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文化產業投融資的國際經驗

文化產業投融資的國際經驗

發布時間:2022-05-31 18:20:44

❶ 中國如何把握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首先要嚴厲打擊盜版 把握好知識產權 其次要鼓勵創新。另外,我認為,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都要根據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予以推進。具體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我有以下幾點想法:一是加強研究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學習和借鑒外國的經驗、研究自身產業發展的規律等,都做得還不夠。我們國家東部、中部、西部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要根據當地實際,尋找不同的推進方式。二是要有「文化」意識。在我們國家,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性質和作用,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文化的基本作用。三是推動產業和文化的結合。在充分認識文化的作用的基礎上研究文化和產業結合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四是克服浮躁心態。現在有的地方盲目投資做項目、建園區、建主題公園等,這種苗頭值得注意。

發展文化產業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扎扎實實推進,如果盲目推進,很可能會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甚至給文化產業發展造成障礙。

❷ 你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借鑒國外哪些有益的經驗或教訓

中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應該走一條發展自我特色的道路,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候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可以從古代去吸取深厚的文化營養,和國外相比,走高科技的道路對中國文化產業來說,是比較劣勢的,所以走傳統的道路,如搞書法,繪畫,篆刻之類的應該更具有優勢和潛力。

❸ 什麼是文化的產業化

文化產業是國際公認的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朝陽產業」或「未來取向產業」,對於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綜合國力和區域競爭力具有特殊意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世紀新階段,中國文化產業的悄然興起凸顯著統籌發展的新亮點。為了推進「文化大省」建設進程,增強山東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本文以現有文化產業統計資料為基礎,結合相關調研成果,對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勢進行分析研究,力求為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謀劃文化產業發展藍圖提供決策依據。

一、文化產業的概念內涵界定和統計范圍劃分

文化是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反映和表現。文化的產業化,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公眾消費需求的演化決定的。當前,國內外有關文化產業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述為「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中國文化部《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表述為「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其特徵是以產業為手段來發展文化事業,以文化為資源來進行生產經營,向社會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為統一文化產業統計口徑,2004年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准,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和文化休閑娛樂等活動,及與之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文化產業統計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標准,按照文化活動的重要性分為文化服務和相關文化服務兩大部分,根據部門管理需要、文化活動特點及產業鏈細分為: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9個大類,再分為24個中類、80個小類。

二、山東文化產業的發展背景、資源優勢和主要特點

建國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文化事業長足發展,精神產品成果喜人,在藝術教育、文物保護、文化市場管理及群眾文化活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近幾年,全省文化產業迅速興起,文化單位的產業意識明顯增強,涌現出一批面向市場、創新發展、頗具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集團,成為發展壯大第三產業的一支文化生力軍。省統計局按照國家分類標准統計測算,2003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397.61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3.2%。

(一)文化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文化產業的萌生提供了充足營養和堅實基礎

2003年全省群眾文化事業機構1949個,其中:群眾藝術館19個、文化館138個、文化站1792個;從業人員5990人,其中:群眾藝術館643人、文化館2325人、文化站3022人。與1996年相比,機構和人員數分別減少了26.2%和8.2%。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20個,從業人員5998人。文化事業單位的精簡和人員的重組無疑為產業化趨勢的明朗做了必要鋪墊。

2003年全省文化事業機構組織文藝活動21924次,舉辦各類展覽5468個,訓練班7910班次,放映錄像42124場次,觀眾811萬人次。全省174個文物機構舉辦陳列、展覽活動1145個,全年參觀者502.3萬人次。全省文藝表演團體當年新排上演劇目159個,國內觀眾2143.7萬人次。一批優秀劇目在全國評選中獲獎。104個文化藝術表演場所演(映)出35000場次,觀眾609.4萬人次。140個公共圖書館,館藏量2245.6萬冊(件),總流通量1055.1萬人次。全省文化事業的繁榮進步以及「公益文化社會辦」和「文企聯姻」工作的突破,為文化產業的興起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2003年全省文化(文物)事業單位總收入78179.4萬元,比1996年增長了94%。其中:事業收入增長37.1%,事業收入所佔比重降低8.8個百分點;財政補助收入增長了1.4倍,所佔比重提高了13.4個百分點;經營收入減少了5.4%,所佔比重降低了2.3個百分點。文化事業單位總收入特別是財政補助收入的增加,顯示了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而經營收入的下滑預示著文化產業從文化事業中盡快剝離的必然性。

近年來,山東新聞出版業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00年至2003年全省圖書發行流轉量逐年上升:圖書購進由51.3億元提高到64.5億元,圖書銷售由49.9億元提高到60.3億元。隨著家用視聽設備的普及和升級換代,音像製品種類豐富,數量猛增。2003年,全省出版錄音帶製品12種3萬盒,出版激光唱盤11種7.8萬張。

山東廣播影視業發展基礎良好,潛力很大。2003年全省市(地)級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各18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3.79%和91.25%,有線電視入戶率為27.63%。部分地區啟動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廣電領域的資源重組和產業化運作改革初見成效。

(二)經濟高速增長,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費激增,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2003年全省生產總值(GDP)12436億元,同比增長13.7%,為1996年以來最高增速,連續1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8399.91元和3150.49元,比2000年增長了29.43%和18.48%。近年來,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性消費。

支出所佔比重)持續下降,文化消費支出比重一路上揚。如圖1所示,從1996年到2003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由43.6%降到33.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52.7%下降到41.8%。從消費構成情況看,2003年城鎮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941.47元,占消費性支出的15.51%,比1996年和2000年分別提高了5.49個和1.32個百分點,但比2002年下降了1.09個百分點,主要是受「非典」影響,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支出下降為96.58元。2003年農民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291.33元,占生活消費支出的13.66%,與1996年和2000年相比所佔比重分別提高了4.98個和1.92個百分點。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消費觀念的更新,人們的審美情趣、娛樂休閑活動花樣翻新,多元化、時尚化甚至另類化的消費格局逐步形成,享受型、發展型的消費方式悄然興起。數字電視、數碼電影、寬頻接入、視頻點播、彩信業務、電子商務等開始步入尋常百姓生活圈,假日經濟帶動著相關文化服務業的全面增長,預示著文化消費能力提升的空間依然很大。

(三)豐富厚重的齊魯文明和存量可觀的人力資本是山東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創性資源優勢

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擁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齊魯文明,是文化底蘊、文化傳統和文化創新資源豐厚的文化大省。作為中華民族傳統軸心文化的策源地,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跡、文化典籍、歷史文化名人是山東特有的文化資源。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絢爛多彩的社會生活、鄉土濃郁的民間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為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經濟價值提供了巨大的開發潛力。通過市場運作機制的激活,巨大的資源優勢會轉化為豐富的產業優勢。

山東是第二人口大省,人力資源存量優勢明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省每十萬人中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3335人,比1990年「四普」時的976人增長了2.4倍;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比1990年增加了1.3年。人口文化素質的提高不僅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知識儲備和人才支撐,也為文化觀念的更新和產業意識的覺醒創造了條件。

(四)山東文化產業發展起步雖晚,但特點突出,潛力巨大

近年來,全省部分文化單位率先闖入市場,嘗試企業化經營,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社會生產屬性初步顯現。與先進省市相比,山東文化領域的市場取向改革起步不早,但發展潛力大。如今,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即將進入快速積累期,電影院線改革的推行,出版、報業、廣電集團的建立,文化事業單位的改制試點等,一系列新舉措成為激活文化產業的「催化劑」。從統計視角看,山東文化產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從文化產業總體發展情況看,勢頭看漲,速度加快,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從圖2看,2003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397.61億元,比2002年增加71.61億元,增速高達22%,高出同期GDP增幅8.3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3.2%,比2002年提高了0.11個百分點。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3年全國文化產業測算數據相比,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國的11.12%,份額不小,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略高於全國3.06%的比重。

2、從文化產業內部構成及分層情況看,新興文化產業實力在膨脹,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大,文化與相關產業的關聯度增強。2003年,全省直接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服務業」增加值103.68億元,僅佔全部文化產業的26.1%;而提供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相關文化服務業」增加值293.93億元,佔73.9%。文化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0.83%,而相關文化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2.36%,後者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遠遠高於前者。而從全國情況看,文化服務業、相關文化服務業增加值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8%和52%,二者佔GDP的比重分別為1.47%和1.59%,相關文化服務業略高於文化服務業。

將文化產業細分為三個層次看(見表1):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核心層」實現增加值32.15億元,佔GDP的0.26%;以網路、旅遊、休閑娛樂、經紀代理、廣告會展等新興文化服務業為主的文化產業「外圍層」實現增加值71.53億元,佔GDP的0.58%;以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文化產業「相關層」實現增加值293.93億元,佔GDP的2.36%。三層增加值之比為8:18:74,而全國這三層增加值之比為25:23:52。可見,山東新興文化服務業發展呈後來居上之勢,而文化服務業自身的發展又極大地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也預示著山東傳統文化服務業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表1:2003年山東及全國文化產業各層增加值及佔GDP比重對照表

項目山東全國山東佔全國的比重

(或增減的百分點)

核心層增加值(億元)32.15883.84山東佔3.64%

核心層增加值佔GDP的比重(%)0.260.76-0.5個百分點

外圍層增加值(億元)71.53834.61山東佔8.57%

外圍層增加值佔GDP的比重(%)0.580.71-0.13個百分點

相關層增加值(億元)293.931858.27山東佔15.82%

相關層增加值佔GDP的比重(%)2.361.59+0.77個百分點

3、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略高於全國平均值,但在華東地區屬偏低省份。第二次基本單位普查資料顯示,2001年全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90萬,其中:文化服務業38.9萬,佔43.22%;相關文化服務業51.1萬,佔56.78%。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佔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5.39%,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1.93%,高於全國0.04個百分點。與華東各省市比(缺安徽數據),山東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少於上海、江蘇,多於浙江、福建、江西;而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山東僅高於江西(見表2)。

表2:全國及華東地區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及所佔比重情況表

地區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萬人)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

全國1377.811.89

上海135.3419.55

江蘇109.983.08

浙江863.1

福建39.482.35

江西23.181.2

山東901.93

資料來源:2001年全國第二次基本單位普查數據

4、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化藝術等傳統文化服務業蓄勢待發,市場化改革將帶來超常規發展。2003年全省文化產業各領域中增幅相對較慢的就是處於「核心層」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了10.1%,而「外圍層」的新興文化產業增幅為21.1%。從「核心層」總產出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分別佔37.7%、44.8%和17.5%,而三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分別為8.1%、8.5%和19.3%。隨著文化事業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建立,傳統文化服務業特別是文化藝術業的發展潛力巨大,行政系統內格局將被全社會多元發展格局所取代。

5、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製造業企業數量增多,效益增強,主導產業優勢明顯。2003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製造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製造業企業)836家,與2000年和2002年相比,企業數分別增加251家和107家;從業人員也由32萬、33萬增至35.8萬。2003年全省全部文化製造業企業增加值佔全國的13.1%。規模以上文化製造業企業增加值180.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83%。文化製造業企業的主導產業集中於「機制紙及紙板製造」、「工藝美術品製造」、「家用視聽設備製造」三個行業,2003年三行業增加值分別為64.18億元、52.77億元和35.33億元,各占規模以上文化製造業企業增加值的35.6%、29.3%和19.6%。

6、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銷售企業增加值率高,主營產品文化特色鮮明。2003年全省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銷售企業實現增加值60.66億元,增加值率高達43.7%。據2001年基本單位普查數據推算,文化銷售業中營業收入所佔比重較高的幾個行業是:與文化有關的家用電器批發、零售佔35.3%,圖書報刊批發零售佔23%,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批發、零售佔12.2%,音像及電子出版物批發、零售佔11.5%;比重最低的是文化物品拍賣僅佔0.9%。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文化用品銷售形勢看好。

三、山東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當前,山東文化產業仍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同先進省市相比有一定差距,只有清醒認知我們的劣勢,才能准確定位,謀求突破。

(一)產業發展不充分,總量規模偏小,文化產業遠未成為山東的支柱產業。2003年,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僅佔全省生產總值的3.2%,無論是規模水平還是發展速度都落後於先進省市。雖然(表3)中的數據因統計口徑不一、年份和數據來源各異而缺乏規范性和可比性,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如今,一些省份提出要在未來5至10年內使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至6%的目標,這對山東是個不小的壓力。如果不能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按2003年的發展趨勢預測,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要超過5%還需15年左右。

表3: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與全國和部分省市比較表

地區年份文化產文化產業增與上年相比加文化產業增加文化產業

業增加加值佔GDP文化產業增值值增長率與GDP統計范圍

值(億元)的比重(%)增長率(%)增長率相比

全國20033576.723.1----國家分類標准

北京2002163.505.114.9+4.5與國家標准基本相同

吉林2003113.404.512.5+2.3國家分類標准

浙江2001359.005.324.1+13.6含教育、體育等

安徽2002137.003.816.9+8.0含教育、體育等

山東2003397.613.222.0+8.3國家分類標准

湖北2001160.003.5----含體育等

廣東2002668.935.714.6+3.8含教育、體育、科技等

海南200320.522.911.5+1.0國家分類標准

四川200354.501.068.7+56.9與國家標准基本相同

註:全國及各省市文化產業統計數據取自有關調研報告,年份和產業界定范圍均有差別。

(二)文化產業組織集約化程度不高,資源相對分散,制約了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山東文化產業領域小型企業居多,現代大型文化企業寥寥無幾。從2001年基本單位普查看,平均每個文化產業活動單位從業人員24人,其中文化服務業更少,只有20人。從文化製造業企業看,單位人員數也在縮減:2000年到2003年,平均每個企業從業人員數分別為542人、460人、427人。文化產業組織的小型化,資源優勢的分散化,難以適應強勢市場競爭的要求。部分文化產業單位沒有完全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一些由事業單位轉制的文化企業組織,思想觀念仍停留在依賴政府資金辦文化的基礎上,缺乏市場營運活力和團隊創意活力。

(三)文化資源的產業要素發掘不夠,資源佔有意識和創新開發意識相對薄弱。目前,山東本土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全面盤點與評估,文化產品特色不鮮明、品種不豐富、包裝不時尚,缺乏系統超前、視角獨特的二次開發,各種文化資源要素得不到市場確認、產品鏈接和營銷整合,難以完全轉換成產業資源。比如,一些著名的旅遊資源尚未發掘出深遂的文化內涵,缺乏旅遊主題吸引物。從前幾年省外「水滸城」旅遊熱搶佔先機,而正宗水滸故事發源地旅遊產業經營慘淡且內耗性競爭嚴重,到今年亞洲杯足球賽期間濟南文化市場鮮見相關紀念性旅遊工藝品等怪現象看,山東文化產業資源整合開發中搶抓機遇、創新競爭意識的弱化可見一斑。遠離產業化開發和市場化運作的資源對文化產業而言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四)文化消費觀念滯後,有效需求不足,文化市場供求結構失衡。2003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分別僅占消費性支出的15.51%和13.66%。將教育消費剔除,城鎮居民純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僅佔7.27%,文化娛樂消費缺乏剛性,仍處於彈性系數較大的次要位置。人們沒有主動花錢消費文化的觀念,潛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喚醒後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40%左右時,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會迅速增長。2003年山東人均GDP達到1651美元,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34.6%,文化消費潛力很大。但文化市場還存在供需缺口,多元文化消費需求沒有得到全面關照,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定位及功能單一,與居民的多維文化消費預期產生較大落差。

(五)宏觀管理政出多門,產業鏈條人為割斷,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長期以來,條塊分割、行業壁壘的存在,難以形成全面系統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尚未完全從直接辦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脫離,且各自為政,文化市場呈「圍棋」狀分布,不利於規模化發展和大市場運作。如音像業的內容審查、出版發行和市場管理,分屬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個部門;旅遊業的服務、文物管理、餐飲銷售等也分別由旅遊局、文物局、工商局主管。這種「三國演義」格局,使同一產業鏈條在不同部門間游離發展,部分文化資源被閑置浪費,難以系統開發、充分利用。一方面是基礎文化建設投入不足,基層文化設施陳舊,農村文化生活較為貧乏;另一方面則是追求轟動效應的文化造勢工程中投入產出比的低下,在風行一時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以及「地區名片」式文化節慶活動中,有些地方的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只是一個吸引投資、招攬生意的誘人幌子,淪落為「托兒」的文化資源既得不到應有的文化尊重,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投資開發。

(六)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影響後續發展。全省文化產業吸納的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數的1.93%,略高於全國平均值。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3%至6%。雖是人口大省,但山東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不僅總量偏少,整體素質也不高,特別是農村基層文化人才匱乏。「五普」資料顯示,全省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低於全國3543人的平均值,在各省(市、區)中僅列第15位。人口文化素質不高,既影響文化受眾的接受力和參與度,也影響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的戰鬥力和競爭力。

四、對山東文化產業資源重組、跨越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山東文化產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必須以創新理念、超常發展為導向,以體制改革、結構調整為契機,以市場配置、投資多元為保障,以科技進步、人才支撐為動力,實現山東文化產業資源的優勢化重組和跨越式發展。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體制改革促政府職能轉變,確保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文化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之成為提升綜合發展實力的重要拉動點。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要樹立「大文化產業」觀念,把工作視野從文化系統內向全社會延伸,積極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改變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條塊分割的局面,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將工作重點放到培育文化市場、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上來。各地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文化資源的浪費,加強對不可再生性文化、文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堅持以人為本,保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大文化企事業單位改制力度,深化國有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調整內部收入分配機制。

(二)精心打造創新亮點,努力提升科技附加值,激活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潛力。文化產業是「內容為王」的產業,文化原創力是文化產業的生命線。只有放開視野,學習創新,才能引領文化娛樂時尚經濟、文化注意力和文化創意經濟的新風向,促進城鄉區域文化產品的豐富,完善文化產業門類結構。各地應立足不同的文化資源和經濟基礎,採取不同的產業培植措施和市場運作方式,建立支柱型文化產業,找准發展的「切入點」。要正視區域文化產業競爭格局,發揮半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打造環渤海灣文化產業區域合作框架。鑒於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滲透力逐步增強,山東文化產業要突出高技術、高智能特徵,提高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服務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數字化裝備、網路化系統、多媒體技術等領域,與科研機構協同攻關,力爭突破。發揮創業園、大學科技孵化基地的人才技術優勢,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提供科技創新的後盾。

(三)通過多元化投融資,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全面整合文化資源。整合的目標是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挖掘國有文化資源存量潛力,釋放民營文化資本增量實力。充分發揮財政、稅收的杠桿作用,逐年增加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資比例,嘗試建立文化產業基金,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向文化產業領域流動,形成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基礎、以銀行信貸和民間資金為主體、以股市融資和境外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彌補文化產業跨越發展中的巨大資本缺口。進一步打破國家包辦文化的單一模式,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渠道、多體制辦文化的新格局。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公司,形成一批過得硬、叫得響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四)堅持管理與繁榮並舉,培育良性互動的文化市場環境,鋪設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高速路」。要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建設,放開市場准入,通過優勝劣汰,有序引導文化商品流通及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消除市場壟斷和市場歧視,形成按市場價格優化資源配置的良好局面。特別要加快文化產業中介代理服務機構建設,大力培養演藝市場經紀人,發展經紀公司,建立項目建設招投標制度。運用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院線制等現代市場營銷方式,減少流通環節,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企業經營質量。在繁榮文化市場的同時,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構建文化市場管理的信息網路體系,嚴厲打擊盜版,切實保護知識產權,抵制各種商業欺詐行為,加強對非法經營活動的清查整治和依法取締,鏟除各類社會丑惡現象滋生的土壤,保證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

(五)立足「復合型」構架,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工程,使人力資本真正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資本。實踐證明,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將成為奪取文化產業未來制高點的決勝因素。目前除山東大學和青島海洋大學設有文化產業專業,省內院校此類專業設置均為空白。全省適應多種產業融合需求的文化資本運營人才、文化經紀代理人才、數字藝術軟體、網路游戲開發和媒體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供不應求。各級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工程,著力培養國有文化產業單位的優秀骨幹力量,大力引進經營管理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既要培養出類拔萃、德藝雙馨的文化專業人才,又要培養熟悉藝術、有較高創新意識和文化品味,懂市場運作、有較高經營管理才能和依法辦事能力的文化產業高級復合型人才,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積蓄人力資本。

(六)研究建立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核算制度,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信息支撐。在《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準的基礎上,省級政府綜合統計部門要與有關部門統計機構密切合作,形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計信息交流平台,從山東實際出發,盡早建立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核算制度,及時准確地開展文化產業統計核算數據分析研究,為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高黨政領導宏觀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依據。建議將文化產業發展指標納入行政效績考核體系。因文化產業涉及面廣,新興行業不斷涌現,統計難度較大,必須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才能完成統計監測任務。

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創新風起雲涌的時代,文化產業的異軍突起成為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精神基石和活力源泉。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呼喚、激發文化的偉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正是山東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我們堅信,在文化事業的百花齊放與文化產業的百舸爭流中,齊魯文明將重鑄輝煌。

❹ 文化產業投融資的實踐瓶頸有哪些

中國文化產業特點中國本身文化底蘊豐厚,且文化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後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效益。
中國的文化產業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植或是經營。
文化產業總體起步晚,市場發育度低,沒有健全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教育制度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輕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規模小,管理方式滯後。

❺ 如何建立健全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1、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對於目前的文化產業現狀,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融資體系,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然後推行金融和文化產業的對接。可以建立文化金融業務的補償制度,政府可以安排專項基金,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貸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予一些補助,然後是充分發揮政府文化產業的引導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更好的幫助戰略性、帶動性強的文化產業項目[4]。當然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文化融資擔保體系也是很有必要的,文化企業科技藉助政府的力量,建立針對文化融資擔保的再擔保機構,對擔保代償給一些補償。
2、創新和文化產業特徵相適合的金融產品
對於文化企業的資產結構輕、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創新和文化產業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工具,鼓勵支持大型金融機構,設立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各階段的文化業態提供相應的支持;積極探索和創新經過評估的專利權、著作權等為擔保信物的授信模式,推動文化產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嘗試推出高收益債,然後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3、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
由於文化企業競爭力差,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制約著文化產業和金融相對接的問題,著重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一是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開展跨行業的兼並重組,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一步步完善文化產業鏈。二是鼓勵文化產業鏈形成集聚文化產業上下的文化投資公司,促進文化與旅遊之間的聯系發展,有效延伸文化產業鏈。三是放寬文化產業的准入要求,讓一些包括外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政策允許的文化方面,鼓勵他們投資運營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業項目。
總結:
文化產業和金融界的合作發展需要時間,只有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磨合,兩者才能找到合適的發展策略。在通過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以及文化產業一起努力完善健全文化產業融資體系的同時,也要領導群眾培養良好的健康的文化消費習慣。讓廣泛的人民群眾享有免費或者優惠的基本文化服務。

❻ 過去與未來:國有文化企業如何借力資本

「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試行,公開上市破冰啟航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源於將文化領域與經濟規律聯系起來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1978 年,財政部批准《人民日報》等 8 家新聞單位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1979 年又發文重申並在全 國新聞媒體中推廣這一管理模式。同年,上海電視台在電視上播出了我國電視史上的首條商業廣告。1985 年,上海廣電局開始在電台、電視台內部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這一時期,學界就出現了關於文化經濟的早期研究,並對「廣播電視經濟」「出版經濟」「報業經濟」「電 影經濟」等概念、業態進行了討論。黨的十四大以後,文化經濟研究 逐漸活躍,並開始從市場經濟的層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性、規律性問題進行探究,為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提供了理論鋪陳。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展望

截至 2016 年底,我國 A 股市場共有國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 40 家,總股本合計 517 億股,總市值合計約 8000 億元。自對接資本市場以來,傳統資本運作的主要形式,國有文化企業都已有涉足,資本市場對提高文化資源配置效率的支撐作用日益突顯,國有文化企業多層次資本運作體系不斷完善。一些轉制企業在數年時間內實現了「事業單位—產品經營—資本經營」的跨越,這在我國企業改革發展史上並不多見。特別是較早上市的一些企業,依託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新經營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形成了市場相對優勢。國有文化資本的市場化流動重組,促進了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提高了國有文化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注入了新的勢能。當前,國有文化企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也被寄予新的更高期待。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興文化業態迅速崛起,打破了傳統文化機構主導的生產和傳播邏輯,推動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近幾年國有文化企業對新興業態的並購已成為外部擴張的重要路徑,IPO 融資及上市後再融資的項目,絕大部分也都與數字化轉型有關,如中影股份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影院投資、數字放映推廣,讀者傳媒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出版、信息化平台建設等。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轉型升級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傳統文化機構的戰略任務。2015年我國43 家報業集團中 31 家營業利潤出現虧損,較 2014 年增加 14 家。2016年我國電視廣告同比下降5.66%,第四季度有線電視用戶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產業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依託資本市場支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資本運作直接引入新興業態資源,將為國有文化企業縮短轉型升級周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注入新的動力。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適度多元經營。國有文化企業主要脫胎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按條塊設定業務領域,長期以來形成了單一經營的發展模式。文化生產具有突出的范圍經濟特徵,對內容資源的多次的開發利用、獲取多重增值效應可在其產業運作中充分發揮。近年來,資本市場涌現了浙報傳媒入股唐人影視、鳳凰出版收購傳奇影業等一些混合並購案例,推進了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隨著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不同媒介間的關聯性與互換性進一步加強,行業間的業務交叉日益普遍,媒介融合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潮流。在融合發展的市場格局中,跨媒體、跨行業重組將繼續向縱深推進,推動文化生產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的深層次創新與變革。當然,現階段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應該是在核心產品與產業支撐下的有限相關多元,是把核心競爭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圍、不同業務的價值能夠共享共用的多元經營戰略。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走向海外。海外文化投資不僅具有資本增值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文化輸出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國文化走出去是以版權貿易、產品輸出以及文化交流活動為主要形式,近年來,國有文化企業的資本輸出逐步活躍,通過跨國並購進入國際文化市場,如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收購美國PIL公司童書業務資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收購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等。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調整周期還沒有結束,許多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為了吸引外來資金都將出台一系列投資便利化措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也將為文化企業資本輸出提供更大空間。國有文化企業還可在海外資本運作的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拓展,在跨國並購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成為文化資本輸出的重要推動力量,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

❼ 文化產業投資的文化產業投資案例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中國好聲音》
2009年4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基金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這支來自海內外傳媒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資源的團隊與新聞集團合資成立了星空華文傳媒公司,下轄燦星製作。燦星製作先後成功引進和製作出全球最大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以及去年火爆熒屏的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關注市場需求,不僅嚴謹地評估《荷蘭之聲》、《英國之聲》在本土市場的表現,而且將節目在中國各大視頻網站上的視頻播放次數和網友留言收集起來,作為項目決策和實施的重要依據。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重視「國際模式、中國表達」的內容創新機制,從西方引進電視選秀品牌和模式再注入中國價值觀,用國際一流的傳播手段去傳播當下社會的「中國夢」。《中國好聲音》源於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導師選擇、節目環節設置都源自荷蘭,但是導師與學員分享音樂道路的艱辛、家人朋友的支持等情節又融入了濃厚的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情感。
華澳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畫皮》
華澳基金對電視劇《畫皮》的投資是國內首家私募基金投資單個影視劇項目。該劇總投資2400萬元,華澳投資了300萬元。
此前內地基金行業進行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主要是進行股權投資,而針對具體項目進行投資,華澳開創了先河。在華澳基金投資《畫皮》的過程中,深圳文交所協助基金對影視劇劇組創作團隊做了較深入的調查。此外,深圳文交所還針對影視劇項目,在投資風險控制和交易制度設計方面做出創新,採用以版權質押為核心的創新型融資手段,並對投資資金進行第三方監管,將投資風險盡量降到了最低,這些做法增強了投資商的信心。
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閃購
2012年6月,廣東文化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向閃購注入10億元資金,是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金額最大的首輪融資。此外,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還力促南都全媒體集群與閃購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閃購是中國第一家專注於手機物聯網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涉足移動電子商務的先鋒企業,擁有全國最大的手機物聯網購物應用平台。南都全媒體集群形成了報紙、雜志、網路、移動終端等多種媒介形式綜合發展的全媒體經營格局,在內容、形態、渠道等方面達到全覆蓋。
南都與閃購的強強聯合,使平面媒體搭上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列車。南都從平面媒體演變為可實時播報的流媒體,信息表現方式更加豐富。南都和閃購將共同打造廣東電子商務誠信體系,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健康發展的範例。
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投資小馬奔騰
2011年4月,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在啟動儀式上宣布,北京小馬奔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該基金正式投資的首家文化企業,投資金額是3億至4億元。
對小馬奔騰而言,此次融資完全是買方市場,公司方面提供的投資額度已經足夠大,完全有容量引入多家投資者,而在其引入的投資者中幾乎都具有文化產業投資背景或擁有相關資源。建銀文化基金之所以能最終成為領投方,是因為其背後有龐大的資金平台,以及其在院線建設方面的優勢資源。

❽ 如何制定和實施文化產業政策

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重點在於制定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在於加強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文化體制的所有制結構,在於理順國家文化宏觀管理體制,針對長期以來宏觀管理體制存在的分工過細、職能交叉和「管辦不分」的積弊,突出精簡機構、提高效能的原則,對現有宏觀管理部門進行優化整合,建立統一、高效的國家宏觀文化管理機構,強化綜合管理職能,弱化行業管理職能,將行業管理職能逐步分解到行業協會,在於積極推進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把重點文化項目的投融資納人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年度計劃,在國債投資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持,推進國有資本的投資增長機制,積極組建文化產業基金,為文化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進而推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新時期我國的文化建設和發展提供體制保證和宏觀政策支持。文化產業市場機制的建立和發展,主要在於借鑒市場經濟的發展經驗,培育健康的競爭機制,逐步適應國際化的文化市場,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前提下,追求文化產業利潤的最大化,確保文化產業的生機和活力,極力促進文化經營單位的優化發展。

❾ 小型文化傳媒企業如何融資或解決資金問題

從我國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來看,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非常少。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直接融資方式很難實現。目前,我國對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管理十分嚴格,准如條件十分苛刻,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級較低等條件達不到要求,不能滿足在資本市場籌資的資格和條件。 2、間接融資也面臨重重困難。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而對於現有的商業銀行來說,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的特點加大了銀行的實際成本,因為每一個中小企業的要求的貸款數額比大型企業少,但程序和大企業沒有大的差異,同時其貸款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又比大企業高,導致銀行工作量大大增加,但實際收益卻下降,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當然缺乏動力為中小企業服務。 解決小型文化傳媒企業融資問題的辦法及建議: (一)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中介機構。 籌建企業融資促進會,該促進會應包括投資機構、銀行、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科研機構及相關單位,並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民間機構,同時建立由政府參與、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目的在於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投融資產業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二)針對文化創意企業的特殊性,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應建立第三方知識產權評價機構及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評價制度,改善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融資環境。 2、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完工保證制度,設立文化產業擔保公司,為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或企業提供融資保證或完工保證。 3、建立知識產權的交易平台。創建專門的文化創意交易平台,完善版權交易平台,降低文化創意產品的交易成本,以實現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轉化。 (三)政府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文化企業融資困難。 1、積極申報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2、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初期,政府的扶持有促進和加速發展的作用,政府提供直接融資或融資保證將對其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政府的扶持和獎勵要把握好度,應通過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提供的服務產生示範的效應,吸引更多的市場機構參與投融資服務體系中,逐步將各項專業服務市場化,以提高執行效率。 3、利用CBD的金融優勢和國際化優勢,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本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水平和質量,培育成長性較好的文化創意企業在深圳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 4、搭建平台,吸引境外風險投資公司向區內企業投資或有實力的跨國公司購並區內企業。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業投融資的國際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運營杠桿行業有哪些 瀏覽:926
外匯交易在線計算盈虧 瀏覽:978
西安買房中介傭金 瀏覽:680
杠桿越長越容易翹 瀏覽:886
保本理財和基金 瀏覽:932
中期期貨杭州營業部 瀏覽:286
國家外匯管局開立外匯賬戶批准書 瀏覽:960
美國貨幣政策沖擊人民幣匯率 瀏覽:498
恆指04杠桿 瀏覽:317
港幣對美元匯率14年12月31日 瀏覽:387
有沒有像隨手記這種理財產品 瀏覽:862
融資部門的考核制度 瀏覽:213
口罩廠家股票 瀏覽:580
融資擔保公司經營策略怎麼寫 瀏覽:448
西嘉外匯是正規的么 瀏覽:558
抖音點贊拿傭金可信嗎 瀏覽:76
怎樣使用融資融券賬戶加杠桿 瀏覽:349
境外匯款資金流清算 瀏覽:970
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貸款 瀏覽:500
渤海銀行理財產品種類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