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及具體處理方式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12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的頒布實施,在為房地產投資過熱現象降溫的同時,也使資金密集型房地產業產生了「釜底抽薪」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國家信貸新政策下,房地產業如何沖破融資困境,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本文就這一話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房地產企業融資現狀
(一)融資規模持續增長
近幾年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業每年的資金來源總量不斷上漲,2001~2005年短短4年裡,全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總量上漲了1.8倍(參見表1-1)。
(二)銀行信貸是房地產融資的主要渠道
僅以上表2001年數據為例。2001年房地產業資金來源總計7696億元,其中:國內貸款1692億元,佔21.99%;自籌資金2184億元,佔28.38%;其他資金來源3671億元,佔47.69%。可見,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其他資金總計占總資金來源的98%左右,呈三足鼎立的態勢,看起來比較合理。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自籌資金中只有55%左右為自有資金,30%~40%為企業從銀行獲得的流動資金貸款,其餘為各種施工企業墊款或材料商墊款;其他資金來源中,80%以上為個人購房者交付的各種定金及預收款。這樣總計起來,有60%~70%資金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信貸的支持(部分企業甚至達到70%~80%)。
(三)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金融中所佔比例小
2002年以前國家對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控製得非常嚴格,截至2005年末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只有80家,僅佔全部上市公司總量的2%,佔全部房地產企業總量的0.16%。依據表1-1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的比例一直很低,且2002年以來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平均只佔0.001%左右。
(四)房地產資金信託活躍
2002年底投向房地產業的信託財產共計24.08億元,佔全部信託財產總額的2.82%,比年初增加12.61億元,增幅109.93%。尤其是在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號文件後,全國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信託業務。2004年我國房地產信託業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直到2005年9月中國銀監會頒發212號文件——《關於加強信託投資公司部分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212號文),對信託融資進行嚴格限制,給我國剛剛有所起色的房地產信託業又上了一道「緊箍咒」。
二、房地產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渠道過於單一
從上面對表1-1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我國房地產企業開發資金來源中有60%~70%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只有少數企業的自有資金能達到目前35%的銀行貸款要求,相當部分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10%。這種高負債的財務結構,加劇了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利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二)銀行體系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
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銀行對外投資講求的是風險與收益的對等性。而我國目前銀行業從房地產業獲得的僅僅是固定的利息收益,承擔的卻是整個房地產業高負債的財務結構所導致的行業風險,風險和收益處於極度的不對等狀態,再加上各種違規貸款的存在,整個房地產金融面臨巨大風險,不利於銀行體系的穩定。
(三)缺乏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就房地產體系而言,目前我國仍沒有形成多層次的豐富的房地產金融體系,專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機構、投資機構、擔保機構和保障機構缺位嚴重;缺乏規模化、多元化的房地產金融產品體系;缺乏獨立有效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缺乏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等等。
(四)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法規建設相對於房地產市場發展而言是滯後的,除《商業銀行法》中有關銀行設立資金運用規定外,還沒有專門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框架,房地產金融業務的有關規范也有待於制訂。
(五)房地產企業融資瓶頸亟待突破
為防範整個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央行於2003年6月頒布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對房地產開發鏈條中的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施工企業墊資、自有資金比例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規定,使房地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瓶頸,房地產信貸新政下如何融資成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必須盡快解決好的關鍵問題。
三、房地產企業融資策略分析
(一)發展多元化直接融資
銀行貸款融資是典型的間接融資,具有短期性特徵,到期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也較大。因此應大力拓展多元化直接融資渠道,除適度放寬股票融資政策限制和培育完善房地產債券市場以外,還可以發展市場化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體系。
1.大力培育房地產信託融資方式
房地產信託是信託金融工具在房地產業中的應用。目前我國房地產信託基本上參照銀行貸款的有關條款執行,很大程度上是銀行貸款的變種,但信託公司在委託貸款方面的監控、管理、經營能力和經驗可能不如銀行,因而很難起到有效的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作用。此外,我國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信託投資機構並不多,且絕大多數在房地產信託融資方面並無良好建樹。因此,一方面應建立和培養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信託投資機構,另一方面應在加強對房地產信託監管的同時,通過完善房地產金融市場,規范和發展信託融資方式,使之成為房地產業融資的一條主要通道。
2.培育地產金融二級市場,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就是將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轉化為抵押貸款證券(主要以抵押貸款作為擔保的債券),並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轉賣給市場投資者,以達到融通資金和把抵押貸款風險分散給市場眾多投資者的目的。二級市場(個人房貸市場)的運作不僅使得一級市場(開發貸款市場)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住房抵押貸款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有效實現了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的目標,同時也為證券市場提供了一種具有較高信譽的中長期投資工具。在美國,經過聯邦金融中介機構擔保過的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金融產品,具有類似於政府債券的信譽。而且由於二級市場產品相對於政府債券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受到保險、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投資者的歡迎。目前,我國的房貸證券化試點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各地宜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程。
3.建立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以促進我國房地產金融業發展,加速銀行資金周轉,降低銀行金融風險。
4.建立和完善相應法律制度配套措施
規范各種融資行為並加強監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產生新的隱患,引發新的金融風險。如對房地產證券化給予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快修訂《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盡快出台《產業投資基金法》等等。
(二)進一步完善間接融資
我國是一個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國家,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銀行間接融資仍然是房地產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銀行間接融資渠道,更好地為房地產企業提供服務。
1.推進間接融資形式多樣化
目前雖然各大銀行在個人按揭貸款方面創新不斷,但在房地產企業融資方式上缺乏創新。建議銀行業針對房地產企業的特點和現狀,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貸服務,如建立一種將中外銀行、擔保機構有效結合,為企業提供貸款的融資方式,具體可採取的模式,如:中資銀行+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擔保企業;中資銀行+擔保企業甲+擔保企業乙,等等,為企業提供各種擔保和抵押貸款。
2.創新變直接融資為間接融資的方式
直接融資雖然形式多樣,但對於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真正能用上的方式卻不多,相反,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這種最為普通的間接融資方式是多數開發企業比較容易接受和實現的融資方式。建議更多的開發企業積極嘗試探索將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新融資途徑。
(三)探索建立組合式融資模式
組合式融資就是將各種融資方式在房地產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使其不但能夠滿足房地產企業發展,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例如,在成立初期採取自有資金+吸收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吸收新的投資者進入,成立項目合資公司,實行利潤分成,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在成長期採取銀行信貸+商業信用或吸收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在成熟期採取信託融資+國外投資基金合作;在衰退期適當收縮投資規模或吸收實力雄厚的開發企業或投資機構的加盟。
❷ 未來幾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
幾年房地產投資仍保持增長,但增長幅度有所回落在連續幾年房地產投資和房地產需求不斷高速增長的環境下,中央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可能對未來房地產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
今後幾年,我們依然可以預期,房改所帶來的需求還在進一步釋放過程中,農民也在繼續以較快的速度湧入城市。保守的估計,近五年來,由於近億畝耕地被政府徵用,從而失去土地又未得到妥善安排,在城市邊緣流盪的農民就有4000萬。據有關資料統計,今年僅北京一地的開發量,就等於整個歐洲的開發量。所有這些,將保證未來兩年的房地產繼續有著強勁的需求。
❸ 房地產市場如何拓寬融資渠道
這個問題就是錯的。房地產市場是宏觀經濟分析的概念,融資渠道是具體的戰略規劃,這兩個怎麼可能放在一起呢?
房地產企業如何拓寬融資渠道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12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的頒布實施,在為房地產投資過熱現象降溫的同時,也使資金密集型房地產業產生了「釜底抽薪」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國家信貸新政策下,房地產業如何沖破融資困境,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本文就這一話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房地產企業融資現狀
(一)融資規模持續增長
近幾年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業每年的資金來源總量不斷上漲,2001~2005年短短4年裡,全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總量上漲了1.8倍(參見表1-1)。
(二)銀行信貸是房地產融資的主要渠道
僅以上表2001年數據為例。2001年房地產業資金來源總計7696億元,其中:國內貸款1692億元,佔21.99%;自籌資金2184億元,佔28.38%;其他資金來源3671億元,佔47.69%。可見,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其他資金總計占總資金來源的98%左右,呈三足鼎立的態勢,看起來比較合理。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自籌資金中只有55%左右為自有資金,30%~40%為企業從銀行獲得的流動資金貸款,其餘為各種施工企業墊款或材料商墊款;其他資金來源中,80%以上為個人購房者交付的各種定金及預收款。這樣總計起來,有60%~70%資金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信貸的支持(部分企業甚至達到70%~80%)。
(三)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金融中所佔比例小
2002年以前國家對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控製得非常嚴格,截至2005年末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只有80家,僅佔全部上市公司總量的2%,佔全部房地產企業總量的0.16%。依據表1-1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的比例一直很低,且2002年以來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平均只佔0.001%左右。
(四)房地產資金信託活躍
2002年底投向房地產業的信託財產共計24.08億元,佔全部信託財產總額的2.82%,比年初增加12.61億元,增幅109.93%。尤其是在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號文件後,全國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信託業務。2004年我國房地產信託業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直到2005年9月中國銀監會頒發212號文件——《關於加強信託投資公司部分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212號文),對信託融資進行嚴格限制,給我國剛剛有所起色的房地產信託業又上了一道「緊箍咒」。
二、房地產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渠道過於單一
從上面對表1-1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我國房地產企業開發資金來源中有60%~70%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只有少數企業的自有資金能達到目前35%的銀行貸款要求,相當部分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10%。這種高負債的財務結構,加劇了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利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二)銀行體系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
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銀行對外投資講求的是風險與收益的對等性。而我國目前銀行業從房地產業獲得的僅僅是固定的利息收益,承擔的卻是整個房地產業高負債的財務結構所導致的行業風險,風險和收益處於極度的不對等狀態,再加上各種違規貸款的存在,整個房地產金融面臨巨大風險,不利於銀行體系的穩定。
(三)缺乏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就房地產體系而言,目前我國仍沒有形成多層次的豐富的房地產金融體系,專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機構、投資機構、擔保機構和保障機構缺位嚴重;缺乏規模化、多元化的房地產金融產品體系;缺乏獨立有效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缺乏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等等。
(四)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法規建設相對於房地產市場發展而言是滯後的,除《商業銀行法》中有關銀行設立資金運用規定外,還沒有專門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框架,房地產金融業務的有關規范也有待於制訂。
(五)房地產企業融資瓶頸亟待突破
為防範整個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央行於2003年6月頒布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對房地產開發鏈條中的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施工企業墊資、自有資金比例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規定,使房地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瓶頸,房地產信貸新政下如何融資成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必須盡快解決好的關鍵問題。
三、房地產企業融資策略分析
(一)發展多元化直接融資
銀行貸款融資是典型的間接融資,具有短期性特徵,到期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也較大。因此應大力拓展多元化直接融資渠道,除適度放寬股票融資政策限制和培育完善房地產債券市場以外,還可以發展市場化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體系。
1.大力培育房地產信託融資方式
房地產信託是信託金融工具在房地產業中的應用。目前我國房地產信託基本上參照銀行貸款的有關條款執行,很大程度上是銀行貸款的變種,但信託公司在委託貸款方面的監控、管理、經營能力和經驗可能不如銀行,因而很難起到有效的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作用。此外,我國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信託投資機構並不多,且絕大多數在房地產信託融資方面並無良好建樹。因此,一方面應建立和培養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信託投資機構,另一方面應在加強對房地產信託監管的同時,通過完善房地產金融市場,規范和發展信託融資方式,使之成為房地產業融資的一條主要通道。
2.培育地產金融二級市場,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就是將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轉化為抵押貸款證券(主要以抵押貸款作為擔保的債券),並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轉賣給市場投資者,以達到融通資金和把抵押貸款風險分散給市場眾多投資者的目的。二級市場(個人房貸市場)的運作不僅使得一級市場(開發貸款市場)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住房抵押貸款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有效實現了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的目標,同時也為證券市場提供了一種具有較高信譽的中長期投資工具。在美國,經過聯邦金融中介機構擔保過的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金融產品,具有類似於政府債券的信譽。而且由於二級市場產品相對於政府債券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受到保險、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投資者的歡迎。目前,我國的房貸證券化試點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各地宜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程。
3.建立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以促進我國房地產金融業發展,加速銀行資金周轉,降低銀行金融風險。
4.建立和完善相應法律制度配套措施
規范各種融資行為並加強監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產生新的隱患,引發新的金融風險。如對房地產證券化給予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快修訂《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盡快出台《產業投資基金法》等等。
(二)進一步完善間接融資
我國是一個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國家,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銀行間接融資仍然是房地產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銀行間接融資渠道,更好地為房地產企業提供服務。
1.推進間接融資形式多樣化
目前雖然各大銀行在個人按揭貸款方面創新不斷,但在房地產企業融資方式上缺乏創新。建議銀行業針對房地產企業的特點和現狀,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貸服務,如建立一種將中外銀行、擔保機構有效結合,為企業提供貸款的融資方式,具體可採取的模式,如:中資銀行+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擔保企業;中資銀行+擔保企業甲+擔保企業乙,等等,為企業提供各種擔保和抵押貸款。
2.創新變直接融資為間接融資的方式
直接融資雖然形式多樣,但對於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真正能用上的方式卻不多,相反,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這種最為普通的間接融資方式是多數開發企業比較容易接受和實現的融資方式。建議更多的開發企業積極嘗試探索將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新融資途徑。
(三)探索建立組合式融資模式
組合式融資就是將各種融資方式在房地產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使其不但能夠滿足房地產企業發展,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例如,在成立初期採取自有資金+吸收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吸收新的投資者進入,成立項目合資公司,實行利潤分成,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在成長期採取銀行信貸+商業信用或吸收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在成熟期採取信託融資+國外投資基金合作;在衰退期適當收縮投資規模或吸收實力雄厚的開發企業或投資機構的加盟。
❹ 如何解決中國房地產融資面臨的困境
如今地產融資越來越難,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使用互聯網不動產投資平台,不僅增強了資源流動性和金融互動性,還使投融資走進一個新階段,這或許能讓房地產融資擺脫困境,中房樂投就是專業的互聯網不動產投資平台。
❺ 房地產股票融資面臨哪些問題
房地產股票融資面臨的問題
1、融資成本相對較高
股票融資的直接成本包括上市費用和股利,此外還會產生稅負成本、管理成本等間接費用。上市費用,即企業上市前必須聘請專業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券商進行嚴格的評估與輔導,從而產生入市費、年費、審計師費、財務顧問費、承銷商費等~系列費用的支出。股利,即為了保持良好的市場形象,房地產企業通常在年終結算後,將盈利的一部分作為股息按股額分配給股東,因而增加了公司的成本。稅負成本,即在上市融資的情況下,存在對公司法人和股東「雙重征稅」的情況。這實際上相當於提高了股東的成本,降低了其收益。管理成本,即上市公司信息公開需要的費用,以及董事會和監事會進行重大決策的談判成本等。
2、對財務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增強
房地產企業資金運作數額較大,作為商業的機密,房地產企業一般不願披露財務運作的細節,然而一旦成為上市公司,就必須按規范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講,企業運用資金的自由度必然受到限制。
3、對企業治理結構造成影響
股票融資導致公司治理結構發生變化。新股東的加入帶來了管理層的變動,使得管理層不穩定,企業的戰略方針和經營策略變化的不確定性增加,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❻ 在房企面臨融資還債雙重壓力,應該怎麼辦
房地產企業面臨融資還債的雙重壓力,房地產企業應該怎麼做?這涉及到房地產企業大的經營策略的問題,誰也不能說給出個特別確切的答案。只能說房地產企業真真正正的踏實的去做好自己這個本職的工作,不謀求暴利空間也不是做不了。
房地產企業如果想踏踏實實的做好房地產企業建房子賣房子,這樣一個過程,保證房子質量,即使是在當今建材價格上漲,金融監管壓力增大,不允許實行預售制度等不利條件之下,仍然可以維持自己正常的利潤空間,只是說不能像以前有那麼高的暴利空間來。畢竟現在這個房子的價格你應該清楚,很少有房地產企業做虧本的買賣。
❼ 房地產暖風緩吹:融資松動、抽貸緩解,房企們能否度過難關
11月10日,房地產股市和債市均出現大幅上行,銷售金額超千億元的房企中,有26家房企的股價漲幅超過5%,其中融創、世茂、奧園等8家的股價漲幅超過10%;陰跌多日的房地產信用債也出現普漲。
地產股、債大幅上漲與一則傳言相關。11月10日上午,有關「並購貸將不納入三道紅線指標」的消息開始在資本市場和房地產行業廣泛傳播,隨後更為詳細的版本內容流出,資本市場一片歡騰。
經濟觀察報記者多方求證,該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傳言內容雖有細節上出入,但大部分內容「基本靠譜」。對這一消息,多數金融和房地產從業人士表示謹慎樂觀,這些政策並非外界所認為的放鬆,而是對原有政策在執行過程存在過度情況進行調整。
一家房企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下半年尤其是9月以來,金融機構對房企預售資金流出不合理限制及抽貸等情況,加劇了房企流動性風險,現在更像釋放了層層加碼的壓力,在重新回到正常軌道。
這種略顯保守的判斷不是沒有依據,從各方透露的消息看,有針對性的釋壓仍保持著一定的節奏,市場已經不再期待一場大水漫灌的到來。
而沈陽樓市傳出限購、限售放鬆消息一日後,重申調控按之前條款執行,也再一次讓市場明確,「房住不炒」的調控主基調沒有改變。
利好:部分政策落地
在資本市場廣泛流傳的消息主要包括4方面內容:
第一,並購貸將不納入三道紅線指標;第二,開發貸和按揭貸都要上量,集中度可以臨時鼓肚子;第三,存量項目銀行可展期、不降級;第四,各地人行通知主要銀行,按揭積壓5個月以上的清理掉。
對於傳言的相關內容,多個金融機構人士表示基本「靠譜」,但具體內容與傳言有出入。一位機構人士表示,目前相關政策還未真正落地,並購貸不納入三道紅線指標僅針對「承債式收購產生的負債」,而不是所有並購貸。
他表示,即便該政策落地,對房地產行業實際影響有限,一方面,並購貸額度相對較小,獲取門檻較高,並非所有房企都能拿到;另一方面,部分「綠檔」房企發生爆雷,意味著三道紅線的安全效應減弱,與收並購和降檔相比,「活下去」更重要。
相對於並購貸的不確定,目前開發貸和按揭貸已經在部分城市落地。多個金融機構人士透露,具體執行層面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則,即各個城市根據實際情況來把握尺度,有的城市房貸釋放力度較大,但有的城市「應該不會有任何變化」。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城市銀行收到相關通知或指導意見。
一家商業銀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他所在的銀行10月已開始執行開發貸和按揭貸的相關要求。其中,開發貸有一定額度的增量,較為明顯;按揭貸則以清理存量為主,市場層面的傳導不明顯。
現實:流動性現小幅寬松
多位房企及金融機構人士透露,近期房企融資開始松動,多家房企已經獲得貸款或正在敲定相關融資事宜。
11月9日,世茂集團從招商銀行獲得一筆15億元貸款,在這前後,世茂還以香港中環物業做抵押,向星展銀行獲得一筆15億港元的貸款。相關機構及世茂集團證實了這一消息,並稱借款主要用於再投資。受此消息影響,世茂集團旗下股、債持續上漲。
同一天,華潤置地公告,與一家銀行簽訂一筆15億港元為期5年的貸款融資協議。當天,華潤置地股價上漲8.8%。
同樣受好消息影響的還有中國奧園,11月10日消息,廣州城投及珠江實業將為奧園提供30億元支持。受消息影響,10月10日和11日,奧園股價漲幅均超過10%,國內信用債和美元債價格也大幅上漲。
另外,萬科重慶公司向平安資管獲得58億元融資,陽光城長沙項目獲得五礦信託16.1億元借款。
一系列融資活動的展開,不僅補充了部分房企的流動性,避免了違約風險,也為房地產行業注入了信心。
除了來自金融端的消息,部分城市也開始對原有調控政策進行小幅調整,以緩解冷淡的市場成交。
11月5日,武漢市政府下發通知,非本市戶籍的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購區域購買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購政策限制。
探因:層層收緊擠壓
9月底以來,中國恆大、花樣年、當代、寶能、陽光城、佳兆業等多家房企爆發違約或流動性風險,並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多家房企和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士認為,房企大面積出現流動性困難,一方面與房企自身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相關政策過度執行有關。
下半年尤其是8月以來,由於多數商業銀行全年房貸額度所剩無幾,房地產市場成交開始持續下滑,截至10月,已經連續4個月環比同比雙雙下跌。
樓市成交持續下滑及按揭減少,使得房企回款能力大幅度下降,多家房企人士透露,三季度房地產平均回款率在30%左右,回款能力下降,也使得金融機構對房企違約預期直線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銀行及金融機構開始對銷售回款從項目迴流到集團進行限制。「預售資金大部分存在合作銀行,銀行擔心你還不了款,就限制你提款,這些回款只能留在項目賬戶上,沒法匯到總部。」一位房企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而部分有信託借款的項目,相應的公章和賬戶被質押給信託機構,因信託機構擔心房企無法還款,也對預售資金提取進行限制,「你的公章、財務章都給了信託公司,對方不配合,項目沒法把回款匯到集團。」上述房企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和信託機構還會要求房企提前償還相關借款,上述房企人士表示,一旦評級下調或發生其他觸發違約條款的行為,金融機構即可要求進行提前還款,這也是通常意義所說的抽貸。
金融機構人士透露,抽貸與第八輪巡視有關一定關系。據央視報道,9月下旬,中央第八輪巡視對25家金融機構黨組織開展常規巡視,各家銀行機構開始加強對相關貸款風險管控。
同時,9月以來,多家信託機構相關高管被查,信託機構也加大了對風險的控制。在這些因素影響下,銀行和信託對房企預售資金提取進行嚴控,同時要求房企提前償還部分未到期貸款。
一家20強房企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在市場下行、回款艱難的背景下,9月,銀行和信託同時抽貸,一定程度加劇了房企流動性風險,這也是部分房企出現流動性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恆大出現流動性風險後,其項目保交付工作落在地方政府身上,給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壓力。基於這一原因,9月底以來,多數城市加強了對預售資金的監管。
而且,同樣在9月底前後,房地產ABS融資暫停,其他渠道融資也變得困難起來。「不是因為監管不給批額度,主要因為房企頻繁暴雷,很多投資人不敢買信用債,導致很多債發不出來」,上述20強房企人士表示。「多種因素疊加到一起,導致房地產流動性風險加劇」,該人士強調,當前房地產流動性風險,不排除有個別企業自身經營原因,但大部分都是外部因素造成,「賬上有錢,但提取不了,資產也有,但很難變現」。
陽光城高管告訴投資人,截至11月初,陽光城賬上有260億元現金,但能動用的不到7億元;佳兆業的高管也告訴投資人,賬上的380多億元現金,能動用的屈指可數。「如果還不調整,可能還會有其他房企出現問題。」上述20強房企人士表示,幸運的是,經過9月底以來一輪摸底,監管層對房企的困難程度有了一定掌握,金融機構從嚴執行的情況有所好轉。
後續:松緊仍有尺度
9月底以來,央行、銀保監會、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及住建部、地方政府等相繼召集相關房企開會,對企業、市場及行業現狀進行摸底。每一次摸底之後,均會釋放出一些利好消息。
多位房企及金融機構人士透露,9月底,央行和住建部召集8家房企開會後,銀行機構對房企的態度開始有所改善,一方面暫停了對房企的抽貸,另一方面也適度增加少量開發貸和更少量的按揭貸額度。「開發貸有所松動,但整體額度不大」,上述房企人士透露,雖然開發貸額度有一定釋放,但對房企而言是杯水車薪,「當時還是受『兩個上限』管控,如果監管層沒有明確的意見,銀行是不敢私自突破的」。
監管層介入,金融機構對房企抽貸也有所緩解。上述20強房企人士介紹,金融機構對房企包括限制資金提取及抽貸的行為,「我們了解,監管層之前是不知道的,現在了解到了,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不抽貸意味著房企失血有所減少,但無論是房企自身回款和融資能力,還是對預售資金提取方面,依然困難重重。
上述房企人士介紹,在當前環境下,包括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在內的各方對房企信心不足,「原來預售資金監管也有,但比較松,很容易提取,現在不僅嚴格了,而且對資金限制的規模也增加了」。
一家金融機構人士認為,即便是放寬額度管控,到年底也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很多銀行由於沒有房貸額度,「即便是房貸額度可以鼓肚子,這么短時間內,真正落地的也不會太多」。
多數金融和地產人士認為,如果能在兩方面進行適度調整,可以讓更多房企避免發生流動性風險。第一,主體信用評級下調後,金融機構不抽貸;第二,將對預售資金監管控制在合理比例和范圍內。
11月11日,主要商業銀行召開會議,布置和落實有關房地產貸款相關政策,但具體如何落實,截稿前,還未有進一步明確的信息。
而此前傳出放鬆限購、限售政策,個人購房按揭貸款實行「認貸不認房」的沈陽市,也在11月11日表示,仍按原調控政策執行。
❽ 傳統融資渠道受限房企如何籌資
由於發債、銀行貸款等傳統融資渠道受限,房企不得不變著花樣來融資。除了向員工發理財產品外,不少房企也開始推員工持股、高管人員期權激勵,而這些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兩個字:拿錢。
但今年以來部分銀行開發貸額度緊張甚至直接停擺的消息時有傳出。香港上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旭輝集團財務人士小張近來壓力很大,因為現在很多銀行開發貸已無額度,只有幾家大行還有一些額度,但對於旭輝這樣的企業來說,開發貸的利率也會較基準利率上浮30%。
而對於非上市非國企的小企業來說,它們已經不在銀行的考慮范圍內了。在一家國有大行工作的彭丹(化名)發現,今年以來銀行對房企規模資質要求可謂步步提升。「一般來說我們都是會選擇排名靠前的大型房企,只是這個標准上半年還是top50,現在已經變成了top20。」
「以前是銀行追著我們走,現在是銀行繞著我們走。」局勢的反轉讓余斌感覺到,地產業的冬天或許真的來了,而且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
天風證券分析師高志剛指出,企業內外部資金流受限,考慮到下半年到期和回售壓力加大,如果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增大,融資能力弱的中小房企可能面臨流動性風險。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認為,現在融資難是事實,但還遠遠沒到最難的時候。
至於什麼時候會觸到谷底?現在誰也不知道。
來源:鳳凰網
❾ 房地產債務融資風險原因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住房改革的持續變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房地產業井噴式發展班班可考,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與理財熱點。房地產信貸也連帶發展,由於商業銀行信貸的安全性、可靠性與低門檻,使其迅速對房地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並成為其首屈一指的重要支撐。由於種種復雜原因導致的金融行業過度滲透房地產業,致使房地產業自身的市場風險蔓延至金融業。金融行業不僅在房地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對於國民經濟與社會穩定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國政府出台了各種政策限制病態的房地產熱,就是要將銀行信貸遭遇市場風險的概率降低至可控范圍內,保護商業銀行之於國家之根本。因此研究房地產信貸風險具有較為深刻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房地產;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意義
一、當前房地產信貸存在的風險
銀行信貸資金大量進入房地產業之後,在分享房地產風潮帶來的巨額利益同時也承擔著連帶風險。據大量可靠資料測算我國房地產業絕大多數的資金來源於商業銀行。這就直接導致房地產業大量的開發風險蔓延至銀行,使二者關系愈發緊密。但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境況,這種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是我國房地產業井噴式發展以及較為單一的房地產融資渠道共同造成的,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宏觀政策方面的風險;②市場自身存在的風險;③企業經營自身所存在風險;④客觀存在的銀行方面的操作失誤。
二、房地產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
從商業銀行貸款固然風險相對較小,可靠性高,但是房地產貸款涉及金額巨大,還款周期長。加上不確定的貨幣價值市場,二者風險相互疊加,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業務周期長、涉及面廣,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均存在,房地產市場階段性波動所引發的金融風險更是難以捉摸。雖然我國房地產市場波動性的「始作俑者」有跡可循,但想要控制商業銀行與房地產貸款所疊加的風險卻是難上加難,房地產市場波動主要由於以下幾點:①市場自身的周期規律;②歐嘉興的行業政策疊加地方性法規所造成的疊加效應;③金融政策調整;④國際資本的流動。
三、房地產信貸風險帶來的危害
(一)國家宏觀調控無法兼顧全局而帶來的房地產信貸風險危害
房地產業發展直接受我國宏觀政策調控影響,90年代初我國房地產業持續升溫,社會大量資金流入行業以致全國性的瘋搶,政府政策調控此時出台,收緊銀根,從源頭上以致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抑制房地產「購房熱」,雖然在這方面產生了正面效應,但也同時影響了金融市場,貸款無法收回更是比比皆是。
(二)由市場病態膨脹發展引發房地產信貸風險而帶來的危害
上文中所強調的房地產過熱也會引發眾多危害,我國自加入WTO以來,經濟急速膨脹,外貿順拆巨大,國民儲蓄率節節攀高,人民幣價值持續上漲,這顯然對於我國的貨幣市場是有著負面影響的。
帶來的後果是充足的資金以及對房地產業的刺激。此後我國沿海城市房地產業持續升溫,土地價格飛漲,近乎過熱,若不採取有效措施,放任房價飛漲。後果不堪設想。
(三)由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之於房地產信貸風險帶來的危害
盡管個人按揭貸款在商業銀行中屬於風險較低的理財品種,但如果由於國家的宏觀調控或其他的原因導致消費者收入下降或者房價下跌,會導致按揭貸款中的不良交易急劇增長,從而導致金融市場動盪。
四、加強房地產信貸風險的管理與可行性建議
房地產信貸不單影響房地產行業及其連帶行業的穩固發展,在我國特殊的經濟大環境的境況下,更是對我國整體的國民經濟的穩固發展有著波及根本的影響。不僅如此,我國商業銀行在我國的經濟領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二者的風險相互疊加,地位互相拔高,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因此我國在支持商業銀行與房地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的同時,還應注重防備與化解房地產信貸危機,從而保證商業銀行體系地穩步發展。我國房地產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商業銀行承接,因此可以說管理好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手裡機制就防範住了部分房地產信貸風險。
(一)拓寬融資渠道,確立信託與資金的角色定位
政府部門應不斷創新政策制度,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等,理論性的建議如下:①放鬆其它融資渠道,如股票市場融資,企業債券融資的政策限制。豐富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降低商業銀行與房地產業之間的連帶效應;②政府部門也要盡快確立房地產信託及基金的角色地位,由於房地產信託及基金手續簡單,無須行政性審批與資金額度限制,是一條市場化的融資渠道,彈性較強。因此應積極推動相應法律法規的頒布,從渠道上規范市場選擇。
(二)縮小連帶關系,提高相應門檻
政府還應該建設正當有效的方法措施,削弱房地產業與商業銀行之間唇齒相依的關系。銀行作為我國貨幣流通的最主要渠道,不應與房地產業有如此巨大的連帶關系,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有著流動性過剩,業務量壓力層層下壓的現狀,勢必會使商業銀行對與房地產信貸業務青眼有加,樂見其成,使我國的房地產業每年以巨量的增長速度急劇膨脹。為了防範可能發生的危險,政府應未雨綢繆,除增添融資渠道外,還要合理提高相應門檻。