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遊項目融資途徑有哪些
一、銀行來信貸。
二、源私募資本融資。
三、整體項目融資。
四、政策支持性融資。
五、商業信用融資。
六、租賃融資。
七、產權融資。
八、信託融資。
九、國內上市融資。
十、海外融資。
十一、招商引資 (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
(1)2016年旅遊投融資報告擴展閱讀:
旅遊歷史文化資本:
作為旅遊資源,往往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如民俗風情、神話傳說、歷史事件等等。這些資源,是使旅遊開發得以深化,並獲得靈魂的基礎。
就旅遊開發而言,這些資源價值很大。但由於這部分資源完全具有精神性,或附著於人類生活之中,或蘊藏於歷史記載,或附著於建築、山水之間,無法進行測量,更無以評估。
總結以上分析,旅遊資源是由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構成的,土地及景觀是有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景觀利用權是無形資產。
從資本的角度看,旅遊資源作為被開發利用的對象,同時就構成為資本的投入,其結構可區分為土地資本、景觀資本、歷史文化資本。其利用方式,則表現為土地使用權和旅遊開發經營權。
B. 向旅遊發展局申請資金的報告怎麼寫
1、辦理政府專項資金申請,首先要了解哪些產業是政府扶持的對象、有什麼具體的規定,自己企業是不是符合申請的條件,不夠條件怎樣創造條件,申請需要什麼材料和程序等等。通常有幾種途徑去學習和了解:通過政府各部門的網站;通過直接到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與有關人員交談;通過行業協會,以及協會興辦的一些活動和講座;通過專家、專業人士以及中介機構。
2、做好申請前的准備工作,或者說考慮怎麼樣包裝自己。包裝不是做假,而是通過詳細分析、評估本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生產市場方面的優勢、劣勢,發展潛力,財務狀況、把本企業的內在價值充分挖掘出來,這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價值發現。另外,多注重增加公司的無形資產,如產品的測試和鑒定;企業標準的制訂;專利、商標、著作權的申請;科技成果鑒定;科技進步獎的評選、企業信用的評級;重點新產品的申請;重信譽、守合同的評比;出口創匯企業的評選;然後是ISO9000質量體系認定;高新技術項目(企業)或軟體企業的認定等。
3、在了解了有關政策和企業的基本條件大致滿足的情況下,就可以按照規定的程序來提交資金申請報告等申請材料,開始進入審核程序。在這過程中,申請材料必須充分准備,政府專項資金申請報告質量一定要高,把企業的內在價值盡可能地反映出來。要使政府了解到你的企業在行業里技術水平是領先的、財務狀況是良好的、企業運作是正常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管理團隊是過硬的。
主要內容如下(不同項目需要自己適當修改):
1、項目單位基本情況
包括主管部門、企業性質、現有設施、運營管理模式、組織機構、近三年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等;
2、項目基本情況
包括項目建設背景、建設內容及規模、技術工藝、總投資及資金來源,以及各項建設條件落實情況等;
3、項目市場分析
包括物流市場規模分析,上、下游對接服務企業的協作意向,以及周邊其他同類物流企業現狀、申報項目實施後市場份額分析等;
4、項目設計方案
包括項目總平面圖(要詳細標明已有設施和擬建設施)、主要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圖等;
5、項目總投資估算、融資方案及財務評價
包括分項詳細投資估算表或投資概算表,融資方案中資金來源的詳細說明,財務評價中的主要靜態和動態經濟指標;
6、項目風險分析及控制風險措施
包括項目融資風險、建設風險和運營管理風險及相應的控制風險措施等;
7、項目招標內容
包括土建工程、設備的擬招標規模(數量)和投資額度等。
C. 深度解讀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16旅遊業如何走向
今年要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我們宏觀調控還有創新手段和政策儲備,既要立足當前、有針對性地出招,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又要著眼長遠、留有後手、謀勢蓄勢。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統籌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和產業、投資、價格等政策工具,採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我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採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徵和歸並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徵范圍。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徵范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實施上述政策,今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合理確定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適合作為地方收入的稅種下劃給地方,在稅政管理許可權方面給地方適當放權。進一步壓縮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規模,今年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12.2%。全面推開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依法實施稅收征管。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對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較低的,按法定程序適當增加債務限額。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把每一筆錢都花在明處、用在實處。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要統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准備金率、再貸款等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傳導機制,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等支持。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啟動投貸聯動試點。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適時啟動「深港通」。建立巨災保險制度。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加強全口徑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扎緊制度籠子,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試點。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權力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家職業資格,實行目錄清單管理。深化價格改革,加強價格監管。修改和廢止有礙發展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方式,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及時公布查處結果。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企業信用信息統一歸集、依法公示、聯合懲戒、社會監督。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眾有更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
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加快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再建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二是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台,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建設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培育創業服務業,發展天使、創業、產業等投資。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行為。三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實施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採取兼並重組、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措施,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完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採取綜合措施,降低企業交易、物流、財務、用能等成本,堅決遏制涉企亂收費行為。
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准與國際標准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二是促進製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製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製造業創新平台,實施一批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落實加速折舊政策,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三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啟動新一輪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高技術服務業創新工程,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放寬市場准入,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生活性服務業精細化水平。建設一批光網城市,推進5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讓更多城鄉居民享受數字化生活。
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今明兩年,要以改革促發展,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者、職業經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等試點。深化企業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與市場化選任方式相適應的高層次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賦予地方更多國有企業改革自主權。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增強核心競爭力。
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大幅放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市場准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項目核准、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視同仁。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的行為,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促進各類企業各展其長、共同發展。
(三)深挖國內需求潛力,開拓發展更大空間。適度擴大需求總量,積極調整改革需求結構,促進供給需求有效對接、投資消費有機結合、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對經濟發展穩定而持久的內需支撐。
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破除政策障礙,優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路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鼓勵線上線下互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完善物流配送網路,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活躍二手車市場,加快建設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遊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
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我國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有許多短板,產業亟需改造升級,有效投資仍有很大空間。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5000億元。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以市場化方式籌集專項建設基金,推動地方融資平台轉型改制進行市場化融資,探索基礎設施等資產證券化,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億元引導基金,依法嚴格履行合同,充分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熱情。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今年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居住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蓋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使他們依法享有居住地義務教育、就業、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二是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今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范圍。三是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公開性,促進「多規合一」。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積極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提高建築工程標准和質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制定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出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新十年規劃,支持東部地區在體制創新、陸海統籌等方面率先突破。促進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制定國家海洋戰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建設海洋強國。
(四)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繼續毫不放鬆抓好「三農」工作,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化農村改革,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糧食連續增產,為穩定物價、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臨庫存大幅增加、市場價格下跌等問題。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要多措並舉消化糧食庫存,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制定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方案,今年退耕還林還草1500萬畝,這件事一舉多得,務必抓好。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戶依法自願有償流轉承包地,開展土地股份合作、聯合或土地託管。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墾、集體林權、國有林場、農田水利、供銷社等改革。
強化農業基礎支撐。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並實行特殊保護,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增加深鬆土地1.5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實施化肥農葯零增長行動。保障財政對農業投入,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引導帶動更多資金投向現代農業建設。
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車。抓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兩年內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五) 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實現合作共贏。面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順應國內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在開放中增強發展新動能、增添改革新動力、增創競爭新優勢。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區域開發開放與國際經濟合作,共同打造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推動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帶一路」成為和平友誼紐帶、共同繁榮之路。
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實施一批重大示範項目。落實和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設立人民幣海外合作基金,用好雙邊產能合作基金。推動裝備、技術、標准、服務走出去,打造中國製造金字品牌。
促進外貿創新發展。面對外需持續低迷的嚴峻形勢,要多措並舉,遏制進出口下滑勢頭。一要加快落實和完善政策。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嚴厲打擊騙取退稅。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實現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應保盡保。二要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三要優化貿易結構。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增加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加快發展文化對外貿易。進一步整合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四要推進貿易便利化。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降低出口商品查驗率。五要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及緊缺能源原材料進口。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繼續放寬投資准入,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開放,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內陸和沿邊開放模式,打造新的外向型產業集群,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擴大自貿試驗區試點。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我們將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中國要始終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商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等談判,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強亞太自貿區聯合戰略研究。我們願與各方一道,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共同構建均衡、共贏、包容的國際經貿體系。
(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著力抓好減少燃煤排放和機動車排放。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燃煤鍋爐。增加天然氣供應,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鼓勵秸稈資源化利用,減少直接焚燒。全面推廣車用燃油國五標准,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80萬輛。在重點區域實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對排污企業全面實行在線監測。強化環境保護督察。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必須嚴格執行,對超排偷排者必須嚴厲打擊,對姑息縱容者必須嚴肅追究。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准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築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實行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繼續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自覺行動起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七)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財政收入增長雖放緩,但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
著力擴大就業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高達765萬人,要落實好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用好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增加穩就業資金規模,做好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托底幫扶。完成2100萬人次以上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任務。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切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力度。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辦好特殊教育。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加快推進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都要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葯聯動改革。健康是幸福之基。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中央財政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60億元,增長9.6%。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擴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范圍,協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葯品流通等改革。深化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鼓勵社會辦醫。發展中醫葯、民族醫葯事業。建立健全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完善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配套政策。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統一權威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制,嚴守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各地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落實臨時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制度。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標准分別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使困難群眾遇急有助、遇困有幫,讓社會充滿關愛和溫暖。
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用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培育健康網路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推進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做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城鄉社區建設,促進基層民主協商。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依法規范發展社會組織,支持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發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權益,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的關愛服務。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區矯正工作。完善國家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以信息化為支撐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懲治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改進信訪、人民調解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平安祥和。
生命高於一切,安全重於泰山。必須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健全監測預警應急機制,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做好地震、測繪、地質等工作。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嚴格監管執法,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重任千鈞惟擔當。面對異常艱巨復雜的改革發展任務,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扛在肩上,把萬家憂樂放在心頭,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D. 鄉村全域旅遊可研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一項嚴謹具有高度數據量的報告,他的格式和綱要都有明確的規定,建議找專業的編制機構編咨詢。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鄉村旅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下,具體項目還是要先把情況說明才能確定怎麼寫。
1.2.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驟
1.2.2 鄉村旅遊項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內容
(1)項目名稱
(2)項目建設背景
(3)項目承辦單位
(4)項目建設用地
(5)項目建設期限
(6)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7)項目開發建設模式
(8)鄉村旅遊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1.2.3 前瞻對鄉村旅遊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
(1)前瞻項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結論
(2)前瞻產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結論
(3)前瞻建設場址可行性研究結論
(4)前瞻工藝技術可行性研究結論
(5)前瞻設備方案可行性研究結論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結論
(7)前瞻經濟效益可行性研究結論
(8)前瞻社會效益可行性研究結論
(9)前瞻環境影響可行性研究結論
第2章:鄉村旅遊行業市場分析與前瞻預測
2.1 鄉村旅遊項目涉及產品或服務范圍
2.2 鄉村旅遊行業前瞻市場分析
2.2.1 政策、經濟、技術和社會環境分析
2.2.2 鄉村旅遊市場規模分析
2.2.3 鄉村旅遊盈利情況分析
2.2.4 鄉村旅遊市場競爭分析
2.2.5 鄉村旅遊進入壁壘分析
2.3 鄉村旅遊行業市場前瞻預測
第3章: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場址分析
3.1 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場址所在位置現狀
3.1.1 項目建設地地理位置
3.1.2 項目建設地土地權類別
3.1.3 項目建設地土地利用現狀
3.2 鄉村旅遊項目場址建設條件
3.2.1 項目建設場址地形、地貌、地震情況
3.2.2 項目建設場址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3.2.3 項目建設場址經濟條件
3.2.4 項目建設場址交通條件
3.2.5 項目建設場址公用設施條件
3.2.6 項目建設場址防洪、防潮、排澇設施條件
3.2.7 項目建設場址法律支持條件
3.2.8 項目建設場址氣候條件
3.2.9 項目建設場址自然資源條件
3.2.10 項目建設場址人口條件
3.3 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地條件對比
3.3.1 項目建設條件對比
3.3.2 項目建設投資對比
3.3.3 項目運營費用對比
3.3.4 項目推薦場址方案
3.3.5 項目場址位置圖
第4章:鄉村旅遊項目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鄉村旅遊項目技術方案
4.1.1 項目生產方法
4.1.2 項目工藝流程
4.1.3 項目技術來源
4.1.4 推薦方案工藝流程圖
4.2 鄉村旅遊項目設備方案
4.2.1 項目主要設備選型
4.2.2 項目主要設備來源
4.2.3 推薦方案的主要設備
4.3 鄉村旅遊項目工程方案
4.3.1 項目工程建設內容
4.3.2 項目特殊基礎工程方案
4.3.3 項目工程建設規模
4.3.4 項目建築安裝工程量估算
4.3.5 項目主要建設工程一覽表
第5章:鄉村旅遊項目節能方案分析
5.1 節能政策與規范分析
5.1.1 節能政策分析
5.1.2 節能規范分析
5.2 鄉村旅遊項目能耗狀況分析
5.2.1 鄉村旅遊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狀況
5.2.2 鄉村旅遊項目能源消耗狀況分析
5.3 鄉村旅遊項目節能目標和措施分析
5.3.1 項目節能目標
5.3.2 節約熱能措施
5.3.3 節電措施
5.3.4 節水措施
5.4 鄉村旅遊項目節能效果分析
5.4.1 裝備節能效果
5.4.2 建築節能效果
第6章:鄉村旅遊項目環境保護分析
6.1 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場址環境條件
6.2 鄉村旅遊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項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6.2.2 項目主要污染物分析
6.3 鄉村旅遊項目環境保護措施
6.3.1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6.3.2 雜訊污染防治措施
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
6.3.4 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6.3.5 綠化措施
6.4 環境保護投資預算
6.5 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6.6 地質災害及特殊環境影響
6.6.1 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地址地質災害情況
6.6.2 鄉村旅遊項目引發發地質災害風險
6.6.3 地質災害防禦的措施
6.6.4 特殊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第7章:鄉村旅遊項目勞動安全與消防
7.1 編制依據和執行標准
7.1.1 項目編制依據
7.1.2 項目執行標准
7.2 危險因素和危害程度
7.2.1 安全隱患主要存在部位與危害程度
7.2.2 有害物質種類與危害程度
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3.1 工藝和設備安全選擇措施
7.3.2 對危險作業的保護措施
7.3.3 對危險場所的防護措施
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7.4.1 火災隱患分析
7.4.2 前瞻消防設施方案
第8章:鄉村旅遊項目組織架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8.1 鄉村旅遊項目組織架構
8.1.1 項目法人組建方案
8.1.2 項目管理機構組織架構
8.2 鄉村旅遊項目人力資源配置
8.2.1 項目員工數量
8.2.2 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8.2.3 員工培訓方案
8.2.4 工資與福利
第9章:鄉村旅遊項目實施進度分析
9.1 鄉村旅遊項目實施進度規劃
9.1.1 項目管理機構設立
9.1.2 項目資金籌集安排
9.1.3 項目技術獲取轉讓
9.1.4 項目勘察設計
9.1.5 項目設備訂貨
9.1.6 項目施工前期准備
9.1.7 項目完整竣工驗收
9.2 鄉村旅遊項目實施進度表
第10章:鄉村旅遊項目投資預算與融資方案
10.1 鄉村旅遊項目投資預算
10.1.1 項目總投資
10.1.2 固定資產投資
10.1.3 流動資金
10.2 鄉村旅遊項目融資方案
10.2.1 項目資本金籌措
10.2.2 項目債務資金籌措
10.2.3 項目融資方案分析
第11章:鄉村旅遊項目財務評價分析
11.1 財務評價依據及范圍
11.1.1 財務評價依據
11.1.2 財務評價范圍和方法
11.2 前瞻對鄉村旅遊項目銷售收入估算
11.2.1 產品生產規模
11.2.2 項目實施進度
11.2.3 年新增銷售收入和增值稅及附加估算
11.3 前瞻對鄉村旅遊項目經營成本和總成本費用估算
11.3.1 費用估算基礎數據
11.3.2 年總成本費用估算
11.3.3 年經營成本估算
11.4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11.4.1 利潤總額及分配
11.4.2 現金流量分析
11.4.3 投資效益分析
11.5 財務清償能力分析
11.6 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11.7 不確定性分析
11.7.1 盈虧平衡分析
11.7.2 敏感性分析
11.8 財務評價主要數據及指標
第12章:前瞻對鄉村旅遊項目社會效益與風險評價分析
12.1 社會效益前瞻
12.2 鄉村旅遊項目風險前瞻
12.2.1 項目風險定性分析
12.2.2 項目風險防範措施
第13章:附圖、附表、附件
E. 旅遊局國民經濟及預算執行情況匯報
一、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0年,我市財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在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認真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斷深化財政改革,以抓財政收入為中心,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強化公共保障,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加強財政監督,通過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和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調整的財政收支預算任務,全力支持了我市社會經濟的協調、平穩、較快發展,為推進我市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一)財政預算變動情況
從2010年開始,州財政按上級要求對補助收入提前預告,編入年初預算,所以,經市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市財政2010年財政收支預算,上報州財政後根據補助內容進行了調整,經州財政調整後的年初預算已報市人大常委會備案。在預算執行中,今年10月,根據收支變化情況和州財政下達的目標任務,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對2010年財政預算又進行了調整。
(二)財政收入執行情況
2010年我市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收入質量有所提高,可用財力增幅較大。決算結果是:上劃中央兩稅、所得稅完成50,305萬元,占年初預算(人代會審議通過,以下相關指標同)51,068萬元的98.51%,占調整預算51,832萬元的97.05%,同比增長24.4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3,211萬元,占年初預算136,034萬元的105.28%,占調整預算143,196萬元的100.01%,同比增長29.52%,占州下達工作目標任務140,000萬元的102.29%,下達奮斗目標任務143,000萬元的100.15%;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3,845萬元,占年初預算80,942萬元的103.59%,占調整預算82,744萬元的101.33%,同比增長22.05%。一般預算總收入完成193,516萬元,占年初預算187,102萬元的103.43%,占調整預算195,028萬元的99.22%,同比增長28.15%。上級補助收入完成100,506萬元(其中:一般預算補助97,406萬元、地方政府性基金補助3,100萬元),占年初預算45,998萬元的218.50%,占調整預算68,401萬元(其中:一般預算68,107萬元、政府性基金294萬元)的146.94%,同比增長5.72%。地方債券轉貸收入3,000萬元。一般預算在完成的中央和地方兩級收入、補助收入和債券轉貸收入中剔除上劃中央收入50,305萬元,加上年結餘8,323萬元,一般預算財力收入完成251,940萬元,占年初預算182,032萬元的138.40%;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級補助及上年結余,地方政府性基金財力收入完成87,738萬元,占年初預算80,942萬元的108.40%,占調整預算83,831萬元的104.66%,同比增長23.11%。總體上全面完成了州、市確定的收入目標任務。
(三)財政支出執行情況
2010年地方一般預算本年支出完成242,389萬元,占年初預算181,646萬元的133.44%,占調整預算219,970萬元的110.19%,同比增長18.88%;上解支出709萬元,占年初預算386萬元的183.68%,占調整預算709萬元的100.00%;一般預算收支品迭後年終結餘8,842萬元(結轉結餘6,265萬元、凈結餘2,577萬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4,471萬元,占年初預算80,248萬元的105.26%,占調整預算83,831萬元的100.76%,同比增長20.87%;基金上解支出2,000萬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品迭後年終結餘1,267萬元。全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結余略有增長。
(四)預算執行的有關說明
1、影響財政收支情況 。
2010年我市財政收入規模較往年又有明顯增大,大幅提高了民生、惠民、城鄉建設等重點支出的資金保障。但是由於受經濟大環境及州上第二批上劃重點企業主體稅收政策的影響,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佔比由去年的71.14%下降為67.67%。
支出方面,由於兌現公務員第二步規范津補貼和同步提高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衛生和計劃生育系統實施績效工資,改善學校辦學條,一環路拆遷及安置房建設,濕地公園、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優美鄉鎮建設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生態市建設及創國家級森林城市建設等重點支出需財政投入大量資金,收支矛盾更顯突出。
2、上級對我市專項補助和轉移支付補助情況。一是一般預算專項補助45,480萬元,比上年減少1,226萬元,下降2.62%;二是基金專項補助3,100萬元,比上年增加615萬元,增長24.75%;
三是一般預算其他轉移支付補助(不含專項補助)51,926萬元,比上年增加6,047萬元,增長13.18%。以上專項項目補助和轉移支付補助都如數落實安排,並嚴格按規定用途使用。
3、部分重點支出預算執行情況。2010年我市重點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其中:教育支出57,286萬元,同比增長18.6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5,921萬元,同比增長80.23%;農林水事務支出24,265萬元,同比增長25.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973萬元,同比增長19.5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5,203萬元,同比增長0.33%;醫療衛生支出16,837萬元,同比增長10.48%。
4、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及使用情況。2010年我市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3,000萬元,已按批準的項目落實安排。
5、「民生工程」及「八大扶貧工程」資金撥付情況 。在保證必需支出的前提下,積極籌措資金,投入民生工程,全年「十大民生支出」7億元;按預算落實安排「八大扶貧」資金,及時掌握資金動態,確保項目資金的落實到位和安全有效。
6、預算超收及新增財力安排使用情況。2010年一般預算收入實現超收7,177萬元,政府性基金超收2,903萬元,補助收入增加51,408萬元,債券轉貸收入3,000萬元,收回以往年度支出4,672萬元,上級專項歸墊市級財力以往年度已安排支出106萬元,以上各項共計新增財力69,266萬元。新增財力主要安排用於有明確規定用途的項目、公務員第二步津補貼調標及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同步增加、衛生(含計劃生育)人員實施績效工資、城鄉建設、教育、農業、水利、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
7、總預備費3,000萬元及收回以往年度安排支出,經批准後如數轉為預算準備金,由市財政統籌安排,用於新增支出的的資金供給。
8、在預算執行中,由於收入結構的變化,支出預算的執行也隨之進行了必要的調整。
9、基金上解2,000萬元,是根據**市人民政府向州政府請示今年安排上解攀鋼基地徵用州農墾公司土地收入。
上述預算執行情況均為2010年12月31日預算執行結果整理統計數據,我們將在完成決算匯編並與州財政局辦理結算後,再按程序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五)2010年財政的主要工作
1、抓改革促管理,財政管理逐步精細化、規范化。
一是預算編制更加科學、規范,預算執行力度增強。我市部門預算按要求首次使用e財軟體編制,基本支出在很**度上實現了按標準定額編制,編制范圍、口徑更加明確,根據市人大通過的總預算,落實下達部門預算,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編制質量進一步提高,預算約束力明顯增強;
二是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深入推進;
三是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加強對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在對項目資金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投資評審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管理,今年我們又以西府發[2010]94號文件在項目立項、項目預算、資金撥付、資金管理、財務監督等方面作了進一步要求。選定67個項目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涉及資金5億元。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今年以項目預算評審為重點,共完成561個項目評審工作,涉及項目資金241,360萬元,審減金額17,647萬元,平均審減率7.3%;
四是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力度,嚴格按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2、強化財政監督職能,確保財政資金安全。
一是今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財政專項資金檢查。二是加強賬簿監管,規范各部門財務行為,依法進行建賬監管和年檢。三是按要求對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糧食直補、綜合直補等專項資金進行檢查,經檢查未發現銷售網點套取財政資金的情況,大部份鄉鎮做到了專戶管理。四是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自查自糾和「回頭看」工作,收回違規違紀資金29.9萬元,罰款5,000元。四是開展強農惠農資金專項清理檢查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和完善。
3、完善保障機制,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民生政策落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是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重點加大就業、社會保障及民生重點投入;
二是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加大對參保單位欠費清繳,積極協助社保部門開展擴面工作;
三是加大對社會保障投入力度,農村低保、城市低保、城市醫療救助、農村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投入明顯增加,貧困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實現應保盡保;
四是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全面實施,現共有參合人員38.71萬人,參合率達94.44%,農民個人籌資777萬元,各級財政投入4,646萬元;
五是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已有45,501人直接受益;
六是開展下崗職工小額擔保貸款,已累計貸出資金108萬元,小額擔保貸款讓一部份下崗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4、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發揮市國資公司對**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
5、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積極向上級爭取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落實本級財政配套資金,保證今年我市開發任務的按時、按質、按量全面完成。
6、努力化解債務,清理鄉村兩級債務。
一是為了更有效地化解政府債務,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今年我們切實加大政府債務清欠力度。
二是清理核實鎖定鄉鎮債務,經與審計部門配合,清理核實鎖定鄉村債務7,572萬元,其中:鄉(鎮)級債務5,511萬元、村級債務2,061萬元。
2010年市財政工作雖然取得了突出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剛性支出和建設資金需求的大幅增加,支出壓力也隨之加劇,收支矛盾更顯突出;二是稅性收入佔比不高,經常性收入的增速與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不能同步,勢必影響財政收入的質量;三是支出的安排在較**度上依賴土地收入,在未來的幾年還需這部份收入才能保證建設的資金供給;四是政府性債務規模的擴大,特別是公益性項目貸款的增加,形成潛在的隱形財政赤字;五是財政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財政監管力度還需加強;六是財政幹部隊伍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更好地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2011年財政收支預算草案
2011年市財政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點,按照積極穩妥、統籌兼顧、增收節支、留有餘地的原則編制預算。收入預算安排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上級對補助收入預告,按要求與地方收入一並編入年初預算。支出預算安排向公共領域傾斜,加大對民生、扶貧、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生態環境、節能減排、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促進全市社會經濟事業和諧發展。2011年財政收支預算建議安排如下:
(一)收入預算安排
根據我市2011年經濟增長目標,建議2011年安排上劃中央兩稅及所得稅56,838萬元,同比增長12.9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70,020萬元,同比增長18.72%;地方政府基金收入100,012萬元,同比增長19.28%。一般預算總收入為226,858萬元,同比增長17.23%。按照上級財政提前告知的轉移支付指標,年初安排補助收入65,826萬元。在安排的中央和地方兩級收入中剔除上劃兩稅、所得稅、加上補助收入後,一般預算財力收入為235,846萬元,地方政府性基金財力收入100,012萬元,同比增長19.28%。
(二)支出預算安排
2011年支出預算根據《預演算法》、上級關於編制2011年預算的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地方經濟事業發展規劃,按照有「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原則,建議年初預算安排:一般預算支出235,050萬元,上解支出796萬元;地方政府基金支出100,012萬元。支出的具體內容是:
1、一般預算安排基本支出110,267萬元。
一是年初安排下達工資福利、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一次性獎金、社會保障繳費及其他工資福利支出50,571萬元;離退休(職)費用17,234萬元,住房公積金6,327萬元,村社幹部補助、一村一名大學生補助及其他生活補助2,942萬元;補助新農**金600萬元、城市低保320萬元、農村低保260萬元、城市醫療救助2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1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0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2萬元;退役士兵安置156萬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68萬元、五保供養255萬元、農村社會救濟37萬元,其他對個人家庭補助1,046萬元。以上各項支出合計80,510萬元。
二是預留補助事業人員津補貼、衛生、計生及其他事業人員績效工資、正常增資進級及新進人員經費、住房公積金、生活補助、退休安家費、死亡撫恤喪葬費、城管局協管員節假日加班等未在年初下達的人員經費13,000萬元。預留社會保障專項補助9,228萬元。
三是安排各部門日常公用經費、車輛燃修及保險費、工會費、福利費及其他商品服務等支出7,529萬元。
2、一般預算安排部門行政事業性項目支出36,736萬元,其中:綜治WW經費818萬元,出版及印刷費237萬元,民兵國防兵役徵集200萬元,黨建經費147萬元,設備購置2,074萬元,接待費400萬元,暖冬、春節及其他慰問經費510萬元,人代會、政協會、黨代會及其他會議經費377萬元,艾滋病、霍亂、結核、血吸蟲等各類疾病預防控制401萬元,目督考核等獎勵經費1,142萬元,禁毒130萬元,護林防火227萬元,徵收機關以獎代補資金5,000萬元,行政性收費及罰設收入按政策安排支出6,000萬元,教育轉移支付對口安排支出6,780萬元,部門事業經費2,016萬元(含體育事業費66萬元),農業保險313萬元,「家電下鄉」補貼500萬元,外事機構及外出考察費、各種辦節經費、國家賠償支出、職工教育、補助部門公用業務等支出9,464萬元。
3、一般預算安排生產建設項目支出84,547萬元,其中:城市維護支出1,300萬元,防震救災322萬元,消防武警支出392萬元,政府承貸款還本付息支出8,546萬元,生態市建設節能減排支出4,177萬元,科學技術支出582萬元,教育建設資金7,411萬元(含教育費附加支出4,044萬元),農業項目資金支出6,239萬元,烤煙稅返及其會議經費支出850萬元,鄉鎮政權建設支出1,215萬元,水利工程項目支出2,300萬元,部門建設項目支出8,563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安排教育支出505萬元,人民防空經費1,390萬元,扶貧資金3,700萬元(其中:八大扶貧資金3,000萬元),扶持地方經濟發展支出3,000萬元,安排以往年度建設資金缺口8,000萬元,城鄉建設(含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預留26,055萬元。
4、一般預算安排總預備費3,500萬元。
5、一般預算安排上解支出796萬元,其中:契稅徵收費上解396萬元,「三代」手續費上解400萬元。
6、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00,012萬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89萬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363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2026萬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76,455萬元(含上解州財政農懇公司土地收入),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144萬元,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3,668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16,767萬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按規定用途安排使用,在預算執行中根據確定的項目落實下達。其中:今年的土地收入主要用於一環路安置房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含廉租房建設)等支出;地方教育附加支出與一般預算安排的教育建設資金整合計8000萬元用於我市中小學建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用於殘疾人事業;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用於城市公共設施及環境衛生支出。
7、對於年初預留未下達的預留資金,基本支出有政策規定的按政策規定執行,沒有政策規定的按要求報批後執行,項目支出報市領導批准或市財經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定後落實安排。
三、2011年財政工作思路和措施
2011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我們要統籌兼顧做好各項財政工作,特別是要把用好管好財政資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財力支持辦好教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保障性住房、水利設施建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關系民生的大事、實事,大力支持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促進擴大消費需求,多渠道促進增加農民收入,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完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策等。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優先安排續建、收尾項目,控制新上項目。支持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增加就業。
(二)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推動農村發展,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支持新農村建設,支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健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等。
(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是抓住機遇,積極爭取中央、省、州的項目支持;二是確保城鄉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促進招商引資項目及時落實到位,培育一批能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體。支持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三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對優質特色農產品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促進農業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四是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城鄉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支持以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發展,從而增強財政收入的增長基礎。
(四)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降低行政成本,確保民生等重點支出的需要
在預算執行中要保證年初預算安排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生態市建設、八大扶貧、社會治安、WW等民生項目的落實到位。為保證重點支出的需要,一是年初部門預算的日常公用經費繼續在標準定額的基礎上壓縮5%;二是對部份項目經費因工作業務新增和范圍擴大給予適當增加外,盡力壓縮行政事業性項目支出,減少行政成本;三是繼續加強項目投資評審工作,資金的安排要按確定的項目及工程進度供給資金,避免財政資金的閑置和浪費,杜絕虛報冒領,套取財政預算的支出;四是壓縮行政機關辦公樓修建和行政用車購置支出。
(五)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准體系,對項目支出實行項目庫管理,強化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內容,提高預算年初到位率,進一步增強地方預算編制的完整性。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充分發揮國資公司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市國資公司要認真履行代理政府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職能,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通過投融資平台,爭取金融資金,減輕財政支出壓力,幫助企業發展,彌補政府重點工程投入的資金不足,促進全市經濟全面、快速、協調發展。
(六)強化財政監督管理,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
進一步切實履行財政的監督檢查職責,突出監管重點,做到事前審核把關、事中動態監控、事後重點檢查,嚴肅查處截留、擠占、挪用、虛報冒領的違法行為,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
(七)深化財政改革,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財政幹部工作能力,提高財政運行質量和服務水平
一是要繼續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財政投資評審等各項財政改革,提高財政運行質量和運行水平;
二是要加強對財政性結余資金的管理;
三是要抓好政府財政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大平台),將全部財政資金、全部預算單位納入系統管理,保證系統正常運行,信息完整、真實可靠。
總之,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將進一步全面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分履行財政職能,切實提高財政效能,為**經濟社會二次跨越,建設「繁榮開放文明秀美」的現代田園新**作出應有的貢獻。
F. 旅遊業市場分析怎麼寫。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指出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內容
1.目前旅遊市場現狀(旅遊業領導者有哪些?自助游、自駕游、跟團游等現狀)
2.旅遊業市場存在的問題(惡意競爭、收回佣、強行購物等)
3.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4.最後總結
旅遊正在成為富起來的中國人的新一項基本消費。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報告,2016年,我國國內、入境、出境旅遊三大市場旅遊人數達47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達5.5萬億元,全國旅遊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比上年增長29%,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高出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比房地產投資的增速也高出2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
近幾年,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升經濟質量。大力發展旅遊業,就是這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於現階段的我國來說,不僅能滿足廣大旅遊者的需求,還有利於我國正在大規模推展的扶貧事業。我國廣袤的西部地區自然風光優美,但經濟相對落後,還有不少貧困地區。在這些地區大力發展旅遊業,不僅能夠增加經濟收入,改變貧困面貌,而且有利於當地轉變發展理念,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就是當地的「金山銀山」,從而建立起可以永續的生態文明。
旅遊業快速增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體現,但就目前我國旅遊業的基本狀況來說,發展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整個業態還是一種粗獷式的格局。目前支撐旅遊市場的主要是老年游,旅遊高峰則集中在春節和國慶兩個「黃金周」,這也意味著我國仍需要推進在職職工的帶薪休假改革。所有這些,都需要旅遊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協同改革。
另外,旅遊企業也不能滿足於現狀,而是需要對市場進行「深耕細作」,比如我國一些大城市名人故居和紀念館眾多,旅行社可以組織專題專線游,吸引遊客在旅遊的同時得到豐富的人文營養。目前,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已成為各大旅行社的目標,但一些疲於奔命的項目顯然對他們並不適合,旅行社可以組織「慢游」專場,引導老年遊客隨遇而安地旅遊,得到真正的身心放鬆。
G. 旅遊景區怎樣融資證券化可行性報告
旅遊資產證券化,即景區(或其他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或業務)將自己缺乏流動性、但能產生可預見現金流的那部分旅遊資產轉化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證券,是以特定資產為支撐發行的融資活動。
通過旅遊資產證券化,有助於明晰旅遊資源的產權安排,規范景區開發融資中的政府功能,從制度上明晰景區旅遊資源的各種產權關系以及旅遊管理模式。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融入國家戰略體系,正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作為旅遊資源,旅遊歷史文化資本往往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如民俗風情、神話傳說、歷史事件等等。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除具有一般自然資源具有的特點外,還具有增值性和潛在價值不易衡量性。
從資本角度看,旅遊資源作為被開發利用的對象,同時就構成為資本的投入,其結構可區分為土地資本、景觀資本、歷史文化資本。其利用方式,則表現為土地使用權和旅遊開發經營權。
目前旅遊景區特別是風景名勝區的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開發,仍是沿襲國家所有政府經營的傳統模式。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些資源(景區)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大,因此,歸口這些部門管理的景區管理機構,也就逐漸演變成了景區開發、建設、經營的主體。歷史地看,這種體制、模式在我國旅遊發展的前期,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旅遊景區建設和管理以及旅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和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但隨著旅遊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這種條塊分割的部門壟斷體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資金不足不僅影響資源的開發建設進程,使景區開發建設嚴重滯後,阻礙了旅遊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而且也影響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
隨著旅遊景區項目大型化和區域化,單體投資規模相應增大,單一的投資商往往難以完成一個大型項目的投資活動。經濟開發型旅遊景區完全以盈利為目的,採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比如主題公園,就是用舞台化的環境氣氛為遊客提供主題鮮明的旅遊體驗,主要功能是為遊客生產快樂、為投資者贏得利潤。
而對於國有的旅遊景區資源在出讓景區經營權後,由於旅遊資源本身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同時往往與其他諸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森林資源等自然資源難以分離,旅遊資源經營權出讓、受讓雙方的權利義務事實上難以完全准確界定。旅遊投資責任約束與監督機制不健全,對旅遊經營者的經營資格條件和旅遊投資項目缺乏宏觀調控,致使旅遊市場出現了大量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在土地使用權及旅遊資源所有權不轉移的前提條件下,出讓旅遊景區的旅遊開發經營權尚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由於條塊分割,不同地區和不同部門規章和法規很多。
旅遊產業投資大、回收周期長、資金不足、融資難始終困擾著旅遊企業,特別是許多地方政府和旅遊企業過於依賴商業銀行貸款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不僅融資渠道相對集中、融資方式單一,而且融資規模也有限。如何拓展和創新融資渠道成了當務之急,其中,資產證券化是旅遊企業融資途徑的創新性嘗試。
H. 1、雲南旅遊市場概況(寫計劃書需要的項目背景) 2、導游在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一、雲南省旅遊業經濟運行情況
旅遊業又被稱為「無煙工業」、「朝陽產業」,雲南省因其復雜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性的民俗文化,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2014年,雲南省累計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85億人次,同比增長16.3%,其中海外旅遊者525萬人次,同比下降1.6%;國內旅遊者2.8億人次,同比增長17%。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650億元,同比增長26%。旅遊對交通運輸業、住宿業、餐飲業、娛樂業、商品零售業的貢獻分別達523.38億元、470.64億元、395.38億元、154.23億元、551.73億元,游覽花費達346.36億元,旅遊產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明顯提升。根據旅遊強省發展目標,到2020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5億人次和旅遊總收入達8500億元。
你2013年2月,雲南省旅遊局正式更名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屬機關轉變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標志著旅遊業在雲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認可和強化,實現旅遊事業管理向旅遊產業發展轉變,為打造旅遊強省、建設大旅遊產業提供製度保障和體制支撐。2014年,雲南確立了大旅遊產業發展戰略,通過打破傳統的一二三產業界限,整合資源、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把雲南旅遊產業打造成集農業、工業和相關服務業為一體、產業增加值超萬億的大旅遊產業,著力打造「一心六區九廊」空間布局。按照大旅遊產業規劃,預計到2020年,雲南大旅遊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1萬億元左右,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左右,佔GDP比重13%,旅遊業將成為雲南省戰略性支柱產業。
表:雲南「一心六區九廊」空間布局
空間布局具體內容
一心昆明建成國際著名的觀光度假勝地、商務會展基地和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內外遊客集散中心
六區滇中旅遊區、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滇西邊境旅遊區、滇西南瀾
滄江—湄公河國際旅遊區、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遊區、滇東北紅土
高原旅遊區
九廊昆明—河內、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爾各答和滇桂、滇黔、
滇渝、滇藏9條旅遊走廊
資料來源: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興業證券
目前,雲南旅遊業已經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和民營等多種資本參與的開發建設模式基本形成。在旅遊發展重點項目上,深入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加快假設「111226」工程(即1個新國際會展中心、十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十大國家公園、20個旅遊型城市綜合體、200個旅遊重大項目和60個旅遊小鎮)。2014年,雲南省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約314.8億元,建成或部分建成並投入運營項目17個,其中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完成投資70億元,10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完成投資51.22億元。
以昆明市為例,2014年旅遊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項目投資完成情況良好。昆明市投資3億元以上旅遊重大項目43個,預計總投資1658.43億元,2014年12月份完成投資14.18億元,較上月增加7.95億元,1-12月累計完成投105.14億元,項目開工至今累計完成投資349.51億元,投資完成率21.07%。2014年1-12月,2014年度完成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13個,累計完成投資94.47億元,佔全市旅遊重大項目數30.23%的比重,完成全市旅遊重大項目投資的89.85%,其中,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完成投資51.1億元,佔全市旅遊重大項目年度完成投資的48.6%,引領全市旅遊重大項目建設。
二、雲南旅遊業投融資發展歷程
長期以來,旅遊業與金融的關系就密不可分,無論是旅遊企業的發展,還是旅遊者的出行,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隨著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金融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金融與旅遊業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對於旅遊企業而言,在融資、並購、支付結算等方面均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旅遊企業除了依賴於傳統的銀行信貸、發行債券、上市等方式融資外,還可以依託電商金融、P2P網路借貸、眾籌等平台融資,拓展發展空間。可以看出,金融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環境更加有利,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又有龐大市場需求,還有金融機構、旅遊企業自身的創新動力。
三、雲南省旅遊業投融資現狀
近年來,雲南省通過打造品牌、優化結構、延伸產業鏈,旅遊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建設旅遊強省步伐加快。全省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資渠道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末,全省旅遊業貸款余額185.7億元,同比增長29.9%;累計發行中期票據、企業債等各類債券融資18.4億元;以景區門票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發行信託產品融資余額4.6億元;引進社保基金和銀行承兌匯票融資余額10億元。2015年5月28日,由雲南怡美實業控股集團等32家雲南龍頭旅遊企業聯合發起,六百餘家旅遊企業加入的雲南旅遊商會成立。商會將創立商會旅遊項目庫,建立與金融投行機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支持和鼓勵各會員單位融資創新,增強會員融資能力與融資規模。
(一)銀行信貸
銀行機構通過發放貸款的形式,有效解決了雲南省旅遊項目開發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使雲南旅遊「二次創業」得以順利推進。在整個「十一五」期間,銀行機構累計發放貸款130.48億元,用於支持雲南省旅遊重大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雖然只佔到旅遊項目投資總額的2%,遠低於企業投資、政府投資和外資投資比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雲南旅遊融資「瓶頸」問題,對促進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意義重大;2012年,銀行投資額增加到554.11億元,占旅遊項目投資總額的8%,遠遠高於外資和政府投資,銀行業明顯加大對雲南旅遊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了雲南省旅遊產業投融資主體結構的優化。截至2013年末,雲南省旅遊業貸款余額達到了185.7億元,同比增長29.9%,金融對旅遊產業的信貸支持持續增強。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雲南省分行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重點支持領域,積極加大產品創新,引導信貸資源向文化及旅遊產業傾斜,為雲南文化旅遊產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截至2014年10月末,工行雲南省分行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融資余額達66.26億元,比年初新增8.09億元,貸款增幅達到了14%,是融資增長最快的市場領域之一。2014年12月23日,平安銀行與雲南城投集團共同簽署了500億元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的重點關注領域是雲南省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建設等。
(二)資本市場
雲南省旅遊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拓寬了旅遊企業融資渠道,對於促進地方旅遊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雲南省已經有兩家旅遊企業在滬、深上市———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和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大批旅遊企業已經具備了上市條件,正在抓緊開展上市准備工作。此外,雲南省旅遊產業投資基金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在2012年雲南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年會上,中信信託、首創華夏、中恆聚信和星耀集團聯合宣布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文化旅遊產業基金,投資昆明嘉麗澤地區,打造多樣性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中信信託、首創華夏和中恆聚信將依託各自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國際金融資本的規模優勢,同時結合星耀集團在昆明本土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掘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優勢資源,在雲南旅遊產業二次創業和全國全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下,深度開發嘉麗澤生態旅遊度假區。2012年12月14日,中航信託公司發起設立「天啟330號雲南城投旅遊產業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南城投集團計劃出資10億元,參與「天啟330號」,並通過天啟330號信託資金與安盛創享公司、雲南省水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雲南安盛創享旅遊產業投資合夥企業,出資總額為31.2億元,通過基金形式投資於旅遊項目,充分發揮金融對旅遊產業的促進功能。
(三)金融服務
雲南各大旅遊城市努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進而推動雲南全省實現「刷卡無障礙」,讓國內外遊客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目前,金融IC卡正在逐漸取代傳統銀行磁條卡,成為新發行銀行卡的主流,截止2014年3月末,雲南省20家商業銀行均已開始發行金融IC卡,累計發卡1150.96萬張,全省42.02萬台POS終端和12955台ATM終端,99%以上能夠受理金融IC卡。2014年3月18日,中國銀行雲南省分行又推出了首張金融旅遊信用卡———「中銀雲南惠游卡」,該卡是一張聯名信用卡,是雲南省首個旅遊業與金融業合作、符合PBOC2.0標準的雲南旅遊主題信用卡晶元產品,定位於龐大的旅遊消費客戶群體。該卡既具備金融服務功能,又具備旅遊服務功能,集信用卡消費、電子現金小額支付、旅遊景區二維碼門票等眾多應用於一體。持卡人不僅可以在雲南省100多個景點及500多家商戶享受旅遊、餐飲、住宿、購物等優惠價刷卡服務,還可以在全國近千家景區景點、近百家指定酒店、千餘家吃住娛購等商戶刷卡消費,該卡的推出為持卡遊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便捷服務。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
從雲南省旅遊開發建設來看,政府投資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旅遊項目都是由政府直接進行財政撥款,為旅遊發展提供資金支撐。另外,雲南省也會採取一些金融手段,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為旅遊開發投資提供新的渠道。在國家開發銀行與雲南省政府進行的第二輪開發性金融合作中,國開行向雲南省旅遊投資有限公司36個旅遊項目投放25億元的貸款,用於旅遊開發建設;國開行又與雲南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等借款人簽訂了借款合同,針對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建水縣文廟景區等139個旅遊項目提供開發性金融貸款支持;國家旅遊局與國開行曾於2010年共同簽署了《推進旅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旅遊消費新熱點、豐富旅遊文化內涵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進藏、滇、川、青、甘五省區旅遊業發展;雲南省政府與商業銀行合作,成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推動昆明、大理、西雙版納、香格里拉、麗江、騰沖等重點旅遊地區發展。2015年3月31日,彌勒市相關領導與國開行雲南分行商談紅河水鄉PPP項目事宜,此次商談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加快了紅河水鄉PPP模式融資步伐。
四、雲南省旅遊業投融資存在問題
目前的旅遊項目開發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大致包括這樣幾種:政府投入、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通過市場融資、民間融資等。對於雲南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的省來說,其問題大致可以總結為:投融資主體不足、投融資結構不合理、投融資方式單一、投融資環境落後等基本狀況。
(一)旅遊業投融資主體不足
政府介入較深。雲南旅遊業融資較長時間由政府主導,行政色彩較強,在一定的時期內確實起到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作用,但是造成了市場失靈和公共服務缺位的現象,其它市場主體難以進入和參與競爭。政府指令性的投資和融資往往忽視了經濟規律,造成了一大批經濟效益不高的旅遊項目,無法將資金收回用於再投資,同時也形成了潛在的金融風險。由於政府專注於具體旅遊項目的投融資和運營,出現了公共服務缺位,旅遊業融資環境的建設緩慢,旅遊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旅遊行業管理混亂,旅遊資源的保護力度弱化等問題。因此,政府對旅遊業的介入程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平台效果不足。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和雲南省旅遊投資公司作為雲南省級的旅遊投資主體和融資平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對重點旅遊項目進行投資和開發,以及對重點景區景點進行改造提升,同時充分發揮融資功能,調動各種社會資本,但效果尚不明顯。主要原因在於平台的規模實力還不夠大,注冊資本有限,政府承諾的追加投資並沒有兌現,導致對雲南旅遊資源缺少有效的整合;政府資金佔到主導地位,缺乏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民間資本的參與;三是陷入新建項目及經營性項目之中,資金缺乏退出通道,「投資—退出—再投資—再退出」的運行機制不能有效發揮,牽制了有限資金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缺乏風險主體。旅遊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其高風險、高收益特徵與銀行強調的收益與安全並重的一貫原則是相背的,因此很多項目不能有效利用銀行貸款這一重要融資方式。雲南省一方面是大量寶貴的旅遊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另一方面是廣大的國內外旅遊消費者中又蘊藏著很大的旅遊消費需求。而對於風險投資主體而言,有市場需要,就意昧著存在投資需求,就存在著可追逐的巨額利潤,此二者的結合存在著現實基礎。因此雲南旅遊業發展亟需風險投資主體的參與,以解除資源富裕而發展緩慢的尷尬局面。
信用擔保缺乏。中小旅遊企業是雲南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市場競爭、推進旅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合理化,滿足多層次的旅遊市場需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信用擔保體系才能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目前雲南中小旅遊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擔保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業務品種貧乏、專業化水平低、擔保面窄等一系列的問題。擔保機構在推動中小旅遊企業與銀行合作方面,橋梁作用還沒有很好發揮。雲南尚未成立專門的中小旅遊企業政策性擔保公司,且缺乏規范管理和專業人才,這對旅遊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制約。
(二)旅遊業投融資結構不合理
內源融資不足。內源性融資是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及折舊等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挖掘內部資金潛力,提高內部資金使用效率。雲南旅遊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和企業自我積累與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利潤留存率普遍較低。另外企業在內部利潤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傾向,缺乏長期經營的思想,很少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用自留資金來補充經營資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資。
直接融資較少。雲南旅遊業融資結構是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直接融資比重過低嚴重地制約著旅遊業融資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旅遊產業發展開辟持續的資金來源渠道。旅遊業作為雲南優先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需要重點培育旅遊企業上市,整合和培育一批有豐富旅遊資源和發展潛力的旅遊企業做好上市的准備工作。此外,還需要整合雲南現有上市公司資源,加快資產重組步伐,運用定向增發和配股、可轉債等手段從資本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
債權融資較低。雲南旅遊企業一般把股票融資作為公司的首先途徑,極力擴大發行額度,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很少現金支付,多以配股為主,把股票市場作為一塊免費的蛋糕,都試圖切得更大的一塊。究其原因,上市旅遊企業普遍認為發行股票可以永遠的佔用這部分資本,不必像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那樣到期要還本付息,又不存在因無股利支付而導致破產的風險。而且,我國股票市場上長期存在只進不出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使得股票融資在我國成為一種近乎無風險的融資方式。而債券融資是一種硬約束,企業面臨著作為債權人的市場投資者的監督和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在債務無法償還時,企業就會破產,因此債券融資比例較低。
民間投資難進。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民間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但仍有大量民間資本游歷於正常金融體系之外。雲南的民間資本的活動也較為活躍。因政府政策的限制加上落後的觀念和認識,這部分資金極少能夠投入當地所需的經濟建設,大多從事私人高息借貸等非法交易,由此也給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在許多地方頻頻出現非法集資或借集資之名而行騙之事。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許多地方由於資金的短缺而無法進行旅遊項目的建設和開發的情況。非常明顯,游歷的民間資本和開發建設之間需要構建一座暢通的橋梁。
最新參考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