乏力。單一的資產結構更加難以抵禦資產風險,不利於居民財產穩定增長。較大的財富差距對勞動供給、生產投資也有不利影響。鑒於此,需要出台切實可行的政策,切實改變資產配置不合理、財富差距加大的現狀,轉變居民的投資預期、縮小財富差距。
城鄉家庭財產差距較大
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長了7.49%,增長速度高於人均GDP增速(6.1%)。城鄉家庭財產差距較大,2018年城鎮和農村家庭人均財產分別為292920元和87744元,城鎮家庭人均財產是農村的3.34倍,且城鎮家庭人均財產增長速度快於農村。
城鄉居民在財產構成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從我國居民家庭財產結構來看,房產佔七成,城鎮居民家庭房產凈值占家庭人均財富的71.35%,農村居民家庭房產凈值佔比為52.28%。人均財富增長的來源表明,房產凈值增長是全國家庭人均財富增長的重要因素,房產凈值增長額占家庭人均財富增長額的91%。因此,房產凈值較高的城鎮居民家庭將從房產凈值大幅增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財富積累。
城鄉居民住房構成也具有明顯差異。農村居民家庭以自建住房為主,自建住房佔比達53.18%,購買新建商品房僅佔21.81%,購買二手房佔比為6.73%。城鎮居民家庭以購買新建商品房為主,佔比達36.26%,自建住房僅佔24.43%,自建住房佔比是農村居民家庭的一半,購買二手房比例為10.97%。在我國農村居民宅基地交易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與自建住房相比,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具有更高的價值。同時,我國房產凈值增長也主要體現在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上。因此,城鄉居民房產凈值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鄉居民在住房構成上的差異。
金融投資結構持續單一
隨著資本市場發展,城鄉居民投資渠道大大豐富,但從實際投資份額來看,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結構依然單一,農村居民尤為如此,這與我國宏觀分配格局中財產性收入佔比非常低的情形相一致。資本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推動城鄉居民金融資產的多樣性,進而提高城鄉居民的財產性收入。
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分布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高達88%,接近九成。在有數據可查的35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僅有8個國家的存款和現金占家庭金融資產比例超過了50%,這一比重超過60%的國家只有3個國家;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比較廣的北歐國家中,瑞典、丹麥、芬蘭和挪威的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佔家庭金融資產比重分別為19.34%、19.95%、31.14%和38.75%,均處於較低水平。單一的金融資產結構不利於居民家庭平衡資產風險,而且難以實現保值增值。
從風險態度自評和風險承受能力來看,持風險厭惡態度的居民佔多數。在居民家庭以風險厭惡為主、具有較強風險規避動機的情況下,不難理解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呈現單一化特徵。
本輪家庭財富調查中,被訪者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自我評分,0分表示風險承受能力最小,10分表示風險承受能力最大。統計結果表明,風險態度自評為0分的被訪者達到32.81%,是所有評分值中比重最高的,表明幾乎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群體佔比最大;風險態度自評為6分及以上的被訪者僅佔6.78%;風險自評為3分及以下的風險厭惡者比重高達70.33%。
根據家庭所能承受投資本金損失程度來衡量家庭風險承受能力,同樣體現出多數家庭是風險厭惡型。5.57%的家庭能夠承受投資本金50%以上的虧損,8.66%的家庭能夠承受本金20%至50%的虧損,21.01%的家庭能夠承受本金10%以內的虧損,多達64.76%的家庭不能承受本金虧損,這說明超過六成家庭投資行為屬於極度風險厭惡型。同時,人均財富較高的城鎮居民多數也屬於風險厭惡型,不能承受本金虧損的城市家庭比例超過五成,達到了55.2%;農村家庭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3.88%。
較高的預防性需求,推高了儲蓄比例,降低了其他金融資產的投資份額。從調查結果來看,全國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佔48.19%,「為養老做准備」佔36.78%,「為子女教育做准備」佔23.97%,「其他原因」佔20.57%,「不願承擔投資風險」佔13.82%。城鄉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先後位次基本一致。為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預防性儲蓄成為儲蓄的主要動因,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以降低居民對預防性儲蓄的需求。較高的預防性儲蓄導致金融資產結構單一化,同時也不利於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房產形成「擠出」效應
由於家庭用於投資的資金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家庭投資具有一定的次序,在一項投資達到一定水平或者條件後,再開展下一項投資。我國房產的擁有率、增值幅度都使房產投資成為家庭投資資金的首選,從而減少了可用於金融資產投資的份額。
我國居民家庭具有較高的住房擁有率。從居民財富角度出發,家庭財富調查所關注的是被訪家庭是否擁有住房,而非是否在現居住地擁有住房。調查數據顯示,93.03%的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佔比為3.82%,沒有住房的家庭僅佔3.14%。全國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數為1.02套,即每個家庭平均擁有1套住房。
房產凈值增速較快,助推了家庭房產投資熱情。從家庭財富結構來看,家庭財產結構變化不大,房產凈值佔比居高不下;不僅如此,家庭財產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房產凈值增長導致的。從報告可以看出,家庭人均財產增長中的91%來自房產凈值增長。此外,相對於全國人均家庭財產7.49%的增速而言,房產凈值增速接近10.3%,房產凈值占家庭總財產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住房價格處於持續增長態勢,從調查數據來看,房產凈值也在不斷增長,這使得居民家庭形成了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盡管這種預期具有一定盲目性,但居民家庭的投資決策仍主要建立在過去經驗基礎上。與房地產市場相反,金融市場具有較強波動性,這影響了居民家庭的資產配置選擇,使其更傾向於房產投資。
金融投資存在群體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金融素養較低的家庭更可能面臨較高的投資風險,因而選擇遠離金融投資。高收入、高學歷群體通常具有較高金融素養,更為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信息,加之其擁有較高收入和資產,可以在滿足房產和預防性需求基礎上投資金融資產,因而資產內容更加豐富,能夠更加游刃有餘地作出投資決策,並從中獲取收益。
隨著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擁有的人均房產凈值也逐漸上升。如果將居民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為10個等分組,進而考察人均房產價值在不同收入等分組的差異,可以發現,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等分組居民的家庭人均房產凈值僅為41406.34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等分組居民的家庭人均房產凈值則達到441735.8元,是最低等分組的10.66倍。人均房產原值和人均房產現值也基本呈現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趨勢,房產債務余額和負債率也隨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近年來,人們對未來房價形成了上漲預期,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配置在房產上的資產都在增加。由於高收入家庭對房產購買能力和融資能力更強,因而房產負債率和杠桿率也較高。
隨著收入水平和學歷提高,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規模和結構呈現不同特徵。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家庭人均現金、活期與定期存款有所增長,且增幅越來越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等分組家庭的人均現金、活期與定期存款分別是最低等分組家庭的4.64倍、3.86倍。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活期與定期存款投資份額持續下降,而在儲蓄型保險、國債、股票、基金、期貨、借出款、其他金融資產、外幣金融資產余額方面投資比重逐漸提高;隨著學歷水平提高,家庭持有活期與定期存款的比重也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互聯網金融「城鄉有別」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模式的典型代表,能夠減少交易成本,從而刺激用戶的金融需求,這對傳統金融造成了巨大沖擊。
調查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最主要功能是消費支付。無論在全國范圍還是分城鄉統計,使用過互聯網消費支付功能的消費者遠超通過互聯網投融資的人群;其中,使用過互聯網金融投資功能的群體又明顯多於通過互聯網融資的群體。在消費支付中,互聯網金融平台的使用隨著家庭財富增長逐漸增加,使用互聯網金融投資手段遠不如互聯網消費支付手段普遍。目前,普通群眾對互聯網金融投資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疑慮,互聯網金融投資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掘。
相對而言,人們對互聯網融資平台的熟悉程度較低。隨著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互聯網融資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再加上快捷的還貸款手續以及靈活便利的還貸款期限,近年來互聯網融資功能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目前互聯網融資缺乏像支付寶、微信支付、余額寶等消費支付和金融投資領域的標志性產品,各種產品知名度還不夠高,使用率也相對較低。
此外,發達地區的互聯網金融工具使用率更高。在城鎮,超過70%的被訪者使用互聯網支付;在農村這一比例僅不到30%。數據顯示,東部地區使用互聯網支付手段的居民佔比接近全部城鎮居民,且使用3種及以上互聯網支付手段的群體佔比明顯高於其他,使用兩種互聯網支付手段的群體佔比也超過僅使用一種互聯網支付手段的群體。中西部地區使用互聯網支付的比例則與東部地區有較大差距,金融素養相對較高的城鎮居民從互聯網金融中獲得了更多便利。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❻ 家庭金融資產與有價證券總資產有什麼區別
我國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主要由人民幣和外幣兩部分組成,其中人民幣金融資產又由儲蓄存款、國庫券、股票(含基金按現價計)、其它有價證券、儲蓄性保險(累計交款額)、借出款、手存現金、住房公積金余額和其它人民幣金融資產組成;外幣金融資產由外幣儲蓄存款、外幣手存現金和B股票(折成美元)等組成。
而家庭有價證券通常包括股票、國庫券、各種債券等。
因此,家庭金融資產包括有價證券。
❼ 家庭資產中的金融資產、自用資產、奢侈資產通常包括哪些
金融資產比如期貨,股票,基金等,自用資產比如汽車,住房等,奢侈資產比如手錶,品牌包等都是有價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