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風投格局為何我在辛苦賺錢你卻離我而去
眼瞅著2017春節已過,眾多企業除了忙著發完年終獎之後,還得考慮在下一年自身、行業究竟會有著怎樣的變化。尤其是對於那些還依賴風投生存、發展的企業來說,風投幾乎意味著一切。簡單來說,幾乎所有的創業企業都想在細分市場迅速取得壟斷地位。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創新不可或缺,但沒有錢幾乎也不可能實現。
只有通過風投獲得巨額融資,才能在最短的的時間內被業界和大眾所熟知,進而達成壟斷地位,才有望將創新推至台前。接下來,不妨讓我們簡單盤點一下部分互聯網、APP等2016年風投熱門行業的興衰,進而預測2017年風投格局的潛在可能性。或許,看完之後你會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站在投資風口上。
直播行業風投:瘋狂已成常態
風投都是有趨向性的,或是行業整體火爆,或是單一項目極具潛力,這些都是熱錢流動的頻繁之地。在2016年,火爆的直播行業讓所有風投為之瘋狂。《中國網路直播行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從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直播領域的投資金額增長將近400%,而同期互聯網行業只有25%的增速。可見,直播行業果然是眾多風投眼中毋庸置疑的大金礦。
具體來看,根據雲投匯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1月30日,全國共有31家網路直播公司完成36起融資,涉及總金額達108.32億。而且相比2015年,2016年直播行業獲得的融資金額要高的多,上億已經是很平常不過的事。斗魚TV在8月宣布完成15億元C輪融資;王思聰旗下的熊貓TV在9月曝出已完成A輪融資,金額約3.6億; 2016年9月 全民直播拿了5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11月蘇寧旗下的聚力傳媒取得龍珠直播公司100%的股權,估值達9億元……
2016年的直播創業企業,是其他互聯網領域創業企業都羨慕的對象。成為風投的青睞對象,熱錢源源不斷地湧入。讓直播平台受益頗多。無論是增加帶寬,還是簽約大主播,抑或創辦多遠內容,都讓直播行業呈現日新月異的新氣象。反過來,愈發強大的直播行業在未來也會給風投更多的回報。二者一拍即合、相輔相成,讓直播行業風投的瘋狂成為常態。
O2O行業風投:虧損司空見慣
相比直播行業在風投層面的大熱,2016年O2O行業成了風投眼中的燙手山芋,避之不及。原本在2014年、2015年爆火的O2O行業,在2016年終於被大浪沖上了岸,絕大部分O2O創業企業都被證明是「裸泳」。
虧損、倒閉成為O2O行業在2016年最常見的事:2009-2016年共有493起在線旅遊行業融資事件,如果以IPO和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數量來計算成功率,在線旅遊行業的創業成功率不足2%。2015年國內美容業服務方面的創業項目數量達到140個,增長率為150%,但很多都在2016年倒閉。
汽車後服務O2O行業中,多個創業企業也在2016年紛紛倒閉。就連規模全行業第一,估值曾高達6億美金的博湃養車也不能倖免。此外,生鮮O2O企業也遭到重創。在4月中旬,京東到家宣布與達達合並。合並之後,京東到家物流部解散,開啟裁員模式。6月2日,本來生活宣布完成C、C+輪融資結束,融資總額1.17億美金,但其生鮮O2O購物平台本來便利卻陷入停滯。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上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實現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虧,剩下7%則處於巨虧狀態。
而這些僅僅是O2O創業企業在2016年虧損、倒閉的一些典型例子而已,更多的都只是默默「死去」,連相關的報道都沒有。O2O行業的虧損、倒閉並不是個例,而是全行業都如此。這樣的O2O行業自然讓風投損失慘重,避之如虎蠍。之所以O2O行業表現越來越差,在於很多創業企業並沒有真正的創新,只是依靠燒錢去佔領市場,野蠻生長。而在融資停滯後,資金鏈自然也就就鍛煉,讓前期的投入打了水漂。
2016年風投不不好乾 2017年不要離創業企業而去
從大環境來看,2016年是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投寒冬。眾多投資者在投資時都愈發謹慎,不是真正看好的項目絕不出手。根據投中信息旗下數據產品CVSource統計顯示,2016年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案例1622起,環比下降28.1%,融資規模238.39億美元,環比下降26.99%。動輒近三成的跌幅,讓互聯網創業企業都感受到凜冬已至。即使是有直播行業這樣的風投熱點,但整體看來,創業企業的生存環境愈發惡劣。
但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創業就一無是處,畢竟創業企業還是在辛苦賺錢。如果風投現在就跑了,也會讓自己遭受損失。而且數據顯示,2016年互聯網行業融資總規模佔全行業的20.98%,融資案例數量佔全行業的35.35%,依然占據投資市場的核心地位,扮演著重要角色。
目前的風投寒冬只是暫時的,未來互聯網創業依然有著光明的的前景,還是能夠為風投提供實體等行業難以匹敵的回報。So,2017年風投不要離互聯網創業企業而去。相信在新的一年,多個互聯網行業會迎來轉機。即使是O2O行業,說不定也會在在2017年徹底定下格局。(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Ⅱ 中小企業融資最新案例
隨著我國改革開發和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入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其經濟主體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中小企業。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經營後,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有少數,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罹難於資金鏈斷裂、生產經營無法為繼上,能夠成功融資的,往往是那些真正的行業尖端和前景廣闊的企業,下面就提供一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軟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SBCVC)日前與恆惠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完成對其首輪投資。軟銀中國第一階段已斥資數千萬元入股恆惠科技,助其在中國隱性矯治市場進一步擴張。
軟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SBCVC)是國際知名的風險投資基金。軟銀中國致力於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協助優秀的創業者共同創建世界級的領先企業。投資領域涉及廣義IT、清潔能源、醫療、新材料、消費與零售等行業中具有高成長潛質的企業。投資階段包括早期、成長期和後期。軟銀在中國成功投資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淘寶網、分眾傳媒、杭州迪安、好醫生、科美生物、蘇州納通等。
恆惠科技致力於數字化口腔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在新材料、超精密加工、大規模個性化自動生產、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等諸多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恆惠科技首創的第三代無托槽隱形正畸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臨床效果最好的無托槽隱形正畸系統。其核心產品(iRok)隱形矯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及多項應用專利,通過在美國、亞洲國家、港澳地區及中國大陸5年的臨床使用後,得到了各國牙齒矯正醫生的廣泛好評。
軟銀中國主管合夥人宋安瀾認為,數字技術是齒科醫療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恆惠科技目前已經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多樣化的產品線,專業靈活的軟體系統,強大的研發和技術轉換能力,以及在隱形矯治市場豐富的生產、服務及營銷經驗。通過軟銀中國的資本助力,恆惠科技非常有機會成為牙科醫療設備的一個新星。
恆慧科技總裁劉震寰表示,公司通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打造了行業領先的數字口腔技術。憑借軟銀在全球資本市場的資源,結合恆惠的數字齒科技術與齒科營銷網路,恆惠科技將啟動潛力巨大的數字口腔醫療市場,為國內外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把健康和更迷人的微笑帶給中國人民。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鍾倒閉2家,任何一家中小微企業,只要你存活超過3年,就達到了平均水平。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企業資金不夠多,所以很容易翻車。
如果企業家自己缺少資金資源,找不到投資人的話,建議你帶著項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試試,比如明德資本生態圈、鯨准、創業邦等等。一般情況下,基金、投資人都會與融資平台進行合作,他們通過平台來篩選值得投資的項目。
網上選平台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動則交幾萬塊錢的費用,卻沒有結果。如果把握不準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明德資本本身就是做投資的,這跟很多平台不一樣,很多平台只做中介。
另外,明德還有18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線下活動的對接率比較高,每一期活動都有幾百人參加,近百位投資人會到現場,不少企業都獲得了融資。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如果你還有有關中小企業融資最新案例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Ⅲ 中國網路產業投資環境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一、2015年上半年全國互聯網投資情況
從公布投資總額來看,超過(含)5000萬美元的投資共發生20筆,占披露金額項目數的16.4%,其中本地生活服務項目12個,互聯網金融項目3個,電商平台2個,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台1個,數字營銷整合服務平台1個,互聯網教育1個。詳見下表。
五、上半年上海互聯網產業投資機構情況
統計結果表明,2015年上半年上海互聯網產業投資的146個項目中,共有126個項目透露了投資方信息,參與這些項目投資的投資機構共有137家。其中,投資項目超過2個(含2個)的有26家投資單位,投資項目數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紅杉資本、君聯資本和IDG。
Ⅳ 截止2016年12月融資租賃企業的數量有多少了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共有111家上市公司設立或參股融資(金融)租賃公司。僅2014-2015年間,共有66家上市公司設立或者參股融資(金融)租賃公司,這個數量占據了目前總量的半數。其中,2014年共有30家上市公司設立或參股融資(金融)租賃公司;2015年達36家。
據不完全統計,這111家企業中,股東背景為上市公司的融資租賃公司共有83家,金融租賃公司28家,主要分布在製造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計算機應用、電力等幾個行業領域。(資料來源:中國租賃聯盟和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
除了這些上市公司有披露的以外,其他的就沒有完整數據了。
Ⅳ 民營企業融資案例
民營企業的融資管理探析
摘 要 民營企業除了外部融資約束外,常因缺乏理性的融資管理,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並形成惡性循環,又反作用於外部環境,加劇了民企資金融通的困難。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融資 融資管理
1 引言
我國民營企業缺乏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如何通過資金融通和資本經營來加速企業的發展就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除了歷史原因、金融體制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之外,融資瓶頸的另一關鍵因素在於民營企業缺乏對不同發展階段融資規律的科學認識和理性的融資管理機制。本文著重從融資管理的理性化入手,強調民營企業應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擴大內部盈餘的積累,由此產生的內部資金管理的優化,必將產生好的外部效應,會在降低經營風險同時,增強了企業的外部融資競爭力,在努力化解外部約束的同時,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和企業價值的提升。
2 民營企業融資管理原則
企業價值最大化也稱企業總價值最大化,即企業權益價值和負債價值之和的最大化,結合企業融資管理的內涵,企業的融資管理的目的在於——合理籌集企業所需資本,在投資收益一定的情況下,使得資本成本和財務風險最低化從而實現融資管理的最終目標,即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企業通過好的融資管理模式來低成本地為企業的發展籌集資金,同時做到資金成本、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之間優化和平衡,是企業財務規劃和融資管理的主要原則。
3 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融資管理思路
從資金融入效應和風險控制角度看企業融資管理,當論及企業的融資需求時,企業融入的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在用途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般來說,長期資本主要用於滿足企業長期發展需要的擴建項目、新建項目和對外投資等方面,而短期資金主要用於解決企業運營資金的周轉等方面。資本結構一般是指長期資本的比例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從長期資本的融入和其產出收益方面,從企業的良性資本循環角度(不考慮不顧及成本的用融入資本來償還債務等方面)來說明企業的融資管理問題。從企業融資的價值創造來看,企業在融資決策時,一般要符合融入資本的投資回報率要大於融入資本的綜合成本。因為當企業投資收益率高於融資綜合成本時,提高了原有資本收益率,增加了企業原有投資利益,並產生了價值創造;當企業投資收益率低於融入資本綜合成本時,企業使用融入資本將使原有資本收益率降低,損害了企業原有投資者利益,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可能產生經營危機甚而破產。
企業融資理論也認為,企業為了達到市場價值最大化往往尋求最佳的融資結構。由於各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凈收益、稅收以及債權人對企業所有權的認可程度等存在的差異,在給定投資機會時,企業就需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函數和收益成本約束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以確定最佳的融資結構,從而使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本文藉助虛擬的案例,並藉助簡潔的定量分析思路,把融資和投資結合起來,在我國民營企業特有的融資環境和常見的管理思維方式的前提下,在我國民營企業特有的融資環境和常見的管理思維模式下,探討基於價值創造的融資管理方法,該思路和方法適用於一般性的企業,但對於眾多規模實力有限、存在外部環境約束和缺乏理性的融資管理觀念的民營企業而言,更具有實際意義。
一般來說,企業首先要從融資來源的結構和數量入手,預測未來的融資能力。從來源來看,不外乎外源性融資,主要指銀行貸款和證券融資,內源性融資主要是留存收益和業主資本追加,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改革和國有資本在競爭性領域勢力的弱化,民企融資來源將更加廣泛和合理。如股票融資對於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在我國民營經濟領域則出現了不願發行股票和上市融資現象,甚至一些前景非常好而且又急需資金來發展壯大的民企,在政府的支持和證券融資門檻降低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如浙江、廣東等很多優秀的民企寧願藉助非正規金融的渠道融資和常規的銀行借貸,即使成本很高、風險大,也不願上市融資,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守財的思想作怪,就其後果,一方面使企業發展資金不足或資金成本過高,另一方面,使他們喪失了通過上市規范企業管理的良機。所以民企融資決策時,要根據發展階段和發展需要,適機吸納社會資本,拋開狹隘的守財思想,多渠道融通資金。
其次,選擇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投資方案,很多民企,在歷史上抓住了一些機遇迅速成長,自然而然存在決策的路徑依賴,投機思維甚於投資理念,不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投資項目的遴選,決策跟著機會走,盲目多元化,不考慮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建設,結果抓空了一些看似機會的機遇;還有一些民企強調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源,常通過尋租來鞏固既得利益,一旦政策變化和人事變遷,則從此一撅不振。目前來看,國家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趨於深化,市場經濟法治化、政策協調透明化,產業趨於成熟化,市場中投機的成份和泡沫將越擠越小,因此,民企應該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思想,科學地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這就需要認真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中觀行業資迅和微觀自身狀況來確定可選的投資方案,並通過成本——收益分析和風險性分析來測算各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然後在融資能力限額下,找到價值創造最大的投融資組合。
再次,需根據各項目的資金需求量和需求特性(如合資企業的股權比例),以及融資來源的資金成本,可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來解決融資分配問題。
以某企業融資方案規劃為案例。某企業欲投資兩個項目,一個擴建項目,一個新建項目。兩項目投資分別為5 288萬元和1 540萬元(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0%和25%。在融資來源上,預計發行股票最大額度為3 500萬元(預期的資本成本為14.7%),考慮到股票發行的規模成本,企業最小的發行額度為2 000萬元;該企業銀行的長期貸款最大額度為4 000萬元(資本成本為6.7%);留用利潤的最大利用額度為800萬元(預期的資本成本為8.10%)(見表1)。
該企業可根據以上情況,做出以下融資規劃,目標是融資的綜合資金成本最低。
即:MIN■×14.70%+■×6.70%(1-33%)+■×8.10%(1)
在考慮約束條件的前提下,利用EXCEL線性規劃計算出:
X1=1288,X2=4000,X3=0,X4=740,X5=0,X6=800
最低融資綜合成本為9.24%。且融資組合為,股票融資在兩項目中的分配分別為1 288萬元和740萬元;貸款融資分別為4 000萬元和0萬元;留用盈餘分別為0萬元和800萬元。比較成本與收益,加權投資收益率21.13%大於融資綜合成本9.24%,表明該融資方案是有利的。很多民企出於逐利的思想,強調低成本,認為最低的資本成本將意味著最大投資收益,財務部門上報給決策層融資方案時,也常迎合民企老闆的增利動機,忽略了企業經營和財務的風險,國營企業尚可依賴國家加以解決,而民營企業常以自身資產做融資保證,難以套現,轉而求助相關企業時,又因社會對民企資信非常敏感,多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因此陷入困境。
所以,民企更應高度重視融投資的風險性分析,需藉助各方案下的預測現金流量和債務償還籌劃表進行分析。先假設企業前期資產負債表如下(見表2):
根據該融資組合並結合前期企業資產負債狀況來測算和分析,那麼項目的現金流量預測、融資及債務償還籌劃見表3:
從表3我們看到,該融資組合,融資結構中負債比率較高,導致頭一年期末現金流量為負,面臨進一步融資償債的問題,從預測的凈現金流量的累計值11 094.05萬元來看,企業的投融資是有價值的,因此需對融資組合調整。為了降低財務風險,增加股票融資,改變後的融資組合(當然這種融資組合,要多重比較,選擇一較滿意方案):股票融資在兩項目中的分配分別為2 288萬元和740萬元;貸款融資分別為3 000萬元和0萬元;留用盈餘分別為0萬元和800萬元。線性規劃得出融資綜合成本為9.44%,滿足收益大於成本,進一步對財務風險和價值創造進行分析。
如果按照方案⑴融資,企業頭一年需籌得174.36萬元的短期貸款來償還銀行貸款本息。而方案⑵(見表4),頭年就可產生92.64萬元的現金凈流量,沒有償債壓力。累計凈現值為11 918.42萬元。因此不論是從風險的角度還是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企業選擇組合⑵融資模式較為合適。
所以,企業融資管理的科學性很重要,不僅要考慮資金的成本,還要考慮到財務風險,否則,就是用較低的資金成本融入所需資金,也無法維持正常運營,因此,企業融資管理的目標應是在資金成本、財務風險和價值創造這三者之間取得最優平衡。
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初級階段,更多是考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融資來源單一的情況下,資本成本高低的因素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少,可以說更多是通過資本結構的適應性調整而非資本結構的優化角度,來維持企業的生存和未來現金流量的創造。在民企發展的高級階段,多種融資渠道並存,更符合融資次序理論的前提,我國民企應根據特有的融資成本次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注重成本的同時兼顧風險的平衡,來優化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
民企美國借殼上市創出新意四方信息開創借殼和融資同步進行的先例
6月23日,從事電信增值業務的上海四方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反向收購的借殼方式在美國OTCBB市場成功掛牌上市交易,與此同時還實現了首期融資。據悉,這一項目是國內第一個在美國股市借殼上市和融資同時進行的案例。
上海四方信息前身是上海頗為知名的四方尋呼台,此後轉型從事以無線金融信息服務為主的電信增值業務。2003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4億人民幣,稅後凈利潤2400萬元,是國內最大的無線金融信息服務商之一。
公司總經理毛明表示,實現境外上市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人才、知識和資本等更高層次的競爭,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
四方信息董秘傅思行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反向收購的方式在美國上市,主要是因為相對IPO而言,反向收購方式上市現金成本低、時間短、操作簡便且上市成功有保證,非常適合民營中小企業,而且反向收購上市同樣可以實現融資。相對新加坡和香港市場,美國市場資金容量最大、市盈率最高、具有全球影響力,是較為理想的上市之地。
據悉,此次反向收購的對象是一家代碼為BAQI公司,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其價格一直在1.05美元附近。昨天是收購完成後的恢復交易的第一天,開盤後一個小時內,該公司股價一度飆升到5美元,到記者截稿時止,其股價在3美元左右。
此次借殼上市的幕後總策劃,是在美國以「借殼王」著稱的美國沃特財務集團。該公司在反向收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共完成六十多個此類案例。上海四方是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三個案例。沃特集團還充當顧問幫助中國汽車配件和天獅國際在美國上市。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OTC市場,從去年底至今,除中國汽車系統、天獅國際以外,至少還有7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借殼,其中包括新亞洲食品、深圳雅圖、保定Solartouch、山東宏志廣告、四川電器、托普集團等。
美國沃特財務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志浩解釋:所謂反向收購是指國內企業在資本市場並購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然後將自身的業務和資產置入上市公司,獲得上市資格,俗稱「借殼」。張志浩表示,美國沃特財務集團將充分發揮該集團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優勢,從境內企業的需求出發推動其國際化向更高層次發展。
黃光裕一夜間到手88億--解讀國美上市四大疑問
●一直鍾情IPO,為何最終還是借殼?
●雖是借殼卻巧妙破解了聯交所反收購規則?
●黃光裕高價賣國美「左手倒右手」?
●房地產業務分拆上市還是借殼上市?
本周一,炒作了近三年時間的國美上市之旅終於塵埃落定,黃光裕憑一夜之間「拿到」88億元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人物。然而,在一系列風光背後,黃光裕和國美還是留下了諸多的疑問有待解答。
何以借殼而非IPO?
眾所周知,國美一直在做IPO的准備,為何最終又採用蛇吞象的借殼方式?
曾多次主刀操作內地民營企業赴香港借殼的劉夢熊指出,IPO對擬上市公司過去3年資本、負債、營業額、稅利和董事會架構有嚴格的限制。從時間成本上講,如果一切進展順利,IPO需耗時9個月,但這9個月是非常理想的情況,即呈報的資料真實完整性完全達標,中間沒有任何反復。劉夢熊介紹:「如果在審核過程中,有關機構對其中任何一項有質疑,半年內得不出結論的情況都有可能。屆時,由於時效性,比如報表已經過時,擬上市公司只能把准備工作推倒重來。」而國美是否遭遇到類似的情況尚不可知。
劉夢熊還指出:國內民營企業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環境過渡的發展過程中,難免不出現「兩盤賬」等問題,借殼上市是他們「瀟灑告別歷史,脫胎換骨」的最佳時機。
有業內人士用「心急火燎」四個字來形容國美的心態———時間是黃光裕關心的重點,落腳點則是資金。國美擬訂了龐大的擴張計劃,對資金的需求巨大。根據中國鵬潤披露的信息,裝入上市公司的「國美電器」未來兩年的開店成本超過4億元人民幣。
破解聯交所反收購規則?
投行人士稱,雖然均屬借殼上市,國美電器與借殼海爾中建(1169.HK)的海爾集團相比,其效果完全不同,國美電器的財技更高一籌。
海爾集團的借殼將被聯交所視為新公司上市,必須從頭走完IPO的全部審批程序,而這至少需要9個月時間。
香港聯交所於3月3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上市規則》關緊了借殼上市的後門。
新規則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增設「反收購行動」一項,將進行反收購的上市公司視作新申請人,必須按照IPO的程序審批。
劉夢熊指出:中國鵬潤大可放心,「國美電器借殼註定不會被聯交所界定為反收購。它並不符合《上市規則》對反收購的界定」。
《上市規則》對反收購的一種界定是:注入資產值達到殼公司資產的100%,且收購事項發生後,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中國鵬潤2003年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3月31日,公司總資產約7.1億港元,而注入的國美電器截至2004年3月31日的總資產約31.9億元人民幣(約合29.6億港元),遠遠超過100%的比例。但在收購國美電器之前,中國鵬潤的控制權已掌握在黃光裕手中,而收購後黃光裕的持股量不減反增,不存在殼公司控制權變動的情況,因此並不符合反收購的這種界定。
反收購的另一種界定是:在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24個月內,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權的人士收購的資產值達到殼公司資產的100%.黃光裕取得中國鵬潤(原名「京華自動化」)控制權是在2002年2月,如今已超出24個月的時限,也不符合反收購的這種界定。
49倍市盈率贏家是誰?
中國鵬潤用88億元人民幣的代價購買國美電器2.41億元人民幣的凈資產,溢價超過30倍。若計算市盈率,去年年底國美電器凈利潤為1.78億元人民幣,則此次收購作價的市盈率高達49.4倍。這種「左手倒右手」高價是否公允?
「這個49.4倍是按照國美電器2003年的業績算出來的,並不代表國美電器未來的業績情況。」鵬潤投資集團副總裁張志銘昨日向記者解釋說,「國美電器業績增長的幅度很快,2004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達到了8454萬元人民幣。如果按照這個增長速度,把未來的凈利潤貼現來計算,收購的市盈率並沒有49.4倍那麼高。」
從股權結構看,黃光裕是88億元人民幣(約83億港元)收購代價的受益者。市場人士關心的問題是,黃光裕在取得這些證券後,是否會擇機套現,以兌現這幾十億誘人的紙上財富?
劉夢熊指出:黃光裕必須找到足夠成交量,把得到股份和可換股債券處理出去,否則只是紙上富貴,但減持套現的手續相當簡便,只需選擇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簽訂承配協議,將股份及可換股債券折讓出手,中間只經過簽訂承配協議、錢款到賬、報交易所公布這幾個步驟。
中國鵬潤與GomeHodingsLimited確定的收購條款對黃光裕未來的減持相當有利。黃光裕所得的中國鵬潤新股不受任何禁售期限制,可以隨時選擇適當的時機出售。可換股債券期限為三年,在到期前黃光裕可隨時行使換股權或擇機轉讓。
可換股債券轉讓需經中國鵬潤批准,但黃光裕又是中國鵬潤的實際控制人。
房地產業務分拆或借殼上市?
即將更名為「國美電器」的中國鵬潤還有一塊房地產業務。2002年初,黃光裕控制中國鵬潤後,後者以1.95億港元的代價向黃光裕收購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北里7號院物業項目39.2%的權益。今年2月,中國鵬潤宣布向黃光裕控制的ShinningCrown發行可換股債券,以籌集資金3億港元,主要用於收購上述物業項目剩餘60.8%的權益,從而將該項目裝入上市公司,這也是中國鵬潤目前惟一的一塊房地產業務。
對於這塊房地產業務未來的走向,中國鵬潤6月7日的公告指出:「於本公布刊發日期,董事並未就該物業發展作出決定。」黃光裕在同日表示,中國鵬潤會繼續經營原有的地產業務,但不會在這方面再投入更多資金,未來以零售業務為主。
房地產是鵬潤系的重要產業。在銀行收緊信貸的背景下,鵬潤的房地產未來如何在資本市場上施展?是否會考慮中國鵬潤分拆上市?
亦或尋找新的殼資源?劉夢熊指出,按照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上市公司業務中如有一塊業務上市期滿3年,盈利超過5000萬港元或資產規模超過2億港元,即可分拆。而中國鵬潤的房地產業務在2002年才拿到39.2%的權益,2004年才得到100%的權益,在上市時間上並不符合分拆的要求。張志銘昨日表示,中國鵬潤的這塊房地產業務目前尚無明確的分拆計劃,近期也沒有資金的需求。投行人士指出,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分拆的情況下,房地產業務另外借殼應是不錯的選擇。
國美集團尚有37個門店未裝入上市公司,包括位於香港、上海等地的公司。中國鵬潤執行董事杜鵑於6月7日指出,雖然國美在香港擁有4家門店,但其業務尚未成熟,因此並未注入中國鵬潤。除這些門店外,國美集團於上月底在全國啟動的音像業務也未注入上市公司。
Ⅵ 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成功案例的前言介紹
融資困難是世界各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同樣,資金短缺、融資困難也突出體現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並且已極大地限制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因而解放思想、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推動中小企業融資的多種模式運作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王鐵軍教授編著的《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2004年10月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一書,發展了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與模式。為了滿足中小企業融資實務運作的需求,我們編著了《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成功案例》這本書。本書可以看作是上一本書的後續部分。在上一本書中,主要介紹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28種模式。但是從理論到實踐還有漫長的路程要走。在中小企業融資的過程中,需要有更多具體的實際案例可供借鑒。因此,在本書中我們收集和整理了與上一本書的中小企業28種融資模式相對應的國內外企業融資成功的眾多案例,並進行了對比分析與點評。希望能夠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加深讀者對於上一本書的中小企業28種融資模式的理解,切實掌握28種融資模式,使其開闊視野,拓展思路,進行融資實踐,並取得融資的成功。.
本書和《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一書中的28種融資模式的內容相對應,分為四個部分,介紹和分析了28種融資模式的案例:
第一部分為中小企業以債權融資為主的6種融資模式的案例分析,其中包括:國內銀行貸款融資案例、國外銀行貸款融資案例、發行債券融資案例、民間借貸融資案例、信用擔保融資案例、金融租賃融資案例。
第二部分是中小企業以股權為主的9種融資模式的案例分析,其中包括:股權出讓融資案例、增資擴股融資案例、產權交易融資案例、杠桿收購融資案例、引進風險投資案例、投資銀行投資案例、國內上市融資案例、境外上市融資案例、買殼上市融資案例。
第三部分是中小企業以內部融資和貿易融資模式為主的7種融資模式的案例分析,其中包括:留存盈餘融資案例、資產管理融資案例、票據貼現融資案例、資產典當融資案例、商業信用融資案例、國際貿易融資案例、補償貿易融資案例。
第四部分是中小企業以項目融資和政策融資為主的6種融資模式的案例分析。其中包括:項目包裝融資案例、高新技術融資案例、BOT項目融資案例、IFC國際投資案例、專項資金投資案例、產業政策投資案例。..
在本書中,我們首先概述了每種融資模式的不同特點,介紹了每種融資模式的具體含義、環節和實務運作。然後轉入實際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並且在案例分析中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歷史、現實和未來相結合,國際慣例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同時進行了案例點評。
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說明:第一,在案例的編寫過程中,個別融資模式的案例在國內比較少見,但是我們克服了各種困難,盡量去挖掘和尋找一些相關的國外資料和歷史資料來對此種融資模式做出說明。第二,在現實的生活中,融資模式的運用中也有操作失誤者,有很多失敗的教訓,其借鑒意義反而更大,所以我們沒有拘泥於本書的書名「成功案例」四個字,在個別融資模式中列出了失敗的例子來分析研究,以期對企業的融資運作起到警示作用。第三,在《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中介紹的28種融資模式針對的對象是中小企業,但有些中小企業融資的成功案例還沒有歸納總結出來,因此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個別大型企業的融資成功案例進行分析。這種選擇雖有遺憾,但是我們認為,雖然案例本身不是中小企業的事件,但是融資的模式和運作程序應該是一樣的,同樣能夠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啟發。第四,我們非常尊重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發展,所以在結尾部分我們又新增加了信託項目融資模式的案例分析,以使我們的理論研究、案例分析與實務運作跟上現實發展的需要。
本書是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員、博士、博士生辛勤研究的結晶。分工情況如下:錢宥妮(第一部分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張瓊(第一部分的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四部分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刁天峰(第二部分第一章至第九章)、郜全亮(第三部分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梁志隆(第三部分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韓汾泉(第四部分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沈雅琴擔任副主編,負責全書的統稿;胡堅、王鐵軍擔任主編,負責全書的編審定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引用了大量相關的資料,查閱了諸多網站,我們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水平所限,本書一定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同時,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對融資28種模式的理解與運用,推動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運作與發展壯大。
編者
2006年3月18日於北京...
Ⅶ 目前國內融資租賃共多少家截至2016年3月底
我國融資租賃企業,截止2016年3月底,已超過5000家,2016年第一季度增長了500家左右,增速35%,比去年個季度想比都是最低,原因是今年金融企業頻繁出事,導致國家監管嚴厲,還有辦法企業觀望中!
Ⅷ 目前互聯網行業發展哪一塊業務比較有前景,希望得到大家的指點,謝謝
新東方和金吉列最怕的企業出現了,指點顛覆互聯網教育的游戲規共享經濟的概念這兩年不斷滲透到各種領域,看85後海歸女CEO孫夢婉和她的指點,實現教育經驗共享。
Ⅸ 上市公司歷年分紅融資數據,為何要高度重視
前一段時期,中國神華的豪爽分紅,引起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跟風操作,而市場豪爽分紅的動作也逐漸多了起來。與此同時,隨著2016年年報披露工作逐漸收尾,上市公司的分紅積極性也有所提升,全年頒布現金分紅方案的上市公司占據A股上市公司總數超過7成,A股市場的股息率水平有逐漸抬升的預期。
每逢年報披露之際,上市公司的分配方式,就容易引起市場的跟蹤關注。從實際情況來看,上市公司主要採取的分配方式,還是離不開現金分紅以及轉增股本等形式。當然,也存在部分上市公司採取了現金分紅與轉增股本相結合的分配方式,而這一分配方式也逐漸獲得市場的認可。
然而,對於A股市場而言,上市公司採取現金分紅的方案,往往需要考驗到上市公司自身的財務能力以及自身的現金流水平。至於轉增股本的方案,卻以增加股本為主,但未能夠給予股東提升實質性的權益,而與現金分紅相比,這一種高送轉的形式,卻未必可以真實體現出上市公司的財務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現金分紅給予上市公司股東真金白銀,對於股東而言,既可以選擇分紅再投資的方式,降低持股成本,也可以藉助現金分紅提升資金利用率,滿足其餘的投資需求。
事實上,與單次現金分紅相比,接連性現金分紅的舉措更能夠體現出上市公司的財務實力以及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優勢。與此同時,藉助上市公司持續穩定的股息率優勢,更容易留住市場資金,吸引新增流動性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中長期提振股價的作用。
縱觀多年來走出獨立上漲行情的牛股,不少股票卻具備了持續性的現金分紅能力,而其持續穩定的高股息率,不僅體現出上市公司自身的財務實力,而且也能夠提升上市公司自身的投資魅力,可謂一舉多得。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持續現金分紅對大股東及重倉機構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同時隨著企業品牌價值的提升,市值的水漲船高,又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途徑,滿足企業持續擴張的目標。
企業到股票市場發行上市,主要目的還是在於拓寬融資渠道,滿足直接融資的效果。除此以外,即通過股票市場擴大企業品牌影響力,抬升自家股票的市值,提高自身大股東的財富水平,也為企業開拓出更多的投資出路。
實際上,在A股市場中,從上市公司歷年的分紅融資數據可以發現,不同上市公司在分紅與融資頻率上,也有著不少實質性的區別。
其中,對於一些上市公司而言,自上市以來,其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完成了多輪的再融資過程,但上市至今,分紅頻率卻遠低於再融資的頻率。多年來,雖然上市公司股本得以持續擴容,股票規模也得以大幅提升,但上市公司股東獲得的實際分紅卻少得可憐,而這種分紅與融資嚴重失衡的狀況,也讓上市公司股東無法享受到上市公司持續擴容的發展成果。
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上市公司,自上市以來,其分紅頻率遠高於融資的頻率。其中,對於部分長期走牛的上市公司而言,多年來上市公司給股東的投資回報率非常穩定,但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實現再融資的次數卻很少,有的甚至上市至今僅有一兩次的再融資需求,其餘年份均以分紅為主。由此一來,對於這一類注重投資回報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僅印證了自身財務實力的優勢,而且還獲得了股東的長期認可,股票價格也隨之上漲。
實際上,對於整個股票市場而言,分紅與融資可否獲得均衡發展,同樣影響到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同時也會影響到市場中長期的運行趨勢。
換言之,一個過於注重融資,且融資力度遠超過分紅力度的市場,往往很難走上中長期的牛市行情,而市場自身也很難留住投資者的心,缺乏持續性的投資吸引力。但,如果一個市場,分紅力度高於融資力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乃至持續現金分紅的熱情高漲,則市場投資吸引力獲得了提升,股市中長期走好也是概率較大的事情。
隨著上市公司股息率的逐漸提升,不少上市公司的年均股息率已經逐漸超越同期銀行定存利率,甚至達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這往往容易留住投資者,投資者持股的熱情也會大大提升。
筆者認為,逐漸提升A股市場的股息率水平,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力度固然重要,但股市融資力度也更需衡量市場自身的承受能力,均衡股市投資與融資功能的發展,這也是A股中長期運行趨勢回暖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