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計算個別資本成本時,所需要考慮所得稅抵減作用的籌資方式有
由於負債籌資的利息具有抵稅作用,所以,在計算負債籌資的個別資金成本時須考慮,銀行借款
、長期債券需考慮。
⑵ 融資租賃為什麼會計與稅法有差異
融資租賃相對經營租賃而言,是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會計處理政策依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企業所得稅處理政策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五十八條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中承租方出售資產行為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3號)。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在會計准則和企業所得稅業務中都按企業固定資產進行處理,但在資產初始成本計量、折舊計提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差異,納稅人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根據稅收會計差異,進行納稅調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融資租賃方式確認
會計上按照租賃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歸屬程度,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第六條規定:符合下列一項或數項標準的,應當認定為融資租賃:(1)在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2)承租人有購買租賃資產的選擇權,所訂立的購買價款預計將遠低於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因而在租賃開始日就可以合理確定承租人將會行使這種選擇權;(3)即使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但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4)承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幾乎相當於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幾乎相當於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5)租賃資產性質特殊,如果不作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稅法上未對融資租賃概念進行專門規定,對租賃方式劃分和對融資租賃方式確認,應與《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是一致的。
二、固定資產初始成本計量差異
在會計處理上,《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第十一條規定,在租賃期開始日,承租人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承租人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可歸屬於租賃項目的手續費、律師費、差旅費、印花稅等初始直接費用,應當計入租入資產價值。
在稅務處理上,根據《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第三款規定,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會計准則中,考慮融資租賃付款資金時間價值,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體現會計核算準確性,更符合融資租賃資產實際價值;而稅法不考慮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而是按照實際支付的款項作為相關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歷史成本原則,體現稅法規范性。
在租賃資產初始成本計量方式選擇上,會計上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體現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不高估資產;而在企業所得稅中,則按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依次選擇,更注重相關數據可靠性。
三、未確認融資費用處理
會計上,《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第十五條規定:未確認融資費用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承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
稅務上,按《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第三款規定,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不計算現值,即會計上「未確認融資費用」已包含在稅法計稅基礎之內,並在其使用期間內以計提折舊的方式實現稅前扣除的。所以,對於會計上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額,稅法上不再允許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四、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面差異
會計與稅法計提折舊都是以固定資產的初始成本為基礎,由於其初始成本確認方式的不同,以及折舊年限上的差異,從而決定了其每期折舊額的財稅差異。
從本文第二項「固定資產初始成本計量差異」可看出:會計上處理中,將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而在稅法處理中,不考慮租賃付款資金時間價值,按照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資產的公允價值依次確認租入資產的計稅基礎。所以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稅法上的計稅基礎一般大於會計上的初始成本。
融資租賃折舊資產年限,《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第十六條規定:承租人應當採用與自有固定資產相一致的折舊政策計提租賃資產折舊。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期與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
在稅務處理上,根據《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規定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分期扣除。其折舊年限,應符合《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築物,為20年;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電子設備,為3年。如果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符合加速折舊情形,也可以加速折舊。
如某運輸公司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租入輪船一輛,租賃期為9年,合同中未對租賃期滿該輪船的歸屬進行規定,輪船使用壽命估計在15年以上,按《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第十六條規定,會計上該輪船折舊年限應為9年。而按《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輪船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所以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進行納稅調整。
五、關於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規定,構成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重要條件是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顯然,融資性售後回租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不能拆解為「銷售」和「回租」兩筆業務,實質是融資租賃。《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第三十一條規定:售後租回交易認定為融資租賃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予以遞延,並按照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作為折舊費用的調整。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中承租方出售資產行為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3號)指出,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及有關收入確定規定,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中,承租人出售資產的行為,不確認為銷售收入,對融資性租賃的資產,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計提折舊。租賃期間,承租人支付的屬於融資利息的部分,作為企業財務費用在稅前扣除。
由此可見,會計和稅法上都體現了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的實質是融資租賃,與租賃資產有關的全部報酬和風險屬於承租方,不作銷售處理,承租人對該資產仍視同自有資產一樣計提折舊。會計上將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予以遞延,並按照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稅法上規定將承租人支付的屬於融資利息的部分,作為企業財務費用在稅前扣除,兩者並無本質區別。
六、有關融資租賃實務處理
案例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甲公司向乙公司租入專用設備一台,合同主要條款如下:租賃期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年末支付租金20萬元,該設備2010年12月1日的公允價值為90萬元,承租期滿時,該設備歸甲公司所有,租賃合同約定的年利率7%。
案例解析
(一)融資租賃資產初始成本計量
會計核算上,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20×PVA6%,5=20×4.2124=84.248(萬元),大於公允價值90萬元,因此,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為84.248萬元。
稅法上,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支付的相關稅費=20×5=100(萬元)
(二)未確認融資費用處理
會計核算上,未確認融資費用=最低租賃付款額-租賃資產公允價值=100-84.248=15.752(萬元)
2011年度應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100-15.752) ×6%=84.248 ×6%=5.055(萬元)
稅法上,2011年度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5.055萬元不得稅前列支,匯算清繳時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55萬元。
(三)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折舊計提
假設會計與稅法折舊年限均為5年,凈殘值為0,都採用直線法折舊,則會計上每年計提折舊=84.248÷5=16.850(萬元),稅法每年計提折舊=100÷5=20(萬元),形成財稅差異為3.15萬元。
甲公司在2011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5.055萬元不得稅前列支,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55萬元;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折舊形成財稅差異,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3.15萬元。
⑶ 財務管理中計算資本成本時,變現價值為什麼不用乘以所得稅稅率
優先股資金成本、普通股資金成本,則不存在稅前扣除的問題,所以不用乘以所得稅稅率。所以,不可以簡單的說「財務管理中計算資本成本時,變現價值為什麼不用乘以所得稅稅率」,而是要具體分析是什麼性質的資金成本。
⑷ 請問在計算融資租賃資金成本時租金為什麼不能乘1-所得稅率啊,融資租賃的租金不是可以抵稅嗎
融資租賃在稅務上也是作為自有資產,租金不能抵稅
⑸ 融資租賃資本成本的計算
不是同一概念。內含內利率是指將出租人所收取與支付的與該租賃業務相關的全部款項使用某一折現率進行折現,使該賃凈現值等於0的折現率為內含利率m例如題中(萬元)的租賃內含利率設為I,則:14400=291*[(P/A,I,56-1)+1]+291*4+1*(P/S,I,60)說明:[(P/AuaI,12*5-1)+1],是預付年金現值公式,它是普通年金現值公式中期數減1,系數加1。普通年金現值公式為[1-(1+I)^(-n)]/I。「^」表示冪。1*(P/SI,60),是最終購買是的1元現金的現值。等式左邊表示出租人為該租賃付出的現金現值,右邊表示出租人因該租賃而得到的現金現值。上述公式中未考慮稅收的影響。因為無法確定出租人是否需要因此而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其原有賬面存在可以在最近5年可稅前彌補的虧損或最近5年因其他業務而會發生可抵減的虧損或者最近5年可享受免稅政策,則無需考慮所得稅對該租賃的影響)。當然也未考慮流轉稅的影響(主要是增值稅或營業稅),因為盡管在會計上可以合理預期承租人在租期結束時會以1元的價格購買該船,但稅法上卻需要以其所有權實際轉移才需要確認其納稅義務,因此,如果最終未轉移所有權,那麼該租賃需要繳納營業稅,否則需要繳納增值稅。為了作學術,你可以再放開假設進行後續的研究。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再補充問題或發信息給我。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⑹ 融資租賃所得稅扣除問題
一、納入營改增試點的企業經營融資租賃業務,首先根據融資租賃標的物的分類,適用不同稅種稅率。本次營改增試點僅就6+1,涉及融資租賃行業的有形動產租賃屬於現代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范圍;如果屬於融資租賃的不動產租賃則繼續按營業稅差額繳稅。
二、不動產融資租賃繼續按營業稅計繳。
三、融資租賃業務的利息收入,融資租賃出租方取得的利息收入,按所得稅法計征。
四、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中,承租人出售資產的行為,不確認為銷售收入。對融資性租賃的資產,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計提折舊。租賃期間,承租人支付的屬於融資利息的部分,作為企業財務費用在稅前扣除。
⑺ 計算資本成本率時,為什麼要扣除所得稅,,按照那個公式,,豈不是如果所得稅100%,,資本成本率為0,
資金成本率是稅後資金成本率,
所以資金成本率已經全部加了25%的企業所得稅。由於利息可以稅前扣除,所以整個資金成本率需要扣除25%的企業所得稅。考慮利息稅前扣除,所以這樣就是稅前利息的資金成本率。
⑻ 計算融資租賃的資本成本率
不是同一概念。
內含內利率是指將出租人所收取與支付的與該租賃業務相關的全部款項使用某一折現率進行折現,使該賃凈現值等於0的折現率為內含利率。
例如題中(萬元)的租賃內含利率設為I,則:
14400=291*[(P/A,I,56-1)+1]+291*4+1*(P/S,I,60)
說明:
[(P/A,I,12*5-1)+1],是預付年金現值公式,它是普通年金現值公式中期數減1,系數加1。普通年金現值公式為[1-(1+I)^(-n)]/I。「^」表示冪。
1*(P/S,I,60),是最終購買是的1元現金的現值。
等式左邊表示出租人為該租賃付出的現金現值,右邊表示出租人因該租賃而得到的現金現值。
上述公式中未考慮稅收的影響。因為無法確定出租人是否需要因此而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其原有賬面存在可以在最近5年可稅前彌補的虧損或最近5年因其他業務而會發生可抵減的虧損,或者最近5年可享受免稅政策,則無需考慮所得稅對該租賃的影響)。當然也未考慮流轉稅的影響(主要是增值稅或營業稅),因為盡管在會計上可以合理預期承租人在租期結束時會以1元的價格購買該船,但稅法上卻需要以其所有權實際轉移才需要確認其納稅義務,因此,如果最終未轉移所有權,那麼該租賃需要繳納營業稅,否則需要繳納增值稅。
為了作學術,你可以再放開假設進行後續的研究。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再補充問題或發信息給我。
⑼ 在計算資本成本時,不需要考慮所得稅稅率的是_。
普通股成本和優先股成本。
資本成本是選擇籌資方式、進行資本結構決策和選擇追加籌資方案的依據,是評價投資方案、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標准,也是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
企業在資本籌措過程中為獲取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如向銀行支付的借款手續費,因發行股票、公司債券而支付的發行費等。籌資費用通常在資本籌集時一次性發生,在資本使用過程中不再發生,因此,視為籌資數額的一項扣除。
(9)為什麼融資租賃的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決定著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其中主要的有:總體經濟環境、證券市場條件、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項目融資規模。
總體經濟環境決定了整個經濟中資本的供給和需求,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的水平。總體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反映在無風險報酬率上。
創造的價值公式揭示了企業價值的來源,創造的價值為正,企業就增值,創造的價值越大,增值越多;創造的價值為負,企業就減值。利潤不具備這種明確性,利潤為正,企業不一定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